糯米文學吧

2017年上半年高中《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模擬試題

導語:備考教師資格證離不開做題提高,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提供的高中《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模擬試題,大家可以參考練習,更多習題練習請關注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2017年上半年高中《歷史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模擬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題2分,共50分)

1.秦朝法律規定,私拿養子財物以偷盜罪論處,私拿親子財物無罪;西晉時規定,私拿養子財物同樣無罪。這一變化表明,西晉時( )。

A.養子親子權利相同

B.血緣親情逐漸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護

D.儒家倫理得到強化

2.唐太宗説:“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合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劃,於事穩便,方可奏行。豈得以一日萬機,獨斷一人之慮也。”材料表明他主張( )。

A.發揮宰相等大臣的議政權

B.君權與相權相互制衡

C.中央權力重心應當下移

D.君主不應實現專制統治

3.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與之相對立的觀點是( )。

A.“心外無物”

B.“天地為萬物之本”

C.“夫形於天地之間也。物也”

D.“舍天地則無以為道”

4.我國曆代王朝為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管轄,先後推行了各種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按照時序排列,以下選項正確的是( )。

①行省制②州郡縣制

③郡縣制④道州縣制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③④②①

D.②④①③

5.明代內閣和清代軍機處的共同之處是( )。

A.統領六部.處理各種政務

B.參與決策,並負責朝廷日常事務

C.參與機要政務,但沒有決策權

D.負責各地的軍政事務

6.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中説:“使朝廷之上,閭閻之細(民間百姓),漸摩濡染,莫不有詩書寬大之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為非是,而公其非是於學校。”與這一論述的精神實質最為接近的是( )。

A.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B.民為邦本

C.天下為公

D.民貴君輕

7.史學家麥迪森《世界經濟千年史》統計,182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佔世界經濟總量的32.9%,西歐各國的總和佔23.6%,美國和日本分別佔1.8%和3%。上述統計表明當時的中國( )。

A.仍是世界經濟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

C.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迅速

D.經濟總量遠超歐美各國

8.清末的上海,“無論其為官為商為士為民,但稍有贏餘,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為務,即下至娼優隸卒,就其外貌觀之,儼然望族之家”。民國初年,這種社會現象較之清末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這種變化表明當時( )。

A.服飾的西化現象逐漸風靡上海

B.政治變革促進了經濟的空前繁榮

C.上海社會等級觀念日益淡化

D.攀比之風盛行導致社會風氣敗壞

9.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的一份吏部檔案,殘缺不全,原文有:“上年(缺)月間,(缺)人都,本署即被佔據,迨洋兵撤退,檢查署內所存檔案則例等件,全行遺失”。與這份檔案相關的歷史事件應該是( )。

A.第一次戰爭

B.第二次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0.近代著名思想家錢玄同寫道:“若從中華民國自身説,它是公曆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產生的,那一日才是中華民國的真紀元……就中國而論,這日是國民做‘人’的第一日……”“這真是我們應該歡喜、應該慶賀的日子。”文中的國民獨立做“人”是指( )。

A.形式上擺脱列強奴役

B.擺脱兩千多年的封建束縛

C.擺脱清朝的統治

D.普遍接受民主共和的觀念

11.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當協約國戰勝德國的消息傳到北京,中國知識分子曾上街遊行,歡呼“公理戰勝強權”。同時在北京創刊的《每週評論》將“主張公理,反對強權”作為其辦刊宗旨。對“公理”的呼喊反映出中國知識分子( )。

A.對民主科學的質疑

B.對平等與自由的嚮往

C.對獨立參政的渴望

D.對協約國希望的幻滅

12.我國學者羅榮渠教授認為:“從表面上看,帝國主義侵略論似乎是反西方中心論的.但如果只承認帝國主義是近代中國各種變化的主導因素,忽視了中國的歷史特點和國情特點.把內部問題簡單地歸之於封建主義對帝國主義的屈服投降,而排除這一複雜歷史過程中的多樣性選擇,實質上仍是一種隱蔽的西方中心論。”下列對該學者觀點的解讀,不恰當的是( )。

A.帝國主義侵略是引起近代中國社會變化的主導因素之一

B.近代中國社會的變化是多種因素合力作用的結果

C.“帝國主義侵略論”掩蓋了中西方文明之間複雜的矛盾運動

D.反帝反封建鬥爭對推動近代中國社會的進步起着決定性作用

13.馬克思在1857年的《波斯與中國》中寫道:“簡單地説,我們不要像騎士般的英國報紙那樣去斥責中國人可怕的殘暴行為,最好承認這是保衞社稷和家園的戰爭,這是保存中華民族的人民戰爭。”在這段話裏,馬克思( )。

A.讚揚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鬥爭精神

B.斥責了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鬥爭

C.肯定了英國報紙對“中國人可怕的殘暴行為”的斥責

D.認為英國侵略軍具有騎士風度

14.20世紀50年代初,中國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主要目的是( )。

A.打破西方國家的外交封鎖

B.促進世界多極化的發展

C.加強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合作

D.推動不結盟運動的興起

15.1960年起,《人民報》《紅旗》雜誌等對歐洲共同體的正面報道逐漸增多,這表明中國開始調整對西歐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 )。

A.“三個世界”理論的提出

B.社會主義國家間關係的變化

C.美、蘇兩國間關係的變化

D.資本主義國家間關係的變化

16.周總理曾説:“1954年日內瓦會議的結果表明,國際間的衝突是可以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的。”能夠體現這一精神的是( )。

A.三個世界理論

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C.不結盟原則

D.國家主權理論

17.假如你是古羅馬的一位法官,當你遇到以下的案子時,你判為合法的是( )。

①一個奴隸為他的主人工作了20年後,要求主人給予他自由,他的主人卻不答應

②某自由民要求他女兒在家從父、出嫁從夫、老來從子

③某平民擅自將他富裕的大兒子的財產的一部分,分給了他的小兒子

④一個擁有100個奴隸的羅馬貴族,在急需勞動力的收割季節,到市場上賣了20個奴隸,賺取了一大筆錢

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18.從法理上説,古希臘的城邦屬於公民集體所有,所有公民都是城邦的主人,公民權便意味着參政權,只是參與的深度和廣度不同罷了。按照梭倫改革的規定,“參與的深度和廣度不同”主要受限於公民( )。

A.經濟實力

B.家庭出身

C.文化水平

D.男女性別

19.“光榮革命”後,英國政治體制發生了顯著變化,表現在( )。

A.內閣首相由國王兼任

B.王室成為政治統治中心

C.君主立憲制度確立

D.議會對內閣負責

20.美國曆史學家弗格森在《美國革命史(1763--1790))中寫道:“1776年革命派認為自由是保護個人權利,反對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聯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們的理解,則是反對羣眾暴政的侵犯。”根據他的看法,創立美國聯邦政府( )。

A.背離了美國革命的原則

B.強化了全國性政府的權力

C.忽視了對個人自由的保護

D.維護了商人和農場主的利益

21.壟斷資本主義取代自由資本主義是一種社會進步,主要是指( )。

A.緩和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B.提高了國家干預經濟的能力

C.克服了生產的無計劃性

D.適應了生產力發展的要求

22.1921年,蘇俄以糧食税取代了餘糧收集制( )。

A.使農民失去土地

B.增加了農民負擔

C.只照顧了國家利益

D.兼顧國家與農民利益

23.1946年3月,丘吉爾在美國發表的《和平砥柱》演説中指出:“從波羅的海的什切青到亞得里亞海邊的的裏雅斯特,一幅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降落下來。 在這條線的後面……所有這些名城及其居民無一不處在蘇聯的勢力範圍之內。”上述演説的主要目的是( )。

A.製造西歐與蘇聯的矛盾

B.宣告“冷戰”開始

C.呼籲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共同對付蘇聯

D.揭露蘇聯侵略擴張、稱霸歐洲的野心

24.二戰後,德國總理阿登納曾經表示:“一位聯邦德國總理必須同時是一個好的德國人和好的歐洲人”。為此,阿登納( )。

A.積極謀求兩德統一

B.主動推動歐洲聯合

C.協同美國發動冷戰

D.挑戰美國經濟霸權

25.學習方式是學習者持續一貫表現出來的學習策略和學習傾向的總和..新課程不提倡的學習方式是( )。

A.接受式

B.理解式

C.自主式

D.合作與探究式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26.簡述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內容及其歷史侷限。(10分)

27.簡述歷史教師使用歷史教科書的策略。(10分)

28.簡述歷史教學評價的功能。(10分)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6分,共48分)

29.閲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