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高頻考點解讀

教師資格是國家對專門對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人員最基本的要求。接下來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高頻考點解讀,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請密切留意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高頻考點解讀

 奧蘇伯爾的有意義接受學習論

1.奧蘇伯爾的學習分類

奧蘇伯爾根據以下兩個維度對認知領域的學習進行了分類。一個維度是學習材料與學習者原有知識的關係,據此可分為機械的學習和意義的學習;另一個維度是學習進行的方式,據此可分為接受的學習和發現的學習。

機械學習就是學習者並沒理解符號所代表的知識,只是依據字面上的聯繫,記住某些符號的詞句或組合,死記硬背。

意義學習就是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繫。

接受學習是指教師把學習內容以定論的形式傳授給學生。

發現學習是指學習的內容不是以定論的形式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先從事某些心理活動,發現學習內容,然後再把這些內容與已有知識相聯繫。

2.意義學習的實質和條件

(1)意義學習的實質

所謂意義學習,奧蘇伯爾認為就是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繫。

(2)意義學習的條件

從客觀條件來看,意義學習的材料本身必須具有邏輯意義,在學習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學習能力範圍之內的。

從主觀條件來看,實現意義學習的條件主要有:

①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能夠同化新知識的適當的認知結構。

②學習者必須具有積極主動地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適當知識加以聯繫的傾向性。

③學習者必須積極主動地使這種具有潛在意義的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有關舊知識發生相互作用,使認知結構或舊知識得到改善,使新知識獲得實際意義即心理意義。

3.奧蘇伯爾學習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

(1)課堂教學的原則

①逐漸分化原則。

②綜合貫通原則。

(2)促進有意義學習的教學策略——先行組織者策略

所謂“先行組織者”,是先於學習任務本身呈現的一種引導性材料,它要比學習任務本身有較高的抽象、概括和綜合水平,並且能清晰地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的觀念和新的學習任務關聯起來。

 加涅的信息加工學習論

加涅從兩大理論中汲取合理的成分,一方面承認行為的基本單位是刺激與反應的聯結,另一方面又着重探討刺激與反應之間的中介因素——認知活動,運用現代信息論的觀點和方法,通過大量研究,建立起了信息加工的學習理論,認為學習過程是對信息的接受和使用的過程,學習是主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

在加涅的信息加工學習論中,學習的發生同樣可以表現為刺激與反應,刺激是作用於學習者感官的事件,而反應則是由感覺輸入及其後繼的各種轉換而引發的行動。反應可以通過操作水平變化的方式加以描述,但刺激與反應之間,存在着“學習者”“記憶”等學習的基本要素。

加涅根據信息加工理論提出了學習過程的基本模式,認為學習過程就是一個信息加工的過程,即學習者對來自環境刺激的信息進行內在的認知加工的過程,並具體描述了典型的信息加工模式。他認為學習可以區別出外部條件和內部條件,學習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習者頭腦中的內部活動。與此相應,他把學習過程劃分為八個階段:動機階段、瞭解階段、獲得階段、保持階段、回憶階段、概括階段、操作階段、反饋階段。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論

布魯納是美國著名的認知教育心理學家,他主張學習的目的在於以發現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因此,他的理論常被稱之為認知——結構論或認知一發現説。

1、學習觀

(1)學習的實質是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

認知結構是指一種反映事物之間穩定聯繫或關係的內部認識系統,或者説,是某一學習者的觀念的全部內容與組織。

布魯納認為,人是主動參加獲得知識的過程的,是主動對進入感官的信息進行選擇、轉換、存儲和應用的。也就是説,人是積極主動地選擇知識的,是記住知識和改造知識的學習者,而不是一個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布魯納認為,學習是在原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產生的,不管採取的形式怎樣,個人的學習都是通過把新得到的信息和原有的認知結構聯繫起來,去積極地建構新的認知結構。

(2)學習包括獲得、轉化和評價三個過程

布魯納認為學習包括三種幾乎同時發生的過程,這三種過程是:新知識的獲得、知識的轉化、知識的評價。這三個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新認知結構的過程。新知識可能是以前知識的精練,也可能與原有知識相違背。知識的轉化就是超越給定的信息,運用各種方法將它們變成另外的形式,以適合新任務,並獲得更多的知識。評價是對知識轉化的一種檢查,通常包含對知識的合理性進行判斷。學習任何一門學科的最終目的都是構建學生良好的認知結構。

2、教學觀

(1)教學的目的在於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

學科的基本結構是指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態度和方法。布魯納非常重視課程的設置和教材建設,他認為,所有的知識都是一種具有層次的結構,這種具有層次結構性的知識可以通過一個人發展的編碼體系或結構體系(認知結構)而表現出來。人腦的認知結構與教材的基本結構相結合會產生強大的.學習效益,在教學當中,教師的任務就是為學生提供最好的編碼系統,以保證這些學習材料具有最大的概括性,使學生具有一種最佳的知識結構。而知識的概括水平越高,知識就越容易被理解和遷移。

(2)掌握學科基本結構的教學原則

動機原則。所有學生都具有內在的學習願望,內在動機是維持學習的基本動力。學生具有三種最基本的內在動機:第一,好奇內驅力(即求知慾);第二,勝任內驅力(即成功的慾望);第三,互惠內驅力(即人與人之間和睦共處的需要)。教師只要能促進和調節學生的探究活動,就可以激發學生的這些內在動機。

結構原則。任何知識結構都可以用動作、圖像和符號三種表象形式來呈現。動作表象是藉助動作進行學習,無需語言的幫助;圖像表象是藉助圖像進行學習, 以感知材料為基礎;符號表象是藉助語言進行學習,經驗一旦轉化為語言,邏輯推導便能進行。

程序原則。通常每門學科都存在着各種不同的程序,不存在對所有學習者都適用的唯一程序。因此,要選取靈活的教學程序來組織實際的教學活動過程。

強化原則。適當的強化時間和步調在學習的過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比如讓學生知道結果應該在學生評估自己作業的那個時刻,太早或太晚都不利於強化作用的發揮。

為了促進學生良好認知結構的發展,教師必須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引導學生加深對教材結構的理解。在引導學生理解教材結構的過程中,應注意:首先,教學本身應有新異性,跨度應適度,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勝任感;其次,選擇靈活的教學程序和結構方式來組織實際的教學活動過程;同時,應注意提供有助於學生矯正和提高的反饋信息,並教育學生進行自我反饋,以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和能動性。

布魯納認為發現學習的作用有以下幾點:

①提高智力的潛力;

②使外來動因變成內在動機;

③學會發現;

④有助於對所學材料保持記憶。

認知發現説是特別值得重視的一種學習理論。認知發現説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強調已有認知結構、學習內容的結構、學生獨立思考等的重要作用。這些對培育現代化人才是有積極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