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普通話考試朗讀材料:沙塵暴的啟示

朗讀,是把文字作品轉化為有聲語言的創作活動,也就是朗讀者在理解作品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音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説明道理,再現作者思想感情的再創造過程。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普通話考試朗讀材料:沙塵暴的啟示,歡迎朗讀!

普通話考試朗讀材料:沙塵暴的啟示

2000年的春天,是不安適的春天。在北京和我國的西北部地區,連續發生了多次大範圍的強沙塵暴,這種自然現象在歷史上是罕見的。震驚了國內外。因為它加劇了沙漠化的擴展,而且帶來了巨大的損失,有估計認為,這一損失達到了50億元人民幣。

這樣嚴重的沙塵暴出現,給人們帶來什麼啟示呢?要找到這種啟示,就必須尋找形成這一自然災害的原因。

人口增加了,首先要解決吃飯的問題,這就造成了對土地的濫墾;開墾以後,又因為產量不高,或管理不善,結果有大量土地撂荒了。這種被開荒過的土地,由於它的原始物質已經遭到破壞,最容易被風吹走表層的土壤,而最後退化成沙漠。

與濫墾相聯繫的是,一部分牧場,為了生活,增加了人口的牧民就盲目增加放牧的牛羊。草場養不活過量的牧羣,牧羣就會啃食牧草過度,甚至連草根都啃掉,使得草場得不到更新而退化。草場失去牧草,迫使牧民將原有的草場放棄去追尋新的.草場,於是退化的草場逐漸風沙化、沙漠化,一旦風起,它們也是形成沙塵暴的發源地。當前在西北地區的牧場,已有約70%由於過度放牧而退化了。

人口的增長和農村向城市化的發展,還導致了濫伐,也就是大量地砍伐樹木破壞森林,包括原來在沙漠、沙地周圍的天然荒漠林。這些樹木本來可以起着控制沙漠、沙地擴展的作用,因為人類需要土地、需要木材而遭到大砍伐。甚至連建國以來花費大量人工栽植的各類防沙人工林,以及灌木林也都被砍伐了。被砍伐一空的空地也同時退化為沙塵暴的發源地。

再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水資源的濫用,我國西部地區原本就是乾旱、半乾旱的地區多,地表水源少,降雨量也少,加上靠近水源(如黃河兩岸)地區的農民,缺乏科學的、合理的用水,更造成了水資源的匱乏。土地一旦失去水的滋潤,肯定加速它的沙化或沙漠化。

因此,沙塵暴給我們帶來的一條重要啟示是:為了保存土地、保護資源、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我們迫切需要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大力開展植樹和植樹造林,提倡愛護、保護水資源。還有計劃生育,控制人口的盲目增長。通過這樣一些綜合治理,沙塵暴才有可能逐漸減輕,以至最後消失。

  【拓展閲讀

  如何學習好普通話

普通話是全國的通用語言,是所有炎黃子孫賴以交流、溝通思想感情的工具。它是以北京語言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現代白話文為語法規範的一種語言。一口字正腔圓的標準的普通話能給人一種美感,給人一種無窮的享受。

學好普通話,説難不難,説不難還真有點兒難呢!記得在國小一年級時,天天讀a、o、e,想不到這對我們後來學好普通話竟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呀。可以想象,拼音不過關,想讀好説好普通話是何其之難,簡直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學好普通話極為重要,不然的話,就不能把你正確的意思通過語言表達出來,有這麼一個故事,叫鄉村麪館。説的是在一個偏僻的農村,一個遊人路過,因為肚子很 餓了就走進一家麪館,説“有什麼好吃的,快燒一點,我吃了要趕路。”可這家小麪館由於有特殊原因今天不營業,所以回答説:“咪”意思是“沒有”而這個遊客 聽成了是面,他想“面也行”,就點點頭坐在那兒等了。過了好一會兒,不見有動靜,就火了,説:“麪條,快,怕我不付錢嗎?”店裏人説“洞國咪”意思為“和 你講,沒有”,一個説:“冬瓜面也可以,為什麼不給我去燒?!”一個説:“咪就咪,吵啊咪”意思是:沒有就是沒有,爭吵也沒有。一個説:“還有炒麪,為什 麼不早説?”。説這樣,本來是一個很簡單的意思,現在是越扯越遠了。(本故事説詳細點,時間就沒有問題)

要學好普通話,我覺得有這麼幾條要領:

第一,學好拼音字母,掌握髮音部位,對於局部個別的方音要反覆練習直至完全到位為止。

第二,多讀些拼音報上的文章等,鍛鍊説普通話的感覺,或者看到一個字後,就是暗暗地朗誦其標準音,並注意與方言音的對應關係,爭取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第三,不懂就查。字典是我們很好的老師,若有不懂,定要虛心請教,直至完全正確為止。尤其要注意一些字的多音與多義等。

第四,純屬我個人的經驗,也是最傻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讀辭典,翻開現代漢語辭典,一字一字、一詞一詞、一句一句、一頁一頁地朗讀,極為有效。從這裏,我受益不淺。

第五,堅持用普通話進行日常會話。有人説:語言取決於環境。在一個大家都説普通話的環境中,耳濡目染,近朱必赤。即使你方音濃重,逐漸逐漸你也會受感染的。只要我們大家一齊努力,同心攜手,就一定能把普通話説好,使她真正成為我國各族人民交流的普通語言、通用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