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2017社工考點:老年期的特點

導語:一般將老年羣體中60—69歲的人劃分為低齡老人,70一79歲的人為中齡老人,80歲以上的人為高齡老人。生理年齡是按個體細胞、組織、器官、系統的生理狀態、生理功能,以及反映這些狀態和功能的生理指標確定的個體年齡。

2017社工考點:老年期的特點

  老年期的特點[瞭解]:

  (一)生理變化

1.人體九大系統的老化特點

2.九大系統老化對開展老年社會工作的影響(皮膚、神經系統等)

  (二)心理變化

1.智力、人格、記憶力的變化

(1)智力。年老的時候認知和智力功能的減退並非在所難免。實際上,老年人的結晶智力比年輕人還要多。然而,個人處理複雜問題的速度的確會隨着年老而有所下降,這是由於腦部的神經傳輸介質的效率有所改變。在沒有諸如阿爾茨海默氏病、抑鬱症或營養不良導致的器質性腦損傷的情況下,

老年人會保持學習新技能的能力,並仍然可以在智力上保持活躍狀態。讓大腦能一直得到刺激並投入運轉,對於保存認知能力至關重要。

(2)人格。按照心理學家埃裏克森的觀點,老年是人生的最後一個階段,它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獲得自我完整感,避免陷入自我絕望。在這一階段,個人必須學會接受生活中所發生的一切,並得出對自己生命意義的理解。有時這一過程包括處理未了的事宜,挽回尚能改變的東西;而有時則意味着要放棄無可挽回的東西。在其中任何一種情況下,如果個人無法對自己的生命感到安心,就不可避免地會導致絕望和一種無法抵擋的生命無意義感。

(3)記憶力。知覺速度下降,讓老年人在相同時間內難以像自己年輕時那樣處理信息。老年人是比較挑剔的學習者。個人動機是老年人是否能夠學會東西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有兩個重要因素可提升老年人的學習能力:一是學習的東西與個人的生活有關;二是有演練新行為的機會。

2.智力、人格、記憶力的變化對開展老年社會工作的影響

  (1)提供機會但尊重選擇。

(2)所有事放慢節奏。

(3)關注身體健康對心理功能的重要性。

  (三)社會生活方面的變化

  1.對老年社會生活變化的理論解釋

(1)角色理論。這一理論認為當個體經歷老化過程所帶來的變化時,他們會喪失象徵中年的社會角色和社會關係。例如,喪偶或同輩人死亡所帶來的關係和角色的變化,或者因為退休而失去職業角色等。這一理論認為,成功的老年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角色變化和角色喪失的調整適應。

(2)活動理論與撤離理論。這兩個理論都認為老年人的生活滿足感與活動間有積極的聯繫。活動理論認為成功適應老年生活的人是能夠保持活力、力爭不從社會生活中退出的人。而撤離理論認為,老年個體接受甚至渴望減少與社會的交往,老年個體逐漸退出社會生活對社會也是有價值的。

(3)延續理論。這一理論認為老年不是一個單獨的階段,而是人生之前階段的延續。老年人若能延續一生所從事的活動就能適應良好。中年時社會生活活躍的人,進入老年若仍能保持這種活躍的生活狀態,就會感到幸福。若中年時便不活躍,進入老年仍會如此。延續理論認為人們年老的時候不是自然而然地退出工作和社會生活,相反,他們選擇能讓自己繼續獲得滿足感的生活方式,終止那些沒有帶來滿足感的生活方式。

(4)社會建構理論。這一理論提出,所有年齡的`人都是按照自己賦予事物的社會含義來參與日常生活的。這一理論不認為老年階段的某個特定取向就一定是健康的或病態的,而是認為它只是個人對這一人生階段認識的反映。社會建構理論不太強調適應形態,而是更關注人們怎麼看待自己的經驗。喪偶對一個老年人來説可能是自我發展的新機會,而對另一個老年人來説則可能是等待死亡的開始。

社會建構主義者認為,老年及其隨之而來的調整是一個獨特的個人過程,取決於每個人自己的社會認識。

(5)現代化理論。這一理論認為現代化導致了老年人地位的不斷下降。在注重年輕人和新興職業的工業化社會裏,年長的人被迫退休,隨之社會地位下降。經濟和工業技術的應用為年輕人帶來了新職業,老年人則由於缺乏再培訓的機會而會被要求提前退休。而都市化意味着工作地點與家分離。年輕人與父母的社會距離增大,這改變了代際關係和代際聯繫的性質。

年輕人向上流動所取得的高於父輩的社會地位導致了老年人社會地位的相對降低。經濟和工業技術的發展要求倡導讀書識字和受教育,這也使子女所受到的高等教育比父母要多。社會資源直接向年輕人傾斜而遠離老年人,加劇了老年人地位的下降。

  2.有關老年的社會理論在社會工作中的運用

(1)關注帶來角色轉變的重大生活事件,幫助老年人積極應對。

(2)注意老年人的個體差異,尊重老年人自己對生活意義的理解

(3)注意社會隔離可能對老年人造成的危害。

(4)認識到改變的可能性。

(5)關注社會變遷對老年人的影響,推動社會政策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