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2017年社會工作師工作實務預測考試題

社會工作師,是一種新的職業資格,《全國助理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考試大綱》日前已獲人事部審定通過,這意味着社會工作者首次被納入國家專業技術人員範疇。為了幫助考生們更順利地通過考試,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的社會工作師工作實務預測考試題,歡迎參考學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7年社會工作師工作實務預測考試題

  1[案例分析題]

某社區里老街坊、老鄰居多,老黨員也不少,鄰里關係比較融洽。該社區老齡化程度較高,60歲以上的老人佔總人口的19.5%,而且高齡老人數量較多。社會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發現,一些老人年老體衰,行動不便;一些老人沒有退休金,生活困難;一些老人經濟條件雖好,但子女不在身邊,時常感到孤獨寂寞;一些老人反映社區文化活動太少,缺少展示才藝的舞台;一些老人被家人忽視,甚至受到虐待,合法權益難以得到保障。

針對以上情況,社會工作者擬訂了一個社區老人服務計劃,內容包括:一是協助貧窮老人獲得經濟補助;二是請青年志願者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照顧。

問題:

1.該服務計劃滿足了老人的哪些需求?還有哪些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2.如何構建社區支持網絡來滿足該社區老人的需求?

【參考解析】

答題要點:

1.案例中所呈現老人的需要包括:健康維護(一些老人年老體衰,行動不便)、經濟保障(一些老人沒有退休金,生活困難)、就業休閒、社會參與(一些老人經濟條件雖好,子女不在身邊,時常感到孤獨寂寞;一些老人反映社區文化活動太少,缺少展示才藝的舞台)、安全保障(一些老人被家人忽視,甚至受到虐待,合法權益難以得到保障)等方面的問題。上述案例中提到“社會工作者擬訂了一個社區老人服務計劃,內容包括:一是協助貧窮老人獲得經濟補助;二是請青年志願者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照顧”,這僅僅是滿足了經濟困難的老人的物質援助和行動不便老人的照料需要;而其他老人的精神慰藉、發揮餘熱、親情滿足及權益保障方面的需要尚未得到滿足。

2.構建社區支持網絡來滿足該社區老人的需求,應該做到:社會工作者繼續挖掘社區的資源,運用專業方法為老人搭建服務平台,包括:

(1)聯繫社區民警及司法部門,為老人提供法律諮詢及援助。

(2)聯繫社區組織,運用社區資源,開展老人興趣小組、舉辦文化康樂活動。

(3)鼓勵低齡行動方便的老人蔘與社區服務,組織老人義工隊伍,發揮老人餘熱。

(4)開展社區孝心行動,搭建親子服務平台,鼓勵老人子女參與關心長者行動。

(5)建立老人的自助互助網絡、鄰里互助網絡、社區緊急支援網絡、老人家屬支援網絡等。

  2[案例分析題]

楊某平時身體很好,一天突然感到胸悶,並伴有心絞痛,經初步診斷為冠心病,必須住院做進一步檢查。楊某由於平時極少到醫院看病,對醫院的情況很陌生,擔心自己的檢查會出現不好的結果,對年邁的父母為自己擔心過意不去,又對丈夫不能為她做點什麼感到不滿。

問題:作為醫務社會工作者,你將從哪些方面提供服務?

  【參考解析】

答題要點:

(1)通過疏導的方式,減少服務對象對病情的擔心,並努力使其勇於面對現實。

(2)通過情緒調整,讓服務對象認同父母為其擔心的正常性,以減少服務對象心中的愧疚感,減輕她的情緒壓力。

(3)家庭治療,幫助服務對象認識到良好的溝通在夫妻相處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促進服務對象與其丈夫關係的和解。

(4)與病房護士聯繫,加強其對醫院環境及分管牀位醫護人員的瞭解,減輕楊某對醫院及醫護人員的陌生感。

  3[案例分析題]

某社區靠近市郊,綠樹成蔭,風景秀麗,居民生活非常愜意。但是,商業經濟的發展逐漸影響着這裏。為了給日益增多的汽車讓路,路旁的綠化樹被無情砍伐,一個接一個的建築施工使附近的居民深受噪音、粉塵等的困擾。昔日頗有韻味的古建築被商業區代替。寧靜美麗的社區逐漸被繁雜與喧囂所淹沒。在此居住的居民十分不滿,矛盾日益激化。

問題:

1.根據上述案例,試分析該社區目前存在的主要矛盾。

2.請結合社區社會工作方法,談談如何解決問題,緩解矛盾。

【參考解析】

答題要點:

1.上述案例中,該社區目前存在的主要矛盾具體表現為:

(1)社區的自然環境被嚴重破壞,損害社區的生態文明。

(2)社區內的商業味道越來越重,失去了原來的古樸,漸失文化底藴。

(3)由商業開發帶來的嘈雜與污染,影響居民的身體健康,而且存在着安全隱患。

2.社會工作者在運用社區社會工作方法解決該社區矛盾時,可採用的具體介入策如下:

(1)首先疏導居民的情緒,聆聽他們的心聲,同時調整他們的非理性心理,增進他們對商業經濟發展的理解等。

(2)聯繫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反映社區問題,爭取社會的支持,阻止社區環境被繼續破壞。

(3)將居民代表和商家代表召集到一起,採取羣體訪談、角色互換等策,共同分享在目前環境下各自的感受。

(4)運用同理心的方法,在雙方都能既維護自己的利益又不損害對方權利的基礎上,爭取在商家和居民之間達成共識並制定一些規定,比如商家播放的音樂音量儘量降低,中午及晚上停止施工等。

  4[案例分析題]

張女士今年45歲,十年前丈夫因病去世,十年來張女士靠做保姆、街道清掃員、鐘點工、搬運工等臨時工作供三個子女讀書。前年秋由於一次車禍張女士不幸失去了一條腿,住院沒多長時間,張女士就因無力支付醫藥費出院。出院後,因為突然失去了一條腿,這巨大的生活變遷讓她很不能接受,張女士非常傷心,整日悶悶不樂,脾氣也很暴躁,經常跟孩子們發脾氣。有時候甚至不吃不喝,病情也沒有好轉。後來在兒子的勸説下,情緒好了一點。沒過多久,當張女士自己一個人在家的時候,她不僅考慮到自己的當前情況——自己的行動非常不便,不能做家務,不能做工,再加上家裏突然中斷了經濟來源,三個子女中還有兩個在讀大學。張女士不禁越想越傷心,甚至想到自己一死了之,免得拖累兒女。後在鄰居的勸説下,終於打消了這個念頭。但張女士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堅強和樂觀了,她經常想到自己是個廢人,什麼用處也沒有了。她的情緒很容易波動,一個人在家的時候就經常想到這些,一面傷心,一面又愛發脾氣,一面又很氣自己沒用。她幾乎不出門,因為她既不敢面對那些像她以前一樣健康的人,也不能正視像她現在一樣的殘疾人。

問題:

1.殘疾人是指什麼?什麼是殘疾人社會工作?

2.不是醫生的社會工作者應如何幫助張女士?

【參考解析】

答題要點:

1.(1)殘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體結構上,某種組織、功能喪失或者不正常,全部喪失或部分喪失以正常方式從事某種活動能力的人。

(2)殘疾人社會工作不同於一般的殘疾人服務.專指社會工作者秉承利他主義的宗旨,運用社會工作專業知識和方法,幫助殘疾人進行能力建設並克服自身缺陷的侷限性,構建社會性支持系統並克服各種環境障礙,使得殘疾人能夠全面融人社會生活,並提升人類社會整體生活質量的活動。

2.(1)康復社會工作者可以藉助自己對醫療科技的基本知識,幫助她取得合適的醫療康復服務。

(2)可以幫助她提高心理適應能力。

(3)可以幫助她進行生活自理訓練,為她提供就業輔導及其他方面的幫助。具體的工作包括瞭解她的生活方式、家庭狀況、經濟條件、社會處境;評估她在社會生活中遇到的或可能遇到的`問題,幫助她取得單位、社區等各方面的支持,解決生活困難。

(4)可以積極促進她與殘疾人之間以及她與正常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

  5[案例分析題]

盈盈是一名10歲的女童,今年本該上國小三年級了,但其母親王女士卻把她關在家裏,不讓她外出,也不許她的姥姥、姥爺、爺爺和奶奶接近她,更不許外人接觸。兩年前,盈盈的父親發生了車禍去世,母親一直無法接受這個現實,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

緊接着,其所在的單位被合併,她被買斷工齡。在連遭生活打擊的情況下,王女士的言行變得異常,開始封閉自己,將家裏的電腦、電視、冰箱、空調等都賣了,並把正上國小二年級的女兒盈盈從課堂拽回家,關起來,過起了與世隔絕的日子,每週僅出去買一次菜。王女士還不許女兒盈盈提上學的事,一提就會打罵她。王女士的親戚、朋友、同事、鄰居以及街道辦事處的工作人員都主動上門幫助她,要和她談心,但都遭到了拒絕。盈盈的爺爺、奶奶準備將盈盈接出來照顧,但其姥姥和姥爺又擔心王女士會因此自殺,所以一直沒有行動。

問題:

1.上述案例中,盈盈的哪些需要受到了侵害?

2.請簡要分析盈盈面臨的主要問題,並提出社會工作者的介入策略。

【參考解析】

答題要點:

1.上述案例中,由於盈盈母親的遭遇和不正常情緒,導致盈盈的諸多需要受到了侵害,包括生存的需要、發展的需要、受保護的需要和社會化的需要等,幾乎涉及兒童的所有需要。

2.盈盈面臨的主要問題及社會工作者應採取的介入策分別為:

(1)盈盈面臨的主要問題:

①由於母親王女士的行為失常,盈盈的身心健康受到摧殘,導致她沒有安全的家庭環境,其身體、心理、智能成長的需要、被照顧的需要和遊戲的需要、社會化的需要等都得不到滿足。

②盈盈被迫輟學,其學習的需要得不到滿足。

(2)社會工作者應採取的介入策:

①對於盈盈

a.採取危機干預措施,將盈盈從禁閉狀態中解救出來,由爺爺、奶奶照顧其日常生‘活。

b.通過康復訓練、心理輔導、團體活動、個別教育計劃等方式,幫助盈盈恢復正常生活狀態,為其返校做好準備。

c.通過與其他社會工作者聯合工作,調動學校資源,促成盈盈返校學習。

②對於盈盈的母親

在有關部門的協助下,對其採取強制性健康檢查,包括身體、心理和精神健康,根據檢查結果制定相應的干預計劃。

③對於盈盈的姥姥、姥爺

通過與他們的溝通,將他們轉換成幫助盈盈母親的支持力量。

④對於盈盈的爺爺、奶奶

通過資源整合,為盈盈爭取生活補貼,使爺爺、奶奶的照顧能夠可持續,為盈盈創造一個安全的成長環境。

⑤其他方法

為防止“盈盈事件”再次發生,社會工作者需要進行政策倡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