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大學生考證現象分析

一、 問題的提出

大學生考證現象分析

近幾年 ,大學生逃課現象愈演愈烈:基礎課有人逃,專業課有人逃,哲學、政治經濟學等公共課更是“逃課族”的首選。逃課的大學生在幹什麼?有的在上培訓班 ,準備考研、考託;有的在學電腦,為參加 CIT英國劍橋信息技術考試、 NIT全國信息應用技術證書考試、CISCO網絡資格考試、MCP微軟認證而忙碌;有的在準備註冊會計師、註冊税務師、註冊資產評估師、律師、外銷員、海關報關員、 導遊員、祕書等一系列“資格證書” 考試;還有的在忙着學開車拿駕照。

人們戲稱如今的大學教育已經變成 “考證教育” 。 “文憑熱” 尚未降温 , “考證熱” 又悄然興起 ,這類社會性熱浪真是一潮高過一潮。 “考證” 成為這羣被稱為 “候考族” 的大學生校園生活的主題 ,花費驚人也在所不惜 ,他們參加各種“證書”考試 ,拿到各種“證書”,以便增加自己求職的籌碼。在他們看來 ,手上不多一些證書很難在就業市場上與別人競爭 ,特別是冷門專業的大學生更希望藉助“考證” 來彌補自己的底氣不足。如今熱門的證書早已不是英語、 計算機之類了 ,很多 “高、 精、 尖” 、“與世界接軌” 的 “洋證書” 在國內擁有人數甚至不足百人 ,況且每一張證書背後都是不菲的報名費、書本費和培訓費 ,但大學生們 “痴心不改”,甚至不惜 “為伊消得人憔悴” 。這究竟為什麼 ? 不妨對 “考證熱” 做一番透析。

 二、 “考證熱” 的心理透析

前段時間,我們就“考證熱”對我校學生做了一個問卷調查。

發放問卷150份,回收146份。其中師範生67人,非師範生79人,男37,女109人,含蓋了大一至研一的學生

 (一)“情非得已”

“考證熱”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就業壓力大,實屬“情非得已”。嚴峻的就業形勢使大學生充滿了危機意識。為了能夠在就業、求職的過程中找到一個讓自己相對滿意的工作,考幾本社會上流行的證書 ,至少讓自己在選擇職業的時候更有信心。絕大多數學生考證是迫於求職的壓力,如今用人單位都不約而同地將應聘者是否持有資格證書以及持有多少資格證書,作為衡量人才層次高低的重要標準。大學生畢業後要走向人才市場,要想找到滿意的工作,多一張資格證書就等於多了一個求職砝碼、 多一項謀生的資本。

  (二)“盲目跟風”

也有不少大學生對於 “為什麼熱衷於考證” 的回答似乎並不直接關係將來的就業問題,答非所問地説:“為什麼考證?流行唄!班上那麼多的同學都在忙於考證 ,自己也不能閒着啊 !”“別人都考,我總不能落後吧!” 看來任何流行事物都免不了 “追潮者”,大學生“考證熱”也受到“示範效應”的影響,就因為自己的同學在考,就盲目加入以示“不落後”。確實,許多大學生在選擇培訓、考證項目時帶有很大的盲目性。比如各種各樣的 IT證書,很多大學生並不清楚自己將來打算幹什麼,看到別人都花錢去培訓、考證,自己也去,甚至考上四五個IT證書。五花八門的證書中有多少是籌碼又有多少是擺設呢?

 (三)“引領時尚”

還有一些大學生甚至將“考證”視為一種“時尚”:“誰要是擁有一張甚至幾張頂級的證書 ,別人有多麼崇拜啊 !” 這些學生積極投身考證大軍 ,也沒有明確目標,對他們來説,“考證” 更像一種潮流和時尚,自己要做時尚的.引領者。可見從眾心理、追風時尚也成為“考證熱” 的助燃劑,更多地顯示出一種無信仰的躁動與無目標的焦灼。弗洛姆曾用豐富的生活例證説明:人們認為是“他們” 自己做出的決定,實際上是在各種內外壓力強迫下,“不得不” 做出的決策,其嚴重程度令人觸目驚心。弗洛姆分析了現代人 “逃避自由” 的諸多心理機制 ,其中 “機械地自動適應” 具有重大社會意義。這是現代社會大多數正常人用以解決矛盾的辦法 ,個人不再是他自己 ,而完全按他人要求塑造自己。這種心理機制猶如 “動物保護色”,個人完全放棄了自我 ,以為自己追求的是需要的 ,卻已欺騙了自己 ,這正是潛意識裏孤獨、 恐懼和各種直接威脅我們生命自由的力量所驅使。個人喪失了自己的個性和精神活動的原動力 ,一味地與他人自動同化 ,最終只能導致惶惶不可終日 ,徒增心理不安全感和孤獨感。大學生考證族 “情非得已” 、 “盲目跟風” 、 “引領時尚” 的 “考證情結” 為弗洛姆的創見提供了富有時代意義的新註解。

三、 “證書” 的角色分析

對考證趨之若鶩僅僅為了一紙證書嗎?要透徹把握 “考證熱” 的社會心理,還必須追問證書在現代社會扮演何種社會角色?背後又藴含怎樣的社會學深意?

 (一)證書:一種“信任系統

因交往流動的擴大,現代社會將屬於“人格信任” (熟人間的信任)的事務交給了 “系統信任” (對制度的信任) 。信任系統的出現是與 “時空缺場” 相關聯的現代現象。信任的首要條件是詳盡的信息,如果一個人的活動和思想過程清晰易見,如果事情的運作過程彼此完全瞭解,就無需信任,不存在對總在眼前、 其活動能被直接監控的人加以信任的需要。現代社會時空隔離日益增長,若無法擁有某一事件的完全信息,信任就必不可少。信任作為生存策略的一種簡化機制,將複雜的人和環境簡化成“二元預限” :“可信任”和“不可信任”;信任並不能消除風險,但可促使人勇敢地進入不確定性之中,迅速地做出信任與否的決策。人類合作從 “熟人”擴大到 “陌生人”,建立了很多“信任系統” (例如貨幣、 專家、 分數系統) 。現代職場,招聘與應聘就是一個充滿風險、 尋求信任的過程,要跨越致命的 “信息不對稱” 、 圓滿完成招聘——應聘行動,就需要信任系統。學歷、文憑之外,證書愈來愈成為這樣一種 “信任系統” 。

標籤:考證 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