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愛好

百科知識指甲花葉

愛好2.24W

在我們平凡的學生生涯裏,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觸過知識點吧!知識點是指某個模塊知識的重點、核心內容、關鍵部分。哪些知識點能夠真正幫助到我們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百科知識指甲花葉,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百科知識指甲花葉

百科知識:指甲花葉

【出處】出自《國藥提要》

【拼音名】Zhī Jiɑ Huā Yè

【英文名】Leaf of Henna

【別名】指甲葉

【來源】

藥材基源:為千屈菜科植物指甲花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awsonia inermis L.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大灌木,高可達6m。莖圓柱形、小枝略呈四稜形,無毛。葉交互對生,薄革技,有短柄;葉片橢圓形或橢狀披針形,長1.5-5cm,寬1-2cm;先端短尖,基部楔形或漸狹成葉柄,側脈5對,纖細,兩面微凸起。圓錐花序頂生,長7-15cm,或更長;花極香,折色或玫瑰紅色至硃紅色,直徑約6mm,盛開時8-10mm;花萼長2-5mm,4深裂,裂片闊卵狀三角形;花瓣4,略長於萼裂片,邊緣內卷,有齒;雄蕊通常8,花絲絲狀,長為花萼裂片的2倍;子房近球形,花柱絲狀,略長於雄蕊,柱頭絲狀,略長於雄蕊,柱頭鑽狀。蒴果扁球形,直徑6-7mm。種子我數,肥厚,三角狀尖塔形。花期6-10月,果期12月。

【生境分佈】江蘇、浙江、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等地庭園均有栽培。

【化學成份】

葉含佔噸酮類(xanthones(化合物:指甲花醌(lawsone)[1,2],散沫花佔噸酮(laxanthone)Ⅰ、Ⅱ、Ⅲ[3-5];後三者的結構依次是1,3-二羥基二甲氧基佔噸酮(1,3-dihy-droxy-6,7-dimethoxyxanthone),1-羥基二已酰氧基甲氧基佔噸氧基-3,7-二甲氧基佔噸酮(1-hydroxy-6-acetoxy-3,7-dimethoxyxanthone)。又含香豆精類(coumarins)化合物;秦皮素(fraxetin)東莨菪素(scopoletin),馬要樹皮素(esculetin)[6],散沫花香豆精(lacoumarin)[7];黃酮類(flavones)化合物:木犀草素(lutelin),木犀草素-7-O葡萄糖甙(luteoside)[4,8],木犀草素-3-葡萄糖甙(luteoin-3-glucoside),芹菜素葡萄糖甙(apigenin-7-gluco-side),芹菜素葡萄糖甙(apigenin-4-glucoside)[8];甾醇類(sterols)化合物: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9],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terol-D-glucoside)[8];萘(naphthalene)的衍生物:1,4-萘醌(1,4-naphthoquinone)[2,10],1,2-二羥基葡萄糖氧基萘(1,2-dihydroxyl-4-glucosyloxynaphyhalene)[9],2-羥基-1,4-萘醌(2-hydroxy-1,4-naphthoquinone),1,3-二羥基萘(1,3-dihydroxynaphthalene)[11];酚性甙成分:散沫花甙(alwsoniaside),黑麥草甙(lalioside)[12];無機元素:銅、鎳、鉬、釩、鉈、錳、鋇、鍶、鐵鋁等[13]。還含沒食子酸(gallic acid)[2,11]。

莖含異白花丹素(isopumbagin)[14],3-甲二十九烷-1醇(3-methylnonacsan-1-ol)[15],D-甘露醇(Dmannitol)[16]。

根含散沫花甾醇(alwsaritol)即是24β-已基膽甾烯-3β-醇(24β-ethylcholest-4-en-3β-ol)[17],D-甘露醇[16]。

皮含三萜成分:散沫花萜二醇(hennadiol),羽扇烷(3β-hydroxy-20-oxo-30-norlrpane),白樺脂醇(betulin),白樺脂酸(betulinic acid),3β,30-羥基羽扇烯[3β,30-dihydroxylup-20(329)-ene][18].

【藥理作用】指甲花醌與維生素K結構相似,故有止血作用; 以往亦稱為Hennotannic acid,為黃色色素,能染指甲或頭髮。種子據云有緩慢的大腦興奮作用,可用於青年記憶或全身精神功能不足。

【歸經】心經

【功能主治】收斂;止血。主創傷出血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焙乾研末敷衍患處,

【各家論述】

1.《廣西藥植名錄》:收斂,清熱。

2.《國藥提要》:治創傷。

關於水丁香的百科知識

【出處】《福建民間草藥》

【拼音名】Shuǐ Dīnɡ Xiānɡ

【別名】丁子蓼、紅豇豆、喇叭草(《中國藥植志》),水冬瓜(《福建民間草藥》),水苴仔、水黃麻(《閩南民間草藥》),水楊柳(《四川中藥志》),田蓼草、紅麻草(《湖南藥物志》),水蓬砂(《貴州植藥調查》),水油麻、山鼠瓜(《福建中草藥》)。

【來源】為柳葉萊科植物丁香蓼的全草。秋季結果時採取。

【原形態】一年生草本。鬚根多數。幼苗時平卧地上,或作傾卧狀,後抽莖直立,長20~50釐米。莖有稜角,多分枝,枝帶四方形,至秋莖葉皆變紫紅色,全體光滑無毛。單葉互生;葉片披針形,長4~7.5釐米,寬1~2釐米,先端漸尖,全緣,基部漸狹,葉柄長不及葉片之半。花腋生,通常1~2朵,無梗;花萼4~5裂,裂片卵形,長約2毫米,外面有細毛,宿存;花瓣與花萼裂片同數,橢圓形,長約3毫米,先端鈍圓,基部狹,作短爪狀,早脱;雄蕊4~5;子房下位,外面密被短細毛,4室,花柱短,柱頭單一,頭狀。蒴果線狀四方形,直立或微彎,兩端截切,長15~20毫米,成熟時變成紫色;種子細小,光滑,棕黃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佈】生長於水邊。分佈福建、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湖北、四川等地。

【性味】苦,涼。

①《福建民間草藥》:甘,平。

②《四川中藥志》:性涼,味苦澀,無毒。

③《福建中草藥》:微苦辛,涼。

【功能主治】利尿消腫,清熱解毒。治水腫,淋病,痢疾,白帶,癰疽,疔瘡。

①《中國藥植志》:治紅白痢疾。

②《福建民間草藥》:利尿,消腫脹。

③《泉州本草》:清熱解毒,利水通淋。治水腫,血淋,癰疽,疔瘡,無名腫毒。

③《貴州植藥調查》:清熱,止咳。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附方】

①治水腫:水丁香一兩.酌加水煎,加些冰糖,飯前服,日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②治淋病:鮮水丁香二兩,加水二碗,煎成九分,泡糖或蜂蜜,內服。

③治婦女白帶,頭暈,肢軟足酸:鮮水丁香一兩半,白雞冠花一兩。加水二碗半,煎成-碗,去渣取汁,和豬小肚燉服,連服三次。忌酸辣食物。

④治癰疽腫毒:鮮水丁香,洗淨,合酸飯及鹽少許,共搗爛敷患處。(②方以下出《泉州本草》)

⑤治目翳:水丁香,煎水洗。(《湖南藥物志》)

⑥治咽喉炎:鮮水丁香一兩。加承煎,調糖內服。(《泉州本草》)

⑦治外傷出血,蛇蟲咬傷:水丁香葉搗爛敷患處。(《湖南藥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