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報告

農機調研報告

隨着人們自身素質提升,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農機調研報告,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農機調研報告

農機調研報告1

湖南省漣源市根據上級指示精神,緊密結合新農村建設和現代農業發展實際,按照“依法規範、有序引導、分類推進、突出重點、注重實效”基本原則,大力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組織,對全市農機合作組織進行了調研,截止20xx年底,全市依法登記的農機專業合作社2家,分別是:漣源市農機作業專業合作社、漣源市星天偉業農機專業合作社。 入社農户226户,從業人員281人,擁有各類機具512台套,其中中型拖拉機組16台套,小型農田改造挖掘機2台,裝載機1台,耕整機102台,聯合收穫機85台,插秧機20台,資產總值達近591.85萬元。服務範圍涉及全市20個鄉鎮573個行政村和鄰近的安化縣漁水、新邵張家衝、雙峯太平寺、冷水江三尖等周邊縣市的鄉鎮。經過幾年的發展,合作社服務內容更加豐富,服務手段更加完善,服務方式更加便民,深受廣大羣眾歡迎,農機專業合作社的成效顯著,“龍頭”帶動作用更加突出。

一、農機專業合作社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

一是促進了農機化水平的整體提升。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進一步推動了大型、複式、高性能機械和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優化了農機裝備結構,提高了農機化的發展質量。同時,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進一步完善了農業科技推廣體系,降低了農業技術推廣的成本,示範帶動能力強、效果好。

二是完善了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農機專業合作社進一步充實了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中間環節,有效承載了基層技術推廣、政策宣傳、農機維修、技術培訓、生產組織和安全教育等農機管理工作,為基層農機服務工作搭建了新的平台。作為農機服務的延伸和補充,農機專業合作社有效地把廣大機手組織起來,聯合起來闖市場,提高了農機的規模化作業程度。

三是提高了農機作業的標準化。農機規模化作業和示範區發展,提高了農機作業標準的推廣和應用。同時依託專業合作社,建立和發展起了3處農機化示範區,為農機作業標準化的實施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

四是促進了勞動力轉移和土地流轉。農機專業合作社通過代耕代種、農田託管、土地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開展規模經營,可以在不改變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前提下,推動土地經營方式創新,加快農村土地流轉,促進統一經營向農户的聯合與合作。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可以有效解決農田棄耕、撂荒問題,支持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進一步穩定和完善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制度。

五是提高了農民科技素質,增加了農民收入。專業合作社為成員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和培訓平台,他們在技術上互幫互學,利益上互助互惠,信息上實現共享,增強了標準化生產和協作意識,提高應對市場的能力和水平。農機户以資金入股合作經營,實行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減少了一次性投入,降低了農民的投資風險,使農機作業有了更大的利潤空間。農機專業合作組織已經逐步滲透到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參與到農村經濟發展各個領域中來,農機作業市場的擴張,技術裝備更新,作業模式的創新都將成為農民增收的新的增長點,農機專業合社將不斷為農民搭建更加廣闊的增收舞台。

二、農機專業合作社運行模式

按照“立足現代農業,發展農業機械”要求,該社實行股份制管理,開展集約化經營和積極探索現代農業的發展路子,並面向全市及相鄰縣市,為農民提供農作物產前、產中、產後農機專業服務。其經營涉及機耕、機播、機收、運輸作業、農機修理、信息技術諮詢、小型農機具銷售等。其利潤分配採取兩種方式:一是按股金比例(包括入社股金和拖拉機折價股金)進行分配;二是按出勤作業率和工作效益進行分配,制定統一收費標準和作業金提成,實行單人單機核算,作業收入按10%上交為集體積金,扣除平常正常開支外,其餘部分年終按股份進行分紅。在管理上,先後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合作社服務綱要》《合作社綱要》《合作社社員管理辦法》《合作社機具維修維護細則》《合作社財務管理制度》等5個制度,並嚴格按規章制度辦事。合作社成立以來,始終堅持以“農機服務助民富,互幫互助促發展”為主題紮實開展創先爭優和“結對共建”活動。一是推行價格公開制,向服務對象公開承諾耕地100元/畝,收割100-120元/畝,價格低於市場價,使廣大羣眾得到了更多實惠。二是開展幫扶互助活動。黨員社員主動與家庭勞動力不足的困難户結對子,通過“一對一”和“多對一”的方式為困難農户免費提供農機服務。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發展數量少、影響帶動小。我市農機專業合作社到目前還只有2家,影響力和帶動力明顯不足。

二是主體結構單一、服務領域不寬。農機合作社大都由青一色的農機大户組成,主體結構單一,缺乏專門的技術人員、專業的管理人員、專職的信息人員以及其他後勤保障方面的人員,且以從事單一的機收服務居多,機插、機耕、機烘等各個作業環節的服務明顯不足。

三是管理制度有待規範、運作機制有待完善。對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和《湖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條例》的規定,農機合作社在章程制定、股金設置、工商登記、民主管理等方面還不夠完善;合作社管理水平不高,經濟效益偏低,發展內在動力不足。

四是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扶持政策沒有完全落實。存放高性能、大型農機具的廠庫棚建設用地短缺,農機維修服務組織建設滯後,農機服務組織在享受工商登記、金融信貸、税收減免、用地安排、用電用油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仍未能得到落實,或難以執行到位。

 四、幾點建議

一是加強領導,提高認識。農機專業合作社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今後農機化發展與農民增收的重要載體和平台。各級農機主管部門及各級黨委和政府應把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作為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的一項戰略措施來抓,明確農機化發展的組織模式以合作社為主,將農機專業合作社作為支持主體,在財政、税收、信貸、政策性保險、用電、用油,特別是用地上給予支持,協調各部門扶持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發展。

二是加強農機專業合作社場庫棚設施建設,確保農機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目前,農機具場庫棚建設嚴重製約了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發展,農機具損失浪費現象嚴重,亟待各級財政的扶持與投入。

三是依法發展規範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做好典型示範、推廣工作。在認真貫徹落實好《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和《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的基礎上,運用法律手段促進農機專業合

作社的穩定發展。按照“先發展、後規範”的工作思路和“農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場引導、社會服務、共同利用、提高效益”的原則,逐步將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納入法制化發展軌道,使其有序健康發展。

四是加大培訓力度,促進農機專業合作社由初級階段向規範的高級階段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的宗旨是“民辦、民營、民受益”,農機專業合作社隸屬於現代農業企業行列,是發展現代農業的組成部分。內部管理水平高低,代表着一個專業合作社的成熟規範程度。按《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要求,制定內部管理人員培訓計劃,每年利用農閒季節定期對農機專業合作社內部管理人員進行一次政策法規、管理知識、服務意識和操作技能的培訓,提高他們管理水平、操作水平、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社會化服務水平。建議市級財政將培訓經費納入計劃,做到專款專用。

農機調研報告2

XX縣位於魯西北,屬黃泛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全縣38萬人口,農業人口30萬,耕地面積68萬畝。隨着現代農業的發展進程加快,我縣農業機械化裝備結構不斷加強,作業水平不斷提高,農機化從業人員隊伍不斷壯大。20 年末,全縣農機管理從業人員(含鄉鎮農機站)56人,其中農機化教育培訓人員20人,農機化服務人員1.2萬人(國中文化程度以上的1.1萬人),其中各類農業機械駕駛操作人員0.5萬人。農機化教育培訓是推動農機服務產業化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農機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縣農機化培訓工作堅持走多元化發展的道路,農機化培訓機構不斷加強自身建設,適應市場變化,改善辦學條件,提高師資素質,改進教學手段,提升教學質量,培養了更多、更好的有知識、有技能的實用型現代農民,為全縣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貢獻。

一、農機化教育培訓工作基本情況及成效

XX縣農業機械化學校教學設備、教學設施和教練場地齊全,教練車12台、配套農機具52套(件),教師8人、教練12人,其中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8人。20 年,共舉辦各類人員培訓班36期、現場教學演示會14次,培訓購機農民551人、聯合收穫保護性耕作技術553人、經濟作物機械化技術166、申領駕駛證234人、農機經營服務155人、農機管理人員培訓115人、農機技術人員培訓483人,其他技術操作人員1035人(包含陽光工程培訓300人)。另外我校對全縣1992名機手進行了複訓,使全年培訓人數達到了4895人。

培訓工作取得了七個方面的實效:一是通過對基層農機管理幹部和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使大家認清了形勢,把握了工作重點,掌握了農機化管理相關業務知識和農機化新技術,提高了服務農機化工作的本領。二是圍繞玉米收穫保護性耕作等農機化新技術的推廣,培訓了一批新型農機具操作手,使農機操作人員隊伍不斷壯大。三是通過舉辦農機化新技術培訓和新機具現場演示活動,為農機科技項目實施和各類示範點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撐。四是通過對農機維修網點從業人員的崗位技能培訓及農機服務組織和農機大户經營管理知識、農機作業標準的培訓,使農機社會化服務質量明顯改善。五是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技宣傳和服務活動,使廣大農民對農機化促進法等法規和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有進一步的瞭解,激發了農民購置使用農機具的熱情。六是通過開展農機維修工、電焊工等職業技能培訓,促進了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和就業。七是通過對機手開展相關法律、法規、機械常識和操作技能的培訓,使農機作業水平有了進一步提高。

二、存在問題

一是農機駕駛操作人員科技素質較低,法律意識不強,安全觀念淡薄。由於農民受教育程度較低,直接導致農民的文化科技低下,相當一部分農民駕駛操作人員,在購買了農機後,思想上產生了模糊概念,認為從事農田作業,或在個別時間上道路行駛,不需要掛牌入户,也不願意參加技術培訓,辦理駕駛執照。更有甚者,在農忙季節,無視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把安全問題當兒戲,看的比較簡單,置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於不顧,給農機安全生產埋下了嚴重隱患。

二是農機教育培訓經費投入不足,影響了培訓工作的正常開展。從目前我縣農機校情況看,事業經費嚴重不足,只保"吃飯",培訓質量無法提檔。教學上,缺乏先進實用的電教設備和教學直觀的實物教具和教學掛圖,不能及時更新培訓新知識、新技術,嚴重影響了農機培訓工作的進展。

三是近年來分配的農機專業院校畢業生少,高學歷、高技能師資缺乏,教師隊伍有待進一步強化壯大。

三、建議

1、廣開生源,適應形勢。生源是農機培訓機構賴以生存的基礎,沒有生源,其它工作就無從談起。生源不足是困擾農機培訓機構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要採取切實措施增加生源。一要注意改善農業機械化發展環境,農機化有了大的發展,對農機培訓的需求自然會大大增加。二要農機監理部門加強田檢路查,杜絕無證駕駛現象。三要廣開辦學門路,拓寬培訓領域,充分利用現有的場地、師資、設備,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四要在保證培訓質量的前提下,儘量壓縮培訓時間,使機手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真正學會實用的操作、維修等技術,切實增強學校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2、創造社會重視的濃厚氛圍。有計劃地定期對農機培訓先進單位和先進工作者進行表彰,提升其行業榮譽感。

3、加大資金投入和扶持力度。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和鑑定的從業人員大多來自於農村,經濟條件較差。同時,基層工作站也受到經費的制約,培訓時間和教學內容不能達到培訓的最終目的。因此,建議要積極爭取財政的支持,讓財政每年安排一定的培訓和鑑定經費,保障農機職業技能鑑定工作的順利開展。

4、發揮整體效能,創建 "平安農機".搞好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駕駛員培訓,是農機教育培訓部門的重要職責,是從源頭上保障"平安農機"建設的重要措施。要正確處理好培訓與監理的關係、切實解決好重管理輕培訓的問題,堅決杜絕只收費不培訓的現象。農機監理部門要加強監督,凡未經培訓或培訓不合格的,一律不予發放駕駛證件,確保農機安全生產。農機培訓和農機監理、農機推廣等部門要做到相互配合,密切協作,充分發揮各自作用。

5、注重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和水平。隨着經濟的不斷髮展,農機以及工業機械新技術也將得到充分推廣和利用。在培訓中,教學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師資力量的強弱。這就要求教師集理論教育和技能教育為一體,在教學中打破理論試驗實習的界限,把其合為一體,做到講、練、做同時進行。學校要通過多種途徑,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參加學習進修,不斷補充新的知識,來提高教師素質,使其成為既是講師又是工程師的優秀人才。

農機調研報告3

一、基本情況

1、產品情況

消費者更加追求服裝的質量(面料、版型及做工)。

結合調查結果,男裝需求的個性化、差異化主要反映在服裝面料、版型、及做工上,這將逐漸改變過去產品同質化的現象。特別是近年來流行的休閒、復古風以及對環保面料、功能性產品的需求,讓男裝市場的細分更加明確。相比面料而言,突出個性化設計更加重要,而原創風格品牌對消費者的影響力會越來越大。從營銷的角度來看,石家莊市場品牌男裝產品的面料呈現趨同化狀態。面料運用上均鍾情於天然材質,麻、棉、絲則是首選。男裝都有了防縮水、耐磨、防蟲蛀、抗靜電等功能。西服的面料強調進口,採用毛料、仿毛類面料,質地細膩的嗶嘰和花呢組織中加入傳統典雅的細條紋,新穎的人字紋複合組織、席紋組織中加入明暗相間的寬條紋,突出表面的肌理,展現服裝立體感和動感的凸條效果。另外,棉或亞麻與錦綸混紡的條紋西裝面料佔有一定的比例;T恤產品以桑蠶絲、牛奶絲、絲光棉等面料為主,強調透氣性;襯衫以棉織面料為主,大量使用纖維之王的棉織物,包括精紡棉、捻紗棉和絲光棉。

商務休閒款式的產品比例加大。

雖然石家莊市場各品牌男裝產品的款式相對較為趨同,但是整體的款式變化更加趨向於休閒化。各品牌的款式風格更加趨向於以時尚、風格、經典、精品為主,以滿足目標客户的個性化需求和時尚要求,具有較高的附加價值。

西服以合體的單排三粒扣、四粒扣經典西服,領位上移的平駁領和小槍駁領西服,側開衩、單開衩,明袋、暗袋,針跡明顯的拱針款式為主,重點體現在寬條紋,細條紋,斜條紋,橫條紋,豎條紋齊等時尚條紋面料的運用上。襯衫、T恤的款式中條紋和方格的產品居多。

二、值得企業關注的問題

前面所提及的產品、渠道、價格、促銷四方面都對品牌男裝的銷售有着不同程度上的影響。但是,單個企業若要尋找、制定營銷策略還是應該運用SWOT的方法從自身企業出發結合整體外部的情況進行更加詳細的分析,才能找出品牌制勝的要素,同時擬定出合理的營銷策略。我們以下的分析是針對在特定的條件下,初次購物的消費者進行的研究。通過我們調查得出的對影響其購買決策因素的梳理,希望能夠給進駐石家莊商場的新的品牌男裝企業一些啟示。

調查數據顯示,七成以上的消費者都較熟悉一些國外服裝品牌,而傾向於國內品牌的多不足半數。品牌知名度越高,其購買的人羣範圍越廣,如耐克、阿迪達斯、KAPPA、等國際品牌,而李寧、七匹狼、雅鹿、波司登、鄂爾多斯等國內知名品牌也成為消費者心目中國內品牌的代表。

然而從上面各表的統計卻看出,消費者雖然對一些男裝品牌很熟悉,真正實際買過的卻很少,這又在一定程度上説明了品牌男裝的廣闊市場前景,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目前人們的消費水平還不是很高,消費觀念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其次,人們對於目前品牌男裝的質量水平還不是很滿意,品牌男裝的發展路程還有很長路要走;另外,男裝品牌的營銷手段還是相對較單一,這是應受到更多男裝企業、商家注意甚至重視的問題。

三、調研總結

在當今市場大環境下,本地區的男裝品牌消費與一些發達地區仍有不曉得差距,但相信本地區的男裝品牌市場會發展的越來越好,現今,本地區的品牌男裝企業、商家也在不斷努力,爭取更好的市場局面。

農機調研報告4

為充分發揮農機化在糧食高產創建中的重要作用,全面落實好省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規劃,切實完成今年的農機深鬆整地作業任務,近日,我們進行了認真的調研。

一、基本情況

保護性耕作技術已在全市推廣多年,主要應用的是秸稈還田和免耕播種兩個技術環節,且應用面積越來越大,但缺乏土地深鬆作業這個重要環節。推廣應用土地深鬆作業技術已勢在必行。

根據全省機械化深鬆技術要求,適合農機深鬆作業的地塊主要為壤土、粘土、沙壤土等,且土層較厚,而耕層小於23釐米且耕作層以下為沙石的地塊不宜深鬆作業。除我市的山區丘陵薄地外,大部分土地均可實施土地深鬆作業,共約240餘萬畝,應主要在春秋季節重點在秋季實施作業。

今年,我市計劃重點在四個區實施土地深鬆作業項目,計劃在全市完成77萬畝的深鬆整地作業。按照機械作業效率,約需要1150台深鬆機,而目前全市僅有166台。由於春季深鬆面積較少,完成全市77萬畝的任務非常嚴峻。

根據全市土壤條件,一般性土地可以用75馬力以上的兩驅拖拉機及65馬力以上的四驅拖拉機,土壤粘度較大的地塊需80馬力以上四驅拖拉機做動力。而全市80馬力以上大型拖拉機保有量就達到2100台,完全達到了實行土地深鬆整地作業的要求。

二、制約因素

目前,制約全市土地深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傳統深耕習慣是影響深鬆作業的主因。對土地實施耕翻作業已在我國流傳了幾千年。農民羣眾已習慣於歷史流傳下來的傳統耕作方式,加之他們的文化水平較低、對先進科學知識的認知能力有限,間隔深鬆作業仍還不為大部分農民羣眾所認可。

2、深鬆作業機械不足。現全市僅有土地深鬆作業機械166台,缺口近1000台,是制約全市土地深鬆作業最大因素。

3、作業補貼資金依然不足。今年我市四個區新增的4000萬元國家農資綜合補貼資金,雖然已落實用於農機土地深鬆作業2230萬元,但依然較少,尚不能滿足完成農機深鬆作業任務的需求。

4、缺乏土地深鬆作業的組織模式。雖然已落實了部分農機土地深鬆作業資金,但如何應用好這筆補貼資金、如何組織好農機深鬆整地作業,適時完成全市的土地深鬆整地作業任務,還需要進行認真的探討。

5、部分作業機械及機手的作業質量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是深鬆深度不夠,機手操作技術不熟練等。同時,受柴油漲價、僱工費上漲等因素的影響,也影響了機手開展深鬆作業的積極性。

6、深鬆技術的宣傳、推廣還不夠。今年是大面積推廣應用土地深鬆作業的第一年,而我市的土地深鬆作業又主要在秋季進行,因而缺乏廣泛的宣傳和示範,這也是農民羣眾認識不足的重要原因。

三、推進措施

土地深鬆整地作業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農機化工作重點,為到“十二五”末適宜耕地全部深鬆一遍,應採取以下幾項措施:

1、廣泛宣傳開展深鬆整地作業的意義。開展農機深鬆整地作業是保護性耕作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改善耕地質量,增強土壤蓄水保墒、抗旱排澇,提高農業防災抗災能力的有效途徑。據測算,2—3年深鬆一次,深鬆達到30釐米,每公頃地塊可多蓄水400立方米左右;實現玉米畝增產100公斤左右,小麥畝增產50公斤左右,效益十分顯著。

因此,各級要高度重視開展農機深鬆整地作業對於實現糧食等主要農作物穩產高產的重要性,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絡等新聞媒體,採取現場演示會、舉辦培訓班、發放明白紙等形式,廣泛宣傳農機深鬆整地作業的意義,克服農民羣眾傳統的耕作思想觀念,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2、明確目標,落實責任。為推進全市農機深鬆整地作業進程,按時完成全市77萬畝的農機深鬆整地作業任務,各級農機部門要強化責任意思,層層將作業任務分解到各區(市)、鄉鎮、村莊,並層層簽訂深鬆整地作業責任書,落實責任到基層、到個人,努力在全市形成一個責任到位、目標明確、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

3、加大補貼力度,推動深鬆作業。首先,各區(市)要根據各自的土壤類型、地表情況、作物種類等因素,及早試驗示範,及早選定機型,及早協調生產企業和供應商,確保所需機械及早足量供用。其次,要根據全市深鬆作業機械保有量較少的實際,充分利用國家農機購置補貼資金,重點用於土地深鬆作業機械的補貼;並根據各自實際,拿出一定的地方財政資金,重點用於深鬆作業機械的累加補貼,以確保全市有足夠的深鬆作業機械上陣,滿足

農民羣眾需求。第三,要進一步增加對農機深鬆作業補貼的投入力度,調動農民羣眾的積極性。

4、探討深鬆模式,確保作業實效。推廣應用土地深鬆整地作業是一項新鮮事物,沒有成功的經驗可借鑑。各級要根據各自實際,積極探討農機深鬆作業的補貼方式和方法,或按照作業面積對農機手補貼,或直接對深鬆深鬆作業的農民補貼,或委託農機專業合作社實施深鬆訂單作業、合同作業等,逐步實現整村整鄉推進。要積極開展好農機深鬆整地作業使用技術培訓,使其真正掌握土地深鬆整地作業技術要點,並正確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以保障深鬆作業質量,確保工作實效。

5、搞好機藝融合,強化技術指導。在開展農機深鬆整地作業同時,要注意與玉米機收秸稈還田和小麥播種等農機農藝關鍵環節的科學銜接,大力推廣應用玉米機收、秸稈還田、深鬆整地和免耕播種“一條龍”保護性耕作作業模式。要加強技術指導,嚴格按照技術標準開展深鬆作業,提高深鬆作業質量。

6、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監督檢查。實施農機土地深鬆整地作業不僅僅是項目區的工作,更是全市農機化事業和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各級要引起高度重視這項工作,切實擺上重要日程,成立組織機構,制定實施方案,落實工作責任,積極爭取資金,推進土地深鬆作業全面開展。要加強監督檢查,建立專門的檢查小組,對各區(市)實施深鬆整地作業的地塊進行檢查驗收,確保深鬆整地作業任務全面完成。

農機調研報告5

為在今後的農機購置補貼工作中更好的制定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引導農民科學合理地購置適合自己的機械,推動全縣農業生產實現又好又快發展,自8月1以來,臨邑縣農機局在全縣範圍內組織開展了農機購置補貼項目專題調研活動。成立了以主要負責人為組長,財務股、推廣站、鄉鎮農機站等部門技術人員為成員的專題調查組,在全縣12個鄉鎮(街道)開展了詳細的摸底調查。通過與享受補貼户及農民座談、聽取鄉鎮(街道)領導及村委負責人介紹,實地察看地塊、發放徵求意見表等方式,獲得了大量基礎性資料。經分析研究,進一步認識到實施農機購置補貼項目所起的作用及存在的問題不足,並提出對策及建議。

(一)基本情況

今年,上級安排給臨邑縣第一批農機購置補貼資金610萬元。該縣農機局在省、市農機辦的領導和指導下,針對本地農業生產發展的需求,創新機制、強化措施、狠抓落實,引導農民科學合理的購置先進、適用機械。共補貼各種農機具321台,其中,玉米聯合收穫機184台、小麥免耕播種機13台,大型拖拉機39台,其他各種機具85台,228户農民受益,直接拉動農民投資XX多萬元。這些機具的投入使用,促進了臨邑縣農機化事業迅猛發展,取得顯着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二)取得的成效

1、農機裝備水平快速提高,配置結構進一步優化

農機購置補貼項目的實施,極大的激發了廣大農民投資農機的積極性,農機總量持續增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截至目前,全縣農機總動力已達到176萬千瓦,農機總值7.9億元,拖拉機4.1萬台,其它機引配套田間作業機械3.6萬台。由於補貼額度達到機具總額的30%,使農民對大中型、新型機具買的起,買起來划算,大馬力、聯合作業機械增長較快,全縣玉米聯合收穫機新增184台,大中型拖拉機新增153台,小麥免耕播種機新增15台,農機配置結構進一步優優化,土豆收穫機、條播機、耘耕機等新型農業機械也從無到有,逐步增長。這些性能優越、先進適用、節能環保機具的迅速普及,為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裝備支撐。

2、農機作業水平持續攀高

農機購置補貼項目的實施,有力地推進了臨邑縣農業生產機械化進程,尤其是主要糧食作物關鍵環節機械化水平有了顯着提高。今年由於氣候原因,小麥成熟晚,與河南等地僅差3—5天,從外地引機數量鋭減,加上麥收期間正值汛期,小麥搶收工作形勢嚴峻。為此,臨邑縣農機局積極協調近年來補貼的307台自走式收穫機和279大型拖拉機(配備小麥割台),緊急投入三夏搶收工作。並引導農民開展小麥機收、秸稈還田、玉米貼茬播種的“一條龍”農機作業模式,減少作業環節,縮短作業時間,加快播種進度,提高播種質量。全縣77.83萬畝小麥全部及時收穫、顆粒歸倉,實現小麥機收76萬畝,機收率達到98%。

3、保護性耕作實現新跨越

保護性耕作技術是對農田實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稈、殘茬覆蓋地表,從而減少土壤風蝕、水蝕,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項先進農業耕作技術,不僅減少作業環節、節約成本、增產增效,還可以改善生態環境。臨邑縣農機局在實施農機購置補貼項目過程中,把玉米聯合收穫機、小麥免耕播種機等保護性耕作機具確定為補貼重點,大力推廣普及。截至目前,臨邑縣擁有玉米聯合收穫機728台,小麥免耕播種機145台,今年小麥免耕播種面積達到9萬畝,建設成方連片小麥免耕播種示範基地12處,其中,臨邑鎮劉雙廟村的示範基地達到1200畝,500—1000畝的2處,200-500畝的3處,200畝以下的6處,實現新的突破。經專家測產,實行保護性耕作的小麥畝產達到580公斤,比常規播種增產23公斤,增產效果明顯。

4、農機專業合作組織勃蓬髮展

實施農機購置補貼項目,吸引了更多農民購買大型、新型農機具,造就了一批農機大户,臨邑縣農機局因勢利導,把他們組織起來,成立農機專業合作組織,整合農機資源,開展規模作業、合同訂單作業、以及玉米聯合收穫、秸稈粉碎還田、小麥播種“一條龍”作業,不僅促進了農業生產,而且他們所取得的巨大的經濟效益又吸引越來越多的農機手加入到農機合作組織。當前,臨邑縣已建立農機合作社12個,社員335人,擁有各種農業機械389台,總資產800餘萬元。農機協會75個,擁有各種大型農業機械6700多台。同時,積極引導農機中介組織、農機專業大户等各類服務組織迅速發展。目前,以農機合作社為龍頭的農機服務組織承擔了全縣50%以上的農業生產作業量,對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和推動土地流轉、農業規模經營發揮了重要作用。

農機調研報告6

鄉鎮農機管理機構是農機化工作的最基層單位,是聯繫廣大農機手的橋樑和紐帶,是農機技術宣傳推廣、修配服務、安全生產管理和發展農機合作服務組織等工作的主力軍。鄉鎮農機管理機構建設得如何,直接影響到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和新農村的建設。根據湖南省《關於改革完善鄉鎮農技推廣服務機構的實施方案》精神和婁底市農機局的要求,我局在今年4、5月份,利用一個月的時間,採取查閲檔案、實地走訪和召開座談會的形式,對我市12個鄉鎮農機管理機構進行了細緻如實調研,瞭解歷史,查明現狀,找出問題,提出建議,並在20xx年5月12日召集全市的農機管理員集中座談,徵求意見,力促我市鄉鎮農機管理機構改革有序進行。

一、基本情況

(一)機構設置情況。20xx年,全市鄉鎮機構改革後,鄉鎮農機站進行了調整,實行農、林、牧、漁、水、機等多站合一,全部歸入鄉鎮農業綜合開發中心。目前,全市共有12個鄉鎮,共設12位農機員。

(二)經費來源情況。全市鄉鎮農機站經費撥款形式主要是財政全額撥款和差額撥款兩種,除毛易鎮農機站實行全額撥款外,其餘11個鄉鎮站均實行財政差額撥款,農機管理人員的工資收入基本有保障,但養老保險等福利保障難以落實到位。

(三)管理體制情況。自20xx年鄉鎮機構改革後,鄉鎮農機站合併入鄉鎮農業綜合開發中心,原農機員繼續從事農機管理工作,管理體制為市和鄉鎮共管,以鄉鎮政府為主,市農機局主要負責農機化工作業務指導。

(四)人員結構情況。目前,全市鄉鎮共有農機員12人,農機員結構為:幹部1人,職工11人;大部分為高中及高中以下學歷;30歲以下的1人, 30-50歲10人, 50歲以上的1人。

二、存在問題

(一)編制不夠合理。目前,全市12個鄉鎮僅有12名鄉鎮農機管理人員,且兼職人員多,佔鄉鎮總數的80%,有6位農機員在崗不在編,佔鄉鎮總數的50%。兼職人員不僅要負責該鄉鎮的農機化工作,還要承擔常年駐村包片、森林防火、鄉村規劃、計劃生育、社會穩定、安全生產等非農機行政事業管理的其他工作。即使是農機專職人員,也經常被鄉級政府臨時抽調承擔其他任務,難以集中精力從事農機管理業務工作,使上級業務部門安排部署的農機化工作在貫徹落實中出現“梗塞”,難以傳達落實到農村、農民和機手,給全市的農機管理工作帶來極大的影響。通過調查,只設立1名兼職農機管理人員的鄉鎮,其農機化工作的各項指標都嚴重滯後。

(二)保障不能到位。全市12個鄉鎮站共12人,只有毛易農機站站長實行財政全額撥款,發全額工資,其餘11名鄉鎮農機人

員,實行財政差額撥款,工資收入連續幾年為年工資總額的70%左右。又加之鄉鎮對農機工作不夠重視,工資補助不足,在養老保險等福利方面落實難以到位,特別是那些在崗不在編的農機管理員,更是難以安心工作,影響了農機工作的積極性。

(三)經費投入不足。鄉鎮農機管理機構辦公條件簡陋,因為鄉鎮農業綜合開發中心的設置,一般沒有獨立的辦公場所,都是幾個人擠在一起辦公,鄉鎮農機管理的辦公經費幾乎為零,辦公經費沒有得到有效保障。由於正常的辦分經費和必要的管理、公益性培訓,技術服務經費無法得到保障,經費嚴重不足,應用於農機管理、推廣等的設施設備基本沒有,不同程度制約了農機技術人員作用的發揮。致使農機業務工作無法開展。

(四)管理難以協調。農機站管理體制為市和鄉鎮共管,以鄉鎮政府為主,市農機局主要負責農機化工作業務指導。通過調查,鄉鎮政府只管用人,鄉鎮農機管理人員隨意更換、調動頻繁、錯崗錯編的問題比較突出,沒有充分考慮農機化的可持續性發展。農機局進行農機工作調配時,農機員每次都有新面孔,並且難以到位和適應農機業務與政策,影響了農機工作的正常開展。

三、主要建議

我市自從20xx年進入國家農機購置補貼項目籠子後,全市農機保有量快速增長,農機化工作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而我市拖拉機掛牌率、持證率和農機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與省內先進地市相比差距較大。鄉鎮農機站的改革勢在必行,因此要進一步理順鄉鎮農機管理機構體制編制,充分發揮鄉鎮農機管理機構的作用,促進我市農機化的科學發展。

一、 合理設置編制。根據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關於深化鄉鎮機構改革的指導意見》(中辦發[20xx]4號)和湖南省《關於改革完善鄉鎮農技推廣服務機構的實施方案》文件精神,結合冷水江鄉鎮農機管理機構和農機化發展實際,合理設置鄉鎮農機站編制。冷水江工業比重大,多為丘陵山崗地形,走現代農業是唯一選擇,作為現代農業支撐的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尤其重要,現在每個鄉鎮僅一名農機員,並且多是在崗不在編,嚴重影響農機員的積極性,制約農機工作的深入開展。綜合座談會各方意見,我市每個鄉鎮以設置2個編安排 2名農機員(其中含1名農機技術人員)為宜。

二、明確工作職責。在科學設置農機編制後,應賦予相應的工作職責。在立足三農的基礎上,全市鄉鎮農機職責還應結合冷水江市城鄉統籌,明確其工作職責,讓鄉鎮農機機構切實擔負起鄉鎮農機推廣、技術培訓、信息服務、協調組建農機作業服務組織、農機數據統計、農機購置補貼宣傳監管等工作,協助農機監理機構抓好安全生產管理工作。

三、理順管理體制。農機站現有管理體制為市和鄉鎮共管,以鄉鎮政府為主,市農機局主要負責農機化工作業務指導。這種管理體制經過實踐表明,便於鄉鎮管理,但卻使農機局與鄉鎮工作

難以協調一致,導致鄉鎮農機工作邊緣化、無序化局面。難以進行業務指導。因此,在“市鄉共管”大原則不變的前提下,實行市農機局管理為主的管理機制,即人員的考核、調配、晉升和業務經費由市農機局管理,鄉鎮政府負責綜合協調、監督等行政管理,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和生活保障。

四、落實經費保障。一是將鄉鎮農機員工資納入市財政統發中心,使鄉鎮農機人員基本生活有保障。二是落實鄉鎮農機工作經費,經費來源由市和鄉鎮兩級按一定比例撥付,並列入財政年度預算,確保鄉鎮農機工作的開展。

五、加強自身建設。鄉鎮農機員在機構改革後加強農機工作責任感和積極性,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促進法》為準,按照以農業機械化為技術支撐的現代農業發展要求,強化工作職責,結合本地實際,以辦點示範和組建專業合作社等服務方式,促進全市農機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農機調研報告7

日前,天津市農機辦組織召開調研報告研習會。此次會議旨在提高調研工作水平,提升調研報告質量。來自各區縣農機中心,農機辦機關相關處室和下屬單位參與完成xx年度下達的各項調研任務的調研報告的主要執筆人20餘人參加會議。市農機辦副主任胡偉出席會議。

研習會圍繞調研報告的基本要求進行了培訓,對各單位、各部門提交的23個調研報告逐一進行了評價,提出修改意見。

胡偉指出,在各單位、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xx年下達的市農機系統調研任務圓滿完成,調研報告整體質量進一步提高,但水平參差不齊,還存在一定的缺欠。各單位要參照修改意見做好調研報告的修改完善。對今後的調研工作,他提出要從三個方面加強,一要克服調查不充分的問題;二要認真進行分析研究;三要提高寫作水平,從而為領導決策提供更強有力的參考依據。

農機調研報告8

加快農業機械化發展,是促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據粗略統算,截至年底,全區農機總動力達30.69萬千瓦,農機總值實現1.52億元,完成農機經營收入0.954億元,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74.32%,分別比去年增長了5%、9%、6%、6%。全區農機工作呈現出了健康、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

一、發展現狀

**農機局下設農業機械研究所、農機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站、農機校三個副科級事業單位,並設有業務科、推廣站、質量監督投訴站下設21個鄉鎮農機管理站、12個農機專業合作組織。全區農機大户3243個,擁有各類農機維修點51個,專業維修點13個,農機供應點18個,初步形成以農機局為龍頭,鄉鎮農機站為紐帶,村級農機大户為依託,集管理、推廣、培訓、安全監督為一體的管理和服務網絡。

1、農機裝備總量持續提升,結構進一步改善。今年落實中央農機補貼資金373萬元(是去年的3.85倍),帶動全區新增機具557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機112台,免耕播種機52台,玉米聯收機15台,秸稈還田機17台,深耕犁21台,旋耕機59台,田園管理機256台,其他機械25台,受益農户達494户,帶動農民直接投入970萬元,農機裝備結構進一步優化,並呈現出高性能、高質量和多樣化的發展趨勢。

2、農機作業水平穩步提高。全區共上陣機具6825台套,完成機收面積28.38萬畝,機耕面積25.5萬畝,機播面積35.98萬畝,全區農機化綜合作業水平達到74.32%,同比增長近6個百分點。

3、跨區機收效益明顯。三夏三秋結束後,引導全區280台小麥聯收機和71台大型秋耕秋種機械到平度、乳山等地進行了跨區作業,跨區作業面積17.2萬畝,實現作業總收入720萬元。

4、農機服務組織蓬勃發展,產業化進程加快。通過政策宣傳、資金扶持、大户帶動,今年我們新組建了三家農機專業合作社,使註冊登記的農機專業合作組織覆蓋全區16個鄉鎮、開發區、街道辦事處,組成了當地及跨區作業的主力軍,並承擔起了全區60%以上的收、耕、種作業量,打破了我區素來主要依賴外地機械作業的局面。

二、存在問題

1、投入嚴重不足,制約了新型農業機械的推廣使用。區農機技術推廣站雖有一支較高素質的科技隊伍,但由於推廣經費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機新技術、新機具的普及推廣。

2、鄉鎮農機站人員少,工作分管頭緒較多,不能專心從事農機工作,使農機業務開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

3、農機具無處存放現象嚴重。近年來,農機具場庫棚、機耕道等基礎設施建設,已成為制約我國農機化快速發展的短腿。由於場庫棚的建設投資大,農民無力承受,建設簡易場庫棚又不能很好的應對突發災害,而且用地審批難度非常大,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成為農機部門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建議與對策

當前,隨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一系列政策強力實施,農業機械化發展正面臨着新的機遇。為此,我們要搶時奮力,強力推進,加快全區農機化發展進程。

一要高度重視。首先,在思想上重視。實施農業機械化作業,解放和發展農業生產力,提高農民耕作效益,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之一。各級黨委、政府要將農機化擺上突出位置,納入到本地發展規劃之中,成立領導組織,加強農機化基礎設施建設。其次,在政策上扶持。藉助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和農機項目支農資金,積極引進先進、適用的農機新技術、新機具,在保證農機總量穩步增長的前提下,加快農機具的更新換代,努力提升全區農機化整體裝備水平。再次,在資金上支持。根據《農機化促進法》要求,區財政每年可適當增加專門經費,用於農機項目配套、農機具補貼和農機示範推廣工作。積極探索和完善“政府扶持、企業主導、項目支撐、大户帶動”的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投入新機制。各鄉鎮也要拿出一定獎勵資金,以獎代補,鼓勵農民購買農機具,加快我區新型農機具的推廣步伐。

二要突出重點。圍繞農機產業化發展的要求,要在平原鄉鎮重點提升玉米收穫及保護性耕作機械化水平;在山區鄉鎮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重點提升以秸稈、黃煙為主的農副產品加工機械化水平。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借鑑貴州先進經驗,建設由政府出資,農民交費有償使用的大型場庫棚,每台機械只需繳納30-50元不等,就可以在庫棚內存放一年。這種模式使得農機具集中存放,不僅便於技術人員檢修保養機具,而且最大程度地節省了農機存 放用地。同時,農民有償使用的模式也較好地解決了庫棚建設投資過大的問題,不失為一種解決農機具存放問題的好辦法。

三要完善體系。要建立農業機械化工作任期目標責任制,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把農機化發展作為農村經濟考評一項指標,健全考評細則,實行專項考核。要加強農機隊伍建設,切實加強區、鄉農機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的業務培訓,着力培養農業機械化專業技術人才。大力實施“農機大户培訓工程”,在繼續辦好拖拉機和收割機駕駛人員培訓班的同時,分步驟開展工程機械維修培訓班,提高農機大户經營服務能力和增收後勁。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機協會、合作社、經紀人等中介服務組織,形成以區為中心、鄉鎮為骨幹、村為基本、專業户為補充的農機管理體系和服務網絡。要鼓勵和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機械經營服務組織,重點組織農機服務隊進行有序的跨區作業服務,建立和完善信息蒐集、整理和發佈制度,為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提供及時、全面、準確的信息服務。積極探索建立區域推廣服務中心,逐步實施農機服務熱線和農機服務網站、農機連鎖經營、農機示範場以及農機作業和承包跨區作業等推廣模式,為農民增收創造平台。

農機調研報告9

近年來,隨着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各類農機數量迅速增長,農機道路交通運輸、田間作業日益繁忙。由於人、車、路、管發展不協調,農機交通管理工作存在的深層次矛盾逐漸顯現出來,農機事故發生頻繁,給國家和人民羣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重大損失。造成農機事故的原因很複雜,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農機駕駛人素質不高。駕駛人作為農機安全管理的基礎和源頭,其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了農機事故的多少。但是近年來隨着駕駛人隊伍的日益壯大,整個隊伍良莠不齊,魚龍混雜,駕駛人文化素質低下,思想素質不過硬,安全觀念不強等問題日益突出。同時,由於駕駛人教育培訓比較落後的局面還沒有根本好轉,在培訓、考核中,培訓課程、方式方法、考試內容、程序、嚴格程度等都在不斷完善和提高的過程中,因此,在現實中,駕駛人技術不高,處理問題能力不強,尤其是在緊急狀態下,如何正確採取果斷措施等都影響農機安全。

二、農民農機安全和農機法制意識淡薄。由於農機安全知識宣傳教育面相對較窄,農民的安全知識普及程度較低,相當一部分缺乏必要的農機安全常識,不遵守交通法規,隨意行車走路現象十分普遍。近年來,雖然農機管理部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不斷翻新農機安全宣傳教育工作形式,但實際效果並不明顯。由於宣傳少,羣眾缺乏對農機管理工作的認識,不能正確理解和自覺遵守農機法規,甚至認為農機管理部門執法是故意刁難,從而不支持、不配合農機管理工作。另外,受傳統觀念影響,一些農民沒有認識到農機交通、作業違法行為的嚴重後果,隨意違法行車、走路,甚至逃避、抗拒執法現象時有發生。

三、農機監理隊伍力量薄弱。農機管理部門編制少,人力不足,人員構成複雜,素質較低,經費、裝備、科技投入等方面都有諸多困難,直接影響農機管理工作水平。人員的嚴重不足,導致日常管理捉襟見肘,顧此失彼,尤其是鄉村道路長期處於失漏管狀態。此外,由於財政困難,不能及時撥付必需的辦公經費,車輛裝備、通訊裝備落後,不能適應農機管理工作的需要。

針對目前農機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以消除農機事故隱患:

一、提高駕駛人素質。駕駛人的素質提高決不僅僅是駕駛技能的提高,安全知識和法律法規的學習及安全意識的養成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首先要做好農機駕駛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使其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不斷提高預防安全事故的意識。其次要嚴把駕駛人“進門關”,強化駕駛證考領工作,把好考試、發證關,以確保考試質量。此外,還應堅持開展技能培訓、法規學習,切實提高駕駛人熟練駕駛技能,農機管理部門要堅持每月一次的安全例會制度,組織學習農機各項法律法規、觀看警示片、通報安全形勢、剖析典型事故,使駕駛人對農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從靈魂深處得到高度認識,做到自覺遵守農機法律法規。

二、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民農機安全意識。提高全民的農機安全意識是當務之急,但僅僅依靠農機一家是遠遠不夠的,這需要依靠整個社會的力量進行共同努力。農機部門可以通過對駕駛員、車輛和道路田間的管理以及向社會和羣眾宣傳來達到預防事故的目的,但是要提高全民的農機安全意識,還要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農機安全應當從娃娃抓起,從兒童一入學就要灌輸農機安全意識,轉而會進一步影響其父母、祖父母等親戚朋友,達到一舉多得的效果。在提高全民農機安全意識方面,要多作一些有關農機安全方面的宣傳報道,使大家都知道我們每天都要進行的各種活動,怎樣行進才能保障安全,怎樣才能避免發生農機事故,使農機安全這個主體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農機安全宣傳是一項社會工程,僅靠農機一家唱獨角戲顯得勢單力薄,很難做到面面俱到。為推進農機安全宣傳的社會化進程,全方位開展農機安全宣傳,首先要由政府牽頭,將農機安全宣傳教育納入普法教育的軌道,明確各職能部門在宣教工作中的職責,建立社會化的宣傳教育網絡,形成強大的宣傳教育聲勢。其次要更新宣傳教育形式,寓教於樂,潛移默化地提升羣眾的安全道德水平。以往宣傳教育形式的單一很難產生深入的影響,要適應當前以人為本、執法為民的行政理念,通過開展文藝演出、徵文比賽、攝影比賽等活動,廣泛調動社會參與的積極性。還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辦好宣傳教育欄目,擴大社會影響。

上述問題,歸根結底是與政府管理農機的整體水平不高,與農機管理法制化的不完善密不可分。因此,為了預防和減少農機事故的發生,保護人民羣眾財產安全及其他合法權益,必須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農機化促進法》等法律法規,切實解決處理農機安全生產中的各種難題。通過規範農機駕駛行為,明確權利義務關係,保證人民羣眾合法權益。通過確定法律制度,增強農機安全的有效管理,提高管理水平。通過規範執法行為,增強公民的守法意識,保障農機安全生產有序、安全和暢通,推動我市的現代化農機事業進一步發展,建設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農機安全管理體制。

農機調研報告10

xxx是我省唯一的“省農機產業基地”,農機機電產業納入了婁底市“xxx”重點培育的十大產業集羣、全市6個高新技術產業基地,並享受全省“xxx”重點發展的50個產業集羣的政策支持。全縣現有各類農機生產、經營企業(門店)500家,其中農機機電生產企業138家,,農機機電產業年產值達10.5億元,年出口額達500萬美元。現就有關情況簡要彙報如下:

一、我縣農機機電產業優勢明顯

(一)基礎條件較好。全縣有138家農機機電生產企業,具備了產業集羣基礎,經開區規劃了1600畝的農機機電產業園區,目前已有10多家企業入駐園區。湘中農機機電大市場連續五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農機專業市場”,是中南地區重要的農機機電產品集散中心,市場輻射湘、鄂、川、雲、黔、豫、贛、浙、粵、桂等20多個省(區)及緬甸、老撾、越南等國家,年交易額達10多億元。由於園區和市場的輻射和集聚效應,還吸納了一些配套的軸承、電機、三角膠帶及標準件廠家進駐,興辦了一批鑄造廠、冷作件廠、塑件廠等零部件配套企業,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營銷網絡,擁有一支萬餘人的農機營銷隊伍常年活躍在全國各地以及越南、老撾等周邊國家和地區,基本實現了產業與市場的有效對接,能夠對市場變化作出快速反應。

(二)產品門類全。主要產品有微型組合米機、三輪車、拖拉機、水田耕整機、水稻聯合收割機、粉碎機、磨漿機、壓面機、水泵、電機、噴霧器、玉米脱粒機、半軸等60多個品種,300多種型號,其中大部分產品是全省的拳頭產品,已有27個產品納入國家和省支持推廣的農機產品目錄,16個產品納入國家和省購機補貼目錄,獲得國家專利產品近200項。去年,我們又與大學、農業大學、日本東星技研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的科研合作關係,聯合在我縣設立了農業機械研究開發基地,着力開發市場潛力大、科技含量高、適用範圍廣的新型農機具。

(三)品牌效應好。農機聲名遠播,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較大影響。其中微型組合米機佔全國絕大部分米機市場,被譽為“全國米機之鄉”,擁有4個“名牌”、2個“省著名商標”、38個省農博會金獎,1個產品正在申報國家免檢產品。特別是自以來我縣連續成功舉辦6次全國性的農機會展,農機的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四)市場前景廣闊。隨着購機補貼等政策的連續出台,給我縣農機機電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同時,國外市場前景也十分看好,據我們瞭解,包括印尼、越南在內的東南亞國家農機化水平還相當低,農機產品的需求量相當大,8月,越南、泰國、老撾、柬埔寨、孟加拉國的農業部官員和農機專家對我縣農機生產企業及農機機電大市場進行了認真考察,他們對我縣生產的耕整機、家用組合米機、小型水稻收割機、噴霧器等小型農機產品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非常歡迎我縣的農機產品進入東南亞市場。

二、近年來我縣發展農機產業的主要做法

(一)加強引導規範,強化行業自律。一是加強政策引導。針對國家不同時期的產業政策和我縣農機產業的發展實際,我們適時出台了相應政策,以規範產業的發展方向。,出台了《關於做大做強農機機電產業若干問題的意見》;,確定了“龍頭企業+產業園區+農機大市場+農機會展+自主創新”五位一體的發展戰略,明確走標準化、規模化、集團化、系列化、專業化、品牌化的產業發展之路;,制訂了《縣農機機電產業“xxx”發展規劃》,明確了“xxx”期間農機產業的發展方向、發展目標、扶持重點及相配套的扶持政策。經過連續這幾年的引導、規範以及上述政策措施的落實,我縣農機機電產業步入良性互動的集聚發展軌道。二是強化行業監管。,成立了縣農機機電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和縣農機機電產業管理辦公室,積極開展了引導企業加強行業自律的工作,並組建了“縣農機機電產業協會”,制訂了《協會章程》和《競爭公約》;,針對行業內部分工越來越細,又先後組織成立了農機產業協會鑄造分會、組合米機分會、電機分會和運輸機械分會,並通過了分會章程,選舉了分會組織機構,簽署了行業公約,繳納了履約保證金,較好地解決了行業內部惡性競爭的問題,營造了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

(二)提高創新能力,增強發展後勁。一是加大科技投入。每年從全縣推進工業化基金、農機機電產業發展基金和科技三項經費中提取一定的比例,用於產品研發投入。選擇1-2個科技項目進行有針對性的科技攻關;對自主開發或引進的新技術、新產品投產後每年生產經濟效益達到1000萬元以上的農機企業,政府一次性獎勵3-5萬元。二是加強產學研合作。積極為企業牽線搭橋,進行校企聯姻,加快技術改造和升級換代,縮短產品的研發週期,降低產品的研發成本。9月,我們與大學簽訂了技術合作協議,大學在我縣設立第一個縣級研發基地;11月,與婁底職業技術學院就農機產業的從業人員培訓達成了長期合作意向;122月,我縣的農友機械公司、湘源科技集團等企業與農業大學工學院建立長期合作關係;3月,湘圓技術有限公司與婁底職業技術學院聯合組建了“農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月,省農友機械有限公司與日本東星技研所達成聯合開發協議。三是推進標準化生產。,縣農機機電產業辦與農業大學、省農機鑑定站及我縣的部分農機生產企業聯合制訂了組合米機的省地方標準;,主導制訂的省組合米機地方標準通過技術監督部門的審查,成功上升為國家行業標準,同時對電機、三角皮帶、篩片等主要農機配套產品實行了市場準入制度,對質量未達標準的不準進入市場,不得進入企業配套,從源頭上確保了農機產品質量的提高。四是實行嚴格的生產許可證制度。加大了對無證企業的查處力度,堅決制止未取得生產許可證企業從事納入生產許可證管理的農機機電產品生產,確保產品質量。

(三)打造集約平台,促進聚集發展。一是建設專業園區。率先在縣經濟開發區設立了全省首個農機機電產業園區,規劃佔地1600畝,並出台了入園的相關税費、土地等優惠政策,積極引導農機龍頭企業進駐農機機電產業園區。目前,農友,湘源、金峯、韶峯等10多家農機生產企業相繼入駐農機產業園區,產業園區已初具規模。二是組建農機機電產業集團,搭建出口公共服務平台。充分運用國家農機購機補貼政策的槓桿作用,積極引導企業兼併重組和優化整合,力爭通過3年的努力,組建成一家上市股份制公司,並擇機整體上市。目前,行業整合和集團組建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9月,我們成功將五豐、金三角、五金、正興等運輸機械企業按股份制組建了運輸機械集團五豐機械廠,11月,農友、永旺、白碧、遠達、恆昌、興鑫、良華等七家企業組建成省農友機械集團,今年以來又陸續把14家組合米機企業、2家耕作機械企業和2家鑄造企業進行整合,組建了興華、南方、勁鬆、金峯等有限公司,目前產業整合工作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三是實行專業化生產。嚴格控制整機生產企業數量,着力發展配套產品生產企業,實現專業化生產。目前整機生產企業從最高峯時期的138家降到現在的65家,配套企業從原來的63家發展到現在的125家,初步形成了以三塘鋪鎮、青樹坪鎮為主的鑄件生產基地,以印塘鄉為主的冷作件生產基地,以縣經開區、永豐鎮為主的終端產品生產基地,基本實現了專業化、集約化生產。

(四)突出本地優勢,打造特色品牌。一是建好專業市場。1997年,我縣建成了湘中農機機電大市場,,通過招商引資,投資5000多萬元,進行了市場的異地新建,其建築面積達到5萬多平方米,現有商户200多家,市場年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其規模、銷售收入都比新建前的翻了一番,現已發展成為省有名的農機專業市場,中南地區重要的農機產品集散中心,並連續五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農機專業市場”。二是打造農機品牌。從起,連續6年成功舉辦了全國區域性的農機會展,每年參展客商1000多家,累計成交金額近40億元。去年,首次以我縣的名義舉辦了農機機電產品展覽會,逐步形成了政府支持、協會承辦、市場運作的會展舉辦模式,產生了會展效應,打造了農機品牌。三是提高知名度。積極組織本地農機企業走出去參加全國、全省農機產品訂貨會及越南國際貿易展覽會、東盟博覽會等各類專業會展,進一步提升農機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五)促進農機產業出口,推動國際經濟合作。近三年來,我縣先後有湘源、白碧、永旺、金峯、神手等5家企業已辦理好自營進出口權手續,擴大了農機機電出口實體,進一步加大了我縣農機產品走出國門的步伐,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各類國內外產品大型展會,大力提高產品知名度。我們先後組織企業參加了第三、四屆越南(胡志明市)國際貿易博覽會,第三屆東盟博覽會和第八屆中國農機論壇暨第六屆亞洲農機峯會等國際性會展,均取得了很好的收效。今年5月28日-31日,我們組織農友、永旺等農機企業參加了在越南河內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的部分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國際展覽會,展會期間共接待越南、老撾等國家經銷商及客户達200多人次,簽訂合同30多份,預訂組合米機台,耕整機1000台,成交額達70多萬美元。我縣農友機械集團公司還與越南港越合力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意向,聯手共同開發東南亞市場,目前已經在越南的河內、海陽、胡志明市等地建立長期銷售網點和維修服務部10多個,計劃今年下半年起赴老撾、泰國、緬甸、孟加拉國等國家設立4個以上的分公司,建立20多個銷售網點,產品出口額屆時將達到1000萬美元以上,大大提升產品在越南及其周邊東南亞國家的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同時,我們還將積極引導金峯、神手等已有自營出口權的農機企業走出去,到境外開拓國際市場,把產品儘快推向國際市場,為今後一段時期“走出去”的高速發展增添了新的平台和有效支撐,目前這兩家企業均已與國外客户取得聯繫,並初步達成合作意向,不久即可實現自營出口實績。

三、我縣農機機電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規模普遍偏小,管理水平落後。骨幹企業和龍頭企業數量不多,帶動能力不強,絕大多數農機生產企業沿用家庭作坊式生產,家族式管理模式,可以説,還沒有一家企業建立和完善了現代企業管理制度。

(二)資本存量不多,發展後勁不足。前段,我縣農機機電產業依靠低資源消耗、低勞動力成本、低原材料價格,走“低價佔領市場”之路,隨着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產品成本增加,利潤空間大幅減少,企業生產經營日益困難。同時,企業融資能力普遍較差,很難在銀信部門貸款,“滾雪球”的發展模式,嚴重製約了農機產業的發展後勁。

(三)技術含量偏低,創新能力不強。農機機電產業的從業人員,雖然一部分是原有集體企業改制下崗再就業的熟練產業工人,但他們大部分沒有經過系統專業技術培訓,知識更新和技能培訓欠缺,高素質的產品研發人員和市場營銷人員引不進、更留不住。由於人才缺乏,企業自主創新開發產品的能力較弱,工藝裝備水平低,產品科技含量低。

(四)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嚴重滯後,物流成本高。我縣的湘中農機機電大市場尚沒有配套的貨運配送中心和農機會展中心,並沒有統一的檢測中心、培訓中心、創業中心等公共服務平台,物流時間長、成本較高。

(五)外貿人才缺乏。我縣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嚴重缺乏外語和外貿實務人才,特別缺乏既懂外語和國際貿易知識又熟悉生產的複合型人才。

(六)口岸聯檢機構不全,通關不便捷。由於婁底尚還沒有海關和商檢的辦事處,聯繫與業務辦理都十分不便。加上現在出關都要換海關監管車,既費時,又增加了企業的運輸成本。

(七)出口退税不到位。受國家税收政策調整等方面的影響,造成企業退税不能及時到位,一定程度影響企業出口創匯的積極性。

四、下一步工作重點

(一)繼續加大行業整合和分工協作力度,走集團化經營、專業化生產的發展道路。

(二)下大力氣引進農機產業戰略投資者,高起點、高標準建設“省農機產業基地”。

(三)繼續加大自主創新和技術產品升級力度,進一步優化我縣農機產品結構。

農機調研報告11

近些年來,**市農機系統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在又好又快地實施農機富民工程的過程中,先後實施了農機創業行動和新型農機服務體系建設行動,為完善農機公共服務體系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以下結合**市實際,就**市農機公共服務體系的現狀、問題及對策作一淺析。

一、農機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現狀

完善的農機公共服務體系應當包括公益性的農機化公共服務機構,主要有農機管理機構、基層農機技術推廣服務機構、農機化技術教育培訓機構和農機監理機構。

農機管理機構其主要職能是,制訂促進農機社會化服務發展的有關政策、規劃並負責組織實施,履行市場監管職能,提供農機科技、信息等公共服務。農機監理機構其主要職能是履行安全生產監管職能,負責農機安全生產監督與管理,開展農機安全生產宣傳與教育。目前,全市農機管理機構和農機監理機構健全,市、縣區均設有農機管理機構。

基層農機技術推廣服務機構其主要職能是組織開展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示範與推廣,提供科技公共服務,包括縣區、鄉鎮兩級。

(1)縣區級。目前,全市各縣區均設有農機化技術推廣站,為財政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擁有人員36人,其中科技人員23人,科技人員比例為64%。

(2)鄉鎮級。分兩種情況。一種是以廬江縣、和縣為代表,設立區域農機站,其“三權”直屬於縣農機局,為財政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廬江縣於率先在全省開展了農村綜合改革方試點,該縣在17個鎮按區域設立了8個區域農機站,編制45人。和縣於在10個鄉鎮設立了6個區域農機站,編制36人。到目前為止,兩縣共有人員75人,其中科技人員53名,占人員總數的70%。另一種是以無為縣、含山縣、居巢區為代表的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綜合站中設立1-2名農機員,其“三權”隸屬鄉鎮。到目前為止,三縣(區)49個鄉鎮(含6個街道辦事處)共有人員87人,其中科技人員52人,占人員總數的60%。

農機化技術教育培訓機構其主要職能是對農機從業人員開展農機適用技術培訓與教育,提供農機公共教育服務。目前,各縣區均設立由財政全額撥款的農機校,人數總數55人。

二、農機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公共服務組織結構較為鬆散。目前,全市約12萬農機從業人員當中,加入專門服務組織的不達總量的5%,大多數仍是一家一户的小生產,單打獨鬥,農業機械的利用率還不夠高,服務範圍還不夠廣。組織化程度低已嚴重製約了農機公共服務的發展進程。

(二)公共服務從業人員整體素質較差。據調查,目前從事農機公共服務的人員均以國小、國中文化程度為主。接受教育的途徑非常有限,侷限於跟着別人幹,風險意識、競爭意識相當缺乏。據統計,全市約12萬農機從業人員中,僅有不到10%的農機從業人員接受過農機及相關部門、有關企業的培訓,其他基本上都是自我摸索。

(三)公共服務離廣大農民的需要有所欠缺。主要是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民的公共服務需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多、越來越迫切,有些服務公共服務組織還提供不了。在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農民都非常渴望一種保姆式的服務。但是在油菜播種、收穫以及水稻栽插等關鍵環節,農民仍得不到其想要的服務,廣大農民不得不投入高強度的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

(四)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公共服務能力還比較弱。隨着農機化的迅速發展,廣大農機公共服務組織及從業人員迫切需要政府及相關部門提供強有力的政策、信息及技術等公共服務。從目前情況看,鄉鎮一級農機化技術推廣機構普遍無辦公場地、無技術推廣機具、無辦公網絡設備。一些地方設置的綜合站僅有1至2名農機技術人員,公共服務能力非常薄弱。財政對基層農機技術推廣機構和農機教育培訓機構的投入明顯不足,公共服務手段落後、公共服務條件較差。

三、農機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建議和對策

(一)提高認識,明確工作思路。要緊緊圍繞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增加農民收入,改革和加強基層農機推廣服務體系建設,大力培育新型農機化服務組織,建立以農機專業合作社為代表的農機專業服務組織和農機大户為主體,農機經營户為基礎,以政府強有力的公共服務為保障的新型農機公共服務體系,努力推進農機服務公益化、市場化、產業化,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出新貢獻。

(二)增加投入,加大扶持力度。民辦公助是推動農機公共服務快速發展的重要保障 。要開展新型農機服務體系建設試點,給予必要的資金支持,總結經驗,並逐步加以推廣。要加大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對農機公共服務的投入力度,促進農機服務組織購置和使用大中型和高性能農機具,引導、帶動農機服務組織增加投入。要落實好對跨區作業的聯合收割機和運送聯合收割機(包括插秧機)的車輛免收道路通行費的政策,減免營業税和農機服務組織登記及審檢費等政策,減輕農機手負擔。要積極爭取對農機公共服務組織提供優惠的信貸政策扶持。

(三)規範引導,提高組織化程度。組織起來有規模,組織起來有效益。要積極引導農機經營户加入農機專業服務組織,倡導龍頭企業、農機能人及村組幹部牽頭成立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吸引更多的農機經營户加入專業合作社,實現規範化運作,合作、共同經營農機,提高農機具的利用率,擴大農機作業範圍和領域,提高農機經營效益。要積極引導農機從業人員加入農機協會,建立章程,規範運作方式,保護其成員的合法權益,擴大農機公共服務覆蓋面。

(四)加強培育,提高農機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要進一步加大對縣級農機校的投入,逐步建立農機人才培訓基地,大力開展農機化新機具、新技術培訓。要創新農機培訓形式,採取“送教上門”、“田間辦學”等農機從業人員易於接受的方式,組織開展培訓工作。要爭取政策,將對農機從業人員的培訓工作列入農村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培訓的組成部分,進一步降低培訓成本。要積極推進農機職業技能開發工作,努力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管理、會經營的農機從業人員。

(五)深化改革,增強農機化公共服務能力。要加快推進基層農機推廣體系改革,將分散於各個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站的農機人員進行整合,設立區域農機站,理順基層農機推廣工作管理體制。要改善基層農機推廣服務機構的辦公條件,提供辦公場所,配備必要的農機推廣機具和辦公電腦網絡等。要進一步加大投入,擴大“以錢養事”的範圍,提高公共服務能力。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機信息化的投入,建立健全農機信息化服務體系,及時傳遞農機作業需求、價格行情、天氣資訊、油料供應、維修服務等重要即時信息,及時發佈市場分析、形勢預測、政策動向等方面信息,提高農機化信息服務水平。

(六)廣泛宣傳,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要大力宣傳農機公共服務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提高各級黨委、政府及社會各界對農機公共服務的認識,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要大力宣傳農機公共服務的好典型和好經驗,激勵更多的農民投入到農機公共服務工作中。

農機調研報告12

為破解農民和農機合作經濟組織經營農機的資金瓶頸,促進農機化事業更好更快的發展,xx縣農機局成立了由一名副局長任組長、3名業務骨幹為成員的健全農機化投融資機制專題調研小組。調研組一行深入到全縣12個鄉鎮(街道)和廣大農村,通過與部分鄉鎮幹部和羣眾進行座談,詳細瞭解了全縣農機化事業投融資情況。結合農機化統計資料,經深入研究,深刻分析了當前農機化投融資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歸納整理出幾點建議。具體如下:

一、農機化事業投融資需求情況

近年來,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引導、農機社會化服務市場進一步發展以及農民收入持續增加等因素共同作用下,xx縣農機化事業的發展逐步與市場接軌,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20xx年,農機總動力達到174.8萬千瓦,耕、播、收綜合機械化程度達到81.2%,其中,小麥耕、播、收機械化水平均達到98%以上,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促進了農業穩產高產、農民穩定增收。但是,由於資金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機化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一)農機化事業發展資金需求情況

1、農機購置資金需求狀況。近幾年,特別是20xx年以來,由於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引導作用,農民購買先進、大型農業機械的熱情持續高漲,農機裝備水平顯著提高。以20xx年為例,xx縣農民共購置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旋耕機、播種機等各種機械6800餘台,投入資金7000多萬元。但於,現在的大型機具一般需要5萬元以上,有的甚至超過10萬元,這相對於很多農民的購買力來説,都是天文數字,許多農民由於無法籌集到充足的資金,只能放棄購買大型農機的想法。

2、發展農機合作經濟組織資金需求狀況。近年來,由於種田效益低,許多農民紛紛外出打工,形成一定程度的土地閒置,促進了耕地的規模流轉經營,xx縣順應形勢發展的需求,積極引導建立各種形式的農機合作經濟組織,開展規模作業,服務農業生產。目前,已建立各種農機協會72個,農機合作社11個,入會會員(社員)4200人,擁有各種大型機械6800多台,總資產達到9000多萬元。但是,由於地塊分散、機具價格上漲、作業價格低等原因,導致有的農機協會和農機合作社資金積累困難,無力添置設備擴大規模,也無力通過開展技術培訓來提升服務水平;甚至有的協會和合作社由於經營不善,掙錢少,導致許多會員(社員)退出,經營難以為繼。

3、農用燃油資金需求狀況。自今年1月份開始實施燃油税改革後,農用柴油的税率由原來的0.1元/升上漲為現在的0.8元/升,每升要多支出0.7元。據統計,全縣每年農業生產燃油消耗約為0.85萬噸,僅此一項,全縣農業機械用户每年就要多支出大約700萬元,增加了農機户和農機服務組織的費用,降低了收入水平。

(二)農機化發展資金供給情況及方式

當前,xx縣農機化事業投融資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一是農機户自籌資金,這是農機化投融資主要來源。二是上級的農機購置補貼資金,自20xx年以來,中央、省財政共安排該縣專項農機購置補貼資金684萬元,全部補貼給購買農機具的`農民。三是向銀行、信用社等金融機構貸款。由於利率高、難度大、手續繁雜、期限短等原因,同時也受大型農機價格高、回收成本時間長等因素影響,選擇貸款買農機的只是很少數農民。

二、農機化投融資機制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財政支農資金數量少、方向單一。儘管近幾年該縣獲得上級安排的農機購置補貼資金達到684萬元,為農機化事業發展注入了較大的活力,但是相對於農業發展的需要和農民的需求來説,缺口還是很大的。而在推進農機合作經濟組織發展、農機燃油等方面,尚未安排資金扶持資金和扶持政策。

(二)貸款難度大、利率高、期限短。目前,該縣農機用户貸款主要以農村信用社為主。據許多農民反映,辦理貸款難度很大,經信用社嚴格審核後才能辦出來,並且手續繁雜。貸款利率也較高,都在1分以上,農機户的利息負擔過重。同時,貸款期限一般都在一年以內,而農民購置一台大型農機一般在5萬元以上,有的甚至需要投入10幾萬元,一般情況下,需要3—5年以上才能收回成本,貸款期限與農民實際需求存在較大差距。

(三)農機户經營資金外流現象嚴重。很多農機户經營農機掙錢後,由於要蓋新房、買家電及操辦婚喪嫁娶等事宜,致使農機經營資金大量外流,難以積累資金更新設備、擴大生產規模。農機協會和農機合作社通過開展農機經營獲得收益後,很多會員(社員)不是羣策羣力的積累集體資金,而是各行其是,把資金過多地用到家庭事務方面;同時,由於管理困難,收取會費的難度較大,協會(合作社)難以積累資金、擴大經營規模,嚴重影響了進一步發展壯大的進程,有的協會(合作社)甚至出現難以繼續經營的窘境。

三、健全完善農機化投融資機制的建議

(一)增大財政扶持資金。一是盡最大努力爭取更多的中央、省、市各級政府的政策扶持,爭取種類更多、數額更大的農機化發展資金,對農機購置、農機燃油、農機合作經營組織都要進行補貼,使農民不僅買得起農業機械,還要用得起、用得好。

(二)建立更為完善的農村金融體系。一是政府與各銀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門合作,推出針對農機户的專項貸款,出台低息及貼息貸款政策、延長貸款期限。二是借鑑重慶等地的經驗做法,鼓勵和引導社會各界成立小額貸款公司,並加強管理,使農機户和農機合作服務組織更加方便、快捷的籌集到資金,解決融資難的問題。

(三)廣泛吸納社會資金,建立多元化的農機化投資機制。可以制定政策措施,鼓勵企業和社會投資者投資農業。應逐步建立以農民個人投資為主體,國家財政性投資為引導,信貸、社會資金等各類資金為補充的多渠道、多元化的農機化投資格局。

農機調研報告13

為在今後的農機購置補貼工作中更好的制定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引導農民科學合理地購置適合自己的機械,推動全縣農業生產實現又好又快發展,自8月1以來,XX縣農機局在全縣範圍內組織開展了農機購置補貼項目專題調研活動。成立了以主要負責人為組長,財務股、推廣站、鄉鎮農機站等部門技術人員為成員的專題調查組,在全縣12個鄉鎮(街道)開展了詳細的摸底調查。通過與享受補貼户及農民座談、聽取鄉鎮(街道)領導及村委負責人介紹,實地察看地塊、發放徵求意見表等方式,獲得了大量基礎性資料。經分析研究,進一步認識到實施農機購置補貼項目所起的作用及存在的問題不足,並提出對策及建議。

一、實施農機購置補貼項目的基本情況及取得的成效

(一)基本情況

今年,上級安排給XX縣第一批農機購置補貼資金610萬元。該縣農機局在省、市農機辦的領導和指導下,針對本地農業生產發展的需求,創新機制、強化措施、狠抓落實,引導農民科學合理的購置先進、適用機械。共補貼各種農機具321台,其中,玉米聯合收穫機184台、小麥免耕播種機13台,大型拖拉機39台,其他各種機具85台,228户農民受益,直接拉動農民投資xx多萬元。這些機具的投入使用,促進了XX縣農機化事業迅猛發展,取得顯着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二)取得的成效

1、農機裝備水平快速提高,配置結構進一步優化

農機購置補貼項目的實施,極大的激發了廣大農民投資農機的積極性,農機總量持續增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截至目前,全縣農機總動力已達到176萬千瓦,農機總值7.9億元,拖拉機4.1萬台,其它機引配套田間作業機械3.6萬台。由於補貼額度達到機具總額的30%,使農民對大中型、新型機具買的起,買起來划算,大馬力、聯合作業機械增長較快,全縣玉米聯合收穫機新增184台,大中型拖拉機新增153台,小麥免耕播種機新增15台,農機配置結構進一步優優化,土豆收穫機、條播機、耘耕機等新型農業機械也從無到有,逐步增長。這些性能優越、先進適用、節能環保機具的迅速普及,為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裝備支撐。

2、農機作業水平持續攀高

農機購置補貼項目的實施,有力地推進了XX縣農業生產機械化進程,尤其是主要糧食作物關鍵環節機械化水平有了顯着提高。今年由於氣候原因,小麥成熟晚,與河南等地僅差3—5天,從外地引機數量鋭減,加上麥收期間正值汛期,小麥搶收工作形勢嚴峻。為此,XX縣農機局積極協調近年來補貼的307台自走式收穫機和279大型拖拉機(配備小麥割台),緊急投入三夏搶收工作。並引導農民開展小麥機收、秸稈還田、玉米貼茬播種的“一條龍”農機作業模式,減少作業環節,縮短作業時間,加快播種進度,提高播種質量。全縣77.83萬畝小麥全部及時收穫、顆粒歸倉,實現小麥機收76萬畝,機收率達到98%。

3、保護性耕作實現新跨越

保護性耕作技術是對農田實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稈、殘茬覆蓋地表,從而減少土壤風蝕、水蝕,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項先進農業耕作技術,不僅減少作業環節、節約成本、增產增效,還可以改善生態環境。XX縣農機局在實施農機購置補貼項目過程中,把玉米聯合收穫機、小麥免耕播種機等保護性耕作機具確定為補貼重點,大力推廣普及。截至目前,XX縣擁有玉米聯合收穫機728台,小麥免耕播種機145台,今年小麥免耕播種面積達到9萬畝,建設成方連片小麥免耕播種示範基地12處,其中,臨邑鎮劉雙廟村的示範基地達到1200畝,500—1000畝的2處,200-500畝的3處,200畝以下的6處,實現新的突破。經專家測產,實行保護性耕作的小麥畝產達到580公斤,比常規播種增產23公斤,增產效果明顯。

4、農機專業合作組織勃蓬髮展

實施農機購置補貼項目,吸引了更多農民購買大型、新型農機具,造就了一批農機大户,XX縣農機局因勢利導,把他們組織起來,成立農機專業合作組織,整合農機資源,開展規模作業、合同訂單作業、以及玉米聯合收穫、秸稈粉碎還田、小麥播種“一條龍”作業,不僅促進了農業生產,而且他們所取得的巨大的經濟效益又吸引越來越多的農機手加入到農機合作組織。當前,XX縣已建立農機合作社12個,社員335人,擁有各種農業機械389台,總資產800餘萬元。農機協會75個,擁有各種大型農業機械6700多台。同時,積極引導農機中介組織、農機專業大户等各類服務組織迅速發展。目前,以農機合作社為龍頭的農機服務組織承擔了全縣50%以上的農業生產作業量,對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和推動土地流轉、農業規模經營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主要做法

1、積極爭取省、市農機辦的業務指導和本地黨委政府的支持,對全縣農業機械資源進行摸底調查,掌握可靠詳實的數據,為科學制定補貼方案提供基礎資料。

2、強化宣傳。通過加大宣傳力度,使農機購置補貼政

策家喻户曉、深入人心,確保廣大人民羣眾都知道補貼項目、瞭解補貼政策,為該項目的順利實施打下堅實的基礎。

3、加強監督約束。一是該局紀委書記參與項目的全過程,確保整個工作過程不出現徇私舞弊、人情交易和違紀違法現象。二是通過及時宣傳補貼項目實施進度,公示補貼對象,更加有效地接受全縣人民的監督,杜絕違規操作行為的發生。三是向全縣人民公開監督電話,保證整個實施過程公開、公正。

4、機具交付農民後,進行建檔管理,定期對農機手進行培訓,並協調生產廠家進行跟蹤服務,指導農户正確調試、操作機具,保證廣大農民買着放心、用着省心。

三、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根據調查對象的意見反饋,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1、補貼標準有待提高,交款方式不夠靈活。每年的補貼比例均為不超過機具單價的30%,但相對於很多農民的購買力來説,需交納的購機款數額還是很大。比如今年重點推廣的自走式玉米聯合收穫機(以山東金億公司的三行自走為例),每套價格10xx元,補貼33000元,購機户還要支付79000元,並且要一次交清。許多農民由於無法在短期內籌足資金,只能放棄購買機具。同時,在當前市場條件下,要收回成本需要3—4年,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民購買大型農機的積極性。

2、補貼規模小。儘管上級撥付的補貼資金額度逐年加大,今年第一批資金達到610萬元,但是僅僅可以補貼大型農機具320餘台,只有220餘户農民受益,而全縣40多萬農民中多數人無法享受補貼。

3、部分機械生產廠家售後服務不夠到位。有一部分生產廠家在縣內設立的代理機構“三包”維修服務力量不足,在“三夏”、“三秋”農忙季節,若機具有損壞需維修或更換配件,由於維修人員少,機具無法及時得到技術,從而影響農時,錯過最佳時機,影響農機手收入。

四、對策及建議

1、繼續加大對農機化事業的扶持力度,增加補貼資金數額,提高補貼標準,使更多農民能夠享受到補貼。

2、針對購置大型農機一次性投入資金數額較大的問題,建議政府部門和金融部門聯手推出針對農機購置補貼的分期付款、貼息或低息貸款等政策,為廣大農民購置大型機械降低准入門檻。

3、建議政府部門撥付項目實施經費,減輕農機部門的負擔,更好地促進農機補貼工作順利開展。

4、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上級工作要求,建議各級政府的財政應當增加配套資金,進一步壯大補貼資金規模,使農民享受到更多的補貼。

5、建議有關部門進一步強化、細化對農機生產廠家及經銷機構的監督措施,督促他們進一步做好補貼機具的跟蹤服務工作,確保每名購機農民都能及時、快捷的享受到便民服務,切實使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達到惠農、強農、助農、護農的良好效果。

農機調研報告14

從4月13日開始,寧夏銀川金鳳區農機局組織專人,深入到鄉鎮農機站、村、農機企業,召開了由農機銷售大户、維修大户、農機手及有關部門負責人蔘加的座談會,聽取了基層農機管理人員和農機從業人員的意見和建議,對基層關心的有關問題進行了當場解答,宣傳了有關農機化發展的政策和法規,摸清了該縣農機化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並探討分析了需要上級出台的優惠政策。

1 金鳳區農機化工作現狀

1.1農機裝備總量持續增長,機械化作業能力顯着增強

近年來,金鳳區農機推廣成效顯着,農機總動力迅猛增加,截止XX年底全縣農機總動力25.60萬千瓦,農機總值1.90億元,分別比XX年增長6.80%和9.20%;新增各類農機具1 872台(套)。農機裝備水平相應提高,主要體現在:一是大型、多功能機械越來越多地走進千家萬户,受到農民羣眾青睞;二是產中機械迅速得到普及,農機已取代牲畜成為產中作業的主力,並出現了一批專門從事農機作業的專業户;三是機械更新改造力度加快,一些嚐到農機甜頭的農機大户開始注重機械的更新換代。農機裝備水平的提高、功能的改進,促進了農機化作業能力的進一步增強。XX年全縣小麥機播、機耕、聯合機收三項機械化作業水平分別達到85%、95%、80%,小麥生產已基本實現機械化。此外,玉米生產機械化也走上良性發展軌道,當前全縣玉米聯合收穫機保有量已達24台,玉米聯合機收面積有相當程度地增加。

1.2農機作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日益顯着

隨着農機化事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機户享受到豐厚的回報,僅以小麥聯合收割機跨區作業為例,200台機械一季作業就可創收300萬元,經濟效益相當可觀。農機已成為農民增收致富、農業、農村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

1.3農機安全監管力度不斷增強,平安農機建設成效顯着

XX年以來,金鳳區農機局堅持立足源頭抓農機安全生產,積極為機手保駕護航,優化環境服務,推動了農機安全監理工作的健康開展。一是強化了農機手教育培訓,加強了鄉鎮(街道)農機站、村級組織建設。二是堅持源頭治理與田檢路查相結合,強化監督管理,堅持重心下沉,工作前移,主動上門為機手服務的同時,深入農機作業場所,查究違章行為,創造了良好的農機安全監管氛圍。三是“文明監理,優質服務”活動深入開展。為更好地服務涉農對象,根據工作實際、業務特點和農機季節制定靈活的工作措施,對在三夏、三秋農忙季節、瓜果蔬菜銷售季節以及參與水利、道路、城市改造和重點項目建設的農用車輛,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一路綠燈。在優化環境問題上,他們始終把握方向,超前考慮,落實到位,提高了工作效率,隨時傾聽羣眾意見,有針對性地改進不足,取得了服務質量上的新跨越。

2 當前金鳳區農機化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及問題

雖然金鳳區的農機化事業獲得了長足發展,保持了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但他們仍需清醒地看到,該縣農機化發展仍存在諸多困難、問題,突出表現在:

2.1農機陣地建設還需要進一步鞏固。部分鄉鎮農機站的辦公場所被擠佔、挪用,致使正常的業務工作無法有序運轉,農機科技推廣後勁不足,服務職能有待改進,政府資金和政策扶持力度仍需加強。2.2 該縣農業機械化大多侷限於傳統耕、耙、播收等產中服務,服務產業鏈有待延伸,需在農產品深加工機械化和產後服務上大做文章。

2.3農機手安全意識相對淡薄,農機安全生產形勢仍相當嚴峻,存在着一定隱患。

2.4農機裝備結構還需進一步優化。目前存在的較為突出的問題是農機裝備結構還不是十分合理,小型機具多、大型機械少;功能單一型機具多、複合式多功能機械少;動力機械多、配套機具少,成為制約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的瓶頸,玉米收穫機械亟需發展。

2.5農機化投入不足,農機推廣、培訓缺乏經費;農機作業市場混亂,管理不力;農機服務組織化程度低;對農民購機支持資金不足,農民購置大型農機仍較困難。

3 農機惠農補貼資金助力“三農”發展

在實地調研中,他們深切感受到農民對農機補貼政策的高度讚譽。XX年以來,中央、省農機購置補貼我縣資金:XX年20萬元、XX年20萬元、XX年60萬元;市級創新示範工程資金:XX年8萬元、XX年7萬元、XX年8.60萬元、XX年8.70萬元,市級農機購置補貼資金8萬元,通過實施農機財政購置補貼項目,使該縣玉米機械聯合收穫和秸稈還田技術邁出了可喜的步伐,取得了新的進展。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他們嚴格按照省、市、縣政策要求,廣泛宣傳發動,嚴格程序,做到實施方案公開、報名程序公開、報名結果公開,陽光操作,公平公正,達到了政府放心、領導滿意、羣眾歡迎。

近年來,國家實行購機補貼政策,廣大農民非常歡迎。在調研中,農機手對購機補貼政策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他們認為,補貼額度太少,補貼機械種類單一,難以滿足農民購機需求,國家對經濟欠發達地區在補貼政策上應予傾斜,在補貼機具種類上適當放寬,以利於適合當地實際,羣眾認可的多功能的中小型農機具能夠進一步普及。廣大農機手還希望金融部門在信貸方面給予方便和優惠。

4 金鳳區農機化發展需要上級出台的優惠政策

面對當前存在的問題,建議儘快出台一系列有關農機化發展的優惠政策,改變基層農機人員被任意調配的狀況。切實增強加快發展的責任感、危機感,進而增強緊迫感與使命感,全面推進該縣農機化事業快速健康發展。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努力營造寬鬆的農機科技推廣氛圍,讓上級在財力允許的情況下給購買大型農機的機手提供更多的資金和政策上的扶持。因為:

4.1圍繞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積極引導該縣農機結構實現戰略性調整新突破。要下大力氣結合該縣農民需求、農業實際,制定適合該縣生產實際的農機結構調整方案,積極引導農民購置高技術、多功能、多用途的機械,並適當發展其他亟需發展的多樣化機械,力爭使農機化事業的發展為該縣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提供強有力的支撐,起到“加速器”的作用,

4.2創新服務模式,改進服務手段,重點在農產品深加工機械化和產後服務上做文章。要有意識地引導農民將購買機械的重點轉移到產後服務上來,並積極研發本地適用的農產品加工機械,做好機械的選型定型,注意培植典型,促使產後服務特別是農產品深加工機械化的迅猛發展壯大。

4.3設立農機化推廣、培訓專項經費;政府協調各有關部門,賦予農機管理部門必要的管理手段,加大對農機作業市場的管理力度,規範農機中介組織行為,維護廣大農民和農機手的合法權益;大力扶持農機大户發展,使農機大户成為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大對農民購機的政策支持,增加購機補貼金額,出台購機貸款優惠政策,促進農機化事業發展。

農機調研報告15

自去年入冬以來,縣天氣持續乾旱少雨,全縣25.5萬畝麥田遭受旱災,佔田作物總面積的79%,其中10.08萬畝山區小麥嚴重乾旱,個別地塊出現死苗、枯苗危險,農村人畜吃水出現困難,抗旱形勢嚴峻。春耕生產在即,組織好農機抗旱和春耕備播工作刻不容緩,為切實做好農機抗旱保苗工作,新年上班伊始,農機局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抗旱工作當中,迅速成立兩支縣農機局抗旱技術服務隊,深入農村田間地頭掌握抗旱機械使用情況,加強對抗旱機械使用的技術指導和維修服務,確保全縣抗旱保苗工作的順利開展。

截止至2月14日,經摸底調查,全縣共投入抗旱機械近1萬台,其中拖拉機5000餘台,各類抽水設備5000餘台套。臨近水源地塊已經陸續開始澆灌返青水。從13日開始,我縣出現降雪過程,旱情有所減輕,但是由於今年是秋冬春三季連旱,抗旱工作仍然刻不容緩。

一、抗旱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山區抗旱機械普遍存在老、舊、小等問題,現有的機械設備比較陳舊,都是多年前的老傢伙,保養不及時出現了老弱病殘的情況,抽水設備一般以2寸到2.5寸的居多,大型設備少,以中冊鎮為例,全鎮6寸的抽水設備只有西候村一台,4寸的抽水設備不足10台;二是農機抗旱柴油價格高,導致農民抗旱成本加大,積極性不高,澆灌一畝地的成本在30到40元左右,臨近水源的地塊比較好澆,遠離水源的地塊只能乾着急;三是農機抗旱機械不足,老百姓目前大多數是採取一家一户的單獨作業的方式進行抗旱,臨近水源的就用小型抽水設備抽一點,動力小、機械準備不充分。

二、對抗旱的建議

1、要引導老百姓樹立抗大旱的長久打算。有些農民認為抗旱有政府幫助,就是自己的地不打糧食,自己打工掙的錢也夠買糧食的;不積極準備抗旱設備和機械。這是很危險的,這關係到國家的糧食安全問題。一定要在農民中樹立抗大旱,長久抗旱的意識。

2、更新抗旱機械,和水利設施配套使用。我縣的地塊比較集中,但是農田水利設施比較差,一般都是分散灌溉,自己種自己的田。如果能把合適的地塊用灌溉水渠連接起來,統一引水灌溉,既節約了水資源,又節省了勞動力。

3、加強山區機械的投入。山區現在成為我縣抗旱的前線,但是山區本身的機械力量就比較薄弱,抗旱設備陳舊,有些地方還處在拉水抗旱情況。這就需要調整山區的機械比例,靠近水源的地方多打機井,配套使用中小型抽水設備,將水引到高處灌溉。

4、開展旱作節水農業的推廣。旱作節水農業是綜合運用農藝、生物和工程等技術措施,以優化水資源配置為核心,充分積蓄和利用自然降水,合理安排農業佈局和種植業結構,應用節水保墒技術,採取防旱抗旱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保障農業高產、優質、高效和可持續發展。為了促進旱作節水農業快速發展,必須大力推廣投資少、見效快、效益高的旱作節水適用新技術。這就需要農機與農藝的有機結合。

標籤:調研 農機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