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報告

農技部門保障糧食安全調研報告範文(通用6篇)

在現實生活中,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那麼報告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農技部門保障糧食安全調研報告範文(通用6篇),歡迎大家分享。

農技部門保障糧食安全調研報告範文(通用6篇)

農技部門保障糧食安全調研報告1

近幾年來,我局的信訪工作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積極探索新形勢下信訪工作的新機制、新舉措,創新信訪工作格局,把握信訪工作重點,提高信訪工作水平。今年以來,全系統沒有新的信訪案件,沒有出現集體上訪,有力地維護了改革、發展、穩定的工作大局。

一、整體聯動,構建信訪網絡新格局

我局的信訪大調解工作緊緊圍繞市政府信訪大調解工作格局。一是建立了系統內網絡體系,各單位建立健全了以領導責任制為核心的責任體系,實行“一把手”總負責,分管領導專管,信訪專兼職人員具體抓的工作制度。二是確立目標考核責任制,我們做到把信訪工作同業務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同獎懲,在年初研究制訂了《xx市糧食局共性目標考核辦法》,明確獎懲制度。三是工作同步,形成合力,市局今年三次組織召開基層領導工作例會,研究、分析部署基層工作,解決處理重大信訪問題,如原平潮糧管所部分職工上訪強佔倉庫問題,我局多次召開基層領導會議成立專門工作小組,研究制定工作計劃,目前對原平潮糧管所部分職工強佔倉庫的問題已通過法律途徑進行解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四是抓好信息反饋,充分發揮各單位信息員作用,加強對集體上訪,異常上訪的信息監控,協調處理和督辦反饋,做到上下聯動,點面結合,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

二、關口前移,重點控制集體上訪,越級上訪

立足抓早、抓小、抓苗頭、抓源頭,把信訪工作的重心轉移到基層,把矛盾及時化解在萌芽狀態,加大一線信息掌握,使大量信訪問題解決在基層。

一是變上訪為下訪,根據市信訪工作的要求,我們在做好羣眾信訪工作的同時,變羣眾上訪為幹部下訪,我局每月都有幹部下基層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各職能科室同企業都有掛鈎聯繫點,市局基本掌握企業的動態。

二是強化信息工作,認真貫徹信訪重點管理暫行規定,建立必要的工作制度,健全了工作網絡,狠抓了工作落實,使一些重要的社會動態、信訪信息得到了及時蒐集、迅速傳遞,對基層企業發生的矛盾要求各單位及時向市局彙報,自己能解決的問題要及時解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由市局派人幫助解決。對集體上訪,我們要做到黨政主要領導及時迅速趕赴現場,把集體上訪的職工勸回本單位接待處理,遏止了集體上訪、越級上訪事件的發生。

三是加強信訪法規宣傳,增強廣大幹部職工的信訪意識,在信訪接待過程中,認真宣傳黨和政府的各項方針政策,宣傳國務院頒發的《信訪條例》以及《xx市羣眾逐級上訪和接待處理暫行規定》等信訪法規和規定,努力使廣大人民羣眾增強依法信訪的觀念,自覺做到逐級上訪、依法上訪,從而減少了越級上訪和羣訪。如有個別改制企業的職工,因對政策不理解和個別人達不到自己的目的,串連拉幫曾多次準備集體上訪,我們及時組織人員下基層瞭解情況,講明政策,耐心勸阻,做好説服工作。能解決的問題儘量解決,盡一切可能把矛盾化解在基層。

三、突出重點,做好來信來訪調查處理工作

XX年我局收到各類信件7封,其中舉報類信訪1封,市長熱線交辦函1封,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轉辦件1封,行風熱線1封,市信訪局轉辦3封,接待來訪10多人次,信訪辦結率100%,化解大量的社會矛盾,解決一些比較棘手的問題。處理好信訪反映的問題,使羣眾反映的問題能及時反饋,是信訪工作落到實處的重要標誌。今年以來,我們始終把羣眾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在信訪問題上繼續堅持做到“一個宗旨、兩個堅持、三個結合、四個服務”,即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實事求是、堅持依法辦事;解決實際問題和思想教育疏導相結合、行政協調與法律處理相結合、自辦為主和加強溝通聯辦相結合;為改革發展的大局服務、為人民羣眾服務、為領導機關服務、為兄弟部門單位服務。我們把信訪工作重點放在切實解決羣眾利益和羣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上。

四、加強領導,進一步完善領導幹部信訪接待日製度和領導下訪制度

根據市委辦、市政府辦對XX年全市信訪大調解工作的要求,我局黨委始終把信訪工作作為穩定社會的重要工作和密切黨與人民羣眾的一項經常性工作擺上重要位置常抓不懈,同時,認真貫徹市委辦、市政府辦《關於全市開展黨政幹部下訪工作的實施意見》,並研究制訂了《xx市糧食局黨政幹部下訪工作實施意見》。今年以來,我們認真總結了近幾年來企業改革改制後出現的新情況,特別在人員分流、身份置換以及老信訪户在他們沒有達到自己目的要求情況下,經常到有關部門上訪,部分職工有一定的思想情緒,加大了工作的難度。為了做好信訪工作,解決好職工的實際問題,一是我局加強對信訪工作的領導,建立和完善了信訪工作領導小組和黨政領導幹部接待日製度,做到領導幹部親自接待處理來訪,並有專人做好信訪接待登記工作,重要信訪領導親自參與接待調查處理,對上級轉辦的信訪件都能按上級的要求及時辦理,做到件件信訪有着落,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層。二是市局領導走出機關、深入基層,深入羣眾妥善處理,化解各種信訪問題和矛盾,改變了羣眾上訪為領導幹部下訪的工作作風。局長三次下訪,幫助企業,幫助下崗職工解決實際問題,不能解決的也耐心細緻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副局長秦華在掛鈎點北興橋鎮中閘村調研時,一名老信訪户同村幹部產生矛盾,多次上訪,在秦華苦口婆心的勸説下,穩定了情緒,由於其生活困難秦華自己拿出100元以示慰問,其表示不再上訪。今年以來,我局4名副科以上領導幹部到基層下訪9人次,沒有出現新的信訪件。

我局在信訪工作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為維護社會穩定和經濟建設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全市國有糧食購銷企業1—10月份完成購銷經營量23.5萬噸,佔xx市下達任務17.5萬噸的134%,提前超額完成全年的目標任務,實現銷售收入2億元,比同期1.36億元增長32%。到目前實現經營利潤500多萬元,是xx市下達任務的5倍,全市三級儲備糧78750噸,居各縣市之首,為調節市場供應,確保糧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農技部門保障糧食安全調研報告2

根據縣委統一部署和計劃安排,9月份開始,多次深入涉糧企業圍繞中心今後工作、糧食流通督導、創新服務模式等內容開展調研活動,基本達到了摸實清、找癥結、解難題的目的。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糧食流通督導工作的意義

(一)維護糧食流通秩序,保護種糧農民、糧食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宣傳和執行糧食流通法律法規的規定,規範市場秩序,糾正違規行為、鼓勵合法經營,保護糧食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二)保障國家糧食宏觀調控政策的貫徹落實,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服務。目前的糧食流通是在國家宏觀調控下,以市場配置資源為主的經濟運行模式。越是糧食市場放開,越需要加強宏觀調控。

(三)保證糧食流通統計數據的真實,為國家宏觀調控提供可靠依據。督促糧食經營者依法及時、準確地報送糧食統計數據,可以使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及時掌握糧食流通的真實情況,為保證糧食安全,制定糧食中、長期發展計劃,以及緊急情況下準確啟動糧食應急預案等提供真實可靠的依據。

(四)保障國家惠農政策的落實,保護農民利益的實現。沒有農村的穩定,就不可能有整個社會的穩定,沒有農業的發展,實現“四個現代化”就成為一局空話;沒有農民收入的提高,就不可能全面達小康。

二、糧食流通督導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糧食市場主體多元化,給糧食流通督導帶來一定的壓力。糧食經營網點遍佈城鄉,良莠不齊,呈現出點多、面廣、分散、無序等特點。一些從事糧食收購、銷售、儲存、加工的個體私營糧食經營企業,法律意識淡薄,增加了糧食流通督導難度。

(二)糧食流通管理機制不完善。機構改革前,糧食流通管理工作由糧食局負責。機構改革後,許可證辦理由行政審批局負責、監督檢查由市場監管局負責、督導服務由糧食安全保障中心負責。多方共管,導致存在無人問、無人管的尷尬局面。

(三)糧食部門的人才儲備滯後。隨着機構改革不斷深入,在糧食流通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過程中,糧食部門人員年齡普遍偏大,在糧食流通角色轉換中存在老思想、老觀念,隊目前的糧食流通督導工作重視不夠。缺少專業技術人員,人員補充缺乏良性機制。

農技部門保障糧食安全調研報告3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在家庭聯產承包經營制度基礎上,同類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或者同類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自願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其成員為主要服務對象,提供農業生產資料的購買,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農產品的銷售、加工、運輸、貯藏以及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等服務,它是在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的農户之間的合作。

發展糧食種植合作社對增加農民收入、加強糧食宏觀調控、推進糧食產業化進程、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都具有重要意義。隨着《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頒佈實施,我縣糧食種植合作社也經歷了由自發到自覺,直至註冊建社的發展歷程,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企業及農民的青睞。

一、發展狀況

xx是黑龍江省產糧大縣。隨着糧食高產創建項目的實施和黑龍江省糧食單產提升規劃的出台,糧食種植合作社迎來了發展的大機遇。我縣把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作為深化農村經濟體制創新和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的重要手段,政策引導,資金扶持,項目帶動,規範建設,加快建立適應糧食生產新形勢的生產關係,解決勞動力轉移給農業生產帶來的壓力,克服一家一户土地經營分散、生產水平參差不齊、生產力水平低下的矛盾,積極發展糧食專業合作社。今年我縣在糧食高產創建項目實施中成立了xx、xx、xx、xxo個糧食種植合作社,聯結種子生產經營企業,農資經營企業,農機經營户,機井經營户,種植糧食農户形成糧食生產經營利益共同體,通過專業化的"四統一"服務,即統一組織生產資料的採購、運輸、儲藏和供應;統一制定和實施生產技術規程和產品質量標準,逐步建立產品質量追溯、檢驗監督等制度;統一開展技術培訓,提高成員生產技能和素質;統一組織產品銷售,提高規模效益。實現一家一户的生產通過專業化的服務提升到效益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新的層次。

xx糧食專業合作社是xxxxxxxxxxxx,該合作社針對農民種植糧食積極性不高,投入不足,常年產量低的實際,將xx村000畝耕地集中連片承包流轉由合作社統一經營,在農技部門的精心指導下,示範田生產"四統一"管理,推廣玉米新技術,玉米長勢明顯優於周邊農户的責任田,若後期無大的自然災害,預計畝產可達到000公斤,增產00%,增收00萬元。

糧食專業合作社是按照平等、自願、互利的原則創辦的一種新型合作經濟組織,是最貼近農民的組織形式之一,在當前糧食生產現代化、產業化、市場化進程中起着積極的推動作用。

1.有利於糧食專業化生產。專業合作社適應市場經濟要求,以市場為導向,實現了農村資金、技術、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聚合分散的農村生產力,實現優質專用專業化生產。

2.推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一種組織載體,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農民自己組織起來的共營性經濟組織,與廣大農民有着密切的利益關係,有效克服了分散經營的農户無法對農產品生產環節進行全程監控的弊端,有利於逐步形成優質大豆產業帶,優質小麥產業帶,專業玉米產業,專業水稻產業帶,促進農業生產區域佈局合理,推動產業化規模化經營,提升糧食綜合效益。

3.提高了農民組織化程度。耕地規模小,地塊零碎,是農業生產社會化的根本制約因素。專業合作社作為一種自願組織起來的聯合體,能發揮組織協調作用,為單家獨户進入市場發揮橋樑和紐帶作用,並通過合作社內部自律機制,規範成員的行為,形成合力,增強市場競爭能力。

4.增加了農民收入。農民通過合作社組織起來參與市場競爭。首先農户通過合作社購買生產資料享受到批發價或出廠價優惠,節約投資;其次新品種,新技術使糧食品質和產量提高,再次是農機化程度提高,農機化耕作價格降低,由於投資節約,產量和品質提高,加之訂單生產又可比市場價提高00%左右,種糧效益提高,農民收入增加。

5.改善了政府與農民的關係。專業合作社激發了農民的自我教育自我培訓的自覺性,增強了農民的合作意識,民主管理意識和創新意識,培養了社員之間的互助誠信精神,和諧了幹羣關係。農民專業合作社正成為聯繫政府與農民的一種橋樑和紐帶。

二、主要做法

1.鼓勵發展,着力實現量的突破。我縣為農業大縣,未推廣糧食種植合作社前,農民一家一户土地經營分散、生產水平參差不齊、生產力水平低下。鑑於此問題,我縣堅持"先發展、重示範、邊規範邊提高"的原則,制定文件,把工作重點放在整合內部資源,舉全系統之力,以發展專業合作社為橋樑,加強人、財、物的整合與投入,一把手親自抓示範,短短半年時間,糧食專業合作社從無到有,已註冊0個,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2.規範提高,着力實現質的飛躍。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由縣xx管理,xxxxxx指導,我縣總結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經驗,制定了農民專業合作社規範化建設標準,明確規定了合作社設立登記,章程制度,股金認購,組織結構,民主管理,盈餘分配等方面的標準。積極開展專業合作社以"生產標準化,經營品牌化,管理規範化,社員知識化,產品安全化"的"五化"活動,高標準,高起點發展標準化合作社,農資生產經營企業,糧食龍頭企業以及合作社之間的合作,實現資源和優勢的合理配置和整合,做大做強糧食種植合作社。

3.強化服務,着力創造好的環境。我縣十分重視專業合作社的服務指導工作,注重調查研究,積極創新工作方式,努力化解合作社發展中遇到的各種難題。縣工作人員幫助合作社在籌備過程中可行性調研工作,通過走訪,座談,會議等形式進行前期調研分析,形成可行性報告,經過專業程序審批,對於批准成立的合作社,由專業人員進駐包抓,從申請、章程制度、制度建設、財務管理、民主管理等各環節指導服務,並協調工商部門按照條例進行註冊,農技、種子、植保、農機、農廣校對合作社進行對口支持,項目向合作社傾斜,加強了對合作社的培訓力度,全方位進行技術扶持和物資支持,為合作社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三、存在問題

一是數量少,規模小。目前糧食種植合作社均處於剛起步階段,無論是數量還是體量都還不大,帶動能力不強,有的尚未與糧食企業有效鏈接,有的形式比較單一,有的運作還很不規範。

二是缺乏組織培訓、指導力度不大,各級組織在研究"三農"問題、推動農民增收過程中,往往側重於發展龍頭企業和農產品基地,或側重於招商引資,對培育專業合作組織認識不到位,致使有的基層幹部認為興辦合作社是農民自己的事,對糧食種植合作社涉及的產、供、銷問題缺乏有效組織與策劃。

三是政策扶持需要加強、長效機制有待建立。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關於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意見,在註冊登記、財政扶持、税費減免等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許多激勵政策難以兑現。同時,扶持農民種植合作社的長效機制也沒有真正的建立起來。

四是綜合素質不高,服務手段滯後,農民種植合作社中的農民帶頭人適應市場經濟的意識和能力還不夠,懂技術會管理、市場開拓能力強的人才缺乏,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創新和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迫切需要信息利用、市場營銷、科技服務、財務核算、經濟合同等方面的專業人才,但在目前條件下合作社無法給高素質的各類型人才提供相應的福利待遇,很難吸引和招聘他們。

五是制度不全,管理不夠規範。個別種植合作社存在着組織結構不嚴密、規章制度不完備以及責任權利不明確的狀況,理事會、監事會等必要結構未設立或形同虛設,日常運作由個別人説了算,科學性和民主性不夠,普通社員的參與度低,合作社缺乏凝聚力,甚至個別合作社已出現蜕變為私人企業的傾向。

四、種糧大户所遇問題

(一)基礎設施不健全。部分種糧大户承租的農田相當一部分是半拋荒地,基礎設施條件較差,抗禦自然災害能力較弱,突出表現為:道路不暢、農電線路老化、倉貯條件差等。

(二)農技水平不高。部分種糧大户未經過系統的專業技術培訓,對農業新技術掌握較少,科學種糧水平不高,在品種選擇、病蟲害防治、配方施肥、田間管理和標準化生產等方面,都迫切希望得到專家和農技人員的及時指導。

(三)發展資金緊缺。種植大户反映,資金緊缺是制約其發展的重要瓶頸。一方面季節性投入資金大,購買種子、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同時還要繳納大額的承租費,僱傭勞力,發放工資。另一方面銀行貸款難,目前農村信貸手續複雜,貸款金額少,同時農田不能抵押,多數種植大户享受不到銀行貸款。

(四)土地流轉制度不規範。部分種糧大户承租他人土地只是通過口頭協議,與農户間沒有規範的文書合同,伴隨土地租金在年度間的漲落變化,農户和大户間的租種矛盾時有發生,導致土地流轉不能持續、穩定開展。

(五)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雖然全縣建立了大量的合作組織,但由於缺乏應有的規範和引導,其功能不是被弱化就是被替代,基本沒有發揮功能。只重視針對單項的、現存的需要開展服務,缺乏配套性和前瞻性。

五、針對種糧大户所遇問題政府採取支持

(一)加大基礎設施改造力度。加大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實施路、田、水、溝、林綜合改造,切實增強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滿足農業機械化耕作的要求,提高農機化配套程度。

(二)完善土地流轉機制。出台土地流轉優惠政策,組建土地流轉中介服務組織,合理商定土地承租價格,延長承租時間,為種糧大户創造一個長期、穩定的經營環境。

(三)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增設種糧大户專項貸款基金,推行農民土地抵押貸款試點工作,同時可考慮成立農業擔保公司,專門對種糧大户以及農產品加工大户提供擔保貸款,解決種糧大户的資金短缺問題。

(四)完善糧食生產合作組織。加快發展糧食生產合作社,提高生產要素、技術、信息、銷售上的互助合作。把種糧大户組織起來,發展成為生產和經營的利益共同體,降低生產經營成本,提高種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增強種糧大户對農資價格、僱工開支和土地租金上漲的承受能力。

(五)加強農民培訓和農技推廣。結合高校的"科技下鄉"活動,定期組織種糧大户參加培訓,推廣農業科技,提高種糧大户的農業科學文化水平。建立高水平的農户對接服務隊伍,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

農技部門保障糧食安全調研報告4

黨中央和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特別是近幾年來,採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出台了《安全生產法》、《工傷保險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深入開展了重點行業、領域的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加強了安全生產宣傳培訓工作,嚴格了安全生產事故的責任追究等等。但是,目前糧食部門的安全生產工作,安全生產形勢與小康社會的目標仍然存在着較大的差距,安全形勢依然嚴峻。糧食部門的安全工作,除了安全目標管理的糧油保管、生產經營、機器設備、化學藥品管理、防火防盜等安全責任事故管理外,最重要、最核心的是要加強xx部門糧食基礎設施建設保障糧食安全。

一 、加強糧食部門基礎設施建設保障糧食安全的緊迫性

糧食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資,無糧不穩是歷史經驗證明了的客觀事實。糧食經營、糧食流通、在保障糧食安全中起着決定性作用。近年來,隨着國家加大對農業生產的支持力度和各項惠農政策的落實,農民的種糧積極性有較大幅度的提高。隨着農業生產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和生產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我縣的糧食產量平穩豐產。

目前,國有和國有控股糧食購銷加工企業發揮着xx縣糧食安全的主渠道作用,但近十多年來國家有關方面在地方糧食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沒有資金投入,省、市、縣也沒有相應的建設資金,導致糧油倉儲設施建設落後,糧油加工逐年萎縮,批發市場散亂,現代物流發展緩慢。從現狀看,糧食產量的逐年增加與糧食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的矛盾十分突出;這一問題若不能得到及時解決,將影響國家以最低保護價收購糧食這一政策的落實,勢必造成農民賣糧難問題的再現,挫傷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影響我縣的糧食安全。

從全縣的糧食產量、商品糧數量和統計儲備量總體看似乎是能保障糧食安全,但實際並非如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甚至包括各級政府更多注重的是糧食流通產生的經濟效益,忽視了其應急功能,導致市、縣級的糧油儲備靜態規模小,糧油庫分佈格局不合理,不能適應應急需求。以我縣近兩年的稻穀產量看,每年產量9000萬公斤左右,可加工大米6000多萬公斤。以全縣63萬人計算,人均每年可用的主要口糧大米只有100公斤左右。如果省外大米一但不能進入我縣,就會使我縣的主要口糧大米需求造成緊張。在自然災害增多和國際、國內糧油價格波動頻繁的背景下,各級政府應該從滿足應急需求的角度出發對糧食儲備基礎設施進行重新規劃、修建。此項工作勢在必行,迫在眉睫。

二、糧食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的問題或隱患

(一)糧食倉儲設施的問題或隱患

1.由於現在的糧油庫主要是在計劃經濟條件下規劃佈局的,與現在的糧食生產及市場經濟發展不相適應,導致出現兩類現象:一類是倉儲條件較好的儲備庫基本能按照儲備要求承擔儲備任務;另一類是位於鄉鎮的糧庫,承擔着收購、中轉的儲備任務,但多年來一直沒有修繕,破舊不堪,倉容嚴重不足,直接影響了國家以最低保護價收購糧食,需要儘快修繕或建設,增加倉容,以保障糧食流通。

2.糧庫在基礎設施、保管條件、機械裝備、信息系統、自動化程度和管理水平上其儲備條件很差。這些倉房大都處於牆體開裂、屋面漏水、門窗簡陋、地面起沙,年久失修,部分瓦屋面倉庫倒塌嚴重,已需大修不能使用。

3.糧食倉儲的散裝、散卸、散儲、散運的“四散”作業和機械化、自動化水平較底,信息化程度不高。

4.保糧設施配備不足。微機檢測、環流燻蒸、機械通風僅佔有效倉容的六分之一,影響了糧食的安全儲存。

5.多年糧食倉儲設施建設主要集中在原糧儲備,成品糧油儲備庫是糧食倉儲設施建設中的空白。

6.糧庫內的烘乾設備一直是我縣糧食儲蓄中的空白。

(二)糧油加工的問題或隱患

1.儘管我縣的菜油加工業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但總體水平還停留在“小、散、差”的層面上,建設佈局、企業規模、設施裝備、科技含量、技術創新、產品檔次、精深加工、綜合利用等各個方面與先進地區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總體競爭實力仍然較低,全行業形不成整體優勢,造成有效資源浪費,並存在設備老化的缺陷。

2.由於歷史的原因,加工企業按行政區域重複建設,糧油加工企業集團為數不多。當年引進設備新建和進行技術改造的國有糧油加工企業轉制後經營困難,效益低下,全行業加工能力嚴重過剩,開工率較低。

3.糧油加工主食品的工業化、產業化滯後,不能滿足城鎮居民對糧油加工產品的營養、快速、精細的增長需求。

4.糧油產品的深度加工和資源利用停留在淺層次、初加工階段,產品結構單一,自主創新能力不足。

5.雜糧產量在糧食產量中佔有一定的比重,但對雜糧的開發利用重視不夠,沒有成為糧食經濟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

(三)糧油批發市場的`問題或隱患

1.儘管糧油批發市場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與我縣糧食主產區的地位、與全國糧食主產區的其它省在糧油批發交易量、手段、設施、信息等各方面存在較大的差距。

2.國有糧食購銷企業主要承擔中央和省、市、縣地方儲備糧管理,經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户自行採購糧食、加工轉化和市場銷售,企業之間集約化的資產整合和規模化的經濟合作還未形成。

3.各鄉鎮或縣城對本轄區內的糧食交易數量沒有科學的估測,且在批發市場的建設方面缺乏統一的規劃和佈局,沒有統一的糧食批發市場,導致各地糧食市場有場無市或者是有市無場的現象為數不少,市場交易、服務、信息等設施不完善。

4.政府對糧食批發市場的投資和社會資本比重較小,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

(四)現代糧食物流的問題或隱患

1.運輸方式落後。糧食運輸採用傳統的包裝運輸方式。糧食收購、儲存到中轉運輸環節,包、散轉換,資材耗費大、拋灑損失多、摻混雜質情況嚴重。

2.裝卸裝備水平不高。糧食裝卸以傳統方式為主,機械化、自動化和信息化水平不高,散糧裝卸和運輸設施(備)不足,整體技術裝備水平落後,各種運輸方式及其銜接配套有待優化,物流網絡有待完善,電子商務體系幾乎為空白。

3.組織化程度低。糧食物流資源分散,無序流動,經營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產銷脱節,缺乏統一協調的宏觀力度,難以形成規模效益。

4.建設資金不足。糧食屬於微利經營行業,企業很難籌集資金投入,影響企業積極性,現代糧食物流發展緩慢。

三、加強糧食基礎設施建設保障糧食安全的建議

(一)政府應做出科學、合理的糧食基礎設施建設規劃

1.各級政府應該綜合考慮自然環境特點、人口分佈特點、糧食主產區和銷區分佈格局等狀況進行縣鄉級糧油收儲庫規劃佈局,設立重點收儲倉庫。整體佈局須科學、合理,形成一個能滿足應急需求和市場流通的收儲佈局系統。

2.糧食加工企業應該置於全縣整體發展的格局下作規劃,加工企業必須進一步整合、提升,向集團化方向發展。

3.糧油物流中心的佈局也必須置於全縣整體發展格局下作規劃,避免重複建設或有場無市現象的發生。建議每一個鄉鎮在所轄範圍內至少建立一個集糧油收購、批發、質量檢測等複合功能為一體的、且規模適當的糧油物流中心。

(二)建議政府每年設立專項資金用於糧食基礎設施建設

1、修繕儲備設施,增加糧食儲備,提高儲備質量。開展倉房維修改造工程,對全縣不同程度存在維修改造的糧食倉儲企業進行一次規劃、分期實施、逐步完善,以確保糧食倉儲基礎設施的基本完好;加強糧食收購必須的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建設和完善庫區的地坪和糧食烘乾設施;加強糧食倉儲企業散裝、散卸、散儲、散運的“四散”作業程度,提升機械、自動和信息化水平;完善保糧設施,提高微機檢測、環流燻蒸、機械通風、檢化驗設備等保糧設施比例,實現綠色、安全、高效、實用的生態儲糧保管技術的全面應用,確保糧食質量安全。

2.支持現有糧油加工業進行結構和佈局調整,同時通過資源整合、優化重組,實現糧油加工業由小型、分散和低水平向規模化、集約化和現代化轉變,形成企業集團,創建龍頭企業和優質品牌,提升糧油加工業的綜合競爭實力;支持發展綠色和無公害的糧油加工主食品以及集約化生產、配送、連鎖營銷配套工程;支持我縣特色農業優勢,進一步開發雜糧加工的方便食品,全面推進糧油主食品工業化進程,滿足消費趨向膳食方便化、健康營養化、品種多樣化的需要;支持開發一批糧油精深加工新產品,使糧食加工向食品加工產品和相關工業產品延伸,實現糧食精深加工和綜合開發後的增值目標。

3.支持糧食批發交易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市場的基礎設施和服務功能,大力推進糧食市場信息化和電子商務應用水平。

4.支持散裝、散卸、散運和散儲“四散”作業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整體技術裝備水平,優化設施的銜接配套,重點給予資金扶持。

(三)理順管理體制和機制,創新管理模式

由於體制不順、機制不活、管理理念陳舊導致國有糧油企業資產閒置,經營效益低,浪費了糧食基礎設施。理順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與糧油購銷企業之間的關係,保證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對國有糧油購銷企業有一定的調控權,以發揮國有糧油企業的主渠道作用;可以通過國有資產入股於糧油企業,通過控股來實現調控權。建立現代股份制企業,可以盤活部分糧油企業的資產,提高糧食基礎設施的利用效率。實踐中要杜絕政企不分和放手不管的兩種極端現象。

(四)探索科學、有效的投融資機制

從我縣的糧食基礎設施現狀看,達到滿足各級政府的應急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需要的資金缺口還很大。目前糧食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來源比較單一,糧庫或糧油購銷公司還期望政府的投入, 但政府的財政收入規模還比較小,沒有大包大攬的能力。因此,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應因地制宜地建立以政府投資為導向,綜合應用招商引資、企業自籌、職工參股、資產重組、資產置換等形式的投融資機制。通過資產和土地置換,盤活國有糧食購銷企業資源。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所屬資產,大多是以前的糧站、糧庫。這些站、庫、點分佈在各個鄉鎮、甚至村落。對那些較邊遠、不具備批量收購糧食的庫點,或是地處中心城鎮、具備房地產開發等商業價值的庫點,可以通過拍賣或資產置換的方式進行盤活,拍賣所得款項或置換得到的收益,用於重新選址,建設現代化糧食倉庫,適應新時期糧食收購和保管需要。

建議政府設立糧食基礎設施建設專項基金,資金的管理嚴格按照預算資金的管理程序進行,資金使用的審批權歸屬於糧食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為了調動糧油企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積極性,建議各級政府的資金髮放方式採取以獎代補。此外,為了加強資金的使用效率和規模效益,須加強各級、各類資金的整合使用工作。

(五)探索糧庫與加工廠、糧油市場聯合經營的共贏機制

糧庫與加工廠、糧油市場的聯合經營可以盤活一些固定資產,提高糧油企業的經營效益,進而減少一些糧食基礎設施的建設量;原糧庫與加工廠的聯合,一方面能為加工廠提供原料,另一方面也便於儲備糧的輪換;成品糧庫與糧油市場聯合經營既可以加快成品糧的輪換更新,也有利於糧油市場的糧源供應。

農技部門保障糧食安全調研報告5

國家發改委和糧食局明確指出:在“十一五”期間,要大力發展我國的糧食物流體系,降低糧食流通成本,增加糧食的流通價值。我縣是缺糧縣,糧食物流在全社會物流中佔有較大的比重,作為缺糧縣其地理位置及自身糧食物流特點決定了我縣必須大力發展糧食現代物流,與糧食主產區之間建立糧食流通的快速通道,實現科學流動、暢通運輸,大大提高糧食流通效率,促進傳統物流模式向現代物流模式的轉變。

一、我縣糧食物流現狀

我縣位於浙南山區,330國道和金温鐵路穿境而過;全縣歷來重視糧食種植,歷年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在農作物總播種面積和產量中的比重達60%,20xx年全縣户籍人口44.1239萬人,人均耕地面積0.3814畝,糧食產量7.12萬噸。按全縣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糧食產量161.36公斤,約50%的糧源需要通過外調進行供需總量平衡,由於城市化加快和糧食流通水平的提高,糧食購入量由20xx年的7.18萬噸提高到20xx年的9.51萬 噸,主要流入為江西、安徽、江蘇等地區。我縣流入的糧食主要是為了滿足居民消費的市場調劑和飼料加工需要。目前我縣從事糧食加工、轉化、個體私營150多家,其中一個國有糧食收儲公司2個收購站點,11900噸的倉容,10餘台的輸送機,進糧機2台等等進出倉設備。在糧食庫存方面,積極開展科學保糧,散裝儲存率達到85%。糧食運輸中形成以鐵路運輸為主幹、公路運輸為輔助,依託交通運輸網絡連接糧食主產區與主銷區總體佈局,糧食儲運環節初具機械化水平,使糧食物流作業基本銜接配套,這些都為建立現代化的糧食物流中心提供了基礎條件。

二、我縣糧食物流存在主要問題

(一)物流觀念淡薄,缺乏現代糧食物流意識和適應現代物流及整個供應鏈管理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相當一部分領導和企業糧食物流觀念落後,尤其對現代糧食物流的涵義理解模糊,仍停留在以政府為主導的計劃經濟時期的思維定勢。在觀念上沒有接受現代糧食物流理念,對物流的推進放任自流,只強調等待上面投資的被動性,而淡漠了其通過信息技術和現代管理思想來參與提供服務的主動性。把糧食物流只簡單的看作是糧食運輸和裝卸等,而沒有把糧食物流擴大到糧食生產佈局、種植結構調整、糧食加工增值和信息交流等環節,缺乏現代物流技術素質。由於體制原因,我縣糧食系統近幾年基本沒有引進人才。若要實施糧食物流的現代化戰略,急需熟悉我縣糧食系統狀況並具備現代營銷理念和掌握現代物流專業知識的專業人才,雖然通過各種培訓方式正在加強,但是相對市場需求還相當滯後。

(二)物流基礎設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系統功能不強,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1、缺乏對糧食外運的樞紐自控力,管理體制滯後。今天的我縣糧食流通,大部分是利用當地的社會車輛通過公路交通運輸和鐵路運輸,(約外運糧食的9.50萬噸左右),就儲備糧輪換外調入稻穀3022噸。物流專業化程度低,功能、技術單一,對外運糧食的重要樞紐缺乏有效的控制力,同樣也缺乏規模效應和整體協同效應,直接制約了我縣現代糧食物流的發展。

2、缺乏現代糧食流通管理方式,物流總成本偏高。我縣糧食流通形式單一、私企運輸量小、中轉環節過多,糧食“散運”率較低。雖然多年來在國營糧食收儲公司在糧倉建設等硬件設施上做了大量工作,糧庫都實行了散存,但對糧食運輸、流通、加工建設方面研究,糧食物流設施仍比較落後。專業化物流企業少、服務水平低。

3、物流中心建設發展緩慢,缺乏大型糧食交易和物流平台;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不能適應物流發展的需要。深加工能力不足,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從近十年全縣的糧食生產情況來看,正常情況下年平均產量基本在7.12萬噸左右,糧食的產銷比例很高。雖然也有一些糧食加工企業,但糧食深加工能力不強,糧食產業集中度不夠,龍頭企業規模小,帶動和輻射能力較弱。

(三)信息管理滯後,缺乏現代糧食物流信息平台。

我縣糧食經營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低下,大多數糧食企業之間幾乎是相互獨立、相互隔絕,缺乏必要的信息溝通。糧食物流信息化程度的嚴重落後,導致了我縣糧食物流多方參與、無序流動、交易信息不對稱、不透明,惡性競爭等諸多弊端,效率和效益在流通過程中損失,阻礙了現代糧食物流發展的進程

三、我縣現代糧食物流發展的基本思路

為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發展現代糧食物流已成為糧食行業發展中的一項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務。它不僅僅是物資的簡單運輸,而是涵蓋了商品流通的全過程,是包括糧食運輸、儲存、裝卸、包裝、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處理應用的一條完整“環節鏈”系統。

(一)提高素質,增強和培養企業現代糧食物流意識。我們認為,物流人才是糧食物流發展的關鍵,是推動糧食現代物流發展的動力源泉。要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通過教育、培訓、有計劃地培養和引進糧食現代物流的各類專業人才,充分發揮人才的積聚效應,提升糧食現代物流業和加工業的發展層次和水平。同時要進一步深化和普及現代物流的經營管理理念,積極引進現代物流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物流企業的信息化水平和技術裝備水平,按照一體化、信息化、標準化的要求,增強物流服務能力。

(二)整合物流資源,提升物流設施的功能。

糧食物流園區是物流業發展的客觀需要,其建立和完善需要發揮市場和政府的雙重作用,我們要根據糧食物流市場的實際需求,制定物流園區建設規劃,為發展大型糧食物流中心建立了基礎。因此要重點建設我縣糧食倉儲、裝卸搬運、配載、加工、運輸和信息服務為一體化物流中心。優先整合存量資源,改造、整合現有糧食流通基礎設施資源,優先整合和利用現有社會物流資源,建立跨市縣主要糧食物流通道、糧食物流節點和基地。改革現行行業管理體制,打破部門和地區分割,促進物流服務的市場化和資源社會化,提高物流設施的利用效率。要放寬市場準入,培育專業物流服務企業。促進現有運輸、倉儲、外貿、批發企業的服務延伸和功能整合,加快傳統物流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的轉變。鼓勵運輸、倉儲、配送、貨運代理、多式聯運企業通過參股、兼併、聯合、合資等多種形式進行資產重組,促進各類糧食企業兼併、重組改造,培育和扶持一批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型物流和糧食加工企業和企業集團,提高行業集中度,擴大經營規模,培育一批服務水平高的專業物流企業。

(三)大力抓好糧食物流體系建設,實現糧食“四散化”。發展“四散化”即散裝、散運、散卸、散存一體化運行,是提高糧食流通效益的必由之路,也是糧食流通實現現代化的重要標誌。

(四)提供配套政策,為糧食物流企業護航。由市場配置資源,政府營造環境。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調動企業發展現代物流的積極性。重點要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堅持“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以多種方法吸納資金並注重投資的經濟效益;政府要為現代物流發展營造良好的經濟、政策和體制環境,支持和引導現代糧食物流業的發展。制定有利於糧食物流“四散化”的價格、運費、税收等政策,推動現代糧食物流發展進程。

(五)建造xx縣中心糧食儲備庫,省政府確定我縣的儲備糧720萬公斤,縣週轉糧400萬公斤,積極籌建規模用地1.333公頃,儲糧1200萬公斤,5.5萬公斤油庫及配套設施總投資為1851萬元的糧食儲備庫是當務之急,是滿足糧食購銷市場宏觀調控和現代物流管理的需要。也是為我縣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快速健康發展、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為國民經濟動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六)積極創新是糧食物流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動力,首先要注重“產前物流”要合理規劃糧食產業的結構和佈局,改變傳統上糧食產業小規模、分散化的生產經營方式,擴大優質糧食流通規模和生產經營規模。其次要注重“產中物流”,要在糧食精、細、深加工方面做文章,加快糧食加工企業建設,延伸糧食產業,精心打造企業品牌。第三要注重“產後物流”,積極發展連鎖經營、統一配送和電子商務、網上交易等現代流通方式,促進糧食流通的現代化。為促進糧食合理流動,作為缺糧縣我們要和產糧區建立穩定的產銷合作關係,互惠互利。我們今年儲備糧輪換就外調糧食3022噸。所以“產銷對接”有利於在糧食缺糧區和主產區之間搭建糧食流通的快速通道,有利於在運輸上做到統籌安排、科學調度,避免糧食運輸過程中的倒流、迂迴運輸等不合理現象。

(七)構建物流信息平台,加快物流信息化進程。中心糧食儲備庫建成後包括糧情檢測與控制系統,計算機網絡,機械通風,環留燻蒸等一系列的配套設施建設符合現代糧食物流,首要的問題就是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的糧食流通產業。積極推進企業物流管理信息化,促進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建立糧食物流信息系統和供需雙方相連的電子網絡,通過糧食信息平台將購銷聯結起來,實現從糧食收購、流通、加工、儲存和運輸優化等物流環節的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使糧食物流在各節點的工作效益達到最優化。加快構建物流管理公共信息平台,建立物流信息的共享機制,提高物流領域的信息化水平。

農技部門保障糧食安全調研報告6

從去年開始,國家對糧食主產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政策調整是否會導致企業重新回到計劃經濟的老路上去?通過調研,我們發現,xx糧食局運用分配槓桿,撬動糧食職工在完成政策性收購任務前提下開展市場化經營的積極性,增強了職工參與市場競爭的本領,為我省糧食產區正確處理政策性收購和市場化經營之間的關係提供了有益探索。

一、做法

經過兩輪改革,xx對全縣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國有資產實行統一管理,由縣政府授權縣糧食局行使出資人職能,縣糧食收儲總公司負責運營和管理,享有所有者的資產受益,對購銷公司實施法律、法規、政策和國有資產使用安全的監督,採取整體租賃的辦法同各購銷公司簽訂國有資產租賃協議,收取國有資產租賃費。購銷公司負責國有資產的管理和使用,倉庫及設施的正常維護,不得擅自轉租或改變倉庫及設施的結構,凡以企業名義或用企業國有資產抵押、擔保、貸款、借款、出售、轉租必須事先報總公司批准。為了防止企業經營者和職工的短期行為,包盈不包虧,xx規定,企業經營者和上崗職工必須繳納一定的經營風險抵押金,同經營業績捆綁,企業經營者是一般職工的3倍。薪酬分配採取“以崗定薪、以效計酬、多勞多得、按股分紅”的辦法,根據貢獻大小確定收入高低,最大限度地調動企業和員工的積極性。在糧食收購旺季,職工完成公司下達的收購任務,公司負責發放基本工資併為其繳納養老、失業、醫療和工傷保險四金。糧食收購淡季,職工重點投入到農村服務部和自主經營上,公司提供資金扶持,放手讓職工闖市場,創造的利潤全部歸職工個人。今年,xx根據糧食購銷政策變化及時調整分配辦法,規定政策性收購實現的利潤主要用於企業基礎設施建設,修繕倉庫,擴大經營,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職工利用空閒時間自主經營創造的利潤仍歸個人,極大地調動了職工參與市場化經營的積極性。

二、效果

分配製度改革是企業內部三項制度改革的核心,xx通過分配這個槓桿,撬動職工參與市場化經營的積極性,收到了一舉多得的效果。

一是保證了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收儲總公司採取整體租賃辦法每年收取國有資產租賃費30多萬元,用於修繕倉庫,添置設備,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基層購銷企業為了擴大經營,紛紛籌措資金,修繕倉庫,添置設備,僅永興糧食購銷公司20xx年以來就投入資金80多萬元,添置一批電子磅和輸送機,修繕4000噸倉容,在今年的託市糧食收購中發揮了明顯作用,保證了國家惠農政策落到實處。

二是提高了企業經濟效益。xx14個國有糧食購銷企業今年收購託市小麥21萬噸,1—9月實現盈利869萬元,居全省前列。蒙城國家儲備庫今年完成託市小麥收購13860噸,還通過邊購邊銷、外購外銷實現利潤60多萬元。

三是增加了職工收入。xx借鑑南陵經驗創辦60個農村糧油服務社,有合夥店、夫妻店、家庭店等多種形式。職工踴躍參與市場化經營,並從市場化經營中得到了實惠。全縣60個糧油服務社110名職工,除公司發給基本工資外,通過市場化經營人均增加收入6000元以上,市場化經營收入已經超過職工的基本工資。樂土糧食購銷公司20xx年外購外銷實現利潤60萬元,25名職工人均2萬多元。

四是增強了市場意識。永興糧食購銷公司早在20xx年就開展訂單收購,創造了“六包一掛”的永興經驗。今年蒙城又簽訂優質小麥訂單95萬畝。城郊糧食購銷公司辛集經理部在保證完成公司正常收購任務後,5名職工自願組合,開展常年常時收購,價格隨行就市,只要能賺錢就收,今年已收購小麥70萬公斤,玉米20萬公斤,黃豆10萬公斤,既實現了創收,又增強了同市場打交道的勇氣和本領。

五是方便了農民羣眾。xx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立足行業特點,充分發揮糧食部門點多面廣的優勢,把着眼點放在農村陣地上,把經營方向定位在面向農村、圍繞農業、服務農民,從事農民羣眾需求量最大的放心米、放心面、放心油和農村所需的百貨、日雜、食品等各類商品的經營上,廣泛開展代購、代銷、代儲存、代加工和兑換業務,擴大經營範圍,延伸服務網點,極大地方便了農民羣眾的需求,密切了同農民羣眾的天然聯繫。

三、啟示

通過分配槓桿撬動職工積極參與市場化經營的做法,給我們很多啟示。

啟示一:通過分配槓桿,最低價收購政策和市場化經營得到有效結合。糧食購銷市場化以來,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在資源配置中更多地發揮作用,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四自”企業,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尋求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是國家在糧食購銷市場化新形勢下采取的一項重要調控措施,是保護種糧農民利益的一項惠農政策。xx一手抓政策性收購,一手抓市場化經營,既保證了國家惠農政策的落實,又充分發揮了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市場主渠道作用,樹立了糧食企業的新形象。

啟示二:通過分配槓桿,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利益關係得到合理的配置。縣局把國有資產管住管好,託市政策形成的利潤主要用於添置設施,維修倉庫,擴大經營,彌補虧損,保證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與此同時,企業和職工利用淡季時間投入到農村服務社和自主經營上,通過辛勤勞動和合法經營,收入大幅度地增加,人人享受了改革發展的成果。

啟示三:通過分配槓桿,培養鍛鍊了一批懂市場、會經營的糧食職工隊伍。xx經過兩年多的實踐,已經從市場化經營中嚐到了甜頭。在最低收購價政策背景下,企業和職工的市場化經營熱情絲毫不減,他們研究市場,採取靈活多樣的經營方式,不棄薄利,見好就賣,有利就銷,快購快銷,邊購邊銷,增強了市場競爭的本領。

啟示四:通過分配槓桿,糧食部門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利用糧食部門的行業優勢,大力發展農村糧油服務社,拓寬服務領域和服務範圍,充分利用倉儲、加工設備和技術優勢,發展“四代一換”(代購、代銷、代農儲糧、代農加工和品種兑換),具備條件的地方還可以利用網點優勢,為農民提供種子、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和日常生活用品,滿足農民的生產生活需要,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和諧發揮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