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報告

消費者調研報告範文(通用6篇)

在當下社會,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消費者調研報告範文(通用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消費者調研報告範文(通用6篇)

消費者調研報告1

調查背景

隨着社會的發展,現代社會的人離不開消費,消費與人們生活水平的高低息息相關。自1994年我國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來,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然而,目前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的情況還是有發生,因此開展了關於xx市居民消費者權益保護現狀的問卷調查。

調研目的

(1)通過此次調研活動,發現當地居民遇到的有關消費權益的問題,瞭解當地居民消費權益保護現狀,調查其關於消費權益保障方面的意識情況;

(2)通過這次的調研活動,幫助居民認識自己依法具有的消費權益,提高居民維護消費權益的意識;保障當地居民的消費權益;

(3)為當地政府、司法所瞭解當地居民消費權益問題、保障居民消費權益工作的開展提供數據資料,有利於政府、司法所採取相應措施建設和諧的消費環境;

(4)通過司法所訪談,獲取當地居民消費權益保護狀況以及維護消費權益的法律途徑的相關信息,讓居民學會多途徑地解決消費者權益問題。

調查方式:於20xx年7月13日-7月17日通過不記名問卷調查的形式對一部分消費者進行了問卷調查。

調查對象:xx市大坪鎮居民

調查亮點:問卷調查表分為實體消費卷和網絡消費卷兩種。

為了解與掌握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現狀,開展了xx市居民消費者權益保護現狀的問卷調查。問卷調查表分為實體消費卷和網絡消費卷兩種,本文分別對實體消費調查與網絡消費調查進行了深入的歸納、總結與分析。消費者權益受侵的主要原因包括:法規不完善,懲罰力度不夠;維權成本高、風險大;調解成本高,無正規仲裁機構。最後提出了維護消費者權益的建議:完善消費訴訟制度,簡化訴訟程序;加大執法力度,加強對法律實施的監督檢查;建立健全消費者投訴網絡體系和消費者協會建設;不斷強化消費者自身權益保護意識。

一、xx市消費者問卷調查可行性分析

1、調查目的與目標的針對性。隨着社會的發展,現代消費呈現出了高端化、網絡化的特點,同時,消費與人們生活更加的密切。儘管目前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但是,還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問題。本調查是為了解與掌握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現狀,尋找與分析問題的所在,並且探尋相應的對策。調查針對xx市居民消費者,開展權益保護現狀的問卷調查,其針對性與目標指向性十分的明確。

2、調查人羣的代表性與可接受性。本次調查選取的是xx市大坪鎮居民,選取的對象屬於中層羣體,裏面既包括了xx市的現代居民,也有比較傳統式的消費者,涵蓋了不同的層次,因此更具代表性。同時,這裏的居民,人情好,對於公益事業十分的熱心,目標的選取能夠很好的保障問卷調查的實現,增強了問卷的數據的真實性與有效性。

3、網上購物的普遍性與網絡問卷調研的必要性。首先,互聯網形態下的外部大的市場環境日趨成熟,對傳統產業的影響不可忽視。隨着經濟的發展和人們思想意識的逐漸開放,更多的人加入到買電腦上網的行列。網上購物人羣迅速擴大,各種網絡設施的完善,經濟的持續發展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網上購物已逐漸成為人們熱衷的消費方式。其次,網絡正在衝擊着人們的傳統消費習慣和思維、生活方式。越來越多的人們逐漸習慣於到網上查找信息,進行消費。同時網絡具有很大的複雜性,信息當中有很多的無效甚至是欺騙性的信息。網絡消費者的增多同時要求我們更多的關注這樣一個消費羣體的權益的保護。

4、問題解決的緊迫性。針對目前消費者的權益的問題,尋找相應的解決策略,壓制各種各樣的消費者權益的損害已經是當務之急。只有尋找有效的途徑儘快的解決問題,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護消費者的權益。

5、調查人員的專業性與分析的科學性。調查人員為從事專業研究的專業學生,從問卷的涉及、調研的開展、問題的分析、總結與歸納具有嚴密性與科學性,並且有着專業的法律、法規知識,從而有效保障了本次調查的合理性與可行性。

6、結論的指導與借鑑性。本次調查的結論,對於相關部門制定基本的地方法規與規章,消費者權益保護部門執法,消費者自身進行權益的保護具有指導與借鑑意義。

二、調查問卷數據分析

在接受本次調查的消費者中派出250份問卷,回收235份,42份問卷無效 193份問卷有效。

(一)實體消費問卷調查表分析

參加問卷調查的學歷水平多為國中高中,分別佔31%和43.5%,大學及以上31人,佔16.1%。

是否遇到過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的情況中126人表示偶爾會遇到,佔65.3%,其餘為從不和經常。在“哪些領域的消費過程中遭遇過侵權行為”的調查當中,按百分比的多少由高到低依次為:家用電器、食品飲料、手機通訊、醫療醫藥,在房產住宅以及汽車產品、數碼產品當中也時有發生但佔比靠後,在投資理財以及其他中佔比最少。説明了在家電、食品等必須品當中的侵權是最為嚴重的。在如“在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的過程中,合法權益受到侵害,這種侵害最主要的表現為什麼”的調查當中受到較大的經濟損失的佔62%,受到精神損害的佔35%,造成人身傷害的佔19%。對“日常消費和享受服務的經歷,侵犯消費者權益的現象”的問卷中顯示,其中由高到低主要有:假冒偽劣依然橫行、虛假廣告誤導公眾、劣質服務比比皆是,食品安全事故多發也是其中一項。對於“是否瞭解過消費者有哪些權益”調查當中,很瞭解的很少只有7%,大部分了解的只有29%,説明對消費者自身權益的瞭解還很不夠,這不利於消費者自身的維權。

對於消費者權益宣傳工作的看法當中,認為欠妥,宣傳力度較弱的佔到了61%,説明宣傳力度不夠,還有待於進一步的加強。“對於侵犯您消費者權益的商家,您會不會投訴”調查當中,顯示視情況而定的最多,佔71%,只有17%的人表示一定投訴,從不投訴的也有,佔到了12%。投訴渠道由高到低的佔比依次為商局或者消費者協會,採取法律手段(其中提起訴訟的最多,也有選擇上門投訴的),但是數據來看選擇忍聲吞氣,自認倒黴的人也不在少數,但是暴力解決很少,説明現在的消費者以及逐步的趨於理性。“若有有關消費者權益的宣傳,您是否願意參加”的調查當中不願意很少,説明公眾開始重視消費者權益的保護。最後“對於本地消費者權益保護狀況,有什麼想説”一項的開放調查當中主要有:希望加強對消費權益保護力度,嚴格執法;盡力加大宣傳權益保護知識;希望國家、政府加強食物藥品等的監管等。

(二)網絡消費問卷調查表分析

“在網上購過物嗎”的調查結果顯示,經常購物的人佔34%,偶爾購物的佔到了35%,有需要才買的有26%,從未網上購物的僅僅為5%,這明網上購物已經相當的普及了。對於“您是否在網購過程中被騙過,比如買到假貨或者是劣質產品”的調查結果當中,經常的佔到了7% ,選擇偶爾的最多,佔到了49%,幾乎沒的佔全部的32% 表示從未的人佔12%,説明假貨或者是劣質產品還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對於“如果網購的東西不符合您的要求,您會選擇退貨嗎”的調查中,選擇堅決退貨,不會和看情況的三者基本持平。着在很大的程度上滋生了消費者的侵權行為,如果每一個消費者都能夠及時的拿起法律武器進行自我維權,侵權行為會受到最大程度的遏制。在對於“如果您網絡購物被騙了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一項的調查當中,渠道的選取由高到低依次為:網購網站投訴,自己找買家干涉解決,消費者協會投訴,不投訴,自認倒黴,選擇警察局報案以及質檢部門舉報的人很少,幾乎微乎其微。最後“對於本地消費者權益保護狀況,您有什麼想説的”,主要包括希望網上服務越來越好;希望政府出台相應政策。很少有自身提高基本的法律知識與有效保護的。説明現在的消費者的自身的維權意識還不強。

三、費者權益受侵的主要原因

(一)法規不完善,懲罰力度不夠。

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法律、法規不夠完善,對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的懲罰力度不夠。“我國《消法》中規定的對違法經營者進行懲罰的大多數條款都是建議性的,就不能有力地起到保護消費者權益的作用。”

(二)維權成本高、風險大。

當發生消費糾紛時,消費者打官司存在兩方面的困難,一是由於消費爭議的金額一般不大,一場官司要經過複雜的仲裁程序,沉重的費用負擔往往弄得消費者筋疲力盡、得不償失。二是舉證責任往往對消費者不利,使消費者在消費糾紛中通常處於弱勢地位。“目前《消法》中對於發生消費糾紛時的舉證責任沒有做專門的規定,按照消費糾紛屬於民事糾紛範疇的推論,消費糾紛應當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原則。”生產、經營者正好以此為藉口而不出鑑定費,致使很多消費糾紛因鑑定費無處可出而無法解決。

(三)調解成本高,無正規仲裁機構。

由於消費者往往處於弱勢地位,違法經營者很少會積極主動地配合協商;消費者協會工作人員較少,且無強制執行的權利,因此,調解成功率不高。我國行政執法部門分工不夠明確、職責不清,在處理案件上相互推諉。再加上行政機關沒有強制執行的權利,所以,行政機關也難以成為消費者依法wei權的靠山。我國目前沒有建立消費者權益仲裁製度,實踐中很少有消費者通過現有的仲裁機制解決消費者權益糾紛.

四、維護消費者權益的建議

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方面,提出如下意見和建議:

(一)完善消費訴訟制度,簡化訴訟程序。

在消費糾紛中,由於經營者實力雄厚,而消費者勢單力薄,因此,為了更好地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應當實行簡便易行的程序,強調簡易、迅速、經濟地解決消費糾紛。“目前我國法律沒有根據消費糾紛的特點專設訴訟程序的規定,而將消費糾紛與一般的民事糾紛一起共同適用普通審判程序,不能體現國家對處於弱勢地位的消費者的特殊保護。”因此,建議我市司法部門考慮嘗試簡化訴訟程序,建立小額的消費訴訟法庭,靈活解決消費糾紛;實行巡回法庭辦案,獨立審判等,以減輕消費者的訴訟之累,激發消費者的訴訟積極性。

(二)加大執法力度,加強對法律實施的監督檢查。

“政府及執法部門要切實承擔起法律賦予的職責,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嚴厲打擊各種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快速審理各種維權案件。”要把食品、藥品、涉農市場繼續作為維權的重點,要在通訊、醫療、住房、醫保、社保、保險、教育等消費領域逐步消除不平等格式條款和“霸王”條款,讓消費者“明白”消費。對這些消費領域都要監管到位,不斷探索監管關口前移的方式和方法。監測手段,逐級要相互明確,防止推諉和扯皮。

(三)建立健全消費者投訴網絡體系和消費者協會建設。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正處在一個關鍵時期,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也出現了許多新的情況和問題,現在消費者面臨的商品與服務品種及項目越來越多,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機率和投訴率也會相應增加。消協作為廣大消費者投訴的主要受理機構,要認真履行《消法》賦予的職能,積極協調和處理消費糾紛,並努力把投訴的站點擴展伸延到農村、社區、學校、商場等,為消費者投訴開闢“綠色通道”。

(四)不斷強化消費者自身權益保護意識。

近年來,由於政府與消協部門的大力宣傳,廣大人民羣眾的自我消費保護意識不斷強化。這方面的宣傳今後還要長期堅持下去。要克服"消費安全是當事者的事",克服"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思想,參與到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大行動中來。同時,政府和消協部門要堅持對經營者進行長期宣傳教育,自覺維護法律尊嚴,保護消費者的權益。“經營者自身也要建立保護消費者權益監督機制,把好商品質量關和服務質量關,力爭在自身範圍內解決質量上存在的隱患和問題。”

五、經驗及總結

總的來説,我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但是要真正實現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得到很好的保護,具體工作依然非常艱鉅,通過調查發現無論在實體還是在網絡的消費當中都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文通過調查,歸納總結查找了相關的原因,並相應的提出了具體的可操作性的建議。希望對消費者以及消協的立法、維權等多方面有一定的借鑑意義。但是此次調查僅僅面向部分消費者,看法難免片面。但是有一點是確定的只有消費者自身不段的提升維權意識,真正的去維權,才能使得自己的合法權益得到合法的保護,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狀況會得到較大的改觀。

隨着社會經濟的縱深發展,大學生作為社會中的一個特殊的消費羣體,其消費觀念的塑造和培養直接地影響其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進而影響其一生的品德行為。因此,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生活消費的心理特徵和行為導向,培養和提高財商,就成為高校的重要課題。

一、當代大學生消費新概念

1、消費方式已經進入網絡電子時代

隨着社會經濟的飛躍發展,社會消費方式已經從原來單一的現金交易向現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樣化的交易方式轉變,使人們的生活方式更趨方便快捷。當代大學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開放的思想意識,從不落後於時代的發展。那麼在消費方式上是怎樣的狀況呢?在調查中發現,作為特殊的消費羣體,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方式已經進入了網絡電子時代。許多大學生都有校園ic卡、交通ic卡、銀行取款卡、上網卡甚至運動健身卡等,刷卡時代使大學生的消費行為瀟瀟灑灑,用某些同學的話來説,就是卡一刷,錢就花。

2、消費多元化傾向

21世紀是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豐富多彩的時代,步入這一時代的大學生們不再滿足於宿舍、教室兩點一線的單調生活,儘管書籍仍是主要的消費對象,但已不是首選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費項目。大學生的消費已呈現明顯的多元化趨勢,手機、旅遊、電腦、影音娛樂是大學生的消費熱點。調查中,當問及在經濟條件許可情況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時,大部分學生選擇了旅遊,其次是買電腦,反映出大學生具有想走出校園、融入社會與自然、擁有高質量生活的渴望。

3、理性消費是主流

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瞭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這是因為中國的大學生與國外的不同,其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300-8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1000元,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日常生活開銷的。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因此會盡量搜索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不會考慮那些儘管價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們更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非常重要的內容。

消費者調研報告2

本小組這次調查的主題是當代大學生的消費實況,主要採取的是問卷調查方式,調查的主要人羣包括南昌航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數信學院和外國語學院各抽取的兩個班級,以及隨機的過路人總共400人次。由於不同學院,不同人羣之前的消費情況可能有較大的差距,所以,本小組採取固定調查與隨機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增加了本次調查的準確性。本小組成員共六名,在本文最後將附上本次的問卷調查表及各人員分工情況。

調查結果

根據本組成員的調查,得出了幾個結論。第一,大多數大學生的每月生活費在800-1500元之前,1500-2500的人數則要少一些,而生活費在其他區間的人數則佔少數。第二,在我們調查的所有人當中,有65%以上的有過網購的經歷,有大約30%的人喜愛網購。由此,在大學生中網購的比例正在大幅度增加,而外出逛街購物的情況保持平衡。第三,在調查中只有10%左右的學生每月固定消費在學習方面。而除了主要的飲食消費外,大學生最主要的消費活動是外出與朋友吃飯或者玩樂等娛樂活動。由此可以看出學生的學習意識並不強。在調查的最後,我們加上了一個問題,加入每月減少三分之一的生活費,你能夠正常生活麼?有70%左右的學生回答了不能。這不得不引發我們的深思。

總結

此次調查,我們得出的結論是,隨時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居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由此產生的消費心理也越來越高。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説,他們中的大多數還是處於被動享受的過程中,他們認為自己在大學學習階段的消費是應該的,而自己的父母供自己消費是合情合理的。這種心態的存在造就了越來越多類似於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情況產生,大學生沉迷於享受和話費的越來越多,而能夠理性消費和學習性消費的卻只有一小部分。所以,我們希望學校可以加強大學生在消費方面的教育,多舉辦類似於如何理性消費。合理消費的教育講座等,讓更多的大學生學會真正的自制,自控。

消費者調研報告3

在大學生消費中,理性消費和非理性消費並存。

1、大部分大一、大二學生存在非理性消費的現象。聚餐、戀愛、追求名牌和時尚是永不過時的話題。作為大學生這個階段,大學生的交友動機十分強烈,人際關係網更寬,外出、聚會、出遊等活動也越來 越多。而這些都需要有一個相對足量的物質基礎作為保障,並能夠為自己所支配,才能得以實現。大學生應搞好人際關係沒有錯,但把大部分費用用於請客吃飯的做法實在不可取。大學生在戀愛方面的投入也很多,大學生戀愛呈現兩方面的特徵:一方面他們擁有獨立的思想和行為能力,希望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但同時大部分大學 生又都沒有獨立的.經濟能力,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家長;另一方面,在大學裏,許多人認為“大學戀愛是一門必修課”,甚至有家長鼓勵自己的孩子去戀愛。但是,大學生們在戀愛過程中的消費通常多是缺乏理智 的、衝動的。同時,隨着時代的發展,大學生在戀愛中的消費數額也在逐年增加。每個月少則幾百元,多則上千元。這筆消費在大學生每月消費中佔據着很大的比重。雖然大多數的大學生承認,為了追求情感需要一定的物質投入。但在現實中,卻經常的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的原則。大學生站在時代的前沿,追求新異,唯恐落後於時代的潮流,從而引起一大部分非理性的互相攀比消費。大學期間,有着強烈的被尊重的需要,害怕自己的着裝和生活質量被同學嘲笑,所以靠穿名牌、請客吃飯來顯示自己的生活檔次和追求。這是自己的“虛榮心“在作祟。而攀比心理則是由好勝心引起的,同學穿什麼牌子的衣服,自己就一定要買,不管這件衣服有都貴,這是一種缺乏自信的表現。這些學生很自卑,常常覺得自己不如別人,靠攀比來填補心理的空缺。

2、大三、大四學生中理性消費是主流。他們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學習條件,滿足對於精神文化的需要。根據調查顯示,70%的學生用於購買學習資料及用品的費用在150-200元,20%的學生在200元以上,10%的學生在150元以下。經過2-3年的大學生活,這些學生已經明確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把大部分的經歷用於加強自身能力鍛鍊和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上面。其中,大三、大四學生會考做兼職來滿足自己生活的學生要遠遠多於大一、大二學生。他們把兼職當做鍛鍊能力和將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於實踐的良好機會。

消費者調研報告4

大學生作為特殊的消費羣,本調查旨在分析大學生特別是貧困生大學生的消費行為,瞭解他們目前的消費情況,以期挖掘潛在的問題,並提出相應有效的改善措施。結果表明,大學生月消費總額貧富差距大,“遊玩費”、“通信費”、“戀愛費”逐漸增長,消費呈現向多元化發展,理財和儲蓄觀念仍十分淡薄。因此,應形成更好的消費氛圍,指導大學生合理規劃自身消費構成,增強理財意識,注重精神消費,樹立科學合理的消費觀。

從表面上看,消費是個人行為,但從更深層的意義上説,消費心理、消費意向、消費意識、消費嗜好是一種精神文化現象。從這一意義上説,校園裏出現的不良消費所造成的消極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它不僅加重了學生家長的經濟負擔,影響了家長和學生的感情;還在某種程度上扭曲了校園人際關係,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對學生個人來説,這一時期形成的道德觀念可能會影響他一生的消費行為,並且與其人生觀、價值觀、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關。所以,正視中國當代大學生消費問題,刻不容緩!

本調查旨在分析大學生特別是貧困生大學生的消費行為,瞭解他們目前的消費情況,以期挖掘潛在的問題,並提出相應有效的改善措施,促進大學生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樹立科學合理的消費觀。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筆者對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華南農業大學、汕頭大學、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廣東商學院、廣東工業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等面向全國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學生進行隨機性匿名問卷調查和訪談。接受調查共320人,平均年齡20.8歲,平均年級為2.1年級。

2、方法:一是採用問卷調查法。問卷內容是根據大學生消費的相關情況自行設計,經預試、反覆修改後形成,問卷題型主要採用選擇題的形式。本次調查共收回問卷發145份,有效問卷138份;二是網絡問卷調查,通過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讓各大高校的部分學生網上答卷。填寫網上調查問卷的人數110人,問卷做到了隨機發放;三是一對一談話或座談會等形式獲取信息,進一步瞭解被調查者的消費心理和價值取向。訪談的方式隨機選擇了願意接受訪問的65人。三種形式形成互補,相互促進,使我們的研究更具客觀性。

3、資料處理:全部原始數據採用EXCEL進行分析和統計。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月消費總額貧富差距大。大學生總體的月消費額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這一幅度,少於350元或多於1200元的兩極分化現象比較少。而備案貧困生的消費額基本是少於350元。貧困生的生活標準與消費能力與普通學生差距相當大。

2、飲食方面開銷大。無論是否貧困生,飲食開支在消費總額中佔了絕大部分,這是符合健康的消費構成的。調查發現,大學生中還興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請同學吃飯的熱潮,這方面的開支雖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學生消費高的一個原因,這説明大學生已經逐漸有了社會交際方面的消費。

3、通訊網絡費用過高。被調查人羣中,對手機的擁有率為92%,其中70%的貧困生也擁有手機。調查發現,大部分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集中在50元~100元,貧困生的手機費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學每月的手機費用高達150元以上。

4、“遊玩費”、“戀愛費”逐漸增長。隨着旅遊的概念進入現代消費,大學生也逐漸有了這方面的花費。據瞭解,大學生平均一年內會出遊兩次,跟集體出遊或是與三兩好友同遊。另外,調查中佔30%的大學生在談戀愛,他們每月用於戀愛的費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這是當代大學生中出現的一種不甚合理的消費。學生思想活躍,對新事物有強烈的求知慾,喜歡追求新潮,消費的趨附性強,娛樂消費佔全部消費額的比重很大。

5、先進的消費方式悄然成風。大部分學生購物都喜歡現金消費,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學喜歡銀行卡信用卡消費方式。可見,一些比較先進的消費方式已經進入了大學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園卡、銀行借記卡會成為大學生錢包裏的必備品。學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漸悄然成風。

6、男女生間的消費差異。調查結果顯示:現代的大學生中,男女方戀愛支出基本成持平趨勢,部分女生戀愛支出還甚至超過了男生。在建立和培養自己人際關係方面,男生的開銷遠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裝方面,女生又會略勝一酬。在對於是否會計劃月生活費的這一項調查中,選擇有計劃的女同學僅為28.4%,男同學則為37.1%。

消費者調研報告5

消費者購買模式是直接驅使消費者實行某種購買活動的一種內部動力,反映了消費者心理,精神和感情上的需求,實質上是消費者為達到需求採取購買行為的推動者。為了更加了解當前消費者的購買模式,就做了次全面的消費者調查。

影響消費者購買模式的驅動因素有很多,可以分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內在因素又可以分為心理因素和個體因素。購買者個體的年齡、性別、經濟收入、教育程度等因素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消費者心理是消費者在滿足需要活動中的思想意識,它支配着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影響消費者購買的心理因素有個性,感知,動機,記憶,學習,態度等。

外在因素的影響主要表現在階級、宗教、文化、家庭等方面。

本能模式:

人類為了維持和延續生命,有飢渴、冷暖、行止、作息等生理本能。這種由生理本能引起的動機叫作本能模式。它具體表現形式有維持生命動機、保護生命動機、延續生命動機等。這種為滿足生理需要購買動機推動下的購買行為,具有經常性、重複性和習慣性的特點。所購買的商品,大都是供求彈性較小的日用必需品。

社會模式:

人們的動機和行為,不可避免地會受到來自社會的影響。這種後天的由社會因素引起的行為動機叫作社會模式或學習模式。社會模式的行為動機主要受社會文化、社會風俗、社會階層和社會羣體等因素的影響。社會模式是後天形成的動機,一般可分為基本的和高級的兩類社會性心理動機。由社交、歸屬、自主等意念引起的購買動機,屬於基本的社會性心理動機;由成就、威望、榮譽等意念引起的購買動機屬於高級的社會性心理動機。

心理模式:

由人們的認識、情感、意志等心理過程引起的行為動機,叫作心理模式。具體包括以下幾種動機:

1)情緒動機:是由人的喜、怒、哀、欲、愛、惡、懼等情緒引起的動機。情緒動機推動下的購買行為具有衝動性、即景性的特點。

2)情感動機:是道德感、羣體感、美感等人類高級情感引起的動機。這類動機推動下的購買行為,一般具有穩定性和深刻性的特點。

3)理智動機:是建立在人們對商品的客觀認識之上,經過比較分析而產生的動機。理智動機推動下的購買行為,具有客觀性、計劃性和控制性的特點。

4)惠顧動機:是指基於情感與理智的經驗,對特定的商店、品牌或商品,產生特殊的信任和偏好,使消費者重複地、習慣地前往購買的動機。這類動機推動下的購買行為,具有經驗性和重複性的特點。

個體模式:

個人因素是引起消費者不同的個體性購買動機的根源。這種由消費者個體素質引起的行為動機,叫作個體模式。消費者個體素質包括性別、年齡、性格、氣質、興趣、愛好、能力、修養、文化等方面。個體模式比上述心理模式、社會模式更具有差異性,其購買行為具有穩固性和普遍性的特點。在許多情況下,個體模式與本能、心理、社交模式交織在一起,以個體模式為核心發生作用,促進購買行為。

現在很多的企業都是通過事先調查瞭解消費者的購買模式,來了解消費者的需求,間接地提高消費者滿意度。提高了消費者的滿意度更加有利於企業的發展。

消費者調研報告6

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提升,信用卡的使用早已成為人們主要付款方式之一,甚至一個人擁有多張信用卡也並不稀奇。最近的一項線上調查結果顯示,去年我國有85.45%的消費者申請過信用卡,申請率比20xx年上升了5.56%。

一人多卡現象普遍

如今,信用卡已逐漸成為主流支付方式之一。相比現金,信用卡應用場景豐富、攜帶支付方便。相比借記卡,信用卡擁有一定的信用額度。不僅免息透支,還能分期或按最低還款額還款,增加現金流動性。此外,銀行還常常推出優惠活動。

除了新客户的自然增長,一人辦多張信用卡現象也越來越普遍。消費者調查顯示,截至去年持有1張信用卡的消費者佔比僅28.30%,持有2張的佔比27.05%,持有3張或以上的佔比竟用44.65%。但也有46.87%的持卡人註銷過信用卡,其中58.59%的持卡人表示“卡片太多,管理麻煩”。“我們的信用卡在超市購物打九五折”、“我們的信用卡在KTV唱歌能打折”……

數據還顯示,收入水平會影響家庭信用卡持卡數量。家庭收入越低,僅持有1張信用卡的比率越高。相反的,家庭收入越高則持有3張以上的比率越高。家庭年收入20萬元以上的消費者中,持有3張以上信用卡的在6成以上。

額度低導致一人多卡

為什麼不少人喜歡一人辦多張信用卡?某金融研究中心分析師孟麗偉表示,一方面單卡額度較低,無法滿足需求。數據顯示,單張信用卡額度集中在5萬元以下,僅10.96%的消費者持有5萬以上額度的信用卡,近一半的消費者表示額度過低。另一方面銀行間的競爭激烈,刺激銀行不斷開發新的信用卡,如聯名卡。信用卡過於細分,消費者受到吸引才辦理和持有多張信用卡。

孟麗偉表示,辦理多張信用卡提升了信用額度,享受到多項權益和優惠。但持卡過多管理麻煩,導致註銷率上升。調查結果顯示,去年46.87%的消費者註銷過信用卡,其中58.59%的消費者表示註銷的原因是“卡太多,管理麻煩”。銀行需加強對持卡客户的精細運營,如向已持卡客户核發的新卡最好在權益和服務上有區別。

辦卡應先評估財務狀況

信用卡方便,但涉及個人信用,不可隨便就辦。陝西消費者協會去年4月曾提醒使用信用卡前,應先了解要負擔的財務責任。髮卡行若為吸引消費者申請辦卡而給予第一年特別優惠時,就要特別注意,選信用卡還是要考慮長期利益。消費者也應避免申請超過負擔能力的卡數,先評估自己的消費習慣、需求和財務狀況。收到新卡時立即簽字,並將舊卡剪碎。同時妥善保管信用卡,一旦遺失立刻掛失。另外,換地址或電話時也要立即通知銀行。因為沒付款而被催收單位催繳時,有責任立即還清,嚴重時將要負擔法律責任。

對於信用卡,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儘管信用卡已是當今人們消費支付的主流方式之一,但切不可隨意辦卡。過多的信用卡,不但管理不變,且容易超出你可承受的財務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