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報告

鄉村旅遊調研報告(15篇)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鄉村旅遊調研報告,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鄉村旅遊調研報告(15篇)

鄉村旅遊調研報告1

縣地處泛珠三角地區中南部,處在我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黃金廊道上,位於市南面、區東北部,隸屬桂北經濟區的南部,縣人民政府則處於桂東北重要交通樞紐國道323與國道321的交界處。

旅遊產業是支撐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縣地處優拓區,與大旅遊圈陽朔縣僅相距40km,不僅交通便利同時旅遊資源豐富,1994年我國加大了旅遊產業的推廣力度和政策支持,到1998年我國旅遊正式進入產業化轉型階段,並從以接待為主的旅遊產業轉化為以經濟發展為主的旅遊產業,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穩步提升,使旅遊成為了聞名天下的重要旅遊地點,尤其是以陽朔鎮為中心不斷輻射的旅遊產業。2005年縣在旅遊高速發展的大環境下,正式將旅遊提升到產業化發展階段,到2008年底,縣已基本實現了“四大旅遊景區,五大旅遊線路,六大旅遊特色”的總體發展格局。

在深入調查瞭解的基礎上,對照縣鄉村旅遊發展情況,經過認真思考,現將縣鄉村旅遊發展有關調研情況具體報告如下:

一、縣鄉村旅遊的發展現狀

縣具有秀麗的田園山水景觀、特色民居景觀、豐富的巖溶資源、濃郁的民間文化,依託這些資源開發的旅遊項目主要有田園風光遊、巖洞探險遊、攀巖登山活動、竹筏漂流及尋幽訪古遊,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由於有強烈的致富願望,縣廣大村民對發展鄉村旅遊認識超前,並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許多村民主動開辦家庭旅館飯館。但是,由於受主客觀因素的制約,縣鄉村旅遊還存在着旅遊資源整合不夠,從業人員的素質尚待進一步提高,民居建築有待進一步改善,可供遊客購買的商品比較少等問題。另外,參與性、體驗性的活動還不多。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旅遊經濟呈現“餐宿經濟”顯著特點,旅遊綜合效益尚需提高

縣遊客結構以散客、觀光為主體。旅遊經濟呈現“餐宿經濟”特點,綜合帶動作用沒有得到顯著體現。旅遊總收人中餐飲、住宿收入比重佔絕對優勢,其他如門票、導遊、娛樂、購物等方面收入比重小,旅遊綜合效益不高。

(二)旅遊產品質量較低,類型較單一,體驗參與性活動項目尚需進一步開發

縣一些飯館廚房設備簡陋,基本消毒設施缺乏;排污排水通道不暢;從業人員也缺乏必要的健康保證等。此外,民居旅遊仍停留在單純的餐飲和住宿服務上,對於挖掘民俗和利用農家生活開展的參與性項目較少,缺少“農家樂”的“幹農家活、享農家樂”的體驗。

(三)規劃佈局不夠合理

縣鄉村旅遊的規劃設計佈局由於得到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視,總體情況良好,90%村民建了新房,縣賞月路兩側已改造成具桂北民居特色的飯館、旅館。但由於鄉村旅遊具有分散性、鬆散性等特點,很多規範管理是事後管理,事前較難控制,造成縣主村一些飯館旅館在規劃佈局上缺乏必要的`科學依據,亂建設、亂開發在一定範圍內存在。縣目前尚有大量舊房保存的現象,同時縣主幹道尚未改造完成。

(四)鄉村旅遊的內涵挖掘不夠深人

縣對獨特的田園山水、民俗文化、飲食文化等旅遊資源的培育開發不夠。縣優越的旅遊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文化品位尚需進一步提高。

二、縣鄉村旅遊的發展優勢

(一)鄉村旅遊日益成為全省旅遊產業的重頭戲

2010年到2012年,各級政府和組織把發展鄉村旅遊作為響應國家提出的“鄉村旅遊年”和融入全省社會經濟發展的切人點,積極規劃景區,推出線路,培育產業龍頭典型,合力推進。雖然起步較晚,但行動迅速,很快由落後地區躍升為全國鄉村旅遊的巾上游省份。到***年,全省評比推出了涉及鄉村旅遊的各類省級示範區(景點)***家,其中涉及“三農”的示範區(景點)**家。到2012年末。鄉村旅遊已經成為整合全省各類旅遊資源,推動旅遊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柱。

(二)形成了較高水準、品牌獨特的鄉村旅遊線路和景區

黑龍江省根據國家旅遊局確定的“中國鄉村旅遊年”的“新農村、新旅遊、新體驗、新風尚”的主題,將“旅遊產業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全省旅遊業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推出了多條鄉村遊線路,集中展示了縣眾多的農業產業、田園風光、山水森林、地質奇觀、鄉村古鎮、休閒養生、民風民俗、鄉村古蹟、農耕文化遺存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風貌等獨特景觀,推出了***區旅遊區、**狩獵場、**森林動物園、**山莊、**生態湖、***農場等一大批鄉村旅遊精品。

(三)極大的推動了全省旅遊產業的發展和宏觀經濟建設

鄉村旅遊的發展,推進了全省的旅遊產業,推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生態環保建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到2012年,全省共接待入境旅遊者***萬人次,創匯***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接待國內旅遊者***萬人次,旅遊收人***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和***%;旅遊總收入實現***億元,比上年增長***%。各項指標均創歷史最好水平。鄉村旅遊經濟總量估計佔全省旅遊經濟指標的***%左右。

三、縣鄉村旅遊的發展策略

(一)政府主導戰略,加大宣傳力度

縣政府應將鄉村旅遊產業發展提升到經濟發展的戰略層面上,將政府的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並根據社會、經濟以及環境制定整體發展規劃。同時政府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積極聯合網絡、廣播以及電視等媒體,擴大縣鄉村旅遊的對外宣傳力度,此外,對縣旅遊資源進行整合,突出重點旅遊資源,並實施對旅遊周邊產業,配套產業進行引導,為旅遊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進而實現推動縣鄉村旅遊業穩步發展的目的。

(二)發揮示範作用,推動品牌建設

品牌塑造差異,精品鑄就品質,推動精品化戰略發展,樹立起“打造世界級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的總體發展目標,發揮鄉村旅遊示範作用,對各示範點的特色進行調查研究,結合實際情況,全面打造縣旅遊示範基地,將**示範片作為縣發展的龍頭示範片,縱深推動**、**等示範片的旅遊資源開發和配套設施建設力度,形成具有特色的溶洞旅遊精品,使旅遊形象和品質得到彰顯,進而塑造起獨有的旅遊品牌。

(三)推動特色產業,營造民俗氛圍

是一個多民族居住地,這裏集合了壯族、漢族、苗族和瑤族等多個民族,其中壯族和瑤族只要集中於茶城、新坪、龍懷、東昌、馬嶺以及杜莫等鄉鎮,他們長時間居住於此,形成了獨特的精神和物質文化,也為縣營造了獨特的民族文化資源,積極推動鄉村旅遊與民族文化相結合的本土特色旅遊項目,使田園和民族特色成為吸引遊客的亮點,通過構建茶場遊、民族園等遊園項目,重點對民俗風情遊進行開發,為遊客營造一個民風特色和鄉土氛圍濃厚的旅遊園地,讓遊客能夠在旅遊中體驗到不同於當代的特色文化,進而使其魅力得以充分展現。

(四)加大資金投入,推動新農村建設

政府應設立專門的鄉村旅遊專項資金,將其全部用到縣鄉村旅遊發展中,重點用於鄉村旅遊資源的保護、項目貸款貼息和補助、鄉村宣傳促銷獎勵等上,同時給予新農村建設優先扶持,加大生態環保、水電路氣等設施建設中,將農村飲水和建設工程作為重點,通過推動休閒林場、休閒農村、綠色茶園、庭院大户延伸、規模果園等發展,針對以農業為依託的旅遊項目應優秀安排、優先考慮。組織農民參與到鄉村旅遊服務培訓中,尤其是針對導遊、營銷、管理以及民俗文化傳承等人員應作為重點培訓對象。

(五)結合農業發展,打造生態旅遊

縣不僅擁有享譽國內外的“皇室貢品”芋,同時縣的生豬、馬蹄、生薑、夏橙、八角以及食用菌等均非常聞名,故應將發展的重點放到花卉、桑蠶、速豐林、中草藥等上,以“生態、綠色、體驗、休閒”為主題,真正實現生態旅遊的構建,同時將市場需求作為發展嚮導,在農村的依託下,打造一個民俗文化、自然生態、農林牧漁以及田園景觀的特色農業產業,培訓其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鄉村旅遊點,使其真正成為推動縣旅遊發展的動力源。

鄉村旅遊調研報告2

一、鄢陵旅遊業資源

(一)生態資源優勢獨特。

(二)陳化店地下水水質優良。

鄢陵縣陳化店鎮地下水儲量豐沛,富含多種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其中微量元素鍶和偏硅酸等含量均高於國家優質礦泉水標準。長期飲用,具有軟化血管、降低血壓、調節神經等功效;以之泡茶飲用,具有清爽止渴、消疲提神、促進代謝、消脂去膩、降血脂、降血壓的功效。

(三)地理區位優勢明顯。

二、鄢陵鄉村遊發展採取的措施

(一)科學制定鄉村遊發展規劃。

聘請省內有關專家和教授對全縣的農家樂旅遊資源開發、線路組合、宣傳定位、發展步驟等進行全面規劃設計,編制出《中國鄢陵農家樂旅遊開發總體策劃》。規劃以“一花(鄢陵花卉)、一木(鄢陵苗木)、一水(陳化店水資源)、一草(草坪生產)、一果(櫻桃、蟠桃等雜果)”五大資源特色為支撐,深入挖掘“彭祖養生文化、許由文化、三國曹魏文化、茶文化、鄢國古城文化”等文化資源,提升鄉村旅遊的文化品位,把美麗田園風光、獨特的自然資源和悠久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結合起來,達到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完美結合、和諧統一。

(二)加快鄉村遊精品景區建設。

景區(點)是鄉村旅遊業發展的基礎。近年來,我們嚴格按照“深入挖掘旅遊資源、全力打造精品景區”的思路,切實加強鄉村遊景區建設,為鄉村旅遊業快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硬件支撐。

2、柏樑花鄉農家樂。該景區以柏樑鎮蔣莊村為依託,以農村城鎮化和景觀建築為載體,統一規劃,分步實施。計劃建中歐結合式建築110棟,積極開展農家樂旅遊,讓遊客入農家院、吃農家飯、幹農家活、體驗農村生活和花鄉風情。目前,已建成佈局考究、古樸美觀、各具特色、風格迥異的中歐結合式建築70餘棟,農家樂接待牀位400多張。

3、姚家村。該村花木種植歷史悠久,品種眾多,以蠟梅最為著名,素有“蠟梅冠天下”、“花園第一村”的美譽。歷史上有名的“姚家花園”就座落於該村。近年來,該村積極適應市場需求,大力發展花卉生產,成為帶動全鎮乃至全縣花木產業迅猛發展的專業村、示範村。目前,全村2743畝耕地全部種植花木。同時,姚家村人充分利用房前屋後、自家庭院的空閒地種植花木,建成了一個個各具特色、風格別緻的花園式庭院,不僅美化了環境,又發展了“庭院經濟”,增加了收入。

6、南塢清流河休閒景區。該景區以清流河為依託,兩岸種植有蟠桃2000多畝,綿延20餘公里,每年三月,兩岸桃花都引吸着周邊城市大量遊客前來觀光、旅遊、休閒、度假,為長期居住在鬧市裏的人們營造了一個休閒娛樂、踏青賞花的“世外桃園”、絕世佳境。同時,清流河沿岸青年湖水面面積500餘畝,大閘蟹養殖規模發展,每年秋季都吸引大量遊客來此遊玩品蟹。

8、陳化店茶文化一條街。該景區位於陳化店鎮,陳化店茶史源遠流長,茶文化相伴而生。景區以陳化店優質水資源為依託,已建成各類高、中、低檔茶館、茶舍100餘家。

(三)加大鄉村遊宣傳營銷。

一方面,把鄢陵鄉村旅遊作為全縣旅遊宣傳的重點進行整體包裝推介。幾年來,通過新聞媒體刊發宣傳稿件200餘篇;在河南電視台、許昌電視台以及周邊地區電視台製作專題片30餘期;在中國旅遊報、河南日報、許昌日報等報刊開闢廣告專版;在國際互聯網上以圖文並茂的形式進行全方位的宣傳;開通鄢陵旅遊網站,全面介紹推薦鄢陵鄉村旅遊資源和旅遊產品。另一方面,牢固樹立強烈的市場宣傳營銷意識,變“等”客上門為“請”客上門。積極組織人員組成促銷團到各地進行面對面的宣傳營銷;連續多年參加全國旅遊交易會和全國北方旅遊交易會,並積極參加“河南風”推介活動;極力邀請知名專家、學者、記者、旅遊界同行來鄢實地考察、踩線,推介旅遊線路。通過以上措施極大地提升了鄢陵鄉村旅遊的知名度,打響了鄢陵鄉村旅遊的品牌。

(四)加強鄉村遊規範管理。

鄉村遊雖然起源於農民的生產生活實踐,但並不説明鄉村遊給人的印象就是住房檔次差、環境衞生髒、經營管理簡單粗放。我們通過評選星級農家樂,引導農家樂經營業主完善配套設施,改善衞生條件,提高服務質量,農家樂旅遊整體水平明顯提升。同時,旅遊部門聯合工商、公安、衞生、消防等部門為農家樂經營者講解服務規範、交際禮儀、飲食衞生、人身財產安全、消防安全、文明誠信經營等方面的知識內容,定期不定期對農家樂環境衞生、餐飲質量、收費標準進行檢查。積極組織經營者先後到欒川、四川等地進行實地考察、學習、培訓,開擴眼界和學習經驗。通過以上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從業人員的服務素質,確保了農家樂的服務質量和食品衞生安全,使農家樂經營者逐步向正規化、規範化方向發展。

三、鄢陵鄉村遊發展存在的'問題

雖然目前鄢陵鄉村遊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我縣鄉村遊發展起步較晚、基礎較差,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組織管理不夠規範。我縣鄉村遊發展正處在起步階段,完善的發展機制還未形成,有關政策、制度建設相對滯後;“農家樂”接待點的數量多但規模小,檔次較低,接待大規模的旅遊團隊少,旅行社為其提供客源少。

(二)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由於資金投入不足等原因,目前景區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道路兩側路燈、各種指示牌、景區內排水、排污設施及停車場、休閒娛樂場所等基礎設施還不完善,制約和影響了農家樂的發展。

(三)缺乏文化內涵,對民俗文化深度挖掘不夠。“農”的特色、“家”的感覺、“樂”的功能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真正由“農家樂”提供的具有濃郁民俗文化特色的旅遊項目少,參與性強、健身綠色休閒項目的開發力度不夠。大多數“農家樂”經營項目類同,產品單一,缺乏“農”的特色和風格;設施簡陋、內容單調,很大程度上還只是一個飯館、一家旅店,缺乏個性化、多樣化、參與性強的遊樂項目,吸引力不夠強。

(四)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經營管理人員相對較少,從業人員缺乏系統有效的培訓。在實際操作中,當地農民既是管理員,又是服務員,處於較為粗放的經營層面,服務質量和檔次不高,嚴重製約農家樂旅遊業的加快發展。

四、對策與建議

(一)強化對發展鄉村旅遊的組織領導。

緊緊圍繞如何把發展鄉村旅遊與解決“三農”問題相結合,切實加強對鄉村旅遊發展的組織領導,通過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帶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和文化素質,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步伐。一是把鄉村遊工作作為重點,對在鄉村遊發展工作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加強協調和指導。二是制定發展鄉村旅遊業發展規劃,對鄉村遊發展重點鄉鎮制定工作目標、明確發展方向,提出具體要求。三是進一步加大旅遊景區(點)開發的項目招商力度,打造景區(點)與鄉村旅遊項目結合的有效平台。四是出台發展鄉村遊的相關扶持政策,特別在基地建設、基礎設施完善、人員培訓、品牌宣傳等方面給予扶持和獎勵;重點扶持和發展幾家鄉村遊休閒旅遊示範點,作為全縣鄉村遊發展的典範,切實起到示範引導作用。四是立足於長遠發展,注重對旅遊人才的培養,有計劃、有重點地加快旅遊人才隊伍建設;同時不斷提高廣大村民特別是農家樂從業者的文化教育和文明素質,增強文明意識和開放意識,培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促進鄉村精神文明的建設,營造文明、和諧、有序的旅遊環境。

(二)完善發展規劃,突出特色資源優勢。

在省、市“旅遊立省”、“旅遊立市”戰略決策的指導下,按照鄢陵“旅遊強縣”建設的具體要求,進一步修訂和完善鄉村遊總體發展規劃,認真抓好實施和落實。一是注重鄉村旅遊規劃的整體性和連續性,做到因地制宜,突出優勢,抓住重點,分步實施。二是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充分考慮到當地的自然資源、文化特性、市場需求和發展趨勢,有序推進,逐步完善。三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儘快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計劃;

(三)提升服務質量,打造鄢陵鄉村遊品牌。

一是進一步建立健全規範的鄉村旅遊接待服務體系,提高鄉村旅遊的綜合服務質量和水平。二是不斷規範農户樂接待服務標準,進一步提高接待服務質量和水平。三是切實加強鄉村環境整治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為遊客提供愉悦、舒適、安全的旅遊環境。四是加大鄢陵鄉村遊宣傳營銷力度,通過參加促銷會、推介會及在各類電視台、報刊、信息網站等新聞媒體制作專題、刊發稿件等方式,加強宣傳推介,擴大鄉村遊的影響力。同時,將鄉村遊、休閒旅遊列為旅遊節慶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納入旅遊線路,舉辦形式多樣的鄉村休閒旅遊專場推介活動,全面打響鄢陵鄉村旅遊品牌。

(四)加大對鄉村遊發展的政策資金扶持力度。建議省政府和省直有關部門拔付一定資金用於支持鄉村遊項目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完善。如:道路、污水排放及處理、公共照明、停車場、洗手間等公共基礎設施。同時對鄉村遊項目的立項進行傾斜,使更多的旅遊項目能夠得到上級項目專用資金、貼息貸款、無息貸款的扶持,進一步完善現有景區設施,提升景區檔次。

(五)制定出台更加優惠的鄉村遊項目用地政策。建議省政府和省直有關部門最大限度利用好國家土地使用政策,並出台更有利於鄉村遊發展的土地政策,降低旅遊企業土地方面的投入成本;將旅遊發展用地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建設規劃,納入所在地政府土地部門年度計劃,保證旅遊產業發展所需土地。

(六)加大對鄉村遊宣傳營銷的扶持力度。建議省政府和省直有關部門將鄢陵鄉村遊納入省旅遊宣傳的整體規劃中進行宣傳推介。在中央、省、市強勢媒體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宣傳報道,增強宣傳的覆蓋面和影響力,打造鄢陵鄉村遊的知名品牌。

鄉村旅遊調研報告3

在省、市旅遊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__縣切實搶抓雲南旅遊“二次創業”的大好機遇,突出重點打造鳳凰谷、菌子山精品旅遊景區,整合帶動發展鄉村旅遊產業。

一、鄉村旅遊發展優勢及前景

(一)發展優勢

__位於滇桂兩省結合部、中國第三大河流珠江上游。全縣國土面積2783平方公里,轄4鎮(丹鳳、雄壁、彩雲、葵山)4鄉(五龍、竹基、龍慶、高良),104個村委會、5個社區786個村民小組,全縣總人口38.78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16.86%,是曲靖市少數民族人口比例最大的縣。東與羅平縣接壌,南與文山州的丘北縣毗鄰,東南同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西林縣一水相依,西南和紅河州的瀘西縣連接,北倚陸良縣。在雲南六大旅遊片區中,__處於滇中與滇東南兩大旅遊片區的結合部,是滇東南旅遊精品線路中的連接環。

1、交通區位優勢。__不僅區位優越,而且交通便捷,距省城昆明174公里,距曲靖120公里,國道324線(高速化)穿越__境內,省道以(且)馬(關)線連通文山、鳳凰谷、菌子山兩大景區和五龍旅遊集鎮,師(宗)彌(勒)公路貫通紅河州周邊縣市,形成了較為理想的旅遊交通網絡,而四通八達連接全縣4鎮4鄉的鄉村公路為鄉村旅遊的發展提供了完善的交通條件。

2、旅遊資源優勢。境內羣峯疊翠,溪流縱橫,“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地形、地貌、氣候特徵的真實寫照。這裏自然風光優美,旅遊資源豐富,類別組合好,具有獨特性、差異性和唯一性的鮮明特徵。菌子山景區享有“天然奇石園、天然大花園、天然野果園、天然動物園、天然植物園、天然菌子園”等美譽;鳳凰谷景區是“是世界第一高洞,形象逼真的生命之門,傳説中鳳凰涅磐的地方,中國唯一生命文化主題公園”。隨着旅遊基礎服務設施的不斷完善和宣傳營銷力度的加大,旅遊知名度和影響力逐步擴大,為鄉村旅遊的發展提供了客源保障。

__不僅自然風光優美,而且歷史文化積澱較深,民族文化濃郁。“帝師故里,楹聯之鄉”的美譽、“十里不同族,五里不同俗”的民族文化的概括和總結以及保留完整的壯、彝、苗、瑤、回等少數民族的民居、服飾、語言、歌舞、禮儀習俗、婚喪嫁娶、節慶活動、生產、生活場景使__鄉村旅遊發展底藴不斷增強。

(二)發展前景

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正確領導、關心扶持下,__縣委、政府舉全縣之力、集全縣之智,依託獨特、豐富的旅遊資源,把旅遊業作為全縣新興後續產業加以培育。到目前為止已累計投入資金1.2億元,高起點、大手筆打造旅遊產業,品牌效益初步顯現,2008年接待國內外遊客56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2.1億元。2007年7月,劉平副省長率相關部門負責人到__調研時強調指出:雖是初步開發,但搞得很好,很有氣魄,很有水平。按現在的`發展思路,再精心規劃,加大投入,重點建設,__就會快速崛起,成為一個重要的旅遊目的地”。“要把__旅遊列為旅遊‘二次創業’的重點地區來支持、培育”。__旅遊業已受到廣大遊客、旅遊企業的廣泛關注,市場前景廣闊。

二、鄉村旅遊發展新亮點

(一)五龍旅遊小鎮

五龍鄉最高海拔2326.1米,最低海拔737米,屬典型的亞熱帶氣候,森林覆蓋率達71%。由於氣候濕熱、生態植被好,天然形成了豐富的旅遊資源,境內自然風光優美,山、林、水、峯、洞、峽、霧等自然景觀,集雄、奇、險、峻、秀為一體,融山水田園風光為一色。彙集了__的主要景區景點,不僅有菌子山、鳳凰穀風景區,鄉政府駐地10平方公里範圍內的自然景觀還有天然大佛南丹山、亦真亦幻五龍雲海,萬畝柑桔圓、滿目青衫林,芭蕉滿坡、緬桂飄香,奔波不息的南盤江,萬種風情的五龍河旁,火紅的攀枝花,蒼翠的楠竹林等等。

五龍民族風情濃郁,壯族民俗文化保存完整,獨特的壯族服飾、飲食文化體現了華夷交融與民族凝聚的縮影,每年的農曆“三月三”是壯家人的傳統節日,也是壯家文化集中展示的大舞台,“三月三”也成為五龍鄉村旅遊中不可或缺的靚點。

2005年8月8日在全省旅遊集鎮規劃建設會上五龍被列為全省重點規劃建設的60個旅遊小鎮之一,2007年10月經考評驗收被繼續列為全省的重點旅遊小鎮。一是明確旅遊發展思路。制定了“轉變觀念建新村、打牢基礎興旅遊、依託優勢強產業、改善環境引外資、明確責任保增收”的工作思路。近抓優質煙菜米,遠抓特色林果畜,快抓基礎水電路,穩抓三產遊玩樂,達到農業穩鄉、林業強鄉、旅遊富鄉、人才興鄉的目標。充分挖掘稻作文化,創造特色田園風光,鞏固提升農業觀光品位和檔次。二是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綜合新農村建設,重點加快民族文化廣場建設,投資1500萬元,建設集體閒、民族文化表演等為一體的民族文化廣場,並對水寨實行舊村改造,完善五龍集鎮功能。三是做好旅遊“水”文章。依託五龍豐富的水資源,加大水資源的保護力度,開設水上娛樂、漂流項目,創造名副其實的高原水鄉。四是成立五龍文工團。大力挖掘以民族歌舞為主的民族文化,讓遊客在領略自然風光的同時,體驗壯家獨特的民居、民俗文化,營造濃郁的民族風情旅遊氛圍。五是持續加大生態建設力度。結合旅遊業開發,走建管並重的路子,提升森林覆蓋率。六是品牌營銷、以節促旅不斷提升五龍旅遊知名度。自2001年以來,持續成功舉辦了九屆“三月三”民俗文化旅遊節。在壯族傳統的、盛大的、最具民族特色的“三月三”節日裏,開展民族歌舞表演,篝火晚會,情歌對唱,潑水狂歡,竹筏漂流等特色鄉村旅遊活動,吸引大批遊客紛至沓來。已成為曲靖市知名度最高的節慶活動之一。七是圍繞“吃、住、行、遊、購、娛”旅遊六要素,抓好旅遊文化產業“六個一”的開發利用,即開發好具有民族特色的一桌菜餚、一本畫冊、一個故事、一支舞蹈、一首歌曲、一份紀念品。加大民族手工藝品、壯族服飾等特色旅遊產品的開發力度。

(二)特色農家樂

隨着__旅遊的不斷升温,採取政府扶持發展、農户自主經營的模式,一批傳承了壯族杆欄式建築風格,兼具休閒、娛樂為一體的休閒度假型“農家樂”和家庭式“農家樂”迅速發展。由於獨特的壯家風味和優質的服務,生意異常火爆,深受遊客歡迎,五龍水寨、菌子山小法塊80餘傢俱有“農家樂”特色餐飲企業,成為__鄉村旅遊的新亮點。

三、存在困難

一是__旅遊產業發展資金嚴重緊缺,以旅遊開發公司等為業主單位開發建設的項目欠債3000餘萬元,欠債壓力過大。

二是對鄉村旅遊投入不足。我縣是一個經濟欠發達縣,財政十分困難。在對主要景區投入的同時,對鄉村旅遊的發展投入不足,不適應鄉村旅遊發展的趨勢。

三是對鄉村旅遊發展引導不夠,農户投入自覺性較差。

四是鄉村旅遊配套設施不完善,還未形成良好的產業格局。

四、請求事項

(一)請省市旅遊主管部門把__鄉村旅遊列為全省重點地區給予項目資金扶持。

(二)請省市旅遊主管部門加強指導,特別是市場拓展方面的扶持幫助。

鄉村旅遊調研報告4

類型豐富、層出不窮的鄉村旅遊逐漸成為北京人旅遊的主體,傳統意義上“吃農家飯、住農家院、幹農家活”的鄉村旅遊已不能滿足遊客對鄉村旅遊品牌多樣性、內容豐富性和體驗差異性的要求。北京鄉村旅遊已形成了新產品體系,包括景觀類旅遊產品、民俗旅遊村、休閒度假村、觀光農業示範園以及節慶類旅遊產品。截至2008年年底,北京市共有13個區縣的344個村開展鄉村旅遊接待工作,其中市級民俗旅遊村167個,佔現有民俗村的49%;民俗旅遊户已發展到2萬餘户,從事民俗旅遊接待服務的人員約6萬餘人。擁有各類觀光農業示範園354個,其中絕大部分是以採摘、垂釣、養殖為主。有的民俗旅遊村依託大型旅遊景區,形成了“觀在景區,吃住在民俗村”的發展模式;也有的民俗村依靠內在的旅遊要素,讓遊客與當地人或表演者共同遊戲、生活或勞作,諸如歌舞看戲、種花養魚、採摘果實、種植蔬菜、學做菜餚及其他家庭工藝等,讓遊客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瞭解各種實用科技知識;有的還利用歷史事件遺蹟發展“紅色旅遊”,組織遊客觀覽具有地方特色的舊民居與古建築等。

在北京的昌平、平谷、懷柔、密雲和延慶等山區及西北六環外側的平原區和淺山區分佈着一批度假村,它們充分發揮環境優美、空氣新鮮、綠地廣闊、交通方便的優勢,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產品。有的採用前村後園,以園養村,以村促園的經營模式;有的以温泉為依託,建成温泉療養地、戲水池、游泳池等,使度假者通過温泉浴達到醫療、保健效果;也有的以景點為依託,遊客白天觀景,晚上在度假村休息、娛樂;還有的以高爾夫球場、滑雪場、足球場、羽網球館等體育設施及森林為依託,吸引市民前往度假觀光。

鄉村游出現8種新業態

北京市旅遊局根據當地鄉村旅遊發展的實際,總結推出了鄉村酒店、國際驛站、採摘籬園、生態漁村、休閒農莊、山水人家、養生山吧、民族風苑8種全新鄉村旅遊業態。北京市旅遊局安金明副局長指出:“這8種產品的推出,必將改變京郊鄉村旅遊產品單一、特色不突出的狀況,有利於促進鄉村旅遊產業升級換代。”為規範這8種新業態的發展,北京市旅遊局還牽頭制定了《鄉村旅遊特色業態標準及評定》。

具有休閒、娛樂、求知、教育功能的鄉村酒店,是將農業、生態、田園等景觀與住宿、餐飲設施結合,為遊客提供鄉村休閒體驗。昌平區鄉村酒店分為温泉康復療養型、特色餐飲型、體驗農事型、餐飲會議型、採摘休閒型、田園風格型、拓展登山型、特殊風格建築型等。朝陽區重點打造的國際驛站,以家庭(户)為基本旅遊接待單位,並形成一定規模的經營主體。它所接待的羣體以國際遊客為主,外國遊客居住國際驛站,可親身體驗當地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過程,參與中國傳統或當地傳統節日及其它特色活動,參與人們日常休閒及娛樂活動,也能觀賞獨具中國或地方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觀等。據介紹,大興區新型的`採摘籬園、密雲天然的生態漁村都值得一遊。此外,北京發展較好的休閒農莊有通州區禾陽休閒農莊、通州區天地和莊園、昌平區中科捷奧休閒農莊、延慶縣怡情園休閒農莊等。而房山區重點打造的養生山吧,依託山地資源,以綠色健康、修身養生為經營理念,將綠色、養生理念融入鄉村旅遊之中,也引起了許多市民的興趣。

建立有效機制推動產品創新

產品創新是任何市場永恆的主題。旅遊者的需求是不斷更新的,北京市旅遊局因此倡導建立以市場為主導的鄉村旅遊產品創新機制。積極收集旅遊者的旅遊需求信息和旅遊市場變化動態,主動地革新現有鄉村旅遊產品體系的內容、檔次、類型,並且積極推動鄉村旅遊的升級換代。這也是北京市鄉村旅遊產業一直在全國保持先進水平的成功祕訣。

市場需求的多元化與差異化不斷推動產品創新;市旅遊局還以科學的規劃引導旅遊產品創新的方向;市農委、市發改委、市環保局、市水務局等政府部門則以投資為鄉村旅遊產品創新提供基礎設施配套;國際投資、市民投資與居民互助合作社為產品創新提供了資金保障。北京市旅遊局與標準局不斷對新產品業態建立標準,也保障了創新產品的健康成長。

鄉村旅遊調研報告5

為貫徹“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根據呂祖善省長關於組織省級機關工作人員下鄉體驗鄉村旅遊的指示精神,我按照局統一安排於4月24-27日赴衢江區的板固村和下呈村開展體驗鄉村旅遊、幫扶農村建設活動。通過四天三夜吃在農户、住在農户,參與打麻餈、挖野筍等農事民俗活動,充分體驗了鄉村旅遊的樂趣。在2個村參加座談會,走訪農家樂經營户,瞭解鄉村旅遊發展中的困難和期盼,瞭解並實地勘察旅遊基礎設施,幫扶鄉村旅遊的發展。現將體驗的情況作一彙報:

一、兩村的基本情況

板固村位於羅樟源的中部,距離市區約30公里,地處海拔800米的山澗峽谷地帶,森林覆蓋率達到96%以上,整個板固村就是一個天然的“大氧吧”,自然生態優美。總面積10平方公里,其中竹林面積5000餘畝,同時也是衢州市的野生蘭花保護基地。全村46户228人,經濟來源主要依靠農家樂經營和毛竹、高山蔬菜、土種牛羊養殖等。現從事農家樂經營户13户,能同時接待680人就餐和100餘人住宿,直接從業人員近40人,間接從業人員80餘人,20xx年接待23600餘人,實現經營收入120餘萬元。

下呈村坐落於紫微山國家森林公園境內,由5個自然村組成,245户農户761人。境內有年接待遊客達到10萬人次的國家aaaa級旅遊區----天脊龍門風景區,是衢州市重點旅遊景區。依託旅遊景區開展“農家樂”,現共有26家,可提供牀位500張,直接就業人數60餘人,日平均接待遊客3000人次。20xx年該村年“農家樂”收入達到300多萬元,人均純收入3142元。在“農家樂”的發展帶動下,村民大力發展綠色無公害農業,茶葉、高山蔬菜種植和土雞、土鴨養殖業發展迅速,農副產品的銷售產業也初具規模,帶動了村民的經濟發展。

二、體驗衢江區鄉村旅遊的感受

1、各地鄉村旅遊如火如荼。20xx年,在村支書傅梅英的`動員下,板固村的3户農户自發開始農家樂經營,經歷了怕經營到試經營再到愛經營,從不懂服務到學服務再到提升服務的轉變。村民從觀望到積極參與,20xx年底發展到13家,而且還有繼續增加的趨勢,農家樂迅速發展,並向規模化、專業化、特色化發展,經營狀況明顯高於農户預期,並保持穩定的增長。下呈村由於依託景區,起步較早,發展到現在已經有一半農户從事農家樂,全村農家樂的收入佔農民總收入的30%。原來遊客依靠單一的衢州市區和衢化職工發展到金華、杭州等周邊地市;促銷方式由口碑傳銷發展到旅行社組團旅遊,旅遊方式由原來的單一自駕遊逐步提高了團隊份額;從消費方式上由原來的定額價為主發展到以自報價為主,經營狀況日趨成熟。由於農家樂更適於短途旅遊,兩村預計“五一”的長假變成3個短假將使當地農家樂更趨火爆。

2、鄉村旅遊給農民帶來真正的實惠。一是農民致富了,板固村大部分農家樂經營户年收入超過10萬元,不少農户放棄既辛苦又不穩的來料加工,投入到鄉村旅遊;二是農村發展了,板固村的農家樂不僅帶動了周邊地區農村經濟的發展,而且江西農村定期送土雞,麗水的遂昌農村定期送豬肉過來,形成了鄉村旅遊的產業鏈;三是不出遠門當地就業了,板固村的秋蘭館農家樂不僅夫妻當家,而且將外出打工的女兒也叫回來,忙時還動員親戚幫忙,生意紅紅火火,村民安居樂業;四是環境改善了,農家樂的開辦使村民認識到良好的環境是其收入的源泉,村民主動放棄造紙等污染環境的項目,還青山綠水本來面貌。

3、發展鄉村旅遊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兩個村充分利用各自的環境優勢和區位優勢發展具有當地特色的鄉村旅遊,板固村利用自然生態優勢發展小橋流水型農家樂,主要為衢州市民提供休閒度假場所;下呈村則利用天脊龍門景區的獨特優勢,主要為中短途旅遊者遊玩天脊龍門景區提供吃農家菜的服務。

三、鄉村旅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旅遊接待設施有待完善。住農家屋是城市居民返璞歸真的追求,但由於有些農户缺乏熱水器無法洗澡、衞生間窗户沒有窗簾布以及棉被厚度不夠等原因,住宿條件還無法滿足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農户的碗筷消毒土法上馬,洗淨後用開水沸煮,缺乏消毒櫃等消毒器械和措施;景區小賣部出現銷售過期食品的現象。為此,農家住宿設施設備要從方便遊客出發,以人為本,根據城市居民的需求和生活習慣合理安排設施和提供服務,增加舒適度和私密性,讓遊客真正有賓至如歸的感覺;餐飲方面,既要在菜餚上突出“農”字,更要在碗筷等器具上講究食品衞生,適當引進消毒櫃等現代化衞生設備,讓遊客吃得放心。

2、鄉村旅遊環境有待改善。雖然農家樂經營户已經注意隻身周邊的環境衞生,但一些沒有從事農家樂的農户仍然維持原有的生活陋習,一時難以改變,加上游客的不斷增加,環境保護矛盾日益突出;村莊整治使農民過上潔淨的生活,但一些農户新建築()過於城市化,而且樓間距越來越小,房屋越造越高,缺失了農家特有的韻味,農家特色在逐步淡化。因此,要向農民灌輸“建設好自己家園就是增加收入”的理念,鄉村旅遊的環境是發展農家樂的根本,城市居民絕大部分就是來感受鄉村的山清水秀,合理佈局農家屋,避免城市化,垃圾收集制度化,創造一個整潔的環境,才能吸引更多的旅遊者。

3、鄉村

旅遊管理有待加強,管理部門服務有待提高。壓價競爭、爭相拉客等無序競爭現象在農家樂發展早、競爭相對激烈的下呈村已經開始出現苗頭,小商小販在通往景區道路隨意佔道設攤;板固村後的火山濕地雖然很美,但囿於資金匱乏,一直沒有得到開發,上山道路是砍竹人運輸毛竹的通道,幾乎無路可走,遊客上山安全無法得到保障,安全亟需加強。此外,一些部門缺乏服務意識,如衢江區地税局在減免農家樂經營户5000元經營額的税收後,不再提供發票,農户經營額超過後要去衢州城裏的區地税局開發票,不僅來去坐公家車要一天,而且每月10日後開發票還要收取滯納金,限制了農家樂的做大做強。為此,要加強農家樂協會等自律組織的建設,制定規則避免惡性競爭;要加強行業管理,引導鄉村旅遊有序發展;要加強安全檢查,避免旅遊事故的發生;要增強管理部門特別是欠發達地區行政管理部門服務農家樂的意識,徹底改變官僚作風,主動上門為鄉村旅遊的發展做好服務。

總之,發展農家樂一要突出“農”字,充分挖掘農村特色,展示農耕文化;二要突出“家”字,讓旅遊者不僅賓至如歸,更要感受到農家的淳樸、熱情和温馨;三要突出“樂”字,要開發出一批參與性廣、娛樂性強的農事活動,使旅遊者在農家感受到開心和快樂。發展鄉村旅遊,主要抓好幾件事:一要整合資源,農家樂經營户要走合作化道路,發揮集體作用,在發展中還應與村莊整治相結合,做好環境保護的文章;二要發揮協會功能,加強安全、服務和價格等方面的自律,從簡單地提供餐飲逐步發展到提供住宿,再發展到娛樂,最後讓遊客帶走當地土特產,使農家樂形成產業鏈;三要提升服務和技能,要從學好普通話着手,提高經營能力和經營水平;四要齊抓共建,旅遊、交通、林業、公交、宣傳等部門要相互合作,整合力量,合力抓好鄉村旅遊。

鄉村旅遊調研報告6

在省、市旅遊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縣切實搶抓雲南旅遊“二次創業”的大好機遇,突出重點打造鳳凰谷、菌子山精品旅遊景區,整合帶動發展鄉村旅遊產業。

**位於滇桂兩省結合部、中國第三大河流珠江上游。全縣國土面積2783平方公里,轄4鎮(丹鳳、雄壁、彩雲、葵山)4鄉(五龍、竹基、龍慶、高良),104個村委會、5個社區786個村民小組,全縣總人口38.78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16.86%,是曲靖市少數民族人口比例最大的縣。東與羅平縣接壌,南與文山州的丘北縣毗鄰,東南同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西林縣一水相依,西南和紅河州的瀘西縣連接,北倚陸良縣。在雲南六大旅遊片區中,**處於滇中與滇東南兩大旅遊片區的結合部,是滇東南旅遊精品線路中的連接環。

1、交通區位優勢。**不僅區位優越,而且交通便捷,距省城昆明174公里,距曲靖120公里,國道324線(高速化)穿越**境內,省道以(且)馬(關)線連通文山、鳳凰谷、菌子山兩大景區和五龍旅遊集鎮,師(宗)彌(勒)公路貫通紅河州周邊縣市,形成了較為理想的旅遊交通網絡,而四通八達連接全縣4鎮4鄉的鄉村公路為鄉村旅遊的發展提供了完善的交通條件。

2、旅遊資源優勢。境內羣峯疊翠,溪流縱橫,“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地形、地貌、氣候特徵的真實寫照。這裏自然風光優美,旅遊資源豐富,類別組合好,具有獨特性、差異性和唯一性的鮮明特徵。菌子山景區享有“天然奇石園、天然大花園、天然野果園、天然動物園、天然植物園、天然菌子園”等美譽;鳳凰谷景區是“是世界第一高洞,形象逼真的生命之門,傳説中鳳凰涅磐的地方,中國唯一生命文化主題公園”。隨着旅遊基礎服務設施的不斷完善和宣傳營銷力度的加大,旅遊知名度和影響力逐步擴大,為鄉村旅遊的發展提供了客源保障。

**不僅自然風光優美,而且歷史文化積澱較深,民族文化濃郁。“帝師故里,楹聯之鄉”的美譽、“十里不同族,五里不同俗”的民族文化的概括和總結以及保留完整的壯、彝、苗、瑤、回等少數民族的民居、服飾、語言、歌舞、禮儀習俗、婚喪嫁娶、節慶活動、生產、生活場景使**鄉村旅遊發展底藴不斷增強。

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正確領導、關心扶持下,**縣委、政府舉全縣之力、集全縣之智,依託獨特、豐富的`旅遊資源,把旅遊業作為全縣新興後續產業加以培育。到目前為止已累計投入資金1.2億元,高起點、大手筆打造旅遊產業,品牌效益初步顯現,2008年接待國內外遊客56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2.1億元。2007年7月,劉平副省長率相關部門負責人到**調研時強調指出:雖是初步開發,但搞得很好,很有氣魄,很有水平。按現在的發展思路,再精心規劃,加大投入,重點建設,**就會快速崛起,成為一個重要的旅遊目的地”。“要把**旅遊列為旅遊‘二次創業’的重點地區來支持、培育”。**旅遊業已受到廣大遊客、旅遊企業的廣泛關注,市場前景廣闊。

五龍鄉最高海拔2326.1米,最低海拔737米,屬典型的亞熱帶氣候,森林覆蓋率達71%。由於氣候濕熱、生態植被好,天然形成了豐富的旅遊資源,境內自然風光優美,山、林、水、峯、洞、峽、霧等自然景觀,集雄、奇、險、峻、秀為一體,融山水田園風光為一色。彙集了**的主要景區景點,不僅有菌子山、鳳凰穀風景區,鄉政府駐地10平方公里範圍內的自然景觀還有天然大佛南丹山、亦真亦幻五龍雲海,萬畝柑桔圓、滿目青衫林,芭蕉滿坡、緬桂飄香,奔波不息的南盤江,萬種風情的五龍河旁,火紅的攀枝花,蒼翠的楠竹林等等。

五龍民族風情濃郁,壯族民俗文化保存完整,獨特的壯族服飾、飲食文化體現了華夷交融與民族凝聚的縮影,每年的農曆“三月三”是壯家人的傳統節日,也是壯家文化集中展示的大舞台,“三月三”也成為五龍鄉村旅遊中不可或缺的靚點。

2005年8月8日在全省旅遊集鎮規劃建設會上五龍被列為全省重點規劃建設的60個旅遊小鎮之一,2007年10月經考評驗收被繼續列為全省的重點旅遊小鎮。一是明確旅遊發展思路。制定了“轉變觀念建新村、打牢基礎興旅遊、依託優勢強產業、改善環境引外資、明確責任保增收”的工作思路。近抓優質煙菜米,遠抓特色林果畜,快抓基礎水電路,穩抓三產遊玩樂,達到農業穩鄉、林業強鄉、旅遊富鄉、人才興鄉的目標。充分挖掘稻作文化,創造特色田園風光,鞏固提升農業觀光品位和檔次。二是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綜合新農村建設,重點加快民族文化廣場建設,投資1500萬元,建設集體閒、民族文化表演等為一體的民族文化廣場,並對水寨實行舊村改造,完善五龍集鎮功能。三是做好旅遊“水”文章。依託五龍豐富的水資源,加大水資源的保護力度,開設水上娛樂、漂流項目,創造名副其實的高原水鄉。四是成立五龍文工團。大力挖掘以民族歌舞為主的民族文化,讓遊客在領略自然風光的同時,體驗壯家獨特的民居、民俗文化,營造濃郁的民族風情旅遊氛圍。五是持續加大生態建設力度。結合旅遊業開發,走建管並重的路子,提升森林覆蓋率。六是品牌營銷、以節促旅不斷提升五龍旅遊知名度。自2001年以來,持續成功舉辦了九屆“三月三”民俗文化旅遊節。在壯族傳統的、盛大的、最具民族特色的“三月三”節日裏,開展民族歌舞表演,篝火晚會,情歌對唱,潑水狂歡,竹筏漂流等特色鄉村旅遊活動,吸引大批遊客紛至沓來。已成為曲靖市知名度最高的節慶活動之一。七是圍繞“吃、住、行、遊、購、娛”旅遊六要素,抓好旅遊文化產業“六個一”的開發利用,即開發好具有民族特色的一桌菜餚、一本畫冊、一個故事、一支舞蹈、一首歌曲、一份紀念品。加大民族手工藝品、壯族服飾等特色旅遊產品的開發力度。

隨着**旅遊的不斷升温,採取政府扶持發展、農户自主經營的模式,一批傳承了壯族杆欄式建築風格,兼具休閒、娛樂為一體的休閒度假型“農家樂”和家庭式“農家樂”迅速發展。由於獨特的壯家風味和優質的服務,生意異常火爆,深受遊客歡迎,五龍水寨、菌子山小法塊80餘傢俱有“農家樂”特色餐飲企業,成為**鄉村旅遊的新亮點。

一是**旅遊產業發展資金嚴重緊缺,以旅遊開發公司等為業主單位開發建設的項目欠債3000餘萬元,欠債壓力過大。

二是對鄉村旅遊投入不足。我縣是一個經濟欠發達縣,財政十分困難。在對主要景區投入的同時,對鄉村旅遊的發展投入不足,不適應鄉村旅遊發展的趨勢。

三是對鄉村旅遊發展引導不夠,農户投入自覺性較差。

四是鄉村旅遊配套設施不完善,還未形成良好的產業格局。

請省市旅遊主管部門把**鄉村旅遊列為全省重點地區給予項目資金扶持。

請省市旅遊主管部門加強指導,特別是市場拓展方面的扶持幫助。

鄉村旅遊調研報告7

為助力建成“六養勝地宜居潼南、決勝全面小康”的奮鬥目標,我們以“促進鄉村旅遊、推動旅遊扶貧”為主題,科學選題,精心組織,紮實、深入開展了旅遊扶貧工作調研。現就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區充分把握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新機遇,圍繞美麗鄉村建設,依託貧困地區優勢旅遊資源,發揮精品景區的輻射作用,帶動農户脱貧致富,積極開展旅遊扶貧工作,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推動鄉村旅遊成為脱貧攻堅的重要抓手。2019年,我區共接待遊客預計將突破1000萬次,鄉村旅遊已接待遊客722萬人次,約佔全區遊客接待量的72%,實現綜合收入38億元,有力助推了脱貧攻堅。

(一)政策推動。全面落實區委區政府關於脱貧攻堅的各項決策部署,出台了《重慶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行動計劃潼南工作方案》《關於打造“六養勝地”加快旅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發展潼南全域旅遊打造旅遊業升級版實施方案(2018—2020年)》等文件,進一步明確了以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為突破口,推動農村扶貧開發的工作思路,成立了鄉村旅遊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將太安鎮蛇形村的香水百荷、太安鎮罐壩村的現代農業、崇龕鎮的菜花景區,確定為鄉村旅遊扶貧試點鎮。

(二)資金拉動。按照市扶貧辦安排部署,近年來,我區積極開展鄉村旅遊扶貧工作,累計投入專項資金670萬元實施鄉村旅遊扶貧示範項目。一是投入170萬元,興建了白沙村中央廣場;二是投入50萬元,為薛家、灌壩兩村70家星級農家樂添置了牀位、茶几、電視櫃,解決了遊客住宿難問題;三是投入120萬元,為太安鎮香水百荷項目建設停車場、觀光道路等;四是投入130萬元,為崇龕鎮老店村玫瑰花基地打造觀光帶;五是投入200萬元為柿花村油菜花基地、龍灘村油牡丹基地新修產業便道以及其他附屬設施,該些項目的投入,有效改善了旅遊項目的生產條件。蛇形村的香水百荷、灌壩村的現代農業以及白沙村的油菜花海,已經成為展示潼南旅遊的窗口。

(三)景區帶動。截止目前,全區建成鄉村旅遊扶貧村5個,打造鄉村旅遊扶貧片區3個,發展星級農家樂70家,推進農旅、文旅深度融合,突出“人文牌”“鄉村牌”,高質量高品質打造“花漾潼南”“水韻潼南”“田園潼南”“鄉愁潼南”四個系列節會活動,大力推進“賞花遊”“古鎮遊”“紅色遊”“禮佛遊”“養生遊”,唱響“週末遊潼南”文旅品牌,吸引遊客到潼旅遊消費,指導開辦農家樂,並在各節會期間,在景區設置扶貧攤位,讓貧困户優先銷售土特產產品,在崇龕菜花景區打造潼南首個文創基地,吸引羣眾本地就業,提高轄區貧困户及回鄉人員就業率,吸引遊客到潼旅遊消費,助推沿線貧困羣眾增收脱貧。

二、存在的問題

(一)財政投入力度較小。由於開展脱貧攻堅,財政扶貧專項資金大多用於基礎設施或綜合保障政策,我區獲取的鄉村旅遊資金僅有2014、2015年的670萬元。市級安排的資金非常有限,區級也沒配套安排,財政投入很小。

(二)旅遊環境有待優化。部分景區基礎設施及配套建設還不夠完善、服務功能不夠優化,尤其是鄉村旅遊區域的配套設施較落後,普遍欠缺優質整潔的住宿環境,不能較好的吸引過夜遊客。

(三)旅遊產品層次較低。我區鄉村旅遊產品大多由市場自發形成,經營者自己謀劃、自行設計、自主建設,缺乏科學規劃,發展水平不高。旅遊產品形式單一,同質化現象嚴重,鄉村旅遊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缺乏核心競爭力。

三、對旅遊扶貧工作的建議

(一)突出特色,打造品牌。依託各地自然條件、人文特色、農業資源,打造各具特色的鄉村旅遊產品。一是發揮潼南農業大區的`優勢,秉持“農業是根、文化是魂、旅遊是路”的理念,構建“農業+文化+旅遊”的發展模式,圍繞農業生產、農民生活和農村民俗,精心策劃一批參與性強、趣味性強的活動項目,使遊客在鄉村旅遊過程中,品嚐農家風味、品讀農耕文化,獲得迴歸自然、放鬆身心的良好體驗。二是延長產業鏈條,讓遊客白天觀光體驗,晚上聚會娛樂,延長逗留時間,增加旅遊消費。三是推進旅遊新業態發展,打造一批具備休閒觀光、養生度假和文化體驗等綜合功能的高端產品,滿足旅遊市場的高端需求。

(二)規範管理,提升服務。注重對“吃住行”相關服務及從業人員素質的管理與培訓,從而提升鄉村旅遊品質。指導新建星級酒店和優質民宿、農家樂,指導旅遊企業豐富提升系列特色旅遊商品,加強對全區的公共交通、酒店、餐飲等行業從業人員經營管理、食宿服務、接待禮儀、傳統技藝、導遊解説、文藝表演、市場營銷等技能的培訓,提升旅遊服務意識,樹立良好的旅遊窗口服務形象。

(三)有的放矢,增強實效。一是重視旅遊項目的扶貧作用,跟蹤服務重大項目,推進項目早開工、早運營、早發揮脱貧減貧效應。二是鼓勵旅遊企業與貧困村“結對子”,在勞務用工、農副產品收購、產品開發、宣傳推廣等方面對口幫扶,不斷提高農民收益。三是創新“景區+農户”扶貧開發方式,支持農民以房屋、宅基地、土地承包使用權等資源,採取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參與旅遊經營,讓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推進貧困羣眾共享發展成果。

重慶市潼南區文化和旅遊發展委會

課題負責人:周恆

撰稿人:楊秀源

鄉村旅遊調研報告8

近年許多西方發達國家的遊客前來我國旅遊的動機,雖名目繁多,但仍可以發現其中的一個重要熱點,即是仰慕中國悠久的遊牧、農耕文明史以及圍繞此而產生的不勝枚舉的名勝古蹟。他們認為最能拿得出富有吸引力的旅遊產品——詩意綿綿、古樸淳厚的田園之美,以滿足其反樸歸真的願望的“迴歸自然”的旅遊意向應首推中國。由此,我們應認識到,鄉村景觀,是一種獨特的旅遊資源,具有自然與人文並蓄的特色。這是自然和悠久的歷史、發達的農業賦予我國的一筆寶貴的財富。鄉村旅遊資源堪稱我國旅遊大千世界中的一朵奇葩,其潛在的優勢不容忽視。旅遊界的有識之士應該對鄉村旅遊資源的開發,引起足夠重視。

在新農村建設中,發展鄉村旅遊是題中應有之義。山東省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近年來隨着旅遊消費觀念的不斷更新,人們對旅遊的需求也在發生着變化。“迴歸自然、體驗鄉村”的旅遊概念也被更多的人所瞭解和接受,同時“鄉村旅遊”也成為更多旅遊者選擇的一個旅遊市場。一些特色的鄉村旅遊景點也在這種環境下迅速的發展起來,山裏人家、海邊漁家樂、務農旅遊、鄉村體驗等等一系列鄉村概念的旅遊項目在為旅遊者提供更多選擇的同時也成為山東省旅遊市場中的一個亮點。

一、開發鄉村旅遊資源是我國旅遊事業不斷髮展及經濟形勢發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幾點現實意義:

1、豐富了我國旅遊資源。鄉村有着豐富的、天然的旅遊資源,如森林公園、奇峯異嶺、河流水庫、牧場冰山、農村風光,自然保護區、多民族的風俗人情和歷史名勝古蹟,無數的地方性土特產品和美術工藝品寓於民間。山東省的鄉村旅遊這幾年發展迅速。作為農業大省,山東省有豐富的鄉村資源。一大批鄉村遊項目迅速崛起,如萊[本文轉載蕪房幹村、威海“膠東漁村”、長島的“漁家樂”等,威海西霞口、龍口南山等新農村也成為“小康之旅”的典型。山東省的農業旅遊示範點數量,在全國也位居前列。“鄉村遊”主題的提出,無疑為山東省的鄉村旅遊帶來了新的契機。

2、發展鄉村旅遊可以疏散遊客。鄉村地域廣大,景點分佈不擁擠,旅遊活動空間大,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間條件。很多遊客,在目前旅遊意識比較滯後的背景下。出現了隨大流的旅遊趨勢,尤其是節假日、“黃金週”。景點 “人滿為患”,出來旅遊不是 “看景”,倒是“看人”照個風景留影都比較困難。這種情況以泰山、大明湖、嶗山景點尤為突出。如何改變這一狀況呢?筆者認為發展這些地區鄉村旅遊堪為良方妙策。鄉村的遊客容量比較大,如能巧妙利用當地獨特的旅遊環境,開發鄉村旅遊資源,勢必能吸引城市遊客,減緩旅遊熱點城市的人口壓力。青島紅島休閒漁村推出“挖蛤拾貝”活動,莒縣浮來青綠色生態旅遊區推出“江北茶鄉”觀光之旅等都比較富有吸引力,值得借鑑。【發展鄉村旅遊資源的調研報告】發展鄉村旅遊資源的`調研報告。

3、為振興農村經濟開闢了新途徑。旅遊業號稱“無煙工業”,是創匯的主要渠道之一。當前,由於經濟改革不斷深化,以及環境保護的形勢要求,有相當一部分耗能高、污染大、效益低的鄉鎮企業要撤銷或調整,當地的經濟將受到一定的影響。發展鄉村旅遊,可以開發一處景區,致富一方人民。它有利於促進農村經濟的繁榮,加速農民致富的步伐。在旅遊開發條件比較好的一些鄉村,如能因地制宜,利用當地有特色的農村資源來發展鄉村旅遊業,將對當地農村的經濟發展和改善環境產生重要作用。

4、為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提供了大量的機會。旅遊業本身屬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它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強,發展鄉村旅遊業需要有“一條龍”的服務設施。不但需要有諸如導遊、管理人員、服務人貝外,還需要有賓館、旅社、飲食服務、商場、旅遊交通、文化設施等與之配套,這就為開發農村勞動力資源創造了良好條件。我國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尤其是東部沿海地區,人多地少,勞動力過剩,發展鄉村旅遊可解決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5、發展鄉村旅遊業會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鄉村旅遊業的發展,對一個地區的社會系統各個部門都會產生促進作用,在物質上、精神上都會帶來可觀的效益。如鄉村旅遊可以使與之有關的食品、日用品、旅遊商品、工藝品等鄉鎮工業得到發展;可以促進商品交換、商業繁榮、市場活躍;可以促進交通事業的發展,使閉塞的鄉村對外開放,經濟搞活;可以刺激當地農業的發展,特別是為旅遊服務的農副產品、土特產品等將會得到較大的發展;可以促進鄉村的建議,改善鄉村的環境等;有利於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促進人口素質的提高。農村旅遊景點的開發和建設,不僅可以美化和改善環境,隨着旅遊業的發展,四面八方的旅客湧入,這種廣泛的人際交流,會使人們的觀念,習俗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它會逐漸改變農村舊有的生活習性,美化人們的語言、心靈,更新人們的觀念;鍛鍊和培育起一批旅遊業經營和服務的人才。總之,鄉村旅遊業的發展,其產生的社會效益是多方位的、多層次的,對所在地區整個社會綜合體都會帶來巨大的影響。

二、我省鄉村旅遊資源的內容及特色

我省鄉村旅遊資源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各具特色的鄉村自然風光。由於鄉村所處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環境的不同,我國的鄉村具有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自然風光:海鄉依陸臨海、海闊天高,陽光海浪沙灘迷人,例如青島、煙台、威海;一望無際,勃勃生機,綠樹成蔭的平原鄉村,以菏澤、濟寧、德州為代表;另有以山地、丘陵為特徵的山村國鄉,其中臨沂就較為突出。

2、豐富多彩的鄉村風俗民情。主要表現為各

地節慶、習俗等方面的差別:每年9月泰山的登山節、濟南的千佛山廟會、菏澤的鬥雞、鬥羊比賽、淄博的燈會。

3、充滿情趣的鄉土文化藝術。我國的鄉土文化藝術古老、樸實、神奇,深受中外遊人的歡迎。我省廣大鄉村出產的各種民間工藝品倍受遊客的青睞,如濰坊楊家埠的年畫、濟南的布老虎、鄄城的魯錦工藝、魯南地區的柳編、菏澤的泥人、麪人等,無不因其濃郁的鄉土特色而深受遊人歡迎。另外,鄉村烹食風味獨特。曲阜的孔府菜以“滿漢全席”為代表、博山菜、青島海鮮等,這些鄉村烹飪文化對廣大的外國旅遊者尤其具有強烈的吸引力。

4、富有特色的鄉村傳統勞作。鄉村傳統勞作是鄉村人文景觀中精彩的一筆,尤其是在邊遠偏僻的鄉村,仍保留有古老的耕作、勞動方式,有些地區甚至還處於原始勞作階段。正因為如此,它們會使當今現代文明影響下的旅遊者產生新奇感,併為之吸引。這些勞作諸如驢馬拉磨、老牛碾谷、木機 目前鄉村旅遊業服務隊伍數量少、素質低,如何提高服務質量,優化旅遊服務,也是一個要解決的問題。

5、 缺乏商品意識。目前國內外發展旅遊業,其重大意義已遠遠超過了旅遊業本身,而是“旅遊搭台,經貿唱戲”。而我省大多數鄉村旅遊景點都缺乏這方面的意識,尤其是對具有本地特色的產品開發不夠。

三、開發我國鄉村旅遊業的構想

鄉村旅遊業是一項新的產業,必要制訂一整套發展計劃,包括長遠規劃和近期組織實施計劃。從長遠規劃來看,主題是大產業意識,把鄉村旅遊業與鄉鎮企業同等對待,也可積極引進外資,興建一批度假村,參與國際旅遊競爭。從近期組織實施計劃來看主要是各地旅遊決策者及政府部門高度重視鄉村旅遊業,因地制宜,立足創新,循序漸進,辦出特色。在全盤籌劃鄉村旅遊發展的過程中,應做到以下幾點措施:

1、 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開發鄉村旅遊業,首先要提高認識,轉變觀念,首先必須領導重視。在鄉村旅遊資源豐富並具特色的地方,當地政府要把興辦鄉村旅遊業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2、因地制宜,重點建設鄉村旅遊基礎。目前,我省大部分鄉村旅遊仍處於起步階段,全面開發是不可能的,應該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在旅遊資源質量高,交通運輸條件好、經濟基礎比較好、旅遊熱點附近的鄉村應加速旅遊業的發展,重點開發有特色的鄉村旅遊項目,建設風格獨具的鄉村旅遊基地。

3、注重特色,精心設計鄉村旅遊項目。旅遊開發不能搞“人有我有”、“千人一面”,而應揚長避短,充分表現和突出自我特色,這是旅遊活動能否吸引遊客的保證,也是旅遊經濟的生命所在。在設計鄉村旅遊線路及組織旅遊活動中,應將其放在首位。鄉村旅遊資源的特色主要是在鄉村文化景觀上體現出來,在旅遊線路的規劃中應將這些內容作為重點。如濰坊楊家埠每年都會推出讓遊客親自制作年畫的活動,親身體驗的感覺。備受遊客尤其是韓國客人的歡迎。

4、加強鄉村旅遊業的基礎設施建設。鄉村旅遊業的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本的吃、住、行等問題,從吃來説主要是發展有地方特色的飲食業;從住來説雖然沒有必要搞星級酒店,但必須保持衞生、舒適,並解決洗澡等問題,最好是

興建一些具有民族特色、造價低廉的莊園式的旅舍,如長島的“漁家樂”就為遊客提供了比較乾淨、衞生的民房改造的“炕牀”住宿。反應比較不錯。

鄉村旅遊調研報告9

我縣結合創建全域旅遊的示範區的總體實施方案,將全力實施鄉村旅遊發展作為鄉村振興戰略、脱貧攻堅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抓手及有效途徑,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發展鄉村旅遊工作的組織機構,並實行定期調動制度。大力實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工程,注重利用本區域地處半山區,山、水、林、田的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農”為主題,以“家”為歸宿,以“樂”為目的,深度整合鄉村旅遊資源,經過多年的開發與建設,我縣的鄉村旅遊取到了階段性的成效。

一、基本情況

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相關部門通力合作及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與關注下,我縣的鄉村旅遊雖然起步較晚,但收效顯著,在努力打造一村一品的經營模式的'同時,抓好典型示範引領,適時推出綠色農業,遊憩休閒、康體養生、冰雪娛樂、民宿風情等旅遊系列產品,精心謀劃和打造綠色生態環保的鄉村生態產業鏈,為帶動貧困人口就業增收,建設美麗現代化新農村奠定了堅實基礎。

截至目前,以國際旅遊度假區、民俗文化風情園,鎮果蔬生態休閒農業觀光區、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休閒農莊、、、和等為代表的鄉村旅遊方興未艾,紮實推進。同時,我縣以“綠色、生態、民族”為主題的各類鄉村文化旅遊節慶活動漸成品牌,並形成規模化,常態化。鎮被評為國家級綠色旅遊景觀名鎮,鄉被確定為國家級強鎮建設單位,伊美生態園,,被評為“市十家生態採摘園”,鎮村榮獲“20xx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市十家特色鄉村”的稱號,全縣鄉村旅遊(農家樂)已達83家,典型示範村2個,示範户20家,投資規模2個億,20xx年共接待遊客40多萬人次,旅遊收入5600多萬元,同時,鄉村旅遊為農村剩餘勞動力提供就業920多人。

二、辦法舉措

一是堅持規劃先行,樹立城鄉融合,一體設計,多規合一的理念,注重以旅遊帶動鄉村振興與經濟發展,脱貧攻堅等規劃的密切銜接。

二是實施政府主導,部門聯動機制,充分發揮縣旅發委,旅遊協會,旅遊產業聯盟的統一指導,協調運營,具體操作等作用,實現鄉村旅遊振興“一業”帶“百業”的聯動效應。

三是高度重視培育鄉村旅遊振興發展實用人才。使突出抓好鄉村旅遊專業人員返鄉創業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為鄉村振興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四是建立健全投入保障制度,拓寬投融資渠道,加快形成縣財政優先保障,經營重點傾斜,社會廣泛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五是典型引路,不斷加大培植典型,宣傳推廣典型的力度,以點帶面推動鄉村旅遊振興戰略全面突破。同時,規劃建設一批實施鄉村旅遊發展新動能培育試驗區,推動綠色發展,加快培育新產業,新業態。

六是強化招商引資激勵機制,優化軟環境建設,從政策入手,突出投資的吸引力,制定出台優惠政策,創新彈性舉措,推進優質服務,並配套和完善相關具體管理辦法和細則,使鄉村旅遊戰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此促進鄉村旅遊管理工作整體升位。

三、思路與設想

(一)實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工程

要在旅遊資源較為豐富,交通區位優勢明顯,具有發展潛能的鄉鎮,建設有一定規模和檔次的鄉村旅遊(農家樂)經營單位。並在政府統籌、部門指導、社會參與下,有條件的鄉鎮、街道應依據本地資源特點,因地制宜,開發自身的旅遊產品,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品的特色經營模式。

到20xx年,全縣要發展有一定規模和品位的鄉村旅遊(農家樂)120户,創建5個特色鮮明的休閒農業為鄉村旅遊示範鄉(鎮),10個示範村,30家示範户,15家晉升為省級鄉村旅遊經營單位。

(二)增加農業生態產品、提升綜合服務功能

要依據本區域資源稟賦,實施強化基礎設施建設,要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和多元化地推進鄉村旅遊發展戰略,進一步深度開發觀光農業、遊憩休閒、康體養身、冰雪娛樂、民俗風情旅遊商品等系列產品,使之成為建設活力、法制、文化和幸福“四個”的重要支撐體。

(三)以政府為主導、市場為需求、企業運營為主線

在鄉村旅遊的開發建設中嚴格遵循規劃方案,使鄉土文化、自然景觀、人文歷史和民宿風情有機滲透,相互融合,崇尚“森”呼吸,讓遊人體驗慢生活,為遊人提供宜居的住宿,民族美食走入心田,快樂體驗。

(四)努力改善鄉村生態環境,加大研發力度

採取多條腿路徑,注重突出適合本民族特色,便於攜帶的紀念品、工藝品的深度研發,真心讓青山綠水、冰天雪地變成金山銀山。

四、有關建議

為增強民族自治地區發展鄉村旅遊的經濟活力與自主發展能力,結合我縣實際,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幫助民族自治地方拓寬間接或直接投融資渠道,加大專項金融扶持力度,並按一定的比例每年有所遞增。

二是上級文旅行業管理部門對少數民族地區的鄉村旅遊給予規劃、設計及有力指導。

三是有關職能部門對民族地區的鄉村旅遊開發與建設給予必要的優惠及傾斜政策,以促進鄉村旅遊良性健康、繁榮發展。

四是將富有民族特色的鄉村旅遊納入國家和省級重點旅遊專線序列,納入相應的儲備庫。

五是加大對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特別是在鄉村旅遊道路和旅遊廁所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使之城鄉聯動,一體化整合運作,快速實現鄉村旅遊步入高質量發展的運營軌道。

鄉村旅遊調研報告10

鄉村旅遊已經進入一個升級換代的時代,鄉村旅遊產品也亟待升級轉型。20xx年國內鄉村遊客數量達12億人次,佔全部遊客人數的1/3,旅遊收入高達3200億,鄉村旅遊已經成為不可輕視的力量。

鄉村旅遊已經進入一個升級換代的時代,鄉村旅遊產品也亟待升級轉型,以應對越來越多元個性化的市場需求。

在此背景下,旅遊業成為拉動國內消費的助推器。20xx年,全年國內旅遊人數36.3億人次,旅遊總收入高達3.25萬億,兩項指標年增長速度均超過10%,其中國內鄉村遊客數量達12億人次,佔全部遊客人數的1/3,旅遊收入高達3200億,全國鄉村旅遊接待點(農家樂以上)逾200萬家,鄉村旅遊已經成為業內一支不可輕視的力量。

一、調研背景

此次調研活動以網絡問卷形式開展,歷時26天,共收到有效問卷1773份(同一IP地址或設備只能參與一次),參與人數超過預期,為研究提供了較準確的基礎數據。

二、調研對象

此次調研對象是一二線城市中產階層(收入水平較高、教育背景良好、家庭結構合理、年齡層次主力、男女比例適中)。因此問卷聚焦此類人羣,經問卷回收後分析,參與人羣與計劃的調研對象基本一致。

三、調查結論

城市居民鄉村旅遊頻次依舊偏低,開發潛力巨大

田園風光依舊是鄉村旅遊的第一吸引力

自駕遊是鄉村旅遊的主要方式

鄉村旅遊消費承受能力正在提高

鄉村民宿/客棧市場需求空間巨大

100-300元價格是鄉村民宿/客棧的主力承受區間

鄉村旅遊地的.開發要求及條件正在提高

鄉村旅遊的購物意願比較強烈

鄉村度假莊園的基本市場面已具規模

鄉村度假莊園的內容需求呈現多元化趨勢

四、調查小結

本次調研發現鄉村旅遊的廣闊市場前景及巨大潛力,表明鄉村旅遊已經進入一個升級換代的時代。

鄉村旅遊調研報告11

建始縣旅遊局

如何藉助滬渝高速公路和宜萬鐵路即將建成通車、省委省政府建設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國家擴大內需等機遇,以旅遊景區和小城鎮為依託,加快發展適合我縣特色的鄉村旅遊業,促進全縣旅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為縣域經濟的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根據縣委的統一安排,我局於4月8日—5月5日,組織專題調研工作專班,深入到業州、高坪、紅巖、花坪、景陽等鄉鎮實際調查走訪,併到恩施、咸豐、利川等旅遊業發展較快和鄉村旅遊業發展基礎較好的縣市學習考察,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形成了建始縣鄉村旅遊業發展專題調研報告。

一、鄉村旅遊業發展的基本概述

鄉村旅遊是以鄉村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特色(生產形態、生活方式、民俗風情、鄉村文化等)為對象,進行觀光、度假、娛樂或購物的一種旅遊形式。從鄉村旅遊發展上而言,其主要以農村社區為活動場所,以鄉村田園風光、森林景觀、農林生產經營活動、鄉村自然生態環境和社會文化風俗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為目標市場,以領略農村鄉野風光、體驗農事生產勞作、瞭解風土民俗和迴歸自然為旅遊目的的一種旅遊方式。對於我縣而言,在加快旅遊景區開發建設的同時,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可以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村就業崗位,提高農村居民收

入,有效擴大內需及拉動消費,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達到以旅促農、以旅帶農、以旅富農、以旅富農,實現旅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鄉村旅遊作為旅遊業發展的一種新形式,越來越受到廣大旅遊消費者的普遍青睞,成為加快旅遊產業發展的催化劑。

二、建始鄉村旅遊業發展的基本現狀

(一)鄉村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開發潛力巨大

我縣自然生態文化旅遊資源豐富,交通區位條件優越,旅遊資源開發起步較快,這為鄉村旅遊提供了十分廣闊的發展空間,顯現出了美好的發展前景。

1、自然生態資源豐富。豐富的自然景觀,良好的生態植被,宜人的氣候是發展鄉村旅遊的有利條件。我縣山嶺縱橫、河谷幽深、流泉飛瀑、植被繁茂、景緻眾多。這裏有聞名全國的南方最大的落葉松基地——長嶺崗林場,有原汁原味原生態的野三河,有清江畫廊之稱的景陽河,有奧陶紀石林代陳溝,有山水風光獨特的大沙河等等。縣內最高海拔2090米,最低海拔308米,立體氣候明顯。加之我縣屬典型的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氣候温和,既無嚴寒,又無酷暑。森林覆蓋率達70%,是最適宜人類居住地,有湖北後花園之稱,發展鄉村旅遊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2、民俗文化底藴深厚。獨特的民俗民間文化是打造鄉村旅遊的重要載體。我縣除了擁有“建始直立人”這一世界級特質旅遊文化品牌外,這裏還有蜚聲中外的民歌《黃四姐》,有收入《中國名勝辭典》中的石通洞、石柱觀等名勝古蹟,有被譽為土家交響樂的絲絃鑼鼓、鬧年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政要吳國楨故居、朱和中故居、五陽書院等一批歷史古蹟。同時,我縣屬於少數民族集聚地。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善良純樸、率性耿直、熱情好客的民俗民風,是鄉村旅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3、交通區位條件凸顯。滬渝高速公路和宜萬鐵路即將建成通車,318國道、209國道、清江黃金水道貫通全境,全縣已構成立體型交通網絡。我縣已融入了恩施州一小時經濟圈,建始大部分的鄉村距縣城都在一小時車程內。鄉村旅遊的客户羣主要是大都市生活人羣,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將為建始鄉村旅遊的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氣,從而為鄉村旅遊的快速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4、地域人文環境優越。我縣廣大農村生態良好的田園風光,山清水秀的鄉野村落,風格獨具的農家小院,慢節奏的農家生活方式,綠色環保的農副產品,風格獨特的農家飲食,熱情好客的鄉村居民,這些都是極好的鄉村旅遊資源,適宜打造出高質量的旅遊產品。

(二)旅遊景區開發起步較快,發展平台初具

我縣旅遊業發展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強勁,為鄉村旅遊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目前,野三河景區由武漢志順房地產公司投資開發,規劃總投資2.2355億元。該景區地跨花坪、景陽、高坪三個鄉鎮,規劃總面積155平方公里。野三河景區現

已步入全面開發建設階段,計劃於2011年試營業,2012建成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被業界認為是湖北省最具成長的旅遊景區之一。雲霧靈山景區由恩施今大集團投資開發,規劃總投資1.32億元,規劃總面積100多平方公里,景區內基礎設施建設已全面啟動,計劃2011年底試營業。該景區是恩施州最具後發優勢的城郊公園,景區所在的代陳溝村已申報為湖北省旅遊名村。長嶺崗林場則是最具開發潛力的度假旅遊聖地。旅遊景區的開發建設,必將為鄉村旅遊業的`快速發展提供有效的平台。

(三)鄉村旅遊發展業已起步,發展勢頭良好

我縣通過大力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和新農村建設,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人民羣眾的生產發展觀念得到了較大的轉變,一部分農户依靠自家的基礎條件,開辦起了農家樂,以農家樂為主要形式的鄉村旅遊便應運而生,成為我縣鄉村旅遊發展的基本形式。2000年,業州鎮就與旅遊局共同發起在野韭池村辦起了農家樂試點。隨着城裏人到鄉下休閒娛樂漸成時尚,在地方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以農家樂為主的鄉村旅遊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如對應城區休閒需求的“野韭池農家樂”、紅土坪的“泳豐山莊”等,對應景區觀光遊客食宿的“黃鶴橋農莊”、對應新農村建設的高坪“八角人家”、“偏溝灣農莊”等。為引導鄉村旅遊的規範發展,高坪、花坪等鄉鎮還召集各農家樂主協商制訂服務規範,舉辦農家樂從業人員培訓等。據統計,我縣現有農家樂100多家,每年農家樂綜合接待收入近千萬元。農家樂

從一產生就顯現出了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三、建始鄉村旅遊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對鄉村旅遊業發展的認識不到位,思想解放不夠。根據調查走訪,目前在鄉村旅遊業發展上,對鄉村旅遊的產業地位認識不夠,沒有看到鄉村旅遊廣闊的市場前景。我縣現有的農家樂,基本上都是農户藉助自己家的優勢和基礎條件,自發的發展起來的,鄉鎮政府和旅遊職能部門缺乏強有力的引導和指導,在發展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由於對鄉村旅遊的內涵認識不足,忽視了鄉土性是鄉村旅遊的核心特徵和基本依託點,盲目引進都市化的旅遊產品形式,盲目建設現代化的接待設施,出現了建築城市化、活動簡單化等趨向,鄉土特色不明顯,致使以農家樂為主體的鄉村旅遊出現了盲目趨同發展的現象。

二是鄉村旅遊發展規劃不到位,缺乏科學指導。我縣在鄉村旅遊業發展上,主要由經營者自己謀劃、自行設計、自主建設起來的。由於缺乏科學的規劃,目前還處在散亂狀態,絕大多數農户一般是在原有基礎設施上稍加改動就開始接待遊客,出現了無序開發、重複建設、惡性競爭的現象,不利於鄉村旅遊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三是鄉村旅遊產品開發不到位,發展活力不強。近幾年來,我縣鄉村旅遊業雖然有了一定發展,但從目前鄉村旅遊業發展現狀而言,僅僅只能提供餐飲住宿、娛樂為主的短線經營服務。

鄉村旅遊調研報告12

一、村旅遊發展的優勢、現狀

具有發展鄉村旅遊的突出優勢,同時,受各種因素制約,旅遊發展還沒有進入正軌:

(一)優勢突出,開發潛力巨大

1、優越的地理條件是發展鄉村旅遊的基礎。村境內有長湘公路和京珠高速經過,距離星沙也僅有四十分鐘車程,有比較優越的區位優勢。

2、良好的生態植被,宜人的環境氣候是發展鄉村旅遊的有利條件。我村重巒聳翠、綠樹成蔭。最高主峯海拔509米,立體氣候明顯。典型的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氣候温和,既無嚴寒,又無酷暑。90%的森林覆蓋率,是最適宜人類和動植物生長的地方。良好的生態和宜人的氣候環境為我們發展鄉村旅遊提供了最好的條件。

3、豐富的旅遊資源是發展鄉村旅遊的巨大潛力。遠近聞名,得益於其有古老的“影珠”、“隱朱”傳説、有白果樹、九馬咀、九間房、穿石巖、吊龍坡、小天池等自然景觀、還有抗日戰爭遺址等文化遺產,這些都是我們發展鄉村旅遊的巨大潛力。原始的自然風貌迷人,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奇異誘人,真實的歷史文化教育人,都是極好的鄉村旅遊資源。這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必將為我村鄉村旅遊的發展帶來無限的商機。

(二)鄉村旅遊勢頭良好,創收空白

鄉村旅遊是伴隨着人民小康生活的到來而應運而生,沐浴着農村改革的春風春雨而茁壯成長的朝陽事業。其因地制宜、因陋就簡、因人成事、因勢利導的特點使很多人愛上了鄉村遊,以滿足城裏人迴歸田園、懷舊、體驗、學習的種種需求。據初略統計,每年來旅遊觀光的遊客超過1萬,可惜的是因為沒有旅遊基礎設施、配套設施和服務,這些遊客“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沒有在本地消費,創收幾乎為零。

(三)政策支持,前景廣闊

無論從宏觀還是微觀角度看,發展鄉村旅遊都體現構建和諧社會、兩型社會的內涵,符合科學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及“兩河流域”治理的目標。幾年來,先後制定了《中長期旅遊發展規劃》、《紅色旅遊發展規劃》、《鄉村旅遊發展規劃》《旅遊局五年旅遊發展規劃》等全縣性旅遊規劃,都把納入了紅色旅遊線路和等級景區建設的規劃,前景廣闊。

二、鄉村旅遊發展的目標與定位

如前所述,完全有條件依託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建設形象鮮明、風貌獨特、吸引力大、競爭力強的鄉村旅遊強區。筆者認為,我村鄉村旅遊總的定位是建成長沙、星沙的後花園。這個總的定位又可分為四個重要的基地:即建成對城市人最具吸引力的觀光旅遊基地、休閒度假勝地、避暑重地、文化教育聖地:

(一)觀光旅遊基地

依託豐富的旅遊資源、風景名勝、亭台廟宇吸引遊客前來觀光旅遊、宗教信仰。

(二)休閒度假勝地

依託交通要道、風景名勝、河壩水庫、森林草場等生態良好、環境宜人的地方,建設一批度假村、休閒山莊和農家樂。形成對應不同社會階層、不同職業人羣、不同年齡對象消費羣體的規模不同、檔次不等的休閒度假場所。其中重點是環境的建設、特色的出新和服務的提升,給人以生態良好、環境優雅、獨具特色的飲食起居環境,安全衞生、細緻如微、熱情周到生活與出行服務,不僅能留住遊客,還要能吸引回頭客,甚至能成為他們定期或長期休閒度假的場所,成為他們的第二個家。

(三)避暑重地

要利用高海拔山區氣候宜人的特點,建設避暑重地。根據不同的資源開發各具特色的消夏項目,如修建森林木屋、湖邊草房、巖洞居室、竹林小院、水邊吊腳樓、林間別墅等度夏的場所;配套開發一些適合夏季的體育健身與遊樂的項目,如湖庫垂釣、游泳、林間遊戲、散步等;還可為一些人士提供諸如網上辦公、交易、科研、藝術創作的條件,為殘疾和康復病人提供療養、康復治療的條件,使他們都能較長時期的住下來,輕鬆愉快的工作和生活。

(四)文化教育聖地

依託抗日戰爭遺址,打造出歷史文化教育聖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並輔助戰爭影像、歷史書籍、圖片、虛擬戰爭等內容,寓教於樂,樂中有學。也可以利用原始鄉村的特點與城裏遊客開展一對一家庭、孩子的互幫體驗生活活動。

三、鄉村旅遊發展的對策與措施

我們認為鄉村旅遊的發展應當堅持四項原則,採取四項策略

(一)堅持四項原則

1、突出鄉土特色的原則。對於都市人羣來説,鄉村旅遊就在於鄉村的特有魅力,既要保持鄉村的特有的.“土”味和“原”味,也要保持鄉村旅遊資源的原汁原味。

2、保護與開發並重的原則。要遵循保護性的開發原則。開發是目的,保護是前提。必須要保護好鄉村的水、森林、植被等自然資源和農耕民俗等鄉村文化資源。要維護好當地的生態資源,防止人為的破壞和污染。

3、自然美與人工美相協調的原則。鄉村旅遊資源的開發是在其原有的自然風景的基礎上進行的加工改造,因而要使自然美和人工美有機的結合起來,協調二者的發展,使其變得山更青、水更秀。吃、住、行、遊、購、娛等旅遊接待服務設施,遊覽標誌標牌的設置等,都要既考慮服務功能的完善和配套,也考慮與鄉村景觀協調,使之具有濃郁鄉村特色。

4、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結合的原則。既要以取得最大經濟效益為目的,注意投入、產出的測算和經營管理,也要注意社會效益,要考慮旅遊者的身心健康和獲得更多的知識;既要考察接待人數、旅遊收入等經濟指標,又要考察基礎設施改善、民間文化的發掘、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等社會指標,做到兩個效益的雙豐收。

(二)採取四項策略

1、科學編制規劃,合理開發資源。要把鄉村旅遊納入農村產業發展,納入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加以謀劃。要在對鄉村旅遊資源進行全面調查的基礎上,制訂出鄉村旅遊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和近期發展規劃。對旅遊基礎設施的建設作出計劃安排,對旅遊資源的利用進行統籌協調,對旅遊產品的開發進行細緻謀劃,對旅遊景點和接待點進行合理的佈局,對旅遊風貌的設計加以規範。在規劃的引領下,合理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生態資源、歷史文化等資源,穩步發展農業觀光型、休閒度假型、教育型型和風味型農家樂。

2、藉助各方力量,外引內聯開發。發展鄉村旅遊最大的難題是資金問題。首先,政府要整合財政支農資金、扶貧資金、移民資金、項目資金等各方面的政策性資金,用於農村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第二,各金融部門要大力支持,給鄉村旅遊的各種項目發放更多的就業創業貸款。第三,要大力招商引資,以一些大項目吸引城市資本和工業資本投向鄉村旅遊的開發。與此同時,要充分調市民和農民的主體積極性,以推進城鄉綜合配套改革為契機,出台各種優惠政策,通過以項目換土地、土地作價或土地使用權為籌資方式,採用股份制開發等形式吸引外部資金。此外,還可以讓村民以資源入股、資金入股等形式,或以工代資,以勞動力轉化為股份等形式,共同參與鄉村旅遊的開發。

3、重大項目帶動,輻射引導發展。鄉村旅遊發展應當堅持“大項目、大投入、大營銷”的戰略。要利用大項目擴大影響,發揮它們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促進大批中小項目和鄉村旅遊整體發展。

4、加強宣傳推介,實施品牌營銷。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現代傳媒,藉助旅行社等中介機構,以交通便捷、消費低廉、綠色健康、田園風光、農家美食、抗戰遺址、週末休閒、迴歸自然等等為賣點對外營銷,擴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鄉村旅遊調研報告13

建始縣發展鄉村旅遊起步較早,xx年業州鎮就與旅遊局共同發起在野韭池搞農家樂試點,當時由於經驗不足,沒有做得很有特色。其實鄉村旅遊是以鄉野農村風光和活動為吸引物、以城市居民為目標市場、以滿足旅遊者休閒娛樂和迴歸自然等為目的的一種旅遊方式。它是一個市民需要、農民受益、前景無限廣闊的新興產業。

一、建始鄉村旅遊發展的優勢、現狀與差距

我們認為,我縣具有發展鄉村旅遊的突出優勢。我們也看到,鄉村旅遊已呈現出較好的發展勢頭,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優勢突出,開發潛力巨大

1、優越的地理條件是發展鄉村旅遊的基礎。現在的建始無線通信已完全覆蓋全縣,對外信息交流非常便捷。高速公路即將通車,建始已經融入了恩施州一小時經濟圈,鐵路也即將通車。建始大部分的鄉村距縣城都在一個小時以內的車程。加上兩條國道、清江水路的立體交通網絡將逐漸形成。便捷的交通將為建始縣鄉村旅遊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2、良好的生態植被,宜人的環境氣候是發展鄉村旅遊的有利條件。我縣山嶺縱橫、河谷幽深。最高海拔2090米的太平峯,最低的野三口310米,使之立體氣候明顯。典型的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氣候温和,既無嚴寒,又無酷暑。70%的森林覆蓋率,是最適宜人類和動植物生長的地方。良好的生態和宜人的氣候環境為我們發展鄉村旅遊提供了最好的條件。

3、豐富的旅遊資源是發展鄉村旅遊的巨大潛力。我們除了擁有“人類起源地”的國家級桂冠,還有聞名全國的“南方最大的落葉松基地”長嶺崗林場,還有清江發源地之一的野三河,龍骨水瀑布及原始森林,奧陶紀石林代陳溝,山水風光獨特的大沙河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發展鄉村旅遊的巨大潛力。原始的自然風貌迷人,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奇異誘人。與此同時,我縣廣大農村生態良好的田園風光、山清水秀的鄉野村落、風格獨具的農家小院,慢節奏的農家生活方式、綠色環保的農副產品、風格獨特的農家飲食、熱情好客的農民朋友,都是極好的鄉村旅遊資源。這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必將為我縣鄉村旅遊的發展帶來無限的商機。

4、深厚的文化底藴,純樸的民俗民風是打造鄉村旅遊的重要形式。我們除了擁有蜚聲中外的民歌《黃四姐》以外,還有《中國名勝辭典》中推介的石通洞、石柱觀等名勝古蹟。絲絃鑼鼓、鬧年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打造鄉村旅遊精品的獨具特色重要形式。吳國楨故居、五陽書院等一批歷史古蹟以及中共湘鄂西地下黨革命活動地、官店戰場壩蘇區、紅軍樹等紅色旅遊資源;獨具民俗特色的漢族、苗族、土家族文化,和善良純樸、率性耿直、熱情好客的民俗民風。這些優秀的地方文化,是鄉村旅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鄉村旅遊勢頭良好,有待於引導

我縣鄉村旅遊是伴隨着人民小康生活的到來而應運而生,沐浴着農村改革的春風春雨而茁壯成長的朝陽事業。

它的發展現狀呈現出幾個特點。

1、因地制宜,農家遊樂應運而生。新世紀之初,步入整體小康的城裏人到鄉下休閒度假漸成時尚,一些農户就根據自己條件,開發出了以農家樂為主的鄉村休閒旅遊產品。如對應城區休閒需求的“野韭池新農村”、紅土坪的“xx山莊”、“xxxx”等,對應到風景區觀光遊客食宿的“黃鶴橋農莊”、高坪的“八角人家”、“偏溝灣農莊”等。因為市場有需求,農家樂一產生就顯現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幾年之間,我縣鄉村旅遊已成穩步發展趨勢。

2、因陋就簡,不記成本廉價經營。起步階段的多數鄉村旅遊經營者由於資金有限,投入就不大,因而硬件設施都顯簡陋。一些農户因陋就簡上陣,主要靠低廉的價格吸引遊客。雖然收入不多,也使世世代代務農為本農民嚐到了甜頭。

3、因人成事,各自為政短線為主。廣大農民在完全沒有看到過農家樂是什麼樣子,更談不上有什麼經營經驗的情況下,自己認為該怎麼幹就怎麼幹,把一個個農家樂辦了起來。他們大多以接待一天兩天的遊客,提供餐飲住宿、棋牌娛樂為主的短線經營。在不斷的探索中他們闖出了種田之外掙錢的路子。

4、因勢利導,點多面廣漸成氣候。以農家樂為主的鄉村旅遊一經出現,相關部門和各鄉鎮就給予了它足夠關愛和照顧。在大力宣揚鼓勵的同時,還給予了用地、用電、用水、税費等各方面實實在在的幫助和扶持,因勢利導,全方位推進鄉村旅遊的發展。如高坪、花坪召集各農家樂主協商制訂服務規範,舉辦農家樂從業人員的培訓等。據統計,我縣現有農家樂50多家,接待能力已達上萬人。野韭池在雙休日和節假日多的時候一天接待遊客100多人。

(三)起步階段,存在不少問題

1、認識不足,市場觀念不強。首先是對鄉村旅遊的產業地位認識不夠,沒有看到鄉村旅遊廣闊的市場前景。認為旅遊只是風景名勝區的事,鄉村地區沒什麼可遊的,從而忽視鄉村旅遊的發展。再就是缺乏對鄉村旅遊基本特徵的認識,在開發鄉村旅遊產品時忽視有效地保持“鄉村性質”和“鄉村意象”,出現了建築城市化、活動簡單化等趨向。不少農家樂就是一個“鄉村麻將會所”。

2、基礎落後,功能配套不全。目前我區廣大農村道路差,還不具備可進入性;還有部分農村農電網未改造,電力不穩定;大部分鄉村沒有建成集中供水體系,未用上安全衞生的自來水。廁所的沖水、洗浴條件沒有改善,接待遊客的硬件設施、景點建設、環境打造等總體上講還比較差,整個基礎設施的配套不全,還不能很好地滿足遊客吃、住、行、遊、購、娛等多方面的需要。

3、缺乏規劃,零亂無序開發。因為沒有一個規劃作指導,各地的農家樂都是由經營者自己謀劃、自行設計、自主建設起來的。由於他們各方面的侷限,導致資源未得到有效利用,有的甚至造成了浪費,也出現了無序開發、重複建設、惡性競爭的現象。

4、產品初級,特色不夠鮮明。由於缺乏市場理念、產品定位不準、大都缺乏文化內涵、多數是個體經營,大部分農家樂的規模小、檔次低,且多以副業形式開展,故經營效益也不是很好。

5、沒有在“樂”字上做文章。不少村民小農意識濃厚,只注重眼前利益。在農家樂建設和經營中沒有在“樂”字上做文章,只顧賺錢,有的還破壞生態,污染環境。不是真正的農家樂。

二、建始縣鄉村旅遊發展的目標與定位

如前所述,我縣完全有條件依託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建設形象鮮明、風貌獨特、吸引力大、競爭力強的鄉村旅遊強區。筆者認為,我縣鄉村旅遊總的定位是建成恩施、建始城的後花園。這個總的定位又可分為四個重要的基地:即建成對大都市最具吸引力的觀光農業基地、休閒度假勝地、納涼避暑重地、户外運動場地。

(一)四大基地的市場定位

1、觀光農業基地。依託業州的生態農業大觀園、現代農業展示區、高山反季節蔬菜示範區、藥材種植示範區、生態有機茶園、果園、花卉苗木園、高山牧場、水產養殖場等一系列農牧水產業作載體,不斷擴大各片區種養殖規模,提高檔次,增強觀賞性與參與性。逐步形成大觀的大棚時鮮蔬菜,時令水果,反季節蔬菜、藥材和高山牧場,其他大小水庫的生態水產養殖等一系列極富觀賞性和參與性的知名的品牌項目,使之成為建始縣最具影響力和吸引力的觀光農業基地。

2、休閒度假勝地。依託交通要道、風景名勝區、江河水庫、森林草場等生態良好、環境宜人的地方,建設一批度假村、休閒山莊和農家樂。形成對應不同社會階層、不同職業人羣、不同年齡對象消費羣體的規模不同、檔次不等的休閒度假場所。其中重點是環境的建設、特色的出新和服務的提升,給人以生態良好、環境優雅、獨具特色的飲食起居環境,安全衞生、細緻如微、熱情周到生活與出行服務。使之不僅能留住遊客,還要能吸引回頭客,甚至能成為他們定期或長期休閒度假的場所,成為他們的第二個家。

3、納涼避暑重地。要利用素有“小武漢”之稱的花坪、落葉松基地長嶺崗等一系列高海拔山區和海拔在800米上下的廣大農村地區,夏季的氣温要比火爐武漢、重慶低十多度這一得天獨厚的條件,建設納涼避暑重地。要根據不同的資源開發各具特色的`消夏納涼項目,如修建森林木屋、湖邊草房、巖洞居室、竹林小院、溪邊吊腳樓、林間別墅等納涼度夏的場所;配套開發一些適合夏季的體育健身與遊樂的項目,如湖庫垂釣、游泳、深潭跳水、溪流戲水、地宮探洞、林間遊戲、散步、棋牌等;還可為一些人士提供諸如網上辦公、交易、科研、藝術創作的條件,為殘疾和康復病人提供療養、康復治療的條件,使他們都能較長時期的住下來,輕鬆愉快的工作和生活。

4、户外運動場地。依託享譽全國的落葉松基地長嶺崗,打造在全國都有影響力的山地户外運動場所。既可舉辦如國際國內的山地越野車賽、山地自行車賽、軍事體育五項賽、攀巖比賽等正規的體育賽事;也可為廣大的“車友”、“騎友”、“驢友”等户外運動愛好者提供活動場地。尤其值得一提的“驢行”活動,他們就特別鍾情於像長嶺崗等一些空氣新鮮人跡罕至的地方。可以設計若干條或長或短、或難或易的線路,沿途羣眾為他們提供食宿、生活物資補給、嚮導護送等服務,也是高山偏遠地方開展鄉村旅遊的一條路子。

(二)典型引導樹立樣板

建始縣的鄉村旅遊發展了近十年,但是由於沒有很好的引導,大多數都辦成了農村飯館、麻將館,還有個別辦成低級趣味的場所。筆者在長期的旅遊實踐中,多次到全國鄉村旅遊辦的好的地方考察,河南的重度溝、海南的萬泉河、桂林的灕江等,都是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在政府旅遊主管部門的引導下,有效發揮資源的作用,極大地調動當地農民的積極性,讓農民在旅遊開發和實踐中得到實惠。旅遊業才能可持續發展。筆者建議在大沙河辦鄉村旅遊試點,大沙河離城區近,生態環境好,時令水果有特色,農家樂也有一定特色。要在交通設施給予支持,即在汪家寨洞出口300米修建大沙河旅遊碼頭(繞過了險灘),讓農民打造船,接城裏的人們去大沙河,大沙河的自然風光優美、時令水果如釉子、梨子都是優良品種,在大沙河有發展鄉村旅遊的基礎,旅遊局曾經在那裏做過探討,要組織當地老百姓學習和打造黃四姐文化品牌。一是政府要在基礎設施資金方面給予扶持;如步行道、水利設施等。二是旅遊部門要有專人指導,抓好樣榜帶動全縣鄉村旅遊的健康發展。

三、建始鄉村旅遊發展的對策與措施

我們認為鄉村旅遊的發展應當堅持四項原則,採取四項策略

(一)堅持四項原則

1、突出鄉土特色的原則。對於都市人羣來説,鄉村旅遊就在於鄉村的特有魅力,既要保持鄉村的特有的“土”味和“野”味,也要保持鄉村旅遊資源的原汁原味。

2、保護與開發並重的原則。要遵循保護性的開發原則。開發是目的,保護是前提。必須要保護好鄉村的水、森林、植被等自然資源和農耕民俗等鄉村文化資源。要維護好當地的生態資源,防止人為的破壞和污染。

3、自然美與人工美相協調的原則。鄉村旅遊資源的開發是在其原有的自然風景的基礎上進行的加工改造,因而要使自然美和人工美有機的結合起來,協調二者的發展,使其變得山更青、水更秀。吃、住、行、遊、購、娛等旅遊接待服務設施,遊覽標誌標牌的設置等,都要既考慮服務功能的完善和配套,也考慮與鄉村景觀協調,使之具有濃郁鄉村特色。

4、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結合的原則。既要以取得最大經濟效益為目的,注意投入、產出的測算和經營管理,也要注意社會效益,要考慮旅遊者的身心健康和獲得更多的知識;既要考察接待人數、旅遊收入等經濟指標,又要考察基礎設施改善、民間文化的發掘、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等社會指標,做到兩個效益的雙豐收。

(二)採取四項策略

1、科學編制規劃,合理開發資源。要把鄉村旅遊納入農村產業發展,納入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加以謀劃。要在對鄉村旅遊資源進行全面調查的基礎上,制訂出我縣鄉村旅遊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和近期發展規劃。要對這些地域旅遊基礎設施的建設作出計劃安排,對旅遊資源的利用進行統籌協調,對旅遊產品的開發進行細緻謀劃,對旅遊景點和接待點進行合理的佈局,對旅遊風貌的設計加以規範。在規劃的引領下,合理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生態資源、民俗文化、傳統飲食和製作工藝等資源,穩步發展農業觀光型、休閒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餚型農家樂。

2、藉助各方力量,外引內聯開發。發展鄉村旅遊最大的難題是資金問題。首先,政府要整合財政支農資金、扶貧資金、移民資金、項目資金等各方面的政策性資金,用於農村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第二,各金融部門要大力支持,給鄉村旅遊的各種項目發放更多的就業創業貸款。第三,要大力招商引資,以一些大項目吸引城市資本和工業資本投向鄉村旅遊的開發。與此同時,要充分調市民和農民的主體積極性,以推進城鄉綜合配套改革為契機,出台各種優惠政策,通過以項目換土地、土地作價或土地使用權為籌資方式,採用股份制開發等形式吸引外部資金。此外,還可以讓村民以資源入股、資金入股等形式,或以工代資,以勞動力轉化為股份等形式,共同參與鄉村旅遊的開發。

3、重大項目帶動,輻射引導發展。建始鄉村旅遊發展應當堅持“大項目、大投入、大營銷”的戰略。要利用大項目擴大影響,發揮它們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促進大批中小項目和農家樂的發展,使鄉村旅遊形成星火燎原之勢。

4、加強宣傳推介,實施品牌營銷。首先要做出如成都的“五朵金花”一樣的幾個精品項目,緊接着就要大力宣傳推介,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現代傳媒,藉助旅行社等中介機構,以交通便捷、消費低廉、綠色健康、田園風光、農家美食、知青年代、週末休閒、迴歸自然等等為賣點對外營銷。要在對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和項目進行整體包裝的基礎上,舉辦鄉村旅遊展示會、新聞發佈會加以宣傳推介,並以各種節慶活動促銷,促進鄉村旅遊的蓬勃發展。

鄉村旅遊調研報告14

旅遊業作為當今發展最快、前景最廣的新興產業,集經濟、社會、生態功能於一身,不僅是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增強硬實力的支柱產業,也是推動社會進步,促進社會和諧,增強軟實力的重要力量,對於經濟欠發達地區來説,發展旅遊業,具有更為重要的現實意義。為此,縣政協於20xx年11月下旬,在馮興錢副主席的率領下,就如何發揮農村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推進我縣城鄉統籌發展,開展專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鄉村旅遊發展現狀

(一)自然資源特色鮮明。XX縣旅遊資源獨特,境內有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濱海-玉蒼山”景區,同時還有石聚堂、燕窠硐、鯨頭等多個縣級風景區。金色沙灘、彩色島礁、山巔石海、古老村寨,構成了蒼南獨有的自然旅遊景觀。

(二)文化資源豐富多彩。文化資源是鄉村休閒旅遊的發展靈魂。XX縣歷史悠久,人文資源豐富。如金鄉衞城和蒲壯所城的抗倭文化,五鳳、騰垟的茶文化,礬山的礦石冶煉文化,玉蒼山法雲寺的宗教文化,岱嶺、鳳陽、莒溪等地的畲鄉文化,朱程烈土故里、粟裕、劉英等抗日名將活動遺址的紅色文化,還有唐橋宋塔、矴步、牌坊、狀元墳、生態染坊、文物古蹟等歷史人文文化。此外民間民俗文化獨特、農耕文明體驗豐富多彩,如有太平龍、靈溪宮廟會、冥齋會、唱茶戲、拔五更、抬閣、馬燈舞等民間民俗及捉小海鮮、踏水車、織布、做豆腐、搗年糕、採摘蔬果等農耕文明體驗。

(三)生態農村建設成效明顯。目前,我縣已建成(或已通過生態鎮現場核查)國家級生態鄉鎮4個,國家級生態村2個,省級生態鄉鎮5個,市級生態鄉鎮1個以及縣級以上生態村324個。特色農業發展訊速,如靈溪觀美桃湖的農業觀光園、馬站農業園區等農業基地和觀光園區建設初具規模;馬站四季柚、炎亭梭子蟹、蒼南翠龍茶等特色知名農產品聲名遠播;擁有中國四季柚之鄉、中國蘑菇之鄉等多張涉農“國字號”金名片。優美的環境和特色農業基地,為鄉村休閒生態遊、農業觀光遊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活動載體。

(四)鄉村農家樂快速發展。近年來,我縣農家樂呈現良好發展勢頭。截至到2012年底,農家樂累計總投資規模達4280萬元,接待餐位數7840個,牀位數258個。全縣已發展農家樂旅遊特色村5個,農家樂旅遊特色點72個,2012年全縣共接待遊客50萬人次,直接營業收入4856萬元,遊客購物收入108萬元,直接從業人員745人。鄉村旅遊業的發展,有效的推進了我縣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的創業增收。

雖然我縣鄉村旅遊發展勢頭良好,但還存在對開展鄉村旅遊重視不夠,缺少科學的發展規劃,農家樂佈局不合理,功能單一;對民間民俗、農耕文明、抗倭文化、畲鄉文化等旅遊產品的挖掘和開發不深;對外宣傳推介力度不夠;鄉村景點檔次不高、分佈較散、旅遊服務能力不足、經營管理欠規範、發展機制不靈活等問題,發展鄉村旅遊工作還需強力推進。

二、大力發展我縣鄉村旅遊的幾點建議

發展鄉村旅遊業,有利於促進地方傳統文化發展,保護古民居、古村落等;有利於促進鄉村生態文明建設,保護良好生態環境;有利於優化產業結構,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增加山區羣眾收入,統籌城鄉發展,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目前,我縣的鄉村旅遊還處於發展初期,應按照科學發展理念,將政府扶持、政策引導、培訓教育和市場運作等各項舉措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推動鄉村旅遊上檔次、高效益。

(一)加強部門協作,支持鄉村旅遊發展。

各級鄉鎮政府應加大力度,將發展鄉村旅遊業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統籌兼顧,合理開發,加快發展。要發揮鄉鎮政府屬地管理的主導作用,加強與交通、建設、環保、農業、林業、水利、工商、宣傳、廣電、教育、文化等部門之間的合作關係,建立鄉鎮、部門協作聯動的`管理機制。

(二)科學編制規劃,合理開發資源。

要根據現有鄉村旅遊資源,制訂出我縣鄉村旅遊的中長期和近期發展計劃,合理佈局鄉村旅遊景點和線路,明確全縣鄉村旅遊的板塊特色、項目重點和發展目標。要引入先進的鄉村旅遊文化理念和創意,結合美麗鄉村打造、農業產業化建設、農房集聚改造、新農村建設等工作,做好我縣“國字號”涉農品牌資源文章,穩步發展農業觀光型、休閒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餚型農(漁)業旅遊產品,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特”的發展格局。要選擇一些條件好,有潛力的鄉鎮和村莊,策劃好之後率先發展,以點帶面,全面突破。同時要鼓勵支持本地企業、農户加強對鄉村旅遊商品特別是特色農產品如金鄉同春酒、本地筍乾、席草製品、海鮮產品等開發經營,不斷延伸鄉村旅遊產業鏈,增加鄉村旅遊附加值,為農民帶來實惠。

(三)完善投入機制,拓展融資渠道。

增加財政資金投入,完善農村配套基礎設施。要創新投融資體制,為鄉村旅遊發展提供更加有利的融資環境,尤其是要爭取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支持。應研究出台對鄉村旅遊提供信貸支持和資金支持的機構和個人的優惠政策,鼓勵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本為鄉村旅遊提供資金支持與信貸服務,以解決鄉村旅遊在發展初期和發展壯大的關鍵時期普遍存在的資金支持不足的難題,最大限度地支持鄉村旅遊業的發展和升級。例如,提供税收優惠,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鄉村旅遊;通過財政貼息,鼓勵金融機構為鄉村旅遊和“農家樂”提供小額貸款或低息貸款;通過再保險、風險貼息等方式,鼓勵政策性和商業性保險機構積極開展鄉村旅遊業保險業務,幫助農户和相關組織化解經營風險等等。

(四)加強綜合管理,提升整體環境。

一要依據鄉村旅遊特點制定標準,規範管理。要把蒼南實際與市場需求有機結合起來,制定一套便於操作的“鄉村旅遊管理辦法”,用來指導、規範和幫助農家樂經營者。按照現有的“示範”標準和“星級”標準加快經營户的提檔升級,加強對遊客權益保護,規範農家樂文明友好待客行為,以確保鄉村旅遊市場規範、有序、健康發展。

二要加強培訓,提升綜合服務素質。要加強鄉村旅遊從業者的業務知識、旅遊知識和法律知識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和接待服務水平。特別是要有計劃地組織培訓一批鄉村特色景點導遊員,提升遊客對景點的內容感知度,促進對景點的宣傳和推介。

三要加強環境保護,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鄉村旅遊能夠吸引旅遊者的重要因素,也是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要加快推進農村環境的綜合治理,建設整潔、衞生、和諧、優美的旅遊環境;要做好鄉村景點間的綠道、慢行道的規劃和建設,拓寬遊玩項目,增加遊客的遊玩興趣和滯留時間;要加強環境法制建設,把鄉村旅遊的發展與生態環境的保護統一起來,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

(五)加大宣傳力度,拓展鄉村旅遊市場。

一要多渠道推介旅遊資源。要綜合利用電視、網絡及平面媒體等各種渠道,全方位的開展宣傳。要創辦鄉村旅遊節目,定期宣傳蒼南鄉村美景,積極開展“蒼南人遊蒼南”、“外地人遊蒼南”活動,進一步拓寬旅遊市場,提高蒼南在外的知名度。

二要以舉辦節慶活動為抓手,加大鄉村旅遊營銷力度。要組織有關單位積極參加各種旅遊交易展覽會,舉辦富有地方特色的漁寮端午觀海節和沙灘音樂會、玉蒼山重陽登高節和炎亭海鮮美食節,四季柚、蕃茄、柑橘、五鳳茶葉等農產品採摘節,做到以節興旅,以旅促商,以商富民。

三要利用區位優勢,開展精品聯合,努力拓展鄉村旅遊市場。要圍繞”浙閩邊界山海生態遊“的主題,加強區域聯合,營造精品線路,繼續主動與甌南閩東二省六縣(市)合作,做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客源互送,共創精品旅遊線。

鄉村旅遊調研報告15

思考之一:系統認識xx鄉村旅遊發展的基礎

1、鄉村旅遊是一種新興的旅遊消費形式。鄉村旅遊的主要消費羣體是城市居民。

2、xx鄉村旅遊資源豐富。按照國家分類標準,xx旅遊度假區的鄉村旅遊資源涵蓋了地理景觀、水域風光、生物景觀、遺址遺物、建築與設施和人文活動6個主類、14個亞類、24個基本類型和48個資源單體。

3、xx發展鄉村旅遊的兩個遊客資源。一是本地客源。擁有60萬人口的武陵、鼎城城區周邊,離城市中心不過20公里路程,同時,以鄉村旅遊景區為中心的“一小時交通圈”內,覆蓋了約200萬城鎮人口。二是外地客源。xx作為xx旅遊業的龍頭,目前正在朝打造大湘西休閒度假旅遊的龍頭而努力。

4、發展鄉村旅遊既能拓展xx旅遊產業的發展前景,更能促進新農村建設,有助於解決“三農”問題。

5、發展xx鄉村旅遊有待解決的四個基本問題:一是對鄉村旅遊內涵的認識有待提高;二是對鄉村旅遊資源的認識有待拓寬;三是對鄉村旅遊的基礎設施有待完善;四是對鄉村旅遊的系統開發思路還有待進一步確立 。

思考之二:xx鄉村旅遊發展的基本思路

1、樹立“科學保護即開發”的鄉村旅遊開發理念。

2、以促進新農村建設為發展鄉村旅遊的目的。

3、政府主導整體規劃xx鄉村旅遊發展戰略是首要工作。

4、建立多元化互利共贏的合作開發經營模式。

思考之三:發展xx鄉村旅遊必須的配套措施

1、培育人才,提升素質,夯實xx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第一,開展村民環保素養和文明素養培訓,改善村民的`衞生習慣和行為習慣,培養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的新農民;

第二,開展旅遊經營管理職業道德與基本常識培訓,造就一批守法紀、懂技術、會經營、講誠信的鄉村旅遊經營人才,進而扶持一批經營信用好、經營效益高、經濟實力強、發展後勁足的鄉村旅遊户和企業組織;

第三,開展新型農業技術知識培訓,促進農業生產的改良與改進,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提高農業生產的收益水平。

2、制定標準,規範管理,塑造xx鄉村旅遊良好品牌。

一是針對xx鄉村旅遊經營開發特點,以可持續發展為宗旨,結合國家有關標準,制定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文化效益並舉的科學可行、簡便易懂的xx鄉村旅遊評價標準;

二是制定並推行xx鄉村旅遊接待證制度和鄉村旅遊經營户的信用考評和公示制度,促進經營户規範經營;

三是針對鄉村旅遊發展中出現的問題,逐步完善相關法規體系建設與宣傳;

四是積極倡導與扶持鄉村旅遊協會、鄉村旅遊研究會等民間組織,制定互助合作規範和行業自律規範公約,促進鄉村旅遊經營者的自我提升與發展。五是建立由經營户代表、遊客代表、旅行經銷商代表和專家組成的利益相關者治理機制,對xx鄉村旅遊發展質量進行年度評審,促進xx鄉村旅遊朝着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方向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