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報告

建築構造實習報告2篇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那麼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建築構造實習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建築構造實習報告2篇

建築構造實習報告1

為了通過參觀典型建築,建築工地,使我們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感性認識,對本專業的概貌有一個系統全面的瞭解,提高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增強我們學習本專業的興趣。學校組織了一次參觀建築工地的實習。

一、實習時間

20xx年x月x日

二、實習地點

xx小區、xx體育館施工現場、學校實驗室

三、實習內容

(一)建築外觀

第一天下午,同學們來到xx小區,參觀該小區。一路上指導老師就所看到的建築給我們進行講解,並給我們分析某一構造設置的作用,設置原因,設計的優缺點。同時結合具體的問題,告訴我們現行建築規範是怎樣規定的。在參觀的過程中,同學們都很認真,及時發現問題並請老師解答,並及時作記錄。通過大家有針對性的問答,我們學到了許多課本上沒有的東西,比如可以在建築物頂上安裝成排的短型避雷針,使其具有傳統避雷針的效果同時又不影響建築物的美觀;雖然使用太陽能熱水器能節約能源,但是規範禁止用户自行安裝,以免影響建築的整體外觀,但可以在建築物設計時將其統一規劃、安裝。我們還從老師那裏瞭解到,該小區的設計理念是“爸爸是湖,媽媽是溪,我是快樂的小魚兒”。事實上,這一設計理念也在設計中很好的體現了出來。小區中的湖、小溪與周圍的精緻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拉近了人與大自然的距離。

(二)建築施工

第二天下午,同學們又到xx體育館施工現場進行參觀。在施工現場的外面,我們驚喜的發現,這個建築的設計單位就是我們學校的建築設計研究院。所以同學們都很激動,參觀過程中似乎也更加積極了。在現場,我們看到了部分樑的端處有不少伸出來的鋼筋頭,看上去比較奇怪。於是就問老師是什麼東西。老師告訴我們那就是預應力鋼筋。説實在的,提起預應力混凝土,我相信沒有講幾個同學不知道,但是説到真正的,我估計則沒有幾個同學真正的見過。這一次參觀,使大家能從感官上對一些建築構造有個直觀的瞭解,對我們以後的學習和工作都是很有幫助的。

在現場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支撐上部重量的柱子很粗,在承重柱的四周有細一些的構造柱,它們是用來加大牆的強度的,以避免因牆身過長導致容易坍塌。在三樓,我們看到上面樓板的支架還沒有拆,這些支架是用鋼管和模板組成的,鋼管很密,可見要承受完全沒有強度的混凝土板和樑需要很大的支撐力。在一樓,我們看到了施工後澆帶,裏面還有鋼筋網。老師告訴我們在施工完成後這些後澆帶就會被澆上。在一樓入口處旁邊,大家還看到了地下室的通風采光口。

(三)建築內部

第三天是我們的最後一次實習。地點在學校的結構實驗室。由於是大型的實驗室,並且實驗內容比較特殊,所以這個建築的設計也有很多特別的地方。實驗室採用大跨度,框架結構,其中屋頂為網架結構。在實驗室的柱頂上安有預埋件和鋼板,通過螺栓節點連接屋頂的平板網架。據老師講,採用平板網架和螺栓節點,適合於跨度不大的結構(50-60m)。在建築組合上採用了錯層的組合方式。建築主體空間為實驗室,在南面又加設了第二層,作為辦公室。

由於實驗的要求,實驗室中設置了10t的吊車,相應就有吊車樑。這一點與工業建築很像。但據指導老師説,在吊車樑與高側窗的設置上有點問題。高側窗正好被吊車樑擋住,影響了其採光作用的發揮。

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

⑴在當初設計時就考慮吊車樑和高側窗的相對標高,以免發生這種遮擋的問題。此外,在設計這種大型的車間形式的建築物時,設在其相鄰建築物的南面,以免影響高側窗採光。但這個實驗室在這一點上設計的並不太合適,因為它建在建築材料實驗室的北面,採光會受到其影響。

⑵在屋頂增加幾條條形採光帶,增加採光,以補償側窗造成的'採光不足。但應注意屋頂的防水問題。實驗室的另一個特別之處就在於它的地面。為增強建築的剛度,牆和地面採用的整澆施工。據給我們講解的指導老師説,實驗室內北部地面厚達1.2m,全為輕鋼砼材料,因為北面安置有大型實驗儀器,實驗時對地面產生很大的荷載。而南面地面則和牆的厚度一樣,採用預應力砼材料做成,為地面自承重。由於地面厚度相差較大,我們看到在厚薄地面的交界處出現了裂縫,但指導老師説,這並不影響使用,也不會影響建築的安全性。這使我們放心下來。

四、實習總結

通過參觀實際建築,我們增加對建築的認識程度,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通過參觀和老師的講解,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建築的優缺點,我們提高自身的觀察能力和欣賞水平,為以後自己的設計提供參考;通過實習,我們瞭解建築工程施工工藝,熟悉房屋構造;通過在實際施工現場的參觀實習,培養我們吃苦耐勞的品質和對勞動人民的敬意。

建築構造實習報告2

實習專業:建築學

實習時間:20xx年6月23日—20xx年6月30日

實習地點:邯鄲市金都飯店施工工地,邯鄲市國際商務中心施工工地,邯鄲市渚河路建材市場。

涉及課程:建築構造;公共建築設計原理;建築材料。

指導老師:孫鳳明

一、目的和任務

參觀正在施工的各項工程,結合課本已學有關建築設計及技術知識,對施工

過程、結構型式、室內裝飾及建築材料有一個全面的感性認識。對公共建築的各細部構造有較深的瞭解,包括:基礎;牆體;樓地層;裝飾面裝修;樓梯;屋蓋的常規做法。

二、場地與設備

1.場地:建築公司施工現場及建築市場

2.設備:安全帽

三、內容

1.邯鄲市金都飯店施工工地。

a)工程概況

邯鄲市首家四星級酒店位於高新區,項目由香港隆盛集團有限公司投資2.2億元,按五星級酒店標準進行規劃建設,總建築面積8萬平方米,飯店及寫字樓設計風格新穎獨特,典雅華貴,內部設施功能完善是集旅遊、商務、餐飲、住宿、娛樂、健身等於一體的綜合性星級酒店,預計年底完工。

飯店A座框剪結構,建築面積46000平方米,地下1層,地上21層;B座框剪結構,建築面積31000平方米,地下1層,底下26層。

建設單位:邯鄲飯店有限公司建築設計單位:鄭州市建築設計院

專業術語:

1.高層建築:10層及10層以上或高度大於28m的建築物。

2.室外高度:自室外地面至房屋主要屋面的高度。

3.框架結構:由樑和柱為主要構件組成的承受豎向和水平作用的結構。

4.剪力牆結構:由剪力牆組成的承受豎向和水平作用的結構。

5.框架—剪力牆:由框架和剪力牆共同承受豎向和水平作用的結構。

6.板柱—剪力牆結構:由無樑樓板與柱組成的板柱框架和剪力牆共同承受豎向和水平作用的結構。

7.筒體結構:由豎向筒體力組成的承受豎向和水平作用的高層建築結構。

筒體結構的筒體分剪力牆圍成的薄壁筒和由密柱框架或壁式框架圍成的框筒等。

7.1框架—核心筒結構

由核心筒與外圍的稀柱框架組成的高層建築結構。

7.2筒中筒結構

由核心筒與外圍框筒組成的高層建築結構。

8.混合結構:由鋼框架或型鋼混凝土框架與鋼筋混凝土筒體(或剪力牆)所組成的共同承受豎向和水平作用的高層建築結構。

b)建築局部

地下1層伸縮縫

課本相關:伸縮縫是變形縫的一種,為防止建築構件因温度變化、熱脹冷縮在結構內部產生温度應力,當建築物長度超過一定時、建築平面變化較多或結構類型變化較大時,使建築物出現裂縫或破壞,在沿建築物長度方向間隔一定距離或結構變化較大處預留垂直縫隙,將建築物斷開。這種因温度變化而設置的縫叫做温度縫或伸縮縫。

(1)伸縮縫設置

伸縮縫是從基礎頂面開始,將牆體、樓板層、屋蓋全部構件斷開,因為基礎埋於地下,受温度影響小,不必斷開。伸縮縫的寬度一般為20—30mm。

鋼筋鋼筋混凝土結構伸縮縫最大間距(m)

框架結構裝配式室內或土中75室外露天50

現澆式室內或土中55室外露天35

剪力牆結構裝配式室內或土中65室外露天40

現澆式室內或土中45室外露天30

擋土牆、地下室

牆壁等類結構

裝配式室內或土中40室外露天30

現澆式室內或土中30室外露天20

當屋面板上部無保温或隔熱措施時,框架、剪力牆結構的伸縮縫間距,可按露天欄選用。外牆裝配內牆現澆的剪力牆結構,其伸縮縫最大間距按現澆式數值選用。

另外,也有才用附加應力鋼筋,加強建築物的整體性,來抵抗可能產生的温度應力,使之少設縫和不設縫。

(2)伸縮縫構造

伸縮縫是將基礎以上的建築構件全部分開,並在兩個部分之間留出適,當的縫隙,以保證伸縮縫兩側的建築構件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縮。

框架結構伸縮縫的結構處理

框架結構伸縮縫結構可採用懸臂樑(圖b),也可才用雙樑雙柱(圖c)

金都使用的可能是第一種方案。

伸縮縫的節點構造

牆體伸縮縫構造,力求隱蔽,如設置在平面形狀有變化處,還應在結構上採取措施,防止風雨對室內的侵襲。

牆體變形縫的構造,在外牆與內牆的處理中,由於位置不同而各有側重。縫的寬度不同,構造處理也不同。

形式——(a)平縫、(b)錯口縫、(c)凹凸縫或叫企口縫(按牆體材料、牆厚及施工條件不同設置)

外牆厚度在一磚以上者,應做成(b)錯口縫、(c)凹凸縫或叫企口縫;厚度在一磚或小於一磚時可做成(a)平縫。

填縫——在縫口填瀝青麻絲、泡沫塑料條、防水油膏。

蓋縫——外牆:鍍鋅鐵皮、金屬皮等。

內牆:木質蓋縫板、鋁片等。

外牆應用浸瀝青的麻絲或木絲板及泡沫塑料條、橡膠條、油膏等彈性防水材料填嵌縫隙;當縫寬度教大時,縫口可採用鍍鋅薄鋼板、彩色薄鋼板、鋁皮或鉛板等金屬調節片做蓋縫處理。

內牆伸縮縫着重表面處理,可具有一定裝飾效果的金屬片、塑料片或木蓋縫條覆蓋,僅一邊固定在牆上,保證結構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縮而不產生破裂

外立面處理——利用雨水管遮蓋縫隙。

地上3層構造柱

抗震設防地區,為了增加建築的整體剛度和穩定性,在使用塊材牆承重的牆體中,還須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使之與各層圈樑連接,形成空間骨架,加強牆體抗彎、抗剪能力,使牆體在破壞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延展性,減緩牆體的酥碎現象的產生構造柱是防止建築物倒塌的有效措施。

鋼筋混凝土構造柱是從構造角度考慮設置的,一般設在建築物的四角、內外牆交接處、樓梯間、電椅間以及某些較長的牆體中部。構造柱下端應錨固於鋼筋混凝土基礎或基礎樑內。柱截面應不小於180mm*240mm。鋼箍間距不大於250mm。

框架柱澆注過程

在獨立基礎上扎鋼筋,裝鋼筋,上模板,澆注。

柱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要求:

矩形截面柱的邊長,非抗震設計時不宜小於250mm,抗震設計時不宜小於300mm;圓柱截面直徑不宜小於350mm;柱剪跨比宜大於2,柱截面高寬不宜大於3。

2.邯鄲市國際商務中心施工工地

a)工程概況

邯鄲市國際商務中心工程位於人民路與中華北大街交叉口。建築為框架剪力牆結構,地下兩層,地上二十七層,建築總高度129.8米,建住築面積983393.36平方米。投資2.2億元,規劃竣工日期2007年。

建設單位:江蘇蘇中建設集團邯鄲新世紀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相關知識:從1850年法國人首先使用鋼筋混凝土,到18各種形狀。

地震等災害表明,板柱框架破壞嚴重,其板與柱的連接節點為薄弱點。因而在地震區必需加設剪力牆或筒體以抵抗地震作用,形成板柱—剪力牆結構。板柱—剪力牆結構受力特點與框架—剪力牆結構類似。

框架—剪力牆結構由框架和剪力牆組成,以其整體承擔荷載和作用。抗震設計時,如果按框架—剪力牆結構進行設計,簡力牆的數量需要滿足一定的要求。當基本振型作用下剪力牆部分承受的傾覆力矩小於結構總傾覆力矩的50%時,意味着結構中剪力牆的數量偏少,框架承擔較大的地震作用,此時結構的抗震等級和軸壓比應按框架結構的規定執行:其最大適用高度和高寬比限值不宜在按框剪結構的要求執行,但可比框架結構的要求適當放鬆。最大適用高度和寬度比值比框架結構放鬆的幅度,可視剪力牆的數量及剪力牆承受的地震傾覆力矩來確定。

非抗震設計時,框架—剪力牆結構中剪力牆的數量和佈置,應使結構滿足承載力和位移要求。

框架—剪力牆結構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計算所得的剪力一般都較小。為保證作為第二道防線的框架具有一定的抗側力能力,需要對框架的減力予以適當的調整。框架柱的數量沿豎向的數量變化不大的

b)建築局部

一、現澆整體式鋼筋混凝土樓板

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是在施工現場按支模、扎筋、澆混凝土等施工程序而成型的樓板結構。由於樓板系現場整體澆築成型,結構的整體性能良好,因而特別適合於整體性要求較高的建築物、或有管道穿過樓板的房間以及形狀不規則或房間及尺寸不符模數要求的房間中。但現澆鋼筋混凝土板由於現場澆築,濕作業,工序繁多,需要養護,而且施工工期較長,故在我國儘可能用預製來代替,近年由於工具式模板的發展,現場澆築機械化的加強,又有了新的發展。

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根據受力和傳力情況有板式樓板、樑板式樓板、無樑樓板和鋼襯樓板之分。

1)板式樓板

在牆體承重建築中,當房間尺寸較小,樓板上的荷載直接靠樓板傳給牆體,這種樓板稱板式樓板。它多適用跨度較小的房間或走廊(如居住建築中的廚房、衞生間以及公共建築的走廊等)。

2)樑板式樓板

當房間的空間尺度較大,為使樓板結構的受力與傳力較為合理,常在樓板下設樑以增加板的支點,從而減小了板的跨度。這樣樓板上的荷載是先由板傳給樑,再由樑傳給牆或柱。這種樓板結構稱樑板結構。樑有主樑、次樑之分,如圖

樓板依其受力特點和支撐情況,又有單向板和雙向板之分。在板的受力和傳力過程中,板的邊長尺寸L2與短邊尺寸L1的比例,對板的'受力方式關係極大,當L2/L1>2時,在荷載作用下,板基本上只是在L1方向撓曲,而在L2方向的撓曲很小。這表明荷載主要沿L1方向傳遞,故稱單向板。

當L2/L1不大於2時,則兩個方向都有撓曲,如下圖,這説明板在兩個方向都傳遞荷載,故稱為雙向板。雙向板使板的受力和傳力更加合理,構件的材料更能充分發揮作用。

過去規定框架主樑的截面高度為計算跨度的1/8—1/12,此規定已不能滿足近年來大量興修的高層建築對於層高的要求。

近來我國一些設計單位,已大量設計了樑高較小的工程,對於8m左右的柱網,框架主樑截面高度為450mm左右,寬度為350—400mm的工程實例較多。

框架結構的主樑截面高度hb可按(1/10—1/18)lb,確定,lb為主樑計算樑截面跨度;樑淨跨與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於4。樑的截面寬度不宜小於200mm,樑截面的高寬比不宜大於4。

1)樓板結構的經濟尺度

為了更充分地發揮樓板結構的效力,合理選擇構件的使用尺度是至關重要的。在試驗和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出樓板結構構件常用尺寸,是結構設計時參考的經濟尺度。

主樑跨度一般為5—9m,最大可達12m;主樑高為跨度的1/14—1/8;次樑跨度即主樑間距,一般4—6m,次樑高為次樑跨度的1/18—1/12。樑的寬與高之比一般為1/3—1/2,其寬度常採用250mm,跨度及荷載大者可用300mm或以上。

板的跨度即次樑(或主樑)的間距,一般為1.7—2.5m;雙向不宜超過5m*5m。板的厚度根據施工和使用要求,一般有如下規定:

屋面板厚度60—80mm:一般為板跨的1/35—1/30;

民用建築樓板板厚70—100mm;

生產性建築的樓板板厚80—180mm;

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小於C20時,板厚可減少10mm,但不得小於60mm。

雙向板時:板厚為80—160mm。一般為板跨(短跨)的1/40—1/35。

2)樓板的結構佈置

結構佈置係指設計過程中,對樓板的承重構件作合理的安排,使其受力合理,並與建築設計相協調。此項工作乃結構工程師的任務。但為避免在方案確定後,因結構問題而產生設計上的矛盾。因而,在方案設計階段,就應考慮結構上可能出現的問題。折舊需要結構工程師與建築師能共同協商、密切配合。

結構佈置中,首先應考慮構件的經濟尺寸,以確保構件受力的合理性;當房間的尺寸超出構件經濟尺度時,可在室內增設柱子作為主樑的支點,使其在經濟跨度範圍以內。

其次,構件的佈置應根據建築平面設計的尺寸,使主樑儘量沿支點的短跨方向佈置;次樑則與主樑方向垂直。對一些公共建築的門廳或大廳中,當房間的形式近似方形長短邊的比例L2/L1不大於2時。且跨度在10m或10以上時,常沿兩個方向等尺寸地佈置構件,即主樑、次樑方向不分,樑的截面也同高,形成井格形樑板結構形式。這種結構又稱井式樓板,同時,在建築與結構的配合中,應從使用功能、結構安全和經濟等角度出發考慮問題,密切配合,從而創造出適用、安全、經濟合理的結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