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方案

課程改革實施方案(通用9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時常需要預先開展方案准備工作,方案是闡明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書面計劃。方案應該怎麼制定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課程改革實施方案(通用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課程改革實施方案(通用9篇)

課程改革實施方案1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繼續組織廣大教師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學習新課程標準,進一步明確認識課程改革的背景,明確課程改革的目標,確立現代課程意識,更新教學觀念,建立各學科課程改革研究小組,推進學校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程實施水平。

二、具體目標

1、幫助教師樹立現代課程意識,充分發揮課程的育人功能;

2、優化課程的實施過程,進一步落實“七步走教學法”新課程教學改革模式,並逐步推廣。

3、改革評價機制,探索發展性評價,為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4、加強課程管理和教師培訓,改革教師評價機制,培養一支高水平、高素質、多能型的現代教師隊伍,把我校的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推向新的高度。

三、組織機構

成立“新課程改革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教導處、政教處、辦公室、總務處、教研組長等有關人員任組員,負責決策、組織、協調、保障等工作,在政策、人力、物力、財力、宣傳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為課程改革實驗營造良好的環境。組長:李有為組員:楊國強周文昌劉元華肖劍波劉少清陳羣芳張建武四、實施措施

1、強化師資培訓

(1)積極參加上級主管部門組織的各類課程培訓、課改研討會。

(2)與其他學校多進行橫向聯繫,有計劃地開展“請進來,走出去”的活動,互助互學,共同提高。

(3)學校多組織老師對新課程標準解讀學習,使他們逐步掌握課改的真諦,把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運用於課堂。

2、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

編輯可修改課堂教學是實施學校教育的基本途徑,新課程、新教材為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平台,同時又對教學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學校要求教師改變傳統備課方式,加強鑽研教材、瞭解學情等方面的能力培養,強調師生交往、積極互動,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為了構建這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我們準備從一下方面着手。

(1)拓寬課程資源。

(2)改變教學行為。

(3)改變學習方式。

(4)開展課堂比武的活動。

3、完善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制度

課堂教學是實施新課程標準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對課堂教學進行科學的、恰當的評價將對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課堂教育評價從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表現、教師的基本素質三個方面進行科學的、發展的評價。

4、認真做好新課程的宣傳工作。

以各種形式開展宣傳活動,加大宣傳力度。利用板報、主題班會、講座等進行校園宣傳。通過召開家長會,加大對家長的宣傳。

5、落實管理制度。

(1)每學期各科任教師人人蔘與示範課、公開課、評課活動一節以上,並寫出一篇以上的教學設計、論文或經驗總結。

(2)明確教研時間,保證教研實施。為了確保教研活動落到實處,學校從週一到週五,明確各教研組的活動時間,活動形式是聽課、評課,專題討論等。

6、完善獎勵機制。

為了激勵教師參加教研活動的積極性,每學期對獲獎的優質課案例、論文、競賽輔導等方面,嚴格按學校制定的獎懲規定兑現。

課程改革實施方案2

一、指導思想

根據上級指示精神,針對我鎮國小實際情況,經鎮中心國小領導會議研究決定,我鎮國小將學習蒙山縣中國小的管理模式,強化常規管理,改革課堂教學,優化教學過程,努力實現高效課堂,逐步建立、完善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長效管理機制,實現我鎮國小辦學水平的跨越式發展。

二、實施目標

(一)樹立科學的質量觀。

1.樹立“以學促教,以學定教”的教學評價觀,通過“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評價課堂教學效率。

2.樹立人人“有尊嚴、有追求、有潛能、可造就”的學生髮展觀,凸現學校“發掘學生潛能、發展學生個性、發現學生價值”的辦學理念。

(二)重建課堂教學模式。

1.規範課堂教學行為,努力克服教學隨意性和無效性,激發學生主體意識和學習責任感,落實“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練為主線、當堂達標”的教學原則,做到因材施教、因學施教。

2.改革課堂教學結構,切實遵守教學規範,努力優化教與學的時空與流程,以“學到了什麼、學到什麼程度、學得好不好、會不會學”為教學原點,完善課堂教學環節。

(三)促進師生素質提升。

1.提升教師素質,讓教師更新觀念,不但重知識的結論,更要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從而發展成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使教師在師生交往中學會尊重和賞識,在教學過程中學會幫助和引領,在自我發展中學會反思和感悟,在同事協作中學會合作和共進。

2.提升學生素質,積極倡導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習“樂”起來,讓效果“好”起來;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主體性、能動性和創造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和提升的過程,使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三、實施過程和步驟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11月26日—12月16日)

1. 成立課堂教學改革領導小組,具體名單如下:

組 長:XXX

副組長:XXX

組 員: XXX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副校長(1),辦公室主任由黃紹筆副校長擔任,負責組織處理我鎮國小新課改的日常事務工作,聯繫電話:XXXXX

校長為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的第一責任人,其他組員要積極示範,深入開展課堂調研,關注教學過程,為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提供組織及教學資源的保障。

2. 制定出適合本校實際的課堂改革實施方案,教師上課標準,學生的組織要求和課堂評價標準等;制定課程改革的相關管理制度。

3. 召開全體學校領導會議、教研組組長、教師骨幹代表會議,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隨後召開全校教師教改動員大會,更新觀念,明確目標。

4.組織全鎮骨幹教師先到蒙山縣進行培訓、聽課取經。

5. 廣泛宣傳發動,召開教師研討會,開設相關講座,探討學習蒙山中國小課改經驗的心得體會,組織各種形式的培訓交流活動,營造濃厚的教改氛圍。

6.蒐集課改的相關資料,並編印下發到老師手中,組織教師認真學習。

7. 課改領導小組組織實驗教師集體進行討論交流,初步確定備課樣式,設計出預習案、導學案、練習案格式。

8. 總務處認真做好後勤保障工作,及時增加黑板面積,按蒙山課改教學模式的要求佈置好教室。

第二階段:課堂教學模式探索和實驗階段(20XX年12月19日—20XX年1月20日)

搞試點。經過“課改領導小組”討論決定,首先在全鎮18個教學班試行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具體安排如下:

(1)思陽鎮中心國小的四年級5個班,任課老師分別為黃劍平、陳為民、曾小丹、韋升球、李佩芳、農小敏、鄧建昭、李博、王佐心、陳繼民;

(2)江平村國小三年級3個班,任課老師分別為:樑瓊娥、黃景超、劉逢慶、呂小聯、胡璧玉、樑江懷;

(3)廣元村國小三年級和五年級各1個班,任課老師分別為:吳靜嫻、凌廣、農林巧、潘德超;

(4)高加村國小四年級1個班,任課老師是:黃紹球、胡安天;

(5)華加村國小三年級和五年級各1個班,任課老師分別是:樑福珊、李科、施善羣、黃秀英;

(6)明哲村國小二至五年級各1個班,任課老師分別是:江領、李根、蘇麗華、林生民、黃美、甘維民、吳嬌民、陸燕波;

(7)昌墩村國小二年級1個班,任課老師是:趙衞忠、王謹。

試點班級要先行先試,大膽實踐。同時也採用自願原則,歡迎其他班級積極主動參與新課改模式,實驗班成功的經驗將在全鎮國小逐步推廣。

第三階段:全面實施階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

1.抓好備課,利用假期提前編寫導學案,導學案要提前一週完成。

2.抓好預習,教師要加強在預習課上小組合作交流的指導,深入研究指導學生預習的有效方法,不斷培養學生的自覺能力;

3.積極研究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要經過組織公開課、示範課、課堂教學比賽、經驗交流會、校本培訓等多種方式提高教師運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能力,制定課改課堂教學模式評估標準,及時發現典型,樹立典型,引導廣大教師不斷鞏固學習成果,不斷深化創新課堂教學模式,使廣大教師學習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準確高效地指導學生自學,信心十足的進行展示,精練高效地進行反饋矯正,保證課堂教學的優質高效。

4.抓好檢查落實,全面提高質量,全面抓好對各教師實驗過程的檢查、督促工作,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及時予以糾偏。要切實保證每節課的教學效率,防止課堂出現失控現象。教導處要加大對各備課組的檢查和指導力度,通過抓集體備課活動來提高教師對教材的把握和學法的研究,在備課研討中要重視學法的研討,要多研究學生的學習方法,要多方預設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及採取的辦法,以此提高在課堂上對學生學習的有效指導能力。防止在課堂上,因教師對教材重難點把握不準,學生的學習思考浮於表面,學習不深入,甚至出現錯誤。

5.加強對教師全程跟蹤聽評課指導活動,即教導處在進行聽課安排時,對每一位教師的課要從預習課、展示課、反饋課三個課型進行全程聽課指導。

第四階段:總結提升交流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對新課堂教學模式進行階段總結、反思。全面總結課堂教學改革工作,形成相對成熟的課堂教學新模式,並進行推廣。

1.總結經驗。及時總結學習推廣課改活動中的成功經驗,以專題講座、研討會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廣,供教師學習借鑑,發揮骨幹教師示範帶頭作用,促進全體教師共同提高。

2.深入研究。在實驗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學校及時總結實驗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制定措施,深入開展研究,特別就課堂教學模式改革中的細節問題加強研究,把實驗引向深入,取得更大的成績。

3.獎勵先進。學校召開階段性成果表彰會,對課改中表現突出的優秀班級、教師個人進行表彰獎勵,為掀起進一步深化學習的新高潮做好各方面的準備,為實現學校新的跨越發展再做新貢獻。

四、實施策略

(一)課改班級要對學生科學分組。

以落實小組合作教學為主要形式,構建合理的多渠道的學習互動平台,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組內互動,組組互動。落實互幫、互查,小組內聯動,人人充當檢查者和被查者,教人者與被教者的多重身份。

根據班級的大小, 把學生均衡地分為7—8組(兼顧小組成員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個性等方面),每組6—8人,小組中包括學習中各層次的學生,編號1、2、3、4…,每個成員在小組中都被賦予特定的職責。每組選拔組長一正一副,負責維持學習紀律,作業通查,糾錯、輔導等。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以小組為單位展示本課的學習成果、通過組內探究交流來解決問題、反饋問題,當學生的合作活動結束,教師根據自己對合作學習的監控情況和合作學習小組對合作學習的反饋情況(包括口頭和書面的反饋),採取一定的措施,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評價合作學習小組的學習質量和數量,評價合作學習小組的合作過程和效果,並對有效合作、成功合作的小組進行表揚和獎勵,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變成小組之間的競爭,從而認識到相互合作、共同進步的意義。

(二) 重點抓好小組合作學習。

1.寧少勿濫,抓住契機。要把學習重點和難點作為合作學習的內容,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不合適的不安排。另外要抓住合作的時機,讓學生有效的參與合作學習。

2.教給技巧,變換形式。教師應教給學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樣組織,怎樣傾聽,怎樣發言,怎樣質疑、怎樣追問等。

3.備好合作,參與合作。教師在備課時應備合作的內容、合作的形式,合作的時機等。小組合作學習不是學生的參與、教師的旁觀,而是學生與教師的共同參與,教師可以把自己也當成小組中的一員參加到某個小組的學習中。

4.培養小組長。要對小組長進行培訓,讓組長知道如何組織小組成員進行交流學習,充分發揮小組長的組織協調能力,保證小組的有序合作。

5.組織好小組的發言順序,先讓學困生髮言,再讓中游生髮言,最後讓優等生髮言,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

6.加強小組展示的組織,如小組黑板展示時,注意組內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負責訂正和評價,充分利用學生資源,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三)加大教師講解時間的調控力度。

課堂要嚴格做到“三講三不講”,“三講”即:講學生提出的問題、講學生自己討論仍解決不了的問題、易混易錯的知識;“三不講”即:學生不預習之前不講、沒問題不講、有問題學生沒研究之前不講。課堂上要及時糾正錯誤,給出正確答案。

(四)務實開展課堂教學研討活動。

課改領導小組成員對課改班級要做好服務性指導工作,每週定時定量在課改班級聽課,及時瞭解課改信息和課改動向,時刻把握課改方向,指導課改方法,研究複雜問題的對策。同時,加大推門聽課的力度,加強監督和指導。

全校教師要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課例研究或案例研究為基礎,積極探討課堂教學的典型課例、案例。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開展集體備課、説課、典型課例觀摩課和評課等學科教研活動。

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引領作用,堅持骨幹先行,借鑑蒙山課堂教學模式,大膽實踐,不斷創新,各個學科要根據各自學科的特點,創新各自的模式。構建適合國小生特點的、符合課堂教學規律的、有利於提高教學效益的模式。

(五) 以常規管理促課改。

一方面,要夯實課堂教學常規管理,努力做到“三個整合”,將教案改革、課堂改革、作業改革整合在一起進行。要從教案改革切入,從重視“教”到關注“學”,走“導、學、練”三案統一的路子。實行教學常規月查制度,月查成績記入教師考核。

(六)嚴格把握訓練環節。

增強作業佈置和批改的科學合理性課前預習作業及課堂作業要精選。控制內容及作業量,以精選提高實效,減輕學生負擔。課前預習作業與當堂達標作業內容要與課堂教學緊密相連,很好地落實教學核心內容;在保證基礎的基礎上,要適當採取分層作業的形式,供學生根據自己水平選用;作業形式要多樣,既有書面形式,又有口頭、實踐作業等,並注意及時評價。

要進行課前預習作業的實踐與研究。要求教師必須提前找準本課時的作業任務、學習要點,集體確定作業內容,早給學生布置下去,以便學生有更多時間完成預習作業。完善作業檢查制度。在第二天上學後採取組長查、組內互查、教師抽查等形式確保學生都參與到課前預習中,並且保證效果;課前二分鐘進課堂,教師再次確定作業完成情況,為上課做好鋪墊和準備。

(七)紮實開展集體備課。

集體備課的重點要放在研討每課時的預習作業、教學設計(鑽研教材時遇到的疑難問題;如何引導學生自學;學生自學後可能出現什麼問題;如何針對這些問題點撥、歸納等)課堂作業內容等。

實行課堂改革,是一種實驗,沒有現成的模式可操作,只有外校的先進經驗可供參考,為了更好實行績效考核,根據新要求,修訂相關的各項管理制度。

課程改革實施方案3

為了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精神,落實寶坻區教育局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加快構建具有大鐘特色,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現代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加快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步伐,為每個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和發展機會, 更好地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加快課程改革的步伐,我鎮按照寶坻區教育課程改革的步驟和實施辦法,特制定大鐘莊鎮新課程改革實施方案如下:

一、實驗目標

(一)總體目標

創造性地落實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精神,驗證國家基礎教育新課程標準和實驗教材在我鎮的科學性和可行性,為國家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完善提供實踐依據,探索課程實驗的規律和方法,深入研究和有效解決課程實驗中的實際問題,使素質教育的思想真正體現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為構建具有大鐘特色的現代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奠定基礎,推動教育教學現代化進程。

(二)具體目標

1、驗證國家基礎教育新課程標準的`科學性,檢驗根據新課程標準編寫的實驗教材在大鐘地區的適用性,為教材的多樣性和教材資源開發提供建設性意見,為國家新課程標準和實驗教材的進一步修改和完善提供依據和建議。

2、構建適應大鐘地區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的新課程體系,在完善國家課程的同時,總結地方和學校課程開發和管理的經驗,為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整體推進提供經驗。

3、總結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提高幹部教師整體素質的經驗,加強對教育行政人員和教師的培訓,改進培訓內容和形式,切實提高校本培訓的實效性,建設一支具有先進教育理念和現代課程意識的幹部教師隊伍,形成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新的教師培訓體制。

4、探索符合課程改革精神的“小班化教育”教學策略和模式,改變教學過程中過於強調接受大鐘學習的現狀,建立平等互動。共同發展的新型師生關係,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努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5、建立與課程改革相適應的教學評價體系,改變教學評價過於注重甄別與選拔功能的傾向,充分發揮評價促進學生髮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作用。

6、建立與新課程實施相適應的教學管理制度,實現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的有機結合,形成以學校為基地的課程改革與教學研究機制。

7、創設全社會(或社區)共同關心支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良好環境,形成家長和社區公民理解、支持並主動參與教育改革,積極為課程改革提供條件的和諧環境。

二、實驗的主要內容

1、一年級對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的科學性和可行性進行驗證性實驗。對新課程的課程標準及實驗教材進行系統、完整的研究。實施並驗證課程設置方案,驗證並修訂各科課程標準,為國家正式頒發各學科課程標準及相關文件做好準備。

2、加入學校課程開發與管理研究力度。以英語,信息技術、心理健康和形體等方面的教育為主要內容,以逐步加大對選修課的開發與研究為重點,穩步推進並不斷完善地方和學校課程的建設和管理,形成具有大鐘特色的課程與教材體系。

3、體現新課程理念的“小班化教教學”教學方式、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研究。通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引導教師充分認識課程設置、課程標準和實驗教材所體現的教育理念,樹立為每一個學生髮展服務的思想,探索師生平等。教學相長、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教學方式,研究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和利用網絡進行學習等教學模式,研究充分體現新課程三個基本目標的教學策略,信息技術教育與學科課程的整合、與教育教學有機結合的途徑,實現教學的深刻變革。

4、與課程改革同步的教學評價與考試改革。開展學生學業評價研究,不僅關注學生學習成績,更要重視學生多方面潛能,特別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不僅關注結果,更重視成長過程,形成不以考試作為唯一手段,能夠客觀反映學生髮展狀況,有利於學生成長的評價方式。改變單純以學生學習成績評定教師教學水平的做法,逐步形成內容多元,形式多樣,引導分析和反思,激勵教師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教學水平的教師評價體系。探索符合素質教育要求,有利於促進學生、教師和學校發展的學校教學評價辦法。

5、在課程改革中提高幹部教師素質研究。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核心內容,改革並不斷完善教研和培訓工作的內容、方式與方法,探索以教學改革為中心,以自我反思和自我發展為基礎,以參與式為重要形式,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作用,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資源的幹部教師培訓模式。

6、適應新課程的學校教學管理研究。新的課程設置,特別是綜合實踐活動與學校課程的實施,將給學校教學管理帶來一系列新問題,學校將從課程實施者轉變為課程開發者,教師將從教材使用者成為教材完善者,由此帶來的教學管理、教師管理與學生管理等新問題,只有通過實驗才能找到解決方法,因此課程改革過程也是學校建立與現代教育觀念相適應的、着眼服務於學生髮展的新的管理體制的過程。

三、實驗的主要保障措施

1、成立組織,加強管理。

組長:田德久

副組長:陳慶英、齊德山、曹錫英

組員:鄭雲興、嶽樹明、鄭春雨、程國興、劉文奇、劉建東、芮義、、常賀平、陳維康、馬少躍。

2、加強過程管理。

統計、積累新課程改革執行標準過程中的各種資料,每月進行實驗情況總結,每學期總結出階段性實驗成果等。

3、建立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的研究、交流制度。

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每兩週組織一次課程改革實驗的專題教研活動。年級組、備課組、每週實行集體備課研究制。

4、加強宣傳,擴大參與面,形成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建立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及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機制,積極發揮各種媒體的作用,加強社會宣傳,讓社會了解、關注課程改革實驗工作,引導社會各界參與討論課程改革,傾聽社會各界對新課程、新教材的意見和建議,為課程改革實驗提供各方面的參考。

5、制訂並實施實驗教師培訓的管理制度。

實行實驗教師持證上崗,對課程改革的優秀教師進行表彰獎勵,學習出勤有記錄、教學情況有反饋、實驗成果有評價。

6、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師培訓。

通過舉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系列理論講座,開設課程改革專題教學研究活動,組織骨幹實驗教師赴其他課程改革實驗區參觀學習,開闢課程改革網站等,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提高實驗的有效性。

四、實驗步驟

本試驗分三個階段進行。

1、準備階段(20XX年3月—20XX年8月)

(1)起草實驗方案,廣泛徵求意見,呈報實驗方案。

(2)成立組織機構。

(3)廣泛宣傳,開展新課程實驗的社會動員,積極爭取社會的支持。

(4)組建實驗隊伍,制定培訓計劃,對教育行政人員、校長、教研員和實驗年級全體教師進行有計劃的通識與專業培訓。

(5)實驗教師熟悉新課程標準,通讀新教材,集體備課。

2、實施階段(20XX年9月一20XX年12月)

(1)國小一年級各學科全面及時地進入新課程標準的試用和新教材的試教。

(2)邀請課程專家,針對新課程和新教材實驗進行系列專題講座和針對性的指導。

(3)每月組織一次實驗教師的研討會

(4)及時檢測、記錄、反映新課程標準及教材實驗的情況。

(5)深入開展新教材的教與學、新標準及新教材與學生認知規律等研究。

(6)每學年組織一次階段性實驗成果評估和展示活動。

3,實驗測計及總結推廣階段

(1)完成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實驗報告,提出完善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建設性意見。

(2)總結實驗區教學改革、區域課程管理改革和教師培訓的經驗,展示新課程改革實驗的各項教學研究成果和科研成果。

(3)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對構建新課程體系下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及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活動、社區服務、勞動技能教育)的研究結果和學生素質發展狀況進行總結分析,撰寫實驗研究報告。

五、實驗的成果形式

1、實驗報告。

2、校本課程教材的形成。

3、新課程相關教輔資料(教學改革案例,學科教學設計、教學模式及策略,音像、CAI、教具、學具等)。

課程改革實施方案4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地方對基礎教育課程管理與開發指南》的各項要求,促進我校對基礎教育課程的管理與開發,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二、目標要求

1、全面貫徹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要求,提高課程實施水平和教學質量,形成基礎教育課程的地方特色,推動課程研究、管理和開發隊伍的建設,提高地方管理與開發課程的能力。

2、以國家課程管理政策、課程計劃、課程標準為依據,同時要充分反映我縣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和學生髮展的需要。

3、加強課程改革和建設的整體規劃與部署,嚴格管理和規範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充分利用多種社會力量參與課程的管理與開發。

三、開發內容

地方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地方課程要直接反映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需求,有效增強課程對地方的適應性,形成課程的地方特色,為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服務。內容要以地方的歷史、文化經濟、社會、自然、環境等的研究為主,形成地方課程或地方課程系列,並具有較強的超前性。

根據實際,我校地方課程現階段開發的主要內容是《文明禮儀教育》、《法制教育》。

四、課時安排

地方課程課時,1—2年級每週1節,為《文明禮儀教育》;3—6年級每週2節,為《法制教育》、《文明禮儀教育》;根據需要,地方課程、校本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可以打通使用。

以上課時是根據教育部課程設置要求和我省實際安排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既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但每學期的總課時不得低於國家規定的標準。

五、開發與實施要求

1、要將國家課程的實施與地方課程的建設有機結合起來,通盤考慮,統一規劃。

2、要根據課程的不同類別,建立以書籍、實物、影像、軟件、網絡等為載體的地方課程資源體系。

3、在地方課程的實施中,要更多地組織學生開展不同形式的實踐活動,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同時要始終滲透安全教育。

4、要充分發揮社區、校教研組的作用,鼓勵有關人員加強學習,拓寬視野,深入生產生活實際,研究問題,總結經驗,創造性地為地方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服務。

5、要處理好地方課程與國家課程、學校課程的關係、課程內容與地方資源的關係、課程學習活動方式中接受與探究的關係以及學生與社會生活的關係等,優化課程結構,切實發揮地方課程的育人功能。

六、管理評價

1、地方課程的評價形式要多樣化,可以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考試和考查,但要以考查為主。評價要實行等級制。

2、地方課程的評價不僅要評價學生的結果,更要評價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特別是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評價。

課程改革實施方案5

隨着教育局新一輪課堂改革的不斷深入與推進,各學校在實施變革課堂上都在為尋找一條符合自己的課改之路而各出奇招、各顯神通。我校不斷嘗試變更教學方法與策略,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下的靜為動,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體現以生為本,讓學生感受成功的辦學宗旨,真正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氣氛“活”起來。

一、指導思想

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新課程理論為指導,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學設計上,要側重學生學什麼?怎樣學?學的結果如何?教師如何指導?充分調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把發展空間留給學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教學效率。

在課堂教學中,以“教會學生學習”為根本,樹立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是認識主體和發展主體的思想,致力於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主體的迴歸和學習能力的提高,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因,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近年來,我校以市級課題“農村國小生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為引領,不斷在全校開展研究與實踐。進一步深入到課堂教學中,尋找教育教學理論與農村國小自主學習培養的最佳契合點,從理論上進一步豐富農村國小自主學習教學理論,從而在實踐上更好地指導農村國小生自主學習的教育。

二、具體實施

總概括起來:一個轉變,兩個變革,三大原則

(一)教學觀念的轉變

1、開展課改總動員

通過觀看生本課例,大量購買變革課堂的有關書籍,讓全體老師形成一種課改勢在必行的氛圍,意識到是時候要變革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了。

2、做教師思想工作

思想引領行動。要想真正變革課堂,首先就要轉變領導及教師的思想觀念。我校通過多次組織教師開會,分析當前學生不學、厭學等因素,統一達成共識:除了改革,我們別無選擇!

3、通過學習改變認識、提升教學水平

(1)專家指引,開拓視野

我校邀請一些骨幹教師進行學習培訓,有效地調動了老師們課改的積極性。同時,我校通過往兄弟學校外出參觀學習活動,大大開拓了教師們的學識視野,豐富了他們的實踐經驗。

(2)組織教師上網學習,並積極撰寫學習心得體會

我校一直以來都十分注重教師的學習和撰寫學習體會。今年,我校先後組織教師網上學習,極大地豐富了老師們獲取知識來源。同時讓教師對教學問題以及個人學習心得及時反饋和分享交流,大大提升了教師們的教學水平和綜合素養。

(二)教學方式的變革

為了讓全體老師都動員起來,一起齊參到課堂變革中,我校通過拉桌子,成立小組合作來營造氛圍,促使我們的教師尋求更多的教育教學方法,也徹底改變了以往的教學觀念和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

(三)課堂教學的變革

教師儘量少説,多給機會學生説,學生能説的教師不説,讓學生能有更多的機會展示自我。教師也要不站或少站講台,多到學生中間來與學生交談、探討問題,要體現師生之間尊重、互信的新型師生關係,徹底改變以往教師高高在上的授課模式。

(四)“穩步推進”原則

俗話説:萬事起頭難。

為了讓教師能順利邁出課堂變革的第一步,我校組織了教研組長制定並印發“課改指引”,讓教師們有章可循,幫助教師更快進入課改角色,儘量讓大家少走彎路。同時,我校還對班裏的小組長實行三級培訓:校級、年級和班級培訓,讓小組長儘快適應上崗,構建小組後每月還對優秀組員和小組長給予表揚獎勵,鼓勵優秀激勵後進。

另外,教師們可以通過網上論壇進行交流與學習,網絡上既是教,又是學。集思廣益,教學問題及時得到解決與實踐,有時提出的一個問題也會有多種不同的解決辦法,教師的視野從此開闊了,教改的熱情和積極性也不斷地高漲,教師為了讓自己成功的方法能與他人多分享,平時遇到問題就會更主動更積極去思考。

(五)實行“實踐—研究—再實踐”原則

1、加大教研學習力度

我校定好各學科的教研活動,6位行政領導分3組或6組參與教研活動,各學科做好考勤與活動記錄,做到定時、定點、定內容,共同探討教育教學困域。

2、定時制定好課改教學流程指引

每經過一段時間的課改後,教導處就分別組織語數綜合三科教研組長制定出各科教學流程或好的教育教學方法,並進行收集歸類後組織大家一起研討學習,對教師在課堂教學實施中起到指引作用,幫助更多的教師少走彎路。

3、上好課改示範課

讓在課改變革後表現較優秀的教師給大家上示範課,凡同科的教師都要參加,在研討課後及時説課與點評。行政帶頭上好示範課,在學校也都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極大地鼓舞了教師隊伍的士氣,更加堅定了課改的信念。

4、推門聽課,促進成效

課改一段時間後,領導將不定時往各班推門聽課,課後對教師暴露的問題或修改建議及時給予講評與交流,讓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與方法,避免原地踏步或走回頭路。

5、做好課改檢查課

在課改過程中,我校將定時進行全校性的課改檢查課,由領導及教師組成檢查小組,對全校的教師在課改後進行課堂教學進行一次診斷檢查,發現沒有體現課改要求的教師,幫助他們重新學習課改精神,然後再進行第二次檢查,直至達標。

三、具體措施

(一)加強領導,積極做好宣傳工作

1、成立新課程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課改工作的領導,領導小組組長由校長親自擔任,副組長由教導處正、副主任擔任,組員由各教研組長、年級組長及學校骨幹教師組成,具體開展此項工作。

2、加強宣傳推廣工作,要在全校師生中積極營造實施新課程的氛圍,召開家長會,爭取家長和社會的廣泛支持,形成全社會支持新課程改革的良好環境。

(二)學習理論、轉變觀念,走進新課程

1、要改革舊的教育觀念,真正確立起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觀念,組織全體教師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及有關課改方面的文件及論著,要求教師都要按照課改的總體目標、主體任務,確定課改的理念和策略,倡導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觀念。

2、進行師資培訓,讓教師能把握新課程的改革思路,掌握新課程的教學方法,選派骨幹教師參加上級舉辦的課程改革培訓班學習,組織全體教師進行培訓。

(三)把握新課程方案,積極主動做好工作

1、根據新的課程計劃,設置本學年的課程,根據要求開齊國家規定的所有科目。

2、組織教師學習領悟學科課程標準的改革思路,熟悉課程標準教材,弄清新老教材的變化。所有教師都要圍繞素質教育培養目標,用新課程的理念來改革教學,要廣泛開展教研活動,研究新課標、新教材,優化課程實施水平。

四、實驗階段: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對新課改的宣傳,新課程理念的學習、課程標準的解讀,學校進行新課程實施前的各項準備。

第二階段:摸索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6月):逐步實踐課堂教學的變革、教學方式的變革。

第三階段:發展階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認真總結一輪課實驗的經驗,對實驗進行全面回顧總結,實行“實踐——研究——再實踐”的原則,繼續深化推廣。

課程改革實施方案6

為了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及《瓊海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方案》精神,加快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紮實推進素質教育,提高辦學質量,在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指導下,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開展新一輪課程改革實驗,特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進一步體現義務教育的基本性質,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適應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發展的要求,為學生的持續、全面發展奠定基礎,為加快實踐符合素質教育要求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積累經驗。

二、條件分析:

1、我校系博鰲鎮中心國小。我校積極實施“科研興校”、“質量興校”的戰略,在深化教育改革,推進教育現代化、培植與發展優質教育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2、近幾年來,我校投資校園的軟、硬件環境的建設,先後建成了校園網、多媒體教室、計算機網絡教室等信息技術設備。學校在資源庫建設初見成效,為實施新課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學校重視了教師的培訓工作,多年來學校每年均通過多種形式培訓各類教師,目前擁有省、市級骨幹教師多名,為實施新課程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撐。

三、組織領導:

組長:夏志雲

成員:學校全體教師

四、實驗目標及任務:

1、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合格公民。

使學生具有愛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的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人文素養;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能力和健康的身心。

2、培養一支能夠勝任新課程環境下教育教學的教師隊伍。

教師是實施新課程的最重要、最積極的因素,我們不但要引領着所有的教師走進新課程、實踐新課程,而且要通過這一場革命與洗禮,徹底更新教育觀念,使所有的教師與新課程一起成長。

3、開發具有地方文化內涵、具有一定的親和力的校本課程,初步建立起合理並不斷完善的課程體系。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進程中,我們除了要用好新教材外,還應適應新的要求,開發出具有一定質量的、滿足學生實際需要的校本課程,以課程開發為突破口,真正實現教師不僅是教材的利用者、執行者,更是教材的開發者的課改目標。

五、實驗措施及手段:

(一)加強校本培訓工作,以培訓促新課程的實施。

學校將針對教師的實際情況,注重發揮教師個體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專家引路、教師自主學習和自我反思相結合,進行新課程的校本培訓工作。

觀念是行動的靈魂,教育觀念對教學起着指導和統率的作用,一切先進的教學改革都是從新的教育理念中發生出來的,一切教學改革的困難都來至舊的觀念的束縛,一切教學改革的嘗試都是新舊觀念鬥爭的結果。我們首先要注重改革舊的教育觀念,真正確立起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觀念。力爭通過各種形式的學習與培訓,組織教師開展反思與討論,提高認識,強化責任,進行一次教育理念的“啟蒙運動”,把我們自身的教育思想統一到素質教育的要求上來,統一到新課程的方向上來,從而使我們的教學真正煥發出生命力和創造力。

其次,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推進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學改革既要重視觀念改革的先導作用,又要重視方式改革的載體作用。全體教師不僅要注意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還應注意改變我們每天正在進行着的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和教育行為。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我們將通過名師聯動、專家引路、教師研討的方式,加強課堂教學的研究,力求通過自身行為的轉變來使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真正的張揚和提升。

再次,我們將致力於教學管理制度的改革與重建。教育思想觀念的更新、教學方式的轉變需要相應的教學管理制度為其保駕護航。學校將從課程改革的實際需要出發,加強管理、評價制度改革,並且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使之與觀念更新、行為轉變相輔相成,互相推進。

(二)、加強校本課程的研究,以課程開發促課改的實施。

校本課程的開發體現了一所學校的教育價值取向,因此在課程改革中,我們將從以下幾方面把握好課程開發的整個過程:

一、是與綜合實踐活動相結合。將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區實踐、信息技術教育、勞動教育納入到校本課程的編制範圍,使之與課程資源的開發一脈相承。

二、是與學校德育工作相結合。中國小德育工作的主要活動內容是開展“五大教育”,即愛國主義教育、法制教育、常規養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校本課程的設計可與德育工作有機結合。

三、是與團隊活動相結合。結合學校特點,結合團隊開展的“綠色承諾”、“體驗教育”、“新世紀我能行”等活動的開展開發校本課程。

四、是與學校的興趣小組的開展相結合。我們將結合興趣小組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使之形成自己的校本特色。

五、是與學校的發展與師生的成長相結合。學校與師生的成長有着明顯的時代性與方向性,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學校的發展與師生的成長能夠突顯學校的辦學方向,使得學校課程更加鮮活、亮麗。

(三)、改革評價制度,以機制建設促課改的實施。

評價是課程改革的核心與源動力,我們將從三個方面加大評價制度的改革與探索。

一、是重視評價的導向性。

面對課程改革的新形勢,我們將從制度層面改革評價體制、分配體制,以制度建設為導向,將全體教師的注意力引導到新課程的實施上來。在實施過程中我們將確保學校制度的科學性、公正性、激勵性和正確的引導性。

二、是重視評價的情感性。

教師也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實施新課程必須全心全意的依靠教師,實施新課程必然要求教師付出更多的勞動與心血,學校領導能從情感層面加強與教師的溝通,在理解信任、使用發展之中促進新課程的開展。實踐證明,學校管理者心向教師,廣大教師會迸發出更大熱情去尊重學生、關愛學生,順應每個學生的個性,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成長,在和諧、民主、充滿人情味的氛圍中,促進了新課程的實施。

三、是重視評價的發展性。

人總在追求自身價值的實現中獲得前進的動力,我校引導廣大教師充分認識到:新課程的實施是一次重新洗牌的過程,對所有的教師來説,這既是一種挑戰,又是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誰在這場變革中及早啟動,誰就能贏得主動。

四、加強課程資源開發力度,以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促進課改的實施。

新課程的實施對於學校課程資源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對於信息技術軟、硬件裝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後,我們將把信息技術的開發、利用工作作為課程資源開發的落腳點與突破口,全面優化課程資源。我們將把握“自力更生、分步實施、軟硬兼顧、適度超前”的原則,加快信息化步伐。

“自力更生”即依靠自身挖潛,一方面我們要最大限度的壓縮非教學性開資,另一方面,要加強自身造血功能,加大對校辦產業及“三產”的管理力度,提高收益。同時,我們還將做好全面的統籌與規劃,確保資金投放的重點。“分步實施”就是學校電教設備的投入和發展要遵循一定的思路,分步驟積極穩妥地實施。我們將在前已經初步實現班班通的基礎上,加大投入,將重點放到終端的建設上,不斷提高使用效率。“軟硬兼顧”指在注重硬件投入的同時注重軟件的建設。一是利用好電教教材費,足額徵訂省教育廳規定的電教教材,將各個年級各門學科的音像資料配成系列,滿足新課程實施的需求;三是加大校本素材的建設力度,製作出更多更好地適應學校校情的軟件,充實學校的軟件庫。實踐表明教師自制的軟件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更能夠提高一個學校的信息教育水平。

六、工作步驟:

第一階段:

1、認真總結前一段時間我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經驗,分析我校實施課程改革實驗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研究和制定全鎮的課程改革實驗方案。

2、成立課程改革實驗組織機構,明確分工,制定課程改革的相關管理制度。

3、召開全鎮課程改革動員大會,通過多種形式為全鎮各類教師進行課程改革實驗的培訓工作。

4、配齊課程改革實驗所需要的各種軟硬件設備。

5、做好宣傳工作,向家長、向社會宣傳課程改革的重大意義,營造良好的課改氛圍。

第二階段:

1、做好一年級新課程、新教材的實驗工作。

2、做好課程改革的實驗項目的申報與立項工作,進步規範教育科研工作,以科研促課改成果的形成。

3、結合國家《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積極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爭取取得一定的實驗效果。

4、組織校內、鎮內的集體備課活動,組織多層次的教學研討活動,為各位教師提供學習與交流的機會。

5、組織人員參加區級各類新課程的培訓與教學競賽活動。

6、積極進行與新課程相關的教學評價方式的研究。

第三階段:

1、進一步進行新課程相關內容的實踐與研究。

2、準備與新課程相關課題結題工作,總結實驗成果並上報。

3、準備參加全區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總結交流大會,通過多種形式宣傳新課程的研究成果。

4、制定下一階段課程改革的工作計劃。

課程改革實施方案7

為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紮實穩妥地推進新課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根據上級主管部門文件精神,結合學校實情,特制訂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依據,按照市、縣主管部門要求,積極組織課改培訓,更新教育觀念、手段,改革單一評價模式,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積極穩妥地探索課程改革的新路子.

二、課改組織機構

課改組長:張延成副組長:竇興民、聶炳法、段連學成員:曹林、叢臨香、馬玉明、教研組長

三、目標任務

1、領會課程標準的精神內涵,能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2、瞭解新教材的內容,體例結構、特點、使用策略等問題。在此基礎上開展校本研究,開發鄉土課程資源,為教育教學服務。

3、開展教學方式的研究。科任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觀念,摒棄一支粉筆“滿堂灌”的現象,積極探索教師的角色意識,當好課堂的“導讀”,而不是“演員”,研究課堂教學結構、流程,教師要形成個性化的教學風格。

4、開展學習方式的研究。積極培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髮展個性潛能,轉變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

5、開展形成科學的評價觀,建立一套適合本校的評價體系。

四、措施方法

1、大力開展學習培訓活動。任何改革,先要過思想關,即是思想觀念要先行,這是改革的保障。我們組織的三級培訓,第一級即上層培訓,選派優秀教師到省、市參加骨幹培訓,第二級即組織全體教師的通識性培訓和學科培訓;第三級是由學校組織培訓,定時間反覆強化學習,特別是觀摩實驗區的示範課例。通過三級培訓,要使全體教師徹底轉為思想,杜絕“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

此外,學習培訓分階段推進,即分批分期選送科任教師參加省、市、縣組織的培訓、課程研討活動等;分批培訓教師,即還在擔任老教材教學任務的教師也要讓他們進行培訓,讓他們運用新理念、新方法進行課堂教學,跟蹤培訓;對起始年級的教師,在後續階段仍要進行教材培訓,真正實現綜合培訓、全員培訓的目標,

2、落實集體備課活動,各科、各年級成立備課組、年級組跟蹤監督。各備課組要有指導性的教學計劃,時度安排表、活動安排表。備課組要開展集體備課活動,每次備課要有中心發言人,備課組成員積極參與討論,發揮集體智慧,探索課改的新路子,備課組還應定期開展看課、説話、評課活動,真正做到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共同進步的目的。

3、健全課改相關制度。推進課改還應從制度方面進行約束,我們決定研究制訂課改學習制度,課堂教學評價制度,課程評價制度等,讓教師的全部身心和精力指向課程改革,讓長衝中學師生能在最短的時限內融入課乞討的洪流。

4、學校領導、中層幹部、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經常進行課堂聽課、研討、研究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行為。加強實驗過程的管理與監控,杜絕老套的教學方法行為,運用新教材採用老教法的作法。

5、探究教師教學方式的變革。

教學過程是教師的教與學業生的學雙方互動的過程,它決不是教師教學生聽,或者學生專注聽教師講的單向傳輸。課堂的互動性決定了教師在課堂上角色地位的改變,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者、知識的壟斷者、教材機構的傳授者,而應該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平等的參與者,學生探究疑難的積極引導者與促進者。課堂的結構模式也將發生徹底的改變,不再是以教論學,而是以學論教。教師出色地教是為學生更好地學提供服務的,因此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擺正自己的位置,給自己的課堂角色進行重新定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學與教的統一。

變革教法還表現在教材的解讀與處理上,很多教師總習慣於傳統的教學的思維,因為過去的教材的處理有固定的模式,易操作、簡單,不需動腦筋,而“課改”的課堂教學重視精神性的教育,讓學生在生活中在實踐中來感悟體驗所學的知識,這種教學沒有定式,非常靈活,不易把握,特別是備課要求高、難度大,尤其如“問題探究”,教師不能只憑自己過去的經驗,更要深入為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上置凝提問的“估計”,過去備課有一本“教參”便可高枕無憂,現在備課要閲讀大量書籍,查閲大量資料,廣泛蒐集有關信息,此外,還要通過自己的真切感受,進行刪選、加工、處理,在課堂上教師要隨時給學生釋疑、答疑。“課改”課堂教學的這一系列變化對教師來説將意味着不輕鬆,難度大,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地錘練自己,加快自己對這種課堂教學的“磨合”、適應,要潛心研究,不斷探索,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自己的教學中真正為學生製作出豐盛、營養豐富的“課堂大餐”。

6、探究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新課程標準有一個重要的理念就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但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也非易事,如果我們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學習時操作不當,即使我們在課堂上留給了學生一定的學習時間,但學生卻感到無所事事,無所適從。這樣學生非但沒有成為學習的主人,反而成為課堂學習的冷漠的旁觀者,學生在課堂肯定是收效甚微。那麼教師如何引導學生有效地課堂學習呢?其一:體驗學習。在課堂上要設法引導學生置身於教材學業習的情境,讓學生在這種特定的教材情境中來感悟、來體驗,從而激發學生思考問題的動機,來喚起他們解決問題慾望,不斷地昇華學業生思想情感,點燃學生的智慧火花,如:

數學課引導學生學習圓的知識,首先讓學生置身於教材情境,生活中哪些圓的現象,圓對人類有何作用,讓學生在這種特定的情境中萌生探求圓的奧祕的慾望。其二,“對話學習:就是讓學生多與教材對話,多與作者對話,與生活對話。在課堂上多創設特定的話題情境,讓學生通過討論,在羣體交流中,各個學習體體思維不斷碰撞,從而迸發出智慧的火花。

7、積極推進課題研究。我們要在各學科中大力研究、實驗,不惜花費財力、精力、人力投入實驗研究,用堅強組織領導,充足的科研經費,紮實的實驗研究,優秀的實驗成果向市教科院彙報結題,在全市佔據市示範學校的地位。

8、注重資料的整合和成果的總結、轉化。各學科教師在實施新課程中要收集一手資料,適用資料進行分析,研究、歸納,在課改方面有在全縣仍至全市有一定地位和影響,特別是要推出一批課改名師、論文、材料等優秀成果。

五、注意的問題

1、防止個別教師不願改,不敢的情況發生,從思想上武裝教師的頭腦。對學生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養成訓練,切忌隨遇而安,畏難情緒。

2、課程評價的缺位現象。課程評價本沒有一個統一的模式,學校要制訂適應課改對教師的評價機制,教師也應當用科學、發展的觀念評價學生,多元評價、發展評價、過程評價是應當貫徹的評價原則。

3、杜絕“懶人”“懶思想”的現象,教師要站在時代的高度,與時俱進,同時代同步,與思想同步,超前發展,在課改中有所作為。

課程改革實施方案8

一、指導思想

為了更好推進我校小班化“五環節”教學模式實驗實施,切實提高我校廣大任課教師對我校“五環節”教學模式課程改革的認識,探索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實現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完善“五環節”教學模式操作過程,經學校研究決定於9月25日起開展小班化“五環節”教學模式崗位練兵課活動。力爭通過本次活動能不斷總結推廣“五環節”教學模式成功經驗,解決“五環節”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努力打造我校教學改革的新特色,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二、活動主題

教科研主題:探索課堂教學實效,完善五環節教學模式

活動重點:本次練兵課活動要實現與我校十三五課題的有效對接,因此按照課題實施的進程,本次練兵課的重點,各教研組和教師要放在探索“合作探究”環節組織的有效性上。

三、活動時間

開展順序:先國中部進行,後國小部進行

四、參與人員

中、國小全體一線任課教師

五、活動要求

1、本次練兵課所有任課教師要積極參與,不允許以任何理由拒絕聽課,只要是一線在崗教師不分年齡大小都要參與此次活動,而且必須按照學校安排的時間來進行。如有極特殊情況須提前向校領導請假,並告知教導處以重新安排講課時間。

2.各科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一定要認真組織好課前的教研活動,組內教師要進行集體教研。

3.每位教師務必按照我校的五環節教學模式的要求,深入研究各環節之間的聯繫,做好對學生學習前置的指導,力爭通過問題的設計能有效組織學生小組間的合作探究,在課堂上力爭“合作探究”不流於形式。出課教師上課需把教學設計上傳到學校網站個人空間,教學設計要突出活動主題,既圍繞“五環節”教學,又要體現出對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探索。教學設計和課後反思上完課後打印好及時上交教導處,也可交給教研組長由教研組長收齊後一併上交教導處。

4.當堂沒課教師要積極參與聽課活動,特別是同學科或同教研組老師有課時,務必自行串好課,參與聽課活動。聽課教師要做好聽課詳細記錄。學校會及時在微信羣通報聽課教師參與情況。

5.課後各教研組長及時組織好本組成員評課並認真填寫“五環節”教學模式課堂教學評價表(自評和他評)。各位教師一定要本着認真負責、實事求是的態度對做課教師做好評價,教研組長負責收齊評價表後上交教導處。

6.本次練兵課的方案和上課的時間安排,上傳到我校網校通知公告欄處,請老師及時關注時間安排,做好課前準備。本次練兵課的上課時間安排明細也會發到微信羣,也可從微信羣瞭解各位教師上課時間。另外在講課的前一天,還會在微信羣中告知第二天參與講課教師的課節和班級,以便各位領導、老師及時參與聽課活動。

課程改革實施方案9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背景

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一七五中學也由課程改革的試點年級進入全面課程改革階段。新的課程改革給本xxx學校基礎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課程開發與實踐,給學校的發展,給教師專業的發展,給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提供新的舞台。

近年來在學校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始終堅持全面育人的方針,以培養現代化人才為目標,以創新教育為方向,形成了“以人為本,實施素質教育”的辦學宗旨。帶領全體教師認真學課程改刻的理論,更新教育觀念,加強教學管理和教師培訓,不斷研究和探索開發校本課程的新路子,特別是在藝術、體育校本課程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引領了我校校本課程的開發工作。教師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為學校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理論依據

校本課程是學校自主開發的一門課程,由學生自主參加,以學生活動為主,它與必修課程一起構成學校課程體系。但它與必修程在內容、要求的深廣程度和活動形式的靈活程度等方面又不盡相同。校本課程更突出學生的自主性、自願性和靈活性。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要求,學校開發的校本課程將對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創新思維習慣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發現和培養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三、校本課程內容

學校目前安排如下內容作為校本課程:

1、音樂:聲樂的基本常識 通俗歌曲

2、體育:籃球技能訓練 校園健美操

3、美術:版畫 裝飾畫

四、培養目標

1、總體目標

以課程為載體,在校本課程開發實施中,做到以師生為主體,以人的發展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目標,積極發展學生個性,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讓師生與課改共同成長。我校根據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提出了選修課和活動課作為我校的校本課程。

2、具體目標

1、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個性特長。

2、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

4、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精神,學習和掌握科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

五、教學原則

校本課程與其他課程一樣.都是由學生全員參加的學校教育活動,在遵循一般教學原則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在教學上應注意以下原則:

1、自主性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教師講授、指導少而精,儘量讓學生多煉、多動,多給學生以儘可能多的時間與想象、創造空間。

2、自願性原則:學生在"自選"科目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意願,報名後按各自選擇編組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應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興趣等實際出發、因材施教,靈活地作內容形式上的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在目標的多元化、內容的寬泛性、及時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可變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

六、課時安排

音樂每學期6課時。

籃球每學期8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