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方案

課題實施方案範文

為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預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可以對一個行動明確一個大概的方向。優秀的方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課題實施方案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課題實施方案範文

課題實施方案範文1

一、課題名稱:

培養興趣增強自信

二、課題研究背景:

1、孔子説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一種學習品質, 也學習的動力之源。有興趣才有潛力, 有興趣才有主動性和積極性。教育理論告訴我們:僅有當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興趣並逐步養成愛學習, 善思考的態度時, 才難知難而進, 鍥而不捨, 從而對提高教學質量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2、課程標準提出了知識與態度、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三維目標, 而情感與態度就要充分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引導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 樹立學生學習自信心, 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 增強熱愛學習的情感。

3、新課程標準的課程設置、教材編寫、教學過程和評價策略, 都體現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課程理念。可, 在我們的周圍有一部分學生有厭倦的情緒, 上課注意力不集中, 國小生因為年齡特點的緣故, 學習興趣易於轉移, 穩定性差, 所以, 如何強化學習興趣並使之轉化為穩定而持久的動力, 使學生成為真正的愛學樂學者, 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成為當代教育一大問題, 僅有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讓學生在愉悦的氛圍中學習生活, 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課題研究的意義:

1、興趣最好的教師、興趣成功的一半一切的一切説明學習興趣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心理因素。興趣來源於需要, 能夠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和高度的學習積極性。

2、個別學生之所以成為班級裏的後進生, 在很大程度上由於在學習過程中連連失敗、挫折, 對學生喪失興趣, 甚至於產生厭學的情緒。基於此種現象, 作為教師我們應當先激發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

3、如今社會對於學生的誘惑太多, 容易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住, 從而對學生也產生了厭倦, 逃學、網絡遊戲成癮早已屢見不鮮, 給學校教育敲響了警鐘:要想讓學生進的來也留得住, 必須要想方設法提高學校對學生的吸引力, 必須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增強對學習的自信心。

4、當代望子成龍的思想讓父母給孩子太重的心理壓力, 各種學習班、補課班、提高班早已讓年幼的孩子喘可起來, 讓孩子對學校、對學習產生厭倦的心理, 到達了談學色變的程度, 讓孩子對教師、對家長產生了叛逆心理, 迫切需要學校注重學生的興趣激發, 讓學生對學習產生內在需要, 並努力學習。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目標:

1、瞭解興趣和自信心對學生學習的影響, 瞭解教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增強學習自信心的做法;

2、瞭解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的原因, 瞭解學生對學校、教師、家長的看法和提議, 並分析學困生、網遊成癮、厭倦學習、逃學現象的成因;探索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增強自信心的新辦法, 好辦法, 吸引學生愛上學校, 愛上學習, 讓學生安心學習, 樂於學習, 從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五、課題研究的主要資料:

1、讓學校成為學生歡樂的團體之家。利用一切可用資源與辦學條件, 積極創設易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外部環境, 豐富圖書室, 實驗室、多媒體教室, 舉辦各種形式的興趣小組, 參加各類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社會實踐活動, 利用大課間活動, 寓教於樂, 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感受到團體之中的歡樂。

2、讓課堂成為學生愉悦的心靈體驗。在課堂教學中, 鼓勵每一位教師以趣為題, 採用巧導入、設情境、造懸念、談歷史、説軼事、多舉例、做實驗、常練習、藉助多媒體等輔助教學設施,理論聯繫實際等各種方式方法讓教學過程到達課始, 趣生;課行, 趣濃;課尾, 趣存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愉悦的心靈體驗過程。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及方法:

1、學校努力改善學校的硬件設施, 構建和諧、愉悦的`育人環境;組織課題組的全體教師認真學習相關的文獻資料, 提高理論水平和教學本事;共同探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的新舉措。

2、本課題研究主要採用調查訪談法、文獻研究法、經驗總結法、行動研究法。

七、本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

1、學校中一幅樂學愛學的氛圍, 學生中厭學、逃學的人寥寥無幾, 受到了預期的效果。

2、每一位教師在平日的教學工作中寫出自我親身感受, 寫出一篇篇經驗總結或教學論文。

3、共同努力下推廣一種好的培養興趣, 增強自信心的方法。

八、課題研究組成員分工:

1.課題組負責人:李萍負責課題研究的總體工作, 制定課題研究方案、計劃、申報課題, 制定相關課題管理職責、制度, 進行課題工作總結。

2.組內其他人員:劉順平:組織教師學習課題研究文件精神和《教研指南》, 並進行督促檢查;李華榮:負責課內研究, 歸納總結經驗, 撰寫論文, 推廣研究成果;沙養正:走訪學生家長, 調查學生情景, 彙報調查結果;

九、課題研究計劃:

課題研究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1.準備階段(20xx年8月25-9月20日):確定好課題以後, 組織教師進行相關理論學習, 研討、制訂課題研究方案、計劃, 申報課題。召開課題研討工作啟動分工會議, 頒佈相關的課題管理職責、制度。

2.實施階段(20xx年10月--12月):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 進行教學過程的改革和實踐, 創設情景, 激發興趣, 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 運用多形式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樹立自信心, 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總結階段(20xx年元月):整理課題相關資料, 進行課題工作總結, 構成結題報告。撰寫研究論文, 推廣研究成果。

課題實施方案範文2

一、課題研究的提出

(一)本課題研究的現實背景

課題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動的重要形式和載體,從一定意義上講,教育科研部門的各種科研管理活動都是圍繞着課題管理來進行的。因此,課題管理是縣(市)教研室(教科所)教育科研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能否規範、有效地實施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是縣(市)教科研管理部門需要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目前,隨着學校、教師科研意識的不斷覺醒和科研能力的不斷提高,我縣羣眾性的課題研究活動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課題研究的數量也有很大增長,僅20xx、20xx年度,我縣就有各級立項課題441項,其中國家級課題1項,省級課題(包括省規劃課題和省教研系統立項課題)28項,還有大量的市、縣級立項課題,而且研究內容也涉及學校教育教學的各個領域。但與此形成很大反差的是,我縣教科研管理的力量卻相對單薄,目前縣教研室僅專職教科員1名,雖然其他學科教研員也承擔起了一部分教科研管理任務,但還是很難有效地承擔起對實施課題的全程管理和針對性的服務指導工作。

眾所周知,課題研究的質量形成於課題研究的過程之中,有什麼樣的研究過程,就會有什麼樣的研究質量。要想使課題研究工作實現預期目標,真正落實於教育教學實踐中,真正對教育教學質量和品位的提升、學生的發展和教師的發展產生應有的促進作用,就必須提升課題管理和指導的質量,實現過程管理的優化。但在實際中,由於對課題研究過程的管理、監控、指導的不到位,極大地影響了課題研究的質量。目前,我們在課題研究過程管理中,遇到的主要的問題和困難是:

1、很難對更多的立項課題實施全程的監控。由於無法比較原始、比較直觀、比較全面地瞭解課題研究的全過程,僅憑終端性的檢查和評估使一部分科研動機不純的教師有虛可乘,甚至產生了重立項、輕過程的形式主義傾向和盜編、拼湊、偽造成果等非道德的功利主義傾向,對課題研究工作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2、很難對更多的課題實施有效的面對面的專業引領和指導。目前僅憑教研部門自身專、兼職教科員的指導力量,一方面由於時、空的限制,不能滿足更多數量的基層教師的指導需求;另一方面,由於專、兼職教科員自身研究領域的侷限,個人的智慧和學識很難滿足各種不同類型課題的指導需求,也不能用有效的機制發揮本地區教師的集體智慧;同時,不能對課題的過程研究給予及時的點撥指導,時效性差,這些因素大大影響了科研指導的質量和水平。

3、很難實現課題研究的信息化管理。由於沒有一個課題研究的信息化平台,各課題間,特別是相關課題間很難建立起一個信息交流的渠道,僅憑我們教研部門組織的幾次有限的課題協作、交流活動,效率很低。因此,嚴重影響了各課題研究的活動動態報道和與外界的溝通研討,不能及時發佈相關研究信息資料和階段性研究成果,無法實現資源的共享和協作攻關,也影響了成果的及時推廣。

4、很難有效地建立起清晰、豐富、動態的研究素材庫。課題研究原始資料的積累是課題研究的一項重要工作,只有厚積才能薄發。我們也設計使用過書面文本化的研究過程記錄冊,但由於書面文本自身特點的限制和設計的侷限,影響了資料積累的豐富性和簡易性,如資料的分類不夠清晰,積累不夠靈活隨機,容易讓一些點點滴滴的靈感流失,多媒體資料不能輕易呈現等,同時同一課題組成員間的研究心得也不能及時交流分享等。

因此,這幾年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來建立一套科學的課題動態管理機制,來解決上述我們在科研管理中遇到的瓶頸性問題。

在尋找問題解決路徑時,我們首先想到了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環境。因為目前我們教研室依託海鹽教育網(海鹽教育城域網或海鹽教育信息化),已經建立起了相當完善的海鹽教研網,在網絡教研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也取得了很多經驗。特別是自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們又創建了海鹽教師博客區和教研互動區,運行幾個月來,人氣很旺,也很受教師歡迎,技術也日益成熟。

因此,如何依託我們的“海鹽教研網”,利用博客技術,創建一個課題研究過程管理的平台,探索新的運行機制,提高課題管理的水平和效率,成了我們特別想研究和嘗試的課題。

(二)本課題研究的現實意義

博客被認為是繼Email、BBS、ICQ之後出現的第四種網絡交流方式。其作為一種快捷易用的知識管理系統,已經越來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關注並逐步被引入到教育教學和研究領域。教師博客最大的功能是以其“平等、開放、共享”的發佈機制,可以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反思、交流反思、自我積累、知識共享的氛圍,加速教師反思型特質的形成,而促進反思、交流、共享正是我們課題管理的重要目標之一。那麼能否在我們的教研網上建立一個基於博客技術的課題管理系統,讓每個課題都創建一個屬於自己的博客,從而作為我們教科研管理部門實現課題過程高效管理的重要形式之一呢?我們的理解是:

1、用博客來實現課題的過程管理,我們可以隨時隨地瞭解該課題研究的最新動態、研究進程、階段性研究成果,真正實現對課題的全過程管理,避免因終端性管理帶來的負面影響。

2、用博客來實現課題的過程管理,可以實現跨時、空,即時有效的課題點評與指導,同時可以獲得更多層面、更多教師同行的交流點撥,獲取更豐富、更有價值的指導意見,克服因科研指導力量單薄而帶來的指導低效。

3、用博客來實現課題的過程管理,可以讓課題組每個參與者都能及時快速地分享到其他同伴最新捕獲的信息和研究成果,容易產生思想激盪,在交流中生成智慧。還可以在獲取信息的同時,尋找新的研究點,避免重複低效研究。

4、用博客來實現課題的過程管理,可以使研究者以文字、多媒體等方式,分門別類、即時即地將研究的感悟、心得、案例、敍事、論文、課件等上傳或發佈(也可隱藏),超越傳統時空侷限,及時將隱性知識顯性化,豐富研究素材。

5、用博客來實現課題的過程管理,可以讓研究者更直觀、更便捷地回顧、追溯自己的研究歷程,回味自己的研究過程,不斷回溯、反思,積極修正,讓反思提升研究的質量。

正是基於上述理解,我們認為通過課題博客系統的建立和運作,是可以更好地實現課題管理的目標,也可以開始實踐和探索一種新的課題管理模式,甚至可以重塑一種全新的教師研究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交流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

1、依託海鹽教研網,利用博客技術,研究和建立一個科學的、具有較強管理功能的課題動態管理系統。

2、通過對該系統的實踐運行,探索基於博客技術的課題管理系統的操作運行模式,提高課題管理的效能。

3、通過與傳統管理模式的比較分析,研究基於博客技術的課題管理新模式對提升課題研究質量、研究者素養、研究效益的積極作用。

4、重構在網絡環境下教師從事課題研究新的研究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交流方式和成果推廣方式。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和初步設想

1、研究如何來建立基於博客技術的課題管理系統,解決技術問題

目前信息化已滲透到教育的各個方面,許多地方也嘗試利用網絡技術建立對課題的管理,有的是一個課題做成靜態網頁,有的是多個課題做成動態網站,但更新很慢,效果不是很明顯,究其原因有三點:一是網站製作和管理的技術原因,二是缺少論壇的交流反饋和激勵功能,三是無法實現自我管理和團隊協作。

而我們試圖以博客技術來實現課題研究的信息化管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一是博客是零技術,只要會WORD就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區,二是博客具有評論和留言功能,在實踐中反思研究,在交流中分享和提升是博客的核心思想,三是避免了網站中眾多課題千篇一律的模式,博客可以定義自己的界面,設置自己的分類,隨時可以發表文章也隨時可以修改自己的文章,可以對外發布也可暫時隱藏等,實現了自我管理功能,可以是一個人管理,也可以是多個人管理,真正體現了團體協作的思想。

在眾多的博客軟件中我們選擇性能較好的`OBLOG,基本ASP+SQL平台,功能強大操作方便。而且OBLOG除了方便的操作層面外,還有較好的管理層面。系統的構建大致是:

1、系統級課題立項分類(目前三級,支持多級):

2、系統級課題內容分類(目前四類,支持多類):

3、用户級課題內容分類:

進入教師自己的課題博客區,可以根據各課題實際需要,進行分類。

2、研究如何來建設基於博客技術的課題管理資源庫,解決取材問題

課題博客是課題組所有成員基於一個共同主題和共同利益的集體操作。每個課題以課題名稱為名註冊一個博客,為課題組人員所共有,每個人都具有管理權,都可以通過共同的註冊名和密碼進入管理中心,然後可以發表文章、修改文章、回覆文章等,為該課題的研究提供各類原始材料。根據課題研究的特點,呈現的資源類型設想分研究方案、研究動態、研究案例、研究敍事、研究文獻、研究成果等幾個模塊;呈現的資源形式可以是文本、圖象、課件、實錄、動畫等。

3、研究如何來運行基於博客技術的課題管理系統,解決使用問題

這是本課題研究的重點和難點,主要研究的內容是:①如何發揮系統的監控、評價、導向功能。設想採用檔案袋評價的方法,建立對研究資源上傳的有效考核指標和評價辦法,對課題研究的過程給予過程性的形成性評價和綜合性的終端評價,把研究素材的積累並作為課題結題、評獎的重要依據,以此來落實課題的過程管理。並讓博客成為教師課題研究的電子檔案袋;②如何發揮系統的指導功能。設想建立以教研員、學校科研骨幹為成員的專門的課題研究的導師團隊,賦予他們管理員身份和管理權限,劃分指導項目,以“回覆”的形式開展跨越時空限制的、及時、有指向性的網上指導點評活動。③如何發揮系統的多方互動評價功能。設想建立必要的考評機制,發動和鼓勵導師團隊以外的更多教師以“回覆”的形式,對自己和他人的研究進行點評,聚集羣眾的智慧,促進交流,為課題研究出謀劃策。④如何發揮系統的成果傳播與共享功能。設想建立相關課題博客羣,實現資源與信息共享;建立網上成果發表的獎勵機制,引導課題組及時傳播推廣最新研究成果。

4、研究如何促進教師課題研究方式的轉變

通過開放的動態管理系統的運行和評價,根據基層學校和一線教師的研究特點,逐步建立起在課題(主題)引領下,以活動案例、教學課例、學生個案、研究敍事、教育反思、主題研討為主要載體的行動研究模式;通過網上論壇活動,倡導一種良好的、開放的、具有分享心態的學術研究交流氛圍;通過博客資源的建設過程,培養教師善於學習交流、敢於發表展示、勇於反思積累的研究習慣和研究精神。

四、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及基本步驟

本課題以行動研究法為主,輔以調查法、文獻法等,在具體工作實踐中不斷嘗試、修正行動計劃,預期成果是:課題研究報告及相關論文、課題管理系統軟件、優秀課題研究博客案例、有關使用管理、考核獎勵辦法等。

基本步驟:

準備階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設計管理系統意圖及其模型,開發系統軟件,建立海鹽縣教研網課題研究博客區。

實施階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運行和使用課題管理系統,研究資源建設和使用策略,出台有關使用和考核辦法,聽取學校使用意見、建議,組織該課題的研討論證,不斷完善管理系統和管理辦法。

總結階段(20xx年8月——20xx年9月):撰寫研究總結和研究報告,邀請有關專家評估使用情況和使用效果。

五、課題研究的經費

預計1萬元(不包括有關技術設備購置)。

六、課題組成員

課題組長:

副組長:

指導顧問:

課題實施方案範文3

一、課題提出

《主動參與式國小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研究》課題是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主動參與式課堂有效學與教研究》的子課題。

在“十一五”發展期間,小數組進行了《新課程背景下的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研究》課題研究和“國小數學關注課堂、聚焦課堂,推進有效教與學”研究活動。在研究過程中,共收集國小數學教學案例約三百個,教學經驗約三百五十篇,形成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案例集》和《新課程背景下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經驗集,《無錫市國小數學學科有效課堂教與學規範條例》和《無錫市國小數學學科有效課堂教與學評價細則》(修訂稿)。通過這些研討活動,大家進行了新課程背景下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理論性和實踐性的研究和探索,促進了關於課堂教學設計一些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案、新模式的學習,交流了新課程背景下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一些好做法、好經驗,研究了課堂教學設計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改進策略,進一步提高了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設計研究重要性的認識,提高了廣大教師新課程背景下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設計能力,提高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雖然我們的課題研究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科研成果,但教學反思和提升空間依然很大,有待於進一步提煉研究成果。

本課題是無錫市《新課程背景下的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研究》課題研究和《國小數學關注課堂,聚焦課堂,推進有效教與學》活動深入的載體,也是教育科研創新國小數學教學技術,推動教師專業發展;促進國小數學教學改革,深化國小數學課程改革;引領國小數學教研、促進質量提升的發展需要。目前而言,關於參與式的教育研究大多隻是反映了一種宏大思維和宏觀指導,一般着眼於師訓、管理、德育和文化等方面,真正從“學習者中心”的視角出發,着力於國小數學學科研究課堂的成功項目並不多見,關於“主動參與式國小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研究”的發展空間非常大。

二、核心概念和課題界定

數學是研究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教育既要使學生掌握現代生活和學習中所需要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更要發揮數學在培養人的理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根據課題中核心概念及課題界定,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先談談對這些核心詞語的認識。

主動,指學生在國小數學課堂中表現為強烈的主體意識和自我意識,包含兩層意思:一是主動參與,數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二是主動學習,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

參與式國小數學課堂,是以“學”中心,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和主動參與的能力,引導以自覺性和選擇性為特徵的指導學習。參與式國小數學課堂,要充分考慮本階段學生數學學習的特點,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心理特徵,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參與的慾望,引發數學思考;要充分考慮數學本身的特點,體現數學的實質;在呈現作為知識與技能的數學結果的同時,重視學生已有的經驗,使學生在主動參與數學學習的活動中,體驗從實際背景中抽象出數學問題、構建數學模型、尋求結果、解決問題的過程。

有效學與教,有效學與教是一種有效教學策略,也是課堂上主體對話、共同參與的發展過程和結果。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處理好講授與自主學習的關係,處理好過程與結果的關係,處理好直觀與抽象的關係,處理好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關係,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和推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主動參與式國小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的基本特徵是,學生在情感、思維、行為等方面積極、主動、愉悦地參與數學學習過程,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擁有差異性的主動發展機會,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學好數學信心。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主動參與式國小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研究”課題,在調研影響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相關因素並作歸因分析的基礎上,以學生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參與行為特徵及發展規律為依據,借鑑激勵和期望心理學以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運用系統論的科學方法,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動機,強調協作學習對知識意義建構的關鍵作用,探索信息化背景下主動參與式國小數學課堂及“助學案”教學設計的結構模型和實施策略,研究國小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的理念、內容、策略和評價,積極關注學生的數學學業進步和生命發展,提升數學教師實施新課程的'學科素養和專業技術,促進新課程理念向課堂教學實踐的轉化,促進本地區素質教育的高位均衡發展。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有效教學(effectiveteaching)是為了提高教師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和策略,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教學科學化”運動。1956年,布魯姆出版《教學目標的分類學》,促進有效教學研究受到普遍重視,有效教學從理念轉化為課堂教學技術。1975年,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在整合plato的基礎上,開發以肯普模型為代表的第一代教學設計,一種以“教”為中心的有效教學課堂操作樣式。美國教育多樣性和高質量研究中心(crede)於1998年提煉出有效教學的5大原則,其中一個重要的觀點是:“有效教學是學生高度參與的教學”。奧斯丁(ornstein,allanc。)著《有效教學策略》於1990年出版,列舉有效策略達11種之多。坎貝爾(campell,l。,20xx)則為教師和學生總結出101條已被證明是成功的教與學的策略。

國小數學有效的教與學(effectiveteachingandlearning)不僅關注教師的教的效益,同時關注學生的學的成效。20xx年,坎貝爾總結出10條已被證明是成功的有效教與學的策略。1998年,鄭永柏、何克抗批判史密斯—雷根模型,提出以“學”為中心的教學設計模型,試圖建構有效學與教的課堂教學模型。新加坡在有效教與學研究和實踐方面進行了非常務實的探索,與我中心開展多次教研合作與互訪交流,舉辦了兩國(無錫)校長圓桌論壇。

1990年代,從有效的教與學進步為以“學”為中心的“有效的學與教”(learningandinstruction),是一種教育服務意識的確立,教學文化的轉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統籌委員會在《21世紀教育藍圖》中正式將“教與學”變更為“學與教”,把“知識的灌輸”演變為“著重學生如何學會學習”,更“鼓勵學生多思考、多發問、多溝通、多協作、多參與、多嘗試、多體驗”。20xx年起,香港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編訂了各學科不用學習領域的“課程及評估指引”,並建議學校採用。其中第四章和第六章的內容分別為“學與教”和“學與教資源”,專題指導學校開展課堂學與教活動,提高有效教學的質量。20xx年以來,香港課程發展議會建立“課程為本學與教研究共同體”,實施“課程為本學與教資源庫協作計劃”,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成立“教與學夥伴協作中心”。

參與式的理念,起源於上世紀4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的文化移植和扶貧戰略,後來參與式廣泛用於國際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等。80年代參與式教育引入中國。如今,參與式教學體現主動教育思想,已成為當代課堂教學改革和創新的一大主流,“中國知網”上可以搜索到很多關鍵詞為“參與式”的研究論文。“十一五”期間,上海市長壽區第二實驗國小江蘇省宜興市外國語學校等積極開展“國小數學參與式教育”研究,試圖調動教師、學生、家長參與數學教學的熱情,構建比較完備的“國小數學參與式教育”體系。

自20xx年始,課題組以《新課程背景下的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研究》為子課題全程參與研究,積累了豐富的課題研究素材,為本課題的深入推進研究奠定了基礎。

四、選題意義及研究價值

研究主動參與式國小數學課堂教學,創新國小數學教學技術,推動教師專業發展。吸納國內外有效學與教研究實驗成果,加強教學論和實踐的學術交流和合作,探索主動參與式國小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的新理論、新模型、新策略,提升教師實施新課程的教學新技術和專業新發展。

研究主動參與式國小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促進國小數學教學改革,深化國小數學課程改革。以有效學與教的理念引領教師轉變課堂教學技術,實現課程改革的目標。有效學與教是課程改革成功的技術策略和目標指數。

研究主動參與式國小數學課堂的助學案教學設計,引領主動學習,促進素質教育。我們進行的《新課程背景下的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研究》,《國小數學關注課堂,聚焦課堂,推進有效教與學》研究,取得了豐贍的科研成果,但教學反思和提升空間依然很大,有待於進一步提煉研究成果。

五、研究目標

樹立以學生和學習為中心的教學觀,初步建構主動參與式國小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的理論模型,包括“以《標準》為本的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目標體系”、“以學習活動為本的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操作體系”和“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在數學學科中形成若干可以在實踐中推廣的操作性策略,積累一批具有典型意義的國小數學教學課例和案例,提高廣大教師的有效教學技術能力及新課程實施水平。

以主動參與式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設計及“助學案”設計為抓手,來構建主動參與式的國小數學課堂形態,研製參與式國小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行為規範、課堂觀察和考評細則,引導課堂主體情感、思維和行為的自覺互動,激勵學生主動學習,提高自主意義建構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六、研究內容

1.有效教學策略和主動參與式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文獻研究。開展文獻和課例研究,調研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相關因素並作歸因分析,吸納成功的科研成果,運用課堂觀察技術和成分顯示理論等微策略理論,包括傳統課堂對資源、註釋、評論進行規劃的建議,探索課題研究的切入點、生髮點和創新空間。

2.主動參與式國小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基本結構、體系和模式研究。包括支撐性理論、支持環境、課程資源開發及利用、課堂主體間性及“內部對話”、“助學案”教學設計、教學反思、課堂觀察的建議。

3.主動參與式國小數學課堂學與教行為規範、策略及效度評價的研究。運用激勵和期望心理學以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研究包括教學準備、課程資源、傳播媒體、學習問題的發現、差異學習活動設計矩陣、學習評價和輔導、實踐拓展等方面的建議,以及在此基礎上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需要分學科開發單獨的微型課程(minilessons)。研製主動參與式國小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行為規範、課堂觀察和考評細則。

4.主動參與式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設計及“助學案”設計的研究。總結本市前期《新課程背景下的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研究》的研究實踐成果,以學為中心,研究設計基於問題、基於差異或專題學習的教學計劃,激發學習內驅力,引領學生自主建構。

5.主動參與式國小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的課例和案例的研究。以觀察主動參與式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現場的方式,在課題實驗中積累不同領域、不同課型的真實案例,在教學反思的基礎上進行微格分析,提出改進建議,建構有效的主動參與式國小數學課堂。

6.主動參與式國小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實驗教師現場培訓的研究。在課題實驗學校,根據課題研究項目及主動參與式國小數學課堂建構的實踐需要舉辦主動參與式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現場研討會,邀請課程、教學論與國小數學專家深度介入課例教研活動,開展課題實驗教師培訓的研究。

七、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研究思路:整合學術資源優質,規劃課題研究實驗,建立以我中心為領銜、各市(縣)區教研部門和課題實驗學校共同參與的研究網絡,系統化地架構以學科發展、教研課題和教師專項課題為載體的子課題羣,聘請並組建課題專家庫,薈萃羣體智慧,合作攻關,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參與式國小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的理想模型。

研究方法:加強教學論和相關文獻的學習,主要開展教學自然生態環境下的現場研究,為確保研究結果更具科學性及現實性,擬選擇文獻研究、經驗總結、行動研究、課例研究等綜合研究的方法。

八、實施步驟

20xx年9月—20xx年8月建立課題組,提出課題假設,確定研究內容。

20xx年9月—11月整理並編著相關文獻,做好課題文獻研究綜述。

招募課題實驗學校,架構研究網絡,組織理論學習和課題輔導。設計課題研究方案,制定課題研究規範,制訂年度課題研究工作計劃。

20xx年11月—20xx年10月課題開題並實施。每學期組織一次大市範圍內的課題研究活動,收集優秀典型課堂教學設計案例,形成《主動參與式國小數學課堂“助學案”》設計規範及教學建議,《主動參與式國小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研究》課題論文、案例彙編,《主動參與式國小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研討和課例選編,《主動參與式國小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行為規範及考評細則。

20xx年10月—20xx年8月成果整理與提煉,課題結題鑑定。

九、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本課題成員為:匡金龍、謝惠良、焦肖燕、伏曉峯、趙國防、尹志偉、孫敏、程繼德、沈曉東、範豔華、鍾國強、錢科英、錢陽輝、黃偉星、凌國偉。主持人為凌國偉、黃偉星。

課題實施方案範文4

時間安排:

20xx年6月12日

資料:

打電話

活動形式:

聽課、評課a

指導思想:根據新課程標準的需求, 結合教學實際情景, 經過打電話這個綜合運用就結合學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 讓學生體會優化思想, 並會把優化思想運用在生活中, 讓學生嘗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的方案, 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對策論方法在解決問題中的運用。具體措施:

一、探討最優方案

1、聯繫生活實際提出問題:15人的合唱隊接到緊急演出, 經過打電話通知每個隊員, 如果每分鐘通知1人, 怎樣儘快通知到每個隊員 2、讓生圍繞這個題目, 設計自我的最快解決問題的方案, 時間要最短。

3、交流學生獨立方案→同桌互相交流→團體交流→彙報→小結

二、總結髮現的規律

每增加一分鐘新接到通知的隊員數正好前面所有接到通知的.隊員和教師的總數, 也就N分鐘新接到通知的隊員數等於前(N-1)分鐘內接到通知的隊員和教師的總數。探研得到N分鐘所有接到通知的隊員的總人數就2n-1人。

三、應用規律

發現這個規律後, 能夠讓學生直接利用這個規律來解決前面提出的問題了, 隨着時間的增加, 所有接到通知的隊員數分別為1, 3, 7, 15, 31----所以要通知完15個隊員, 只需要4分鐘。也能夠讓學生通知一個50人的合唱隊, 最少花多少時間就能通知到每個人。

總結: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 我們必須要認真的分析, 觀察, 理解題目的意思, 怎樣才能最好的縮短時間, 找出最優方案, 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從而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 讓學生真正的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數學來源於我們的生活。

課題實施方案範文5

一、課題的提出

近幾年來,許多學校都將讀書活動放在了學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廣大教師也充分認識到了閲讀在孩子健康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審視當前學生的閲讀現狀卻不太令人樂觀,在大力呼籲讀書的同時,老師不知道該向孩子推薦什麼書,家長們不知道怎樣的書籍適合自己的孩子,孩子手中捧着的書則呈現或缺乏價值、或缺乏樂趣的狀態。

我們課題研究的價值在於從兒童的心理與能力出發,分年段地有重點地對學生進行閲讀指導,有效地提高孩子的閲讀質量與閲讀樂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適應力及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本課題研究的創新之處在於針對目前學生的閲讀現狀,提出了階梯性閲讀方式,根據學生的年齡層次,選擇適合的書籍,並通過閲讀指導課的形式,對學生的閲讀進行有效地指導

二、理論假設

朱永新教授説過,一個人的閲讀史就是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而童年的閲讀對於一個人的完美人格形成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兒童文學對於一個孩子來説,意味着成長的伴侶,意味着心靈的雨露,意味着精神的家園,意味着美的存在,意味着笑的源泉,意味着第二個生命。

兒童文學是人類專門為兒童寫的,是兒童自己的“文學”,表現的是童心和童趣,使最適合兒童心靈的讀物,因而也是兒童最願意接受的。兒童文學讓人善良,兒童文學增添人審美的意趣,兒童文學會讓人孩子的心靈變得豐富敏鋭,使他們具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童年階段的閲讀是審美情趣和美好人性的起點,兒童文學可能影響人的一生。

帶領孩子走進童書的世界,幫助孩子選擇適合自己年齡的書籍,引領孩子在閲讀中提高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讓閲讀成為孩子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一個愛好,讓書籍成為孩子快樂的源泉。

三、研究目標和內容

1.研究目標

通過開展閲讀童書的活動,帶領孩子走進童書的世界,幫助孩子選擇適合自己年齡的書籍,引領孩子在閲讀中提高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讓閲讀成為孩子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一個愛好,讓書籍成為孩子快樂的源泉。

2.主要研究內容

(1)、研究閲讀當前優秀兒童讀物,尋找鑑別優秀作品,從兒童哲學、兒童心理與教育目的出發,思考特定的兒童“應當讀什麼”的問題。

(2)、選擇“共讀”童書,組織和開展班級讀書會,探索如何通過師生的共同討論,引領兒童在閲讀能力、品德修養、審美情趣等方面得到發展。

(3)、藉助家長與社會的力量,組織和開展親子共讀活動,研究親子共讀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作用。

四、研究思路與方法

1.研究思路

本課題研究意圖在於通過童書閲讀的研究與實踐,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閲讀興趣與閲讀能力,進一步推進書香校園的建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研究中將採用分年段推薦、階梯性閲讀的方式開展閲讀活動。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收集有關童書閲讀的中外研究資料及他人成功的閲讀課、讀書會的案例,借鑑其成功之處,同時進行不斷揚棄,形成課題研究的基本理念。

2.行動研究法:實驗教師研讀童書,引領學生閲讀童書,以閲讀課為陣地,課內外想結合,在實踐中不斷地反思、改進,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經驗總結法:在課題實踐研究的基礎上,從理性和實踐層面上總結、提煉童書閲讀的具體方法與經驗

五、實施步驟

研究時間是3年。

1、準備階段(20xx.7~20xx.10)

(1)分低中高三個年段成立課題研究小組,明確兒童階梯閲讀研究的內容與目標。

(2)組織課題組教師開展童書的閲讀、選擇與推薦工作。提出若干兒童閲讀的“主題”,並把它們分配到不同的年級中。

(3)總結分析學校近幾年讀書活動的經驗與成果及存在的問題,討論引進童書,進一步推進讀書活動的具體措施。

2.實施階段:(20xx.11~20xx.1)按低中高三個年段,以閲讀課為主陣地,結合讀書節等活動對學生進行童書的推薦、介紹和閲讀指導,並由實驗教師及時做好資料的蒐集與整理工作。

3.總結階段:(20xx.2~20xx.6)整理課題研究相關資料(活動方案、閲讀隨筆、讀書報告、學生習作、論文案例集等),撰寫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課題組組成

課題實施方案範文6

為深入開展“教師專業素質提高年”活動,推進“嘗試教學”課堂教學模式改革,促進全校教師高效教學研究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升學校教育科研整體水平,經學校研究決定,在全校教師中開展“帶題授課”活動,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本着“科研服務教育教學,科研引領教育教學”的工作思路,緊緊圍繞學校中心工作,圍繞“嘗試教學”課堂教學模式構建,促進教師隊伍內涵素質提升,帶動全校教師積極參與課題研究,努力探索課堂教學新途徑,實現專業素質和教學質量雙提高。

二.活動目標

引導廣大教師自覺接受並實踐“問題即課題”理念,從日常教學工作中最需要解決的困惑入手,抓住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某一問題展開深入的研究,尋找原因,制定措施,並在研究課上進行驗證、總結、反思,從而解決困惑,迴歸到常態教學中,享受教學的快樂。

三.活動安排

1.員部署階段

(1)召開動員大會。講清活動的目的意義,動員老師主動報名參加“帶題授課”實驗探究活動,參與到小課題研究中來(原則上35週歲以下教師必須全員參加,35--45歲教師自願參加,45歲以上教師擔任指導教師)。

(2)召開教研組長會。論證教師“帶題授課”課題,確定“帶題授課”小課題實驗研究人選,對此項工作進行指導。

(3)召開課題培訓會。針對“帶題授課”方略、研究方向、研究策略等進行專題培訓,做好開題、立項工作。

2.實驗研究階段

(1)組織教師針對立項課題展開深入研究,並在常態教學中進行驗證、總結、反思,解決困惑,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2)定期開展階段性成果示範、彙報、推介活動

3.全校性“帶題授課”展示彙報,總結,推廣階段。

在全校選樹10名“帶題授課”樣板教師,舉行特色鮮明的.展示彙報活動,以典型為引領,通過總結提升、經驗介紹、示範展示等形式,帶動全校教師積極參與教育科研,力爭做到人人都有課題,個個都要“帶題授課”。

四.具體要求

1.教師要注重觀察、思考,及時將課堂教學中生成的難點問題作為課題進行研究,通過實驗探索,同伴交流互助,在實踐中解決問題。

2.教師個人要在學校批准實施小課題研究後,制定詳細的研究計劃並在常態教學中進行“帶題研究”。

3.“帶題授課”教師要注意原始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研究過程中要隨時注意記錄、反思和總結。在研究探索中積累經驗,反思不足,不斷改進。

4.學校將定期組織“帶題授課”典型課例展示和經驗交流活動,表彰和獎勵在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個人或集體。參加“帶題授課”的教師將在學校職稱評審、評優及骨幹教師評選中予以優先考慮。

5.學校科研科承擔本次活動的指導和推進任務,並做好協調交流和培訓工作,學校將定期聘請校內外專家進行相關指導。

五.組織領導

為加強對此項活動的指導和管理,特成立學校“帶題授課”活動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下設辦公室:科研科

主任: 副主任:

課題實施方案範文7

為強化過程管理,提升全市小課題主持人的研究精神,根據XX市教科所20xx年12月22日文件關於加強小課題研究的動態化管理,我校已上傳小課題成果評審委員會名單,以加強小課題的過程化管理。

一、小課題研究方案檢查時,有部分方案沒有按時提交,本次徵文我校所有的課題組均按時間要求及時上傳(時間要求是20xx.11.13),小課題研究工作比較繁瑣,但最後結題必須積分規定分數才能結題,衷心希望各課題組對有關要求認真對待,否則工作做了也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課題主持人要認真閲讀XX市教科所“20xx-20xx學年度XX市小課題研究時間表”,嚴格按課題研究時間表完成課題任務,年級組長,成員之間要隨時相互提醒。教科室不再電話通知,參看學校博客及市教育科所博客。

二、為及時瞭解市教科所對小課題研究的.動態管理,請各主持人每天能及時瀏覽XX市教科研博客,內有詳細的相關要求,更有利於各課題組工作。

三、所有博文如果上級沒有特殊要求,請上傳者必須按學校文檔要求正確美觀編輯,以免影響成績。本次徵文有的主持人打分較低與此有很大原因,要原創,不要抄襲。

四、為讓各課題組成員瞭解小課題相關文檔評分標準,瞭解自己打分情況,附表1和2是通報上次檢查我校市級課題實施方案和小課題徵文的得分情況。成績不理想的請接受經驗教訓。

五、有的小課題組已上傳多篇文章,為更方便市教所針對性檢查,以後上傳文檔時,教科所要求上傳的一定要在上傳博文時,題目上標出,如本次上傳時,可在最後上邊文本框中定寫“小課題徵文”,下邊正文中把題目與內容編輯完整。

課題實施方案範文8

一、課題名稱:幼兒園遊戲區域活動材料投放的探索與研究

二、研究目的:

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環境作為一種“隱性課題”,在開發幼兒個性方面,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環境創設已漸漸成為幼兒園工作的熱點。《綱要》中也明確提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墨子曾説“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這就特別強調環境的作用,而區域活動作為一種“強調教育環境,注重幼兒這一教育主體,側重開放的教育要求”的活動,在幼兒園廣泛地開展起來並深獲幼兒教師的喜愛。它是集體教育活動的補充和調整,是實施個別教育,促進幼兒個性和諧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我們一直在探索、研究、利用的教育途徑之一。

區域活動能為幼兒提供更多的時間與空間,讓幼兒依靠自身的能力通過對各種材料的擺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尋找問題的答案,幼兒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意願、能力按規則自行選擇各區域的活動,動腦思考、動手操作、自由結伴、自由選擇、自由活動,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生動性,促進兒童在不同的水平上獲得相應的發展,因此區域活動的開展,為幼兒自主性發展培養,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實踐平台。

材料是區域活動開展的有效載體,在區域活動中,我們可以説幼兒是在與材料的“對話”中獲得發展,材料是幼兒進行活動的物質支柱,是幼兒學習的工具,是幼兒的第一本書。不同的材料會與幼兒進行不同的“對話”,體現其不同的教育價值。

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指導是一項創新工作,教師如果要讓幼兒在活動中成長,就必須隨時關注孩子,在瞭解孩子的興趣點後,去創設更好、更貼近孩子的區域活動和教育內容,併為孩子提供適宜的材料和指導,讓孩子在不斷探索、實踐中獲得經驗,在實踐中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新《綱要》對幼兒教師的'角色進行了重新定位,教師應是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必須建立起一種新型的師幼關係,教師不再是居高臨下的領導,而是平等中的“首席”。教育不是“傾瀉”,而是平等的對話;教育不應是“灌輸”,而是“分享”。每個幼兒按照他自己的“大綱”走下去,成人要做的,就是發現每個孩子的大綱規律,為幼兒創造環境,尊重幼兒心理髮展的外部表現,為幼兒提供必要的條件幫助其成長。本課題的開展將引導教師進一步理解新《綱要》精神,在豐富多彩的區域實踐活動中,獲得更科學的研究兒童、觀察兒童的技巧,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同時,開展此項課題研究,順應了我園園本發展的需要,能真正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發揮幼兒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進度等適合每一個幼兒身心發展特點與水平。

三、研究任務:

1.各年齡班區域設置及材料投放的研究。

2.如何豐富區域活動,探索構建具有特色的有效使用“環境”的教育課程。

3.研究幼兒園區域材料投放的形式和組織策略,充分發揮區角活動的價值、功能。

四、研究內容:

1.如何通過投放材料使活動區發揮更大的教育效率。

2.研究投放材料的種類、來源。

五、研究思路:

1.新《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身心發展的經驗。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而區域活動正符合這一要求。在我們看來,活動區材料的投放、教師的觀察和指導及活動後的評價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他們之間相互聯繫、密不可分。然而,在這其中活動區材料的投放與豐富是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和基礎,它直接影響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是否滿足幼兒的種種需求,是否給幼兒帶來真正的收穫。 此外,區域活動作為一種“強調教育環境,注重幼兒這一教育主體,側重開放的教育要求”的活動,它是集體教育活動的補充和調整,是實施個別教育,促進幼兒個性和諧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我們一直在探索、研究、利用的教育途徑之一。通過此課題的研究,讓教師在組織區域活動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效投放活動材料,提高區域活動的教育實效性。

2.區域活動——是指教師在尊重幼兒個別差異的前提上,根據幼兒的學習需要,教師和幼兒共同創設適合的環境,讓幼兒能在此環境下主動並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獲得發展。在此活動中教師是觀察者、指導者和準備者,其作用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技能,還在於提供支持性的學習環境。活動時由幼兒自己設定目標、規則、方法,獨立、自主地完成整個活動。區角活動是區域活動和角色遊戲的整合,不僅能讓幼兒獨立、自主的探索、求知、並掌握方法,而且可在滿足幼兒善於模仿的特性的同時學會交往。

3.材料投放——材料投放要有計劃、有目的;材料投放是區域活動的物質支柱,是幼兒活動的工具,是區域活動開展的關鍵,材料投放的是否得當,對幼兒的發展起着決定性作用。因此我們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最近教育目標及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投放材料。對材料的投入要有計劃、有目的,不要把材料一下子投入進去,應分期分批的不斷更新,由易到難,不斷吸引孩子主動參與活動的興趣,使他們有新鮮感。

六、課題研究措施:

區域活動通俗地説是幼兒活動的小區域空間,它是通過老師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各種材料,創設活動環境,讓幼兒在寬鬆和諧的氣氛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願,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和活動夥伴,主動地進行探索和交往的場所。區域活動與集體活動相比,教師的主導作用變得隱性,而

創設環境和材料提供則是開展的關鍵之關鍵。因此,以區域活動為切入點對區域活動中材料的投放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鼓勵幼兒與材料交互作用,分析總結激發幼兒探究材料的性質、特點,進一步豐富區域活動,探索構建具有特色的有效使用“環境”的教育課程,為以後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提供依據。

1.在區域活動中材料投放的適宜性,使材料與孩子階段發展的目標相一致。

2.在區域活動中注重材料投放的層次性,要兼顧個別差異,避免一刀切。

3.在區域活動中投放的材料豐富且功能多樣性。

4.在區域活動中觀察幼兒的興趣點,及時調整補充材料。

5.區域活動材料的分類:如將材料分成成品材料、自然材料、廢舊材料。

6.區域活動材料的收集、製作。如通過家長和幼兒收集、教師引導收集、製作

七、研究成果形式:

1.階段性研究成果以論文和教育個案的形式體現。

2.課題研究結題,形成一篇終期成果報告。同時在研究過程中,將開展與課題研究有關的一系列研討、觀摩活動和論文交流會,以此豐富課題的研究過程。

八、研究步驟:

課題研究分三個階段

1.準備階段(20xx、09—20xx、10):

(1)完成課題申報工作。

(2)課題組成員培訓,並收集相關的理論資料及實踐資料進行學習

(3)制定課題研究方案。

2.實施階段

(20xx、10——20xx、05):

(1)組織教師開展各班區域活動內容及材料投放情況的調查。

(2)進行初步的研究探索,各班(大、中、小)區域活動設置及投放材料的活動,做好活動觀察記錄。

(3)開展一系列區域活動評比活動,班級之間互相交流自己在區域活動設置中的經驗。

(4)分析課題進展情況, 舉行相關的成果展示、經驗交流等活動。

3.總結匯報

(20xx、05——20xx、07):

(1)教師根據自己在開展區域活動中的經驗及反思,及時總結小結,形成理論,並能互相交流討論出現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措施等。

(2)收集材料,撰寫研究報告。

九、課題組人員分工:

郭紅利:負責課題的設計、實施、撰寫研究報告。

甘冰絨:負責課題的實施、協調和資料收集。

詹 麗:負責中班組課題的研究實踐和定期的總結。

許 瑩:負責大班組課題研究實踐,提供各種檔案資料。

劉玉霞:負責小班組課題研究實踐,提供各種檔案資料。

二〇XX年九月十六日

課題實施方案範文9

一、課題名稱:

xxx

二、課題研究的現實背景及意義

培育一所好學校, 必須培育一支素質過硬、作風優良的教職工隊伍。如果把一所好學校比作一座漂亮的大廈, 那麼, 優秀教師就支撐起這座大廈的棟樑。名教師優秀教師羣體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學校重要寶貴的教育教學資源之一。單單一個名教師, 也許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可, 對於一所好學校來説, 名教師就教職工隊伍的引領者。所以, 在新課程改革高潮漸起的今日, 各個學校都重視對教師隊伍的建設, 尤其對優秀教師的渴求。如何培育出更多的名教師和優秀教師, 並最大程度的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發揮模範引領帶動作用, 擺在每一位教育管理者面前的重大課題, 也本課題研究的根本意義所在。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國內外研究同一研究領域的概況

關於名教師, 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對此進行過專門的研究。尤其進入知識經濟時代, 對名教師的內涵、名教師教師的思想品德、現代教育觀念、法律意識、知識結構、基本技能、良好心態、外在形象、教學藝術、教育科研、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等, 不少學者進行了專門的.探索與研究, 並出版了《優秀教師全書》、《新課程優秀教師管理實用手冊》等專著。美國學者還專門研究了美國成功教師的五個標準、成功教師的15條特徵、成功教師八要素等, 對指導中國小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走向成功發揮了重大作用。

關於學校優秀教師與教師隊伍專業發展的關係研究, 國內外也有所關注, 但並不很多。如有的學者從教師專業發展與人力資源的關係出發, 強調從以往關注教師的自治和個人發展, 轉而強調名教師與教師隊伍整體專業發展的同伴互助、引領示範和合作文化, 即首先建立積極的夥伴關係, 以使雙向學習, 在此基礎上加強教師之間以及在課程實施等教學活動上的專業對話、溝通、協調和合作, 共同分享經驗, 經過互動彼此支持, 以減少教師由於孤立而導致的自發行為, 從教師作為研究者走向同伴互動。

2、本課題研究的價值

(1)有利於建設研究型學校, 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2)有利於完善教師評價體系, 激勵教師自強不息, 超越自我, 實現自我完美的教育人生。

(3)有利於加強學校教師伍建設, 推動學校管理改革, 提高學校的辦學效益

四、課題研究的資料及預期目標

(一)課題研究的資料

本學期, 我校課題研究的資料名師與教師隊伍建設研究。以名師的成長環境、培養途徑、作用與效益、與教師隊伍成長之間聯繫等方面為主要研究對象, 貼近名教師的工作實踐和成長心路歷程, 探索名教師在教師隊伍建設中發揮的主力軍與引領者作用, 並且結合這個課題, 研究發揮名教師作用的途徑與策略。

(二)預期目標

認真制定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並精心組織實施, 不斷總結經驗與教訓, 逐步探索出一條有利於名教師的成長、充分發揮名教師的模範引領示範帶動作用的教職工隊伍管理評價體系, 為優秀教師的成長創造優越的環境條件。在逐步總結經驗的基礎上, 分階段構成研究成果, 最終構成《名師與教職工隊伍建設的研究》論文獲報告。

五、《名師與教職工隊伍建設的研究》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

課題總召集人:李國偉, 主要負責宏觀調控和行政指導統籌、全程跟蹤課題研究。

課題組長:楊建濤。具體主持課題研究, 總體構思、設計研究方案, 確定研究步驟、研究方法, 協調組織不一樣階段研究工作, 彙集研究經驗, 並最終構成研究成果。

副組長:虎二偉。負責本課題與學校整體教科研發展的協調和指導工作和評價工作。

副組長:劉二定。負責組織課題研究, 處理研究材料, 進行研究指導。

課題組成員:劉法憲、楊春霞、魏麗霞、楊炎秋、張喜風、李世紅。負責子課題研究管理、實踐研究、資料蒐集等。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和方法

本課題研究時間為20xx年5月————20xx年5月。

1、20xx年5月————20xx年8月開題階段:申報課題, 由上報上級科研主管部門備案, 並通報學校教科室, 由學校教科室牽頭, 課題負責人確定實驗小組人員, 明確人員職責分工。研討課題實驗方案, 做好前期研究準備工作。

2、20xx年9月————20xx年12月為第二期研究階段:在此實驗研究階段, 主要研究名教師的培養途徑成長環境與教師隊伍建設之間的聯繫。

3、20xx年1月————20xx年5月為課題第三實驗階段:在此階段, 主要研究和總結名教師在教師隊伍成長中所發揮的作用與學校在名教師的管理使用方面的創新成果, 彙集資料, 優秀課例成果彙報。總結研究成果, 彙編資料, 完善研究報告。

本課題研究的方法有:

1、調查法。在研究前、中、後期採用問卷、談話、觀察等方法進行調查, 為研究供給科學依據。

2、文獻研究法。針對調查中瞭解到的名教師的學習、生活、工作現狀, 廣泛收集和查閲有關資料, 收集國內已有的影響名教師成長的各種因素的研究的成功經驗, 對其進行分析歸類, 為研究供給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

3、個案研究法。選取不一樣層次的優秀教師工作實踐成長經歷作個案研究。

4、經驗總結法。廣泛收集和總結各學科各年級優秀教師影響個人成長的各種因素並進行歸納整理。

5、行動研究法。邊實踐邊研究, 循序漸進, 不斷反思, 不斷修正, 探索最佳名教師培養策略

七、《名師與教職工隊伍建設的研究》課題研究保障措施

1、建立課題網絡, 成立課題組, 制定課題研究制度。

2、由課題組組長負責開展活動, 組員之間結成研究夥伴, 定期彙報、交流。每月月底舉行課題組長例會, 經常對課題進行階段性分析, 並指導下階段工作。

3、對課題組成員的研究工作實行不定期檢查, 並進行階段性工作彙報和總結, 校行政進行監督和管理。

4、籌集經費, 保證本課題各項研究工作正常開展。

5、與上級教科室領導多聯繫, 及時彙報課題研究進展, 確保課題紮實地有成效地開展。

課題實施方案範文10

組長:

成員:

執筆:

研究目標:

把積極心理教育的思想貫徹到學校制度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層面,通過構建有利於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形成的教學場,開發人的潛能力,激發人的活動,促進人的能力和創造力的心理環境,培養學生積極的認知品質、意志品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研究思路:

課堂教學都存在着“教學場”。“教學場”是指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運用各種手段、方法、策略向學生傳遞有關的認知信息,然後經學生加工處理後,又以一定的形式進行儲存或反饋。圍繞教師與學生的相互活動,課堂教學諸因素在心理層面上則構成了一個“教學場”。

從教學的實際意義看,我校“十一五”課題“構建中學生積極心理場”這一思想,切準的正是當前教學的實際問題,因此,我們教務處把建設積極的教學場作為教學工作開展乃至評價的核心元素之一。《建設積極的教學場》從以下四個方面開展研究:

一、學校方面

根據新的課改方案和大學聯考的改革方案,加大課改實施力度,切實糾正局部存在的學科上重理輕文的傾向。教務處要組織力量認真研究大學聯考新方案,吃透精神,逐條分析,拿出具體明確的應對策略,並認真指導教師有針對性地搞好教學。

加大對各學科組作業佈置、練習使用情況的監管力度,減少作業佈置中存在的量大效低重複練習多的傾向,尤其是要杜絕抄練習答案就算完成練習現象的存在,要督促各學科組提高練習的針對性。

切實解決教學環節中存在的個人備課與集體備課脱節、備課與上課脱節、上課與練習脱節、練習與考試脱節、練習與批改脱節、上課與課後輔導脱節的問題,努力提高教學針對性。

加大對備課組長的培訓力度,充分發揮備課組長在學科組中的把關引導作用。

嚴抓教學“六認真”工作,特別是要狠抓精心備課、精心佈置作業、精心輔導等環節,對不能完成“六認真”工作的教師要進行批評教育乃至嚴肅處理。

二、學科方面

加強課程文化建設。

1、課程開足、開全,落實新課程建設的思想

新課程思想,其實就是引領學生追求“積極”地面對學習,獲取成長的愉悦,就是以積極的心理擁抱讀書時代,甚至以積極心態面對自己的一生。

積極教學場建設的基點,便是還給學生國家規定開設的課程,離開這個基點談積極教學場是空話,因此把課程開足、開全,既是落實新課程建設的思想,也是我們教學部門開展工作構建積極教學場的前提。

2、開設“一中講壇·課程系列”

在保證規定課程的同時,我校還從學生的興趣(學生來信)和學校積極教學場建設的角度出發,構建豐富的課程文化。將面向全校學生開闢“一中講壇·課程系列”,講壇引進研究性學習方式,自助型學習的理念,由老師自願開設,學生自願旁聽,每個星期開設2-4場講壇,而且同時進行,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

三、教師方面

(一)打造“我的課堂”

“我的課堂”教育教學。活動的宗旨是開展“打造學生合身教育、創辦人民滿意學校”的主題教育活動,進一步辦好百年一中的教育,並以“我的課堂”為新教育新課程的着力點,感受課堂教學的魅力,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課堂活動的要求:“精心備課、精準教學、精簡作業、精誠輔導”。

“我”指老師,“我的課堂”側重對教師作出建設要求。教學要“目中有人”。當然,“我”也指學生,課堂積極教學場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存在。

“精準、精簡”,突出的是教師的使命感。職業與事業的區別,就在於是否擁有使命感。教師對從事的職業有了使命感,也就有了積極心態,也只有教師有了積極心態,才能保證教師去構建積極教學場。

“精誠、精心”,突出的是師生間的“對話”。精誠,精心,是心靈與心靈的“對話”。對話的現代意義不僅僅是狹隘的語言交流,而且是師生雙方、人本雙方各自向對方敞開精神和彼此接納,體現的是人格平等。這使得我們很自然地想起傳統教育過程中因師生的角色差異而形成的教學專制,一種缺少真誠和愛、缺少信任與希望的教學範式。可以這樣説,精誠,精心,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師生、生生、人本之間的精神相遇。

因此,“我的課堂”關注的是課堂教學的文化性與發展性,追求的是積極的教學場建設。改變單一知識傳授,實現教學的豐富價值,創設愉悦的教學場,必須要充分認識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必須要十分講究課堂教學方法,必須要注重加強師生感情交流,並創建積極課堂環境,滿足學生心理需要。

(二)提倡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都存在着“教學場”。消極的“教學場”學生的思維被抑制,課堂氣氛沉悶。積極的“教學場”不僅能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對學生的注意力、情感始終都有較強的統攝力。“教學場”能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所以,每個教師都要從積極教學場的角度反思教學場的建設,反思自己。撰寫教學反思或多形式交流課堂教學的反思,是作為教學規範落實到制度建設上的要求。

(三)加強教師建設

積極教學場的形成,教師建設是關鍵。在新課程實施中,教師即課程。課程實施是一種教育實踐過程,是教師行動研究的過程,亦即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新課程實施強調“教師培訓”“校本研修”,新課程的實施,更多的還是依賴學校自己對教師隊伍的建設。

加強隊伍建設從以下四個方面開展:

1.青藍工程

確定三年培養計劃(市統一要求)

2.名師高徒工程

為進一步挖掘教師潛能,加速培養一批擁有江陰市級以上教學榮譽稱號的骨幹教師,並通過其廣泛的帶動、影響、輻射作用,整體提高學校教師素質,全面推進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提高基礎教育質量,我們特別制定了《江陰一中“名師高徒”工程實施辦法》。通過雙向選擇,每一個市級以上教學榮譽稱號的骨幹教師,都帶上1個或2-4個近三年內有望獲取市級以上教學榮譽稱號的青年教師,師傅要進行為期三年的定向指導,徒弟要積極以高徒的身份,與師傅對話,並按照要求推進對自己的.建設。

3.上台階工程

每一個教師對照自身條件,確定發展方向,彌補不足,多方位推進,力求一年有成果,兩到三年上一台階。本學期制定出方案,下學期執行。

加強隊伍建設,是建設積極教學場的發力點。

4、轉變評價機制——三滿意建設要求

評價是一種激勵機制,更是一種建設行為。為建設積極教學場,我們立足“辦讓人民滿意的教育”,轉變對老師靜態性的評價,改為對老師強調動態性的積極性課堂建設追求,追求三個滿意——學生滿意,家長滿意,同事滿意。只有三滿意實現了,積極教學場才會始終成為教育教學的一個拐點,擔負起教書育人的使命。

從積極教學場角度來看,做到三滿意,即需要教師營造人文化的積極課堂環境和氛圍,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在瞭解了學生需要滿足的情況後,教師就要有針對性地創建人性化的積極課堂環境和氛圍,去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為此,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建立自然、和諧的教學生態。課堂管理要重視班級社會、心理和生理環境建設。通過對學生情感、意見的真誠尊重、關注和移情理解,營造人性化的課堂心理氛圍,通過情感化的教學、科學設置建設性的課堂環境、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係等途徑,營造人性化的課堂教學氛圍,努力創建在情感上互相支持、教學上積極參與、師生互動中相互關注的課堂微觀生態系統。第二,接納學生,努力滿足學生的歸屬需要。歸屬感是一個強大的動力因素,而接納是最有效的激發方式之一,它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自尊、適應及其他健康品質。第三,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滿足學生的自信需要。教師所説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表現出來的每一種態度都應注意要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印象。第四,培養學生選擇和履行職責的能力,滿足學生有關權力和自由的需要。課堂是平等的,是教師的,更是學生的,甚至是影響到一生的,即是“我的”。許多學生都渴望承擔責任、自治和獨立,同時也想擁有與教師共享管理課堂的權力。因此,教師要通過為學生提供選擇、與學生一起制定課堂規範、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等方法滿足學生有關權力和自由的需要。

四、學生方面

(一)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觀形成幾個認識

1.讓美好預言成就學生,不放過表揚學生的機會。

教師所説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表現出來的每一種態度都應注意要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印象。

2.精誠溝通——勵志教育。

3.幫助自己,形成學習上積極的暗示(考前心理輔導)。

(二)幫助學生尋求建設自己學習行為的幾條途徑

1.學生學習小組(各班級)

2.教師輔導答疑(中午和雙休日)

3.座談會和學生大會(各年級)

4.環境激勵和學生表彰(每年對高三的動員)

5.潛能激發:李陽瘋狂英語(一年一度);生命如一泓清水(俞敏洪);潛能(李昌林)

6.領導和教師煲“心靈雞湯”(激勵):學習困難生的結對

“教學場”的構成不是幾個相關因素的簡單累加或隨意捏合,而是由“教學場”的統攝力將學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整合成的一個整體。此外,作為“教學場”的兩個方面,師生雙方也是一個在情感、意志、精神上有相依、相融、共振、共鳴的和諧整體,任何一方的不到位都會影響“教學場”的整體。

在課堂教學中,只有營造積極“教學場”,才能使學生在快樂、興趣中有目的的接受教學內容,使學生內在潛能充分展示。

研究進程:

第一階段:探索準備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

第二階段:研究實施階段(20xx年1月——20xx年1月)

第三階段:研討總結階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

課題實施方案範文11

校本課題是立足於學校的教育教學實際,由學校自主開發、自主實施和管理的科研課題,校本課題的研發,作為校本教科研的三大內容(校本培訓、校本課題、校本課程)之一,既是促進學校辦學質量的全面提升的基本思路,也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途徑。為了進一步推進新課改,走質量興校,科研強校的道路,我校特制訂校本課題研究管理和實施方案。

一、校本課題的開發

(一)校本課題的開發將從遵循如下原則和思路:

1、“校本課題”是針對我校教育教學和管理實踐中存在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而提出的、需要我們通過研究加以澄清和解決的問題;

2、主張能夠堅持“理念先進、選題實際、便於實施、示範特色”的原則;

3、課題申報以科組為主,鼓勵合作,鼓勵個人申報,鼓勵跨學科申報;

4、立足於學校現有資源,鼓勵開發多種教學資源;

5、堅持“先培訓後立項,邊實施邊培訓”,在做中學。

(二)校本課題研究的技術路線:

因此,校本課題的開發可從學校建設管理、教育教學、德育管理等幾方面選題:

1、學校發展策略研究;

2、學校定位研究;

3、學校各職能處室制度建設研究;

4、學校分配製度改革研究;

5、學校人事管理和激勵機制研究;

6、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及其評價研究;

7、教師考核及其評價研究;

8、學校高效管理運行機制研究;

9、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研究;

10、學校文化建設研究;

11、課堂教學中的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主導地位關係研究;

12、提高課堂40分鐘教學效率的策略與技巧;

13、影響“有效教學”的因素及解決策略;

14、課堂教學中“提問”的藝術研究;

15、中學課堂組織和管理研究;

16、學生厭學的原因與對策;

17、新課程背景下學生學業成績評價研究;

18、新課程背景下各學科教學質量評價研究;

20、新課程背景下學生作業研究;

21、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策略研究;

22、常見問題學生幫教工作基本制度研究;

23、學習困難學生的`教育對策;

24、優秀學生的教育對策;

25、新課程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研究;

26、班集體建設和管理的個案研究;

27、新時期共青團和少先隊工作的探索與研究;

28、家庭、社區參與學校課程建設的實踐研究;

29、新課程背景下學科教學中的德育研究;

30、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干預的研究;

31、一課一練作業研究;

32、班級管理模式與創新探討;

33、教師與學生談話藝術研究;

二、校本課題的實施

(一)實施準備

1、成立校本課題管理領導工作組;

組長:z校長

副組長:z

組員:z以及各學科組負責人

2、制定校本課題管理和實施方案;

3、宣傳發動,面向全體教師,廣泛徵集教學問題和課題意向;

4、信息集中與篩選,意向訪談調查,可行性分析;

(二)實施開展

1、申請報名階段,填寫《興永一中校本課題研究申請表》

2、組織評審課題立項;

3、舉行開題儀式並進行培訓;

4、各課題組開展課題研究,要求每兩週一次課題組活動,課題領導工作組按計劃深入課題組,參與、跟蹤、指導和監督;

5、各課題組上交學期報告;

6、組織課題結題評審;

7、組織召開校本課題研究結題彙報會。

(三)課題推廣

學校根據課題完成的質量情況,進行獎勵;並向上一級教研部門推薦。

三、校本課題的管理

1、組織。學校成立“校本課題”管理領導工作組,教研室負責校級課題的具體組織實施工作。其職責為制定校本課題管理及實施方案;頒佈年度課題指南;組織課題實施培訓;組織課題申報、立項、評審,中期檢查,成果鑑定、推廣等工作。“校本課題”管理領導工作組,由校內外知名專家組成。其職責為評審申請課題,提出資助金額建議,參與、跟蹤、檢查和指導,中期檢查,成果鑑定與推廣工作。各課題組由課題主持人全面負責計劃和實施,年級組和學科組予以配合落實。

2、申報。每學年初“校本課題”管理領導小組根據教育發展的需要制訂《興永一中教育教學研究參考選題》,既要避免重複研究,又要有理論和實踐價值,使課題研究能最大限度地為教育教學服務。本校具有教育研究條件的教研組和個人均可按規定與參考選題提出申請。申報校級課題以課題組或個人為單位填寫《興永一中校本課題研究申報表》,通過教研室和課題指導工作組審核方可立項。

申請的課題應具備下列基本條件:研究方向明確,論證充分,研究方法可行;有一定的資料積累和研究基礎,切入點有價值;研究計劃詳備,經費預算合理;課題成果形式要明確;課題承擔者具有按計劃、期限完成課題的素質和科研能力等。要充分貼近當前教育改革前沿的迫切需要與本校教育教學實際問題,鼓勵切入點小、有現實針對性與操作指導性的課題的深度研究,避免低水平重複、立題不當、切入點不明確等情況,每人同時參與的課題原則上不超過2個。

3、立項。教研室受理課題申報,由課題指導工作組根據本辦法規定的原則和條件對申報課題進行資格審核。通過資格審核的課題可以正式立項。

4、中期評估。課題完成時間一般為1—2年。課題負責人應按時、按質認真實施課題研究計劃,作好中期檢查彙報,在約定期限內提交課題成果。課題因特殊原因無法按時完成,課題負責人應寫明説明報告,申請延期完成,報課題管理領導小組批准。教研室定期檢查科研課題的實施情況,召開課題實施情況彙報會,查找不足及時調整。

5、結題。凡立項的課題,結題時都需提交結題申請書,並對課題進展情況和成果進行總結,寫出結題報告(或實驗報告)或按課題研究計劃提交相關課題研究成果。內容包括:立項依據、研究方法、研究(實驗)情況、研究(實驗)成果等。學校組織科研處及課題指導工作組進行結題,結題完畢後,課題組長應將完整的結題材料送交教研室存檔。

6、推廣與獎勵。每學年結束,“校本課題”管理領導小組定期舉行教科研彙報會,進行教育教學成果評選,對各課題組的研究報告、課例及論文進行評優,並選送已結題的優秀課題參加教育科研部門組織的評獎活動,對於獲市級以上獎勵課題的負責人和有關人員進行獎勵。

學校建立教師專業成長檔案,所有成果將作為聘任考核、評優評獎、職稱評審或外派學習培訓的優先條件。

7、經費。學校將設立教師專業發展基金,作為教師業務培訓、參加會議、購買書籍資料、出版印刷、實驗設備設施、成果獎勵等方面的專項經費。經費使用由個人、課題組科研處提出申請,由學校統一審批,嚴格實行報銷制度。

興永一中

課題實施方案範文12

為有效地落實素質教育,進一步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專業成長,走“科研興校”之路,以“校本”為依託,從解決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入手,從提高教師問題意識和能力開始,在上學年我校小課題研究的基礎上,經學校研究,決定於20xx年9月開始,繼續在我校開展教師小課題研究活動。

一、 指導思想

以《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綱要》為指針,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培養教師的問題意識和科研能力為基點,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能力為目標,堅持面向實際,重在實效,重在通過小課題研究,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促進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使教師不斷適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

二、 研究意義

通過小課題研究,幫助教師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問題意識和能力,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所從事教育工作和學科教學的質量。通過小課題研究,培養每個教師的課題意識,培養教師的課題研究方法、流程,為今後承擔大型課題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 小課題領導小組

領導組長:鞏向剛

副組長:李 慧 牟維和

組員:陳麗豔 于慧靜 牛曉斌 劉麗萍 田桂芳

田繼紅

指導小組:

組長:牟維和

組員:鞏象樹 牛鳳玲 王傳玲

四、工作目標

1.營造濃厚的教育科研氛圍,保證教研活動課題化,提高科研成效,創建合作、共享、創新的學校文化,創建教師發展型學校。

2.研究和解決學校教育教學中的真實的問題。以課堂為現場,以教學為中心,以教育教學中的問題為切入點,教師根據自身實際,個人興趣,對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進行立項研究,切實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教學有效性。

3.引導教師在實踐中學會研究,成為學習者、研究者,提高自我發展意識,提高教師將教育科研與日常教學工作進行有機整合的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4.提高教育質量。紮實、高效地研究教育教學中的現實問題大力促進研究成果的'轉化和推廣,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五、小課題研究的途徑

小課題研究常常以課堂為現場、以教學為中心,以教師個人為主體、從實際出發開展教學研究。在小課題研究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各自的不同興趣、不同特長、不同需要和教學實踐中發現的不同的問題進行個性化的研究,甚至得出個性化的結論。

六、 小課題研究計劃安排及實施流程

學校小課題研究的週期為一學年。

(一)準備階段(20xx年9月)

以學科教研組為單位開展教師交流,主要交流在“課堂與教學”中遇得到的問題與困惑,以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教師或學科組申報課題。學校科研處進行審定並批准。

實施階段(20xx年9月——20xx年2月30日)

教師開展實踐研究:分析問題、尋找對策、實踐應用、解決問題、總結反思(包括:查找相關的理論文獻與資料、收集他人成功的經驗與案例、記錄自己的教學體驗與反思)。

學科教研組進行問題跟蹤,組織教學觀摩和主題研討。科研處組織中期檢查與交流。開展優秀青年教師沙龍活動,讓青年教師進行交流,通過思想碰撞,點燃他們的求知慾望,促進青年教師的成長。

教師繼續進行實踐研究。組織青年教師輪聽課及賽課活動,結合學校的教學月檢及公開課等活動,配合教務處抓好青年教師的研討課。

(三)總結階段(20xx年6月)

教師總結研究的成果,撰寫結題報告。學校開展結題鑑定。組織開展學校小課題研究評選,結合評選優秀青年教師活動,總結好的做法,樹立典型。

七、教師小課題研究的管理

實行個人、教研組、學校“三級管理”機制。以學科組或個人自主管理為主。即學科組或個人負責自主選題、課題申報、實踐研究、中期報告、結題答辯等。學科教研組負責組織交流與分享、包括“選題”階段的教師沙龍和“研究”階段的教學觀摩和主題研討,課題推薦、開題把關、過程管理、中期檢查和全程評價。學校成立“教師小課題研究領導小組”,由校級領導、科研處、教研室主任、骨幹教師以及有課題研究經驗的教師擔任指導教師,實行專業引領,具體工作由科研校長牽頭,科研處、教務處負責計劃推進安排,各教研室、教研組分頭開展行動研究。

八、研究成果評價及獎勵辦法

教師小課題研究實行“全程評價”與“重點評價”相結合、“能力評價”與“態度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

1、在小課題研究中,要求每個學科組或老師個人要有研究方案,科研處制定《小課題研究跟蹤調查表》,加強對課題研究的檢查、指導,及時發現問題,調整研究思路,讓課題研究真正落到實處。

2.加強對參加小課題研究課題組或青年教師的考核,學年末,將對課題等進行全面考核,將考核與評優等掛鈎,並制定青年教師成長檔案,記錄青年教師的成長軌跡。

課題實施方案範文13

時間

20xx-XX-XX

立項號

XXXXXX-XXXXXX 課題名稱國小英語課堂遊戲的設計與操作研究

負責人

XXX所在單位XXXXX

課題名稱

國小英語課堂遊戲的設計與操作研究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各種各樣的一些教學方法湧現在英語課堂中。遊戲就是其中應用最多的一個。在正常的教學過程中,要做到遊戲與知識的結合,顯然設計與操作成了重中之重。遊戲教學是把枯燥的學習內容和機械操練變成了充滿趣味性的各種活動,從而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它把英語語言知識的學習與英語語言技能的訓練有機地結合在娛樂活動中,既可以改變英語教學枯燥呆板的局面,又可以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發兒童求知慾,還可以發展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起到“以趣激情、寓教於樂”的作用。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辭海中是這樣定義遊戲的:以直接獲得快感為主要目的,且必須有主體參與互動的`活動。這個定義説明了遊戲的兩個最基本的特性:(1)以直接獲得快感(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愉悦)為主要目的。(2)主體參與互動。主體參與互動是指主體動作、語言、表情等變化與獲得快感的刺激方式及刺激程度有直接聯繫。國小英語課堂遊戲就是指以孩子為主體,讓孩子親身參與活動,從而達到對教學知識的掌握。我們要用遊戲這種活動形式,讓孩子們喜歡英語,愛上英語課堂。而每個遊戲的設計,也都要考慮到學生和老師兩方面。就學生來説,要有趣,參與性強。對於老師來説,要好操作,活動效率高。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1:通過研究,解決國小英語課堂遊戲的設計與操作的多樣性時效性。

2:英語教研小組內理論學習,教學實踐,教學研討,再次實踐,再研討,總結等方式,解決問題。

3:具體實施階段:

第一階段:利用身邊資源,進行理論學習,充分了解課題的研究目標和意義。

第二階段:理論結合實際,應用符合我校學生特點的遊戲。

第三階段:及時進行反思,定時在組內進行研討。

第四階段:將行之有效的活動應用於課堂。

第五階段:組內研討

第六階段:各人小結,組長進行全組小結,並撰寫教研論文。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教學反思;

隨堂教學隨筆;

自制教學用具;

教學設計;

教學論文《遊戲的華麗轉身》

注:正文楷體小4號,篇幅控制在A4紙6頁的範圍內。

課題實施方案範文14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由原來的單一、枯燥、被動的學習方式轉變成結合生活情景創設、自主探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合作交流等多種有效的學習方式。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對學生進行了全體的發展、在愉悦的環境中使學生自主地發展。因此,素質教育是一種“以發展為本,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的教育方式。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最大限制地發揮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讓學生的智慧前能釋放出來,學生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和創造者,是學生學會學習。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學的'主動,學得輕鬆,才能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學生的素質才能全面提高。為此,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確定了“如何抓好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的課堂教學研究的實驗研究課題。

二、研究目標

1、樹立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的教育思想,着眼於全體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

2、以知識教學為載體,着重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破除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觀念,改掉教師過去一統課堂、獨佔減胎、蟻教案控制教學、以標準答案卡住學生思維的局面。

3、課堂教學要以激發學生的自主精神、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宗旨,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

4、讓每個學生願學、樂學、會學、善學,促進全體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和個性的健康發展。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能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三、課題的界定(國小1——6年級)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1、在課堂中如何有效的探究新知。真正的使課堂實效性落到實處。

2、通過主體的創造性的學習活動,實現自主性發展。

3、教師的科學指導是前提條件,學生是教育的主體。自主學習強調了培養學生學習動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進行能動的學習。(即:主動參與,自主學習)。而不是被動地或不情願的學習。

4、培養學生翁體意識、探究意識、能力的培養、使課堂教學更具有實效性。

五、實驗設想

通過專題研究共同探究出真正抓住課堂實效性的策略。

六、研究的主要方法

1、探索法2、觀察法3、實踐法4、調查法5、實踐法

七、課題研究各階段的方法和措施

(一)準備階段

共同商討確定積極研究課題,明確研究任務,以所帶年級為實驗班。

1、研究時間:20xx年8月——20xx年12月

2、課題: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抓好教學實效性。

3、實施步走驟:

(1)確立研究課題。

(2)成立課題研究小組,明確分工。

(3)細化研究任務,使教學實效性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

(4)落實研究仍無,分階段進行課題研究。

(二)意義

1、在教學中落實三為目標,注重學生解決生活的能力。

2、使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很好的體現,能撞我數學知識和技能。

3、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相互合作的良好習慣,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創新能力。

(三)本課題研究解決的主要問題

1、能在教學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

2、教學方法要靈活,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活動中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使課堂教學真正發揮了實效性。

(4)研究階段:

第一階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常識、實驗。

第二階段:(20xx年1月——20xx年7月)確定研究課題。

第三階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活動有效性的驗證。

八、實施階段

1、加強理論學習,認真學新課程有關資料,進行學習交流。

2、對課題研究中有關的問題共同商討。

3、根據課題進行實踐探索。

九、課題研究效果分析

1、能用生活問題進行情景引入,把數學知識生活化,學生主體意識,探求新知的慾望,能力的培養都得到了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中學生勇於發言、敢於問題、主動質疑、樂於交流、共同探索、解決問提。

2、學生學會了自主學習,真正成為了學習的小主人。

3、從合作探索知識,課堂評價等真正使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達到了好的效果……

十、研究課題目前存在的問題。

1、由於部分教師現未能在職,給研討工作帶來不便。

2、對個別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一些策略部內有效實施,使研究工作不能順利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