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方案

2022村社區疫情防控應急預案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有時會突發一些不在預期的事故,為了避免事情更糟,時常需要預先編制應急預案。那麼你有了解過應急預案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2村社區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2022村社區疫情防控應急預案

村社區疫情防控應急預案1

落實以社區防控為主的綜合防控措施,指導社區科學有序地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及早發現病例,有效遏制疫情擴散和蔓延,減少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對公眾健康造成的危害,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衞生與健康促進法》《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條例》《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預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監測方案》等相關文件規定,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要求

(一)黨政牽頭、社區動員,實施網格化、地毯式管理,把各項防控措施落到實處。

(二)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原則,做好社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現、防控和應急處置工作。

二、相關定義

(一)社區。

本方案中“社區”是指街道辦事處或鄉鎮人民政府所轄的城鄉社區(即城市社區和村)。

(二)社區疫情劃分

1.社區未發現病例。指在社區居民中,未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

2.社區出現病例或暴發疫情。社區出現病例,是指在社區居民中,出現1例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尚未出現續發病例。

暴發疫情是指14天內在小範圍(如一個家庭、一個工地、一棟樓同一單元等)發現2例及以上確診病例,病例間可能存在因密切接觸導致的人際傳播或因共同暴露感染的可能性。

3.社區傳播疫情。指在社區居民中,14天內出現2例及以上感染來源不清楚的散發病例,或暴發疫情起數較多且規模較大,呈持續傳播態勢。

(三)疫點、疫區的'劃分

1.疫點。如果社區出現病例或暴發疫情,將病例可能污染的範圍確定為疫點。原則上,病人發病前3天至隔離治療前所到過的場所,病人停留時間超過1小時、空間較小且通風不良的`場所,應列為疫點進行管理。疫點一般以一個或若干個住户、一個或若干個辦公室、列車或汽車車廂、同一航班、同一病區、同一棟樓等為單位。

2.疫區。如果出現了社區傳播疫情,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相關規定將該社區確定為疫區。

(四)密切接觸者

與病例發病後有如下接觸情形之一,但未採取有效防護者:

1.與病例共同居住、學習、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觸的人員,如與病例近距離工作或共用同一教室或與病例在同一所房屋中生活;

2.診療、護理、探視病例的醫護人員、家屬或其他與病例有類似近距離接觸的人員,如直接治療及護理病例、到病例所在的密閉環境中探視病人或停留,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護人員;

3.與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並有近距離接觸人員,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護理過病人的人員,該病人的同行人員(家人、同事、朋友等),經調查評估後發現有可能近距離接觸病人的其他乘客和乘務人員;

4.現場調查人員調查後經評估認為符合其他與密切接觸者接觸的人員。

三、社區防控策略及措施

(一)社區未發現病例

實施“外防輸入”的策略,具體措施包括組織動員、健康教育、信息告知、疫區返回人員管理、環境衞生治理、物資準備等。

1.組織動員:社區要建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組織體系,以街道和社區幹部、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和家庭醫生為主,鼓勵居民和志願者參與,組成專兼職結合的工作隊伍,實施網格化、地毯式管理,責任落實到人,對社區、樓棟、家庭進行全覆蓋,落實防控措施。

2.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多種手段,有針對性地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知識宣傳,積極倡導講衞生、除陋習,摒棄亂扔、亂吐等不文明行為,營造“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我的健康我做主”的良好氛圍。使羣眾充分了解健康知識,掌握防護要點,養成手衞生、多通風、保持清潔的良好習慣,減少出行,避免參加集會、聚會,乘坐公共交通或前往人羣密集場所時做好防護,戴口罩,避免接觸動物(尤其是野生動物)、禽類或其糞便。

3.信息告知:向公眾發佈就診信息,出現呼吸道症狀無發熱者到社區衞生服務中心(衞生院)就診,發熱患者到發熱門診就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到定點醫院就診。每日發佈本地及本社區疫情信息,提示出行、旅行風險。

4.疫區返回人員管理:社區要發佈告示,要求從疫區返回人員應立即向所在社區報告登記,每天上午9點,下午3點自測體温兩次,並將體温和健康狀況每天下午4點前向社區報告,主動居家隔離14天。街道辦事處每天下午5點前將彙總報表(附件2、3)報嶗山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疫情防控組金宏。

體温超過37.3℃立即電話報告社區,社區要立即向街道辦事處、所屬社區衞生服務中心(衞生院)報告。由社區衞生服務中心(衞生院)安排120救護車轉運到發熱門診就診,並將信息立即報告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5.環境衞生治理:社區開展以環境整治為主、藥物消殺為輔的病媒生物綜合防制,對居民小區、垃圾中轉站、建築工地等重點場所進行衞生清理,處理垃圾污物,消除鼠、蟑、蚊、蠅等病媒生物孳生環境。及時組織開展全面的病媒生物防制與消殺,有效降低病媒生物密度。

6.物資準備:社區和家庭備置必需的防控物品和物資,如體温計、口罩、消毒用品等。

(二)社區出現病例或暴發疫情

採取“內防擴散、外防輸出”的策略,具體包括上述6項措施,以及密切接觸者管理、加強消毒。

1.密切接觸者管理:充分發揮社區預防保健醫生、家庭簽約醫生、社區幹部等網格管理員的作用,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開展排查並實施居家或集中醫學觀察,有條件的應明確集中觀察場所。每日隨訪密切接觸者的健康狀況,指導觀察對象更加靈敏的監測自身情況的變化,並隨時做好記錄。做好病人的隔離控制和轉送定點醫院等準備工作。

2.消毒:社區要協助疾控機構,做好病例家庭、樓棟單元、單位辦公室、會議室等疫點的消毒,以及公共場所清潔消毒。

(三)社區傳播疫情

採取“內防蔓延、外防輸出”的策略,具體包括上述8項措施,以及疫區封鎖、限制人員聚集等2項措施。

1.疫區封鎖:對劃為疫區的社區,必要時可採取疫區封鎖措施,限制人員進出,臨時徵用房屋、交通工具等。

2.限制人員聚集:社區內限制或停止集市、集會等人羣聚集的活動,關閉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網吧、KTV、商場等公共場所。必要時停工、停業、停課。

村社區疫情防控應急預案2

為做好社區“兩委”換屆中的疫情防控,確保換屆工作平順圓滿,根據國家、省、市、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關要求,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防控組織管理

(一)做好防疫形勢預判。

街道文化衞生健康服務中心要及時將境外疫情情況、國內疫情中高風險地區,疫情防控最新工作要求通報至各社區;街道社區“兩委”換屆領導小組和監督組分片包乾做好社區“兩委”換屆疫情防控工作,合力做好疫情防控形勢研判。

(二)加強疫情防控培訓。

街道文化衞生健康服務中心要在街道、社區兩級換屆會議上培訓疫情防控要求,利用衞健工作例會對冬春季疫情防控和“兩委”換屆疫情防控進行培訓。

(三)強化防控責任落實。

各社區建立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由包社區負責人任組長,換屆前社區“兩委”幹部任成員,細化防控措施、明確應急隊伍、聯繫方式。根據街道黨工委統一部署,及時調配、儲備防疫物資(詳見附件),並組織應急演練。

(四)做好常態預防監測。

街道換屆工作領導組、監督組和各社區換屆工作人員,原則上不得離開本市,如特需離開必須提前報備,並履行好請銷假手續;必須每日做好健康監測,出現發熱、咳嗽、呼吸困難等可疑症狀,不得上崗,及時就醫排查,上崗前做好個人防護。

(五)做好日常消殺防控。

各社區要做好辦公室、會議室、公共活動區域的環境衞生工作,垃圾做到“日產日清”;垃圾池、公共廁所等重點場所要做到每日進行清潔消毒,會議室、辦公室要保持通風,會前會後要及時清潔消毒。

二、參選人員健康監測

各社區以小區、村為網格,實施網格化管理,疫情防控責任落實到人,指導網格員做好轄區內人員摸排工作,社區要建立外出務工人員返鄉信息台賬,對參選人員在選舉前14天開展健康監測,瞭解掌握是否到過疫情中高風險地區以及是否有不適症狀或連續3日以上健康狀況異常的人員(包括:發熱、乏力、咳嗽、咽痛、打噴嚏、腹瀉、嘔吐、黃疸、皮疹、結膜充血等疑似症狀)。

村社區疫情防控應急預案3

為指導社區科學有序開展疫情防控工作,規範處置突發的散發病例和聚集病例,採取及時、有效地防控措施,保障廣大人民羣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有效遏制疫情擴散和蔓延,特制定本預案。

一、社區成立疫情應急領導小組,建立保障機制

各社區應成立由社區主任任領導小組組長、社區工作人員為組員的疫情應急工作小組,下設排查組、醫療保障、安全後勤保障、消毒組等職能小組,並明確職責分工。要建立疫情防控工作組織體系,以社區幹部、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基層公安民警為主的聯防聯控工作隊伍,實施網格化、地毯式管理,責任落實到人,對社區樓棟、家庭全覆蓋落實防控措施。

二、社區疫情劃分

(一)出現散發病例

社區出現散發病例,是指在社區居民中,出現1例確診病例,尚未出現續發病例。出現散發病例後,社區應提高監測防控力度,配合市疾控中心做好密切接觸者的排查與管理,並做好消毒,在區衞健部門的指導下落實各項防控措施。

(二)出現2例及以上聚集性疫情

聚集性疫情,是指14天內在小範圍(如一個家庭、一個單位等)發現2例及以上的確診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且存在因密切接觸導致的人際傳播的可能性,或因共同暴露感染的可能性。應由區疫情防控專家評估後採取相應管控措施。對有確診或疑似病例的樓棟實施封閉管理,限制人員進出。對發生聚集性疫情的樓棟實施硬隔離。視疫情情況確定隔離範圍。

三、疫點、疫區的劃分

(一)疫點

如果社區出現散發病例,將病例可能污染的範圍確定為疫點。原則上,病人發病前3天至隔離治療前所到過的場所,病人停留時間超過1小時、空間較小且通風不良的場所,應列為疫點進行管理。疫點一般以一個或若干個住户、同一棟樓等為單位。

(二)疫區

如果出現了聚集性疫情,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相關規定,將該社區確定為疫區。

四、應急處置措施

(一)散發病例

1.病例發現與報告。發現可疑病例時,應立即聯繫市120急救中心,由專人專車進行轉送,將病例轉送到轄區街道衞生醫療機構初步排查,有需要的送區定點留觀醫院診治,診斷為疑似病例、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後立即報告市疾控中心。

2.流行病學調查。協助市疾控中心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採樣等工作。

3.接觸者追蹤管理。配合市疾控中心開展密切接觸者篩查及流行病調查,對所有接觸過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的人員進行調查。根據屬地管理原則,按照最新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或有關最新文件要求進行密切接觸者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隔離期間一旦出現發熱、咳嗽等疑似新冠肺炎症狀時要及時送區定點留觀醫院排查、診治。除密切接觸者外,與病例曾接觸過但不符合密切接觸者判定原則的人員,判定為一般接觸者。對一般接觸者要做好登記,並進行健康風險告知,囑其一旦出現發熱、咳嗽等疑似新冠肺炎症狀時要及時告知社區,並主動告知近期活動史,做好體温檢測,佩戴口罩。所有配合市疾控中心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的人員,應做好個人防護,佩戴醫用外科口罩等。

4.疫點消毒及保潔。做好病例所在家庭、宿舍(公寓)等疫點、公共場所、電梯(扶梯)的清潔、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工作。每日對社區辦公室、會議室、廁所等公共場所及垃圾箱進行消毒。

5.疫點封鎖及生活保障。按照區衞健部門的建議,根據疫情防控需要啟動封閉式管理,因地制宜採取住宅、樓棟封鎖等措施,嚴格限制人員進出,嚴格控制外來人員、車輛進入。適時適當調整工作安排,必要時採取停工停產等措施。

做好安全後勤保障工作,確保應急工作順利開展。保障應急處置需要的設施、設備和物資供應。做好餐飲、生活飲用水安全等生活保障。加強巡查管控,及時停止羣體性聚集活動,及時處置安全突發事件。

6.健康監測。社區工作人員負責社區居民健康監測與登記,做好居家隔離人員的健康監測工作。配合衞健部門做好集中隔離醫學觀察人員的健康監測工作。每天保持與街道及相關部門進行信息溝通,及時上報最新情況。

7.健康宣教與心理疏導。疫情期間要做好輿情監測、心理健康引導和健康教育等工作。通過各種渠道宣傳疫情防控知識。穩定社區居民的情緒,避免過度恐慌。

(二)1周內出現2例及以上聚集性病例

應立即報告街道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同時由街道第一時間上報區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由區疫情防控專家會同市疫情防控專家評估後採取相應管控措施。對發生聚集性疫情的樓宇、院落實施硬隔離。

五、響應終止

當病例已得到隔離治療,密切接觸者觀察期滿,後續無新發病例,環境得到有效消毒,經區衞健部門評估,可由區疫情防控指揮部決定終止響應。本預案將根據市、區疫情防控決策部署和政策要求實時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