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方案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15篇

為有力保證事情或工作開展的水平質量,就需要我們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指的是為某一次行動所制定的計劃類文書。我們應該怎麼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15篇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1

 一、專業名稱

汽車運用與維修

 二、制定依據

《中等職業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指導方案》、《國家職業標準》、《省職業學校教學管理規範》。

 三、招生對象與學制

1、招生對象

國中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力者

2、學制 三年

 四、專業定位

(一)專業定位

主要以汽車維修行業人才需求為基本依據,面向汽車後市場相關企業各崗位,以提高學生的職業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為宗旨,倡導以學生為本位的教育培訓理念和建立多樣性與選擇性相統一的教學機制,通過綜合的職業技術實踐活動,幫助學生積累實際工作經驗,突出職業教育的特色,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

 五、職業定位和崗位要求

(一)職業定位

本專業的畢業生可以進入汽車售後服務企業或汽車製造類企業,作為汽車修理工、汽車維修電工、汽車檢測員、汽車維修業務接待員等技術工人,從事汽車機電維修、汽車電氣維修、汽車性能檢驗、汽車維修業務接待等工作。

序號

專業技能方向

(二)崗位要求

汽車維修技術工人崗位主要有:發動機維修、車身維修、電氣系統維修、自動變速器維修、車身清潔維護、塗漆、輪胎動平衡及修補、噴油泵、噴油器維修、曲軸修磨、氣缸鏜磨、空調維修、四輪定位檢測調整、噴油系統維護、散熱器維修、汽車裝潢、汽車玻璃安裝等各類專項維修等。

六、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行為規範,掌握汽車維修職業崗位羣必備的文化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具備溝通與表達能力,牢固的生產安全和環境保護意識,養成規範嚴謹的操作習慣,達到汽車維修服務的專門化人才,能從事汽車運用與維修工作的應用型技能人才。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2

時間:20xx年xx月xx日

地點:祁陽縣人民醫院階梯教室

與會對象:10級祁陽見習班學生

與會人數:84人

班會主題:臨牀專業認證人才培養方案六個題目

主持人:陳敏菲

記錄人:陳敏菲

具體內容:

第一環節:輔導員介紹主題班會背景

根據臨牀學院下發的通知和要求,10級祁陽見習班以“臨牀專業認證人才培養方案六個題目”為主題,按照學院辦學定位和培養目標,學習臨牀專業認證人才培養的主要內容,培養學生有初步臨牀和科研工作能力,有較強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較強的發展潛能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應用型臨牀醫學高級專門人才。

第二環節:輔導員提出六個題目

同學們在長沙醫學院差不多學習了四年了,有可能有些同學對於我們學院的.臨牀專業認證培養方案不是很瞭解,那麼今天我們在祁陽縣人民醫院學習這個培養方案,加深認識。以下是培養方案的六個題目:

題目一:《臨牀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培養目標是什麼?學院辦學定位是什麼?

題目二:《臨牀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學生自主學習體現在哪些方面?

題目三:請問《臨牀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是否實施了課程整合,如何實施的?

題目四: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如何應用?

題目五:結合各科室實際情況談談在教學方法上有哪些改革?

題目六:長沙醫學院辦學宗旨——千年長醫,濟世惠民

第三環節:同學們自由發言

同學們拿着之前提前準備好臨牀專業認證人才培養方案六個題目的資料一一回答主持人提出的問題,如下是幾個代表同學回答:

柳沙源同學回答題目一:

辦學定位:主要為基層醫療衞生單位,培養能從事醫療實踐的應用型醫學專門人才。

培養目標:主要為基層醫療衞生單位,培養職業素質好、社會責任感強、身體健康,掌握較紮實的醫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臨牀能力,積極創新意識和終身學習能力,能在上級醫師的指導與監督下,從事安全有效的醫療實踐的應用型醫學專門人才。

張珊同學回答題目三:

1、整合醫學基礎實驗教學:獨立開設機能實驗學、形態實驗學、病原微生物實驗學和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實驗學等綜合實驗課程。

2、整合專業基礎課及臨牀課程實踐教學。獨立開設《臨牀機能學》,含蓋診斷學、外科學總論、外科手術學、婦產科學、兒科學、傳染病學、神經病學、眼科學、耳鼻喉科學、急診醫學、循證醫學、護理學12門課的實踐操作。按照基本臨牀技能、綜合臨牀機能三大模塊進行操作機能訓練;臨牀課程採取理論教學、臨牀機能訓練與牀旁教學緊密結合的教學模式。

然後讓他們討論兩個小時後,把考核試卷發下去閉卷考試。

第四環節:主題班會總結

作為臨牀醫學專業的本科大學生,剛開始有可能對我們《臨牀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內容還沒有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但他們在班會上積極發言以及認真答題,並通過閉卷考試方式來考核他們對這個培養方案的認識程度,總體來説是好的,但也存在如下問題:

1、對臨牀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內容模糊,認識不深。

2、學生自身自主學習方向不明確,學習壓力大。

以上問題對於大多數的學生來説有可能是普遍存在,同學們應該在以後的學業生涯中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做到有目標、有使命感地從各方面來提升自我,以作一個好醫生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這樣才不斷進步,從而達到自己的夢想。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3

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是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的總體藍圖,是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依據,是教學信息管理的重要文件,是教育教學改革成果的具體體現。根據畢業生就業信息反饋,原有標準與企業用人需求不符,需要對原有的人才培養方案重新定位,構建新的課程體系,在方案中強調人才培養實施與保障、師資隊伍和實訓基地的建設,形成較為完善的人才培養標準。

近年來企業對信息化人才需求不斷擴大,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通過調研,將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開設方向更改為ERP方向,主要培養從事企業信息化建設,並承擔信息技術應用和信息系統開發、維護和管理工作的複合型人才。

1 人才培養計劃

1.1 培養目標

本專業方向面向武漢、北京、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服務ERP軟件企業和生產企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適應ERP實施及ERP應用崗位,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有一定的計算機軟件專業軟件編碼與應用所需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熟悉企業信息化的業務流程,能編寫企業ERP實施方案,對企業內部管理有一定的瞭解,並熟悉項目管理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1.2 培養模式

本專業以崗位為導向,基於工作過程提取典型工作任務,以工作任務為基礎分析並設計教學內容,實施“教學做一體化”方法(圖1)。

1.3 職業範圍

本專業學生職業範圍主要涉及信息諮詢服務、現代企業的信息管理行業等。下面按從事ERP實施的工作流程提取典型的工作任務,同時根據就業崗位對職業能力總體要求進行設計及取得的資格證書進行規定,具體如下:

1.3.1 主要就業崗位與典型工作任務分析

1)專門化方向:ERP應用

2)主要就業崗位

學生可以從事企業管理信息化諮詢顧問、管理軟件顧問、ERP實施顧問、ERP售前顧問、ERP系統運維工程師及ERP售後顧問等崗位的工作。

3)職業能力

要求學生具備解決問題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

4)典型工作任務

典型工作任務主要涉及到產品推廣及演示、企業需求實施方案設計、項目實施方案的編制、軟件售後技術服務及客户培訓及服務。

1.3.2 職業能力要求設計

1)專業能力要求

要求學生具備優秀的書面與口頭表達能力,協調能力和組織能力;基本社交禮儀和處理日常辦公事務能力;會計帳務處理基本能力;ERP系統的現場實施工作和項目管理;編制項目實施文檔、對項目進行管理與協調;常用數據庫管理和維護能力;ERP系統軟硬件安裝、部署及配置、調試能力;瞭解軟件開發流程。

在職業能力中,專業能力是信息管理專業(ERP方向)畢業生勝任職業工作、賴以生存的核心本領。

2)方法能力要求

學生要具有獨立學習能力、獲取新知識能力、決策能力、制訂、實施工作計劃的能力。方法能力是畢業生基本發展能力。

1.3.3 社會能力要求

1)解決ERP系統使用中客户碰到的問題,維護客户關係,提高客户滿意度;

2)工作態度嚴謹認真、善於溝通,能在壓力下工作;

社會能力既是基本生存能力,又是基本發展能力,它是從業者在職業活動中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2 行動領域

2.1 行動領域到學習領域轉化

本專業以崗位為導向,基於工作過程推導出學生要求掌握的行動領域,通過行動領域制定出相應的學習領域,通過學習領域,轉換成學生要學習的相關專業課程。行動領域到學習領域的轉換如下所示:

2.1.1 工作過程:企業ERP需求方案設計及實施

在行動領域上,學生要能掌握ERP原理的相關概念;具備文檔的編排能力,有企業管理模式及業務流程分析能力,能根據客户需求,編制實施方案;基礎會計帳務處理能力、費用分配、成本計算的綜合應用能力;使用會計知識和財務管理軟件的綜合應用能力;能使用會計知識和ERP管理軟件(供應鏈)的.綜合應用能力;能理解物料從供應商到消費者之間的物料流動過程。

通過行動領域制定出相應的學習領域,學習領域轉換成學生要學習的相關專業課程,主要有信息管理學、會計基礎、財務會計、企業管理ERP沙盤、組織設計與流程優化、ERP財務管理及實訓、ERP原理與應用、企業經營管理實務、ERP供應鏈管理及實訓、ERP生產製造管理及實訓、辦公自動化實訓及ERP項目實施等課程。

2.1.2 ERP軟件開發及售後技術服務

在行動領域上,學生要能結合數據庫和計算機編程知識,對ERP管理系統進行軟件的日常維護、故障排除和性能優化的任務。

通過行動領域制定出相應的學習領域,學習領域轉換成學生要學習的相關專業課程,主要有Java基礎、C#編程技術基礎、數據庫應用技術、數據庫高級編程及Oracle數據庫管理等課程。

2.2 教學活動安排(本表主要體現專業課程),見表1。

3 人才培養的實施與保障

為了能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需開展一序列的工作,主要以校園文化品牌活動為載體,圍繞專業認知、企業文化理念、職業技能訓練、社會公德與職業道德養成、職業習慣培養展開的,旨在通過系列專題活動的開展,配合專業教學更好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全面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4 教學活動的實施與保障

校內建立會計手工做賬實訓室、ERP實驗室、管理信息系統開發實驗室,校外根據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教學需要,也作為校內實訓基地的必要補充,建立了幾個形式多樣、功能明確的校外實訓基地,聘請了多名專業技術人員及技術能手參與學生頂崗實習指導。通過置身於企業工作環境,體驗企業工作方式,感受企業文化氛圍,提高學生感性認識和職業技能水平。專業教學團隊由專任教師,學院和企業兼職教師組成。專任教師全部具有雙師素質。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4

市場營銷專業本科教育在國外市場經濟發達國家,大約有近百年的歷史,無論是理論教學還是實踐教學都已經比較成熟。而我國市場營銷專業教育,整體上起步較晚,東部沿海地區始於20世紀80年代後期,西部地區受經濟發展和教育理念相對落後等因素影響,在20世紀90年中後期才開始起步。經歷了將近三十年的專業發展里程,市場營銷專業近兩年成為最受中國大學喜愛的本科專業之一,全國有838所大學開設該專業,以 71.87%佔比位居排行榜第三位。與此同時,市場營銷專業畢業生出現“供過於求”現象。20xx年10月教育部公佈15個難就業專業,市場營銷成“重災區”。隨着企業產品技術的不斷升級,當前傳統營銷模式向電子商務的轉型,傳統意義上的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已很難滿足新形勢發展的要求,高校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亟須創新。

一、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1. 市場營銷畢業生人數已“供過於求”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數據顯示,20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727萬人,相比20xx年699萬畢業生增長28萬人次,再創歷史新高,被冠以“更難就業季”稱號。在經濟充滿挑戰的大環境下,由於“市場營銷”專業熱度增加,相應地開設該專業的高校增多,每年都在增加的市場營銷的畢業生人數,使得20xx年市場營銷的畢業人數“供過於求”。

2. 現有的培養計劃模式與社會經濟發展脱節

近年來人才市場的需求狀況顯示,傳統的營銷教學存在“學與用脱節”的問題。大量畢業生特別是營銷管理類學生難以找到合適的就業崗位,究其原因不是數量過剩,而是畢業生的規格和質量不能滿足企業生產經營的需要,在人才的培養目標、培養模式、規格定位、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等方面不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對營銷管理人才的需求,難以實現真正的校企對接,導致社會需求巨大並不斷劇增但大量畢業生找不到對口就業崗位的矛盾與尷尬局面。

3. 複合型人才培養對教學資源配置與整合地提出了更高要求

調查發現,許多理科學校對文科實驗室的投資與建設投入不足,沒有好設施,難以發揮實驗教學在市場營銷專業建設中的作用,也有一些學校雖然硬件設施良好,但由於軟件支持體系不足,硬件的作用難以發揮。而隨着高新技術企業大發展,急需培養一批懂技術、懂管理、懂市場的複合型專業人才。因此,現有的教學資源將無法滿足培養需求,對學校的教學資源的配置與整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以工程技術為基礎的專業教學模式需要更多的創新實踐

目前,市場營銷專業課程設置基本上是以學科為中心的課程體系,仍然沒有脱離知識學科性、系統性、完整性的窠臼。理論課程設置多於實踐課程,而實踐課程缺乏特色,職業能力的培養與考核力度不大,教學內容陳舊。而以工程技術為基礎的市場營銷專業教學模式,合理的實踐體系設計對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的意義,應建立更多的創新實踐。

5. 面向高新技術、高端裝備企業的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匱乏

目前,我國高校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的主導力量為綜合型及財經類院校, 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主要學習市場營銷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在理科和工程技術相關學科方面缺乏優勢。因此,此類人才在商貿類企業具有優勢,但無法很好滿足並適應高新技術企業對營銷人才的需求。

6. 知識經濟時代,企業全球化經營急需複合型專業人才

隨着經濟全球化、市場國際化的步伐不斷加快,世界範圍內大規模經濟結構調整正在興起,經濟資源跨國流動的勢頭更加強勁。企業產業鏈協同發展趨勢凸顯。同時,隨着各地區工業強省戰略的實施,高新技術企業迅速發展,急需一批懂技術、懂管理、懂市場的複合型專業人才。

7. 傳統營銷模式轉型,為新型專業人才預留了很大的發展空間

由於移動互聯網的.影響正迅速地向經濟、社會、文化的各領域進行廣泛的滲透擴散,全球已紛紛行動起來積極搶佔此新興競爭制高點。同時“十二五”正是我國經濟社會加快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面對這一歷史性機遇,企業必須淘汰缺乏技術支撐的低層次營銷人才,招募有網絡技術和電子商務運營能力的營銷人才,借力移動互聯網,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LT大學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設計

LT大學是甘肅省一所工科為主的二本院校。學校的辦學目標是“一流工科,堅實理科,特色文科”。經濟管理學院現有工商管理、會計學、財務管理等7個本科專業。市場營銷專業創建於1994年,20xx年開始特設市場營銷基地班(機電產品營銷管理方向),20xx年開始增設市場營銷(高端裝備營銷管理方向)。

1. 人才定製,專業化培養定位

結合理工科院校的學科特色,將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定位於:具備堅實的管理、市場營銷、機械設計製造基礎等方面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受到系統的工程技術和專業技能訓練,能從事機械產品和高端裝備市場營銷、運營管理、設計、製造等方面工作的複合型、應用型人才。

2. 素質教育,實踐創新雙項結合

本專業人才要求培養以綜合素質教育為核心,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為重點,要求學生通過系統的市場營銷、工商管理、機械製造基礎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學習,受到營銷方法與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機械製造技術所必需的裝備、工藝知識,具備從事高端裝備和機械產品市場營銷、運營管理、設計、製造等方面工作紮實的理論基礎、較強的實踐能力和較高的綜合素質。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方面的知識與能力:掌握管理學、經濟學、市場營銷學和系統的機械製造基礎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掌握現代製造技術發展領域中的工藝方法、工藝裝備、計算機應用等知識,掌握市場營銷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人際溝通以及分析和解決營銷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3. 體系構建,搭建高效課程模式

(1)建立與培養目標相適應的理論教學體系。市場營銷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技術應用能力和基本素質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複合型專門人才。圍繞這個目標,我們在構建理論教學體系時,突出了應用性課程在整個教學中的地位,堅持了以應用為主同時兼顧理論的基本原則,形成了一整套既具特色又與培養目標相適應的科學而嚴謹的理論教學體系。

本專業理論教學分為四大模塊:通識教學、學科基礎、工業技術、專業課程。其中,學科基礎課包括:經濟學、管理學、會計學、市場營銷學、金融學、國際經濟與國際貿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等;技術基礎課程包括:金屬工藝學、工程力學、機械製造技術、機械製造裝備先進技術等;專業課程包括:市場調查與預測、消費者行為學、廣告學、商務談判、企業營銷策劃、銷售管理等。

(2)建立與人才培養能力要求相適應的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是理論教學的補充、印證和檢驗形式,是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營銷專業的實踐教學應既體現市場營銷技術應用能力和基本素質培養的目標,又體現市場營銷專業(高端裝備營銷管理方向)實踐性、操作性和應用性特點。要求做到:建立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設計相應的課程單元;整合實踐教學資源,優化實踐教學內容,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推廣仿真教學、情景模擬教學、拓展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

實踐教學環節包括統計軟件實習、ERP沙盤模擬、營銷軟件實習、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等。同時開設市場營銷策劃實訓、商務談判模擬等創新實踐課程,定期開展市場營銷策劃大賽,創業計劃大賽等活動,強化學生的營銷實踐能力。

4. 方法創新,深化教學改革

以市場營銷省級、消費行為校級精品課建設為核心,深入展開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改革探索。啟動精品課視頻共享建設,實現部分課程教學內容網絡輔助教學。通過多媒體課件大賽,提升多媒體課件質量,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通過教學研究項目,推進專業課教學改革,在教學中注重理論教學和實訓教學的結合,綜合運用“案例教學”“問題教學”“討論式教學”“研究式教學”“任務驅動教學”

等方式,使教學內容豐富而不單調,教學過程生動而不枯燥,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引入市場熱點問題研討和計算機模擬教學(營銷模擬軟件)等方式,就市場營銷的關鍵環節進行演練,通過組織專業特色活動以及校外實習,促使學生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培養實際應用能力。

三、LT大學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成果總結與展望

LT大學自1994年創辦市場營銷專業,經過20年的積極探索,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從學科特點出發,以職業發展需求為導向,轉變傳統教學理念,重視實踐性思維開發訓練,以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為導向,圍繞一箇中心即“培養營銷專業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兩個方向“日用消費品營銷和工業品營銷”、三個層次即“初始崗位銷售能力培養;高級崗位策劃能力培養、提升崗位綜合能力培養”、四個基本點即“觀念、戰略、策略、管理”營銷框架體系,構建並優化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迄今為止,LT大學累計培養900餘名有工程技術背景的營銷專業人才。依據武漢大學邱均平教授的專業排名,LT大學市場營銷在全國540所開此專業的院校排名62名。在甘肅省排名第二。本專業就業率連續兩年達到100%,成為LT大學十大就業品牌專業。依據跟蹤調查,畢業生80%以上在工業品營銷領域工作。畢業生在3~5年晉升部門主管或區域市場經理的比例明顯高於同期同層次大學的同類專業畢業生。

LT大學市場營銷專業近期建設目標遵照“控制規模,凝練特色、強化師資、凸顯優勢”的發展思路,凸顯工程技術背景,以培養營銷工程師為目標定位,以職業能力培養和提升為導向,以專業主幹課程為突破口,優化具有本學科特色課內外實踐體系,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專業素養,實現本專業課堂教學從“知識傳授型”向“能力培養型”的轉變。

我們將進一步打造市場營銷和工程技術複合型專業優勢,力爭在2至3年內建設成為省級特色專業,並朝國家級重點專業方向努力。

作者簡介:樑青玉,蘭州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研究方向:市場營銷;王子萱,蘭州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研究方向:市場營銷;劉田鈺,蘭州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研究方向:市場營銷。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5

一、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設置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高等院校設置最普遍的文科專業之一,為國家培養了大量從事文祕、記者、編輯、教師等相關工作的人才。隨着我國社會與經濟的快速開展,社會對綜合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高等教育也隨之轉變為精英教育與羣眾教育的結合體。以新機制、新模式設立的獨立學院在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方面面臨新的挑戰。獨立學院培養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性人才,關係到傳統專業向現代專業轉型和開展的問題。

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目前普遍存在着專業定位與培養目標不夠明確的問題。大多數獨立學院在設置漢語言文學專業初期,人才培養目標往往完全參照一本、二本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照搬其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追求理論系統性、完整性,以學科理論為中心,注重傳授知識。而獨立學院的綜合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生的素質根底與一本、二本院校有許多差異,完全照搬其人才培養方案,不僅會影響獨立學院綜合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更會導致所培養的學生缺乏鮮明專業特色和實用技能。

二、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的意義

獨立學院的開展已初具規模,改革與實施綜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在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提升自己競爭優勢和滿足社會需求方面有着重要的意義。隨着社會的開展,只有在實施過程中對已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不斷地調整和創新,才能較好地滿足社會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解決獨立學院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使他們在工作中儘早地適應崗位。同時,應在對已畢業的學生就業情況進行追蹤調查、研究的根底上,進一步完善綜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

根據獨立學院的辦學宗旨,其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在理論能力方面應比高職高專學生強,在職業技能方面又要比一本、二本院校的學生強。既要具備本科的理論專業知識,又能把知識運用於實踐,具有一定的職業技能,這是培養綜合應用型人才的根本要求。因此,獨立學院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既要重視理論課程的教學,又要重視職業技能的培養。通過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與實施,人才的多元化培養,在原來專業理論學習的根底上,加強相關技能的培訓,尋找專業教學與社會需求的切合點,拓展專業就業方向,充分發揮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的理論技能與應用能力,使學生在劇烈的就業競爭中有更大的生存與開展空間,以滿足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三、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的具體措施

與着重培養研究型、複合型、創新型人才的一本、二本院校不同,獨立學院的學生理論知識要求有所降低,但實踐能力要求有所增強。與專門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高職高專也不同,獨立學院的畢業生應是理論根底相對紮實的高級應用型人才。漢語言文學作為應用型專業,找準定位、設置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成為專業建設的一個重要問題。

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應為:改革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素質教育的體系,以構建學生的理論知識、應用能力、素質結構。為到達這一目標,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應以課程改革為核心,優化課程內容,增加實踐環節,調整並優化理論教學與實踐模塊的結構比例,構建綜合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並付諸實施。

〔一〕優化課程,建立和完善教學保障機制

實施綜合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必須建立有效的教學質量保障機制。除了擴大自有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隊伍,加大自有師資隊伍培訓力度,還應從電台、電視台、報社等單位聘請具有雙師素質的兼職教師任教,建立一支專兼結合,以白有專職教師為主、兼職教師為輔,結構合理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修訂教學方案,全面實施課程改革,優化課程,增加實踐環節,建立以“應用〞為特徵的理論教學體系,以實踐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的實踐教學體系,採用以基地、學校、行業結合為主的教學模式,建立漢語言文學專業與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合作機制,使學生能夠理論聯繫實際,在具體工作實踐中提高應用能力。

〔二〕調整課程模塊比例,注重實踐教學

教學方案的修訂、課程的調整,既要滿足地方社會經濟開展對人才的需求,又要滿足學生個人未來的開展,使學生既有紮實的理論根底,又有實用的專業技能。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組織專家修訂教學方案,優化課程體系,注重實踐、應用性課程的開設。構建“教學+實踐〞的課程體系,根據綜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調整根底課、專業技能和人文社會科學有關課程的設置,增加技能課的開設,多方位拓展專業方向。一方面,根據學生就業興趣和方案,優化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為學生進入某工作領域開展打好根底,做到學有所長、學有所用;另一方面,根據社會開展需要,有選擇地傳授新聞宣傳、文書檔案、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根本理論和知識,並進行相關技能培訓,使學生具有從事相應工作的'能力。為突出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的培養,設置相關職業課程,例如言語藝術、祕書學、公共關係學、文祕寫作、新聞採訪與寫作、檔案學、實用禮儀等課程,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技能,提高學生採編寫、組織、協調、交流溝通等能力。為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提升職業競爭力,學院鼓勵學生在完成規定課程教學後參加各種職業技能培訓和技能考試、測試,取得職業技能資格證書。要求學生參加科技創新與素質拓展活動以獲得相應學分,如普通話測試。此外,根據學生就業興趣和方案,開設多門選修課,如速記學、人力資源管理、會計學原理等課程,滿足將來從事不同工作的學生有目的地選擇相關課程,使學生成為具有實用技能的複合型人才。

目前,我國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設置中專業課佔45%以上,文化類和教育理論類課程佔25%,實踐課程僅佔5%,這樣的設置很難使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因此,必須對現有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結構和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增加實踐環節和實踐時間,形成以實踐應用能力為主、突出學生理論與技能相結合的培養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適應能力以及學生在生存中求開展的能力,使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充分表達獨立學院的辦學特色。

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調整並優化理論教學與實踐模塊的結構比例,實踐課程學時增加15%以上,第一學年設置為期2周的社會調查或文學採風活動,第二學年設置為期2周的社會工作實習,第三學年設置為期4周的社會工作實習,第四學年設置為期2個月的畢業實習。同時,構築並實施綜合應用型人才實踐能力培養體系,通過加強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建設,為學生提供實踐時機,如與一些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共建實習基地,已建好的語音實驗室、線性編輯實驗室、攝影攝像實驗室和?天行健?校刊、?晨曦報?、播送站等為學生提供了實踐時機。

〔三〕發揮學生社團作用,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獨立學院綜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除了要加強校內外的實訓、實習基地建設,還要充分利用校內資源,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團活動。學生社團是發揮學生組織協調、管理溝通能力的重要平台,在社團活動中,學生可以將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可以發揮活動能力強、參與意識強的特點,提升自我培養意識和能力。因此,獨立學院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時,應致力於發揮學生社團作用。

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以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為目的,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提高。為了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挖掘學生的潛能,該學院在第二課堂組織開展眾多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與專業相結合,以求實創新、鍛鍊自我為宗旨的特色活動,使學生的潛能、才華及創新精神得以盡情施展與發揮。學院定期舉辦社團活動、班級特色活動、學科創新活動,充分挖掘、發揮學生才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形成“人人有舞台〞的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氣氛,促使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總之,獨立院校應根據自身辦學特點,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進行探索和改革,在培養綜合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下,充分利用地方優勢資源,強化專業特點,使培養目標與社會開展相適應,培養出符合社會開展需要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6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比較紮實的英漢雙語基礎知識和語言基本技能,具有較為系統的翻譯理論知識、比較紮實的翻譯基本功、較為流利的語言表達能力、一定的翻譯批評和翻譯鑑賞能力,能夠基本勝任不同領域基本難度的文學翻譯、商務翻譯、典籍翻譯或其他跨文化交流工作,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

二、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語言和翻譯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接受漢語和英語兩方面語言技能和語言知識的訓練,掌握跨文化交際和英漢互譯的基本技能,具備口筆譯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 具有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和良好的道德素質與文化修養;

(2) 掌握語言知識和能力,包括英語語音、詞彙、語法知識,英語聽、説、讀、寫能力,漢語知識與寫作能力,演講與辯論能力,語言學習能力;

(3)掌握翻譯學科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與能力,包括口筆譯技能、口筆譯理論、跨文化交際能力以及譯者綜合素質;

(4)掌握翻譯需要的相關知識和能力,包括中外社會文化知識,語言學與文學知識,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翻譯工具的知識,國際商務知識,公共外交知識;

(5)瞭解翻譯學的理論前沿和應用前景,瞭解翻譯專業的行業需求和發展動態;

(6)熟悉國家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7)具有較強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實際工作能力和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

(8)具有健康的體魄、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

三、專業方向

本專業設文學翻譯、商務翻譯和典籍翻譯三個方向。

1. 文學翻譯方向

學生能夠了解文學文體的特點,具有一定的文學鑑賞能力,掌握文學翻譯的技能與知識,能對各種體裁和題材的文學作品進行翻譯實踐和初步的理論研究,具備對文學翻譯進行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畢業後能夠獨立從事一般難度的文學翻譯實踐和翻譯研究。

2. 商務翻譯方向

學生能夠了解商務翻譯的特點,具有一定的商務知識,掌握商務翻譯的技能與知識,能對各種商務文本進行翻譯實踐和初步的理論研究,具備對商務翻譯進行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畢業後能夠獨立從事一般難度的商務翻譯實踐和翻譯研究。

3. 典籍翻譯方向

學生能夠了解不同體裁和題材的典籍特點,具有一定的文本分析能力,掌握典籍翻譯的技能與知識,能對各種典籍文本進行翻譯實踐和初步的理論研究,具備對典籍翻譯進行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畢業後能夠獨立從事一般難度的典籍翻譯實踐和翻譯研究。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7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電子、電氣、自動化、計算機等基礎知識,具有電氣工程系統分析和設計能力,能夠在電力系統、工礦企業等行業從事電氣工程技術開發、運行與設備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二、培養規格

通過在校學習,學生應受到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質、文化修養和身心素質的教育。畢業生應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 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嚴謹治學、實幹創新、熱愛勞動、勇於實踐,具有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而奮鬥的理想、事業心和責任感。

2、 掌握紮實的數學、物理等自然科學的基礎知識,具有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管理科學基礎知識;

3、 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必需的較寬的技術基礎理論知識,主要包括電工理論、電子技術、信息處理、控制理論、計算機軟硬件基本原理與應用等;

4、 學生受到電氣工程、自動化及計算機技術與應用方面的.工程實踐訓練,具備解決既有強電又有弱電的寬口徑專業技術問題的能力;

5、 有一定的體育和軍事方面的知識,積極參加體育鍛煉,身體健康,達到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

6、 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掌握一門外國語,能較順利地閲讀本專業外文書刊,具有聽、説、寫的基礎。

7、 有正確的審美觀和一定的文學、藝術欣賞水平。

 三、學制

基本學制4年,學習期限3-8年

四、主幹學科

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

五、主要課程

高等數學、大學物理、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基礎、系統分析基礎、自動控制原理、微機原理及應用、電機學、電力拖動控制系統、電力電子技術、電力工程基礎、繼電保護原理、工廠供電等。

六、教學計劃安排

1、課程設置和安排:(見附表一)

2、綜合實踐性教學環節安排: (見附表二)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8

摘要:轉型發展是當前我國高等教育中地方一般本科院校建設與改革的重要方向。通過對當前我院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存在的問題、專業產生的背景、應用型本質屬性的分析思考,總結出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優化的思路,進而提出該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優化方案。

關鍵詞:轉型發展;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應用型

當前,轉型發展是國家教育部所倡導的地方一般本科高校提高素質教育、服務地方的又一項重大舉措。五邑大學20xx年被國家教育部確定為建設高水平應用型本科高等學校之後,學校的重點工作就定位到如何建設合理、高效的應用型本科教育體系上。目前我校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任務就是,遵循應用型人才培養自身的內在自然規律,制定科學且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方案成為至關重要的問題。

一、與人才培養有關的主要因素分析

1.我院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存在的問題。人才培養方案在人才培養體系和培養模式當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既可以反映學校的教育改革思路和辦學特色,也可以看出該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五邑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多年來在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和嘗試,例如在很多的理論課中都設置了課內實驗,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大賽等方法,但在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過程中,仍然保持原有的本科高校教育的課程體系和講授內容,在企業職業和崗位的需求和培養過程方面和學生的技術積累方面考慮不多。總之,現行的人才培養方案已經不能較好契合當前所提出的建設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2.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產生背景。信息專業主要是進行信息的獲取、信息的編碼處理、信息的傳送與接收等理論、實踐教學與研究。上世紀末,能夠體現國家的發展趨勢和綜合實力的信息時代腳步隨着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迅速加快,在實際應用中對從事信息產業的人員提出既要懂信息理論,又要掌握新型電子元器件的`使用等更高要求,於是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就顯示出它的重要地位。3.應用型本質屬性分析。應用型主要是培養學生實際工程項目能力,對某一領域的基礎理論研究的能力就不做重點培養了,要求學生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產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因此,應用型培養對學生的要求更高,既要學好理論知識,還需具備對多項理論知識綜合的實踐能力。這也是高水平的應用型本科區別於高職高專的關鍵所在。

二、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

以我國工程教育正式加入《華盛頓協議》為契機,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以國際先進教育教學理念為指導,以工程認證為推動力,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為起點和落腳點,確定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總的培養目標為:掌握電子電路理論與技術、信息採集、傳輸、分析與應用的基本能力、基本方法,面向區域支柱產業、面向工程,具有較強的工程綜合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能從事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分析、設計、製造、應用開發、運營、市場與管理等工作的本科高等工程技術應用型人才。結合培養目標,主要從以下六個方面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培養方案進行優化。

1.樹立信息大工程觀的理念,全面落實信息大類培養目標。通過分析比較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通信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和交通控制等幾大專業方向的共同特點,建立信息工程大類專業13門平台課的課程體系。從學生在行業企業工作所需知識、能力、素質出發,設計信息大類專業共同課程平台。從信息的採集、傳輸、處理、應用的完整流向設計平台課,克服了過去學生專業知識面偏窄的缺陷。

2.全面實施“3+1”模式,豐富“3+1”內涵。“1”指學生就讀大學的最後一年,可以在學校進行設計、實訓,也可以在企業實習;可以部分時間在學校,部分時間在企業實習;採取的方式由學生自主選擇。第7—8學期的實踐環節包括:綜合系統設計、創新創業項目訓練、實踐成果總結、專業實訓及企業實踐和畢業設計。這種設計思路的出發點就是通過將學生理論與實踐能力有機結合,從而鍛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工程實踐能力。

3.依據培養目標重構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按多類別模塊開設課程。多類別模塊主要包括專業模塊、專業方向模塊、產業對接模塊、開設與區域重點發展產業相對應的模塊等,供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其中課程設計充分考慮了行業企業需求,考慮了近年來科技發展的成果,突破了傳統課程的束縛,將課程融入新的內容,特別是工業生產核心技術、系統集成技術等,並大膽進行了課程重組。4.整體設計培養方案。在做好信息大類平台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等有機結合以外,還從學生培養需求出發,將通識課、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課程進行整體設計,並對如何完成修讀提出具體要求,較好解決了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脱節的問題,還將我國工程教育中所提出的信息類專業工程教育認證與培養方案的制訂進行了有機結合。

5.按照課程羣設計實踐教學項目。實施項目化教學,打破以往理論課附帶實驗和一門課程設計一個實踐項目的慣例,儘量使實踐教學項目具有綜合性、創新性的特點,實踐教學環節設計在開設前明確該教學目標,並與工程項目有一定的聯繫,儘量做到從企業應用角度設計綜合性實踐的訓練。6.實施多專業、多行業龍頭企業協同育人。首次試點將多個專業學生合成一個實驗班,聯合幾家企業共同對這個班級學生進行培養,通過輪崗等方式分別在各家企業的不同崗位上實習一段時間,利用各家企業所長使學生對企業模式和工程實踐有更加充分的認識。

三、結語

本研究和改革針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在課程體系、教學方式、實踐平台建設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做了全方位的積極探索和實踐。我國高等院校工程應用型本科教育的發展與改革剛剛起步,隨着轉型發展的深入推進,工程應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養會越來越適應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人才培養的質量會有很大的提高並能與國際接軌。

參考文獻:

[1]劉純利,王晴晴,張玉山.優化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思考[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xx,(3).

[2]童強,周大鵬.何光普.轉型發展期電子信息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與探索[J].樂山師範學院學報,20xx,(8).

[3]汪元宏.應用型高校的創新之路[N].光明日報,20xx-04-11(16).

[4]周遠清.提高質量是教育改革發展的關鍵[J].中國大學教育,20xx,(11):5-7.

[5]潘懋元.當前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若干趨勢[J].臨汾大學學報,20xx,(1):1-5.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184.

[7]楊春春,劉俊萍.中外應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比較研究[J].南京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7(3):25-28.

[8]徐理勤,趙東福,顧建民.從德國漢諾威應用科學大學模塊化教學改革看學生能力的培養[J].高教探索,20xx,(3):70-72.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9

人才培養方案是對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模式以及培養過程和方式的總設計,對保證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規格,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高職船舶電氣專業學生畢業後面向國內、外的航運公司就業,擔任船舶電子電氣員職務,面臨着國際船員勞務市場的競爭,學生必須要滿足STCW最新公約的任職資格要求和國家海事局海船船員適任標準的要求。船舶電子電氣員的前身是船舶電機員,上世紀末STCW公約95修正案取消了對船舶電機員的強制性配置要求,部分航運企業取消了電機員崗位,電機員的工作轉由輪機員分擔,但部分輪機員由於缺乏電子電氣知識和信息技術而不能有效地履行職責,造成部分職能缺位,對船舶的安全營運造成一定的影響。國際海事組織認識到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於20xx年通過了STCW馬尼拉修正案,該修正案明確提出設置船舶電子電氣員這一新職務,強調了電子電氣員的必要性,並規定了具體的任職要求。為了履約中國海事管理機構也發佈了新的海船船員考試發證規則,制定了船舶電子電氣員的適任考試和評估大綱。由於STCW公約95修正案生效後部分航運企業取消了電機員崗位,多數航海類院校基本上都停辦了船舶電氣專業,我院則由於認識到船舶電氣管理的專業性和重要性而一直保留着該專業,但是由於種種原因該專業在學生的培養過程中也存在着培養方案不太合理等問題,使得人才培養的效果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偏差較大,船員的綜合能力比較差。

高職航海類學生的專業思想、業務技能等方面相對較好,是未來中國海員隊伍中的主力軍,因此基於以上背景,為了培養出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船舶電子電氣員,實現我國成為船員強國的目標,有必要對高職船舶電氣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研究優化。

1.高職船舶電氣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存在的問題

1.1 人才培養目標有待重新認識

我國的航海高等教育實行的是普通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雙軌制,雖然高職航海類院校的定位是職業教育很明確,但是高職院校的學生實際在學校接受教育的時間只有兩年半,而培養高級船員的目標與普通高等教育是相同的,要和本科學生參加同樣的資格考試和評估,因此高職航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在實際執行的過程當中還是有點定位不清,尚未形成既有特色又能與普通高等航海教育相互銜接的體系。此外教育部20xx年10月發出的《關於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高等職業教育必須準確把握定位和發展方向,自覺承擔起服務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時代責任,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培養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其中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是對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最新定位提法,因此我們需要對高職船舶電氣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進行重新研究優化。

1.2 課程設置不太合理

我國航海類院校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是按學科體系建構的,課程設置方面專業課程和培訓項目必須滿足海事主管部門的相關規定,通識課程的設置必須滿足教育主管部門的相關規定。航海類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崗位與本科院校相同,學生要和本科院校的學生通過同樣的海船船員適任證書考試和評估,拿到海船船員適任證書,而學制比本科院校少一年,因此課程體系基本上屬於本科壓縮型,主要專業課程的設置和教學內容是相同的,高職院校的教學計劃是將本科的教學計劃斬頭去尾。

另外隨着船舶朝着大型化、現代化的方向發展,船舶電氣技術發生了很大變化,電力電子技術、控制技術、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等新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於船舶,這就要求船舶電子電氣人員的業務知識必須跨通信、導航、電氣、電子、自動控制、計算機等多個學科,部分技術內容以前不屬於船舶電機員的職務範疇,但是STCW公約馬尼拉修正案將它們劃歸船舶電子電氣員管理,如船舶通信技術、導航技術等,這部分內容在過去的課程體系裏也沒有涉及到,所以我國船舶電氣專業的課程體系已不能很好地適應國內海上交通運輸發展的'需要和國際航運人才市場競爭的需要,因此需要對高職船舶電氣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研究優化。

1.3 教學內容過於陳舊

高職船舶電氣專業相當一部分的教學內容比較陳舊。船舶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的提高使得船舶電氣技術發生了很大變化,許多以前還算是比較先進的設備已逐漸被淘汰,而被一些新技術、新設備所代替,而以前部分課程還在講授這些比較陳舊的內容;有些新技術在以前的課程體系中沒有涉及到,但是目前已經在船舶上廣泛應用,如工業控制網絡技術、微機控制技術、電力推118進技術等,這就使得部分船員對於船上的新設備不會保養、不會管理、不會維修等,嚴重影響了船舶的航行安全。此外船舶電子電氣員和以前的電機員相比增加了通信導航技術和船上人員的溝通與管理等內容,因此高職船舶電氣專業的教學內容要能跟上這些航海新技術的變化和滿足公約的最新變化,培養出符合高科技時代要求的航海類高端技能型人才。

1.4 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較為落後

由於高職教育比高等學歷教育起步要晚,在教學上教師更多地沿襲了學歷教育的教學方法,停留在傳統的課堂教學階段,學生被動的接受教師的講授,教學手段比較單一,理論不能有效地聯繫實際。

1.5 人才培養模式有待創新

為了培養與用人單位崗位要求能有效對接的高技能人才,我院自20xx年起在省內率先推行“訂單式”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學院邀請訂單單位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參與學院的人才培養全過程,聘請一些與學院聯繫密切的航運企業的電機員作為兼職教師。由於定位準確、措施有力,這種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由於受辦學體制等外部環境的影響,航運企業對船舶電氣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參與度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面還需進一步擴大,培養模式有待進一步探索與創新。

1.6 師資力量配備不盡合理

高職船舶電氣專業教師隊伍建設雖然有了很大進步,但是總體上來看師資結構還是不盡合理,教學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為:年齡結構上,老教師偏少、新教師偏多;雙師素質結構上,高校畢業生多、有實際工作經歷的少;學歷結構上,本科學歷多、研究生學歷少;職稱結構上,中低職稱多、高級職稱少;另外個別核心專業課程還未形成具有一定縱深和發展潛力的教學梯隊,兼職教師缺乏相對穩定性。

1.7 實驗實訓設備需要進一步完善

高職船舶電氣學生畢業後在遠洋船舶上負責船舶電氣設備的維護保養和檢修,動手能力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船舶的航行安全,因而需要特殊的專業訓練設施和實習訓練船。但是目前高職船舶電氣專業學生的培養存在着沒有學生專用實習訓練船,實驗室設備比較陳舊,有些設備不夠配套,設施不夠完善等問題,大大影響了實踐教學的效果。

2.高職船舶電氣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優化研究

為了主動適應國際海事組織全面審查和修改後的STCW公約馬尼拉修正案和國家海事局有關海事法規的要求,適應航海事業發展和航海科技進步的需要,提高我國船舶電子電氣員在國際海員勞務市場上的競爭力,我們針對以上培養方案的不足或不太合理的地方對我院高職船舶電氣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優化研究。

2.1 科學制定人才培養目標

在制定高職船舶電氣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時,我們邀請航運企業參與進行職業分析,對崗位進行能力分析和分解,描繪出職業能力的整體構架以及維持這些能力的支撐知識,確定該專業的素質、知識與能力結構,從而制定出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高職船舶電氣專業的人才培養必須滿足STCW公約馬尼拉修正案和國內海事機關的有關規定要求,着重考慮船舶電氣專業的國際通用性和行業准入性,培養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高端技能型船舶電氣人才,因此高職船舶電氣專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具有明確的職業定向性和國際化特徵,除了如道德品質、身心素質等最基本的大學生素質要求外,還要緊密結合船舶電子電氣崗位的需要,體現出該崗位的特定需求,如具備專業英文資料和業務函電的讀、寫能力,具有較強的英語聽説、會話能力;掌握國家海船船員適任標準規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通過無限航區主推進動力裝置3000KW及以上船舶電子電氣員適任評估和考試,獲得船舶電子電氣員證書;掌握STCW公約馬尼拉修正案規定的專業技能,並通過相應的考試和評估,獲得各項專業證書;具備相關的海運法規和船舶管理等方面的知識等。

2.2 優化調整課程體系

STCW公約馬尼拉修正案規定船舶電子電氣員必須具備“電氣、電子和控制工程”、“維護和修理”、“船舶操作控制和船上人員管理”三個功能模塊,因此我們根據這些崗位功能的能力要求,打破傳統的以學科為主線的課程體系,強調整體功能以實現培養目標的要求,調整、優化、重組課程,建立與職能要求、培養目標相適應的理論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及素質教育體系。

制訂課程體系時以適應國際航運人才市場的需求為目標、以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為主線,按照突出應用性、實踐性的原則重組課程結構,突出高職特色,基礎理論教學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專業課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教育和培訓的知識和技能全面覆蓋STCW公約馬尼拉修正案3000KW及以上船舶電子電氣員的適任標準。

船舶電氣專業學生動手能力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船舶的航行安全,因此對船舶電氣專業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的要求相對較高,在培養時應堅持突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原則,在傳授專業課知識的同時,應着重培養他們如何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在課程體系優化調整時加強了實踐教學環節,增加了實訓的時間和內容,以使學生紮實掌握船舶電氣設備管、養、修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2.3 更新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的更新緊跟行業發展和國際公約及國內法規修訂,反映先進技術成果和職業崗位新要求,充分體現“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高職教育理念。由於船舶新技術已大量使用,而傳統的課程體系多年來變化不大,造成船員的知識陳舊;STCW公約馬尼拉修正案也對船舶電子電氣員提出了一些新的職務要求,因此高職航海類院校應對現有的課程內容作出相應的調整,使人才培養能夠符合公約要求和航海技術發展的需西。

在課程內容設計時,一方面我們以“必需、夠用”的專業知識為基礎,減少傳授理論知識的比重,增大實操訓練的比重,強化學生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例如《船舶電機學》課程內容,理論性太強,學生學習起來很吃力,而在實際船舶電氣管理方面應用又很少,所以我們將理論性太強的內容大幅度刪除,增加大量的電機維護與保養實訓內容;對專業課程如《船舶電站》、《機艙自動化控制》、《船舶通信與導航系統》、《船舶電機與電力拖動控制》等,均設置了較多學時的相應實踐課程,加大學生的實訓力度,為學生儘快適應工作崗位做好準備。

另一方面我們大幅度更新課程內容。船舶電氣技術更新換代很快,許多以前還算是比較先進的設備已逐漸被淘汰,而被一些新技術、新設備所代替,我們就將以前部分課程中這些已不太適合的教學內容刪減掉,及時將船舶電氣技術相關的新知識、新科技、新技能引進課堂,比如《船舶電站》課程,以前的教學內容還涵蓋着一些晶體管控制設備,而目前船舶已大量採用微機、PLC等控制技術,我們就將以前的這些已淘汰設備的內容刪除,引進比較先進的微機控制設備。有些新技術目前已經在船舶上廣泛應用,但是在以前的課程體系中沒有涉及到,如工業控制網絡技術、微機控制技術、電力推進技術等,我們在進行課程體系改革時也引入課堂,因此我們增加了《單片機原理與應用》、《PLC及現場總線》、《計算機網絡應用》和《船舶電力推進技術》四門課程。還有部分技術內容屬於STCW公約馬尼拉修正案新劃歸船舶電子電氣員職務範疇的,如船舶通信技術、導航技術等,我們在課程體系改革時也增加了這部分內容,因此我們增設了《船舶通訊與導航系統》、《電航儀器》兩門理論課程和《船舶通信導航設備維護》實訓課程。船舶作為一個對外交流活動很頻繁的行業領域,目前設備的技術資料基本上都是英文版,對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要求很高,所以我們在《船舶電氣專業英語》課程的教學內容中也增加了船舶導航系統、通信技術以及相應技術手冊等資料。

我們在調整課程內容的同時還進行了必要的課程整合,例如《船舶電機學》的內容我們將其理論性太強的內容刪減後將其與《電力拖動控制系統》合為一門課程;《將自動化理論》和《機艙自動化控制設備》合為《船舶機艙自動控制》一門課程。

2.4 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

一是充分利用模擬器和現代化模擬機艙,推行“教、學、做體化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學練並重,使得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目前我院已經建設了包括現代化模擬機艙、輪機模擬器電站模擬器等多套大型模擬器,正在建設電力推進和高壓電力系統模擬器,並大力提倡模擬器教學的研究與改革,教師120在教學過程充分利用學院現代化模擬機艙和模擬器等實訓設備,採用問題教學、案例教學、現場教學、實物教學等多種方式方法有機結合,讓學生開展角色模擬,置身於模擬的工作情景、場景及仿真環境中學習、操練以提前適應工作崗位。二是教學手段靈活多樣,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方法。船舶電氣專業課程規劃和製作了大量的課件、音視頻教學資料等,教學過程中將多媒體與模擬器緊密結合、互為補充,能從根本上改變船舶電氣專業人才培養的教學方法。三是重視優質教學資源和網絡信息資源的利用與共享,探索基於網絡的教學平台。我院信息化建設水平較高,校園千兆互聯網絡覆蓋整個校園,實現辦公、教學、管理的電子化和現代化,能夠滿足本專業進行網絡教育的教學需要。本專業教師除了完成了部分專業課程的精品課程建設外,還在國家骨幹院校建設過程中進行了部分優質核心課程建設,這些課程在網上建立了包含教學大綱、實驗大綱及實驗指導書、實習大綱及實習指導書、教案文本、多媒體課件、學習指導、習題集及習題解答、在線測試、網絡互動等在內的課程教學平台。

2.5 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在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過程中我們以“適任技能為本位、創新深化並重、多種模式共行”的思路,在繼續深化“訂單”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實現人才培養效果最優化。我院在國家骨幹院校建設的過程中針對航海行業的特點,以航海技術、輪機工程技術兩個專業為試點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探索創新並形成了基於生產性實習船的“雙向四段”式人才培養模式,以實現高端技能型航海技術和輪機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縮短畢業生崗位適應時間。“雙向四段”式人才培養模式的組織實施形式為“校?船”雙向和“學院—生產性教學船—學院—實船”四個階段,我們也考慮下一步將“雙向四段”人才培養模式引進船舶電氣專業的人才培養中。

2.6 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

師資隊伍建設是高職船舶電氣專業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保障,我們採取“內培外引、校企合作培養、專兼結合”的原則,努力打造一支由專業帶頭人、骨幹教師、“雙師型”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的“雙師型”教學團隊。一方面我們大力加強在職教師的培養,有計劃地安排專業教師到國內外航運公司的先進遠洋船舶上上頂崗工作或到有關企事業單位的生產一線進行鍛鍊,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專職“雙師”素質師資隊伍方面大力加強教師的引進工作,從企業中引進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電機員充實專業教師隊伍;另一方面在航運企業中廣泛遴選兼職師資,聘為兼職教師,但是由於船員的流動性比較強,兼職教師的穩定性不夠,因此我們還積極探索與合作企業聯合招聘人才的模式,合作企業招聘的船員在公休期間可以到學校任教、利用他們的豐富實踐經驗現場指導學生實踐和指導學生進行技能比賽等,學校則在船員的職務晉升培訓方面給予一定的政策優惠和傾斜,這樣既能保證船員能夠順利晉級,又能加強學院雙師隊伍的建設,實現校企雙方互惠互利。

2.7 完善實訓設備

船舶電氣專業作為我院的特色專業,專業建設一直受到學院的高度重視,已累計投入1000餘萬元用於實驗實訓設施建設,已經建成了“現代化模擬機艙”、“船舶電力拖動實訓室”、“船舶主機遙控實訓室”、“船舶電站實訓室”、“主機遙控實訓室”等大型實訓室。但是由於以前的船舶電氣是以強電為主,電力拖動及電站這方面的設備一般較多,但是網絡、導航、雷達、無線電話等設備則相對較少,這方面的實訓設備需加強。因此我們在現有教學設備的基礎上,通過新建與擴建,建設融教學、職業培訓、技能鑑定、技術開發和社會服務功能於一體的實訓基地,以滿足船舶電氣學生培養的需要。

3.結語

船舶技術的發展和國際公約及國內法規的修訂使得高職船舶電氣專業人才培養的效果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偏差較大,為了培養出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船舶電子電氣員,我們依託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院級課題“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船舶電氣專業課程內容與教學體系改革研究與實踐”對我院高職船舶電氣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研究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優化完成後,在20xx級船舶電氣專業進行了試運行,教學效果顯示本方案較好地符合船舶電子電氣員職業技能培養的實際需要。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10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國際經濟與貿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瞭解國際經濟與貿易現狀;具有較強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具備經濟分析能力、進出口業務操作能力、國際商務拓展能力或金融投資業務能力;能夠在企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從事國際貿易實務、金融投資、經營管理等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二、培養規格

(一)綜合能力要求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較強的法制觀念和誠信意識,具有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健康的心理素質、良好的心理調適能力和職業素養;

2.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運用英語進行交流溝通,掌握一定的信息處理技術,具備信息處理方面的基本能力;

3.具有健康的體魄、頑強的意志、積極向上的精神和樂觀開朗的心態,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掌握一定的職業技能。

(二)專業能力要求

1.具備運用現代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方法,分析和預測國際國內經貿形勢,及時把握商機的能力。

2.熟悉進出口業務環節,能正確操作處理外貿業務流程、規範編制各種業務單證;能適應報關、制單、跟單等外貿具體工作。

3.具有較好的專業外語素養,熟悉外貿業務中外文商務電函、文書處理方法,能靈活運用外語進行經濟貿易活動。

4.掌握企業管理原理、會計原理,瞭解現行經濟法律和法規,樹立經濟領域的法制觀念,初步具備企業經營管理的能力。

5.掌握資料蒐集、文獻檢索和畢業論文撰寫方法,初步具備本專業領域的研究能力。

6.具備國際商務拓展能力或金融投資業務能力。

(三)能力拓展要求

1。通過大學生創新創業素養課程學習、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學科與技能競賽、課外科技創新等活動和實踐,使學生熟悉創業的有關政策,具有良好的創業意識、創業精神。

2。通過大學生生涯規劃與就業素養課程學習、職業技能訓練與考試,使學生初步具有職業生涯規劃的能力,具備較強的就業意識和就業能力

3。通過社會調查、志願服務、公益活動和勤工助學等活動,使學生具備較強的社會實踐能力、社會適應能力。

三、專業方向

1.國際商務

2.金融投資

四、專業能力分析表

五、學制與學分

學制:4年

學分:最低修讀163。0學分,其中集中實踐教學環節不低於24。0學分。

六、畢業與學位授予

畢業條件:學生在規定的學習年限內,完成各教學環節學習,修滿專業規定的最低學分,准予畢業。

授予學位:經濟學學士

七、主幹學科與相近專業

主幹學科:經濟學、管理學

相近專業:金融學、投資學、國際商務

八、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九、教學時間安排總表

注:第8學期通過教師指導學生自修的形式開課,以讀書筆記計算平時成績,以課程論文、調查報告或課程設計等作為考核方式。

十、課程結構體系及學分、學時分配(四號、黑體)

十一、課程的學時、學分及學期安排表(見附表)

十二、主要課程及簡介

1.微觀經濟學

學時:48;學分:2。5;考核方式:考試。

本課程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基礎課,是西方經濟學的分支學科,通過學習使學生熟悉並掌握微觀經濟學的基礎理論,包括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市場理論、生產要素定價理論、市場失靈與政府公共政策等內容,培養學生的經濟思維和經濟直覺,分析和理解現代經濟活動中的一般現象和運動規律,為學好其他經濟類專業課程提供經濟理論及基礎保證。

專業基礎課,

2.宏觀經濟學

學時:48;學分:2。5;考核方式:考試。

本課程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基礎課,是西方經濟學的分支學科,主要介紹國民收入核算理論、失業和通貨膨脹理論、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宏觀經濟政策、經濟增長和波動理論、開放經濟理論等。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幫助學生理解當今經濟生活中的各種現象,特別是認識政府各項宏觀經濟政策的理論背景,提高預見這些政策的現實影響的能力,從而為後續課程的學習和實際工作打好基礎。

3.國際經濟學(雙語)

學時:48;學分:2。5;考核方式:考試。

本課程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基礎課,本課程以經濟學的一般理論為基礎,介紹稀缺的經濟資源在全球範圍內實現最有效分配的理論,以及各國由此發生的經濟關係中應該採取的政策。其基本理論主要包括古典的國際貿易理論、新古典貿易理論、現代國際貿易理論、生產要素國際流動的理論、匯率決定理論、國際收支調整理論;基本政策主要有對外貿易政策及其福利效應和開放經濟條件下的內外平衡政策等。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國際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政策和分析國際經濟問題的基本方法,能夠應用國際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政策分析某些國際經濟現象。

4.國際貿易理論

學時:48;學分:2。5;考核方式:考試。

本課程結合當前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發展的現狀,對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課程的內容做了相應的調整。主要包括考察國際貿易發展狀況的主要概念;國際貿易的地位、作用;國際貿易學説;關税理論;非關税措施;經濟一體化和國際資本移動;世界貿易組織幾個方面的理論和知識。同時,本課程在介紹基本理論基礎和知識的過程中,還注意培養學生結合相關知識和國際貿易發展的現狀,對實際問題進行分析、評價的能力。

5.國際貿易實務

學時:64;學分:3。5;考核方式:考試。

本課程是一門研究國際間貨物買賣的`有關理論和實際業務的課程,是對外經濟貿易專業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本課程以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為中心,結合有關的國際慣例和法律詳細介紹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的條款,合同的磋商和訂立以及履行、貨款的結算、信用證的開立、不同結算方式的選擇使用、貨物的交付、運輸與保險等各方面的基本環節及相關的知識,並介紹各種傳統的、新型的貿易方式。通過本課程學習,學生能較全面系統掌握從事國際貨物買賣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學會在進出口貿易活動中,既能結合我國實際,又能符合國際貿易慣例和法律傳統。

6.國際金融(雙語)

學時:48;學分:2。5;考核方式:考試。

本課程是一門研究國際間貨幣關係和金融活動的學科。本課程的教學不僅涵蓋了國際金融學科所涉及的基本問題,如國際收支、外匯與匯率、國際儲備、國際貨幣制度、外匯市場和國際金融市場,還特別考慮了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相聯繫的部分,如國際貿易中的匯率風險管理,對外貿易信貸等。

7.國際結算

學時:48;學分:2。5;考核方式:考試。

本課程從貿易和銀行雙重角度介紹信用工具—匯票、本票、支票,結算方式—匯款、託收、信用證、銀行保函及相關的融資方式的一般操作和內容,並重點按照最新修訂的法律和國際慣例介紹有關信用工具、結算方式的法律和慣例方面的規定,使學生從深層次上了解和掌握經貿業務與國際結算業務之間的內在聯繫和基本做法。

8.外貿英語函電(雙語)

學時:48;學分:2。5;考核方式:考試。

本課程系統介紹外貿英文函電中常用文體的基礎知識,包括各種商業書信格式、常用語句和擬寫技巧。通過對外貿易業務磋商過程中各個環節往來函電實例的介紹,如:建立業務關係、詢盤、報價、推銷、還盤、成交、支付、裝運、保險、索賠等,旨在使外貿專業的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後能夠適應對外經貿活動的需要,幫助他們系統地學習和掌握外貿英語函電的格式、專業詞彙、行文方法及文體特點,提高學生在外貿業務活動中正確使用英語的能力,以及對外進行各項業務聯繫和通訊活動的能力。

十三、專業培養的主要措施

1.科學制定培養方案,完善課程體系建設

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素質為核心,按照“企業(行業)調研→就業崗位分析→能力導向分析→課程體系及教學環節設計→培養方案草擬→校(校)企共同論證→學校審批”的技術路線,科學確定人才培養方案。圍繞培養“基礎實、視野寬、技能強、後勁足”的智商、情商和財商融合發展、符合生產經營和管理一線需要的高級應用型人才,整體優化課程體系,加大素質類課程設置,注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強化基礎和專業核心課程,突出專業基礎能力、核心能力培養,打牢學生專業基礎;設置專長課程,拓寬學生視野;加強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構建了“一目標、二環節、三形式、四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大力開展創新創業訓練項目,提高學生就業和創業能力。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形成合理的教師梯隊

一是引進與培養相結合,每年要有計劃的積極招聘專業教師,並通過在崗培訓、派出進修、在職攻讀博士的方式,加大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提高教師的學歷水平,同時通過引進具有博士學位和高級職稱的教師,提高師資隊伍水平;二是實行導師 “幫扶制”,強調“以老帶新”,提升青年教師教學水平;三是採取“專家行家結合,彌補不足,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大力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一方面聘請了省內外最知名教授來系講課、與教師座談,幫助教師瞭解學科前沿及發展趨勢,同時開展省內聯盟高校之間合作,實現教師資源的共享。另一方面聘請生產經營和管理一線的行家作兼職老師,走進課堂,開展實踐課程教學,以彌補老師實踐不足,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努力建設一支水平高、結構合理、富有活力的師資隊伍。

3。加強課程建設,完善教學內容

一是重點加強教材、課程大綱、教案或課件、試卷資料建設,並加強督促檢查。二是加強合格課程建設。圍繞課程教學質量標準體系,對課程大綱、教案、課件、教學進度、試卷等提出明確質量要求並嚴格執行,注重教學過程規範;三是注重打造精品課程。對所有專業核心課程都按照精品標準加強建設。四是積極開展教學研究。營造良好的教學研究氛圍,教研室組織教師對專業所涉及的相關理論和專業知識進行深入系統學習;圍繞課程建設開展研討,加深對所授課程理解,在研究中不斷完善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水平。

4.加強實踐教學平台建設,着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實踐能力培養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而實踐技能的培養更多的依賴於平台建設。一是建設好本專業實驗室,為學生提高財務會計、財務管理業務操作技能提供更多、更好的軟、硬件環境,給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參與各種實踐操作,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二是加快實習基地建設,密切與工商企業及相關行業的聯繫,加強與企業產、學、研的交流與合作;三是開闊視野,創造條件,積極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社會實踐活動,提升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四是強化創新創業項目訓練平台建設,開設創新創業課程,提供創業理論和技能指導,指導學生申報創新創業項目並輔助實施獲批後的項目計劃。五是以就業為導向,將學歷教育、職業技能培養與職業認證三者有機結合起來,專業教學中的課程內容設置以及教學內容改革都直接與相關職業崗位資格證書和技能證書的考核內容相對接。

5.規範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

一是成立系教學工作委員會和教學督導組,建立規範的管理制度;二是加強日常教學監督。教研室對教師的教學進度、教案、課件、試卷每學期檢查一次,輪置檢查人員對教師日常課堂教學進行常規檢查,系班子成員及教研室主任不定期隨堂聽課,每學期召開一次學生座談會,對學生信息員反映的問題及時反饋處理,並將監督檢查結果與教師年度考核掛溝。每學期各教研室都要開展觀摩教學活動,每年都開展青年教師教學技能比賽、教案課件質量評比、試卷質量評比、實踐教學評比、課堂教學質量評比等活動。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11

1培養目標

我校基於產業鏈的“商科專業集羣”將定位於“面向珠三角區域,面向中小企業的全方位商務管理崗位”,商科專業集羣人才培養目標為:以產業鏈應用性人才需求為導向,具備管理、經濟、法律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專業創新精神,能在企業從事商務管理工作的應用型人才。具體來説,要培養具有以下素質的商科人才:

1)具有團隊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2)具有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

3)具有專業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4)具有社會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商務談判能力等。在知識學習方面,不應一味追求學科知識體系的完整性與系統性,而應根據行業發展的最新要求來構建知識體系,使學生既掌握相當的理論知識,又具有較強的創新創業能力。

2總體思路

商科專業集羣人才培養模式總體思路採用“跨專業工學結合”,形成人才培養的迴路,即在實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前提下,打破商科專業的界限,增加柔性制結構,讓學生在掌握學科基礎知識和多行業多崗位實習體驗的基礎上,自主選擇提高和就業的專業方向。

2.1意向招生

學校以商科各專業申報人數進行意向性招生。學生入校後不按具體專業劃分行政班級,學生前兩年學習內容相同,第三年進行企業實踐教學,第四年由學生自願選擇專業並參加專業方向課程知識的學習。學校按照學生完成專業方向課程學習情況授予學生“管理學”或“經濟學”學士學位。

2.2階段培養

我校商科專業屬管理學科和經濟學科,我們力圖打破學科和專業界限,培養學生通用管理能力和實踐技能,計劃進行“2+△0.1+1+0.5+0.5”分階段工學結合模式改革,採取了對四年的教學時間分成五個階段對整體的專業學習進行劃分,每個階段解決相應的學習目的以達到最終培養成為與行業零距離對接的要求。

2.3模塊學習

學生在企業現場實習期間,可以結合自己的實習崗位選擇相應的課程模塊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在實習結束回校後可以根據自己的實習情況和就業意向自主選擇相應的專業方向課程進行學習。專業方向課程按照“工作過程+行動導向+項目引領”的職教理念進行課程改革,重新編訂教學大綱和授課計劃,進行模塊化教學,實行模塊化考核。

2.4導師負責

我校“3+1”企業實踐教學實行“四導師”協同管理機制,我們根據學校制度精神,計劃在從大學三年級開始到學生畢業,實行專業導師負責制度。學生在專業導師的指導下,進行企業現場實習、專業方向課程的選擇、專業課程的學習指導、畢業論文寫作指導等。實行導師負責制,學生可靈活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容易結成更為緊密的學習團隊,也容易增強教師人才培養的責任感和榮譽感。教師負責指導的10多名學生,專業方向又有所不同,這樣又可讓不同專業的學生在同一個專業導師指導下進行相互交流,對培養複合型應用人才也有一定的幫助。

3方案設計

我校商科專業屬管理學科和經濟學科,我們力圖打破學科和專業界限,培養學生通用管理能力和實踐技能,計劃進行“2+△0.1+1+0.5+0.5”分階段工學結合模式改革,採取了對四年的教學時間分成五個階段對整體的專業學習進行劃分,每個階段解決相應的學習目的以達到最終培養成為與行業零距離對接的要求。

3.1第一階段“2”指的是大學一年級和二年級

此階段進行校內教學,教學又分為公共基礎模塊課程、學科基礎模塊課程、崗位模塊課程。公共基礎模塊課程:這部分課程目前學分共50多個,基本佔用大學一年的學習時間。我們建議由教務處牽頭,由管理學院、財經學院、基礎部等部門共同研討改革方案,在不違背教育部教學總體要求的'情況下,創新教學模式,靈活授課形式,適當“擠”出一點時間進行商科理論教學。學科基礎模塊課程:這部分課程比較穩定,計劃由管理學院和財經學院共同研討,按照企業運行規律與要求重修梳理學科課程模塊,整合課程內容。崗位業務模塊課程:這部分課程為新增模塊。根據企業ERP管理的核心模塊思想,集合兩院的專業特點,我們計劃把崗位業務模塊課程分為6大模塊,即生產模塊、市場營銷模塊、財務模塊、物流模塊、人力資源模塊、國際貿易模塊。按照《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的基本要求,對各專業的核心課程進行分類,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每個模塊開設2~3門課程,滿足學生第三年進行跨專業企業現場實習和第四年畢業論文真題真做的要求。

3.2第二階段“△0.1”指的是一個國小期

在學習學科基礎課程和崗位業務課程後,在大學二年級末暑假期間增加一個國小期,為期4周。為充分利用已有的校內教學資源、突出白雲商科教學特色,也為第三年學生下企業進行現場實習做準備,我們計劃在這個國小期組織學生進行綜合仿真實習,鞏固所學的學科基礎知識和崗位基礎知識,增強學生市場競爭意識,提高學生團隊協作和溝通能力。

3.3第三年段“1”指的是大學三年一年

此階段一年時間進行企業實踐教學(企業現場實習),企業實踐教學形式和要求參照教務處函〔20xx〕110號(關於印發《關於制訂20xx級企業實踐教學計劃的指導意見》的通知)文件精神執行。

1)企業實踐教學安排在大學三年級整個學年進行。共43個教學周。

2)企業實踐教學主要包括:區域、行業、企業調研,職業能力拓展課程學習,職業品德教育,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等6個環節。

3)在這一年的企業現場實習階段,學生還要結合自己所在的崗位,每學期按照教學要求選修2門自主學習課程,可以在業餘時間進行網絡自主學習或結合企業實踐自主學習,完成專業教師佈置課程學習任務,計學分。

3.4第四階段“0.5”指的是大學四年級上半學期

此階段為專業理論提升階段。學生在企業現場實習一年後,根據自己的崗位實習體會和將來就業方向選擇自己的專業學習方向,學習《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中規定的剩下的各專業核心課程。

3.5第五階段“0.5”指的是大學四年級下半學期

此階段為項目學習階段,分為實訓項目和畢業論文寫作項目兩大部分。實訓項目階段,我們設計了8個項目學習任務,分別是專業能力提升、職場禮儀訓練、心理沙盤訓練、魔鬼訓練、模擬經營、項目開發、微格教學、創業實踐。學生自主選擇其中3個項目進行學習。畢業論文寫作要求按照學生在企業現場實習期間的課題準備,進行真題真做。要保證教學改革方案的順利實施,還需要培養“工學結合”的師資隊伍、設置基於工作過程的教學課程體系和內容、建立多元化的教學質量監控機制等一系列保障措施,更需要學校、企業、學生、家長、社會多方的共同認可和支持。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12

一、總體要求

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以培養xx會計領軍人才和青年英才為引領,以培養高級會計師、總會計師為重點,以培養註冊會計師和會計師為基礎,建設數量充足、結構合理、梯次遞進銜接的會計人才隊伍,全面提升我市會計人才隊伍業務潛力和整體素質,為推動科學發展、富民興渝帶給人才保障。

二、目標任務

按照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要求,到20xx年分類培養:精通會計業務、精於財務管理、有較高政策理論水平和操作潛力很強的xx會計領軍人才350人(其中:力爭入選全國會計領軍人才50人,具有國際資格的'註冊會計師50人);會計業務嫻熟,善於財務管理,職業決定潛力強,操作潛力強的xx青年英才600人;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高級會計人才及總會計師20xx人;加大高級會計師、註冊會計師和會計師培養,屆時佔會計人員的比例西部領先。

三、遴選條件和程序

會計領軍人才。取得高級會計師專業技術資格(含透過高級會計師資格考試),或者取得註冊會計師資格執業5年以上,或者副教授以上職稱(含會計學博士畢業工作2年);年齡原則上不超過45歲;具有本科學歷,能夠運用英語進行聽説讀寫;財務部(科)負責人或後備骨幹。本人申報、單位審查推薦;由市財政局組織對財會、英語和綜合知識進行考試;再面試、綜合審查評選;商市委組織部、市人力社保局確定培養人選。

會計青年英才。取得會計師、註冊會計師、講師等專業技術資格2年;年齡原則上不超過40歲;具有本科學歷,能夠運用英語進行聽説讀寫。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或獲得全國會計師考試金銀榜的考生,條件可適當放寬。人選確定方法同會計領軍人才。

國內領先高級會計人才。選取企事業財務部(科)長以上、高級會計師,年齡55歲以內,由本人報名、單位推薦,根據每年培養計劃,綜合平衡確定培養人選。

註冊會計師和會計師。貼合財政部規定報考條件的會計人員。

四、培養措施

完善正高級會計師考試評審方法、資料,適時增加正高級會計師評審數量,提升正高級會計師質量。

加大高級會計人才培養,按照國內領先水平設置培訓資料,強化管理、理論、綜合潛力培養。對優秀學員頒發榮譽證書;優秀人才納入市委組織、市人力社保局人才庫管理;向有關部門推薦使用。

結合會計師年齡、學歷、職務和從事財會工作年限等,修訂完善報考評審高級會計師資格條件;鼓勵我市高等院校開展高級會計師專業知識考前學習培訓,用心參加全國高級會計師專業考試;總結完善高級會計師評審辦法,強化專業技能、綜合知識和實際工作潛力等全面考察,增加高級會計師數量,提高質量;強化高級會計師綜合潛力再提升,結合高級會計師年度繼續教育,完善培訓方式和資料,明確學習任務目標,增強學習自覺性。

實行自主培養和引進相結合,市財政局指導市註冊會計師協會制定考前學習培訓、考試合格激勵、選送註冊會計師到市內外培養提高和引進註冊會計師的激勵政策規定。

鼓勵我市貼合條件的廣大會計人員參加高校、網校專業學習培訓,用心參加全國會計師專業技術資格考試;選取優秀院校、網校供會計人員選取學習;對參加全國會計師考試獲得金銀榜的會計人員給予表彰。

五、組織實施

由市委組織部、市財政局、市人力社保局組成xx市高端會計人才培養領導小組,負責研究決定全市高端會計人才重大培養政策,指導xx市高端會計人才的培養。

高端會計人才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財政局,負責制定xx市高端會計人才培養具體實施辦法,組織開展xx市高端會計人才選拔,在市內外高等院校中選取培養機構,指導監督培養院校設計培養方案、實施培養和管理,向領導小組彙報全市會計人才培養工作。

培養院校協助市財政局做好學員選拔、面試工作;具體負責培養資料設計、培養教學、調研指導、考核管理,全面落實xx市高端會計人才綜合潛力素質提升,培養狀況報告等工作。

各區縣組織、財政、人力社保部門,市級主管部門、企事業單位,要高度重視會計人才的培養,加大宣傳力度,認真做好優秀會計人才推薦上報工作,營造支持人才創新創業的社會氛圍。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13

人才培養方案是學校實施人才培養工作的指導性計劃,體現學校的辦學思想和育人理念。獨立學院辦學方法和人才培養目標、方案與普通高校存在着差別,獨立學院是應用型本科院校,不同於研究型大學的一本院校,也不同於教學研究型大學的二本院校,它更注重學生的應用能力培養。同時,獨立學院又屬於本科院校,不同於強調技能的高職高專,它的辦學目標是為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培養具有較強綜合能力的本科應用型人才。因此,獨立院校應根據自身辦學特點,從專業定位、培養目標、專業特色、課程體系等方面不斷進行改革,以適應社會發展需求。本文以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為例,探析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

一、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設置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高等院校設置最普遍的文科專業之一,為國家培養了大量從事文祕、記者、編輯、教師等相關工作的人才。隨着我國社會與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對綜合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高等教育也隨之轉變為精英教育與大眾教育的結合體。以新機制、新模式設立的獨立學院在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方面面臨新的挑戰。獨立學院培養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性人才,關係到傳統專業向現代專業轉型和發展的問題。

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目前普遍存在着專業定位與培養目標不夠明確的問題。大多數獨立學院在設置漢語言文學專業初期,人才培養目標往往完全參照一本、二本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照搬其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追求理論系統性、完整性,以學科理論為中心,注重傳授知識。而獨立學院的綜合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生的素質基礎與一本、二本院校有許多差異,完全照搬其人才培養方案,不僅會影響獨立學院綜合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更會導致所培養的學生缺乏鮮明專業特色和實用技能。

二、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的意義

獨立學院的發展已初具規模,改革與實施綜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在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提升自己競爭優勢和滿足社會需求方面有着重要的意義。隨着社會的發展,只有在實施過程中對已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不斷地調整和創新,才能較好地滿足社會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解決獨立學院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使他們在工作中儘早地適應崗位。同時,應在對已畢業的學生就業情況進行追蹤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綜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

根據獨立學院的辦學宗旨,其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在理論能力方面應比高職高專學生強,在職業技能方面又要比一本、二本院校的學生強。既要具備本科的理論專業知識,又能把知識運用於實踐,具有一定的職業技能,這是培養綜合應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獨立學院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既要重視理論課程的教學,又要重視職業技能的培養。通過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與實施,人才的多元化培養,在原來專業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加強相關技能的培訓,尋找專業教學與社會需求的切合點,拓展專業就業方向,充分發揮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的理論技能與應用能力,使學生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有更大的生存與發展空間,以滿足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三、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的具體措施

與着重培養研究型、複合型、創新型人才的一本、二本院校不同,獨立學院的學生理論知識要求有所降低,但實踐能力要求有所增強。與專門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高職高專也不同,獨立學院的畢業生應是理論基礎相對紮實的高級應用型人才。漢語言文學作為應用型專業,找準定位、設置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成為專業建設的一個重要問題。

獨立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應為:改革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素質教育的體系,以構建學生的理論知識、應用能力、素質結構。為達到這一目標,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應以課程改革為核心,優化課程內容,增加實踐環節,調整並優化理論教學與實踐模塊的結構比例,構建綜合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並付諸實施。

(一)優化課程,建立和完善教學保障機制

實施綜合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必須建立有效的教學質量保障機制。除了擴大自有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隊伍,加大自有師資隊伍培訓力度,還應從電台、電視台、報社等單位聘請具有雙師素質的兼職教師任教,建立一支專兼結合,以白有專職教師為主、兼職教師為輔,結構合理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修訂教學計劃,全面實施課程改革,優化課程,增加實踐環節,建立以“應用”為特徵的理論教學體系,以實踐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的實踐教學體系,採用以基地、學校、行業結合為主的教學模式,建立漢語言文學專業與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合作機制,使學生能夠理論聯繫實際,在具體工作實踐中提高應用能力。

(二)調整課程模塊比例,注重實踐教學

教學計劃的修訂、課程的調整,既要滿足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又要滿足學生個人未來的發展,使學生既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又有實用的專業技

能。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組織專家修訂教學計劃,優化課程體系,注重實踐、應用性課程的開設。構建“教學+實踐”的課程體系,根據綜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調整基礎課、專業技能和人文社會科學有關課程的設置,增加技能課的開設,多方位拓展專業方向。一方面,根據學生就業興趣和計劃,優化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為學生進入某工作領域發展打好基礎,做到學有所長、學有所用;另一方面,根據社會發展需要,有選擇地傳授新聞宣傳、文書檔案、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知識,並進行相關技能培訓,使學生具有從事相應工作的能力。為突出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的培養,設置相關職業課程,例如言語藝術、祕書學、公共關係學、文祕寫作、新聞採訪與寫作、檔案學、實用禮儀等課程,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技能,提高學生採編寫、組織、協調、交流溝通等能力。為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提升職業競爭力,學院鼓勵學生在完成規定課程教學後參加各種職業技能培訓和技能考試、測試,取得職業技能資格證書。要求學生參加科技創新與素質拓展活動以獲得相應學分,如普通話測試。此外,根據學生就業興趣和計劃,開設多門選修課,如速記學、人力資源管理、會計學原理等課程,滿足將來從事不同工作的學生有目的地選擇相關課程,使學生成為具有實用技能的複合型人才。

目前,我國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設置中專業課佔45%以上,文化類和教育理論類課程佔25%,實踐課程僅佔5%,這樣的設置很難使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因此,必須對現有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結構和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增加實踐環節和實踐時間,形成以實踐應用能力為主、突出學生理論與技能相結合的培養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適應能力以及學生在生存中求發展的能力,使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充分體現獨立學院的辦學特色。

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調整並優化理論教學與實踐模塊的結構比例,實踐課程學時增加15%以上,第一學年設置為期2周的社會調查或文學採風活動,第二學年設置為期2周的社會工作實習,第三學年設置為期4周的社會工作實習,第四學年設置為期2個月的畢業實習。同時,構築並實施綜合應用型人才實踐能力培養體系,通過加強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建設,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如與一些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共建實習基地,已建好的語音實驗室、線性編輯實驗室、攝影攝像實驗室和《天行健》校刊、《晨曦報》、廣播站等為學生提供了實踐機會。

(三)發揮學生社團作用,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獨立學院綜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除了要加強校內外的實訓、實習基地建設,還要充分利用校內資源,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團活動。學生社團是發揮學生組織協調、管理溝通能力的重要平台,在社團活動中,學生可以將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可以發揮活動能力強、參與意識強的特點,提升自我培養意識和能力。因此,獨立學院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時,應致力於發揮學生社團作用。

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以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為目的,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提高。為了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挖掘學生的潛能,該學院在第二課堂組織開展眾多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與專業相結合,以求實創新、鍛鍊自我為宗旨的特色活動,使學生的潛能、才華及創新精神得以盡情施展與發揮。學院定期舉辦社團活動、班級特色活動、學科創新活動,充分挖掘、發揮學生才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形成“人人有舞台”的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促使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總之,獨立院校應根據自身辦學特點,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進行探索和改革,在培養綜合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下,充分利用地方優勢資源,強化專業特點,使培養目標與社會發展相適應,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14

摘要:國小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初始階段,對人一生的發展起着奠基作用,是“根”的教育。國小教師承擔着“根”的工程,是人生的“奠基者”,國小教師的職業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着國小教育質量的好壞。國小教育專業培養的是國小教師,因此國小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直接影響着國小教師的教育水平,進而影響到國小教育的質量和人一生的發展。就此而言,適應時代發展、緊跟社會需求,培養、訓練、提升國小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對國小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國小教育;人才培養;方案

1當前國小教育專業發展現狀

1.1國小教育專業培養目標各校各具特色,有待於進一步凝練第一,以外顯知識形態為主的培養目標。這類學校制定培養目標的依據認為:國小教育專業是高校教育的一個專業,是知識分化的結果,就應該體現高等教育應有的理論水平,因此,在課程設置上強調系統理論知識的學習,即強調本體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的學習。這種思維源自學院派,在國小教育專業建設中占主導地位。第二,以內隱知識為主的培養目標。這類學校在制定培養目標的依據是認為國小教育專業是社會職業發展的產物,即職業意義的專業,因此,在專業人才培養實踐中就應該以實踐性知識為主,所以,在課程設置上,強調與國小教育專業相應的基本技能的訓練,即強調實踐性知識的學習。這種思維源自中師辦學的傳統經驗,但又沒有得到學院派的認同。由於以上兩種不同的觀點左右了國小教育專業發展的現狀,便產生了不同的培養模式。

1.2國小教育專業的培養模式

依據內隱知識理論和培養目標,產生了國小教育專業的三種培養模式,即分科培養、綜合+方向培養和綜合培養。第一,分科培養模式。這種國小教育專業的培養模式與二級或一級師範培養中學教師相一致,強調學科專業知識,培養的學生,專業知識紮實,但教育專業知識及相應能力差,不適應國小教育發展的需要。因此,僅有少數學校運用這一模式。第二,綜合+方向培養模式。這是目前我國最主要的國小教育專業培養模式,強調綜合培養,明確方向,其優勢淡化了學科專業界限,強調文理相通,學有專長,但這一模式與分科培養模式並無質的區別,強調學科知識的精與深,忽視了知識的廣與博,教育教學知識與技能的培養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如首都師大初等教育學院國小教育專業就分為中文、數學、英語、科學教育、信息技術、音樂、美術七個方向。他們凝練出國小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綜合培養、發展專長、注重研究、全程實踐和“綜合培養、學有專長”的培養模式及“多種性、綜合性”的課程設置是該專業突出的特色。第三,綜合培養模式。要求畢業生能勝任國小各科教學,因此,不分學科方向,強調文理滲透,注重知識的廣與博,突出了教育專業的特點,但課程門類眾多,內容龐雜,知識體系性差。要充分考慮到各科素養的全面培養、各學科教學指導能力的提高和教學技能的掌握。突出“實踐性”:全科教師培養理念的基本取向,即全科教師培養植根於我國農村基礎教育綜合化改革的現實需要;(全科教師培養指向於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教育公平的時代內涵;全科教師人才培養模式彰顯了“校地雙贏”協同創新發展之路。

2國小教師職業技能的培養

2.1準確定位,學以致用

國小教師作為一種特定的職業,其職業技能服務和麪向的對象是國小校園內外的方方面面,即從課堂、校園、學生、教師到家庭,因此必須區分主次、循序漸進。就職前教育而言,這些技能主要表現在通識理論掌握、學科基礎奠定、專業能力訓練、信息技術應用、學校工作與反思等,並將作為基本的目標在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這也是國小教師在職前教育階段區分於其他專業學生培養的顯著標志。就職後成長而言,課堂掌控、校園文化、學生心理、家校溝通等將是國小教師職業技能成熟的重要表現。因此,國小教師的職業技能應方向明確,學以致用,形成自己的風格和優勢,避免照搬他人經驗。

2.2學練結合,特長髮展

國小教師基本職業技能的系統性培養,首先是在職前教育階段完成的,而技能的掌握更多地依靠實踐環節。目前教育部正在進行的'國小卓越教師培養改革項目,內容之一就是對國小教師的職業技能培養進行全科型、全覆蓋、過程性探索試驗,同時通過課程體系改革進行模塊化實踐技能訓練,並將訓練情況延伸到職後教育階段進行檢驗。儘管全科發展是國小教師的理想狀態,但無論是何種技能,也不管是在哪個階段,受多種因素的限制,國小教師都必須經過學習和實踐,在全面發展的前提下形成自己的特長和個性,並有自己的見解和研究方向。

2.3建立體系,多樣評價

教師的職業技能中的操作技能主要是指教師從事教育教學的技能即人們常説的基本功,如三筆字、簡筆畫、課件製作及基本的藝體技能等,而智力技能主要體現在學科教學、課程研發、教學反思、教學評價和心理健康輔導等。由於各類技能之間的差異較大,在目前尚沒有統一標準的情況下,對國小教師(包括職前職後)進行技能體系的構建和考核方法改革等方面均應形成規範。在具體操作中則要將訓練總目標細化為小目標進行分級分類訓練,同時注意各個訓練項目的聯繫和融合,在考核中可以進行終結性評價,更要注重過程性考察,即可進行書面設計,也可以採取以演代評、以展代評等,進行切合實際的綜合衡量。

2.4注重思想引領,關注教師發展

教師是一所學校的靈魂,一所學校良性發展的關鍵所在。因此,我校非常重視對教師羣體的思想引領工作,力求通過各種途徑,提高教師的師德修養,促使教師積極向上地發展。學校每雙週召開一次全體教職工工作例會,在會上對學校工作進行小結,並對教師作風效能建設中表現出的優點與不足進行總結,使每一位教師明確責任,提高覺悟,以立德樹人為己任,加強自身修養。學校還定期從《人民教育》中選擇優秀的文章推薦給教師自學,用這種靈活的方式對教師的師德修養進行培訓。近年來,隨着學校生源的不斷擴大,新教師數量激增,並日漸成為學校教師隊伍的主力軍。基於這種情況,學校在做好全體教師學習培訓的同時,還格外關注青年教師的成長與進步。學校黨支部成員與青年教師幫帶結對,定期和他們開展不拘形式的座談活動,瞭解青年教師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加強心理輔導,幫助他們撥開迷霧,解除困惑。

結束語:

總之,在培養國小教師專業素養中的科研實踐,這幾方面並不是彼此孤立的,只有學校各部門形成合力、調動教師積極性,才能為培養教師專業素養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同時,我們也應該意識到,培養教師專業素養並非朝夕之功,在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在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在《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發佈實施的今天,國小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將永遠在路上,值得每一個教師和教育管理者去思考和探索。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15

根據財政部和市財政局印發的會計行業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為加大高端會計人才培養力度,高端會計人才緊缺難題,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以培養會計領軍人才和青年英才為引領,以培養高級會計師、總會計師為重點,以培養註冊會計師和會計師為基礎,建設數量充足、結構合理、梯次遞進銜接的會計人才隊伍,全面提升我市會計人才隊伍業務潛力和整體素質,為推動科學發展、富民興渝帶給人才保障。

二、目標任務

按照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要求,到20xx年分類培養:精通會計業務、精於財務管理、有較高政策理論水平和操作潛力很強的會計領軍人才350人(其中:力爭入選全國會計領軍人才50人,具有國際資格的'註冊會計師50人);會計業務嫻熟,善於財務管理,職業決定潛力強,操作潛力強的青年英才600人;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高級會計人才及總會計師20xx人;加大高級會計師、註冊會計師和會計師培養,屆時佔會計人員的比例西部。

三、遴選條件和程序

會計領軍人才。取得高級會計師專業技術資格(含透過高級會計師資格考試),或者取得註冊會計師資格執業5年以上,或者副教授以上職稱(含會計學博士畢業工作2年);年齡原則上不超過45歲;具有本科學歷,能夠運用英語進行聽説讀寫;財務部(科)負責人或後備骨幹。本人申報、單位審查推薦;由市財政局組織對財會、英語和綜合知識進行考試;再面試、綜合審查評選;商市委組織部、市人力社保局確定培養人選。

會計青年英才。取得會計師、註冊會計師、講師等專業技術資格2年;年齡原則上不超過40歲;具有本科學歷,能夠運用英語進行聽説讀寫。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或獲得全國會計師考試金銀榜的考生,條件可適當放寬。人選確定方法同會計領軍人才。

國內高級會計人才。選取企事業財務部(科)長以上、高級會計師,年齡55歲以內,由本人報名、單位推薦,根據每年培養計劃,綜合平衡確定培養人選。

註冊會計師和會計師。貼合財政部規定報考條件的會計人員。

四、培養措施

完善正高級會計師考試評審方法、資料,適時增加正高級會計師評審數量,提升正高級會計師質量。

加大高級會計人才培養,按照國內水平設置培訓資料,強化管理、理論、綜合潛力培養。對優秀學員頒發榮譽證書;優秀人才納入市委組織、市人力社保局人才庫管理;向有關部門推薦使用。

結合會計師年齡、學歷、職務和從事財會工作年限等,修訂完善報考評審高級會計師資格條件;鼓勵我市高等院校開展高級會計師專業知識考前學習培訓,用心參加全國高級會計師專業考試;總結完善高級會計師評審辦法,強化專業技能、綜合知識和實際工作潛力等全面考察,增加高級會計師數量,提高質量;強化高級會計師綜合潛力再提升,結合高級會計師年度繼續教育,完善培訓方式和資料,明確學習任務目標,增強學習自覺性。

實行自主培養和引進相結合,市財政局指導市註冊會計師協會制定考前學習培訓、考試合格激勵、選送註冊會計師到市內外培養提高和引進註冊會計師的激勵政策規定。

鼓勵我市貼合條件的廣大會計人員參加高校、網校專業學習培訓,用心參加全國會計師專業技術資格考試;選取優秀院校、網校供會計人員選取學習;對參加全國會計師考試獲得金銀榜的會計人員給予表彰。

五、組織實施

由市委組織部、市財政局、市人力社保局組成市高端會計人才培養領導小組,負責研究決定全市高端會計人才重大培養政策,指導市高端會計人才的培養。

高端會計人才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財政局,負責制定市高端會計人才培養具體實施辦法,組織開展市高端會計人才選拔,在市內外高等院校中選取培養機構,指導監督培養院校設計培養方案、實施培養和管理,向領導小組彙報全市會計人才培養工作。

培養院校協助市財政局做好學員選拔、面試工作;具體負責培養資料設計、培養教學、調研指導、考核管理,全面落實市高端會計人才綜合潛力素質提升,培養狀況報告等工作。

各區縣組織、財政、人力社保部門,市級主管部門、企事業單位,要高度重視會計人才的培養,加大宣傳力度,認真做好優秀會計人才推薦上報工作,營造支持人才創新創業的社會氛圍。

標籤:人才培養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