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方案

如何培養學生的寫作感悟力

寫作能力是學生必備的能力之一。然而,在語文學習過程中,中學生怕寫作、厭倦寫作的情況卻比比皆是。要想擺脱作文訓練的被動性,激發學生寫作的主動性,教師就應當生動而深刻地啟發學生感悟生活、感悟人生,積累情愫。學生只有“以情緒為動力進行積極的創造性思維活動’”,才能有生活可寫,寫出來的文章才能有真情實感。

如何培養學生的寫作感悟力

“感悟”即“有所感觸而領悟”,本是人們對自然與社會某現象產生的一種頓悟性認識。在寫作中,就是面對生活,進行深思感悟,用準確精當的文字將情感表述出來,一切能觸發出寫作慾望與靈感的東西都是感悟的內容。

非常遺憾的是,我們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並未重視這種感悟,沒有把它作為思維——一種最活躍、最高質高效的創造性思維來訓練,致使作文訓練費時低效。多年的教學經驗讓我明白,實施“感悟作文”,就如同在構建作文素質教育的立體花園。

那麼,呢?

一、引導學生用心去觀察生活

葉聖陶先生曾説過:“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就活潑地流個不停。”可見,作文教學與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學生習作自然也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學生語言表達才會有源頭。只有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參與生活,體驗生活,才會產生“不吐不快”的慾望,習作才能成為學生的生活需要。生活中的許多現象、許多事情往往是頗富哲理的,如果

我們用心體悟,反覆琢磨,便會慧眼獨具,從中悟出值得闡述、並給人以啟發的哲理。比如,原本在一塊方場上的一堆沙,經過一些時日,有的粘附於行人的鞋底帶走了,有的陷入泥土裏和泥土相混雜了。如果你感知了這樣的一個生活現象,能夠悟出點什麼來嗎?現代作家豐子愷就從中悟出了這樣一個哲理:一堆沙之所以容易散失,是因為缺少約束,如果用沙袋裝起來,便不會散失了。並進一步告訴人們,只有團結,才能有強大的力量,才能求得抗戰的勝利,豐子愷憑着這一感悟而創作的《散失與沙袋》便藴涵了哲理,具有了啟發意義。

二、引導學生多層面感悟生活

感悟要面對生活,人們在思想上、心靈上深刻的感動、感受和感慨中,悟出某種人生意義、價值或道理。一旦有了感悟,文章就被賦予了活力。可見,感悟是寫作的靈魂和生命,如果沒有感悟,生活再多也是白搭。

1、在平凡生活中感悟

平凡的生活表象,飽含着豐富的情感。教師要引導學生帶着情感和想象去體驗日常生活,這樣寫出的作文才獨特感人。有一次教學,我請學生説説父母的愛。原以為這樣的話題學生最有體會,可是發言的學生卻很少,一些學生説的都是“半夜爸爸揹我去醫院”、“媽媽下雨來接我”之類的事例,內容空洞,沒有真情實感。甚至有些是子虛烏有。鑑於此,我引導學生將平時父母為自己所做的點滴説出來,再思考這些是父母的愛嗎?經過引導,學生紛紛發表意見,也體會到了生活中父母的愛。在寫作中,感悟生活不一定非得找一些重大題材,即使從平淡如水的生活中也能挖掘出深情。正如老舍先生所説:“最熟悉的,不管多平凡,總是最親切的,親切就可以產生出最好的作品來。”

2、在關注社會中感悟

教師可以經常把社會熱點、焦點問題適時引入課堂。例如從“三鹿奶粉事件”引發對金錢與良知的探討;從頻頻發生的礦難、失學兒童的眼淚、嚴重缺乏的水資源等問題中,將學生關心感興趣的社會現象適時引入課堂,引導學生分析思考這些問題背後折射出的原因和實質,讓學生把目光更多的投入到廣闊的社會中去,深切感受人生不僅有喜怒哀樂、陽光雨露,還有很多的災難,迷茫、是非、震撼以及責任等,讓學生明辨是非。

3、在課內外閲讀中感悟

中學生因為年齡和認識能力的限制,加上課業負擔繁重,很少有機會去體驗人生百味。而引導學生加強課內外閲讀,可以擴大和豐富他們的知識面和生活體

驗。作文是各種知識的綜合運用,沒有豐厚的知識,是很難寫出思想深刻、內容豐富、新穎別緻的好作文來的。

正如培根所説:“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對於中學生來説,知識更多的是來源於書本,從大量的閲讀中獲取寫作的素材。

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閲讀和作文,我經常組織一些讀書班會或專題讀書沙龍,讓學生交流讀書心得體會,或以講故事、開辯論會等形式來鍛鍊口才(即口頭作文)。再通過辦牆報、校園文學報等形式,培養學生的寫作習慣和興趣,提高書面作文水平。

學生在廣泛閲讀中,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知識,活躍了思維,積累了素材,再不會為“無米之炊”而苦惱。

三、 培養學生的各種思維

《如何培養學生的寫作感悟力》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