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方案

國中政治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主體性

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學生對課本的政治理論由不知到知,從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是不能簡單地靠“灌”,“授予”,“移植”的,而必須通過學生自已心理內化起作用。教師在學生的認識過程中只起到外因的作用。要想使教材的理論變成學生自已可把握、會理解、能運用的知識並提高自已的思想覺悟,關鍵在於學生自身的努力程度、提高程度,轉化程度,如果教學中沒有調動學生的主體性,教師作用發揮得再充分,也會收效甚微。因此,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要挖掘學生內在的學習潛力,讓學生充分發揮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探究性,讓學生在“自揣”、“自探”、“自習”之中求得真知。現就思想政治課教學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問題,談談自已的認識。

國中政治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主體性

一、要樹立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念

現代教學研究認為,學生的學習是一種認識活動,這種認識活動必須是能動的、主體的、獨立的活動,學生就是當然的主體。作為思想政治課教師,首先要轉變教育思想,要誠心誠意地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每個學生都有自已的個性、愛好的活生生的人,都需要尊重、信任和關懷;要相信所有的學生都能學習,不存在絕對的後進生,需要的是耐心與指導;要相信學生都有自我發展的需要,要給每一個學生提供思考表現、創造以及成功的機會,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同時更重要的,不能把主體性發展僅僅看作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手段,而要把主體的發展作為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直接目的。

二、“轉換角色”是顯示“主體性”的關鍵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解決好教師角色意識問題是關鍵。長期以來,我們受着“教師中心論”的影響,在教學中,教師是中心,學生圍着教師轉。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忽視了對學生主體認識,理解能力的開發,忽視了學生個性的發展。隨着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特別是隨着人們思想觀念的更新,思想政治課教學上的師生關係將會發生巨大的變化。課堂上,教師應從“中心”位置“退居二線”,成為“幕後策劃者”。教師的工作重點必須轉移到如何引導學生通過思想政治理論學習,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培養各種能力,加強學生之間的社會情感交流等方面上來。只有清醒地意識到自已的角色,當好一名“導演”,才能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能動作用。

三、優化教學方法是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根本途徑

實踐研究認為,學生的主體性包括:獨立性、主動性、創造性。獨立性集中表現為自尊、自主、自我調控、自我決斷等方面;主動性是在學習中的一種自覺行動,其表現為成就動機競爭意識,求知慾,主動參與以及興趣等方面。創造性是對現實的超越,其發展目標為創新意識,創造性思維能力以及動手實戰能力等方面。

根據“主體性”的要求,現代國中思想政治教師,要以現代教育思想為指導,大力改進教學方法,給學生(學習的主體)創造一種和諧、融洽、比較寬鬆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需求,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有效地進行學習。要時時處處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教學方案,設計課堂結構,把學生真正當成學習的主人。讓全體學生自始至終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之中。

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是學生髮揮主體作用的過程。首先,要學懂馬克思主義基礎知識,學生要有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其次,要使學生相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真理性,也離不開學生的主體作用。有些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不信”,除了客觀的社會原因外,還有年齡,知識水平,社會閲歷等因素的限制,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自願地,主動地去思考、分析、比較,才能使學生消除思想上的疑惑,解開認識上的疙瘩,逐漸建立起正確的信念。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要使學生從不知到知,申疑到信,最後達到知行統一,歸根到底要通過學生的內因去實現,因此,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1、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有餘力。現在使用的國中思想政治教材,雖在以前基礎上作了修改,但總體上仍顯得較空泛,枯燥。因此,要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學效果,首先要使學生對這門課產生興趣,因此,教學中設法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是學生主體性發展的前提。教師在教學新知識前,先生動、形象地講清這堂課所學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或對今後學習新知識的作用和意義,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2、創設參與條件,讓學生學有機會。在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一味地講,應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儘量創設各種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表現自已的機會,積極動腦、動口,保證學生積極參與的數量和質量。只有既注重學生參與的深度即在參與中積極思維的程度,又注重學生參與的廣度即是否全班學生都參與,這樣,才能提高全體學生參與的質量,提高課堂效率,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要把培養優等生與提高後進生同步,教學中,後進生比學習尖子更需要教師的關懷,更需要為他們創造條件,對他們要更多鼓勵和愛護,講課時,應選擇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讓他們解答,給他們發言,多給解答的機會。對回答有錯誤的學生,也要表現出高度的熱情和耐心,使學生增強參與的主動性和克服困難的信心。這樣學生憑藉老師提供的條件,通過自已的積極參與得出結論,學習的參與程度高,積極性、主動性也高。

3、注重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有方法。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既要研究如何改進教學方法,更需要研究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要積極引導參與教學的過程,要教給學習的方法。在學習過程中,教給學生三種主要的學習方法:(1)閲讀的方法。教師科學組織學習材料,讓學生學會提綱挈領,抓重點,從而科學讀書。(2)嘗試學習的方法。通過“提出問題———嘗試練習———討論交流———明理開竅”的學習過程激發學生敢於“讓我試一試”的動機,培養探究能力;(3)思考的學習方法。通過例證示範,練習的指導,引導學生逐步掌握常用的獨立思考方法,這樣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能力就會得到提高。

四、恰當引進競爭機制,開展形式多樣的競賽活動

好勝心是中學生具有的心理特徵,這種心理特徵在國中表現比較突出。因此,教學中應引進競爭機制,經常開展多種形式的競賽活動,強化學習效果。競賽的內容要廣泛,可以是教材知識性競賽,可以是思想政治課文競賽,也可以是時事知識或某個問題的競賽。競賽的組織形式可以多樣化。通過開展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求知慾,促使學生關心國家,自覺地去學習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擴大知識面。

五、積極開展思想政治課課外活動,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

課外活動是第二課堂,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在校內進行的一些有組織、有計劃的教學和教育活動。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重要輔助形式,是課堂教學的繼續和補充,鞏固和提高,是整個思想政治課體系中不可缺少有機組成部分。

開展課外活動,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開展課外活動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用同一教學進度講授同一教學內容。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往往以大多數“中等生”為依據,使“優等生”吃不飽,“中差等生”受不了,這種侷限性只有通過課外活動來彌補。因為在課外活動中,每個同學都可以獨立自主地探索自已感興趣的問題,參與自已樂意的活動。每個同學的知識,特長都有機會發揮,每個同學的聰明才智都有機會在課外活動這個舞台上施展,使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得到充分地發展。

總之,教學活動是教和學辨證統一的活動。如果離開教師的“導”,就會出現“放任自流”,“滿堂散”現象;如果離開學生的主體作用,忽視學生學習過程,就會出現“一言堂”,“滿堂灌”的現象。所以“主導”和“主體”任何一方都不容忽視,只有“教師重在導,學生貴在悟”,兩者和諧統一,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取得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