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彙報

華南師範大學培訓彙報材料

彙報5.52K

2012年11月8號,我在學校的安排下,到華南師範大學參加了國中班主任骨幹班主任的培訓。帶着對人師聖地的一種仰慕和渴望,帶着對新基礎教育的諸多困惑,我走進了華師大。現將10多天的培訓作一個簡略的總結。

華南師範大學培訓彙報材料

一、感受華師

走出車門,一股潮熱迎面撲來。脱掉厚重的衣服,拖着沉重的行李,深深地親近了這裏的濕熱空氣。迎接我們的是華南師範大學基礎教育部的主任戴老師。戴老師就用幽默簡單的話語自我介紹,講明瞭注意事項。由於這次受訓人員比較多,華師大已經為我們分好了小組。賓館簡單的午飯後,戴主任將我們送到了住宿地點,給我們一個調整休息的半日,併發放了學員手冊。整理好行裝,我們迫不及待的翻開手冊,看到此次培訓的安排後非常欣喜。理由之一:安排合理,動靜交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研討與體驗相呼應。理由之二:課程選擇恰恰是我們所需,有教學理念、實踐、特色。理由之三:與專家近距離對話。

傍晚,副班主任王老師帶領着我們感受了華南師大的全景。 紫荊花香滿校園,紫紅似火,與天邊晚霞交相輝映,落紅滿地,宛若紅紅的地毯,漫步校園,步步生香;高大的椰子樹

筆直矗立在道路兩旁,寬大的枝葉在晚風中搖曳,向我們舒展着南方淑女的浪漫情懷;夾道的玉蘭次第盛開,花色白如霜雪,一簇簇的花朵相擁綻放,一陣陣的花香沁人心脾。美麗的校園令人駐腳留連!

二、精彩講座

在集中培訓的半個月的時間裏,我們聆聽了劉良華、李季、黃牧航、戴雙翔、何汝玉等十多位專家、教授的講座,聽取了廣州市數位優秀教師的經驗介紹,到廣東華僑中學、玉巖中學實地考察,觀摩了多節優質課。每一位專家的講座都很精彩,每一節課都能引起我們的思考、每一堂課都有扣動我們心絃的時刻。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風格,時而輕鬆愉悦、時而沉重難釋。他們淵博的學識,科學的精神,風趣的講座,都讓我們在不同層面明晰了教育的真諦。在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集中培訓中,我深刻地感受了先進的教育理念,極大地開闊了自己的視野。

(一)、對教學觀念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專題講座:仰望自然,腳踏實地。本次劉良華教授的講座主題是“有效教學與教師成長”。但在一開篇,劉教授並不急於直切主題,而是給我們推薦起了教育類電影,慢慢地將其倡導的“自然教育法”引了進來。因為在推薦的電影中,或多或少我們都看過幾部,也能更好地理解一些什麼是自然教育法。讓我們清楚了需要仰視的教育哲學,心中有了一個大概的理論

高度後,劉教授便開始“腳踏實地”地介紹起一些實用的教育方法。三個方面(有效教學、家校合作、教師成長)、三個途徑(最佳順序教學、最佳時機教學)以及最佳起點教學都讓我們受益匪淺,直呼:接地氣!讓我十分敬佩的是,劉教授在教授的過程中,身體力行地踐行了他所提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他用幽默、睿智的語言給我們進行了很好的熱身,讓我們“親其師而信其道”;在很好的引入後,又在我們充滿期待的最佳的教育時機給我們介紹了有效的教育途徑。整堂講座既傳授了方法,也給我們的教學做了示範!

通過對劉教授的理論學習,教學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我們深刻地感覺到:作為一位教師,除了必須具有淵博的科學知識、紮實的學科專業素養、熟練的現代化教學技能以及良好的思想品質這些最基本的東西之外。更重要的是有以下三方面的轉變。

1、教學方法的轉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不再把知識的`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教學任務和目的,也不應該再把主要精力花費在檢查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上,而是應該成為“學習共同體”中的成員。在問題面前,教師和孩子們一起尋找答案;在教與學的道路上,教師應該成為學生的夥伴和知心朋友。因此,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這種學習方式的改變,將導致師生關係的改變,使教師長期以來的高高在上的“傳道、

授業、解惑”的地位發生變化,教師從“知識的權威”轉變到“平等地參與學生的研究”,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成“學生科學探究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

同時,劉教授提出課堂教學改進的有效教學方法----教師的興發教學。興發教學指教師興起並引發學生自學,教師的首要責任是興發教學,它有三個途徑:

最佳順序教學:整體教學:先整體教學後知識點教學。如英語教學採用整體試聽教學——整體閲讀理解——語法歸納練習的順序。英語教學先進行聽力訓練,大量傾聽、模仿言説、以聽帶説,久而久之,學生就在整體教學或整體學習中掌握了大量的規則,自己卻還不知道。這就好比我們的母語教學。人在呀呀學語中,並不識字,更沒掌握一點語法知識,然而就在聽和説中不知不覺的掌握了母語。

《華南師範大學培訓彙報材料》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