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彙報

信息化應用匯報材料

彙報8.42K

許家湖鎮中學現有24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300餘人,教職工118人,是全市第一批教育條件裝備先進單位、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多年來,學校一直堅持“一切為了學生健康成長”的辦學理念,把現代教育技術納入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的整體工作中去,將信息化與學科教學整合,充分發揮信息化教育的優勢,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總結近幾年來信息化建設與應用情況,可以概括為“四抓四促”,即“抓教育投入,促條件改善;抓學習培訓,促技能提高;抓規範管理,促運行機制;抓設備應用,促教學質量”。

信息化應用匯報材料

  一、抓教育投入,促條件改善。

近幾年,隨着信息科技的飛速發展,學校原有的電化教學設施已無法適應現代教育的需求,影響了我校素質教育實施進程。面對這樣的局面,我們從學校的長遠發展規劃出發,羣策羣力,多方籌措資金,不斷加強信息技術設施配備,提高信息化基礎設施配備水平。

學校以“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建設為契機,先後投資200餘萬元,通過“班班通”和“教師人手一機工程”,建成了遠程教育播放專用教室,安裝了衞星數字電視接收系統,更新了42套高配置學生電腦,所有班級安裝了多媒體,各功能處室配備了辦公用機,所有專任教師人手一台電腦,基本實現了教師上課無塵化、辦公無紙化。所有電腦全部接入互聯網,任何一台電腦都能訪問到農遠工程教學資源,開辦了校園網站,實現了遠程資源、網絡資源和自備資源的全面共享,使我校的信息化建設水平有了質的飛躍,也為我校向數字化校園邁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矗

  二、抓學習培訓、促技能提高。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硬件是基礎,教師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是關鍵。要實施高水平的素質教育,就必須有一支掌握現代教育信息技術高水平的教師隊伍。為此,我們把教師培訓擺在重要位置上來抓,堅持以校本培訓為基礎,以實踐應用培訓為重點,全面提高教師運用水平。

1、集中培訓:集中時間、人力、物力,就信息化技術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對全體教師進行集中培訓。

2、專題培訓: 利用每週二下午課外活動進行專題培訓,針對一個程序、一個軟件和設備規範使用方面的培訓,以提高全體教師的使用操作水平;

3、問題培訓:信息中心對平時中出現的小問題,進行整合、歸類,利用雙週教研活動、教師集會時,進行問題的解答與分析;

4、問題交流:針對教師們在平時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信息中心除進行包科室指導外,還建立了交流平台,讓老師們把平時出現的疑問發佈到網上,集思廣益,讓大家共同想辦法,並由解答人制作成相應問題的幻燈片發佈在網站上,讓其他教師在遇到同種情況時進行參照解決。

5、以賽代訓:通過打字比賽、課件製作比賽等形式有效地提高教師應用水平。

  三、抓規範管理、促運行機制。

1、完善了教育信息化管理機構。學校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領導小組,由業務校長具體分管並擔任領導小組組長;成立了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教導處主任兼職中心主任,做到了管理機構職責分明、分工具體、責任到人。

2、建立健全了各種管理制度。從設施建設、設備維護、資源應用等方面提出具體的目標,使相關人員既知道做什麼,也知道如何做,並使每位教師都能做有目標,行有規範。我們先後制定了教育信息化設備管理使用、領用借還、報損報廢等制度,制定了校園網管理制度,建立了有效地管理機制,使信息化教學設備的`管理使用有章可循,有據可依,科學規範。

3、採取有效措施,保證設備的安全和正常運轉。在安全措施上,安裝了防盜門和監控設備。在日常工作中,建立了設備管理檔案,信息中心人員經常深入各工作崗位檢查指導管理和教學應用工作,提供技術支持服務,檢查設備運行情況,研究解決學校存在的疑難問題。

  四、抓設備應用,促教學質量。

為了確保信息化教育設備的正常、有效運轉,使其更好的為教學服務,我們高度重視信息化教育設備的應用工作:

1、網絡教研。通過網絡這個平台,老師們的教研寬度和深度都得到了加強,教學教研的視野面也隨之開闊:在網上,能跟很多知名的學者專家交流;能跟知名教師進行教學問題探討,不自覺中,教師們的業務素質得到了加強。最為明顯的是集體備課、個人備課的顯著改進。由於實行先周備課,使得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較之以前有了根本性的改變。先周備課制度和檢查制度,徹底改變了原來個別備課組存在“應付”集體備課情況,老師們在課前的集體備課力度加大了,討論的問題更加細緻了,也更有針對性了,彼此之間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多了,整個教育教學面貌較之以前有了根本的改觀。最明顯的一點就是真正做到了教學方法共研,教學內容互商,教學問題同做,教學資源共享。

2、電子備課。全面實施電子備課,備課中我們進行了三步式管理,即第一步老師利用農遠資源和因特網製作、整理好自己的電子教案及相關課件,保存到自己的微機中;第二步教師集體研討修改,形成適合自己教學的個性教案,並把自己的備課添加到自己的資源庫;第三步把自己的備課上傳到學校的服務器相應文件夾中,便於學校檢查、資源共享、集體單元備課和教學使用。

3、日常上課。打開教室內的電腦登陸到學校的服務器下載自己整理好的備課即可進行上課,並可訪問有關資源,方便、快捷、高效、減負。

4、資源積累。我們不斷完善資源建設系統,包括:農遠資源(農村遠程教育資源)、網絡資源(因特網上的教育教學資源)、購置資源(學校為教師購置的信息資料,包括錄像帶、光盤等)、自主研發資源(教師自己的教育教學資料),實現了遠程資源、網絡資源和自備資源的全面共享。

5、教研活動。利用信息化設備積極開展電化教學優質課、優秀論文、優秀教案、優秀課件評選,引導教師積極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教研活動,探索和掌握網絡環境下的教育教學規律,研究網絡環境下的課堂教學改革,鼓勵廣大教師整合多元化教學資源,參與教學實踐問題的探討,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

6、遠程培訓。積極參加上級組織的各種遠程教育教學培訓,如每年的暑期學科教師遠程研修,“2011年全國中國小校長校園安全管理國家級遠程專題培訓”等。

7、實驗探究。利用我校的兩口探究室,積極開展科學探究活動。

8、數字化管理。在合理高效利用信息化資源的同時,我們依託學校數字化管理平台和校園網,將行政管理、教學管理、教師管理、學生管理、德育管理、後勤管理、安全管理等全部納入了信息化管理範圍,實現了學校管理的優質、高效。

9、教學反思。校園網上專門有教學反思專欄,每個月,教導處根據實際情況,組織教師進行全校教師的集體反思行動,反思的主題大都出自當前學校教學的熱點、焦點及整合教學實踐中的成敗得失。並通過網絡共享,將問題化研究滲透給每一位教師,促使全體教師不斷的思考,不斷的提高,從而提升全校教師的凝聚力,共同成長為研究型的教師隊伍。

10、網絡評教。利用信息課,學生對教自己的每一位教師進行評價,過程保密,這樣既避免了以往抽樣調查的片面,又克服了發放調查問卷後期繁雜的統計工作。確保了每一位同學都能對任課的教師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而且經過計算機統計的數字真實可靠,減輕了統計者的壓力;通過這種網絡評教讓每一位教師看到了自己在師德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為教師的工作起了監督指導的作用,通過網絡評教我們選出了真正意義上的最受學生喜歡的教師。

儘管我校在信息化建設和應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同先進學校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現有教學設備有待進一步更新,教師的應用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教研活動尚需進一步加強,信息化管理平台有待進一步完善,我們將發揚成績,克服不足,迎難而上,堅定信心,繼續努力做好信息化建設和應用工作,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學校管理再上新台階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