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彙報

創建省級生態鄉鎮工作彙報材料

彙報1.08W

尊敬的林廳長,各位領導:

創建省級生態鄉鎮工作彙報材料

在今天這樣一個非常特別的日子,省環保廳林廳長一行蒞臨我鄉檢查指導工作,在此,我僅代表石坳鄉黨委、政府和1.7萬石坳人民對林廳長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下面就我鄉創建省級生態鄉鎮情況向大家作個彙報,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

石坳鄉位於修水縣西部,東鄰渣津鎮、西接大橋鎮、南鄰上衫鄉、北通古市鎮,是“古艾都城”的西大門,也是通往“湖廣”的古驛道,省道遼南線、柯龍線穿境而過。全鄉總面積46.7平方公里,轄8個行政村116個村民小組,人口1.7萬餘人。2017年全鄉財政收入達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908元。

近年來,鄉黨委、政府以創新求發展,牢固樹立“生態立鄉”意識,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生態工業,治理生態環境,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近幾年來,我鄉沒有發生一起環境污染事故,無一人因環境污染問題上訪,無捕殺、銷售和食用珍惜野生動物現象,基本杜絕了濫砍濫伐、濫墾濫挖現象。通過不斷努力,石坳鄉各項環境指標均達到省級生態鄉鎮的要求。回顧開展創建省級生態鄉鎮以來的工作,我們的做法和成效是:

一、強化領導,落實責任,為創建工作營造濃厚氛圍

創建省級生態鄉鎮,是推動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的重大舉措,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

會的重要載體。為此,我鄉高度重視,將創建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常抓不懈。一是強化領導,廣泛發動。成立了由黨委書記掛帥、鄉主要領導、職能部門組成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創建辦,制定了創建工作計劃和實施細則。黨政主要領導做到了創建初期定目標,創建過程定思路,關鍵問題定決策,疑難問題親自抓。二是強化考核、落實責任。及時召開了創建工作動員大會,在統一思想、廣泛發動的基礎上,同各村、各企業簽訂了創建工作目標責任書,責任目標的制定力求切實可行,責任目標的執行堅持跟蹤考核。三是強化規劃,編制文本。規劃的編制體現在水、電、氣立體規劃;土地、人口資源綜合利用;工業商業、住宅小區合理佈局;道路綠化、人文景點、公共設施全盤考慮,充分體現小康社會、生態鄉鎮的一流風貌。

二、加強宣傳,廣泛參與,讓環境保護意識深入人心

創建工作要搞好,宣傳教育很重要。開展創建以來,我們堅持不懈地抓好環境保護的宣傳,切實有效地促進了幹部羣眾環境意識的提高。一是利用陣地宣傳。充分利用宣傳車、標語、橫幅和櫥窗等形式在全鄉範圍內廣泛開展宣傳工作,在鄉內主要街道和重點村還設立了永久性環保宣傳標語,努力營造創建氛圍。二是加強環保培訓。適時開展幹部抓環保國策、政策法規培訓,增強他們搞好環保工作的責任感、事業心;開展企業職工抓“三廢”治理操作技術培訓,增強崗位責任意識,提高專業工作水平。三是抓好“6.5”世界環境日的宣傳。以一年一度的“6.5”世界環境日為契機,精心組織全鄉上下開展一系列的宣傳教育活動,發動羣眾廣泛參與,倡導全鄉人民“人人關心環保,個個參與環保”,為創建生態鄉鎮工作奠定堅實的羣眾基礎。

三、多方籌資,加大投入,全面實施環境基礎建設工程

一是實施環衞設施工程。加大環衞設施建設力度,投入20餘萬元建立了鄉垃圾收集、運輸和處理系統,道路兩旁設置垃圾箱,垃圾收集後運至垃圾處理場,通過填埋和堆肥等方式處理,使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0%;投入30餘萬元建好了集鎮地下排水系統,使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80%。二是實施“改水改廁”工程。結合新農村建設,採取政府給予獎補的辦法,激勵集鎮居民和農户全面改水、改廁。到目前為止,集鎮自來水普及率達100%,衞生廁覆蓋率達85%,農村生活飲用水衞生合格率達90.2%。三是實施綠化工程。按縣“一大四小”和集鎮“四化”工作要求,搞好了街道綠化、裸露地帶綠化、單位庭院綠化、空地綠化;在農村結合新農村建設,大力推進村莊綠化,達到路邊有樹木、庭院有綠蔭、活動有綠地。通過平原綠化工程,我鄉主要道路綠化普及率達95%以上,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8.6平方米。

四、加強保護,嚴管執法,不斷提升鄉域生態環境質量

一是加大環境執法力度。一方面加強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法》和建設項目“三同時”制度,凡是高污染、高能耗的項目堅決不予審批,把好建設項目初審關,從源頭上控制新污染源的產生;另一方面加強執法檢查,嚴格控制小石材、小水電和低品位旅遊開發和開採活動,嚴肅查處環境違法項目和環保設施明轉暗停等環境違法行為,確保排放達標率在100%以上,從而使我鄉地表水質量、空氣質量和聲環境質量均達到了環境規劃要求。二是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結合我鄉實際,採取因地制宜方式,大力推進封山育林、退耕還林、生態公益林保護工程、“一大四小”綠化工程,提高活立木積蓄量,防止水土流失;結合推進社

《創建省級生態鄉鎮工作彙報材料》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