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中秋節隨筆(集合15篇)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説到隨筆,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隨筆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對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時捕捉,隨手記錄下來。什麼樣的隨筆才算得上是好的隨筆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秋節隨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秋節隨筆(集合15篇)

中秋節隨筆1

中秋那天,我放學回到家,媽媽告訴我説,她在路上,看到廣場上擺了許多桌子,估計今天晚上有晚會看。

我回到房間,抓緊時間做作業,因為媽媽説做完作業才能去看晚會。我飛快的揮着筆,終於在媽媽做好飯之前把作業寫完了,我高興得沒法形容。爸爸回來了,我們一家開始吃晚飯,我問爸爸去不去看晚會,爸爸説去,我樂得臉上笑開了花。

吃完晚飯,我們就走出家門去廣場了。路上,我們有説有笑。後來,爸爸看了一下手錶,説:“時間不早了,我們快點走吧!”於是我們加快了腳步,很快,我們就走到了廣場。那裏已經全部佈置好了。我看到廣場中間放着一排排整齊的桌椅,上面放着各種水果:桔子、香蕉、蘋果、柿子,還有瓜子。當然,桌子上還少不了放着月餅。廣場周圍圍了一根白線。白線那裏還站着幾位民警。他們在放哨,維持秩序。房子上掛了一盞又一盞燈籠。走道上都擠滿了人。啊,好熱鬧啊!

我們好不容易找到了一處地方,站在那裏等着晚會的開始。導遊領着各地遊客入席了。外地的遊客來得還真不少,有新加坡的、香港的、馬來西亞的……

過了好久,晚會終於開始了。這時,台上出來了一男一女兩個主持人。他們先向遊客問好,然後説了一段話,最後宣佈武術表演開始。只見一位表演者兩腳一翻,雙手握拳,一陣拳打腳踢,一套武術便表演完了。觀眾們立刻鼓掌表示讚賞。接着表演的是舞單刀,只見那單刀揮舞起來好象只有一個影子。不一會兒,單刀表演結束了。接着,上場的人有表演舞雙刀的、有表演舞金箍棒的、有表演雙打的,那舞金箍棒的可真是絕了,那個人大概四十出頭,是一位有點年紀的人。他拿着金箍棒舞動轉圈,又在身體周圍轉圈,竟然用一根細小的手指轉動那根金箍棒。他的表演博得了觀眾一陣又一陣的熱烈喝彩聲。

武的玩完了,又來玩文的。主持人説:“光台上精彩還不夠好,台下也要來點兒精彩的才算好。”説着他請兩位遊客來了一個男女合唱。接着,一個遊客上台唱了一首《十五的月亮》。接下來台下觀眾中有些人上台去表演了一個大合唱。

最後,投資總裁親手抽出了一、二、三等獎,還有一個特等獎。發獎後,由一些阿姨們表演了一個她們精心準備的舞蹈《大豐收》。這一個快樂的晚會在音樂聲中落幕了。

回家的路上,因為剛才站太久,我的腳有點麻又有點痛,但想到看到這樣好看的賞月晚會,就覺得值得了。我想以後如果還有這樣的機會我還是會去參加的。

中秋節隨筆2

1.月餅香,香滿堂,千里共團圓;花兒美,月似盤,何似在人間。好運來,夢成真,祝福快樂每一天。祝中秋節快樂!天天開心!

2.月到中秋了,你我天各一方。歲月流失的都是美好,我會想你,你記得那句話嗎?明月情依依,繁星語切切!

3.月兒圓圓天邊掛,夢想圓圓都成真,荷葉圓圓水中立,情誼緣緣永不變。祝福源源短信傳:中秋花好月又圓,幸福快樂兩團圓。祝你中秋快樂!

4.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不知不覺,我已陶醉在温柔的夜裏,意識逐漸模糊了,整個身心在不斷彌散,彷彿以融化在浩瀚的月夜之中

5.月亮代表我的心,真誠祝福句句是真心,祝你工作順手又順心,工資如意又稱心,生活甜蜜不操心,玩得開心,吃的舒心,睡得安心,最後我想告訴你,其實我想吃你的月餅也是真心!祝中秋快樂!幸福平安!

6.月亮圓圓,閤家團圓;月餅甜甜,好事連連;月宮遠遠,幸福永遠;月光映眼,生活美滿;月拂笑臉,快樂天天。中秋節賞中秋月,祝你心情愉悦,中秋快樂!

7.月缺時我想你,月圓時我念你,無論月圓月缺,我的心如那恆古不變的月光默默的追隨着你的每一次微笑!

8.月是中秋分外明,我把問候遙相寄;皓月當空灑清輝,中秋良宵念摯心;祝願佳節多好運,月圓人圓事事圓!

9.月月有十五,中秋月更圓;年年慶國慶,零九年最歡;雙節同祝福,家國共康安!

10.中秋傳情中華地,國慶聲震神州天,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願偉大祖國繁榮昌盛!

11.中秋到了,月兒圓了,一羣猴子撈月去;一會從下往上撈,一會從上往下撈;一隻小猴在偷懶,拿着手機看短信。中秋節快樂!

12.中秋到了,祝福來了,煩惱不見啦,好運相伴啦,忙碌疲倦沒影啦,悠閒自在露面啦,幸福與你約會啦,福氣把你包圍啦,開心幸福沒完沒了啦!

13.中秋佳節到,祝福不遲到,祝您:月圓,人圓,事事圓;好花,好景,好事連。

14.中秋佳節將來到,圓滾滾的祝福提“錢”報到:願你快快樂樂喜團圓,好運美夢事事圓,鈔票滾滾“圓圓”不斷,福“圓”長長連綿不絕,花好月圓人平安,閤家團團圓圓,凡事圓圓順順,幸福圓圓滿滿,快樂長長久久!

15.中秋佳節月兒圓,圓出全家聚一堂;桂花散香飄祥瑞,嫦娥送福美萬年;願你福圓滿家園;花好月圓人團圓;事業順利步步高,闔家幸福永平安。祝你中秋節快樂!

中秋節隨筆3

前幾天,有位朋友給我推銷月餅,他是某知名月餅品牌代理商,他説,中秋節快到了,你要些吧,中秋是中國的傳統佳節,中秋節走親串友還是離不了它。我説,月餅前景不是很好,現在三高病人這麼多,月餅能量這麼大,還有誰吃它呢?他笑説,現在市場的確萎縮不少,但月餅時下花色豐富,品種繁多,有低糖的、無糖的,低脂的,幾十個單品,總有一款適合你的口味,如果團購,價格還可以優惠。我給你推薦的這種月餅,你有時間品嚐一下,絕對是一流的品質,老百姓的價格。

我也莞爾一笑,説,你推銷的這種月餅,我三十年前就嘗過,那時它風靡我省,味道頂呱呱。問題是,我現在啥零食啥月餅都不吃,為了減肥,我平時只吃饃和蔬菜,吃饃能量少,上膘慢。

朋友露出一臉無奈,聳聳肩,説,現在吃月餅的就是不多,生意太難做了。我們這代人總算都知道“食谷者生”的道理,不勸你買了,你還是吃你的五穀雜糧吧。

其實,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零食少,每天飲食清湯寡水嘞,能有月餅吃,那真是一種莫大的享受。記得兒時,家裏徒然四壁,連糖果、紅糖都很難吃上,嘴裏整天淡而無味,我百無聊賴時,曾拿廚房鹽罐子裏豆子大的鹽粒子放在口中悠然服用。那種粗鹽粒子四四方方,晶瑩剔透,可玩可食,一粒在掌,愛不釋手,褻玩之後,意猶未盡,索性就丟在嘴裏在舌頭上反覆攪拌,細細品味。鹽粒與牙齒不時相碰,發出清脆悦耳的撞擊聲,宛如服着甜絲絲的糖果一般。只是這東西吃多了嘴裏齁鹹,所幸家裏新打了手壓井可解決後顧之憂。

八十年代後期,全國經濟條件好轉,我喜食的原來可望不可及各種月餅:五仁餡、豆沙餡、棗泥餡,大肉餡,統統被我一一征服攻陷。那時,每到八月十五前後,七大姑八大姨,二大爺三大叔,一輪輪親戚朋友走下來,家裏總會囤積下一大堆風味各異的月餅,那年代激情歲月青春年少過得逍遙自在,任意率性,也沒有健康飲食意識,家人嫌油膩難嚥的月餅,基本上都叫我一個人慢慢一個個耗盡,我如同寄生於糧倉裏的碩鼠,小日子過得甜甜美美,結果,夯實了肥碩的身材。

那時,中秋節那晚,爸爸會親自下廚,做上滿滿一桌子豐盛的菜餚。

爸爸解放前是一位民兵連長,曾為保衞陝甘寧邊區打游擊,每日冒着槍林彈雨,出生入死,直到新中國全面奪取政權。後來,他復員到農業部,1959年又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在人民大會堂聆聽敬愛的周總理殷切囑託後,他義無反顧拋下首都繁華錦繡之地,隨中直機關萬名下放支援地方幹部,從原單位農業部抽調來虞城縣貫徹中央人民公社60條精神,從此在虞城落地生根。

算起來,爸爸也是虞城縣紀委的一位元老級幹部,縣紀委剛成立時,包括爸爸在內僅有四位工作人員,記得那時正趕上撥亂反正,因為爸爸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又德高望重,組織上交給爸爸一項重要且繁瑣的工作任務,為全縣冤假錯案平反。前後五六年,爸爸沒日沒夜,走基層,寫材料,在單位甚至在家接待申述人聲淚俱下、涕泗橫流的冤情陳述,而爸爸卻從不要哪怕是人家隨手遞上來的一根煙。

爸爸先後為一千多名飽受摧殘、虐待的老幹部平反昭雪,卻不曾因此索賄受賄,中飽私囊,他為人處事一向光明磊落,坦坦蕩蕩,靠自己菲薄的薪水安然養家度日,多次受到了上級組織和同事們的一致好評。

爸爸也常常教育我們子女,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做人一定要為國盡忠,為人盡孝。

在廚房裏忙碌了一大晌的爸爸,下廚之後,往往滿臉是汗,這時節,月上柳梢頭,温柔明亮的月光從深邃的夜空中肆無忌憚地傾瀉下來,灑滿熱熱鬧鬧的小院,爸爸在臉盆邊彎腰呼呼啦啦大把撈水匆匆抹洗一下頭臉,然後,端坐在院子中早已被我們擺好的桌子上首,爸爸一聲喝令,我們五個姊妹筷子金雞點頭般凌空齊下。

月光無痕,綠窗朱門年年繞,那最後一道菜餚——拼在盤子裏,被爸爸祭月用的、切成八掰的月餅,如今在中秋節的家宴上再也不見了。現在,爸爸老到不能自理,可是,每到中秋的那天晚上,他仍然要求我攙扶他出來,自己一個人安詳地端坐於走廊下的藤椅上,靜靜地仰望那一輪皎潔的圓月,不知他能否看到他衷心愛戴的毛主席詩詞裏的“吳剛捧來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廣袖”的美好畫面,也不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豁達情懷是否能慰籍他為了翻身鬧革命而少小離家,一生漂泊異鄉的惆悵、孤寂,而我和我的孩子們嚐遍了家鄉的美味美食,也都不再吃油膩濃肥的月餅。

中秋節隨筆4

人説,中秋好時節

期盼月圓人也圓

我説,中秋好孤獨

人不圓來月兒陪

月光下照見了遠方的你

不是親人心中也總念你

那年、那月、那天

正好也是中秋之夜

你給了我許多纏綿温馨的話語

從此,給我留下了美妙的印象

以後的中秋節

不想別人,只為想你

不知怎麼,你的蹤影一下就出現在了我的面前

超越了親人,超越了節日團圓的氣氛

每每孤獨,念你依舊

每每中秋,思念氾濫

看到月餅,就想起了與你一起的好時光

看到月亮,就憶起了與你那明月下輝映的畫面

中秋,不念別的,只念你

念你那平易近人的思想品德

念你那纏纏綿綿的温馨情景

念你那感人肺腑的語重心長

又是一年中秋到

你在遠方可否想我

我卻失魂落魄念你

勝過了親人的嘮叨

中秋節,只念你

念你那感動為人的一幕

念你那對我器重的人格

更念你那熱愛我的一顆月亮般的紅心

中秋節隨筆5

在滴滴嗒嗒的雨中,中秋節悄然而至。望着滴瀝不停的小雨,兒子茫然地抬起頭:“沒有圓月的中秋節還是中秋節嗎?人們常説中秋月圓之時,全家人一齊賞月吃月餅,其樂融融。此刻雨下個不停,明天的中秋節怎樣過啊?”

中秋節是我們祖國傳統的節日,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中秋節過的是團圓也是思念。圓月代表着團圓,圓圓的月餅是經過甜蜜的浸漬,抿上一口,沉浸在心田的味道是圓圓的甜甜的,月餅也象徵着團圓,也代表着圓月。忙碌的人們離鄉在外,在中秋團圓之時,增添了幾分思念之情,唯對月祈禱,期望家鄉的親人平安幸福,把富含甜蜜和團圓之氣的月餅,傳遞到每個親人的心間。

“爸,分享你小時候的中秋節是怎樣過的吧!”兒子好奇的伸長了脖子問到。

小時候,盼望着中秋節的到來,因為只有中秋節才能吃到甜甜的月餅,平時對月餅只能有奢求的慾望。看着奶奶買回的一封月餅,不到中秋節都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每一天都要看幾次,看看是不是有人偷吃了,否則連上學都懷着惴惴不安的情緒,那封油紙封存的月餅也是每一天的快樂所寄託的。

早也盼晚也盼,最後盼來了中秋節,中午飯也改善一番,因為在碗裏添加了肉絲,可這並不是我所起期盼的,到了夜裏,大如銀盤的月亮高高地掛在天空,奶奶搬來了一張小凳子放在院子,留意地解開封閉着月餅的神祕繩子,把月餅放在小凳子的盤子裏,再放幾個水果,點燃幾柱香虔誠拜月,嘴裏小聲的説着什麼。待到奶奶吩咐能夠吃月餅了,那興奮的心都像是要跳出來,看着拿在手裏的月餅,卻不捨得咬一口,用牙齒刮掉一點,一點一點的品嚐,邊吃邊比着,看誰手裏的月餅大。快樂、温馨和團圓的氣氛圍繞着我們一家。

月餅是圓的,月餅是甜的,月餅也是團圓和思念的象徵,在中秋節來臨之時,讓咱們對寄祝福於月餅,把我們的祝福帶到每個人的心裏:明月,一閃一閃,掛天邊;思念,一絲一絲,連成線;回憶,一幕一幕,在眼前;但願,一年一年,人圓全。願你過的每一天都象十五的月亮一樣圓圓滿滿。

看着這一輪滿月我心中思緒萬千,我想到了古往今來許多關於月亮的美好傳説,像什麼嫦娥奔月,盤古開天地鑄日月,以及那月亮上有一隻可愛的玉兔,還有一個人伐着那永遠砍不完的桂樹。這些故事雖是神話,但無不表現着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以及對外太空的'好奇和探索。

今日我坐在月下欣賞着這一輪明月,我能看見月亮上那又黑又白的地方,那其實是高低起伏的環形山。我也想知道月球的背面到底有什麼,是否有像古人所説的那樣:有嫦娥有玉兔,以及那伐着那顆永遠砍不完的桂樹的吳桂。

中秋不僅僅是一個佳節,也是古人美好祝願的象徵,那一輪圓滿的明月,象徵着的是團團圓圓。

中秋節隨筆6

中秋佳節的一大早將睡眼惺忪的我從温暖的棉被中挖起來,全家整裝出發,前往老家祭拜祖先。

一到老家,發覺奶奶、大伯和二伯早已到達,而且供桌上已經擺滿拜拜的佳餚,有蒸魚、燙青菜、海蔘湯……等等,讓我看得垂言三尺,食指大動,恨不得馬上飽餐一頓。

傍晚時分,陣陣烤肉香瀰漫在空氣中,好香哦!好想吃哦!後來,奶奶説:“我們也來烤肉吧!”我興奮的搭起烤肉架,放木炭,一切準備就緒,準備要烤肉了,但火卻一直燃不起來,大家都弄得灰頭土臉的,本想放棄的時候,卻被我發現了火種,打火機一點,終於燒的火勢熊熊,當二伯放上豬肉片,淋上烤肉醬,不一會兒就散發出陣陣的香味,我迫不及待的用筷子夾起來直接送入口中,哇!好吃的滋味真是墨筆難以形容,其它還有海鮮、牛肉、羊肉、皎白筍……等等,食材各式各樣非常豐富,大家就這樣一邊烤肉一邊聊天,還一邊唱歌呢!在喝上幾杯飲料,真是一個熱鬧又好玩的中秋節。

中秋節不只是一個假日,也是闔家團聚、互相談心及聯絡感情的好日子。

中秋節隨筆7

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總盼着過節。春節和中秋是家鄉重視的兩個節日。或許是因為那時候生活水平比較低,只有過節時家裏才會改善一下生活;或許是一到過節就放假,總會搞一些娛樂活動,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場;或許兩者兼而有之。總之,過節忙的是大人。但大人們忙歸忙,每到過節也都有一種心情的放鬆。當然,興的還是我們這些無憂無慮孩子。

春節的時候,雖然恰逢農閒,但總感覺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獨中秋,給人一種特別的欣喜,一種心境的安歇,一種特別的想往。後來想起來,似乎是心緒不同使然。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穫的積蓄,又是收穫的開端。説她是積蓄,是由於夏收才過不多時候。説她是開端,是因為秋天邁着她碩果累累的腳步迎面而來,融着人內心即將收穫的欣喜。我想惟有經歷過鄉村生活體驗的人,才會有這種情感、心境和內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圓圓的月光之下,圓圓的月餅,蘋果熟了,鴨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們品嚐着節日的美食,談論收穫的話題。一邊賞月,一邊思念身處異鄉的親人。實所謂:"每逢佳節備思親"。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媽媽每年都要親手給我們做月餅吃。媽媽做的月餅外觀象大餅,很厚實,新鮮的面,新鮮的餡。不管是蒸出來的,還是烙出來的,上面都有用農家的大碗所刻畫出來的月的圖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餡,也很特別,主料是紅塘,裏面放些芝麻、清紅絲,果仁、葡萄乾什麼的。新做出的月餅,蒸的,柔軟可口,適合老年人;烙的,外焦裏嫩,年輕人情有獨鍾。你看,新端上來的月餅,熱氣騰騰,一股清香味道兒撲面而來,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過去了,雖然現在市場上的月餅琳琅滿目,各種瓜果一應俱全,但是我還是喜歡吃媽媽做的月餅。月餅的花紋雖然沒有太多變化,但是花紋總是那麼的清晰,那麼均勻,那麼好看。所以一趕上中秋過節回家,總要吃上兩大塊兒,覺得好香、好甜……。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因為從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水平變遷。

你看,農家餐桌上,除家禽肉類,傳統的蔬菜等食品外,越來越多的餐桌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肉類、蔬菜、海鮮。

"無酒不成筵席",喜慶的日子,中國人總要飲一點酒。過去,多是二鍋頭等高度白酒,現在人頭馬、茅台等國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這些都預示着祖國經濟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紅火。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藍圖上的規劃和設想,而是逐漸成為千家萬户實實在在的生活寫真。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給我帶來新的感受,新的體驗,新的收穫。我願意在這種意境中感受親人的關愛,品味生活的哲理,體會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隨筆8

農曆八月十五日,不知從何年何月開始,被稱為中秋節;中秋節又不知從何朝何代起,被人們稱為團圓的日子?究競是取自中秋月特別大,特別亮,特別圓的意思,還是因為有其他典故的因素,沒有人説得清,也沒必要深究下去,只要人們都認同這個觀念就好。

我們家也很重視這個傳統佳節,每到這一天,我們全家都會會聚一處,熱鬧一番。我的父母健在時,我們兄弟四個都要帶着自己的妻子兒女,捎帶一些老人愛吃或愛穿的禮品,從外地趕到唐縣鎮華寶老家中,與住在這裏的父母親團聚,一家二十幾口人,一邊吃喝,一邊海闊天空的説笑,或打牌,打麻將,下象棋,或聊天,其樂融融,至今回想起來,仍是那麼温馨,那麼開心,那麼快樂。

父母親過世後,兄弟姐妹幾個在中秋節相聚一處的機會很少了,而是各自在自己家中,與長大成人,結婚生子的兒女們小聚。

今年,我們兄弟幾個,包括兩個姐夫,相約在中秋節這一天,到大哥家聚一聚,一者是看望幾次生病住院的大哥大嫂,二者是大家也想在這中秋佳節,匯聚一處,熱鬧熱鬧,找回二十幾年前,大家庭彙集一處,其樂融融的感覺。

八月十五日早晨五點多鐘,異常興奮的我就起了牀,稍微鍛鍊一會後,就拉着妻子乘上大外甥的順風車,來到唐縣鎮北街頭大哥家中。

看着頭髮變成灰白,目光有些呆滯,面部變得蒼黃,臃腫,身軀變得佝僂,走起路來有些搖晃的大哥大嫂,我的心裏的痛楚難以言狀,難以抑制的眼淚只能噙在眼眶,而不能放任它流出來,免得哥嫂又勾起那撕心裂肺的喪子之痛的痛苦回憶。

去年農曆五月初八,大哥的唯一兒子王洪兵到萬福店走親戚,下午二時三十分,剛坐上停在路邊的麪包車的他,被一輛違規越線超車的轎車迎面撞上,致使我的大侄子王洪兵被當場撞屎。已經七十多歲的大哥大嫂,老年喪子,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痛,是撕心裂肺的痛,當時的慘狀,至今回想起來仍是心有餘痛。

十點十分,除二哥因為家中來客人走不開而未來外,兩個姐夫與小弟都冒雨從隨州市、華寶山、魯城河趕過來,雖説兄弟沒來齊,大哥大嫂仍然很高興,大嫂與我妻子方煒、以及從棗陽趕回來的二侄女秀紅忙着做飯,我們兄弟幾個則陪大哥拉家常與打撲克,儘管我們強裝笑臉,但看着因大侄子出車禍過世後,侄媳婦外出打工,侄孫子在外地讀大學,只有體衰多病的大哥、大嫂守着那兩間四層的空家,心裏怎麼也高興不起來,我們除了給幾百元錢,讓他們買點補品補補身子外,什麼也幫不了。

相聚總是短暫,下午五點多鐘,提前吃過晚飯的我們,又到分手的時候。大哥、大嫂拉着我們的手不肯鬆開,直到侄女們幫忙拉開才鬆手,我們原想慰藉他們的初衷,變成了又勾起他們痛苦回憶的因素。

帶着悽風的秋雨,一直淅淅瀝瀝的下個不停,彷彿是在幫忙我大哥大嫂與我們傾訴對已故親人的無盡思念;翻滾的烏雲,彷彿故意遮掩圓月,免得觸動大哥大嫂的“月圓家不圓”的心靈傷痛。

中秋節隨筆9

轉眼已過20載,迎來了第一個月圓之夜,與同學同度中秋的快樂,那歡快的場面早已沖淡了我心中幾絲潛藏在心中的憂愁、瀟灑地抬頭、揮手,告別花季將思父母之苦,踩在腳下義無反顧地,去跋涉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另一片天地。

在同學們齊心協力的努力下,我們早早把屬於自己的地方裝扮得如同自己的小屋,一般漂亮,早已沉浸在快樂中的我,猛然抬頭看見一輪圓如玉盤的月兒,早已淡淡地掛在薄如輕紗的天空中。這恰到好處的修飾有種像可遠觀而不可褒玩的美景。

在井然有序的安排下活動激烈,而精彩地展開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跳棋然後是象棋、圍棋在智力與能力的挑戰中同學們都十分的開心帶着萬分的敬意與謝意,在晚會開幕之際我還代表班級向班主任,獻上最崇高的敬意——鮮花。這會兒,連班主任也與同學們玩起了智力考驗的遊戲,題好歡悦的場景。在淡淡的音樂進行曲中一切都那麼恰似完美。突然有種成就感,充斥着我的胸膛是啊,邁開第一步才能更快樂地走向成功。相信自己就能更快地爬上成長的階梯。

我們從沒像今夜這樣,特別地關注這天,邊的月兒人們喜歡在月下期,盼美好、聚餐賞景、飲,酒作詩做着團圓美夢而我喜歡在月下寄物託思在這種氣氛中無限遐思……

“坐望盈月東南起回想主思浩瀚遊子心繫慕大福慈父預晏在佳時。”讓我們在月兒、人兒、景兒的影響下去打撈成功的花兒吧!

“人有悲歡離月有陰晴缺”願人人都能美夢成真學子都能滿載知識而歸。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在月下的團聚裏天倫之樂迴盪滿堂月在哪兒?在水裏在天上在畫裏在心上去盡情地打撈屬於自己的那輪吧!

月是期盼月是掛牽月是幻想月,是浪漫,月是思念,月更是圓滿。今夜月如圓盤看不見殘缺的遺憾,今夜月光如水清澈着我們彼此的友誼,今夜月華如歌唱響我們心中的激昂。有你我們高唱,希望將快樂共享,所有夢都在生長,真心祈禱每刻都歡暢明明、暗暗、圓圓、缺缺的月亮告訴我們:人生有遺憾,耐住寂寞,堅持執着,去迎接新一輪較量奔向更遠的地方。

中秋節隨筆10

李白曾“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他在唐朝放下的酒杯,又在宋朝被蘇軾遙遙接起,“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一停一接之中,何止兩次追問?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的月亮,美得觸目驚心,唯其短暫。所有的寄託,所有的情感,都在這一夜抒發。千古明月,不變的是所有歸家的心。

但是,又有多少這樣的心呢?

暮色四合,天空已是潑墨的山水畫,雨仍在下着,淅淅瀝瀝,不絕於耳。此時的你,在做什麼呢?忙着做功課,在應酬飯局,抑或在看電視,在發呆?還是在和家人團聚?又有多少人在尋找着月亮,透過鋼筋水泥的叢林遇見驀然的驚喜,遙想當年它是如何伴着古人走過漫漫春秋。

有多少人呢?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長圓”。天空如有情,它終會老去。月亦是如此。它的陰晴圓缺,只能在古人心中留下詩意的悸動和感傷麼。我們與古人相差的,還是那一份精細的心情。那些浩蕩心事,越來越遠。雨幕朦朦,今夜的月,是看不見了。是月亮離開了我們,還是我們拋棄了月亮?

當我們誦起“秦時明月漢時關”,總能感到萬里之外的呼嘯之氣;當我們吟起“秦娥夢斷秦樓月”,總能明瞭世間的寂寥;當我們遇見“萬古長空,一朝風月”,總能知曉明月真正照見了江山千古,滄海桑田。靜靜的,月光不變,它淋浴的卻是繁華的沙漠。閃爍的霓虹,張牙舞爪的伸向夜空。它們怎麼會知道,萬千街燈,也亮不過皓月當空。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月如鈎,鈎住了一江春水,幾葉輕舟。那麼它能鈎住你的目光,你的詩情嗎?這樣的如鈎新月,才讓你體會到了月圓的美好。月映人心。每個月亮,如你願矚目,我們紛雜的心會擁有共同的見證。

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月亮,願你在逝水流光中覓見屬於自己最美的月亮,最美的詩情。

中秋節隨筆11

時間走了,我還在,萬景變了,心田依然,歲月的時光打消了思念的疲憊,一份多知的畫面,繞在腦海,畫在眼前的容顏,那份多知的變換,這份留不住的面孔面前,走掉了多少,來到了多少相思,在等待的畫面,一份結局的約定,約定的夢無期。

走在海輪盤的周圍,那份多變的心情,這份等待的收穫,是時間的問答,是心情的伴隨,以心做題,提不出曾經的傍晚,以淚舞約,舞不出未來的佈局,是面孔的修辭,還是容顏的灑脱,撒下的是時間的腳步,脱不開相思的佈局,心情婉轉,淚滴的刻畫,是走在內心的悲傷還是未來沒有風月的續期,當劇情的畫,消失在雨滴的夢裏,寫出多少淚,打下多少夢。

那是一片熟悉的土地,而光輝的歲月依然如舊,而淚滴的畔,變成了思念的城池,這個約中的逢,曾經念中的變,話的走,畫的失,心之所因,感之所聞,斷淚傷心,斷夢聞悲,渺渺的思緒婉轉的繞過天上的月亮,卻無法躲過相思的夢。

眼前的心情,念中的逢,思念的變,路上的音,聲依然,淚依然,相思難循環,淚滴難婉轉,是付出,是新增的感獲,還是思念的路走的遠了,淚滴的夢近了,多少的情,多少的夢,約在一朝,不念一情,思念的弦擺動夢中的曲,來來往往悲戀詞。

畫一份心知,疊一份丟失,造就了等待的時間,看到了難以屬於自己的畫面,畫出的心,面上的是淚,當循環,聞思聲,聲為入耳悲心鳴,約在這個季節,看在那個風景,唸的是曾經的約,等的是未來的情,還是約,還問夢,那來一個守護,曾等一個不明白。

這份難疊的時間,摺合了心情的約定,卻未曾聚集嚮往的滴畔,那滴淚的岸選在心的曾,一份看到的是季節的悲涼,一份收穫的是隻有淚滴盤旋,相思來往,而歲月從來不可憐的畫面,心中的局,念中的淚,路上的變,話走的那麼快,人走來卻是那麼的難。

看景,望心,思緒萬千,曾經相約,現在天分崖,地分角,海曾會微笑,心兒也會跳,等待的時間沒來到,事事得得散散夢,約約逢逢悲涼詞,感在淚前丟,約在夢中去,聞心斷曲系無聲,畫淚染塵造秋河,一滴焚化已註定,半滴緣分伴世心。

那地懸空景,卻難再畫影,這份摺疊夢,難以再相應,何來心畫聲,怎描思染夢,悽悽冷冷心無聲,勝是北風掛斷夢,一滴涵蓄聲炫耀,半折畫扇難玲瓏,蹊蹺一份種語約,斷魂鈎下斬人望,思緒,思緒,斷盡人生淚難續。

中秋心,中秋淚,中秋南端舞心悲,月兒美,約兒殘,心聲掛斷相思弦,風飄絮,風入聲,逢中之變心變心,話兒悠,話兒轉,畫斷淒涼無笑語,相思弦,相思徵,相思一悔難續悔,聲兒轉,聲兒變,勝是曾經心布痕。

聲兒令,思念畔,決堤淚,紅塵難笑,心塵難淚,思盡夢還人難歸,這份約來是無約,那份真來是心深,畫景雖淺淚加感,滿然笑,簡單飄,笑語難達心人岸,走的無期,來的約在,還是承諾無誓言,註定緣份個半圓。

人還望,家以遠,思念的城池還在造,等待的堤畔從未來,那是曾經熟悉的地方,那是曾經伴隨的畫面,藏在腦海的深處,疊在內心的淺處,步步有夢,滴滴有情,一個相約,這個不逢,再等時間來聚會,約來那個美麗景,畫出心塵美夢約。

聽悲歌,望圓缺,看人晨笑語,想家事萬千,看人來事去,轉曲畫人繞思念,轉動心田的曾經,約在那個無望的季節,這個約,曾經不在,時間伴隨,而心情難追,留在心房的是暖,伴在夢的殘,卻一直的跳動着淚滴的弦。

中秋節隨筆12

綿綿秋意中,中秋不約而至!

關電腦的時候發現手機已經更換了的節日鎖屏紙壁中間寫着中秋節三個字,兩側是花花綠綠的彩燈,張顯出了節日的氣氛。作為一個山炮,腦海裏這樣的場面總冒着過年的錯覺……

匆匆忙忙中,為期一週的培訓就在昨天下午結束了。感覺有點疲憊的一羣身軀被大巴從忻州運到集團公司門口就各奔東西,各找各“媽”了。我和姓甘的同事手機搜附近,就住到了一家小旅館等待今天的行程。屁股剛坐到牀上準備歇腿腿,部門老大的電話來了。説不要來了,又有任務,把機票退了明天找公司趙總。雖然感覺任務有點艱鉅,但是不能浪費老大給的機會,就答應了這回差事。掛了電話突然記起丁姐説她老公也在太原。要不把機會給她?幹這行的,回家已成為是一種公認的奢侈。牛哥今天説中秋只有三天假,看媳婦的話見一面就得返,流淚的表情發了一串串。我説了一句你就知足吧,才換來了一個微笑!和丁姐聯繫,最後還是決定要多照顧幾天她生病的老爸!

今天送走同事,我硬着頭皮趕到公司報了到。雖然是公司的人,進了辦公樓的陌生感從腳底升到了頭頂,幸好有文明哥在,在他的引導下順利找到了落腳點,再次感謝!

就這樣,把在太原的日子從中秋前的一週延伸到中秋後的一週,海狸打電話説讓我別加班了,這麼晚了人家都過節去了,你在傻乎乎的幹嘛。我只能呵呵,我是強子,不是人家!其實中秋和我沒關係……只求天際的那輪圓月把我的思念和祝福送給我親愛的人們!

公司門前的人民北路還被疾馳的車輛喧鬧着,一道燈光透過窗子,從牀頭迅速移動到門口的那個角落就消失了。大概可能也許都是從外地趕回來過節的人熬了一夜!

晚安!我要去領那個標註着晚安的紅包。

中秋節隨筆13

關於中秋節起源説法較多,一種是説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拜月亮,這説明早在春秋時代,古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一種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個收穫的季節,地裏的農作物和各類果實恰逢這個季節成熟,又恰逢秋天的一半,農民為了表達這種喜悦的心情就以農曆八月十五這天作為“秋報”來予以慶祝,並將這一活動方式一直延續下來。還有的一種説法是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這天,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發明了現在咱們所吃的食物“月餅”,以此作為軍餉解決了大量反隋義軍的糧餉問題,為了紀念這一天一直延續到現在。不管是哪種説法吧,都是我國勞動人民勤勞與智慧的結晶,是對美好生活的一種表達方式。古人們在這天的活動各式各樣,有觀潮、燃燈、猜謎、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等,各民族之間所表現出來的慶祝方式也不盡相同,蒙古族,他們喜歡做追月的遊戲,熱情奔放的蒙古族人們跨上駿馬,在月色皎潔的星空下奔馳在草原上,圓圓的月亮自東而升,自西而下,騎手們就這樣執着的追逐着。廣西侗族有“行月”的習俗,中秋之夜各寨的人們相繼而出,手執蘆笙與各寨寨民賽哥賽舞,徹夜長歡。朝鮮族到了這一天也有他們的方式,中秋節對朝鮮族來説也叫“秋夕節”,在這天他們會祭拜祖先、給祖墳除草掃墓,還會進行其他一些活動,穿上漂亮的朝鮮族服裝,戴着象帽,挎着長鼓,盡情的展示本民族的歌舞。

吃月餅是節日裏必不可少的一道環節,到了如今更是一個不可缺少的一個形式,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賞着天上的明月,品着一壺香茗,吃着手裏圓圓的月餅,它象徵着一家人的美滿團圓,月餅的製作從唐代後就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楊光輔寫到“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如此看來當時的月餅已和現代的十分相近了。中秋佳節雲稀霧少,月明星稀,可對於遠在他鄉的朋友們來説是每逢佳節倍思親,今年又到佳節時,在此藉助蘇大詞人的一首千古佳作來表達一下遠在他鄉他國的朋友們的一種思念。

中秋節隨筆14

中秋節是向幼兒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良好契機,幼兒園緊緊抓住這個契機,於9月30日組織全園幼兒開展了“迎中秋”主題教育活動,引導他們在節日體驗中加深對祖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和認識,增強對祖國悠久歷史文化和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熱愛之情。

本次“迎中秋”活動分為班級活動和全園活動兩部分,上午,各班開展了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在美妙的神話故事中,瞭解了中秋節的來歷;在對月亮的添畫中,加深了月亮圓缺變化的認識;在創意盤中月餅的製作中,鍛鍊了動手能力……

下午,由全園幼兒共同參與的“做月餅”活動拉開了“中秋傳統文化大餐”的序幕。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興致勃勃地投入到製作月餅的勞動中:把麪糰放到手心裏揉一揉、壓一壓、捏一捏,讓香噴噴的紅豆餡乖乖地躺到麪皮裏,然後放到模具裏用力一壓,一個個月餅便做好了!間餐時間,孩子們品嚐着自己親手做的月餅,格外香甜!

一天的活動,不僅讓幼兒瞭解了中秋節的傳統習俗,在勞動中體驗了節日的快樂,更感受到了濃濃的團圓氛圍。此次教育活動的開展,契合了《指南》精神,加深了幼兒對中秋佳節多元文化的認識,感受了祖國文化的豐富性,萌發了初步的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中秋節隨筆15

中國人早就注意到月到中秋有超乎平常之明,併產生心靈的感應。周人會在中秋舉行儀式,以祭月迎寒。至魏晉以後,中國人興賞月,唐人更是流行。也是從唐開始,中國人有了中秋節,千年既久,到現在已經成了傳統和習慣,祭月也演化成為賞月,這標誌着人從對月之崇拜發展到對月之審美。

祖父所主導的一次中秋節,留在了我兒時的記憶中。那天晚上,雨過雲開,有月忽出,自行於天。院子種合歡樹、桐樹、德國槐樹,枝繁葉茂,互相交錯,蔭庇甚大,遂只有庭中檐下乾爽,月光透明。祖父淨手整衣,搬出一張寬且矮的條桌,放在檐下庭中,並用瓷盤一一陳以石榴、柿子、月餅等果品祭月。我的祖父1973年西歸,在他生前數年再未祭月。那次儀式雖然簡陋,但它所傳遞的信息卻自古而來,印象不可磨滅。

農曆八月十五,三秋之半,依長安風俗,這天下午靠近黃昏之時,每户必烙月餅。這是主婦的事,在我家當然是我母親的事。為了使月餅好吃,母親要給面裏放芝麻,往餡兒里加搗碎的核桃仁,也會加紅砂糖或白砂糖,這種月餅是甜的,我等小孩特別喜歡吃。烙月餅要用雪蒿,是生長於土坎上或田壟上的一種野菜。掘雪蒿往往是我的活兒。有時候中秋節會下小雨,天地迷茫,我也不推辭,出門,出巷,出村,在地裏採一把跑回去交給母親。月餅會做一個大的,直徑大約一尺半,做幾十個小的,直徑大約一寸半。大月餅和小月餅都貼雪蒿,一是裝飾,二是提味。雪蒿一經鍋炕,葉莖便綠淡黃渲,脆感畢現。

月餅在長安謂之團圓饃,因為中秋節也就是團圓節。八月十五夜,一邊賞月,一邊吃團圓饃,其樂融融。然而這一天也總有人在外羈旅,不能返鄉而聚。不要緊,當給在外之人留下大團圓饃的一角,並留下幾個小團圓饃,等其回家吃。全家有多少個人,便切大團圓饃為多少塊,一人一份,不過當在中秋節以後食之,八月十五夜所吃的是小團圓饃。有一年中秋節,我父親正在西府的扶風縣做宣傳工作,數月不歸,屬於他的那一份大團圓饃夾在幾個小團圓饃之中,一直掛在廂房,也就是父母卧室的牆上。怕我偷吃,母親故意將其高懸。

母親烙好月餅後會將它們放在一個簸箕裏,並置之於方桌或條桌上供一會兒,而後才把小月餅拿給祖父祖母和孩子們。大月餅繼續供着,到第二天才收起來切成塊兒。也許如此供一會兒,也具祭月的意思吧,然而總之是敷衍塞責了。到了我這一代,就連母親都不如了。祖父是清人,母親是民國人,我是共和國人,三朝鉅變,在中秋節的規矩上,母親不勝祖父,我不勝母親,我的兒女更不勝吾。文化之變遷,文化在中秋節之衰,觀之顯矣!今之人,只剩下送月餅和吃月餅了。

在唐長安,賞月顯然是一種盛舉,充滿了雅意。道士有傳,唐玄宗曾經由天師引領進廣寒宮,見宮娥,聞仙樂,流連忘返,並獲得靈感,作霓裳羽衣曲。這顯然是傳説,不過唐玄宗攜楊貴妃賞月無假。為延長賞月時間,唐玄宗嘗令工匠在太液池西岸築賞月台。所選地址甚佳,可惜安史之亂爆發,賞月台只建了半截。皇帝喜歡賞月,詩人也就喜歡。他們所去之地,往往是曲江池之岸、杏園之邊,三五成羣,彼此激發,遂多詠月之篇。有一年過中秋節,唐僖宗吃月餅,喜其油酥,十分之香。恰聞有進士在曲江開宴,便下詔御膳房包以紅綾,送月餅給進士。月餅初入史書,大約便由於此事。

中秋節除賞月之外,也賞桂。目遇之,月光明,鼻嗅之,桂花芳,又有耳聞之,絲竹幽,真是何等趣味!當然還有故事,凡古賢者所創作的“嫦娥奔月”“蟾蜍變玉兔”“吳剛伐桂”,甚至“朱元璋以月餅遞送起義情報”,都會在中秋節講一講。明清以來賞月,也會猜涉月謎語。“長安一片月,打一小説人物,經猜是秦明。”不是很有意思嗎?這給中秋節增加了新的文化元素。

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蘇東坡的中秋節是在密州一個超然台上過的。有朋友陪伴,自夜至天亮豪飲,大醉。7年不見其弟,由衷懷念。緣於此,蘇子作詞曰:“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户,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國詠月之文章汗牛充棟,蘇子中秋節之詞空前絕後了。

沒有理想的生活,就不會在生活中審美,也不會使生活藝術化。中秋節對月之審美,顯然是古人生活藝術化的表現,遺憾今人的中秋節,重以物質,輕以精神,或者説是生活粗鄙化,甚至退化了吧!

標籤:隨筆 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