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阿昌族清明節習俗有哪些

阿昌族,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少數民族的清明節習俗與漢族的有什麼不同呢?阿昌族清明節習俗有哪些呢?下面跟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阿昌族清明節習俗有哪些

  阿昌族的清明節習俗

清明節,通常在那些與漢族雜居或交往頻繁的阿昌族村寨中盛行。清明節這天人人身上都要戴一柳枝,有一諺語説:“清明不戴柳,死後變黃狗。”各家族要派幾名男子到祖墳插柳枝(叫靠柳)、修葺墳墓,且半月之內,陸續到祖墳祭奠先靈,寄託哀思。祭祖是家族式活動,同村中同一姓氏通常擁有共同的祖塋地,有時幾個村同一姓氏的人家共同祭拜一個“老祖墳”。祭祖前先要祭祀后土神,然後才祭祖先。祭祀完畢,整個家族在祖墳地聚餐,給兒孫們講述家族的歷史。清明節要蒸黃飯,或做黃花粑粑。

阿昌族在清明這一天到墳墓前祭祀亡靈。一般以家族或家支為單位殺豬宰羊,一起到祖墳前,擺上豐盛的肉食飯菜、酒、茶,請祖宗的靈魂出來享用。同時兒孫們一一給祖墳磕頭以表達對宗祖的崇敬,祈求祖宗保佑保護自己。祭祀完畢,全體人員在墳墓前一起吃祖宗靈魂“吃”過的飯菜,然後修整墳墓,剷除周圍的雜草。祭祀前要先用柳樹枝去墓前“靠柳”,告知亡人的靈魂説,你們快從墳墓裏出來等在“柳樹”下,兒孫們要殺豬宰羊來獻給你們,還要燒錢化紙請你們領受。有的家族因其重要成員未能在清明這天趕到而推後幾天祭祀祖墳,但清明這天必須去祖墳上靠柳,對祖宗的靈魂説明原因。梁河地區阿昌族還有到墳山殺豬祭祖墳的習俗。祭祀分“領生”(用活豬祭獻)“獻白”(用宰殺料理乾淨的全豬祭獻)“回熟”(用熟豬頭、豬腳和各部位的肉祭獻。)三個步驟。有的人家趁祭祀祖墳之機,祈求祖宗賜給他們一個兒子,事後如果喜得貴子,待孩子滿歲後要去祖墳前還願,請活袍到祖墳前唸經,給小孩掛紅,並在墳山上殺豬或宰羊祭祀祖宗,以示感激之情,同時款待親戚們,其氣氛比清明祭祀祖宗還隆重。對於當年安埋的新墳,清明節時,墳主家也要殺豬或宰羊請親戚們一道隆重祭祀。潞西市高埂田一帶阿昌族婚後不孕的人家,在清明節祭祀祖時,拿一個石頭放在祖墳前,求祖宗賜給孩子。求完後由不孕者把石頭揹回家,由婆婆幫取下來,然後不孕者領着石頭睡,直到懷孕。

阿昌族清明節祭祀祖墳的意義在於:取悦祖宗,祈求祖宗對生者的保佑庇護;在緬懷祖宗的基礎上增強對血緣關係的認同意識,加強家族的凝聚力。因此,祭祀祖墳所用的'開支花費,各家都踴躍承擔,因為他們認為花費一些錢物讓祖宗高興,他們將獲得更多的回報。有的家族、家支又用其他辦法來解決祭祀祖墳的開支。例如,梁河縣蠻掌村趙成良家支的16户人家組成一個清明會,將祖先的養老田作為上墳用的公田,每年公田上收取的田租,到清明時作為買香燭豬雞等祭掃墳墓之費用,到時,全支人共同吃一頓飯,是為“清明會”。這種做法,在過去比較普遍,在當今類似的做法也還存在。例如,户撒鄉丁允村的鐘家近年來清明祭祖的花費,就是用幾年前鍾姓家族拼湊的“公錢”借貸後的利息。

  阿昌族的節日習俗

1.進窪

漢語稱"關門節",每年六月到九月四個月間,正值農閒時期,在一般情況下,信徒們都到各村寨的佛寺中靜坐參佛,聽經説法,過佛寺生活,此間還不能進行結婚嫁娶。

2.燒白柴

農曆十二月舉行。為使佛像暖和,各佛寺所屬羣眾,晚上在佛寺附近,將木質成白色的木柴堆成"井"字形,燃起熊熊大火,和佛像一起烤火取暖,求佛保佑。

3.換黃單

農曆十月,各佛寺所屬羣眾,將做好的黃單,給佛像換上,並將舊黃單取下,以示虔誠。

4.潑水節

和當地的傣族一樣,阿昌族也過潑水節,潑水節期間是年輕人擇偶的好機會,屆時常常由姑娘家備好八大碗菜餚招待來串親的小夥子。參加聚餐的人數相符,大家才能落座入席。小夥子要在別人不察覺的情況下把姑娘家的雞頭偷走,如雞頭被姑娘查出來,要罰偷雞頭者一碗酒,否則就要罰姑娘喝酒。如果偷者被人當場抓住,不僅要受罰,還要被姑娘取笑。酒後小夥子要根據菜價,將錢在不讓姑娘察覺的情況下交給姑娘。

5.火把節

阿昌族都過火把節,雲龍漕澗阿昌族的火把節在農曆六月二十五舉行,以獻五穀神,祈求五穀豐登為主要內容。梁河、户撒地區的阿昌族的火把節在農曆六月二十四舉行。

6.出窪

漢語稱"開門節",進窪三個月期滿,一年一度的佛寺生活宣告結束,恢復正常的生活。出窪要舉行盛大的集會。

7.會街節

會街,是阿昌族人民的傳統集會,多在每年農曆九月中旬舉行。 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會街原屬宗教集會。傳説“個打馬” (阿昌語,意思是菩薩)在上天取經的路途上,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把經書取到,並決定九月十五日返回人間。阿昌族人民為了迎接“個打馬”的歸來,便紮起青龍、白象,由男女青年收齋米,煮出齋飯供齋。以後,逐漸演變成民族節日。

屆時,男子穿藍、黑或白色對襟上衣,黑褲,斜背一個“筒帕”,打包頭,腦後留一尺多長的包頭布,已婚女子穿袖長而窄的對襟衣和遮往膝蓋的裙子,裹綁腿,纏黑布或藍布包頭。姑娘們多是將一根發辨盤於頭頂,用二指寬的布圍在辨子裏,胸前並排四個銀鈕釦,扣上掛四根長長的銀鏈,戴銀滄花和項圈,耳環等首飾。會街期間,主要是耍自象,舞青龍。白象和青龍是村寨裏的藝人用竹木精心編扎的,一般是竹木做架,紙糊身,布做象鼻。耍白象時,一人藏在自象的肚裏,雙手拉動連着象鼻帶有滑輪的繩子,象鼻子就上下左右的甩動起來。青龍,由盛裝打扮的小夥子揮舞,表演各種動作。

會街開始,人們給白象、青龍繫上紅綢,各村寨的男女老 少簇擁着耍白象,舞青龍的隊列,敲鑼打鼓繞寨一週,然後來到廣場,將白象、青龍圍在中間。頓時,象腳鼓聲,鍩鑼聲,鑔聲齊鳴,人民跳起歡快豪放的象腳鼓舞。跳時,敲鑔者始終和擊象腳鼓者斜對着,雙腳前後左右跳躍挪動,腿時蹬時收,身體象波浪一樣起伏。跳着跳着各往前跨一大步,接着退回往下一蹲,一跨一退一蹲連續三次。情緒達到高潮,鑔聲連續的“鑔鑔鑔”地打着,拿着樹枝起舞的男女也發出一片歡呼聲。圍觀的羣眾熱烈鼓掌歡迎。此時,白象的鼻子甩得更勤,舞青龍的小夥子也更加起勁。

  清明節的養生辦法

一、清明節氣養生飲食:多吃些護肝養肺食物

清明時期,飲食方面,有些地方還保留着清明禁火吃冷食的習慣。但是,有一部分人羣是不適合吃冷食的。清明時節飲食宜温,多進食蔬菜水果,尤其是時令蔬菜。另外,清明節氣中,可的食品,例如薺菜、菠菜、山藥,對身體有好處。飲食須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宜少吃羊肉等酸性食物,可適當“增甘”即多食甜食,順應春天養生生機。但肥胖者宜相應減少甜食,限制熱量攝入,多食瓜果蔬菜。

二、清明節氣養生飲食:宜温避“發物”

春季體內肝氣隨着春日漸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際達到最旺。常言道過猶不及,如果肝氣過旺,會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正常消化吸收,還可造成情緒失調、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發各種疾病。

因此清明節氣中,不宜進食筍、雞等。“動風昇陽性發物”指易引動肝風,易升氣昇陽的發物,發物會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發物”有海魚、海蝦、海蟹、鹹菜、竹筍、毛筍、羊肉、公雞等,可適當吃些涼性食物,因此“寒食節”也有一定的養生道理。由於清明雨多濕氣較重,因此在飲食上還要注意選擇一些温胃祛濕的食物,如白菜、蘿蔔、芋頭等。

所謂發物,是指特別容易誘發某些疾病(尤其是舊病宿疾)或加重已發疾病的食物。發物禁忌在飲食養生和飲食治療中都具有重要意義。在通常情況下,發物也是食物,適量食用對大多數人不會產生副作用或引起不適,只是對某些特殊體質以及與其相關的某些疾病才會誘使發病。

三、清明節氣養生飲食:不宜吃酸性食物

因為人體內的肝氣會隨着春天而日盛,肝氣在暮春之際的清明期間可以達到頂峯。此時如果肝氣過於旺盛反而容易損傷脾胃。而肝在五味中對應的是“酸”,此時如果再多吃酸性食物,就會不利於脾胃功能,影響消化吸收。因此,市民應少吃羊肉、狗肉、鵪鶉、炒花生、炒瓜子、海魚、蝦、螃蟹等酸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