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毛南族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

清明節是祭祖先的日子,是毛南族比較看重的節日之一。那麼毛南族過清明節會有怎樣的習俗呢?下面跟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毛南族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

  毛南族清明節的習俗

三月清明節,趕“祖先圩”是毛南族歷史上特有的一種活動。“祖先圩”又稱“陰圩”,人們認為人活着的時候經常趕仔(北方稱為趕集),死後“靈魂”還在也要趕坪,所以稱為“祖先圩”;如果不趕“祖先圩”,節日時祖先的“靈魂”得不到安慰和去處,就會“回家”作祟,造成人畜不安。趕“祖先圩”要在清明節這一天天亮之前進行;這一天的凌晨,下南、波川一帶的毛南族羣眾帶上孩子到“卡淋”這塊墳坡上去購買臘燭、香、紙錢、沙紙、豬肉、糖等清明節用品。人們在攤子旁邊安放一盆清水,交易時先把一些制錢放入盆裏,如果錢浮於水面,則表示祖宗已來趕坪買東西了,這時便不能交易;趕“祖先圩”相當熱鬧,直至天亮時方散去。趕“祖先纖”在民國初年時還相當興盛,以後就逐漸消失了。清明節時,人們用雞、豬肉、酒、做五色糯米飯等祭祖;先是家祭,然後帶上食品以及紙金錠、紙銀錠和用白色沙紙剪成條狀帶牙的“紙標”,到墳地上為祖宗掃墓。

在墓碑前擺各種祭品,燒香紙、點臘燭、插紙標、放鞭炮、並在墳地間吃一餐。毛南族過清明節比較隆重,所有出嫁的女兒都要帶着豬肉、雞和其它祭品回孃家給祖宗掃墓。作法有的聯宗祭祖,也有單家獨户自己進行的。青年們乘掃墓之機在山邊、墳地上唱歌、對歌娛樂,也是他們社交比較活躍的節日。

南昌屯的毛南族人過清明節,時間並不侷限於4月5日當天,在4月5日至4月15日之間任選一天祭祖均可,一般分以下兩種情況:

一是家中自祭祖墳。這種情況外嫁的女兒不用回孃家,全家人帶上糯米飯、粉蒸肉、酒、煙、茶、爆竹、香、紙錢(分掛在青竹上的紙“銅錢”和燒的紙錢兩種)和一些沒有折斷過的有尾青竹去到祖先的墳墓前祭祀。具體過程如下:先將樹葉鋪於拜台上,放上祭品,開始敬香。墓碑前三炫香敬祖宗、墓碑左右兩旁各一灶香敬墓的門神、墳墓的左側一灶香敬青龍神、墳墓的右側一炫香敬白虎神、墳墓的玄武方(即墳尾)一炫香敬墳的後靠山神。敬完香後,把一些紙“銅錢”分別掛在三根青竹上,從墳頭到墳尾間隔均勻地插在墳墓上,毛南族人稱之為“掛柳”。接下來放爆竹、燒紙錢,燒紙錢時要用人民幣在火焰上繞一圈。這些活動做完以後,與祖先一同進餐,每個人在祖先墳前都要象徵性地喝一點酒、吃一點東西,以表示對祖先的敬意。到最後一座墳墓時,上墳的人集中吃一餐,盡情喝酒吃肉,標誌着清明祭祖活動的結束。若親人新葬,新墳要在安葬四個月後的第一個清明節才去掃墓。如果是正月、二月或三月,離當年的清明節不到四個月,就要等到第二年的清明節才去掃墓。

二是家族安墳祭祖。毛南族的安墳祭祖儀式比較隆重。如果父母新葬,滿四個月後的第一個清明節若“三向”吉利就要安墳(可同時立碑),若“三向”不吉利也可第二年再安墳。

安墳祭祖在一個月前就通知外嫁的女兒,讓她做好準備,到時帶一隻雞或一隻鴨和其他祭品來,也有的還帶一隻香豬。安墳當日,由主家備好各種祭品(同普通祭祖)及三牲:一頭豬敬三界公爺、三隻雞敬宅神、一隻鴨給死者本人,另多備一隻雞給請來的鬼師帶回。所有的祭品均帶到墳前,由鬼師一一向鬼神交代明白是誰帶來的。交代後在墳前殺牲,殺牲時要上香並用紙錢蘸上牲口的血供奉。殺牲亦講究順序,首先殺主家的,其次才殺外嫁的女兒家的。殺外嫁的女兒帶來的雞或鴨時要點她們帶來的香,用她們帶來的紙錢蘸上牲血供奉。祭祀的犧牲殺完後,由鬼師念“安墳填起姆”經,待各犧牲煮熟後鬼師把蘸過牲血供奉着的紙錢燒化,再念“安墳填上熟起姆”經,並説一些祝福主家的吉利話,毛南族人稱之為“封吉利”。如果主家家中無子,在安墳祭祖的同時想求子嗣的或有男娃想要女娃、有女娃想要男娃的,再由鬼師加念“三祖送花”經。以上過程結束後,所有人也在墳地邊吃一餐。若安墳祭祖的祭品較多,在山上吃不完的,晚上再到主家聚餐一頓。外嫁女兒回去的時候,主家要把她們帶來的雞或鴨事先留下一個腿給她們帶回去,表示祖先賜福。安墳祭祖的活動多是兄弟較多、家族較大的人家在各兄弟間輪流做,父母新葬的第一次安墳,外嫁的女兒一定要回來,以後主家因家宅興旺再做的安墳祭祖活動女兒就不一定回來了。

據南昌屯中的老人講,毛南族以前還有在清明節趕祖先好的風俗。祖先好又叫陰抒,清明節凌晨,下南、波川一帶的毛南人從四面八方彙集到波川村東頭的一塊狹長的平地上,大家因陋就簡,就地設攤,互通有無。與一般抒場不同的是,每個攤位面前都點燈或蠟燭,放一銅盆清水,用來供買東西的人投放硬幣,如果錢沉下水,雙方可以放心交易;倘若錢浮於水面,便被認為是祖先來趕好購物了,這時便不能交易。毛南族人認為,祖先活着的時候要趕好,死後到陰間也要“趕圩”(陰圩),但要在夜間進行。如果陰間不能“趕圩”,清明節沒有地方去,就會回家作祟,造成人畜不安。“趕祖先圩”要在夜間凌晨進行,一旦東方發白,大家就散好回家,準備白天的掃墓活動。自1949年以後,“趕祖先圩”的風俗隨着社會發展自然消失了。

  毛南族四大節日

(一)春節

從除夕至元宵,節日活動有訪友走親戚,趕歌圩,舞獅看彩調,民間體育競賽等,藴含豐富的飲食文化、體育文化、宗教文化和文學藝術。其中富有特色的幾項是:?

百鳥祭祖。所謂百鳥,是以昌蒲葉編成形似鷓鴣、鷺等各類飛禽,然後灌入用鹽和佐料調製的香糯、飯豆、芝麻和肉丁。煮熟了掛在一根甘蔗上,再懸吊於堂屋的“天地君親師位”神台下,點香祭祖,名叫“槽鳥”,從除夕供至元宵。

招魂。除夕下午,有小孩的人家將烹飪的.整雞、肉、紅蛋、粽子等食品放在托盤內,端到村屯保護神李廣神龕前,點香燒紙放炮,給它灌酒祈護佑,俗謂替小孩“要魂”。?

討吉祥。正月七年級子時,姑娘爭挑“旺水”;兒童讀書學藝乞靈巧;老人於房屋四周撒草木灰防蟻蟲,貼紅紙於大門、牛欄討吉利,敲打屋柱用具保安寧,插門標迎祖先。?

晨讀。大年七年級凌晨,毛南人習慣叫小孩誦讀詩文,以祈聰明伶俐,養成好習慣。據説,早年,有位不識字的農民請人寫對聯被嘲弄挖苦,故下決心教兒成才。此事傳開,成為佳話,家家效法。?

放鳥飛。元宵當天,姑娘與小夥子們從神台前取下“飛禽”粽,抬到屋外有樹地方作象徵性地拋起來,讓“鳥”回林,然後收回重煮,閤家分享。此俗旨在祈求一年稻香果甜,豬肥牛壯,家業興旺。?

(二)清明節

毛南人清明掃墓有三種方式:各户自祭祖墳;房族兄弟一道為老祖宗掃墓;氏族聯宗祭祖。掃墓時有在墳地聚餐習俗,食品花樣頗多,除常用的豬牛雞鴨肉外,另備乳豬在墳地屠殺,用鮮血淋墳生祭,用“馬蹄香”作菜,喜愛用洗淨的包生菜葉裹熟酸菜、肉粒而吃,別有風味。?

(三)端午節

毛南人五月端午為“藥王曬藥日”,故當日家家户户都上山採集中草藥材備用或加工出售,在門窗懸掛艾葉、菖蒲等以除毒去邪。同時,用幹柚皮、桔子皮、蒼朮、白芷、煙葉等混合燃燒,對室內煙熏火燎,“淨化”空氣。晚上,則用菖蒲、艾葉、大力王、茅根、苦藤、柚葉、黃皮果葉、枇杷葉、路邊青、田基黃、葫蘆茶等煮成一大鍋,用來沐浴浴治病防病。吃涼粽藥粑。此粽作法:用稻草灰浸水,濾去渣,取鹹水泡糯米,並摻入少量硼砂,然後用竹葉包裹成粽,呈三角、四角扁平狀,煮熟晾乾,即可食用,也可保留長時間。食時剝掉竹葉,盛於碗內,再以蜜糖(或黃糖煮稀)作佐料,拌勻而吃,爽口香甜。藥粑及將糯米浸水混薑片、大敗葉磨成漿,吊幹,用竹葉裹住蒸熟食之。或將糯米泡在藥水內,取出做成藥粽子。毛南人在端午節還有包小無餡涼粽分送親友鄰居的習尚。?

(四)分龍節

毛南族特有的傳統節日。來由與古吳越傳説、族人的氣象經驗和宗教觀念有關。據稱,每夏至“龍各有分域,雨賜往往隔一轍而異”。故此後第一個辰日屬分龍日。為求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約定當日為分龍節,在它之前二天舉行鄉村集體廟祭,該日家祭。屆時,因本地區地勢西南高、東北低,遂以鐵嶺為界,前段稱“上團”,後段稱“下團”。“上團”先於“下團”五天取亥日過節,以便族人來往,增添節日氣氛。活動的內容方式相同。親友往來,年輕後生和姑娘們穿起節日盛裝,成羣結隊走出村子到山坳口和陰涼地方對歌,進行娛樂活動。

  清明節的養生小常識

1、清明養生小常識:清明養生重在養肝

傳統的清明節養生理論認為“春與肝相應”,意思是説春季的氣候特點與人體肝臟有密切關係。所以,清明節的養生應以養肝為主。如果肝功能正常,人的氣機就會通暢,氣血就會和諧,各個臟腑的功能也能維持正常。因此,清明節養生重在養肝。調養肝臟有“養肝”和“清肝”之分。具體方法有多種,如以肝養肝、以味養肝、以血養肝和以菜養肝等。

2、清明養生小常識:清明養生少吃“發物”

中醫認為,體內肝氣在清明之際達到最旺。常言道,過猶不及,如果肝氣過旺,會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還可造成情緒失調、 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發各種疾病。因此,在飲食方面,宜減甘增辛,少吃發物。所謂“發物”,從中醫角度上是指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魚、海蝦、海蟹、鹹菜、竹筍、毛筍、羊肉、公雞等,這些發物應少吃或忌吃。清明可多吃山藥、西紅柿、土豆等食物。

3、清明養生小常識:清明養生忌久坐卧

清明節氣是也“春瘟”流行時節,但不可閉門不出,更不能坐卧過久。中醫表示“久視傷血,久卧傷氣,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久坐傷肉”。清時節氣應要保持樂觀的心態,應要常到外户或河邊散步,以呼吸新鮮氣息,並進行適度的健身運動。

4、清明養生小常識:清明養生作息提前

到了清明作息提前。為了能使陽氣更好地生髮,人們應有意識地調整作息,早點起牀。7時至9時是辰時,中醫認為此時屬胃經最旺,如不早起會導致陽氣欲發而不能發,化為內火上擾心肺及腦,可引起人心躁、喉幹、頭昏、目濁等不適。因此,要儘量把自己的作息時間向前調,早起後積極進行户外活動和體育鍛煉,不僅能舒筋活絡、暢通氣血,還能暢達心胸、怡情養性、增強抗病能力。

5、清明養生小常識:清明養生“春捂”要適當

俗話説“二月亂穿衣”,説的是清明節前後,因為氣候變化多端,早晚温差大,應該準備一件可以隨便穿脱的外套。早上出門上班時穿一件風衣,注意保暖,中午感到熱時,可脱掉,晚上下班回家再穿上,這樣就會有效預防感冒。所謂“春捂”也是這個意思,直到清明過後,四月中旬才可換春裝。當然,“春捂”的過程也應因人而異,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決定衣服增減。一般來講,應根據氣候變化,隨時增減衣服,注意防寒保暖,以助人體生髮,抵禦外邪侵襲,才有助於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