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柯爾克孜族有什麼風俗習慣

每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都有着自己民族的傳統節日和民族風俗習慣。那麼作為中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之一,柯爾克孜族有着怎樣的風俗習慣?下面跟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柯爾克孜族有什麼風俗習慣
  柯爾克孜族的風俗習慣

柯爾克孜族的家庭為一夫一妻制。過去,受宗教影響,富者也有多妻的。男權很大,老年人威信最高,婦女受歧視。舊式婚姻帶有封建買賣性質,一般由父母包辦。訂婚有指腹婚、幼年訂婚、成年訂婚三種形式。娶妻彩禮至少要牲畜“一打”(九頭)。通婚範圍不受氏族部落限制,直系親屬和近親不能通婚,但有姑表和姨表婚等,並有與外族通婚現象。好賓客,重禮節。兩人在路上相遇,要用手撫胸躬腰互相問好。凡有來客,不論是親威朋友,還是陌生人,都熱情款待。生活中多禁忌。禁食豬、驢、狗肉和自死牲畜及一切動物的血;嚴禁在住宅附近大小便;談話時不能擤鼻涕;忌諱騎快馬到門口下馬,因為這意味報喪或有不吉利消息;最忌撒謊、欺騙和賭咒。飯前飯後要洗手,洗手後手上的水不能灑,要用布擦乾。做客時,吃東西要留下一點,不能吃盡,以示主人招待豐盛。客人吃飯時,他人不能進屋或窺探。客人告別出門時,要背朝門外退出。喪葬時將屍體用白布纏頭和全身,實行土葬,由男子送葬。

  柯爾克孜族的禁忌

忌對月亮、星星訴苦。該族先民認為星代表人的生命,是人的命星,月是冷神,向其訴苦是一種罪過。

忌傍晚睡覺,易被妖魔纏身。

忌踩鹽和食物。鹽和食物自古被族人視為神聖物品,故認為踩踏鹽與食物為極大罪過。此外,古代柯爾克孜人還忌跨越象徵食物寶藏的餐布,忌坐由牲畜絨毛搓成的毛繩,忌跨越花繩(據傳該族視狼為圖騰,而狼跨越花繩)等原始宗教性禁忌習俗。

當男主人不在家時,女主人也可以接待來客,但男客人不能直接從女主人手中接東西,要等女主人將東西放在客人面前,客人才可自取;男客人回贈女主人的食物只能放在餐布一角,由女主人自取。青年人不許在老人和父母面前飲酒;不能用木棍和腳踢打牲畜的頭部;

在食肉方面,他們忌食豬、狗、騾、驢肉和未經宰殺而死亡的畜肉。

用膳前要洗手,飯後也要洗手,洗完後手上的水珠不能亂甩,必須用毛巾擦乾淨;主人給客人端出的食品,客人要吃,但不能吃乾淨,要剩下一點還給主人;。

家裏來了尊貴的客人,一般主人要殺羊熱情款待,並請客人中的長者先吃羊頭,表示尊重;來到柯爾克孜家中作客時,不能隨便揭開廚房的布簾看。

參加婚禮時,也不能揭開新房的門簾看;

新婚時,公公不能看見媳婦的面孔

忌晚上往外拿白色的東西。因奶為白色,是該族主要食品,故視白為財富、為幸運、為神聖色。晚上從家裏往外拿白色的東西,這等於拿走財富與幸福。

忌黑,認為黑色可引起恐懼,帶來災難,為邪惡、黑暗、絕望之象徵,故除喪禮中穿黑色衣服外,日常生活中忌諱黑色。

客人出門時要背朝門外退出;牧民出門、搬遷也有具體的規定,一般單日不搬家,單日不出門、主麻日(星期五)不走遠路等等。

柯爾克孜族的這些禁忌除了受到伊斯蘭教的影響外,還受到薩滿教的影響。

做飯時,不能用手撥弄食物和做飯用的器具和原料。洗碗水不能倒在人們走路的地方。請客時,要給客人吃羊頭,表示尊敬。禁止穿褲衩背心在室外活動和作客。

生活禁忌

兩人對面談話時,忌咳嗽、擤鼻涕、打哈欠等。否則認為對對方不敬。忌媳婦的臀部對着長輩,故媳婦自屋裏出來時,禁忌轉身,只可退着出來。客人出門時亦應背朝門退出。最忌撒謊、欺騙和賭咒,若發現,輕者受訓,重者引起公憤,甚至被逐出村。

客人在吃肉前,要先取出一些分給主人家的婦女和小孩,吃其他食品時,擺在盤裏的要留一部分不要吃光,以表示主人招待的豐盛。如吃不完,切忌將剩菜剩飯倒在地上,在客人使用的餐具裏,不能剩下殘羹剩飯,這一禁忌不僅非穆斯林的客人要切記,就是穆斯林的客人也不能例外。

婚姻禁忌

迎親日,新郎在迎親人的陪同下騎馬到女方家,女方女眷友好迎之,男眷卻手持繩索,將新郎五花大綁捆在帳篷(或門)前,然後捆綁新娘並將一對新人栓在一起。新人不可流露不滿情緒或惱怒,否則於親事不吉。直到新郎父兄向女方親友“求情”再三,新人才可被“釋放”。

  柯爾克孜族的傳統節日

柯爾克孜族的四月十八節

四月十八節是黑龍江省富裕縣柯爾克孜族民間宗教節日,每年農曆四月十八日舉行。當地柯爾克孜族信奉薩滿教,他們認為樹木是神靈的替身,所以每年這天都要殺牛宰羊祭祀樹神。之後,大家聚在一起,舉行賽馬,射箭等各種體育活動,據《烏古斯傳》中記載,當時人們在祭祀時,在牙帳右邊立一高扞,杆梢掛一隻“金雞”,雞腿上綁一隻白羊,牙帳左邊也立一高杆,杆梢掛一隻“銀雞”,雞腿上綁一隻黑羊。然後對樹木禮拜濤告,以祈保佑。如今,柯爾克孜族的祭樹活動已不像這樣莊嚴,而是增添了許多喜慶氣氛。此節日始於公元13世紀。

柯爾克孜族的誕生禮

誕生禮是在嬰兒出生當天舉行的以表對新生生命的美好祝願。搖籃禮是在孩子出生第7天或第9天舉行,要宰牲設宴請客吃飯,規模不大,參加者公限婦女。在宴會期間要唱“搖籃曲”。滿月禮,同漢族的“做滿月”相近。割禮,是柯爾克孜人僅次於婚禮的重要儀式。喪葬,柯爾克孜人基本上按照伊斯蘭教教規進行的。婚禮,是柯爾克孜人的最大禮儀,一般是先在女方家中舉行,然後將新娘迎回新房,在男方舉行更為熱鬧的慶典活動。整個婚禮是貫穿於歌聲和活動中舉行的。

柯爾克孜族的古爾邦節

柯爾克孜族古爾邦節時間在伊斯蘭教歷的十二月十日,節期三天。柯爾克孜族過古爾邦節與其他伊斯蘭民族有共同性,又有一些獨特的民族性。節前,家家打掃庭院、畜圈,曬洗被褲,沐浴換衣,男人們殺牛宰羊,女人們準備節日食品;節日的清晨,老年男子要到禮拜寺舉行會禮,而後互相登門祝賀。之後,老年人就在一起,談古論今或舉行庫姆孜(三絃撥彈琴)彈唱,盡情歡樂。年輕人一般不到禮拜寺會禮,而是聚集在一起,在平坦的草地上舉行叼羊、賽馬、摔跤、角力、馬技表演等體育活動。姑娘和媳婦們則在一起跳舞、唱歌、猜謎語、盪鞦韆、丟手帕。節日晚上還要舉行全阿依勒(居民點)的大會餐。傍晚,全阿依勒人要將自己家裏的節日食物送到一塊平坦草地上。村民們在草地上鋪上足有幾十米長的餐布,不分男女老幼,統統圍餐布而坐。開始,由一位年紀最大的老人做節日演説,預祝全阿依勒人畜平安,生活幸福,老人致詞後,人們互相敬酒,唱祝酒歌。晚輩在向長輩敬酒時,長輩要吻晚輩的前額。晚餐後,舉行遊藝活動,一般有庫姆孜彈唱、男女對歌、跳集體舞、月下拾物、月下賽跑等。

柯爾克孜族的庫爾班節

又叫“宰牲節”,“庫爾班”是阿拉伯語,意為“獻牲”故“古爾邦節”也稱“獻牲 節”“忠孝節”。在每年回曆的十二月十日舉行。節前,家家户户都要打掃衞生,每個家庭都要準備包爾沙克(油炸果子)、油餅和各種點心,富有的人家宰羊、宰 牛或宰駱駝,待客或饋贈。節日清晨,男性穆斯林要沐浴更衣,到清真寺做禮拜,聽阿訇講解教義和“古蘭經”。回到家立即洗手,宰殺牲畜。宰羊時,傳統習慣不 綁羊腿,據傳説,宰的這隻羊是上天堂乘騎的牲畜,綁了腿就沒法行走,也就上不了天堂。宰後切成大塊煮,熟後放在大盤子內,客人來後,主人便當着客人的面用 刀子削成片,熱情地請客人吃肉,並請喝一碗肉湯。在節日期間,男女老幼都穿上節日盛裝,走親串鄰,祝賀節日。節日期間柯爾克孜人還要舉行賽馬、叼羊、摔跤 等傳統娛樂活動。柯爾克孜族的傳統節日,柯爾克孜族的風俗習慣

柯爾克孜族的冬希曼節

冬希曼節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柯爾克孜族的傳統節日。一般在每年秋收時擇日過節。這天,人們穿上民族服裝,彙集在草灘平地,進行刁羊、賽馬,馬上打靶、飛馬拾銀、二人鞦韆、歌舞等各種娛樂活動,以歡慶豐收。過去飛馬拾銀一般是把一塊銀元或更貴重的東西用綢子包着,放在草地上。有時為了考驗騎手的馬上本領,還在草地上挖一個坑,把東西放在坑裏。誰能飛馬拾起來就獎給騎手,其至再獎以小羊羔、小牛犢、小馬駒等,以示讚揚。現在發展成分組競賽的活動。跑馬距離,從五十米以外起跑;拾“銀”以三次為限。根據跑馬的速度、拾“銀”的技術和三次拾“銀”的總數計算成績,進行獎勵。跑馬太慢,甚至停馬拾“銀”者判為犯規,無權受獎。柯爾克孜族的盪鞦韆與眾不同。在兩副近三米高的三角架中間搭上三股套馬的韁繩,下垂離地約二、三十釐米。每次活動兩人,相對而立,各人腰背部搭上一股韁繩,手臂展開扶住繩子,兩人的雙腳一齊踏在另一根繩子上。一方先用腳蹬地,使繩子悠盪起來,然後輪流使勁,鞦韆可以蕩的很高。鞦韆下面再丟放一些手絹、毽子等小東西,倆人比賽看誰能拾起,還可拋打對方,互相遊戲,柯爾克孜族姑娘很喜歡這種活動。

柯爾克孜族的喀爾戛託依節

這是柯爾克孜族婦女的傳統節日。傳説古代有一次柯爾克孜族遭到外來侵略,婦女們以歌聲和舞蹈吸引敵人,掩護男人們轉移牲畜後再來襲擊敵人。後來,人們就在每年陽曆五月七年級舉行儀式。久而久之,成為一種節日。“喀爾戛託依”意為“烏鴉宴”,在節日這天,婦女們聚在一起,穿上新裝,在一位德高望重的婦女主持下,先每人喝下一碗奶子,以示忠誠、潔白、勤勞。然後唱歌、跳舞、講故事,男人們則為婦女們殺羊準備食物。

柯爾克孜族的諾勞孜節

“諾勞孜”,也稱“撒拉哈特曼節”、“諾魯孜節”,是新年之意,諾勞孜節是柯爾克孜族的傳統節日。時間在太陽曆的元月七年級。(公曆3月22日前後)柯爾克孜族用鼠、牛、虎、兔、魚、蛇、馬、羊、狐狸、雞、狗、豬等十二種動物紀年。新月每出現一次為一個月,十二個月為一年,十二年輪迴一週、每年第一個月也就是白羊星出現時歡度“諾勞孜”節。該節類似漢族的春節,節期一天。柯爾克孜族把這一天的時間分為日出更、午時更、日落更、星現更、午夜更和黎明更等六更。節日當天日出更以後,人們要做“克缺”飯。這種飯是用小麥、大麥、植物油、羊肉、葡萄乾和蔬菜等做成的。吃“克缺”飯不僅是為了祈求新的'一年興旺平安,而且還是對每家生活水平和家庭主婦烹調技術的檢驗。下午,人們相互登門拜賀,然後都集中到草原或廣場上,舉行賽馬、叼羊、盪鞦韆、唱歌、跳舞等各種娛樂活動。傍晚,當畜羣歸來時,每家氈房前都用芨芨草燃堆火,家人均從上面跳過,然後趕畜羣跳火堆以表示消災除難,預祝人畜兩旺。

柯爾克孜族的諾如孜節

"諾如孜"意為新年。柯爾克孜人將白羊星升起的時候定為一年的開始,每年第一個月出現時,柯爾克孜族人民歡度此節,這與漢族的春節很相似。這相當於每年的農曆春分時節。在節日期間人們裝上節日盛裝,舉行各種活動驅邪,迎接平安和豐收,整個節日活動持續十幾天。

過 節時每家都按自己的能力把菜飯辦得豐盛些,互相請客,以示慶祝。用小麥、大麥等七種以上食物做成的名叫"克缺"的飯是過節時必不可少的食品,用以預祝在新 的一年裏飯食豐盛。過節的那天傍晚,當畜羣從牧場上回來的時候,每家氈房前都用芨芨草生一堆火,人先從上面跳過,接着牲畜從上面跳過,以示消災解難,預祝 在新的一年裏人畜兩旺。

柯爾克孜族的肉孜節

也叫“開齋節”,在封齋一個月以後開齋的那一天舉行。伊斯蘭教歷(回曆)每年九月為齋月,按照伊斯蘭教的規定,成年的教徒每年都要封齋一個月。在封齋期間,每日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後進兩餐。白天絕對禁止任何飲食。封齋的天數為二十九天或三十天。齋期滿後,節日的凌晨,教徒聚集禮拜寺作盛大的禮拜,然後開始熱鬧的節日活動,家家户户都備有豐盛的節日食品,並且互相登門賀節,男女老少都出來遊玩,這個節日一般要過3天。

柯爾克孜族的馬奶節

每年農曆小滿節氣的第二天是柯爾克孜族的馬奶節,由於柯爾克孜人每年從這一天起開始生產和食用馬奶,所以 逢此時節就要舉行慶祝活動。這一天清早,人們穿上盛裝到拴馬處,在家長抓住馬鬃祈禱後,由一個老年婦女擠馬奶,先用一木碗初乳餵馬駒,再舀一勺喂家裏最小 的孩子,以示小馬健康生長,孩子純潔幸福,然後大家分食擠出的馬奶。這一天家家户户宰羊、做豐盛的食品,人們互相拜賀。節期一般為三天。在傳統節慶的日子裏,柯爾克孜族男女老少常彙集到廣場或草原上,舉行各種娛樂活動,除了唱歌、跳舞、説唱、講故事外,常見的還有 叼羊、摔跤、賽馬、馬上角力、跑馬取物、馬上打靶、拔河、盪鞦韆、月下賽跑等內容豐富的民族體育娛樂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