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2023年中秋節是幾月幾號

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而中秋節有着悠久的歷史,其中的寓意藴含着很深的文化傳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2023年中秋節是幾月幾號,歡迎大家收藏和閲讀

2023年中秋節是幾月幾號

2023中秋節日在幾月幾日?

2023年中秋節為9月29日,2023年中秋國慶節連休8天。

中秋節、國慶節:9月29日至10月6日放假調休,共8天。10月7日(星期六)、10月8日(星期日)上班。

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關於節日起源有很多種説法,也有很多關於這天的傳説和傳統。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被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期為農曆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為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中秋節”;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習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中秋節對於中國人的意義是什麼?

首先,中秋節代表着家庭團圓。在中秋節,家人們通常會聚在一起,共度這個節日。他們會一起賞月、吃月餅、賞花燈、唱歌跳舞等。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即使離家遠方的遊子也會回家團聚,與家人共度這個節日。因此,中秋節是中國人家庭團圓的象徵。

其次,中秋節代表着和諧社會。在中秋節,人們不僅會與家人團聚,還會與朋友、鄰居、同事等一起慶祝這個節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人們會放下彼此的矛盾和誤解,一起享受這個節日的歡樂和祥和。因此,中秋節也是中國和諧社會的象徵。

第三,中秋節代表着尊重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非常豐富,中秋節是其中的一個代表。在這個節日裏,人們會傳承一些傳統的習俗和禮儀,比如賞月、吃月餅、賞花燈等。這些傳統的習俗和禮儀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尊重和傳承這些傳統文化,人們可以更好地瞭解和認識自己的文化根源。

最後,中秋節代表着家國情懷。在中國人的心中,家國情懷是非常重要的。中秋節是一個充滿感恩和祝福的節日,人們會通過這個節日表達對祖國的感恩和祝福。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人們也會更加關注國家的發展和繁榮,為自己和祖國的未來而努力奮鬥。

中秋節的習俗

南北方過中秋節都有哪些習俗?

南方過中秋節的習俗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説: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後,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中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

江南一帶的民間在中秋節人習俗也是多種多樣。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後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醃製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餚。南京人閤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築朝月樓,皆供人賞月,而以遊玩月橋者為最。人們在明月高懸時,結伴同登望月樓、遊玩月橋,以共睹玉兔為樂。“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橋旁為名妓馬湘蘭宅第,這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簫彈唱,追憶牛渚玩月,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為玩月橋。明亡後,漸漸衰落,後人有詩去:“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簫”。長板橋,即原先的玩月橋。近年來,南京夫子廟已重新修葺,恢復明清年間的.一些亭閣,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節時,就可結伴同來領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蘇省無錫縣中秋夜要燒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紮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縣在中秋節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後,再放醋進去。這時就會有香味飄滿全村。新城縣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懸掛通草燈,直至八月十七日止。婺源中秋節,兒童以磚瓦堆一中空寶塔。塔上掛以帳幔匾額等裝飾品,又置一桌於塔前,陳設各種敬“塔神”的器具。夜間則內外都點上燈燭。績溪中秋兒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紮成髮辮狀,浸濕後再拿起來向石上打擊,使發出巨響並有遊火龍的風俗。火龍是以稱草紮成的龍,身上插有香柱。遊火龍時有鑼鼓隊同行,遊遍各村後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於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縣中秋節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看會”。

北方過中秋節的習俗

山東省慶雲縣農家在八月十五祭土穀神,稱為“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節宴請佃户。即墨中秋節吃一種應節食品叫“麥箭”。山西省潞安則在中秋節宴請女婿。大同縣則把月餅稱為團圓餅,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萬全縣稱中秋為“小元旦”,月光紙上繪有太陰星君及關帝夜閲春秋像。河間縣人認為中秋雨為苦雨,若中秋節下雨,當地人則認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陝西省西鄉縣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論貧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門吹鼓,討賞錢。洛川縣中秋節家長率學生帶禮物為先生拜節,午飯多於校內聚餐。

一些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外,還有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託球舞等。

中秋節發展

民國年間,南京的月餅市場為廣(幫)式、蘇(幫)式和本地(幫)產“三分天下”,廣式的餡料以火腿、棗泥、椰蓉等為主,廠商以冠生園為首,其次有大三元、康樂園等。它們以聲勢浩大的廣告戰為手段,在報上刊登巨幅廣告,於櫥窗佈置霓虹燈。著名的蘇幫廠商有小蘇州、太平村、稻香村,在廣告製作上頗具海派特色,愛搞噱頭;蘇式月餅質量不遜於廣幫,價格則較之便宜,故而節後盤點,財源滾滾勝於廣幫。廣幫的顧客是達官貴人、豪商巨賈;蘇幫的顧客多為小康人家;而廣大普通市民則樂趨本幫,雖然其餡料不過是葷五仁、素椒鹽兩種,全市100多家本幫點心鋪的店容店貌亦老氣橫秋,既不佈置櫥窗,更不打廣告,但都靠質量和誠信及價廉贏得顧客盈門,市場份額相對廣幫、蘇幫而言有過之而無不及。月餅發展到今日,品種更加繁多,風味因地各異。其中京式、蘇式、廣式、潮式等月餅廣為我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食。在節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西瓜等團圓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

中秋節的來源傳説簡介

一、在遠古時代的射日英雄后羿娶了嫦娥,併成為帝王,可是他愈來愈暴戾,多番施行惡政,成了大暴君。

二、有一天,后羿從王母娘娘的手中求得到一包不死藥,只要吃了不死藥,就能長生不老。

三、嫦娥知道後為拯救蒼生免受后羿永遠的統治,就把不死藥全部吞下,然後變成了仙女,往月宮飛去。

四、百姓們得知嫦娥奔月成仙后,紛紛在月下襬設香案,向嫦娥祈求平安吉祥,由此便逐漸形成了中秋節拜月的風俗。

中秋節的禁忌有哪些

一、送禮不送單

中秋是團圓的日子,所以給親朋好友送禮是必不可少的。中秋送禮不能隨意送,要注意在選擇禮品的時候,要注意不能選擇單數,就是禮品的種類和禮品的數量,都要選擇雙數,老話説“好事成雙”,送禮送雙數,也是為了有一個好的寓意。

很多人會在中秋節的時候送月餅,購買月餅的時候,要記得不買散裝,買盒裝的,不僅僅是面子問題,而是散裝禮品有“散”的意思,寓意不好。中秋禮品代表的是心意,禮品的價值不重要,重要的是禮品中包含的心意和寓意。

二、不發生口角

中秋節是團圓的日子,所以在這天人們都要開開心心,面帶微笑,要做到與人為善,儘量不動怒,不吵架。在喜慶的節日裏與人發生口角,既影響心情,又傷了和氣,一年到頭忙忙碌碌,能聚在一起不容易,所以無論遇到什麼事,都要儘量保持好心情。

三、男不拜月

中秋拜月是古時流傳下來的活動,在古時,拜月活動都是由女子來完成的。老傳統中秋這天,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説法。關於“男不拜月”有以下説法,男屬陽,月屬陰,一般陽盛於陰,故陽不能拜陰。還有一種説法就是古時有“嫦娥奔月”的傳説,所以月神代表女性,舊傳統男性是不能拜女性的,故形成了“男不拜月”的説法。

四、不宜婚嫁

中秋節雖然是花好月圓的日子,但是從古至今就流傳着,中秋節不適合舉辦婚禮的説法,這個説法主要來源於“嫦娥奔月”的故事,這是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嫦娥在升入月宮之後,與后羿分別,后羿只能通過每年中秋做月餅,望月宮來思念妻子,所以中秋這天結婚是不吉利的,怕日後會像嫦娥和后羿一樣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