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節日慶典

重陽節登高的傳説

重陽節就在農曆九月初九那一天,那麼重陽節的習俗登高有什麼樣的傳説呢?下面由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有關重陽節登高的傳説,希望大家喜歡!

重陽節登高的傳説

  有關重陽節登高的傳説

相傳的東漢時期,汝南縣有個叫桓景的人,一家老小守着幾畝薄田,勤奮耕作,日子雖不算好,半菜半糧也可勉強度日。誰知,這年汝河兩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的人們都病倒了。輕的不能起牀,重的丟了性命,屍骨遍野,赤地千里,桓景的父母也在這年病死了。

桓景聽老人們講,汝河裏住着一個瘟魔,每年都要上岸禍害人們,它走到哪兒就把瘟疫帶到哪兒。桓景病好後,決心訪仙求道學習法術,斬卻瘟魔為民除害。

費長房拿來一把降妖青龍劍,教桓景練開了劍法。那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過來對他説:“今年九月九日,汝河瘟魔又要出來。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普渡眾生。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師父説完,用手一招,古柏上的仙鶴展翅飛來,落在桓景面前。桓景跨上仙鶴向汝南飛去。

桓景回到家鄉,召集眾鄉親把大仙的話給大夥説了。到了九月九日那天,他領着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附近的一座山,分給每人一片茱萸葉子,説隨身帶上,瘟魔不敢近身;又讓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鄉親們在山上安排好,就帶着降妖青龍劍隻身下山,回到村中,等待降妖。

不一會兒,汝河裏狂風怒吼,瘟魔出水走上岸來。他走千家串百户不見一人,忽然看見人們都在高高的山上。他竄到山下,只聞得酒氣撲鼻,茱萸濃香鑽入肺腑,他不敢近前,又回身轉向村莊。桓景見瘟魔撲了過來,急忙從藏身處出來,持劍迎了上去。鬥了幾個回合,瘟魔戰不過他,拔腿就逃。桓景“嗖”地一聲,把降妖青龍劍對準瘟魔拋了出去,寶劍閃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刺過,瘟魔撲到在地死去了。

自此以後,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

人們為了感激桓景為民除害,仍在每年九月九日佩帶茱萸,製作菊花酒,登高,作為一種習俗活動保留下去,時代相傳。有的地方無山可登,就用“糕”來代替登高,稱為重陽糕。

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另外,在中原人的傳統觀念中,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所以後來重陽節被立為才老人節。

  廣東重陽節的習俗

廣州番禺人把重陽節登高的習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每當重陽來臨,人們便三五成羣或全家結伴來到蓮花山、白雲山、大夫山、滴水巖、十八羅漢山等登山覽勝。許多都是在重陽日到來的前夜就開始登山,並備好食物和帳篷,露宿山頂,等待日出。

連川重陽,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圍觀。南雄府九月九日請茅山道士建王母會,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婦女都會前來參加。陽江市重陽節放紙鳶,並系藤弓於其上,在半空中聲音十分嘹亮。臨高縣民重陽節早起,大家齊聲高喊“趕山貓”,以此為安和富利之吉兆。

廣東懷集縣以重陽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傾城而出,賽神酬願,皆用大炮。隆安縣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覓食,俗語説:“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清遠連州保安鎮的重陽“大神”盛會已持續千百年。每到重陽日家家户户貼門對,村村寨寨結綵門。盛會最引人注目的是“抬大神”、“踩八卦”、“搖高神”、“扮故事”等節目。

佛山重陽節祭祖的習俗,叫做“秋祭”,舊時的重陽節,掃墓人士大多以家庭為單位,帶上祭品上山拜祭先人。而今的重陽節則由上山掃墓祭祖演變為家中祭祖。

廣東省和廣西省,以客家人為主,至今仍然保留着重陽節祭奠祖先的習俗。農曆九月初九,在粵北客家地區有許多客家鄉民稱之為“九月節”,每逢這一天,客家人往往要扶老攜幼登高望遠、賞菊賦詩。

尤為獨特的是還有不少地區流傳着中原古俗——浸泡菊花酒。曬乾的嫩菊和些許菊葉與蒸好的糯米相混合後,撒上一層客家酒粬,保温發酵數日後,初步釀成菊花酒。將這些菊花酒液封壇後放置於陰涼處,直至第二年重陽,一家盡情開懷暢飲。

潮州人過重陽節不但有放風箏的習俗,還會製作美味的“油麻團”作為祭品。放風箏,潮州人叫做“放風禽”或“放風琴”。這是因為風箏都是以飛禽或相似飛禽的形狀製作而成的,所以有此稱謂。又因潮語的“禽”與“琴”諧音,故又稱之為“放風琴”。

在潮州地區,當地人用“油麻團”作為祭品也有一定的來歷。因為“油麻團”的'“團”,潮人在這裏讀“緣”,“團”正好與“緣”的讀音相同,因而古時候的潮人,便有了在重陽節“結緣”的重要習俗,其意是結個良緣。重陽節當天,左鄰右舍之間互相探訪,互贈“油麻團”。

重陽放紙鷂也是惠州民間特有習俗。其來由無從考究。但從惠州的領南氣候觀之,時間上似乎頗為恰當。重陽前後秋高氣爽,勁風不斷,人們按傳統習俗要登山登高,進行户外活動,此時放紙鷂,天時地利人和,是頗多為適合的。

  蘇州重陽節的習俗

吃重陽糕

蘇州人在重陽節這天吃重陽糕,除了糕本身好吃外,更重要的是因為重陽糕本身有着美好的寓意。民間傳説重陽節登高可以避災,但蘇州人是平原地區,山既不多也不高,加上很多老年人腿腳不方便,很難登山。由於“糕”和“高”同音,於是人們就想出了一個辦法,製作一塊具有象徵意義的糕,同時還在上面插上小旗,稱為花旗糕,表示登“高”消了災。除了消災之説,重陽糕還有祝願兒女“百事俱高”的美好含義。

蘇州人用米粉蒸糕,大多是棗泥、豆沙餡,或加以栗子,亦有用肉者。以前店鋪或考究的人家還在糕上插上紅、黃、綠三色小旗,小孩尤其喜歡,後來代以三色制糕。蘇州重陽糕中最為講究的一種糕,花糕呈寶塔形,共有九層,每層的顏色都不相同,最上面放着兩隻“小羊”,寓意“九九重陽(羊)”。不過由於製作成本較大,如今已很少有糕團店願意做這種“華麗”的重陽糕了。

爬山登高

登高是重陽節最突出的風俗,故又名登高節,也是源遠流長。蘇州文人雅士都喜歡重陽節登高,明代蘇州著名書畫大師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等都要去虎丘山登高飲酒。現代蘇州作家周瘦鵑、範煙橋、程小青等人每年重陽節幾乎都相約去靈巖山登高懷古。朱德元帥的老師、愛國人士李根源除了去小王山,有時還特地去穹窿山登高。

登高的好處是,降低陰陽不調對我們帶來的不良影響,登高可以讓我們在這個時候,脱離開地面上那種壓抑的環境,呼吸到新鮮空氣,得到更多的陽光照射,提高免疫力。登高給我們帶來的心理作用更大,登山時每登一個高台階,都會讓我們產生往前走的信心。

賞菊插茱萸

民間認為九月九日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須插茱萸、飲菊花酒以避邪消災。茱萸是一味中藥,味香濃,有驅蟲逐風邪之作用,能治寒熱,消積食。

菊花開在農曆九月,又稱“九花”。蘇州種植菊花歷史悠久。現在古城各園林菊花如錦,市民廣場、街心小遊園等處菊花鮮豔,花鳥市場供應菊花,居民自己養菊花者越來越多。

吃蟹

俗話説:“九月團臍十月尖,持螯飲酒菊花天。”重陽時節捕捉的陽澄湖和太湖大閘蟹最為上品,長得十分矯健,脂滿膏肥,名揚天下。

螃蟹富含蛋白質,被稱之為優質蛋白質食物。蟹肉較為細膩,肌肉纖維中含有10餘種遊離氨基酸,其中谷氨酸、脯氨酸、精氨酸含量較多,對需要補充營養的人大有益處。且螃蟹脂肪含量很低,但脂溶性維生素A、E和B族維生素較高,特別是蟹黃中富含維生素A,有益於視力及皮膚健康。

標籤:重陽節 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