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抗疫模範人物的先進事蹟(通用6篇)

熱點9.97K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事蹟吧,事蹟不是單純為其單位和個人評功擺好,而是為了鮮明地體現和積極宣揚一種特定時代所需要的精神。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事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抗疫模範人物的先進事蹟(通用6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抗疫模範人物的先進事蹟(通用6篇)

抗疫模範人物的先進事蹟1

在防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鬥爭中,全民發揚了眾志成城、團結互助、迎難而上的精神,同疫情展開了一場激烈的鬥爭。

在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面前,聖泉街道政法書記xx既當指揮員,也當戰鬥員;面對着疫情防控指揮部一道道指令、面對着各村(社區)摸排中一天天刷新的數據,他沉着冷靜,果斷幹練;在阻擊疫情面前,他超前謀劃,不等不靠,主動作為,在聖泉街道疫情阻擊戰中作出了積極貢獻。

戰“疫”一線的急先鋒

疫情發生時,正好臨近春節,作為聖泉街道黨工委委員和政法書記,xx主動請戰參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治工作。因為時間緊,任務重,各項工作都來不得半點遲緩,從1月中旬至今,他每天值崗,牽頭防控日常工作及疫情防控(醫療救治)組、宣傳組工作,衝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線,從未有過一天休息。就連大年三十,也埋頭在辦公室裏聯繫、協調疫情防控工作,草擬各類防控疫情的方案、通知。

1月23日,聖泉街道疫情防控指揮部正式成立,各項防控工作也在迅捷、有序、高效的開展。作為指揮部副指揮長,疫情防控成了xx日常工作的靶心,艱鉅的任務、繁雜的工作如萬箭齊發般集中指向他。1月24日,街道相關班子成員、職能部門相繼到位履職,xx就第一時間召集會議,明確各級職責分工,截至目前先後組織召開決策、業務、調度會50餘次,利用學習強國視頻模塊調度、開會近10次,實現集中統一高效指揮。

防控工作雖然已經進入正軌,但有時任務一急,飯顧不上吃,一兩桶方便麪常常就是他一天的“主食”。事情繁多,加班到十一、二點也早就變成了家常便飯,他常説:“疫情工作很緊迫,真恨不得能變成三頭六臂。”

疫情“大考”中的實幹家

一個多月來,xx堅決按照“存量防擴散、增量防輸入”要求,部署落實落細各項防控任務。

白天他要統籌協調落實上級交辦的各項工作,不僅要進村摸排、宣傳、走訪,還要對突發的情況及時處理。晚上還得到村上、社區上督查、查看值班值守情況,每到一處,他都仔細檢查小區進出台賬登記是否準確,是否有遺漏,宣傳疫情防控知識是否到位。對全街防控疫情的上報數據他堅持親自把關,在確保各種數據按時準確上報的同時,對彙總數據進行分析研判,為黨工委、辦事處的下一步防控工作提供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建議。

為了更加科學有效的開展工作,xx深知僅僅依靠機關幹部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在和班子成員溝通之後,xx迅速建立了指揮、排查、信息、集中隔離觀察等4個專用重點工作羣,精準建立居家觀察信息台賬,凝聚11個專項組、3個臨時黨支部、11支黨員突擊隊、13支青年突擊隊的力量,深入細緻做好各項工作。他常説:“我不僅是機關幹部,也是一名黨員,我有義務讓羣眾知道‘有我們在,不必怕’,主題教育開展了這麼多次,這次疫情就是最好的‘考試’平台。”

為了確保排查不漏一户一人,xx常常跟着大家一起到各個交通檢查點、到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的對象家裏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微信步數超過兩萬步對他來説早就習以為常。截至2月16日,聖泉街道已累計滾動排查56301户144857人;2月2日至今14個交通卡口已累計排查11363車23969人,實現零風險隱患。在街道成立的集中隔離點臨時黨支部中,xx擔任黨支部書記,全面抓牢核心業務,累計排查觀察區外返津人員264户840人,集中隔離觀察11人,轄區至今未出現疫情擴散和輸入。

羣眾信賴的好乾部

疫情發生後,xx時刻把羣眾安危放在心裏,“這是一場人民戰爭,必須要把人民羣眾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最高位置,要摸得準、控得住、控得牢,才能讓羣眾真正安心放心有信心!”

為了讓羣眾能夠意識到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嚴重性,同時也動員羣眾主動配合、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工作,xx帶頭做好疫情防控宣傳,積極通過廣播、微信、宣傳標語等方式,全覆蓋、地毯式、無死角宣傳疫情防控工作有關知識,工作間隙,他也會跟着宣傳車或者提着小喇叭走到村口街頭,勸導羣眾、開展宣傳,讓疫情防控宣傳户户到位、人人知曉。安排購置小喇叭39個,設置橫幅400餘條,出動疫情防控宣傳工作人員700餘人,疫情防控人員1000餘人,實現了羣防羣控,嚴防死守病毒擴散。同時還在新聞宣傳上不斷加力,各級主流媒體報道疫情防控工作25篇。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戰“疫”工作尚未停止,xx也沒有停下腳步。他始終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奮戰在防控工作第一線,體現着機關幹部高效前行、負責到底的工作精神;體現着人民公僕無畏困難,心繫羣眾的為民情懷;現着共產黨人敢於擔當、攻堅克難的堅強信念。

抗疫模範人物的`先進事蹟2

“我是一名黨員,也是一名軍人,保護人民羣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是我的責任,哪裏需要我,我就在哪裏。”大年八年級一大早,岐山縣青化鎮人民政府46歲黨員、退役老兵xx就跟隨包村領導深入包抓村,開始了逐户摸排、防控宣傳工作。

排查完外地返鄉重點人員後,他又“閒”不住了,騎着他那輛老式二八自行車穿行在村裏的大街小巷,車把上一邊掛着一桶漿糊、另一邊掛着一個大喇叭,喇叭裏循環播放着疫情防控各類通知,走到村民聚集處,他還不忘喊上一嗓子:“老叔老姨!來看看這上級的通知!疫情嚴重,把口罩都帶起來!快回家待着,別再出來串門扎堆了!”在顯眼處的牆上刷上幾刷子漿糊,貼上疫情防控的緊急通知和疫情防疫科普知識。

“同志,你好!請出示身份證,配合我們進行登記檢查。”“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請儘量減少出行。”

從1月31日開始,他的“戰場”又轉移到青化鎮孫家村收費站卡點,得知鎮上同志要去收費站值守,他第一個報了名,“一測二問三登記”,趁着沒有車輛的間隙,轉身熟練操作起消毒器具對卡點周圍進行噴灑消毒。

初春的寒風凜冽,每天從早上8點到晚上7點,連續11個小時,他一直堅守在崗位上,協助警察做好登記、勸返工作,連續多天下來,臉上佈滿了口罩和眼鏡的勒痕。每天回到單位宿舍都已經是晚上了,他還不忘繞到單位庫房,背起消毒器具對機關院子、宿舍樓道等公共區域消一遍毒。忙完了這些,他才鬆了口氣結束一天的工作。

當問起xx是否需要換人輪崗,勸他歇一歇的時候,這位46歲的退伍老兵嘴上就是那一句話:“嗨!沒什麼!現在疫情這麼嚴重,為羣眾站好崗,這不就是黨員和老兵應該做的事嗎?”

抗疫模範人物的先進事蹟3

“作為一名老黨員,疫情面前就要衝在前、幹在前。疫情一天不結束,我絕不下戰場。有我在,我一定守護好咱們的村口大門!”大年九年級,年近七旬的老黨員xx,面對突然而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向托克托縣伍什家鎮大北窯村黨支部作出莊嚴承諾。

xx擔任過10多年的大北窯村村委會主任。2003年,他領導和參與了全村抗擊“非典”戰役。在這場阻擊新冠肺炎的特殊戰場上,他第一時間向村黨支部報到,肩負起了一線抗“疫”的職責。日日守護在村口站點,守護全村村民的平安與健康,成為了他的常態,也詮釋了他奉獻、責任與擔當。

“我的老父親,是我的榜樣。我必須回到村裏,與父親並肩戰鬥,這是我不可推卸的責任”,張海霞對家人説道。

張海霞是xx的女兒。已經43歲的她,在17年前參加過抗擊“非典”的戰役。那年,身為村醫的她,在一線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17年後,聽到黨組織的召喚,父女倆再一次走向戰“疫”一線,並肩戰鬥。這是歷史的重演,更是使命的必然。

舍小家為大家。戰“疫”場上的“父女兵”,面對疫情,全心全意投身於疫情防控阻擊戰,日夜堅守在疫情處置和防控工作第一線,保護身後村民的生命健康安全。疫情宣傳、入户排查、卡點值守……連續奮戰十多天,身體疲憊,但他們沒説一個累字,依然在第一線堅守堅持着。

一個帳篷、一個口罩,當疫情來臨的時候,還有許許多多像xx父女一樣的黨員同志奔赴到了抗“疫”一線,堅守在村莊路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着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帶領人民羣眾築起了疫情防控的一道道防線。向羣眾展示了危難關頭黨員的責任和擔當,兑現着入黨時“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莊嚴承諾。

抗疫模範人物的先進事蹟4

xx省xx市寬城滿族自治縣大字溝鄉朝陽山村黨支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廣大黨員幹部時刻戰鬥在防疫的第一線,“亮身份、做表率、當先鋒”,主動擔當作為,抗擊疫情。80後的共產黨員xx就是其中一員,該同志堅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理想信念,義無反顧地投入到疫情防控這場硬戰之中,充分彰顯了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本色。

防疫中最“美”宣傳。xx,平時話不多,普通平實中透着一股堅韌果敢。疫情蔓延開來之時,他一直關注黨和國家的號召,關注動態新聞,他常説:“做為一名黨員,腦子要知道國家大事,手腳要緊跟黨委政府”。該同志積極利用村微信交流羣宣傳科學防疫知識,及時向公眾解疑釋惑,消除羣眾恐懼心理,引導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對於孤寡老人等沒有微信渠道的羣眾,他不辭辛苦頻繁入户宣傳,做到網格內不漏户、户不漏人。

防疫中最“暖”的聲音。為了打通疫情防控信息宣傳最後一公里,該同志自己跑到縣城自費購買了擴音器材,擴大了農村宣傳覆蓋面。充滿濃濃方言味道、包含直白貼心話的“不走親,不訪友,不在外邊到處走;勤洗手,多通風,一日三餐在家中;少外出,多睡覺,增強體質很重要;不信謠,不傳謠,政府防控措施好;出門必須要戴口罩,人多別去湊熱鬧”響徹每個角落,他用老百姓都能聽懂的大白話和接地氣的宣傳方式將春節期間的防疫防控常識通俗易懂地傳達給了羣眾,把疫情防控的一系列常識和一個黨員的責任詮釋淋漓盡致。

防疫中最“堅”的力量。“鄉村幹部人手有限,怎麼能守得住這麼多路口呢?”正當鄉包村幹部和村“兩委”為如何才能守護住路口想辦法時,xx主動加入防疫志願服務隊,奮戰一線。在進村路口設立交通勸導隊,對外來車輛24小時進出管控,對外來人員來訪進行測體温。每天堅持勸返外來羣眾,進一步阻斷疫情傳染,切實維護羣眾生命安全。對本村確需外出的羣眾或生活物資的配送,該同志主動擔當起運輸員的職責,親自駕車接送,既不耽誤本村羣眾外出辦事,又有效的避免了外來人員進入,維護了本村安全的防疫環境。

抗疫中最“剛”的身影。風雪中,黨旗下,他堅守在勸返崗上,成了一道暖心的風景。他用堅定的黨性、剛強的意志,在急難險重的防疫工作中,踐行着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在基層防疫一線,用傳統式的説教和勸導,在路卡上提醒和勸説每一個路過的行人,為阻止疫情傳播貢獻自己的力量。

堅守使命,是無悔的選擇。"疫情一日不除,共產黨員一日不退。"堅定有力的聲音,無不彰顯着共產黨員的本色。xx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着全村黨員羣眾,始終把防控疫情工作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主戰場,衝鋒在前、戰鬥在前,為我鄉羣眾築起了一道"安全屏障"!用他自己的話説,“做為一名黨員,上不了硝煙戰場,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怎能不體現黨員的本色”。

抗疫模範人物的先進事蹟5

xx是衝壓車間的一名普通維修人員,1972年出生,兢兢業業地在薄板維修崗位上工作了24年,妻子陳餘是吉大二院的一名護士。

2020年1月25日,大年七年級,當千家萬户還沉浸在春節團聚的温馨中,來勢洶洶的疫情,已經深深牽動着xx這個普通家庭成員的心。武漢醫療隊伍已難以獨自招架迅猛的新冠病毒傳播態勢,疫情防控刻不容緩。妻子在得知單位組建醫療隊支援湖北防疫的消息時,就立即向醫院申請參戰並獲得批准。

xx一面默默地為妻子準備着行裝,一面千叮嚀萬囑咐地告訴她務必要注意自身防護,保重健康,臨行一刻,xx與妻子擁抱告別,略帶哽咽地説:“你的工作關乎全國人民的安危,保護好自己就是保護好了咱們的“小”家,也保護好了全國這個“大”家,你在前線救人救災,我在家裏造車抗疫,我和孩子在家等你勝利回來”,孩子也依依不捨地拉着媽媽捨不得鬆手……

從七年級到現在,妻子上前線支援武漢已經整整26天了。隨着解放公司2月10日開始復工,xx立即投入到緊張繁忙的工作中,一心一意專注於設備維修的日常工作。兩人都各自在崗位上忙碌着,每天不論各自忙到多晚,xx和妻子都會通過視頻和微信相互鼓勵、報平安。他們異地同心,誓與疫情鬥爭到底,不獲全勝絕不收兵,以樸素有愛的情懷和平凡踏實的行動,彰顯着普通工薪一族的履職擔當和奉獻操守。

還在上國小六年級的年僅12歲的女兒,像個小大人兒一樣,在家裏擔負起照顧患腦血栓的爺爺和年邁奶奶的重任。孩子已經很久沒有看見媽媽了,爸爸也總是早出晚歸來去匆匆。孩子越是聽話懂事、二老越是支持他倆的工作而毫無怨言,他們夫妻倆越是感覺虧欠孩子和父母的太多太多,但是,當前最重要的事情只有兩件:打贏防疫阻擊戰、復工復產增後援。他們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早日戰勝疫情,國家恢復欣欣向榮繁榮景象,百姓生活恢復常態,一家人能夠早日團聚。

抗疫模範人物的先進事蹟6

抗擊疫情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有人輕裝上前線,有人在後方負重前行。打好疫情防控工作,基層醫生首當其衝,石首市高陵鎮衞生院的徐思紅便是其中一位。

有擔當的護送員

大年三十那天,天氣似乎也知人間疾苦,寒風刺骨,風雨交加。徐思紅忙完白天的診療工作,晚上又主動承擔起管家鋪大橋卡口的體温監測工作。就這樣一輛接一輛的汽車,一波又一波的風雨,幾個小時後,身上的雨衣也似乎成了擺設,他不以為然。

為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力度,各鄉鎮醫院需要接送肺部胸片異常、武漢返鄉人員或有密接史的高危人羣到市人民醫院進一步檢查診治,於是徐醫生主動承擔了這項護送工作。這項工作既存在高風險,每次護送時間又不確定,一天下來他經常是忙到晚上十點後才吃上一頓飯。

肯專研的“修理工”

據瞭解,徐醫生的本職工作是放射科醫生,前面説的這些工作都是他完成本職工作以外完成的。就在2月8日,輪班的同事被臨時抽調走了,由於基層的醫務工作者人手不夠,所以他又兼顧着消防安全、污水處理系統運行巡查以及院感染性醫療費物交接。有一次,污水處理系統故障,他就蹲在污水池旁認真的檢查修理,完全不顧髒和累。其他同事説“在平時的生活中他也挺愛鑽研的,這已經是數不清第幾次他在醫院排查修理故障了。”

2月17日的晚上11點,檢驗科的血球分析儀突然發生故障,一直不停發出“滴—滴—滴”的警報聲。如果儀器故障,在疫情期間很可能聯繫到不到專業人員前來維修,那將會嚴重影響檢驗科的工作進度,同時不能及時將結果傳送給一線醫生作為診療依據,也會耽誤患者病情。顯然,在這個特殊時期,是極為不利的。所以大家再一次想到了徐醫生,跟他簡單講了一下情況,他二話沒説迅速趕來檢驗科試探性的開始排查修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經過反覆的摸索調試,儀器終於修好了,等抬頭一看,已經是半夜三點多了。還來不及道一聲謝謝,他就離開了,臉上雖充滿了疲憊但他很欣慰。

愛幫忙的“暖大廚”

院裏院外總少不了徐醫生的身影,隔離病區組建時,牀位需要調整,統一搬到指定區域,“來來來,我幫你”徐思紅立馬趕過去幫忙抬病牀。只要同事有需要,他完成好本職工作後都是能幫盡幫,同事總是打趣:明明是個醫生,卻幹成了雜工,活脱脱的“徐雷鋒”。

平時看大家值班挺辛苦,夜晚的同事偶爾也會覺得肚子餓,徐醫生只要有時間就會去廚房,搖身一變“暖心大廚”,承擔起替同事煮宵夜的工作。他説:“我做的根本不算什麼,跟那些在大城市一線奮戰的醫護人員比,真的微不足道。有時候,雖然是一個雜工的形象,不過能幫到大家,能把每一件事情做好,我覺得日子過得真的很充實!”

時間還在向前,與疫情惡魔的戰鬥仍在進行,徐思紅依然忙碌地穿梭在醫院各個角落,一如既往地發揮他的“多功能”作用,不遺餘力的在崗位上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