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

熱點1.28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事蹟材料的經歷,對事蹟材料都不陌生吧,根據範圍的不同,事蹟材料可分為集體事蹟材料和個人事蹟材料。那麼什麼樣的事蹟材料才是規範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 篇1

中國地大物博,能人輩出。2013年,有一個叫張培萌的青年打破了蘇炳添的記錄,並且還是大幅度打破。張培萌不僅短時間內連續跑出兩次10秒04和1次10秒整,還在全運會上10秒08的成績打敗了蘇炳添。張培萌在世錦賽上跑出的男子10秒的亞洲黃種人最佳成績,是一個非常亮眼的成績。蘇炳添感受到了同時代的天才選手的速度。但是蘇炳添沒有就此消極,反而把良性的競爭當成了一種更好的'促進。終於蘇炳添迎來了證明自己的機會。2015年國際田聯鑽石聯賽美國尤金站比賽男子100米決賽中,蘇炳添以9秒99的成績獲得男子100米第三名。這個成績打破了10秒00的全國紀錄,並且也在正常風速下,成為真正意義上第一位進入9秒關口的亞洲本土選手。2016年,蘇炳添再次征戰里約奧運。在里約奧運會100米半決賽,蘇炳添以10秒08排名第14位。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 篇2

感動中國是一個不一樣的節目,它能讓我們知道那些英雄故事,每一篇故事都催人淚下,觸動着我們的心靈,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陳斌強。

陳斌強,一個偉大的老師,因為母親得老年痴呆症走失尋回後,所以他決定將母親綁在身後,騎着電瓶車每週往返於30公里的山路中,照顧母親5年如一日。他的事蹟經過廣泛傳播之後,學校決定將陳斌強工作地點從鄉鎮調到縣城。

看到了他的故事,我的`眼眶裏已經有淚水在打轉了,我很佩服他對媽媽的一份孝心,雖然有諸多不便,但他還是一心一意,堅持一直揹着母親上下班,他説過一句讓我印象最深的話“孩子是可以等的,可是我媽媽,卻沒有時間等了。”讓我頓時潸然淚下,我也在心裏暗暗下決心:長大了,一定要好好地孝敬爸爸媽媽,他們為我們付出的太多了。看完後,我又在網上看了關於他的新聞,他在QQ空間裏這樣寫道:“不過是一個兒子孝順母親,世間最普通的事兒,怎麼就能引起那麼大的轟動?想來,也許是很多子女雖心裏裝着父母,卻由於種種原因,不能在父母身邊盡孝,所以心存愧疚的緣故吧?”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 篇3

樊錦詩,女,漢族,中共黨員,浙江杭州人,1938年7月出生於北平。曾任敦煌研究院院長,現任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研究館員,蘭州大學兼職教授、敦煌學專業博士生導師。自1963年自北京大學畢業後已在敦煌研究所堅持工作40餘年,被譽為“敦煌女兒”。主要致力石窟考古、石窟科學保護和管理。

樊錦詩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學專業,同年9月到敦煌文物研究所,1977年任副所長,1984年8月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長,1998年4月任敦煌研究院院長,20xx年1月起任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1988年任副研究員,1994年任研究員。1995年為蘭州大學兼職教授,1998年為蘭州大學敦煌學專業博士生導師,1999年被聘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蘭州大學敦煌研究所名譽所長、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兼任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副會長。

40餘年來,樊錦詩潛心於石窟考古研究工作。她運用考古類型學的方法,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及唐代前期的分期斷代,成為學術界公認的敦煌石窟分期排年成果。她撰寫的《敦煌石窟研究百年回顧與瞻望》,是對20世紀敦煌石窟研究的總結和思考。由她主編,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26卷大型叢書《敦煌石窟全集》則是百年敦煌石窟研究的集中展示。

為了敦煌,樊錦詩和丈夫兩地分居長達19年,兩個兒子出生後都沒有得到很好的照料,但她卻視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紮根大漠,潛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創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斷代、構建“數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護工程。她還推動立法和制定莫高窟總體保護規劃,按百年大計千年大計來規範敦煌保護。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 篇4

顧方舟:一丸濟世德

顧方舟,我國脊髓灰質炎疫苗研發生產的拓荒者。1957年,他臨危受命研製脊髓灰質炎疫苗。疫苗問世後他以身試藥,冒着麻痺、死亡的危險,沒有猶豫,顧方舟和同事們首先把自己當作試驗對象,試服了疫苗。1960年底,正式投產的首批500萬人份

疫苗推廣向全國11座城市,脊灰疫情流行高峯紛紛削減。

顧方舟借鑑中醫製作丸劑的方法,創造性地改良配方,把液體疫苗融入糖丸,糖丸疫苗的誕生,是人類脊灰疫苗史上的點睛之筆,發病人數逐年遞減,上百萬的`孩子免於殘疾。2000年,經世界衞生組織證實,中國成為無脊灰國家。從1957年到2000年,消滅脊髓灰質炎這條不平之路,顧方舟艱辛跋涉了44年。

2019年1月,顧方舟在生命最後留下兩句話:“我一生做了一件事,值得,值得。孩子們快快長大,報效祖國。”2019年9月,顧方舟被授予“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

【頒獎詞】捨己幼,為人之幼,這不是殘酷,是醫者大仁。為一大事來,成一大事去。功業凝成糖丸一粒,是治病靈丹,更是拳拳赤子心。你就是一座方舟,載着新中國的孩子,渡過病毒的劫難。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 篇5

楊振寧讀聯大物理學系時,給他上一年級普通物理課的是擅長實驗的物理學家、清華大學趙忠堯教授,上二年級電磁學課的是著名學者、清華大學吳有訓教授,上力學課的是在廣義相對論等方面頗有研究的著名學者、清華大學周培源教授等。

但對楊振寧來説,除了物理系直接教他的這些教授們外,父親楊武之對他的影響也是相當大的。楊振寧在學校裏,遇有不懂的問題、碰上難以處理的事,總是經常跑到數學系辦公室向父親請教。

楊振寧還多次説過:“在聯大給我影響最深的兩位教授是吳大猷先生和王竹溪先生。”1942年,楊振寧本科畢業時,選了《用羣論方法於多原子的振動》作畢業論文,並請吳大猷做論文導師。楊振寧在研究生院讀書時,受王竹溪教授的教育和引導,對統計物理髮生了興趣。1944年研究生畢業時,楊振寧請王竹溪教授作碩士論文的指導老師,在其指導下又非常成功地寫出了碩士論文,《超晶格》即為其中的一部分。1983年王竹溪教授不幸逝世,楊振寧發來唁電説:“我對統計物理的興趣即是受了竹溪師的影響。”楊振寧還回憶道:“以後四十年間,吳先生和王先生引導我走的兩個方向——對稱原理和統計力學——一直是我的主要研究方向。”

楊振寧在研究生院期間聽了馬仕俊教授的課後,開始注意。

“場論”,並對變形物體熱力學也非常感興趣。

1957年12月10日,35歲的.楊振寧和31歲的李政道因共同在美國《物理評論》上發表《對弱相互作用中宇稱守恆的質疑》一文登上了斯德哥爾摩諾貝爾獎領獎台。其前,楊振寧寫信給吳大猷,感謝吳先生引導他進入對稱原理和羣論的領地,並説後來包括宇稱守恆在內的許多研究工作,都直接或間接地與吳先生15年前介紹給他的那個觀念有關。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 篇6

20xx年3月30日下午,四川涼山木裏縣發生森林火災,四川森林消防總隊涼山支隊西昌大隊組織消防隊員開赴一線展開撲救。 3月31日消防隊員克服山高坡陡、溝深林密、缺氧難行等困難,每人負重30餘斤,徒步行軍8個小時,在海拔3700餘米的地方與森林大火展開了搏鬥,當天下午,明火已被撲滅後,消防員在向山谷兩個煙點迂迴接近時,遭遇林火爆燃,27名森林消防指戰員和三名當地撲火人員全部犧牲。

痛失患難與共的戰友兄弟,一起出徵卻沒能活着一起回家。大隊營區的笑臉牆上,每一張年輕的臉龐都笑容燦爛。犧牲指戰員的.平均年齡只有23歲,年齡最小的只有18歲。為有犧牲多壯志,為國捐軀重如山。讓我們向這些可愛可敬的撲火勇士致敬!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 篇7

有很多人,會對始終如一的愛情充滿嚮往。然而現實殘酷,有太多的變故,導致一對又一對深愛的情侶,各奔天涯。蘇炳添就擁有一份令人豔羨的愛情。蘇炳添在國小的時候,就暗戀同班的班花:林豔芳。那時候林豔芳長得極其漂亮,蘇炳添卻瘦瘦小小的,學習成績也是倒數,林豔芳看不上他。上了國中,蘇炳添始終不改對林豔芳的執着,每天都要纏着她。忽然有一天,蘇炳添轉學去了體校,沒有人再給林豔芳上課扔小紙條,給她講無聊的笑話。林豔芳覺得很寂寞,很想念蘇炳添,所以答應了他的`追求。

後來蘇炳添起早貪黑訓練短跑,林豔芳也要為了升學而努力,兩人只能通過書信交流。有時候,相見不如懷念,兩人從書信到手機,始終對彼此忠貞不渝。蘇炳添也是個內斂的人,從市冠軍到省冠軍,到全國冠軍,亞洲冠軍,世界冠軍。蘇炳添始終如一,對林豔芳愛慕不已。蘇炳添除了訓練,每天向林豔芳彙報去了哪裏,做了什麼,給了她很多安全感。林豔芳則成了蘇炳添背後的女人,儘管很多時候只能在電視上看到他。

20xx年,蘇炳添26歲,卻和林豔芳已經相戀16年。他們終於也結束了十幾年的愛情長跑,步入婚姻的殿堂。

20xx年,林豔芳產子,蘇炳添卻因為比賽,錯過了人生最重要的時刻。林豔芳沒有怪他,反而理解他的辛苦。

幾十年的理解和堅持,也正是他們修成正果的關鍵。亦如蘇炳添在賽場上的堅持,才使得他創造歷史。

蘇炳添是中國人的驕傲,因為他的身上,有着中華民族的謙遜和持之以恆。

這是蘇炳添展示給世界的,也是中國展示給世界的。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 篇8

據瞭解,王亞平小時候想當醫生、當律師,從沒想過當飛行員。1997年8月,王亞平17歲那年,正當她還在為大學聯考做複習準備時,突然聽説學校來招女飛行員了。由於王亞平是校隊的,體育成績好,大家都鼓動她去試一試。王亞平抱着試一試的心理,參加了第一次體檢,誰料一路過關斬將,順利通過層層體檢。大學聯考分數出來以後,她順利收到了長春飛行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從此與藍天結下不解之緣。

1998年9月,王亞平第一次坐飛機上天。不過,第一次上天就要往下跳——因為這是跳傘訓練。在飛行學院,她熟練掌握了4種機型的駕駛。招飛中心原主任程學哲回憶説,王亞平“聰明、活潑、要強,在各種模擬考試中體現出特別的聰慧和靈氣”。

實際上,王亞平在成為第一批女航天員之前,作為女飛行員,多次參與各地的抗災救災任務。2007年4月,王亞平在重慶執行人工降雨飛行,重慶媒體推出《美女飛行員“大鬧天空”增雨》的報道。2009年2月11日,她在山東濰坊執行人工增雨任務,新華社播發了她坐在飛機駕駛艙內的圖片新聞。和其他幾位神祕的航天員相比,王亞平是最早與讀者見面的一位。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 篇9

4月8日,陸軍工程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愛心捐贈儀式在崑山當代昆明劇院舉行。獲得20xx年國家最高科技獎的錢七虎院士向金輝慈善基金捐贈了800萬元獎金。崑山市向錢七虎院士頒發了榮譽證書。

向科學家致敬,弘揚科研精神。它們就像大樹,我們永遠愛着它們。從彎腰到坐在輪椅上的于敏院士頒發獎勵證書,再到邀請劉永坦院士和錢七虎院士到主席台就座,“禮貌”代表着我們對科學家的崇高敬意。他們抽新芽,結香果,讓我們分享科技進步的紅利。從創建防護工程學科,引領防護工程技術創新到集成寬帶光發射器件和模塊,我們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他們努力紮根,把精神偉力傳遞給我們。錢七虎院士説:“如果一個人追求個人名利,關注的焦點總是在個人幸福的方向上;如果一個人建立了一個基於國家價值觀的國家、國家和人民。“這種強大的精神動力值得我們一代一代地品味和繼承。

致力於家鄉建設,紮紮實實地為桑梓的鄉根做出了貢獻。

枝繁葉茂,歸根結底,感情永遠是每個中國孩子最難放棄的。無論遊子走多遠,家鄉都不能忘記,家鄉的建設也不能少於我們的努力。在獲得20xx年國家最高科技獎不到一週的時間裏,錢七虎院士決定捐贈全部800萬元獎金。他不僅為家鄉投入了物質支持,還投入了精神激勵和行動指導。4月8日下午,錢七虎院士回到家鄉崑山,圍繞綠色發展和地下空間利用主題作報告。他連續80分鐘沒有中場休息。錢七虎院士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建議家鄉發展。這種家鄉的深厚感情值得學習。也許我們達不到他的.高度,但我們可以踐行他的精神力量,捧起一堆黃土,培育綠樹成蔭的鮮花,成為家鄉的建設者和建設者。

忠於祖國發展,牢牢紮根國家富強的夢想。

錢七虎在炮火硝煙中度過了童年,“成為工程師,報黨報國!這是他心中堅定的誓言。1965年,錢七虎學成回國。“國家選擇我出國學習保護項目,就是信任我,我永遠不會忘記這個沉重的責任”,彷彿在和年輕的自己履行誓言,但也莊嚴地向國家承諾,為國家鑄造堅不可摧的“地下鋼鐵長城”。經過60多年的努力,建立了我國現代防護工程理論體系,解決了若干關鍵的工程防護技術問題。這羣永不朽的愛國鬥爭熱火,是激勵人心的温暖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一個新時代。“兩個一百年”的偉大夢想體現在每個中國人的國家夢中。我們向錢七虎、王金才等一批愛國鬥爭的先鋒學習,一點一點地澆築國家繁榮昌盛的夢想,永遠深愛着這片土地。

全心全意為人民福祉服務,為美好未來紮根。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努力謀求人民幸福離不開每一箇中國孩子的雙手。“哪些事情對國家和人民有益,科技工作者的興趣愛好應該集中在哪裏,這是科學家應該有的感情和責任。錢七虎院士經常這樣對學生説。多年來,他一直積極關注國家大事和民生問題。錢七虎作為多個國家重大項目的專家組成員,參與了南水北調、西氣東輸、港珠澳大橋等重大項目的戰略諮詢,多次前往現場解決關鍵問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僅要滿足於個人自我的幸福,更要努力實現全體人類的共同幸福。要不斷劃大人民幸福的同心圓,實現更大範圍的同頻共振。

一個人做一件事並不難,但一輩子專注於它並不容易。錢七虎院士做到了。他是一棵樹,一棵不必要的時空限制仍然牢牢把握着家鄉的樹;一棵讓風雨飄搖,依然堅定不移紮根黃土的樹;一棵連人民情懷都不忘的樹,在新時代,我們要向錢七虎院士學習,在他的啟發下成長,打造美麗的綠水青山。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 篇10

2013年3月6日,全國室內田徑錦標賽南京站男子60米預賽,蘇炳添以6秒56平全國紀錄的成績晉級,決賽以6秒55的成績問鼎冠軍,並刷新了自己保持的全國紀錄。4月27日,全國田徑大獎賽肇慶站男子100米決賽,蘇炳添以10秒23的成績獲得亞軍。5月21日,國際田聯世界田徑挑戰賽北京站百米飛人大賽,蘇炳添以10秒06(順風0.1米/秒)的成績獲得銅牌,刷新個人最好成績。5月29日,全國田徑錦標賽暨十二運會田徑項目預選賽男子百米飛人大戰,蘇炳添在決賽中以10秒17(逆風0.9米/秒)的成績率先衝線,第四次問鼎全錦賽男子100米冠軍,並實現了在該項目的三連冠。 7月4日,第20屆亞洲田徑錦標賽男子100米飛人大戰,蘇炳添以10秒17(逆風0.3米/秒)的成績衞冕,成為第二位兩獲亞錦賽桂冠的百米飛人。 8月11日,莫斯科第14屆世界田徑錦標賽男子100米預賽,蘇炳添跑出10秒16(逆風0.1米/秒),與隊友張培萌創歷史地雙雙闖進半決賽。9月8日,在第十二屆全國運動會男子100米決賽中,蘇炳添以10秒12的成績奪得亞軍。 9月11日,蘇炳添與樑嘉鴻、譚巨全和莫有雪代表廣東隊以38秒73成功衞冕男子4×100米冠軍。10月8日,第六屆東亞運動會男子百米決賽中,蘇炳添成功衞冕,並追平該項目賽會紀錄。

2014年2月9日,在比利時根特舉行的國際田聯室內賽60米比賽,蘇炳添以6秒66獲得亞軍。 [46] 3月8日,在波蘭索波特舉行的世界室內田徑錦標賽男子60米大賽中,蘇炳添在預賽和半決賽分別跑出6秒58和6秒57的佳績,成為第一位殺入世界大賽短跑決賽的中國選手,並以6秒52勇奪第4,並打破由他自己保持的全國紀錄,創中國在室內世錦賽短跑項目歷史最好成績。9月28日晚,在仁川亞運會男子百米飛人大戰,蘇炳添以10秒10為中國隊獲得男子100米亞軍。10月2日,在仁川亞運田徑男子4 x 100米接力的比賽中,他和陳時偉、謝震業、張培萌組成的中國隊以37秒99破亞洲紀錄的.成績奪冠,這是中國隊連續在兩屆亞運會上打破紀錄的方式奪得該項目的冠軍。10月9日,獲得2014年全國田徑錦標賽男子100米比賽亞軍。

2022年1月,國際田聯公佈了2022賽季各單項首期世界排名。在男子100米(含室內50米-60米)排名中,中國選手蘇炳添以1325分排名第8,同時他也是世界前10中唯一一名亞洲選手。上賽季,蘇炳添在東京奧運會中跑出9秒83的個人最好成績,成功躋身決賽。

蘇炳添早年經歷

蘇炳添,廣東中山人。國中時期,蘇炳添與短跑結緣,上八年級時,他為了逃避留校補課而參加學校的田徑隊。2004年11月,15歲的蘇炳添第一次參加了正規的比賽——中山市中學生田徑比賽。他自發參加比賽,結果他在100米的比賽上以11秒72的成績(秒錶計時)拿到第一名。之後,中山市體校田徑教師寧德寶把蘇炳添招進了麾下。12月,蘇炳添被中山市體育運動學校錄取,開始接受系統的專業化訓練。訓練了三個月後,蘇炳添第一次參加省裏面的邀請賽,100米和200米都進入了決賽,其中100米的成績達到了電計時11秒7。2005年11月,蘇炳添參加廣東省田徑公開賽以7秒31獲得60米比賽第三名,以11秒34獲得100米第三名。2006年,在香港對抗賽上,蘇炳添收穫了100米和200米比賽的冠軍,在100米跑出10秒59、200米跑出的21秒多的成績都接近了健將級運動員的水平。9月,蘇炳添參加廣東省田徑邀請賽以10秒66奪得100米冠軍。同年12月,蘇炳添被招進廣東省田徑隊進行更高級別的訓練。

蘇炳添教練評價

“蘇炳添雖然個子不高,但是身材勻稱,在跑的時候節奏感很好,眼神顯得很堅定,跑出去那種氣勢就像脱韁的野馬,步頻快,很有殺氣。”(中山市體校田徑教師寧德寶評價)

“蘇炳添很有天賦,在他還是青年運動員的時候就已經在省運會上獲得了男子100米和200米項目的金牌,當時他100米最好的成績是10秒59。”(教練袁國強評價)

“我帶了他快十年了,可以説他是我帶過的最自覺的隊員。十年來,在訓練場地上他只要出現在我的視線範圍內,就絕對是在訓練,從不偷懶。而且他在隊員中從來都是以身作則,不會在訓練過程中拉着隊友聊天,玩手機。訓練之外,蘇炳添的生活最多就是上上網,很多運動員抽煙喝酒,夜不歸宿等不良習慣他看不慣。所以作為教練我很放心,即便他不在我眼皮底下,也能保質保量地完成訓練,動作永遠是最規範的。”(教練袁國強評價)

“蘇炳添非常偉大。過去我們一直認為自己跑不過黑人選手,每到大賽,輸竟然成了‘正常’結果。整整等了幾代人,我們才贏來了蘇炳添的爆發。他的突破有一個特別大的意義,那就是打破了我們長期被禁錮的思想和一些神話性的東西,挖掘出了隊員的潛力。”(中國田徑隊總教練馮樹勇評價)

“他的訓練態度是中國田徑運動員中少有的,根本不需要教練去鞭策。”(外教亨廷頓評價)

“蘇炳添太自律了,而且太職業了。他身上具備的這些素質,是大部分中國運動員仍然要學習的。”(外教亨廷頓評價)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 篇11

展示“傷疤”,激勵學生相信夢想

20xx年,劉秀祥“千里背母上大學”的舉動被媒體廣泛報道,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成為流傳廣泛的動人故事。

從1998年到20xx年,從10歲到20歲,從國中到大學,從貴州望謨到山東臨沂……10年時間,劉秀祥一邊艱難求學,一邊不離不棄地照顧母親。

而支撐他從苦難中一步步“熬”出來的力量,是“夢想”。

“母親就是我的夢想。一直以來,我都想把母親的病治好。”劉秀祥説,一定要相信夢想。正是這個執念,支撐他跌倒了爬起來,遇到委屈咬牙捱過去。

其實,從內心深處,青少年時代是劉秀祥不太願意回憶的時光。父親早逝,母親患病,家庭一貧如洗,年幼的劉秀祥肩負起整個家的`重擔。他的中學、大學時光,都擔負着照顧母親的責任。

“其實誰都不願意把自己的傷疤掏出來給別人看。”劉秀祥説。

可是,每次演講他都會説到自己的經歷,以激勵他人。“只要能夠幫助一個孩子轉變思想,讓他們相信讀書可以改變命運,那麼我所做的事就是有意義的。”

“劉老師對我的影響很大,他的演講讓我明白,永遠不要放棄自己。”蕭雅迪是劉秀祥的學生,也是他的眾多“粉絲”之一。

“無論人生多不容易,都要微笑面對,要始終相信奮鬥的力量。”劉秀祥不向命運低頭的倔強,都寫在他那張樸實的臉上,更濃縮在了他的每一堂思政課裏。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 篇12

段愛平,女,57歲,山西長治市襄垣縣王橋鎮返底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1998年,段愛平嫁進了返底村。為改善生活,她借錢做起了焦炭生意,兩年下來賺了幾十萬元。當時的返底村是個名副其實的窮村,村國小的`教室是危房,孩子們沒有教師上課。沒上過學的段愛平決定出資為村裏建一所新國小。

1999年,段愛平在沒有參加候選的情況下,高票當選為返底村委主任。

上任後,段愛平先後給村裏蓋了學校,建了養老院。為了建養老院,她沒時間陪肝癌晚期的老伴,為了使村民發家致富,她帶領村民種植藥材,改造全村電網,投資園林建設,栽植樹木,而這些項目中段愛平自己就貼了十幾萬。

去年,段愛平經過化療、電烤,她的脖子已經看不到完整的肌膚,每天就靠葡萄糖和止疼藥度日,身體已經到嚴重透支的地步。就是這樣,她也沒有離開工作崗位,每天想着的是要盡力再為村民做更多的事。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 篇13

“983”一戰,“蘇神”二字再一次成功刷屏。

其實,自國中開始走上專業運動員道路,蘇炳添年少時也曾春風得意馬蹄疾——2009年時年僅20歲的他就曾橫掃國內賽場,囊括了各大田徑短跑比賽中大大小小11枚金牌。然而很快他就遭遇了傷病困擾,第二年幾乎有半年時間都在養傷,無法正常訓練。

不過年輕的蘇炳添積極康復,養傷期間無法落地跑步便主攻上肢力量,最終趕上了當年的廣州亞運會,還與隊友們一起在廣州亞運會上以打破亞洲紀錄的成績拿回了闊別20年之久的男子4x100米接力金牌。

小荷初露後,蘇炳添的成績既有突破又有瓶頸,一方面他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成為了中國短跑史上第一位晉級奧運會男子百米半決賽的選手,還在第二年闖入了世錦賽男子百米半決賽,但卻在全運會男子100米決賽裏惜敗於國家隊隊友張培萌,特別是張培萌當年還跑出了10。00秒的成績,成為當時該項目的中國第一人,風頭一時無二。

不過避開了輿論的“追捧”,反倒給了蘇炳添更多時間沉下心來去鑽研短跑技術。他和他的廣東教練袁國強一起嘗試做了更科學、更適合自身的.改變,包括起跑、步幅、步頻等都在不斷地調整,畢竟短短100米賽道上,每個0。01秒都要凝結許多心血。就這樣日積月累地努力,蘇炳添終於在2015年迎來了重大突破,他在國際田聯黃金聯賽尤金站男子100米決賽中跑出了9。99秒,成為真正意義上第一位進入9秒關口的亞洲本土選手。

此後三年間,他又七次打開10秒大關,還曾在2018賽季兩度跑出過9秒91的好成績。然而,就在大家以為這位廣東飛人終於可以穩步起飛時,惱人的傷病卻降臨在了蘇炳添身上,在咬牙又堅持了一個賽季取得東京奧運入場券後,他不得不暫停了2020賽季的所有比賽,專心養傷,在腰傷最痛苦的時候,連彎腰繫鞋帶這樣的簡單動作他都無法正常完成。

不過年逾30的蘇炳添,並不希望自己的職業生涯是在傷病和遺憾中結束,奧運延期也為他爭取了更多康復時間,就這樣從直不起身也要堅持訓練,到重新回到跑道,蘇炳添不僅克服了外界對他的所有質疑,還在東京奧運男子100米比賽裏兩度“破10”,創造了9秒83的驚人成績,兑現了他“絕不放棄”的承諾。最終蘇炳添在東京奧運閉幕式上擔任了中國代表團的旗手,這也是對這位廣東老將多年來堅持最好的肯定。

“曾經大家都覺得,百米運動員破不了10秒,但是通過這幾年科學訓練,我發現並不是這樣。”2014年之後,蘇炳添開始有不斷出國學習的機會,他開始真正感受到跑步技術中有很大的學問。

“直到今年的全運會,大家也可以看到,整個中國田徑100米的決賽有了一個很大的進步,很多運動員已經開始接受一些新的訓練的理念和手段了。”

“我覺得,因為那些曾經的定義,沒有人去嘗試走出這一步。但是現在我站出來,跑到了這個歲數,之前所謂的定義就被打破了。每個人的人生是被定義的,還是要靠自己去創造?”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材料 篇14

伍淑清,女,漢族,英文名安妮,祖籍廣東台山,1948年9月出生於香港,香港美心集團老闆伍沾德之女。畢業於香港嘉諾聖心書院,美國加州Armstrong學院。

現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北京、上海東方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副董事長,富華食品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香港中國食品推廣有限公司常務董事,日本東京翠園酒家常務董事,香港世界貿易中心總經理。

伍淑清一家人愛國愛港,改革開放之初,伍家父女北上創業,創辦了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香港迴歸後,伍淑清致力於香港和內地的交流合作,建立教育基金,積極增進香港青年對中華歷史和文化的認識。組織青少年赴內地交流學習百餘次。

修例風波發生以來,她嚴辭阻止亂港分子發起的學生罷課,成為亂港分子的'眼中釘、肉中刺,他們放言要聲討、抵制伍淑清及美心集團。20xx年9月,伍淑清現身瑞士日內瓦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例會,向世界説出真實的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