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幼兒園中班案例分析範文

熱點1.33W

幼兒園中班是幼兒園教育中承上啟下的階段,幼兒園中班的孩子已經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識,已經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情緒,幼兒園中班案例分析有哪些呢?下面是的幼兒園中班案例分析資料,歡迎閲讀

幼兒園中班案例分析範文

  幼兒園中班案例分析篇1

中班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我一踏進教室就有幼兒向我告狀,説東西不見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幫幼兒整理書包的時候,無意中發現貝貝的書包裏有許多東西。仔細一看,正是很多小朋友先前丟失的東西。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我的眼裏,貝貝是個乖巧、懂事又內向的孩子。這件事發生在貝貝的身上,我覺得很驚訝。拿別人的東西屬於一種偏差行為,如果不經教育,很可能影響到幼兒日後的發展。該如何處理這件事呢?

為了更客觀地分析貝貝的行為,我首先對她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跟蹤觀察。觀察發現,貝貝“拿”的東西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小朋友帶到幼兒園的玩具;另一類是幼兒園裏的玩具或者一些食品。這些東西有一個共同特點——很小,比如玩具上的小零件等,這些東西都可以捏在手心裏或放在口袋裏。玩具基本上是新的或是比較特別的,貝貝沒有玩夠或者沒有機會玩的。貝貝拿東西的時間通常是在自由活動以及活動與活動轉換的時候,因為這些時候幼兒都分散在教室、卧室、餐廳、盥洗室等各個地方,教師的注意力相對也比較分散。

我和全班幼兒一起商量什麼時候是玩自己玩具的時間,大家一致認為每天早餐以後是遊戲的最好時間。我們就把這個時間作為玩具固定的分享時間。那在哪裏玩比較好呢?孩子們認為就在活動室的中間區域比較合適。於是,分享玩具有了固定的區域。接着,我又騰出一個玩具櫃,專門供幼兒擺放自己的玩具。這樣,幼兒所有的東西都有了自己的“家”。我還和幼兒約定,既然玩具帶到了幼兒園裏,就要願意與每個人分享,但同時提醒幼兒玩之前要徵得玩具主人的同意。

為了保護貝貝的自尊心,儘可能地把不良反應減到最低,每個星期五,我都要幼兒玩“玩具回家了”的遊戲,用遊戲代替調查幫小朋友找到丟失的東西。幼兒回家前都要整理書包。我用一個廢紙箱,讓幼兒在整理書包的時候把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拿出來放進箱子裏。等幼兒整理完書包大家再一起整理紙箱,是幼兒園裏的東西就送回“家”,是小朋友的東西就還給主人,沒有用的廢棄物則扔進垃圾桶。

我覺得,拿走一個放在固定地方的玩具比拿走一個隨意放置的玩具更容易被發現,而且當教室裏的各類物品被隨便放置時,沒有人明確知道教室裏有什麼東西。於是我在每一件玩具和櫥櫃上都貼上標籤和標記,讓每一件玩具都有固定擺放的位置,這樣,教室裏所有的東西都顯得很重要,而且容易發現缺少了什麼。

看到貝貝在玩別人的玩具時,我會對他説:“你玩一會兒小朋友的玩具,馬上就還給他了,對嗎?”在我的提示下,貝貝會把玩好的東西還給別人。看到貝貝在整理玩具的時候,我會馬上表揚他、鼓勵他:“謝謝你幫助老師把玩具送回家,你做得真好!大家都能玩了!”正面的肯定和表揚強化了貝貝的正確行為。

發現自己的孩子有類似行為時,家長可能採取一些過激的方式解決問題,我和貝貝的爸爸媽媽作了交流,和他們一起尋找合適的方法。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班級裏再也沒有幼兒説東西不見的情況了。

結合對貝貝行為的觀察及年齡特點的分析,我認為:貝貝的行為屬於一種偏差行為。所謂偏差行為,就是指在一定的社會中社會成員不同程度地偏離或違反了既有的社會規範的行為,也被稱為越軌行為、離軌行為或差異行為等。貝貝拿了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同伴時常告狀。可見,貝貝的行為偏離、違反了“既有的社會規範”,即幼兒之間正常交往的規則。其次,三四歲的幼兒常常分不清想象和現實,對於他人和自我的區別也不是非常明確。貝貝對那些小東西很感興趣,所以就拿走了。綜合起來,導致貝貝偏差行為的原因可能有:貝貝對“所有權”概念理解模糊,對集體交往時的規則不太明確,自制力教弱。

由於這一行為與幼兒的年齡特點有着密切的關係,因此,在應對策略上,我堅持尊重和保護幼兒的原則,以促進幼兒的成長與發展為目的。在操作上,注重從細節出發,不過分關注貝貝,儘可能以集體的形式解決個體的問題。

  幼兒園中班案例分析篇2

咬被角

案例分析:英國作家薩克雷説過,“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道出了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我國思想家陶行知曾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性格態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揭示了培養良好行為習慣應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幼兒期是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關健時期,家庭教育和學前教育階段是幼兒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時期,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比知識的獲得更重要。開學至今,我發現有一部分幼兒存在一定的壞習慣:有的喜歡拉扯衣服,有的喜歡摳鼻子,有的喜歡把小手放進褲衩中……對於這些幼兒來説,形成這樣的壞習慣,對以後的成長自然存在一定的影響。由於各方面的不同,出現種種小動作,常常在不經意間將小動作表現了出來。

在與媽媽依依不捨的分離後,帥帥小朋友便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午睡時,發現帥帥小手拿着被角放在嘴巴里,我便示意讓他拿出來,並且讓他睡覺。接連好幾天每天都是一樣下,這點引起了我的注意,在與其家長的溝通中發現,該幼兒在家中就喜歡小手去拿被角放在嘴巴里不肯拿出來,家長也時常勸説但不見效果。

我們都知道,中班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在逐步增強,很多壞習慣也正是在這個階段慢慢改正,因此作為家長、老師更應該在此時,提醒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改掉不良的壞習慣。

採取措施:

經過一個月的觀察,只要他睡覺時將用手拿被角放進嘴巴里,我便目不轉睛地看着他,他便會把被角從嘴巴里拿出來,逐漸領會到我的意思。因此:

首先,作為家長,在家時要時刻注意孩子的這一小動作,睡覺時不時地叮囑他不要把被角放進嘴巴里,在必要時打他的手背,讓他意識到這樣做是不對的。

其次,作為老師在繼續注意他的同時,教育他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保持個人的衞生,做個講衞生的好寶寶。適當地跟他溝通,給他講講有關其他小朋友咬被交的故事,讓他有個學習的榜樣,逐漸改變自己的壞習慣。

最後,家園互交流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每天利用家長接送孩子的時間多交流一下,看看怎樣更能幫助幼兒改變他的這一習慣,或利用QQ羣、電話等形式進行溝通。

讓幼兒養成一個好習慣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們更要仔細觀察每個幼兒的成長,記錄他們的一言一行,讓他們在成長中留下美好的記憶,甜美的笑容,健康的體魄。

  幼兒園中班案例分析篇3

午睡的習慣

日常表現:平時都沒有午休的習慣,喜歡在牀上玩,還會不斷影響其他的小朋友。幼兒已經睡下很久,大部分幼兒都沉沉地睡熟了,但我還是不斷地聽到有誰在小聲地哼唱。這是誰呢?循着聲音尋過去,原來李希還沒睡着。

幼兒午睡不久就發出均勻的呼吸聲,大部分都沉睡在甜甜的夢鄉中,這時我忽然聽到誰在睡夢中的哭聲,接着就聽到帶着哭腔的告狀聲:“張敍掐我!”原來又是李希在睡不着時惹事了。

觀察分析:

李希從小就沒有午睡習慣,在幼兒園裏時間長了還好,但如果放假回來,便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睡不着。和她家長聯繫,家長反映孩子在家從來不午睡,家長也忙,懶得哄她睡午覺,久而久之便養成了她不愛午睡的習慣。

教育策略:

1、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促進其形成良好睡眠習慣。

俗話説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而壞習慣也不是一天兩天能改得掉的。對此,在教育李希時我沒有一下子要求她改掉不午睡的壞習慣,而是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她開始睡不着,我就坐在她旁邊,有時拍拍她,有時給她講一首小故事,幫助她睡眠。慢慢地她能睡一會兒了,但不一會兒就會醒,醒來以後就在牀上翻來翻去,我就讓她起來做一些安靜地遊戲,如看書、做手工等。不讓她覺得睡覺是一件苦惱的事。等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她入睡的速度快了、時間也長了。

2、家園配合,共同培養其良好午睡習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家園配合是教育幼兒最好的渠道。如果單在幼兒園午睡,而星期天及節假日在家不午睡的話,那她永遠無法形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為此,我和家長聯繫,要求家長和幼兒園配合,使孩子能在在家中也養成午睡習慣,這樣不間斷地進行培養、教育,也就慢慢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點擊下一頁還有更多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