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幼兒園大班個案觀察分析記錄

熱點2.62W

做好個案觀察記錄對於幼兒園大班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由小編分享的幼兒園大班個案分析記錄,希望對你有用。

幼兒園大班個案觀察分析記錄

  幼兒園大班個案分析記錄(一)

觀察老師:李老師

觀察班級:大二班(白雲班)

觀察對象:張紫涵

性別:女

觀察時間:20XX年4月22日

觀察地點:活動室

觀察背景:

紫涵小朋友各方面非常優秀:聰明、活潑、懂禮貌,好奇心強,無論對什麼活動總有創新精神,喜歡錶現自己。為此,經常受到老師的稱讚和表揚,是每個老師心目中的最愛。在家呢,獨生女,家庭條件優越,家長對孩子百依百順,任其擺佈,從而造成了孩子自私,以自我為中心和唯我獨尊的不良品質。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學會謙讓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注重培養孩子謙讓是我們幼兒園教育中必不可缺的一項內容,對孩子今後取的成功相當重要。

  觀察實錄:

今天的操作活動是用橡皮泥裝飾《漂亮的男孩女孩》,活動開始,我先給孩子展示了示範畫及製作過程,激起孩子興趣後,便給每個小組發下材料進行操作,當發到第三組時(紫涵那組),操作盒剛放到桌子上,紫涵‘唰’的就把橡皮泥裏的操作工具抓在了手裏。

孩子們認真的操作着,都忙着為自己設計的男孩女孩穿漂亮的衣服,裝飾眼睛、鼻子、嘴巴、扎麻花辮子等。這時,三組的書展告訴我:“老師,我們這組的黑色橡皮泥不夠用,”“為什麼?”“紫涵自己都拿着,不給我們用,”三組的孩子齊聲回答。黑色橡皮泥就一塊大的,我一再強調要輪流用的。當我問紫涵時,她竟然認真的説:我還沒用完。

  實施措施與效果:

面對紫涵的行為,我先是採用了説服教育,講道理:讓她瞭解集體與個人的關係,把自己從“我”的概念中擺脱出來,讓她懂得,大家生活在一起,你需要的別人同樣也需要,同樣有享有的權利,不能一人獨佔,要想着別人。就像操作中的工具、黑色橡皮泥本來就不多,如果輪流用是完全可以的,你要裝飾眼睛、頭髮等,但別的小朋友也要裝飾啊,假如別人也這樣都自己拿起來的話,你怎麼用啊?接着又給孩子們講了《孔融讓梨的故事》。我的一番話,紫涵好像意識到了自己的不對,便拿過操作工具(塑料小刀),從手裏的大橡皮泥上切下了一小塊,然後把大的一塊放到了操作盒裏,並且説:“我們每人切一小塊一起用吧!”看着孩子們愉快的操作着,我感到無比的欣慰。

現在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把所有最好的都給予孩子。無論孩子的什麼要求,家長都儘可能的滿足孩子。因為是一個,也不會有人去和孩子爭搶,但就是因為這樣的環境很容易造成孩子不知道如何去分享,從而也就不懂得如何去謙讓。

所以孩子良好品質的形成,是家園共育的結果,其中家庭教育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家長,首相要以身作則,當孩子有謙讓行為時,應及時給予鼓勵,通過家長的言語強化,讓孩子懂得怎麼做是對的,怎麼做是不受歡迎的;作為老師,我們應將培養孩子的謙讓行為,貫穿於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及時引導。我相信,只要我們多注意這方面的教育,每個孩子都是最棒的!

  幼兒園大班個案分析記錄(二)

袁思怡小朋友是我們班上一位特別愛回答問題的孩子。

每次活動時,她都能積極回答問題,有時還一邊舉手一邊搶着説:“老師,我來説。”甚至不等別人説完就打斷別人的話題,搶着發表自已的意見。今天的科學活動中又出現了這樣的情況:當一個小朋友的發言還沒有完,袁思怡卻高高舉起了手,大聲地説道:“老師,我來,我來。”導致其他小朋友無法聽清楚小朋友回答問題,從而造成課堂紀律混亂。

分析:袁思怡是我們班上性恪開朗,活潑大方,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的聰明能幹的孩子。當她打斷我的話或者搶着回答問題時,可能是因為我的講解或問題她都懂。其次,她的個性有善於表現自我的一面,平時唱歌閲讀時她的聲音總是特別大,也搶着上台表演,出現插嘴的情況也是她表現自我的體現。措施:在上課的時候,老師要注意“控制”表現欲強的孩子,使他們明白既要自已講,也要聽其他幼兒講。在課堂上,要發言時一定要先舉手,老師點到誰發言就誰發言。活動後,我及時與她交流溝通,讓她明白打斷別人的話是不禮貌的行為,別人講話時,我們也要安靜地聽着。其次,在其它活動時,我們引導她用正確的方式來展現自已,比如舉手。

一段時間以後,袁思怡小朋友上課時再也沒有插嘴,知道回答問題之前先舉手,等着老師讓她發言,別人發言時,她也很認真地聽着。

  幼兒園大班個案分析記錄(三)

貝貝班:張麗

植物角上擺着很多小朋友種植的植物。這天,程思博跪在小椅子上觀看,他順手拽了一根豆芽,看我沒看他,把豆芽塞進垃圾桶裏,又拽了幾根又塞進垃圾桶裏,被小朋友發現告訴了我。但他還説:“老師,不是我,我沒拽。”

吃飯時,程思博把不愛吃的菜放在蜀寧小朋友的碗裏,偏偏蜀寧就是不讓放。這樣,倆個人你拿給我,我拿給你,當我看他倆時,程思博搶先説:“蜀寧往我碗裏放菜。”而蜀寧也不甘示弱説:“是程思博先放到我碗裏的。”我説:“老師也看見了,是程思博先放到蜀寧的碗裏的。”

程思博還堅持説不是他先放的。

  分析:

究竟什麼原因引起他不願承認自己的錯誤,甚至為了遮掩自己的錯誤到了撒謊的地步。離園時我與他媽媽進行了交談,從他媽媽那裏瞭解到,他從小在他爸爸、媽媽身邊長大,但由於爸爸、媽媽工作忙,每天有年邁的奶奶帶着。他從小調皮、愛動、腦子轉的快。出去玩到處亂跑,奶奶攆不上他,怕他摔倒,就經常嚇唬他説:“你再跑讓收破爛的給你收走了。”有一天,他跑遠了,看不見奶奶了就大聲哭起來,正好來了一個騎三輪車的叔叔説要把他送回去,他以為是收破爛的要把他帶走,嚇得使勁的大哭,晚上睡覺時在夢中還大聲得哭。從那以後他就特別的膽小,不敢自己在屋裏玩,不敢做危險地事,處處都十分小心。經常纏着大人陪他玩,在家裏又非常調皮,經常犯點小錯誤,爸爸經常批評他,為了逃避批評,由於他的聰明,經常會找一些理由為自己辯解,但由於爸爸、媽媽工作忙沒時間聽他辯解,有時他能逃避錯誤。

  教育策略與效果:

1、為他創造一個寬鬆的環境,當孩子犯錯誤時,不在集體面前揭露他,單獨和他談談。一方面表示對他錯誤的理解,提出遇到這樣的事情的解決辦法。另一方面引導他換位思考,讓他知道他的行為會給別人帶來不快樂。讓他知道出了問題應該自己承擔,不能賴在別人身上。

2、培養勇敢的精神,經常講一些有關勇敢的故事。善於觀察,當他遇到困難時,能得到及時地幫助,鼓勵他去戰勝困難。

對他多進行膽量方面的訓練。比如:在感覺統合訓練中,加大大梯的訓練量,逐漸鍛鍊他的膽量。

3、給母親般的關愛。讓他覺得老師也想媽媽一樣關心她,使它具有安全感,減少他心中的壓力。另外和他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有話願意與老師交流,。相信老師。老師有時應接納、理解他的一些行為。

通過多方面的教育,現在程思博的膽子大了一些,有時對自己的錯誤也能勇敢的承認。相信經過家園的配合,程思博一定會成為一個勇敢的孩子。

  幼兒園大班個案分析記錄(四)

觀察對象:玩拼圖的大班幼兒

觀察時間:20XX.3.24

觀察目的:瞭解幼兒是否能夠持久的進行拼圖活動。

觀察記錄:幼兒一進區,就選擇了新投放的拼圖開始拼起來。剛開始一玩,幼兒就把有關聯的圖片一下拼了出來,剩下的圖片不由使個別幼兒皺起眉頭來,左試試,右比比都不對,急得他們直抓頭。這時在一旁觀察的澤澤興奮得叫起來:“這塊應該放在這,你看這不是嗎!”邊説澤澤邊把一塊拼圖放在了合適的地方。小羽進區後還是選擇了大型拼圖,他很迅速的從很多小拼圖中找出了邊緣上的拼圖拼搭起來,拼完後,小宇拿起了其他拼圖想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要放到的合適的地方,於是他翻到卡片後面,看看標記,很快找到了對應的地方。當收區音樂響起來的時候,小羽看了看沒有拼擺完的拼圖,有些不捨的方回了原處。

分析:對於簡單的四拼、十拼的興趣已經淡化,比較喜歡數量較多,有困難的拼圖,但在拼圖過程中,幼兒都沒有長久的堅持完成拼圖活動,拼幾下就放棄了的種種現象表明教師在投放區域材料時對於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經驗水平了解還不透徹,目標過高,導致幼兒跳起來也沒有摘到蘋果,從而使幼兒失去了對拼圖的興趣。由此問題,我們改變了材料,投放了難度較小的拼圖並對已投放的拼圖增添標記的方法,降低了拼圖的難度,使不同能力的幼兒都得到了發展:中等能力的幼兒通過觀察,操作,互相交流完成了拼圖過程;能力強的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完成一部分拼圖內容後,又根據拼圖標記拼擺了一半多,這説明兩種方法達到的效果都不錯。

  措施:

1、根據幼兒的興趣和能力,從兩方面入手添加區域材料,〈1〉投放新的拼圖材料,分塊數量在20件左右,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能力水平。在大型數量的拼圖上作相應的標記符號,引導幼兒觀察,判斷,並根據中班幼兒年齡和已有水平,在拼圖小卡上標記數量或圖形符號,使幼兒能夠採用接龍的方式進行拼圖,使能力不同的幼兒都可以得到發展。

2、在區域活動時,可以有目的的對益智區玩拼圖的幼兒進行個別指導,幫助其學習觀察和分析兩拼圖之間聯繫的方法,能根據事物之間的顏色,圖案等進行判斷,使其學會學習。

  幼兒園大班個案分析記錄(五)

這一週馮心怡連續幾天不肯睡,老師覺得很頭疼。只見她一會兒仰着睡,一會兒卧着睡,不一會兒又側着睡。老師叫她快睡,可就是翻來覆去睡不着。時間在悄悄流逝,聲音也幾乎沒有了,老師以為睡着了,湊過去一看,兩隻眼睛睜得滴溜溜圓,正在被窩裏認認真真地玩棉線。棉線不知哪兒來的,可能從棉被上扯的吧,她的棉被拉鍊壞了,裏面露出了幾根線頭。我看到她這麼喜歡玩線,就説:“馮心怡妹妹喜歡線,是嗎?老師家裏有很多五顏六色的'線,明天拿來送給你。不過,你要現在就睡。”時間到了,別的幼兒已經醒了,而她睡得正香。

  分析

離園時間到了,馮心怡是她奶奶來接的。我就這件事和她聊了起來。原來馮心怡小時候是個早產兒,不足三斤,以為不能存活。後來在奶奶的精心護養下,居然活下來了,但到兩歲時還不會走路。於是,全家人對她更是疼愛有加,生怕她抱在手裏冷了,含在嘴裏化了。這樣,她倍受寵愛,就產生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小太陽式的驕傲感,從未覺得自己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另外,她的爺爺奶奶生了二個兒子,等到孫輩養了一個女孩,自然歡喜不已,再加上是早產兒,有幸養活,當然百般呵護。由於太寵了,所以養成了不睡午覺的習慣。

  措施

1、提高幼兒的認識。我在幼兒園經常與它單獨談話,讓她明白中午睡覺有利於自己的生長。並抓住有利時機,積極鼓勵她睡覺,並適時地表揚她。就像案例中提到的幼兒不睡覺,居然在聚精會神地玩棉線,而當老師叫她快點睡,明天就會給她很多漂亮的線,她竟不一會兒睡着了,這正是老師所希望的。

2、與家長取得共識。對幼兒的教育要靠家庭、社會的支持,為了讓幼兒能健康地成長,我特意與她的父母、祖父母交換了意見,讓他們瞭解幼兒在園的情況,並請他們配合老師,在家中也讓幼兒中午時睡覺,養成愛睡午覺的好習慣。

通過與幼兒交談、鼓勵、講道理等方法,在家園雙方的共同努力下,馮心怡不願睡覺的習慣有所改變。現在,她能做到小朋友睡,自己也跟着睡,被卧裏不做小動作。

李xx長着一對漂亮的大眼睛,高高的個子,是個聰明的小朋友,是我們班的“大哥大”,可是這個“大哥大”卻生性好動,非常調皮,不管是上課還是遊戲都喜歡做出各種古怪的動作,無法安靜下來,常常惹得我很生氣卻又拿他沒辦法。

晚上吃晚飯了,別的小朋友都已經安靜地坐下來準備吃飯了,可是李xx還在大聲地講話並不停地擺弄着凳子,一會兒把凳子舉過頭頂,險些砸到別的小朋友,一會兒又不考慮自己的安全站在凳子上面跳下來。等飯菜都發好了,李xx拿起筷子就往鼻孔裏面塞,多次提醒仍然沒有效果,於是,我決定先把他的筷子收起來,期望他能認識到錯誤並改正過來,但是他非但沒有,反而把錯誤進一步擴大,用手去抓飯來吃,並故意做出各種怪動作,眼睛還挑釁地望着我,一副“其耐我何”的表情,惹得其他小朋友哈哈大笑,見別人大笑,李xx鬧得更歡了,乾脆在活動室裏面來回跑動,或去玩一邊的玩具,又或去碰倒別人的飯碗,最後搞得整個進餐過程就像是他自己的“個人表演秀”,不僅他自己不能好好吃飯,還影響了其他小朋友。

户外活動時,李xx就更象是一頭脱了韁的“野馬”,根本就不聽指揮了。我正在組織小朋友們進行“切西瓜”的遊戲,李xx則自己一個人跑到操場裏面的草地上打滾,卻不知草地剛剛灑了水,濕漉漉的,於是,打了滾起來後渾身就髒兮兮的,這還不算,等到他滾膩了,就又跑到滑梯邊竄上跳下地,甚至頭朝下從滑梯上滑下來,不管我怎麼叫就是不歸隊。

每次李xx犯了錯誤,我幾乎都是用很強硬的態度來要求他按照我所要求的來改正,但是幾乎每次都是李xx的態度比我還硬,收效甚微,達不到我所想要的效果,偶然的一次機會,我卻發現李xx竟然很樂意地把他的錯誤改了過來。

那天,又到午睡時間,李xx又“故伎重演”,在牀上滾來滾去,一會趴在牀上翹起屁股發出怪叫,一會又把被子蓋住全身,弓起身子,在被子裏面“跳舞”,還不時抬起頭來看看我是否在看他,可就是不睡覺,我看到這樣,剛想生氣發作,像往常一樣好好地批評他,可轉念一想,每次我都以這樣嚴厲的方式來對待,可他卻並不吃這一套,這次不如給他來點“糖衣炮彈”,看看效果如何。於是,我沒有像往常那樣用批評的方式來要求他做好,而是走過去,輕輕拍拍他的背,在他耳邊小聲地説:“老師剛才都看見了,我知道你很聰明,也很想表演,但是為什麼不把你的聰明用在好的方面呢?比如你現在不如好好睡覺,等睡醒了,我們起牀後再在小朋友面前進行表演,好嗎?”也許是一直以來都習慣了老師對他(犯錯誤後的嚴厲批評,不知道也從來沒見過老師也會這麼柔聲細語地跟他提要求,李xx兩隻眼睛發亮,接着很聽話地點了點頭,然後乖乖地躺下來睡覺,再沒有二話。看着李xx的表現,我突然很自責也覺得很感動,原來自己一直都在一個誤區裏面徘徊,以為對待這些調皮的孩子只能是“嚴師出高徒”,只能是嚴厲點再嚴厲點,不知道原來很多時候,或許和風細雨般的教育更適合他們!

自從那次之後,我便更加多地留意起李xx,並且給了他更多的關懷,因為我開始明白,他那麼調皮並不是他的本意,或許他在用這種方式傳達着一個信息,一個我們還沒接收到的信息――那就是希望別人注意他、關心他的信息,只是表達的方式錯了而已。於是,我決定從家長方面入手,多瞭解一些情況,原來,李xx的家長工作都很忙,爸爸顧着做生意,媽媽在外地打工,經常不在家,父母親都疏於照顧他,很少關注他,於是,跟在幼兒園一樣,在家,李xx也喜歡用做出各種反常的動作這樣極端的方式以期引起父母對他的關心,但是,遺憾的是,家長卻跟我一樣,未能很好地考慮到孩子的要求和感受,只是一味地指責,導致孩子變本加厲。瞭解到這一情況後,我開始用另外一種教育方法,我與家長溝通,請家長平時儘量多關注孩子,並嘗試着給他分派些他力所能及的任務,讓他認識到自己的能力,使他感覺到別人時刻都在關心着他。漸漸地,李xx已經沒有當初那麼的調皮了,變得越來越乖巧了,但是乖巧中又透着些許的機靈,真是可愛極了,到現在已經成了我們全班小朋友的榜樣,並且在一些活動中能起到帶頭的作用,真正成為了我們班的“大哥大”。

在這個案例中,剛開始的時候我未能真正理解孩子的感受,瞭解孩子犯錯的真正原因,用了錯誤的教育方法,因此,使問題處於一種不恰當的強化環境氛圍當中,不僅沒能解決問題,反而加劇了問題的嚴重性,後來,我通過了解他的家庭背景以及觀察孩子的各種表現明白了真正原因所在,並針對這一原因改變了自己的教育方法,最後達到了理想的教育效果。這個案例,讓我明白同樣的教育方法並不一定適用於所有的孩子,而是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進入孩子的內心去了解孩子的真正所想、真正所需,同時多與家長溝通,及時瞭解孩子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個孩子因為其家庭的背景不同,因此情況存在着各種差異,作為一個負責任的老師平時應多觀察孩子,關心孩子,真正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運用恰當的教育方法來教育孩子,使孩子健康成長。所以,請給孩子多一點的關心吧!

  幼兒園大班個案分析記錄(六)

  觀察現象:

1、每到集體活動時,她總是缺乏積極性,懶懶散散,拖拖拉拉在最後一個,注意力不集中,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2、從家中帶來的食物或玩具從來不與其她小朋友分享,存在一定的自私心理。

3、有時犯了錯還不準別人批評指正。即使勉強認錯,也是曇花一現,沒有多長時間該怎樣做還怎樣做。

教育措施:

1、找一位平時在班中較積極認真的小朋友和她做朋友,每到集體活動時(例如:列對做操)都讓這位小朋友和她一起進行,增強集體意識;

2、針對蔣雨芮語言豐富這一優點,平時可以請她為別的小朋友講故事,説兒歌,樹立她的自信心和榮譽感,使她感到她是這個集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多找機會與夥伴合作,去共同完成一件事情,讓她感受和體驗到與別人共同合作和分享成功的快樂

效果分析:

1、和好朋友相處了幾天,蔣雨芮每到集體活動時不再拖到最後,也感覺到自己應該和其她小朋友一樣以集體為中心,樹立集體榮譽感。

2、與同伴共同分享一件物品時,有時仍表現出不情願,但比以前已有了很大進步。 發展狀況:喜歡看圖書,和同伴玩。

立案目的:

該幼兒進餐速度慢,觀察其進餐表現,查找原因,對症下藥,使其有所改變。

  觀察記錄:

今天的午餐是白米飯、西紅柿炒雞蛋、糖醋肉和豆腐湯。飯剛分好,他吃了一口米飯、一口醋肉,剛吃了三口,就和同桌的小朋友説起了悄悄話。發現老師在注意他,就又吃了一口飯,含在嘴裏,坐着發呆,約兩分鐘後,再慢吞吞地喝一口湯,吃一口飯,菜幾乎沒動。後來有點急了,就用手幫忙把米飯放進湯裏,連湯帶水慢條斯理地吃着。這頓飯他足足吃了五十六分鐘。

分析與措施:

該幼兒自理能力較差,動作發展緩慢,雖然已經3歲了,但是上下樓梯還要拉着老師的手一步一步的慢慢走。注意力常常不能集中。

  幼兒園大班個案分析記錄(七)

活動實錄:

中班活動室裏,角色遊戲的時間到了。小滿上週生病去過醫院,她很想做“醫生”,就來到了“門診”。最近幾次的遊戲中,“小醫院”很冷清,看病的少了,想做小醫生的小朋友也少了。今天,來這裏的還有另外一個小女孩安然。

小滿和安然取出“小醫生”的白大褂和帽子,各自往身上穿戴。穿戴完,安然跑向鏡子,小滿也跟了過去。在鏡子面前,她們擠來擠去,都希望看到自己在鏡子裏的完整形象。小滿似乎生氣了,説:“你照了很久了,讓我看看我的衣服!” 安然也不甘示弱:“我先來的,讓我先看!”她們爭吵了起來,聲音越來越大。

這時,我走過來了,説:“小滿醫生、安然醫生,要上班了吧?一會兒有病人來了!”兩個小姑娘你看我、我看你,小滿一把拉起安然的手,回到“小醫院”,擺弄着玩具,笑容又回到了她們的臉上。來“病人”了,一位“媽媽”抱着“娃娃”説:“娃娃生病了!” 安然搶先拿過小聽診器,在娃娃的胸前認真地“聽”了起來,來來回回幾遍,小滿拿着注射器已經作好了給娃娃打針的準備,等了一會兒,見安然還在“聽”,就説:“娃娃感冒了,要打針!”邊説邊把注射器對着娃娃的手臂“哧哧”兩下。安然着急地説:“還沒驗血呢!”小滿愣了一下:“那怎麼驗血呢?” 安然想了想,説:“要抽血,然後放在機器裏,電腦就會打字出來的。”她左右看看,似乎找不到合適的替代物,撓了撓頭,顯得不知所措。

我看到了走過來説:“王老師也生病了!醫生,你們在商量什麼呀?”3個孩子爭先恐後地説起了“驗血”、“吃藥”,一臉的探究和渴望。

我摟過3個孩子,就地取材,把一個月餅盒剪開,反轉粘貼了一下,做成了一台儀器的樣子,問:“這樣像嗎?叫它什麼名字呢?誰給我化驗呀?”3個孩子都拍起了手,興奮地忙開了我配合着。化驗好了,我和“媽媽”都拿到了一張畫着“圈圈”、“鈎鈎”的“化驗單”。

我又問:“我要不要吃藥呀?吃什麼藥呢?娃娃該吃什麼藥呢?你們再想想辦法,等會兒我來拿藥啊!”我走了,小滿忙着做藥片,安然忙着看病、化驗,那位“媽媽”興奮地拿着“化驗單”跑回家,一路叫着:“這是娃娃的化驗單!娃娃病好了。”小醫院裏熱鬧起來了。

遊戲結束後的“快樂分享”環節,小滿和安然顯得特別激動,眉飛色舞:“我們醫院可以化驗、配藥了!”“看,這是我們的化驗器、化驗單。

分析:

作為從感知向思維發展的中間環節的象徵活動——角色遊戲,是中班的典型遊戲。

從案例中,涵涵和凡凡讓我們感受到了中班孩子的率真與可愛。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對角色扮演充滿了興趣,並能初步理解角色職責和行為,但角色意識不強,往往邊玩邊創編情節並隨時變換角色和遊戲內容;遊戲使孩子的交往多了,但“自我為中心”特徵鮮明。遊戲時必要的交流,極大地豐富着孩子的語言,充實着孩子的情感。孩子們正是在遊戲中發現自我,繼而發現他人、發現人際關係。

在這個案例中,我感受到了這樣的意義和價值。教師是觀察者,也是參與者,更是支持者。教師的言行是隨機性的,是現場生成的,但其目的也是鮮明的,引導着孩子的快樂和成長。

遊戲是孩子自主的活動,不在乎結果,只在乎過程。伴隨着愉悦的情緒,遊戲滿足着兒童自我實現的需求,許多時候,教師是多餘的,我們只需要遠遠地看着。但更多時候,孩子需要我們的鼓勵,我們需要反思自己、需要向孩子學習。

  幼兒園大班個案分析記錄(八)

  觀察記錄:

宮宇是一個文靜的小姑娘,不太喜歡説話,偶爾説話聲音也是低低的。上課的時間聽講比較認真,在動手操作方面比同班小朋友要好許多。

  午餐時間到了:

週一:今天吃的是米飯、排骨燉土豆。

班裏的其他小朋友都狼吞虎嚥地吃起來,吃完一盤又要一盤,張宇吃了三盤子。可宮宇呢?用小勺子一粒米一粒米地吃,生怕吃到“蟲子”肚子裏去。結果吃了40分鐘,一頓飯才吃進去三分之一,菜也幾乎沒有動過。

週二:今天吃的是饅頭、清蒸鮁魚、冬瓜雞蛋湯。

給小朋友分餐完畢,我與李老師就把鮁魚刺都給小朋友剔出來,小朋友們吃的也特別香。今天的宮宇好像換了一個人似的,能自己剔魚刺,並且一會兒功夫就吃完一塊饅頭。接着又要了一塊就着鮁魚吃的津津有味,最先一個吃完。我表揚了她,她很高興。

週三:今天吃的飯是雙色卷、芸豆燉土豆、銀耳雞蛋湯。 今天的雙色卷紅一道白一道很好看,小朋友一拿到手就非常喜歡。宮宇今天吃的也特別棒,連着吃了三塊,但最後把銀耳雞蛋湯剩在碗裏。

週四:今天午飯是包子和八寶粥。

宮宇今天包子吃的特別好,吃了一個半包子,稀飯也都喝乾淨了,並且最先幾個吃完。

週五:今天吃的是發糕、鹽水蝦、紅燒茄子。

今天可有意思了。每個小朋友三個蝦,我開始幫小朋友剝蝦皮,我剛剝完,三個蝦都不見。我問哪裏去了,孩子們張開嘴:“在這裏”。然後才開始吃發糕和茄子。宮宇也不例外,吃完蝦後,就只吃饅頭,對茄子幾乎一口沒動。

分析:經與李老師以及家長交談,宮宇從小偏愛麪食,對饅頭之類的特別喜歡,對米飯、麪條等卻是一點感情都沒有,甚至不吃也不想。所以家裏頓頓有饅頭她才能吃飽,否則就以不吃來對付。對蔬菜也是愛吃的吃一點,不愛吃的一口不動。家長為此也傷透了腦筋,可一點辦法也沒有。看到家長為難的表情,我深知想改變宮宇的習慣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於是我和家長商量,共同制定出一下措施:

1、吃米飯時少分一點,鼓勵她吃完,只要盤子一吃乾淨就馬上發給她小獎品。

2、吃飯時讓她坐在老師的身邊,和老師一起比賽,看誰吃的3、對蔬菜之類的食物,先徵求她的意見,想不想吃,想吃的4、對哪天一樣她喜歡的都沒有時,我就喂喂她,並且邊吃邊又快又多。 多分點,不想吃的分一點並鼓勵她吃乾淨。 告訴她吃完這些東西的好處,讓吃飯不再是難事,而是一件高興快樂的事情。

5、對她在家吃的好的時候,讓家長反映在班上,大張旗鼓的相信在我們的堅持蝦,宮宇一定會喜歡上吃蔬菜,雖然不是一表揚她,讓她樹立自信。 天兩天的事情,但貴在堅持嘛!

  幼兒園大班個案分析記錄(九)

  幼兒基本情況:

楊茂林是我班的調皮大王之一,如果哪個小朋友被欺負了或者哭鼻子了,那肯定與他有關。 他幾乎沒有安靜的時候。早上一來到幼兒園就和其他同伴追逐、打鬧;户外遊戲的時候,他更像是一匹脱了韁的野馬,老師時刻要搜尋他的身影,控制在視線範圍之內。他還是個大嗓門,是個吵架高手。每天都能聽見他和別人吵架,那架勢可真是沒人敢與他抗衡。但是他很誠實,不説謊話。做錯了事情,老師一問他就承認了。他還喜歡幫老師做事情,像個小大人一樣。

  觀察與記錄:

吃午飯時,還有一些小朋友在喝湯,我就聽見了楊茂林在盥洗室裏用他那特有的大嗓門跟誰在爭執着什麼,走近一聽,原來是為了一塊肥皂跟濤濤在搶奪呢。看到我走進盥洗室,凡凡頓時沒了聲響,而膽小的濤濤委屈的眼淚在眼眶裏直打轉,一邊口吃地解釋一邊用手比劃着:“鮑、鮑、鮑老老師,我手上抹、抹、抹了油,楊茂林他、他不給我、我洗手的肥皂。”楊茂林也不甘落後,馬上大聲辯解:“他一直在手上搓,肥皂都快沒了。我是想讓他別把肥皂都用光的。”那聲音大得像豆炸了鍋一樣,震得我耳朵都轟轟響。

  理性分析:

幼兒都喜歡玩水,洗手時乘機玩水是幼兒園小朋友特有的一種現象。因此,一有機會孩子們就會在盥洗室洗手玩水。飯後一般只有一個老師在教室裏,因此既要關注沒吃完的孩子又要關注已經吃完的孩子,就顯得有點顧此失彼。根據大班孩子比較懂道理的年齡特點,我經常會安排他們一批一批的進入盥洗室。但進盥洗室進行飯後漱口和擦嘴一系列入廁活動就關注不到,如果統一安排孩子們進行盥洗室活動就會造成擁擠,缺乏合理性,這就成為餐後管理的一個盲區。

凡凡和濤濤在教師的管理盲區活動,發生爭搶肥皂也就不足為奇,因為凡凡一向喜歡多管閒事,愛打小報告,看到濤濤洗手時用肥皂搓個沒完沒了心裏就很不舒服,而濤濤是個嬌生慣養的孩子,在家中的影響下比較講衞生,洗手一定要洗乾淨才罷休,因此就發生了爭搶肥皂的事件。我先安撫了濤濤,然後讓凡凡告訴濤濤為什麼不能一直拿着肥皂搓(在洗手活動中老師已經教育過孩子),濤濤聽完後一邊擦眼淚一邊説:“我知道了。”看着凡凡一副小大人似地樣子,我問道:“那你剛才有沒有這樣告訴濤濤呢?”“沒有。”凡凡的聲音馬上低下了八度,看到他一副知道錯了的樣子,我告誡他遇到事情要先用友好的語言來跟同伴交流,實在不行就應該找老師,不能跟別人發生衝突。凡凡是個聰明的孩子,在老師的提醒下馬上跟濤濤道了歉。

  大班幼兒個案觀察記錄(十)

  幼兒基本情況:

楊茂林是我班的調皮大王之一,如果哪個小朋友被欺負了或者哭鼻子了,那肯定與他有關。 他幾乎沒有安靜的時候。早上一來到幼兒園就和其他同伴追逐、打鬧;户外遊戲的時候,他更像是一匹脱了韁的野馬,老師時刻要搜尋他的身影,控制在視線範圍之內。他還是個大嗓門,是個吵架高手。每天都能聽見他和別人吵架,那架勢可真是沒人敢與他抗衡。但是他很誠實,不説謊話。做錯了事情,老師一問他就承認了。他還喜歡幫老師做事情,像個小大人一樣。

  觀察與記錄:

吃午飯時,還有一些小朋友在喝湯,我就聽見了楊茂林在盥洗室裏用他那特有的大嗓門跟誰在爭執着什麼,走近一聽,原來是為了一塊肥皂跟濤濤在搶奪呢。看到我走進盥洗室,凡凡頓時沒了聲響,而膽小的濤濤委屈的眼淚在眼眶裏直打轉,一邊口吃地解釋一邊用手比劃着:“鮑、鮑、鮑老老師,我手上抹、抹、抹了油,楊茂林他、他不給我、我洗手的肥皂。”楊茂林也不甘落後,馬上大聲辯解:“他一直在手上搓,肥皂都快沒了。我是想讓他別把肥皂都用光的。”那聲音大得像豆炸了鍋一樣,震得我耳朵都轟轟響。

  理性分析:

幼兒都喜歡玩水,洗手時乘機玩水是幼兒園小朋友特有的一種現象。因此,一有機會孩子們就會在盥洗室洗手玩水。飯後一般只有一個老師在教室裏,因此既要關注沒吃完的孩子又要關注已經吃完的孩子,就顯得有點顧此失彼。根據大班孩子比較懂道理的年齡特點,我經常會安排他們一批一批的進入盥洗室。但進盥洗室進行飯後漱口和擦嘴一系列入廁活動就關注不到,如果統一安排孩子們進行盥洗室活動就會造成擁擠,缺乏合理性,這就成為餐後管理的一個盲區。

凡凡和濤濤在教師的管理盲區活動,發生爭搶肥皂也就不足為奇,因為凡凡一向喜歡多管閒事,愛打小報告,看到濤濤洗手時用肥皂搓個沒完沒了心裏就很不舒服,而濤濤是個嬌生慣養的孩子,在家中的影響下比較講衞生,洗手一定要洗乾淨才罷休,因此就發生了爭搶肥皂的事件。我先安撫了濤濤,然後讓凡凡告訴濤濤為什麼不能一直拿着肥皂搓(在洗手活動中老師已經教育過孩子),濤濤聽完後一邊擦眼淚一邊説:“我知道了。”看着凡凡一副小大人似地樣子,我問道:“那你剛才有沒有這樣告訴濤濤呢?”“沒有。”凡凡的聲音馬上低下了八度,看到他一副知道錯了的樣子,我告誡他遇到事情要先用友好的語言來跟同伴交流,實在不行就應該找老師,不能跟別人發生衝突。凡凡是個聰明的孩子,在老師的提醒下馬上跟濤濤道了歉。

  幼兒園大班個案分析記錄(十一)

鏡頭一:早操 做操時手腳都在不停的動,但沒有按照早操的要求做,完全是 他自己在自由的手舞足蹈,想怎麼做就怎麼做,或是望着天空,神 情遊離不定,又像關注某個東西,又似在沉思,但他什麼也沒做, 也不説一句話。他很容易被其他東西吸引,天上飛來幾架飛機,他 就一直望着飛機,不再做操,老師提醒他也完全沒有反應。其他小 朋友雖然也被飛機吸引但是很明顯的可以看出沒有他那樣分散精 力。

  鏡頭二:

遊戲 他和其他小朋友一樣做遊戲,但是常常注意力不集中。一會兒 過來玩遊戲,一會兒又跑到別的地方去找玩具玩,從來不會集中精 神做一件事情,總是做一件事情時,東看看西瞧瞧。

  鏡頭三:

就餐 吃飯比較快,但是喜歡做些小動作,例如咬勺子,習慣性地到 處望來望去,他不喜歡喝湯,每次吃過飯的那碗湯,他從來沒有喝 乾淨過。屬於自由派,想喝水了就喝水,自己跑去倒一杯水。

  鏡頭四:

上課 在上美術課時,小朋友們都認真的按照老師的要求畫畫,而他則自己幹自己的,彷彿沒有聽到老師的要求,並且老是站起來,發 出奇怪的聲音。等到別的小朋友的畫都畫完了,再去看看他,那張 紙已經被他破壞的不成樣子了。他很少能安靜的坐在那,一會就離 開自己的桌子跑到別的地方去了。

1、通過直接與其家長交流以及在平時的觀察中,我發現該幼 兒的父母對孩子管束沒有限度、對孩子的事情不怎麼關心,他的所 有事情都是爺爺奶奶在操辦。爺爺奶奶對孫子溺愛,沒有很好的教 育,當孩子想表達又由於能力水平有限而表達不清時,家長並沒有 正確的鼓勵, 覺得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也就沒有引起他們的重視。 父母因為工作忙而忽略了兒子其他各方面的發展,兒子不喜歡説, 但喜歡動,注意力分散,家長不知道怎麼教育,而只是等到一旦做 壞事之後, 就把他暴打一頓, 慢慢地使孩子內心產生緊張和壓抑感, 觀察分析 而這種情緒在幼兒園就會有意無意地爆發出來。

2、缺少溝通。由於父母工作比較忙,很少照顧他,更別説和 他交流了。這使得孩子內心比較孤獨。家庭是孩子成長最自然的生 態環境,是他的第一個學校,沒有良好的環境,孩子自然會有些反 常。

3、好奇心強。這時期的孩子好奇心理很強,不管對什麼東西 都很感興趣, 尤其是那些好玩好看的、 動畫片裏經常出現的一些人、 物、動物,對他們的吸引力非常強。他們總想弄個明白,想個究竟, 因此他們會玩玩弄弄,甚至把玩具弄壞。事實上,孩子所表現出的 惡作劇、小破壞有時並非真的壞行為,但卻是一種不利於他人的行為。對這樣的孩子,我們曾多次教育他、批評他,但效果不佳。後 來, 我們嘗試着採用鼓勵、 激勵的方法, 孩子的行為明顯有所好轉。

1、孩子多動不是有意的頑皮,而是對自己的行為難以控制。因 此要對孩子有耐心。對缺點要反覆幫助改正,對優點要及時表揚鞏 固。不管工作多忙都不能忽略對孩子的教育,平時不僅要關心孩子 的生活學習,也要關心孩子其他各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個性發展、 心理健康方面。要營造一種温馨、祥和的家庭氛圍,讓孩子的心理 產生安全感。 及時的與老師聯繫,多瞭解孩子的在園的情況,聽取老 改進措施 師的意見。

2、賞識激勵。每個孩子都有他的閃光點,xx 也有他好的地方。 如他喜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就以賞識他的語氣對他説:“xx, 你長大了,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真棒。如果以後你一直聽老師 的話,和小朋友好好相處,上課認真舉手,那老師小朋友會更喜歡 你。”他點了點頭,認真地説:“我會聽老師話的。”

  幼兒園大班個案分析記錄(十一)

觀察地點:班級教室

今天天氣十分不好,下着大雨,不能像平時一樣到户外活動了。課後孩子們去喝水,上廁所。就是李明聰一個人沒有去,他一個人在走廊不知道做什麼,一直往欄杆外面望去。我走過去,他好像被我驚嚇到了一樣,一直對我説:“老師我再也不敢了!”我奇怪了,問他是不是做了什麼壞事啦,他又不肯説。我往樓下望了望,這一看不得了了,下面有幾個書包躺在地上,雨水嘩啦啦的往上面流。我趕緊跑到樓下把書包撿起來,由於跑的太匆忙,雨傘沒記得拿淋了一身濕。看到今天發生的事情我想到了上個禮拜發生的一個未解之謎。想想現在應該可以解釋上個禮拜發生的事情了。

上個禮拜三下午,我讓孩子們去拿書包準備回家時,李宣達的書包不見了。奇怪了,早上書包還在呢,下午就不見了呢?我們幾個老師到處都沒找到,後來還是李宣達的媽媽在樓下找到了他的書包。正好那天也下着大雨,書包拿回來以後裏面的書本衣服都濕透了,多方打聽都沒得到答案。今天又來一個仍書包事件,我們問李明聰,為什麼要把別的小朋友的書包扔下樓?剛開始時他一句話都不肯説,後來在我們老師的耐心引導下,他終於開口了,因為小朋友都不肯跟他玩,他不開心。他覺得扔書包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上個禮拜李宣達的書包也是他扔,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他們倆鬧矛盾了。

面對他這種情況我們老師採取了以下措施來幫助他

  措施:

1、提高幼兒的認識。我在幼兒園經常與他單獨談話,讓他明白什麼是對的是麼是錯的,一個好孩子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並抓住有利時機,積極鼓勵他做一些事情,並適時地表揚他。

2、與家長取得共識,對幼兒的教育要靠家庭、社會的支持幼兒才能健康地成長,我經常與他的媽媽交換意見,讓他們瞭解幼兒在學校的情況,並請他們積極配合老師,在家中也要多多引導幼兒,讓他知道什麼事情是對的,什麼事情是不對的,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加強他這些方面的培養,有什麼不明白或不開心的事情可以跟老師説,不要通過這種偏激的行為來得到快樂或是發泄不滿。

3、通過與幼兒交談、鼓勵、講道理等方法,在家園雙方的共同努力下,李明聰知道自己錯了,還主動提出要跟老師説對不起,他明白自己錯了,當天晚上還在媽媽的幫助下打電話跟老師説他知道錯了,下次一定改正,要做個好孩子,好學生。看到這樣子的他,我們老師都很開心,期待他更好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