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有效教學從精細化作業管理做起範文

熱點2.44W

筆者曾對我校的學生就作業問題進行了一項調查,從中發現:由於作業設置不規範、不合理造成負擔過重而引起煩惱的學生佔70.4%。其中為了應付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而有抄作業現象的學生已經佔71.3%。學生的學習已經處於這樣一種被動的狀態,實在是一件令人非常擔憂的事了,所以“加強對學生學習的管理”已是學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了。

有效教學從精細化作業管理做起範文

管理即指導和引導,管理即有效的評價。作業管理就是指導教師如何進行作業的有效選編,使教師每節課佈置的所有作業規範、合理、有效。作業管理也就是作業的選編,學生怎樣做作業,作業批閲、作業評講、評價系列的指導及管理評價體系,其中包含教師層面的作業評價體系和學生層面的作業評價。為了進一步加強 “對學生學習的管理”,筆者就無錫市前洲中學優化學生作業管理的情況談幾點體會。

有效教學是通過上課來實施的,效果在課堂,功夫在課外,一節有效的課,最關鍵的是教學設計要最有效,而最有效的教學設計中最關鍵的應該是教學目標的設計,而檢驗是否達到教學目標的有效途徑是各種作業訓練。所以如果一個教師真正能把作業設計做到位了,能精細化地研究透徹了,並進一步轉化為了常規,那麼有效教學就有可能成為現實。

一、作業的含義及作用

作業是指教師為讓學生完成學習目標(課程標準上學生的學習目標) 而設置的各種訓練項目。廣義的作業含朗讀訓練、英語對話、背誦默寫、書面作業、課外實踐、家庭小實驗、檢測題等,本文中提及的作業主要以書面作業為主。

作業是教學目標實施的載體,又是教學目標是否達成的檢測手段,作業更是學生課外學習的一種手段,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實際上主要是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因此正確認識每一類作業及其作用並且正確編制使用好各類作業是有效教與學的關鍵,更是 “增效減負”的重要手段。

二、作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作業選擇設計不規範、不合理現象非常嚴重

據調查,目前學校選用的練習冊中,不規範的作業題目約佔15%以上,這種不規範主要呈現形式為①課堂教學內容與作業不一致,甚至沒有學過的內容也編入了作業;②作業設計與教學目標不一致;③不合理的`作業量約佔20%以上,這種不合理主要體現在作業量過多、過少或難易程度脱離學生實際,以及各學科間作業量不協調。

作業設置中的不規範、不合理,不僅僅浪費學生課外的學習時間,更重要的是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情緒,還加重了學生的負擔,最終造成學生厭學。

2.由於作業設置的不規範、不合理,抄作業現象相當普遍

據2009年對我校學生的問卷調查,我校八年級學生中只有12%的學生不抄作業,43%的學生大部分作業自己獨立完成,某些學科不會做的會抄作業,26%的學生作業主要是抄的。

3.作業批閲、評講(或校對) 方法單一,缺乏評價考核機制

據學生問卷情況統計,目前 50%左右的老師80%左右的作業評講幾乎都用一種方法,就相當於對答案,學生對作業講評課的興趣很低,學校考核機制不健全。

三、我校作業精細化管理實踐

1.從自編作業數量開始逐步形成電子檔案

以往我們各學科學生的課外作業主要以某一本練習冊為主,到期中期末複習時會編制一定量的複習作業,在使用這些練習冊時往往會因某一個或幾個題的不適合而讓學生花大量時間,因為題目在就算你不佈置有些學生也會去做,其實某些作業不適合學生目前做,因此,我們覺得作業應該自己編制,而且要求教師自編的作業,全部按規範要求電子稿以便上傳到校園網,並便於修改完善。根據這一要求,教師從各種練習冊的作業中挑選出適合於我校學生實際的作業,慢慢地從無到有,從少到多,慢慢開始了自編作業並不斷完善的過程。

2.把自編作業的有效性落到實處

有了學校作業電子稿後,我們再從數量轉化為質量,不斷完善每次作業的數量(是否作業過多)和質量問題,並通過每天學生作業反饋而及時修正學生的課外作業設計與佈置,這樣使學校的課外作業體系能不斷完善,某些學科開始每節課有兩套作業供教師選擇,逐步形成每節課的比較有效的作業體系。

3.從課外作業延伸到課堂作業及其他類型的作業

我們在作業使用中發展,其實作業不僅僅是課外作業,課堂使用的作業訓練也十分重要,從作業的有效編制到圍繞教學目標而設計課堂作業以及把課外作業和課堂作業、檢測試卷有機整合起來,更有利於有效教學。所以,我們在課外作業自編並形成體系後便着手研究課堂作業和檢測試卷的有機整合問題,對課堂作業的呈現問題、訓練模式(電子稿並製成課件還是講義)等各種形式對學生進行訓練,對試卷的編制藝術、原創題設計、試卷評價等進行研究。

4.作業多樣化多樣性的開始

除了課內外作業、檢測試題以外,我們還開始着手編制了週末作業 (週週清),用於培養優秀生用的個別輔導作業體系,並着手進行作業分層佈置、錯題集錦等。

四、作業研究的內容

1.課堂教學目標和作業設計關係的研究

我們在以前有關課堂教學目標以及三維教學目標整合和課堂教學目標細化的基礎上,着重進行了課堂教學目標如何作業化的研究,即課堂教學目標如何通過課堂內外的作業設計、訓練來實施對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具體來講,某一節課教學目標的細化具體到這些目標,用具體的某種類型的作業練習來定位。用能解決某種類型的作業來檢測和反饋,甚至於對於這類作業的層次都要研究清楚,是對某個知識的大體瞭解或知道A層次還是基本學會或掌握B層次,甚至是運用這些知識能解決實際問題C層次,而每一層次的要求,通過什麼類型的作業來訓練檢測和反饋都進行了具體的要求。新課教學目標體現的層次、複習課時又要能達到的層次都進行了具體的研究,這樣,每一種類型的課,每門學科都依據自己學科的特點,通過作業層次來實施教學目標檢測和反饋教學目標,並實實在在研究這些目標的合理性、科學性或者設計出符合這些要求的各類作業題庫,就是我們研究的重點。

2.建立與課程標準相對應的學校內部網作業題庫和教學課件資源庫

我們在對每一課時教學目標作業化設計的基礎上,逐步建立每一課時與課程標準相對應的略高於課程標準的作業體,即某一課時與課程標準相適應的A, B, C三個層次的各類作業訓練體系,以便以後課堂教學以及複習課實施時作業課堂內外作業的選編。這些題庫有利於教師根據某些學科學生對知識遺忘規律的研究,以及同層次同類型作業反覆訓練的週期和量的研究。如某一知識點A層次的作業,學生在十天左右最容易遺忘,那麼,這一層次作業的訓練學生一旦挖掘後,我們將在十天後再讓學生練習一下A層次的作業以防止學生作業的遺忘等等。由於學校每次作業都有電子稿,因此就有利於教師進一步重複使用這類作業,方便週期性研究,以防止學生知識的遺忘,同時也能方便新課單元複習,以及總複習時對各類作業層次的選擇。

3.學生知識遺忘專題研究

我們根據學生對某些知識點遺忘曲線來確定重複使用這些知識的時間點以及所重複使用這些作業的量的研究。

在抽樣調查時,我們抽取部分班級學生在一週、二週、三週甚至四周後進行反饋性檢測,找出遺忘曲線,然後在一週、二週、三週、四周後就重複使用習題的層次、量以後再進行一次反饋檢測,並與未重複使用者進行對比實驗,比較重複使用習題的層次和量與未重複使用的效果,通過這種對比實驗的方法逐步形成各學科對知識點是否需要重複訓練以及重複訓練的時間點、作業的層次、作業的量等一整套有實用價值的作業使用和管理體系。

五、作業研究的方法

1.學生作業信息反饋

根據學生每天作業量,難易程度的反饋來調整和修正作業的設計是一種適合於學生實際的研究方法,我們通過不同層次學生作業情況的反饋來研究作業,調整和修改作業。

2.開展作業、試卷評價

我們對備課組的作業設計、試卷編制定期進行評價(每月一次),從是否為自編作業、作業量、作業的質等若干要素進行評價,並對作業評價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反饋糾正,儘量少説空話。對於反饋性測試的試卷每次都進行若干個指標考核,如:均分、區分度、知識點分佈、原創題等等。及時反饋,以便修正試卷。

3.作業設計比賽、試卷命題競賽

我們像公開課、賽課一樣每學期有專題的作業設計比賽,每學年有會考命題競賽,並且每次競賽都會對作業設計和試卷命題競賽對選手作評價和評議,以便參賽選手的提高。

4.課堂觀察

課堂觀察重點關注課堂作業與教學目標的關係以及課堂作業訓練的量,訓練方法的多樣化,並將此作為一節好課依據。一節課依據教學目標而設置的學生課堂作業訓練的量不得少於20分鐘,而且作業設計與教學目標的相關性以及作業設計的層次、梯度、課堂作業訓練的方式都是課堂觀察關注的重點,也就是説行政隨機抽查性聽課的重點是關注教學目標的落實,而教學目標落實的具體途徑就體現在如何設計好、運用好課堂作業訓練上。

六、把作業研究的結果轉化為作業管理常規來抓

1.對各類作業編制、使用進行專題研究

學校對各類作業編制、使用中的若干問題進行了專題研究,如:週末作業(週週清)的作用、編制以及使用的專題研究,作業編制規範的研究,試卷編制的研究,糾錯作業的分類編制以及使用,作業編制的一般原則,原創題的設計原則,課堂作業和課外作業的關係,作業的網上校對方法等,通過對不同時期各類作業管理中的問題的專題研究,大家逐漸對作業管理達成共識,使所有教師意識到怎樣的作業管理才是既輕鬆又是最有效的。

2.對教師進行校本培訓,提高教師編制作業的能力

有了對作業編制、使用的一致共識,第二步就是逐步對教師進行校本培訓,統一作業編制、使用中的要求,並逐步提高教師作業分類編制、試卷編制、使用等能力和水準,學校通過請專家來校講座,學校骨幹教師講座,作業、試卷展示等形式進行教師作業管理方面的專題培訓。這樣在全體教師對作業管理統一認識的基礎上,又有了作業編制、使用上素質的提高,從原來教師不會編作業、編試卷逐步過渡到想自己編作業和試卷到現在看不上現成練習冊、外來的試卷,通過不斷地教師自編作業、試卷評價,甚至競賽,大大提高了教師在作業編制、使用上的水準。

3.將作業管理的研究成果轉化為作業管理常規

把作業管理的研究成果轉化為學校特色的作業管理常規來做。研討、培訓教師,學校不但統

一了對作業編制、使用的認識,而且又提高了教師作業編制、使用等方面的水準,再通過學校管理的政策調將其控轉化為學校特色的教學常規。目前的前洲中學比較齊全的作業管理體系逐步開始形成,並且已由原有的量向質的方面的轉化。

4.作業設計的方法

第一步主備課人依據教學目標到作業庫內精選好某一層次的作業 (A層次針對一般同學、B層次針對優秀生選取做),一般作業量略多於實際使用時的作業;第二步集體備課時集體商量最終確定所選用的課堂內外的作業,印好;第三步個人備課,根據教學目標所選的課堂作業和課外作業選擇適合於本班教學實際的課堂作業訓練模式和課外作業方法;第四步一節課上好後根據上課實際情況調整課堂作業;第五步兩節課上好後進一步修正完善課堂作業的量以及訓練模式,根據學生課堂作業反饋情況調整完善課外作業。

七、嚴格的作業管理體系和考核機制

學校對作業管理實行了嚴格的管理和考核機制,對作業設計的量、質都有嚴格的要求。每天由學生反饋作業的量和質,每次考試後必須對試卷進行評價,行政領導隨堂聽課必須要觀察課堂上的作業設計情況同時隨機檢查教案及課外作業的設計,每週彙總一次作業批閲情況,對作業設計印刷也有相應的要求,對試卷設計更是要求嚴格。在每月的常規檢查中,作業檢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這些嚴格的作業管理體系和考核機制為作業設計、使用的精細化提供了保證。

精細化的作業管理體系,是有效教學的保證,也是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重要手段,更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好方法。幾年來,前洲中學在優質生源大量流失的情況下,教學質量逐年上升,會考成績更是喜人。作業的精細化管理的研究和實施還僅僅是開始,今後還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們去研究、去挖掘,更好地進行有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