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自由落體運動》説課

熱點2.11W

《自由落體運動》説課1

1.説教材

《自由落體運動》説課

“自由落體運動”是高中物理“物體運動”一章的內容,教材,目的顯然是把它作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例來處理。由於學生對重的物體下落得快、輕的物體下落得慢的印象很深,因此本節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在於不同物體下落的快慢是一樣的以及不同物體在同一位置的重力加速度都是g。教材的思想體系是:

(1)通過毛線管(牛頓管)實驗,證明在無阻力情況下物體下落快慢相同,並觀察其軌跡是直線。

(2)利用教材的閃光照片和數據表以及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方法,確定自由落體運動是勻變速的。

(3)揭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給出常用值。

(4)歸納出其運動性質和運動規律,並能運用。

因此,教材的主體思想是,經過實驗及分析,學習自由落體運動、重力加速度的概念以及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以達到培養學生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和思維能力的目的。

2.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徵,擬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實驗觀察、定義並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的概念和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並能用ΔS=aT2和教材的閃光照片及數據表,確定出自由落體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引出重力加速度的概念,並能導出公式vt=gt和h=gt2/2。

(2)實驗目標:通過觀察空氣中的金屬片、紙片、羽毛下落運動和毛線管內“真空”中的金屬片、紙片、羽毛下落運動,比較得出常見的輕、重物體下落快慢不同是空氣阻力所致。

通過分析小球自由下落的閃光實驗,學會物理實驗數據處理與分析的方法。

(3)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處理實驗數據的能力,使之會驗證勻變速直線運動;通過分析、歸納出自由落體運動的速度、位移公式,培養分析、推理、綜合的能力。

(3)德育和情感目標:通過教學,鞏固學生對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認識,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説教學方法

(1)實驗觀察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的概念,讓學生觀察金屬片、紙片、羽毛在空氣中的下落以及在毛線管內的“真空”中下落的現象,分析出在“真空”中物體下落快慢相同。

(2)實驗研究為使學生判斷出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啟發學生利用閃光照片以及數據表的實驗數據,證明自由落體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並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啟發學生推導出vt=gt和h=gt2/2的公式。

(3)講練結合式在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應用上,讓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要死套公式,隨時發現學生的錯誤,並引導分析錯誤原因,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結合起來,鞏固強化有關知識。

4.説學法指導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是為了不教”。現代教育更重視

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在本節的教學法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綜合,自己得出結論,在其中滲透物理學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受到學習方法的訓練。

5.説教學程序

(1)複習提問:

①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點是什麼?

速度、位移公式是怎樣表示的?

板書:a恆定;vt=v0+at和s=v0t+at2/2。

②怎樣驗證一個直線運動是一個勻變速直線運動?

板書:ΔS=aT2

(2)新課導入:

提問:不同物體的下落運動,情況是否相同呢?

(即重的物體下落快還是輕的物體下落快?)

演示1:紙片和金屬球下落

學生:金屬球先着地,紙片後着地。重的物體下落快。

提問:有沒有輕的物體下落快的現象?

演示2:紙團和棉花下落

學生:紙團先着地,棉花後着地。輕的物體下落快。

總結:有時重的物體下落快,有時輕的物體下落快。

怎樣從道理上論證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快是不對的?

閲讀教材P89伽利略的推理。

提問:為什麼有時重的物體下落快,有時輕的物體下落快?

演示3:紙團和金屬片下落。

學生:紙團和金屬片幾乎同時着地。

物體越重,下落得越快是不對的。

提問: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引導:空氣阻力的作用使問題變得複雜!

提問:我們應該怎樣研究物體的下落運動?

引導:研究問題要從簡單→複雜,因此先研究沒有空氣阻力時物體的下落情況(理想化模型)

演示4:在沒有空氣的空間裏物體的下落

軟木塞、金屬片、羽毛幾乎同時着地。

學生:在沒有空氣的空間裏,物體下落的快慢相同。

板書:自由落體運動: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

結論1:不同物體的自由落體運動,它們的運動情況是相同的。

提問:自由落體運動是一種什麼樣的運動?

勻速直線運動?勻加速直線運動?

學生:直線運動、初速度為零、變速。

提問:是不是勻變速直線運動?怎麼證明?

根據:ΔS=aT2

對閃光照片及數據表進行分析,使學生懂得如何處理實驗數據。

結論2: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

結論3:在同一地點,一切物體在自由落體運動中的加速度都相同。這個加速度叫做自由落體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來表示。

通常:g=9.8m/s2或10m/s2,方向:豎直向下。

(3)推導

學生根據勻變速運動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推導出自由落體的公式,提問學生回答。

vt=gth=gt2/2vt2=2gh。

(4)鞏固練習

小結本節內容,佈置作業P90練習(1)(2)(3)

《自由落體運動》説課2

各位專家、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五節《自由落體運動》,下面我將從教學分析、教學過程、課堂教學反饋與調整三個環節説明我對本節課的理解和處理。

一、 教學分析

1、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

新課程比較注重物理量引入、建立的來龍去脈,這也是為實現教學三維目標服務的。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非常重視概念、規律的探究過程,整章緊緊圍繞研究勻變速運動規律而展開。而“自由落體運動”是最常見的一種勻變速運動,教材的目的顯然是把它作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例來處理。由於學生對重的物體下落得快、輕的物體下落得慢的印象很深,因此,教材的主體思想是,經過實驗及分析,學習自由落體運動規律、以及學習伽利略的科學思維方法,以達到培養學生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和思維能力提高認識層次的目的。同時通過本節內容的知識探究,也為以後學習較複雜的運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學生情況及學習方法的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勻變速運動的規律和處理方法,可以説理論知識上已經沒有什麼障礙 ,但是暗示學生對重的物體下落得快、輕的物體下落得慢的日常生活經驗印象很深,因此重的物體落的快這個問題既是難點也是教師應該抓住的思維碰撞的關鍵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探索的學習心態。

3、教學三維目標的分析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學習認識自由落體運動,知道影響物體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體運動是在理想條件下的運動。

(2)通過學習能用打點計時器得到相關的運動軌跡,並能自主分析紙帶上記錄的位移與時間等運動信息。

(3)通過學習初步瞭解探索自然規律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演示實驗、打點計時器研究自由下落物體的運動性質,瞭解研究過程與方法。

2)學習運用理想化的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模型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討論的興趣,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及表述能力。

(2)滲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規律的過程中抽象出一種物理模型——自由落體。

4、教學重點、難點的分析

重點:對自由落體運動性質及運動規律的掌握和運用;

難點:自由落體運動性質的認識。

5.教學方法與手段:

本節課的知識很重要而且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學設計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在以學為中心的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中採用“拋錨式教學法”把教學內容以問題的形式提出,通過多媒體最大程度的呈現物理情景,應用啟發與探究相結合的方式有目的的引領學生互相交流,互相溝通,互相啟發,互相補充使課堂中所有的設計與安排都要圍繞學生來展開。接下來我將具體談一談我是如何採用以上教學方法來實施課堂教學的。

二、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創設情景:拿一張新的100元錢,如果誰能按老師的要求抓住下落的錢,老師就把錢給他。讓學生親自觀察和感受下落物體的運動

教師説明這是個騙局,由此激發學生探索,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讓我們來揭示騙局的本質。

目的:創設情景興趣引入激發學生的探索的慾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初探落體運動

創設情景:讓羽毛和小鐵片從同一高度靜止下落。 重的物體落得快偉大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就曾通過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得出了物體下落的快慢與物體的重量有關,越重的物體下落的越快這個結論。

創設情景:小貼片和一團棉花從同一高度靜止下落。輕的物體先落地。學生產生疑問並提出疑問:到底是什麼影響物體下落的快慢學生很容易達成共識是空氣阻力的作用。預見:沒有空氣會如何用牛頓管實驗,把管內抽成真空時比較羽毛和鐵塊下落的快慢,播放:美國宇航員斯科特的月球實驗。驗證猜想。

講述小故事:紀伽利略通過抽象思維加科學實驗的方法才否定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

目的:形成感性認識為下一步教學打下基礎。

三.深入探索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

問題:重錘的下落能不能看成自由落體運動?可以近似看成

一、提出問題:重錘下落時自由落體運動,它下落有什麼特徵,有什麼運動規律。

二、學生猜想提出假設:可能是勻加速直線運動

三: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制定計劃應用打點計時器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教師要對學生的想法給與鼓勵和肯定學生回顧之前學習的內容,和教師提供的儀器,設計不同的實驗和驗證方法:

1.如果△s=aT2為一恆量,則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2.利用,如果s和t2成正比,則是勻加速直線運動。

3.利用v=at,如果v和t成正比,則是勻加速直線運動。

4.連續相等時間的位移比為1:3:5:(這個方案最開始普遍被學生認可,但實際操作誤差是教大的)但教師開始不要點破

四: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學生根據自己小組的設計,做實驗,收集數據,老師要及時知道學生的實驗操作是否規範。

五:分析與論證合作交流:並分析數據,得到結論,每個小組間交流,補充。老師給與正確的評價。

目的:應用探究式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親自去體驗去驗證,經歷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從而讓學生印象深刻的突破難點問題。

四、擴展探究:

能不能利用以上的實驗方案求解重力產生的加速度。學生討論,選擇一個可行的方案△s=aT2。

閲讀課本,教師説明:國際上取北緯45°海平面上的重力加速度值作為標準值,g=9.80665 m/s2。通常的計算中,可以把g取作9.8 m/s2,在粗略的計算中,還可以把g取作10 m/s2。

呼應開頭:請同學們思考一下我們開始提到的那個老師的騙局。加深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理解。

最後:和同學小結結束課程

在板書上的設計:

儘可能的通過板書體現本節課的教學流程和教學思路同時突出重點內容,儘量讓學生在看到板書時能體會到清晰的課堂思路。

設置作業超市 (ABC)三個難度的試題讓學生自己選擇。同時設計一個趣味性的共同探究題目,給有興趣的同學課後思考鑽研。

三、課堂教學反饋及調整策略;

1、這裏一定要注意提醒學生先開打點計時器後放手,但是可能會有少部分學生如果測量△s=aT2,那麼就不涉及這個問題,而這些學生往往不能夠想到原因,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情況適當的知道,必要時要停下來講解或討論。

2、計算重力加速度時,沒有必要讓學生再做一次實驗,只要採用一組學生的紙帶大家分析一下即可,畢竟結果已經有學生計算出來了。

3、課堂教學由各個環節組成,各環節之間儘量通過一些恰當的語言和問題靈活的串接起來,給學生一個完整的而非堆砌的感覺,也會讓學生更容易理解知識背後的邏輯關係

以上是我在本節課的課堂教學中的部分環節採用探究式的教學方法,來突破自由落體運動重難點的一點嘗試和想法,有不妥當的地方還懇請各位評委多多批評指正!

《自由落體運動》説課3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1、本章教材簡析

本章講述運動學的一些基礎知識,主要內容是勻速直線運動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規律。這些內容是進一步學習動力學知識和研究比較複雜的運動規律的基礎。

2、自由落體這一節教材分析

自由落體運動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運動形式,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落體運動可以看成是自由落體運動,同時自由落體運動是一種簡單基本的運動形式,這一節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承上,可強化學生對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的認識;啟下,為以後學習拋體運動(例如上拋運動、平拋運動等)打下基礎。

教材先是通過生活中常見現象提出落體運動的運動情況,然後通過實驗對現象進行定量探究分析,研究落體運動的規律,進而得出科學結論。

(二)、教學目標要求、重點和難點

目標要求:

1、認知目標

(1)、瞭解什麼是自由落體運動

(2)、自由落體運動產生的條件

(3)、認識自由落體運動的特點

(4)、掌握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

2、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演示實驗,概括出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問題,概括問題,分析問題及推理歸納能力。

3、德育和情感目標

掊養學會認識事物時善於抓主要矛盾,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瞭解物理髮展史,學習伽利略的科學方法和刻苦鑽研的精神,體會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通過實驗加強師生互動和培養同學間的團結協作的精神,對學生進行科學素質和科學態度等方面的教育。

重點和難點:

1、重點是使學生掌握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和規律

2、難點是演示實驗的技巧把握和規律的得出

二、説教法

1、關於教學方法

鑑於當前教學現狀,很多學生受應試教育影響,只注重知識本身,而忽視主動探求知識能力的培養,為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質,我將採用實驗啟法式和問題討論式教學方法來實現各項教學目標,可採用“提出問題 實驗探究 分析討論 理論推導 歸納概括”的教學思路。

2、關於演示實驗

實驗的目的是讓學生建立伽利略關於落體運動的正確觀點,而實際實驗時有很多實驗現象符合亞里士多德的錯誤觀點,這些實驗要做,不能迴避,因為真理是不怕考驗的,這樣可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態度,培養學生觀察事物一定要全面,抓主要矛盾,透過現象看本質,並且培養歸納總結科學規律的能力。

三、學法

這一節就知識本身而言很簡單,學生易掌握,我覺得這一節最重要的是在對各種情況的落體運動過程表現出不同現象的研究中掌握物理學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

四、教學過程

第一步: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列舉幾個常見落體運動的生活實例,並介紹亞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臘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和伽利略(1564~1642) 是意大利文藝復興後期偉大的天文學家、力學家、哲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對落體運動的不同看法,引起學生的興趣和討論。

第二步:實驗驗證,觀察現象

[演示1] 一張紙片和一小硬幣從同一高度落地,硬幣先落地

説明亞里士多的觀點也是有實驗基礎的,並非憑空想象,從而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態度。

[演示2] 一張紙片和一張同樣的紙片擰城的紙團從同一高度落地,紙團先落地

[演示3] 把上面第二個實驗中,紙片擰成的紙團,再與硬幣做實驗,發現兩物基本同時下落。

説明物體重量不變或變小有時下落會變快,亞里士多德觀點出現破綻,培養學生探研問題的興趣和決心。

[演示4]觀察空氣中的金屬片、紙片下落運動和玻璃管內“真空”中的金屬片、紙片、羽毛下落運動,比較得出常見的輕、重物體下落快慢不同是空氣阻力所致。

綜上分析,定性、粗略實驗有時不能説明和解決實質問題,須有精確定量的實驗和對實驗的全面歸納分析總結,從而使學生養成分析問題要全面,尊重事實和客觀規律的科學態度,並養成勤思考,好探索的習慣。

第三步:定量分析,得出結論

利用打點計時器做紙帶實驗,讓學生根據以前做過的“研究物體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實驗,分組定量測定,分析出落體運動的規律。

第四步:對比分析,總結規律

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1)初速度為零 (2)只受重力

自由落體的運動規律:是初速度為零,加速度大小為g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自由落體加速度g的特點:在同一地點g的值不變;通常:g=9.8m/s2或10 m/s2, 方向豎直向下。

第五步:反饋練習,鞏固知識

(題目略)

第六步:學以致用,深化主題

課外實驗:1、一個秒錶、一個小球,並且知道本地的重力加速度是9.8m/s2, 用以上器材測量教學樓1-3樓的高度。

2、P 48測量反應時間。

第七步:本節小結

《自由落體運動》説課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自由落體運動》是物理必修1 第二章第5 節的內容. 本節內容編排在勻變速直線運動等知識之後,是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例。通過對自由落體這種常見的特殊的運動的研究,即能複習和鞏固前面的知識,加強課本與實際生活的聯繫;又能通過在授課過程中講授研究物理問題的基本思路和科學方法,為以後研究比較複雜的運動規律打下良好的基礎。基於對教材的這些認識,根據對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我確定了本節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2、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自由落體運動概念、性質、規律;重力加速度。至於自由落體運動規律的應用我主要把它作為以後要考慮的重點。

本節課的難點我認為至少有兩點:

難點(1)對物體下落快慢與物體輕、重無關的理解

落體運動在生活中比較常見,學生很容易根據生活經驗形成錯誤的前概念,就是“物體越重,下落越快” ,這種前概念對於學生建立“自由落體運動”的正確概念是非常不利的。

難點(2)如何引導學生探究自由落體運動性質的過程

探究過程難點在於,要儘可能放手讓學生獨立地設計實驗方案,要確保實驗能夠成功,能讓學生在對實驗數據處理後,總結出正確的結論。

二、目標分析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並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

1.在物理知識方面要求:

(1)瞭解什麼是自由落體運動;

(2)自由落體產生的條件;

(3)認識自由落體運動的特點;

(4)掌握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律,位移隨時間變化的規律。

2.通過觀察演示實驗概括出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通過相關物理量變化規律的學習,培養分析、推理能力。

3.滲透物理方法的教育,發展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四、説教法、學法

教法擬採用探究式綜合教學法。具體説就是,創設問題情境→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分析與推理(設計實驗→進行實驗)→總結歸納。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貫穿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對學生來説,主要是啟發主動參與、善於思考、樂於探究、勤於動手,注重蒐集和處理信息,不僅要注重知識的結論,而且要經歷知識的發現過程,領悟科學思想方法,提高科學素養。具體教學過程我是這樣設計的:

1、導課

先通過問題“在現實生活中,不同物體的下落快慢在不少情況下是不同的.從蘋果樹上落下的蘋果和飄下的樹葉能一起同時下落嗎?” 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興趣。

然後通過演示1:硬幣和紙袋分別從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同時下落,觀察下落速度,從表面上看得到結論,“物體越重,下落得越快”。

繼續演示2:將等大的正方形紙片,一張揉成紙團,讓紙團與紙張從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同時下落,觀察下落速度,對得到的不同結果,讓學生討論,提出猜想:物體下落的快慢除了跟重力有關外,還與物體受到的空氣阻力大小有關。

演示3:展示和介紹牛頓管,説明裏面裝有金屬片和羽毛兩個物體,已經抽掉了空氣,再把玻璃筒倒立過來。問:誰下落得快呢?

演示4:在上面那隻牛頓管中放入空氣,再做以上實驗。問:誰下落得快呢?(現象明顯,引導學生總結出:如果沒有空氣阻力,物體下落快慢相同)

在這裏着重突出科學探究的兩個要素: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在提出問題環節中,着重培養學生髮現物理問題和從物理學角度明確表述問題的能力。在猜想與假設環節的實施中,應該讓學生反覆經歷假定和解釋這兩個過程,這是一個非邏輯思維和邏輯思維反覆交替的過程,能很好地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在學生的學習慾望得到激發後,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猜想與假設閲讀課文,再進入新課的教學。

《自由落體運動》説課5

課標分析:

本節為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必修1第二章: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 第5節 自由落體運動教學內容。內容標準中這節有關的條目是:

(1)通過史實初步瞭解近代實驗科學產生的背景,認識實驗對物理學發展的推動作用。

(2)經歷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研究過程,瞭解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體會實驗在發現自然規律中的作用。

一、教材分析

自由落體運動是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的自由下落運動的理想化模型,是一種典型的勻變速直線運動。關於自由落體運動的'學習分成兩節來講授。本節通過演示、實驗、分析得出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明確重力加速度的意義,使學生對自由落體運動規律有具體、深入的認識。下一節按照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過程和科學思維過程,使學生認識自由落體運動。

學生分析

有利條件:能夠比較熟練的運用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

不利條件:對“影響物體下落快慢的因素”有根深蒂固的感性認識。

學生特點:基礎比較差但有好奇心

教學重點和難點:自由落體的概念和通過實驗探究自由落體運動的過程.

確立依據:自由落體運動概念需要學生準確掌握。而探究是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理念,是三維目標中過程與方法的重要體現,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

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1) 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2)能用打點計時器或其他實驗儀器得到相關的運動軌跡並能自主進行分析。

(3) 知道什麼是自由落體的加速度,知道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2、過程與方法:(1)培養學生利用物理語言歸納總結規律的能力。

(2)引導學生進行物理實驗設計,根據現象進行合理假設與猜想的探究方法。

(3)引導學生學會分析數據,歸納總結自由落體運動的實質。

3、情感與價值觀:

(1) 調動學生積極與討論的興趣,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及表達能力。

(2) 滲透物理科學研究方法的教育。

(3) 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和協作意識

教學儀器:多媒體課件、牛頓管、硬幣、天平、小紙片、打點計時器、刻度尺、鐵架台、紙帶、重物(兩個、質量不同)等。

二、教學方法

落體運動是一種常見的運動,自古以來有很多人研究,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意義重大。為了便於學生接受,教科書的表達分為兩節。本節課教師通過“設疑”、引導學生“探究”、“討論”,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探究實驗過程”來實現“知識的遷移”。

三、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設置懸念:“比一比看誰反應快”。兩個同學上講台,同學甲用右手捏住直尺的上端,同學乙將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分開,放在直尺的正下方,當同學甲放開直尺後,同學乙立刻去用手指夾直尺。然後甲、乙同學互換,看誰反應快,能夾住直尺。

設計意圖:①、迅速吸引學生注意力,並設置懸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②、以生活中的一些現象為切入點,展開對自由落體運動的探索。

2、錄像演示:

a.石頭從空中落下;b.重力使屋檐下的雨滴下落;c.樹葉從樹上豎直飄落

提出問題:“影響下落快慢的因素”

設計意圖:從生活入手,讓學生在真實的案例中分析問題,體會物理模型來源與生活。

3、學生自主探究影響物體下落快慢的因素

(1)提出假設:物體從同一高度下落,影響物體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什麼呢?

(2)學生動手實驗(分組):小段粉筆下落、紙片下落、紙片揉成紙團下落。

(3)讓學生思考、討論、“説一説”,“説一説”是開放性的,鼓勵學生參與,不過分看重結果。

(4)學生獨立完成教材實驗(學生獨立完成,本章第1節為:實驗“探究小車的速度隨時間的變化關係”),然後交流、討論得到結論:在空氣阻力、摩擦力可忽略的情況下:①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②不同重量的物體加速度相同;③加速度的大小為 (學生由實驗中測量的值)

設計意圖:學生自己設計、動手操作,更有説服力。並通過學生自己總結,培養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4、教師演示:牛頓管。在無空氣阻力的條件下不同下落的快慢。

設計意圖:把生活中的自由下落運動昇華為自由落體運動,強調物理條件的重要性

5、引出自由落體運動的概念及特點:

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

提出問題: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設計意圖:概念的強調有助於學生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

6、學生探究:自由落體運動性質(紙帶)。方法:Δs= aT2、V—t圖像法。結論: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a約等於9.8m/s2 。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的實驗數據,師生共同提煉教學內容要點,在教學活動中建立民主、平等、交流互動的師生關係。

7、引出自由落體加速度的概念

使用不同的物體進行的反覆實驗表明,在同一地點,一切物體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這個加速度叫做自由落體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

學生閲讀:P44一些地點的重力加速度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歸納及表達能力。

8、自由落體運動規律及應用:由“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遷移到“自由落體運動”。

V=gt h=gt2/2 V2=2gh

9、例題分析、課堂練習

10、思考與討論:解釋如何測反應時間。設計意圖:學以致用首尾呼應

板書設計:

自由落體運動

一、概念:只受重力作用, 三、重力加速度 四、運動規律

從靜止自由下落

1、大小 V= g t

二、特點:初速度為0,加 2、方向 h = gt2/2

速度為g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3、不同緯度的變化 V2=2gh

教學體會

本節課的教學中從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出發,逐步提出問題,不斷引發矛盾,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

《自由落體運動》説課6

各位評委:

大家好!

今天我將要為大家説課的課題是自由落體運動。

首先是説教材

《自由落體運動》是高一物理第二章第八節的內容。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運動學的基本概念、勻變速直線運動等知識後編排的,自由落體運動作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一種特例,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歷史上曾經有很多科學家研究過落體運動,其亞里士多德、伽利略等對落體運動的研究,對物理學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通過向學生介紹相關的物理學史,可以讓學生收到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的薰陶;自由落體運動規律的探究過程,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鞏固前面的知識,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分析和概括能力。重力是產生重力加速度的原因。因此本節課高中物理的重要內容,在這裏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第二説重點、難點

1.從前面對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本節課的重點是:自由落體運動概念、性質、規律;重力加速度。至於自由落體運動規律的應用我主要把它作為以後要考慮的重點。

2.本節課的難點我認為至少有兩點:

難點(1)對物體下落快慢與物體輕、重無關的理解

落體運動在生活中比較常見,學生很容易根據生活經驗形成錯誤的前概念,就是物體越重,下落越快 ,這種前概念對於學生建立自由落體運動的正確概念是非常不利的。

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準備對教材上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把後一節伽利略對落體運動研究的部分內容放在這裏介紹。然後將亞里士多德的觀點,迪卡爾的觀點,以及伽利略的觀點同時列出,進行對比,然後介紹伽利略反駁亞里士多德的經典推理,再通過實驗設計,用實驗事實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自由落體概念。同時向學生滲透理想化思想方法在物理學當中的研究價值。

難點(2)探究自由落體運動性質的過程

探究過程難點在於,要儘可能放手讓學生獨立地設計實驗方案,要確保實驗能夠成功,能讓學生在對實驗數據處理後,總結出正確的結論。/

突破這個難點我準備這樣設計教學:首先激發學生進一步研究落體運動的興趣,啟發學生回憶前面研究勻變速直線的方法,進行合理的遷移。注意指導學生控制實驗條件,減小實驗誤差。我準備安排學生分組實驗,讓學生都能體驗實驗過程,獲得成功體驗。

第三説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什麼是自由落體運動;知道它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運動。

(2) 知道什麼是自由落體加速度,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是不同的。

(3)掌握自由落體運動規律,會應用相應的公式解答有關自由落體運動的簡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