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走出作文教學的誤區

熱點2.47W

一、脱離實際 盲目拔高

走出作文教學的誤區

教師脱離學生的認知水平,對學生要求過高。首先是主題先行。要求作文有明確的中心固然不錯,但主題應是藴藏在學生的寫作素材中的。現在的問題是,一方面在作文指導中不是積極引導學生根據材料去提煉挖掘,而是主題先行,習慣從觀念出發讓學生作文。另一方面則過於強調主題的所謂積極意義,甚至要求有“高大全”式的思想境界或是規範的行為準則或是模式化的價值標準等。其實,主題是對思想認識的要求,提高認識説到底並不是作文教學特有的任務,我們又何必在“主題”上脱離學生的認知水平上去苛求學生呢?

其次是選材過嚴。跟主題要求過高相關,在指導選材上又常常要求寫新穎的甚至典型的材料。倘若能這樣當然好,但學生生活大多平平常常、普普通通,感受體驗生活的水平又有限,哪有那麼多新鮮別緻的材料可寫?這也難怪學生們胡編亂造了。

二、命題主觀 缺乏指導

作文教學是一件投入多、費時長而收效卻不一定十分顯著的事。因此,很多語文教師感到作文難教,初上講台的教師更不知從何下手。有些教師不瞭解學情,脱離學生實際命題,自認為學生有物可寫,其實學生不很熟悉或很不熟悉,遠離了其生活實際和情感體驗。某語文教師要求七年級學生剛進校就寫“走進新課程”這樣的作文就屬此類。其結果就是泯滅學生個性,禁錮學生創造力,寫出來的作文只是一篇篇言之無物,離情離感的文字罷了。還有一些教師,由於缺少課程意識,對作文教學缺乏整體規劃,計劃性差,作文教學隨意性強,有時為完成寫作教學任務(每學期七次),乾脆隨手從什麼參考書上找一個題目在黑板上一寫了事,根本不進行指導,還美其名曰:“作文要靠學生自己去悟。不進行指導,是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廣闊空間。讓他們有利條件去寫放膽文、開放文,使他們能充分展示自己內心深處的思想、情感、志趣、憧憬,從而體現出其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生是有差異的主體,完全不進行指導,是有悖於面向全體學生這一教育宗旨的。這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是沒有好處的,也是不負責任的。從教師的專業化成長角度來説,也是毫無裨益的。

三、大講技巧,忽視內容

如今的作文教學幾乎全力投入了“怎麼寫”的“技術指導”,主要表現在教師熱衷於技法的傳授,不注意文章內容、觀點、中心的提示指導。一些報刊也大肆兜售所謂的“作文技巧”、“作文祕笈”,諸如怎樣擬題,怎樣開頭,怎樣結尾,怎樣安排結構,怎樣打造“亮點”,怎樣吸引閲卷老師的眼球等等。於是乎,一些學生拋開對作文“本真”的'追求,拋開對生活的體悟,拋開對名著時文的閲讀,而去潛心研究作文的種種“招式”,挖空心思在作文形式上“翻新”,以致把作文搞成了“文字遊戲”。由於原材料貧乏,沒有豐厚的積澱,寫出的文章也只能是一個“花架子”。

四、抑多揚少,評改陳舊

作文評改是對學生進行作文指導的重要途徑,可我們的教師對此重視不夠。不少教師在作文評改中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學生作文,對學生的作文批評指責多,表揚鼓勵少,彷彿評改就是尋找差錯,糾正差錯,難得有讚揚,難得給高分,也難得有形式多樣、切中肯綮、給學生熱情鼓勵和寫作啟迪的評語,使作文評改失去了指導的功能。如今不少作文講評課,前半節是少數學生優秀作文的“賞析會”,後半節是對大多數人的“批判會”。“批”的是“文”,也兼“批”了“人”。這種否定性作文批改,否定了學生的艱辛努力,熄滅了學生初步燃起的興趣火花,帶給學生的是沮喪、灰心。

五、偏愛文采,冷落樸實

好的作文都應該是內容和形式的有機統一。語言作為表達文章內容的形式,必須為內容服務,必須遵循用語自然的原則。可我們的教師不是指導學生在具體語言環境中學習語言,運用語言,而是過分推崇“文采”、“詞藻”。通俗樸實的文章常遭冷落,詞句華麗的文章備受讚賞,這就給學生一種錯誤的暗示:好作文只在形式的美。如此引導使學生熱衷於課文、文選的尋章摘句,下筆學生腔十足。句式考究、矯情而內容空泛、粗線條的文章層出不窮,比比皆是。所寫文章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六、鼓勵套仿,默許抄搬

部分教師指導時不得法,只好一言以蔽之曰:“天下文章一大抄”,説什麼“多抄多仿,不怕不強”。隨着社會上颳起的“作文選”風,學生人手數冊優秀作文選,抄襲蔚然成風。或原本照搬笑話百出,或尋章截段東拼西湊,或改頭換面移花接木。以致每次作文中雷同的現象相當嚴重。許多中學生把“平時背範文,考試套範文”,視為提高作文分數的捷徑。更有甚者,有的學生在開學初背一篇範文,不管老師佈置的是什麼體裁的文章,一個學期的作文都能套上,這種“靈活運用”的本領真是太強了。久而久之,學生髮現離開作文選就不能作文了,如缺鈣的幼兒不能獨立行走,教師望文興歎,欲剎此風甚難。

七、只管作文,不管集思

與前面的主題先行,選材過嚴相反,許多教師只管兩週一次的大作文的出題、批改、評講,不關心平時的週記、日記、小作文、口頭作文等,更不去過問他們的校內外生活、語文活動、課外閲讀,殊不知“集思是寫作的倉庫”。沒有“厚積”,則沒有“薄發”。學生缺乏生動活潑的生活,沒有豐富多彩的活動;教師把看課外讀物當成不務正業,把寫日記看作有無皆可,這樣使學生素材貪乏,語言枯竭,認識鑑賞能力低下,怎能寫出生動豐富的作品呢?

標籤: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