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賒店懷古的作文

熱點1.62W

我家住在豫西南一個普通的鄉村,那裏田野廣袤,土地肥沃,鄉親們世世代代居住在那裏。小時候,我經常聽到大人們在講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唐河人、一個南陽人和一個賒店人同時到客店去投宿,店裏只剩下一個鋪位,三個人就説,咱們各自説家鄉的最高風景,誰説的風景最高誰就住這張鋪。唐河人先説:“唐河有座塔,離天一丈八。”南陽人接着説:“南陽有座王府山,扒扒叉叉挨着天。”賒店人最後説: “賒店有座春秋樓,半截插到天裏頭。”結果賒店人住了店,唐河人、南陽人只好蹲在客店屋檐下挨凍。

賒店懷古的作文

故事裏的賒店,又叫賒旗。現在叫社旗,是我們的縣城。小時候,父親經常用自行車馱着我去趕集。坐在自行車後座上,父親怕我睡着,就絮絮叨叨地給我講起賒店的七十二道街,和街道上的風物故事。我記得集市兩邊的房屋大多是青磚藍瓦,瓦上長着小草,古香古色。夏季炎熱的午後,父親會帶着我到山陝會館去乘涼。那時到山陝會館是不用買門票的,男女老少都可以隨便出入。我對裏邊的雕樑畫棟、琉璃照壁等不怎麼感興趣,只看到老人們在裏邊下,孩子們在裏邊玩耍。高聳的古典建築內,輕風習習,很是涼爽。

長大後,我才知道,我們的縣城賒店鎮,歷史上與景德鎮、佛山鎮、朱仙鎮齊名,為全國的四大商業重鎮之一。我們經常去乘涼的山陝會館,竟是中國最大,號稱天下第一的山陝會館。

賒:在漢語中的解釋為“買賣貨物時延期付款”,用這樣一個字命名一個地方不免讓人感覺有幾分奇怪,我們還是先聽一個故事吧:西漢末年,王莽篡權,皇族劉秀為逃避追殺四處流浪,一天,人困馬乏的劉秀逃到一個叫興隆店的'小鎮,傳説這裏是中國釀酒業的鼻祖儀狄釀酒之地。又累又渴的劉秀信步走進了一家酒館。幾杯酒下肚,劉秀湧起滿腹心事:王莽暴政,百姓怨聲載道,自己是先皇后人,若是扯旗起事,定能招來不少人馬,可是現在連個旗幟也沒有,誰又會聽自己指揮呢?正在犯愁時,劉秀突然抬頭看見了酒館的酒旗迎風飄揚,上書一個大大的“劉”字,劉秀靈機一動,這不就是起事的旗號嗎。劉秀正想買下酒旗,可一摸口袋,甭説買旗,連酒錢也沒法付了。好在店老闆通情達理,不僅免了劉秀的酒錢,還將旗子賒給了劉秀。於是劉秀扛着酒旗上路,人們一看見“劉”字,都知道是先皇的後代招兵呢,紛紛跟着他起事,很快王莽新政被推翻,恢復劉姓江山,建立了東漢王朝。

劉秀稱帝后,想起為自己立下汗馬功勞的酒旗,便改興隆店為賒旗店,簡稱賒店,並下旨改建賒旗店,修建城牆,仿皇城的樣子建九座城門。賒店所處的地理位置正好是水陸交接處,潘河與趙河在這裏交匯匯入漢水。南方水路來貨到賒店改走陸路,北方陸路到賒店轉水路,使這裏成為一個繁榮的商業碼頭。獨特的地理位置,在中國的工商業開始發展之際,便註定了一段傳奇的開始。

清雍正年間,正是晉商在商界叱吒風雲之時。一天,一位山西商人來到了這個中原小鎮,他看到這裏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可以將自己的生意擴展到全國,於是便在這裏設立商號,構築他的商業王國。這位商人就是清代著名的萬里茶道的開拓者,山西常氏家族的常萬達,他將賒旗鎮作為萬里茶道的一箇中轉站。

以常氏家族為首的晉商壟斷了中國南方數省轉運俄羅斯、外蒙的茶葉貿易。從南方採購的茶葉,形成批量後,大都由水路運抵漢口,再由漢水北上達賒旗,從賒旗改陸路,用馬匹馱運至洛陽,入太行,再經太原、大同分別到張家口或歸化,然後穿越戈壁大漠到達恰克圖或庫侖,最終到達俄羅斯的聖彼得堡或莫斯科。在歷史上這條茶葉之路中,賒旗是最重要的中轉站,這也是賒旗能躋身全國四大商業重鎮的原因。

説到這裏,讀者肯定會問,那“半截插到天裏頭”的春秋樓,現在怎麼樣了呢?春秋樓,因裏面供有關羽夜讀《春秋》雕像而得名,在當時想必是古鎮最高的建築了,但現在卻空空如也。我們看看書中的記載:1857年八月十五,捻軍將領王黨率萬餘人從確山打到賒旗鎮。興起於太平盛世的賒旗鎮毫無防守能力,連城牆都沒有,而又“富得流油”,自然成為捻軍籌集軍費的最好目標。富商們別無去處,帶着財寶上了春秋樓,希望居高臨下抵擋一陣。春秋樓樓高牆厚,王黨毫無辦法,這時有人獻計:“要想火燒春秋樓,只有用被子澆桐油。”王黨恍然大悟,令人從商鋪中搶來大量桐油和被褥,扔到春秋樓下點起了火。轉瞬間,熊熊烈火騰空而起,火光沖天,煙霧瀰漫,萬片琉璃瓦劈啪亂響、四處亂飛。那些春秋樓建造者的後人在極端痛苦中連同他們積聚多年的家產與春秋樓一同化為濃煙……

1965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由周恩來總理親自命名,設立社旗縣,寓意“社會主義的一面旗幟”。 所以,在社旗流傳着這樣一句話“古賒店皇帝御封,新社旗總理親定”,並且所有社旗人引以為榮。

而今,在社旗縣城,清代一條街得到了修繕,山陝會館成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社旗人在春秋樓遺址上,修造了關羽夜讀春秋的銅像,並且為恢復春秋樓不懈努力着……

標籤:賒店 懷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