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項脊軒志教案(精選10篇)

熱點1.58W

作為一名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項脊軒志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項脊軒志教案(精選10篇)

項脊軒志教案 1

【預習指導】

獨立研讀文本《項脊軒志》。依據導學案要求,做好標記和勾畫。

【學習目標】

1、在預習的基礎上落實重點文言詞語及特殊文言句式。

2、探究並學習本文對日常生活進行細節描寫的寫作技巧。

3、引導學生體會圍繞在身邊的至愛親情,感受親情的可貴與美好。

【重點難點】

1、探究本文對日常生活進行細節描寫的寫作技巧。

2、針對性的提升細節描寫的閲讀及寫作能力。

【情景導學】

《項脊軒志》借項脊軒的興廢將記人、敍事和抒情融於一爐,寫與之有關的家庭瑣事和人事變遷,表達了人亡物在、三世變遷的感慨以及對祖母、母親和妻子的深切懷念,真切感人。文章如行雲流水,舒捲自如;筆墨紆徐平淡,悱惻動人。讀之,如品佳酩,餘香久在,回味無窮。

一、作者及相關知識

1、《項脊軒志》是明代文學家歸有光的作品,是歸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

這是一篇借記物以敍事、抒情的散文。文章通過記作者青年時代的書齋,着重敍述與項脊軒有關的人事變遷借“百年老屋”的幾經興廢,回憶家庭瑣事,抒發了物在人亡、三世變遷的感慨。文章緊扣項脊軒來寫,又用或喜或悲的感情作為貫穿全文的意脈,將生活瑣碎事串為一個整體。善於拮取生活中的細節和場面來表現人物。不言情而情無限,言有盡而意無窮。

2、作者:

歸有光,字熙甫,又字開甫,別號震川,又號項脊生,蘇州府崑山縣宣化里人,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員。他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風格樸實,感情真摯,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之一,與唐順之、王慎中並稱為“嘉靖三大家”,代表作有《震川先生集》《三吳水利錄》等。

歸有光生平坎坷,歷經幼年喪母、科場八次落第、青年喪妻、家道衰落和叔伯不睦的挫折,但這些都不妨礙他不事雕琢取自天然的散文風格的形成,不妨礙他被人們稱為“今之歐陽修”,成為明代偉大的散文家。

二、朗讀疏通課文,歸納知識點

1、第1段

2、第2段

3、第3--4--5段

三、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梳理文章脈絡。

探究案

【學習目標】

1、掌握文章的藝術手法。

2、瞭解文章的思想內涵。

【重點難點】

1、學習文中設事明理的寫法,注意以傳記的方式説理、用類比説理、用鮮明對比説理的特點。

2、理解文章深刻的思想意義。

【情景導學】

結合現實,談談本文的現實意義。以小組為單位,大家交流探討。

【學習活動】

一、深入學習理解《項脊軒志》

1、本文圍繞項脊軒寫了幾位親人、哪些事件?

2、作者是怎樣寫幾位親人的?在選材和描寫上有什麼特點?

3、這幾件事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感情呢?

4、總結:本文的思想內涵。

一間百年老屋,又小又漏又暗,似乎沒有什麼可寫的,但老屋卻見證了作者家境的變遷,也記錄了他家人的音容笑貌。寄託了作者的綿綿哀思,讀之令人心酸掉淚。聯想我們現在的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很多人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對別人的辛勤付出,缺乏感激之情,缺乏感恩之心。擁有時不知道珍惜,失去時才知道可貴。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愛家庭、愛父母是愛祖國、愛人民的起點,我們通過本文的學習,希望同學們珍惜親情,從感恩開始,孝敬父母、為父母分憂。

項脊軒志教案 2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明瞭作者身世對本文感情基調的影響;

2、疏通字詞,正音並學習重點字詞意義。

重點難點

1、常用文言詞語意義,用法

2、對思想感情的理解。

課型:

新授。

教法:

朗讀,講解,提問,總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明代有一位著名的散文家曾被當時的人們譽為“今之歐陽修”,他的散文被譽為“明文第一”,這位作家就是歸有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他的代表作《項脊軒志》。

二、作者介紹

歸有光,字熙甫,號震川,曾在嘉定(現上海嘉定)講學二十餘年,學生很多,稱他為“震川先生”。唐宋散文以唐宋八大家成就最高,清代散文的主流則是桐城派。歸有光的散文對清代影響很大,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將歸有光視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間的一座橋樑,元明兩代除歸氏外別無他人,由此可見歸有光文學地位之高。

歸有光是明代主要文學流派唐宋派的代表人物。唐宋派提倡學習唐宋文,推崇文從字順的語言風格,針對復古派對前代散文的'剽竊,提出“直抒胸臆”的創作主張,重視在文章中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唐宋派主要成就在散文方面,以歸有光散文成就最高。

歸有光自幼苦讀,9歲能文,可惜仕途不順,35歲中舉人,後連續8次考進士不第。8次!他直到60歲才中進士(活到老學到老),授縣令職,一生鬱郁不得志(悲哀可想而知)。歸有光屢試不第的悲慘遭遇使得他在回憶書齋,回憶對自己期望值極高的親人時,自然而然的帶有一種悲涼的感情,這也是這篇文章“悲”的感情基調的來源,讀文時須注意體會。

三、正音,正義,解題

㈠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㈡題目解釋:項脊軒”是作者的書齋名,“項脊”是作者九世祖道隆所居之所,作者把自己的書齋題為“項脊軒”既含有懷宗追遠之意,又有表示書齋狹小之意。志”就是“記”的意思,是古代記敍事物、抒發感情的一種文體。

㈢教師範讀課文,學生注意字音及朗讀節奏。要讀出“悲”的感情,(設想我復讀8年未中,然後回憶我的高中母校……)

項脊軒志教案 3

設計説明:

關於《項脊軒志》,它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必修2第四單元中的基本閲讀篇目。

《語文課程標準》對文言文教學明確提出要求:“學習中國古代優秀作品,體會其中藴涵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藴奠定基礎。學習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侷限”;“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瞭解並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閲讀實踐中舉一反三。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據此,我對“新課標”的理解即:高中階段要能達到初步鑑定文藝作品,能感受想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受到感染和啟迪。要想實現這一要求,在教學方式上必須採用合作學習、師生互動的學習方式。且制定了《項脊軒志》教學目標如下:(新的課程理念的宗旨是“以人為本”,具體表現“三位一體”的理念,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下面我從這三個方面確定本課的總體目標)

教學目標設計

一、知識與技能

1、瞭解歸有光的生平及其作品風格,整體感知課文,理清層次。

2、品讀親情,深刻理會作品通過平常瑣事表達內心深沉情感的.技巧

二、過程與方法

1、採用由宏觀到微觀的思維方式,逐漸深入,點滴理解。

2、採用合作、探究、自主學習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此文轉於]理解感悟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合作學習,以學生為本,注重師與生的親和力

2、在探究知識的同時,有意識培養學生[此文轉於]從細微的“舉動”中品味“人情美”

教學重點與難點設計:(高一階段正是夯實基礎的重要階段,在教學中,應以抓基礎為本。)

1、重點:狠抓朗讀與背誦,辨析多義詞:“顧、稍、置、去、歸”等。理解和掌握“每、然”等虛詞以及相應的詞類活用。在誦讀基礎上理清文章層次,品讀親情。

2、難點:體驗通過細節描寫表達內心情感的寫作技巧。

教法學法設計(體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態度、習慣,鼓勵學生想象、質疑、發現、創新。所以,我嘗試使用以下教法和學法進行教學:

1、情景教學法;

2、誦讀法;導讀法;

3、討論法;

4、合作學習,以學生為本,注重師與生的親和力(意在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此文轉於]理解感悟的能力。)

5、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實錄:(一課時)

屏幕上投影顯示幻燈片1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粧。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鬆崗。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我們今天這節課由朗讀一首詞開始,請同學們在閲讀中細心體會詞中的感情。

(師生一起深情誦讀。並請同學們注意,這首詞寫作了什麼內容?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感情?請大家在朗讀中用聲音表現出來。)

(師生齊誦讀)

明確:詞作的語言樸素,平白如話,但字字發自肺腑。

然而,這樣的傷情,在現實中,在文學作品中,不僅僅表現在夫妻感情上,也表現在其他親友關係中,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篇至情散文——歸有光《項脊軒志》,一起品讀世界上最純淨的親情。

屏幕投影顯示幻燈片2:項脊軒志歸有光

二、解題並簡單介紹作者

明確:作者歸有光;關於志是古代的一種文體;項脊軒是一個書齋的名字。課文註釋還提到,“項脊軒”一言其小,二是為紀念遠祖歸道隆。

(全班齊讀註釋1,並提示學生,劃在書上,記在心裏)

課文是記書齋來表達一種感情,那到底表達的是什麼感情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三、感知文本,品讀親情

齊讀課文

(屏幕投影幻燈片3):

思考導學:

A、貫穿全文的情感線索是什麼?請用一個字概括,並在課文中找出最能表達這種情感的詞句。

B、作者用怎樣的手法表現這種感情的?

C、請學生在誦讀過程中把自己

項脊軒志教案 4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能準確理解“洞、勝、過、闔、歸”等實詞的含義。

(二)能力目標:

1、能夠通過朗讀賞析本文筆墨清淡而情意纏綿的特色。

2、學習作者從日常瑣事中選取富有特徵的生活細節來抒寫情感的技巧。

(三)德育目標:品味文學作品中的情感,提升自己的文學品位和審美情趣,並培養健康積極的人生志趣,感悟世間真情。

教學重點:

從日常瑣事中選取富有特徵的生活細節來抒寫情感。

教學難點:

把握作者深沉的感傷之情。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通過反覆誦讀,增強語感。

2、討論法:

通過廣泛討論,培養學生深入鑑賞語言的能力。

3、拓展法:

學以致用,啟發學生感悟生活點滴小事中藴含的真情。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以“情”導入,營造課堂氛圍。

二、整體感知:

找出本文的情感線索,整體把握文章脈絡。

三、探究感悟:

(一)學生範讀第1自然段,研讀作者“多可喜”的生活。

學生找出最為欣賞的文句賞析,體會作者安貧樂道,志趣高逸的品質。

鑑賞要點:

①“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

鑑賞點:“借”字看出主人公當時處境清寒卻勤讀不懈的`情形,在如此簡陋的條件下,“樂詩書以自娛”,或書聲朗朗或靜坐冥思,似有無窮樂趣,可見作者安貧樂道,情操高潔。

②“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鑑賞點:作者用詩一樣的語言描繪了畫一樣的意境。皓月當空,月色如水,桂影參差,錯落有致,別有情味。微風過去,頓見光影搖動,但聞幽香陣陣,更覺心曠神怡。這裏作者寫的是景,“珊珊可愛”之景,流露出的是作者對項脊軒的那種深摯的眷戀之情。

(二)教師範讀段,研讀作品“多可悲”的生活。

學生找出作者“可悲”之事,分組討論完成文章的賞讀。

1、 叔父分家:

鑑賞要點:

①“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於廳。”

鑑賞點:原本該是鐘鳴鼎食的大宅院變成了雞犬不寧、烏煙瘴氣的大雜院。

②“庭中始為籬,已為牆,凡再變矣”

鑑賞點:由籬到牆的變化實質上是叔伯隔闔程度由淺到深的外在體現。“矣”字流露出對家道中衰的深深悲慨,怨恨卻無奈。

2、 慈母早逝:

鑑賞要點:

①“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

鑑賞點:這些噓寒問暖的話語,對我們不缺乏母愛的人來説,可能會覺得平常,但對8歲喪母,對母親只有着模糊印象,連對母親的回憶都要靠老嫗轉述的歸有光來説,這些瑣碎關愛也簡直是奢望。

3、 祖母亡故:

鑑賞要點:

①“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

鑑賞點:親切的責備裏,藴含着高度的賞識,深切地表達了祖母對孫兒的默默疼愛和欣賞之情。

②“比去,似乎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

鑑賞點:“闔”有輕輕關上的意思,強調“似乎”更顯小心翼翼,説明祖母生怕打擾孫子用功,足以表現祖母對孫兒的關切之情。“自語”表現她的話發自內心,更見其期望殷切,情真意誠。

③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問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

鑑賞點:這些家常口語,尋常問話,語言樸實清淡,得猶如一杯家鄉的泉水,而所表達的情意卻是那樣的委婉深沉,感人之深,勝過萬語千言。

4、 夫妻永訣:

鑑賞要點:

①“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妹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

鑑賞點:諸小妹為何提“閣”子的事呢?無疑是“吾妻”經常在她們面前提起的緣故,“吾妻”為什麼會經常提起“閣子”呢?上文“時至軒中”就是答案,可以想見,“吾妻”經常在小妹面前提起的,不光是“閣子”,而且還有“閣子”裏的人,他們在閣子裏親密無間的生活!

②“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 問古事,或憑几學書”

鑑賞點:古人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而吾妻“時至軒中”“問古事”“學書”可見非一般的只會女工的小家碧玉。 “吾妻”與歸有光情投志合,互為知音,妻子早逝,知音難尋啊!

③“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種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鑑賞點:明寫枇杷樹,暗寫對妻子的懷念,樹長,人亡!物是,人非!光明易逝,深情難忘,思念之情,與樹俱長,與日俱增,久久縈繞,永世難忘。真可謂是“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四、拓展小結:

(一)回顧學生所賞析的文句,總結本文特點。

(二)引導學生關注日常生活,感受世間真情。

附:板書設計

修葺前:老、小、破、陋

怡我情 喜

修葺後: 幽靜、可愛

諸 父 異 爨

慈 母 早 逝 感我懷 悲

祖 母 亡 故

夫 妻 永 訣

項脊軒志教案 5

學習過程:

一、導入

中國文人多雅趣,這不僅表現在他們其琴書畫、詩詞歌賦才藝方面,也體現在他們生活的飲食起居上,尤其關注居住環境,居所不但是他們的生活空間,更成了文人的精神家園,因而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劉禹錫《陋室銘》“唯吾德馨”,其何陋之有?中國台灣作家李樂薇《我的空中樓閣》把小屋看作“生活中的第一件藝術品”。他們或恬淡孤高,或陶醉自然,有詩意地棲居情懷。歸有光這篇散文專門為書齋作記,作者又是何種情懷呢?

  二、解題

志:名詞,記;軒:本指前面高有帷幕的`車子,因而把像軒車的屋子、走廊都叫軒,今天軒用來指有窗的廊子或小屋,多用於書齋茶館;項脊:因江蘇太倉項脊涇得名,因為他遠祖歸道隆曾居住於此,把它用來作書齋名有紀念遠祖的意思。

三、作者

歸有光:明代著名古文家,號震川,世稱震川先生。九歲能文,但科考坎坷,三十五歲才中舉;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六十歲終中進士。以儒生而為縣令,為政清廉,不為豪門大吏所容,仕途不利,轉徙五年而終。歸的文章“不事雕琢而自有風味”,時人有“明文第一”“今之歐陽修”的讚譽。

四、解讀

⑴散文往往以情取勝,描寫能寓情於景、景中含情,敍述能娓娓道來,情藴渾然,説理能不緊不慢、情理交融。作者喜歡用一句話、一個詞定下全文的感情基調,我們把他叫做“文眼”,請找一找本文文眼。

明確:然餘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⑵這句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點撥:在文中何位置?獨立成段,意義何在?

明確:承上啟下,實現過渡

點撥:這是局部價值,既然還是文眼,那就全文來説呢?

明確:是脊樑骨,是綱,統率全文。就是散文的神,行散神聚,綱舉目張,此之謂也。

⑶如果把它放在文章開頭如何?學生討論。

明確:上下文轉換生硬;先介紹它利於讀者瞭解、顯得自然不突兀。

⑷作者因何而喜?(注意疏通字詞)

明確:修葺復新之樂,庭室閒雅之趣。

⑸説“悲”卻未用“悲”字,用了哪兩個同意義的動詞?

明確:“泣”和“號”

⑹因什麼而泣,又因什麼而號呢?儘量用原文詞語。

明確:懷念先妣而泣,瞻顧遺蹟,念及大母而號。(細節真切)先妣、大母各指誰?

⑺一“泣”一“號”和“哭”有區別嗎?

明確:“哭”強調動作,“泣”和“號”着重情感流露,“號”比“泣”程度深。作者為何對後事是“長號”?

⑻那剩下的內容和悲沒有關係嗎?(注意疏通字詞)

明確:有,先講家道中落,後講愛妻亡故,未着一悲,悲已現矣。不言情而情無限,言有盡而意無窮。

⑼那從抒情方式上看,二者的區別在於?

明確:一是直接抒情,一是間接抒情

⑽文中作者寫的幾件小事都是回憶往昔的內容嗎?

明確:不是,追憶妻子卻寫現在的庭中枇杷,虛實結合。

⑾總結一下,作者之悲包括哪些人事的感歎呢?

明確:家道變故、至親仙逝、功名艱辛、夫妻兩隔。

⑿啟悟:“人有悲歡離合”,能真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者古來幾人?其實物理和人事類同,事物有新舊變遷,人事有喜悲經歷。項脊軒累三世,“凡四遭火而不焚”,也許有神護之,那麼人生遭際,最終命運又由誰來掌握?念及於此,命運多舛者悲從中來。

⒀談談作者寫的哪個方面也能讓你真切體會到悲的意味?

①請大家齊讀一遍該部分

②説説自己的感受

③講講聯想到的內容

④有感情的讀一次

五、結課、佈置作業:

《優化》延伸閲讀一、二題。

六、附:

板書

歸有光

喜(修葺復新之樂,庭室閒雅之趣)

項脊軒人事

悲(家道變故、至親仙逝、功名艱辛、夫妻兩隔)

作者郵箱:

項脊軒志教案 6

一、教學目的

1.掌握“比、乳、過、下、而、然”等文言詞語的意義、用法。

2.瞭解歸有光的散文成就及“志”類文體。

3.學習本文用線索貫穿、形散神聚的寫法。

4.學習本文以細節、場面狀寫人物,情景交融等技法。

二、教學重難點

1.常用文言詞語的意義、用法。

2.形散神聚的方法——線索串聯法。

3.藉助平凡的景、事、物抒發悲喜之情。

三、教學原則

教為主導、學為主體、思為主攻、練為主線。

四、教學思路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聽下面的成語,並以這個成語為謎面,猜一明代作家名。 ??謎面:衣錦還鄉。謎底:歸有光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歸有光的`一篇散文名作——《項脊軒志》。

(二)誦讀品味

1.教師範讀1、2段。

2.一名學生朗讀3、4段,齊讀5、6段。

要求:體味文中藴涵的情感,找出文眼。

(三)學生分段譯讀課文

1.把握重點字、詞、句。

活用詞:雨澤下注 乳二世

古今異義詞:比去,以手闔門 或憑几學書 已為牆

通假字:而母立於茲

一詞多義:室始洞然 然睹促織 輮使之然也

2.學生分段口譯課文,教師指導。

3.結構線索:

(1)修茸前後的不同風貌。

(2)軒的變遷和家人軼事。

(3)補寫喪妻前後軒中情形。

(4)寫軒中的枇杷樹。 項脊軒的變遷作 線索:作者的悲喜情感 (討論:喜什麼?悲什麼?以哪種情感基調為主?)

4.文章主旨:借項脊軒的興廢表達人亡物在,三世變遷的感慨,抒發對親人的懷念之情,如何表現?請具體分析。

5.抒情技法:

(四)課堂練習(投影展示)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比去,以手闔門 大母過餘曰

比比皆是 願枉車騎過之 納比籠中 凡四方之士,無有不過而拜且泣者

比得軟腳病

2.談談《項脊軒志》的抒情藝術(課後形成書面分析)。

項脊軒志教案 7

教學目的:

1、學習常用實詞和虛詞“顧”“稍”“置”“去”“歸”等的用法。

2、學習文言文中詞類現象(名詞作狀語)的一般規律。

3、理解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對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對家庭變遷的感慨。

4、分析歸有光散文的一般特點。

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歸有光散文的特點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方法:

文言文教學三讀法

第一課時

目標:

解題,介紹作者,認讀課文,講解第一段。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本課是一篇抒情性很強的散文佳作。作者在寫景敍事中,把“喜”和“悲”的'感情抒發得委婉動人,感人至深。

二、介紹作者:

歸有光(1507~1571年),字熙甫,明朝崑山人,著名散文家。作者自幼苦讀,9歲能文,20歲通讀五經(《詩經》《尚書》《周易》《禮記》《春秋》)和三史(《史記》《漢書》《後漢書》,加《三國志》稱“四史”),但考試不利,35歲才中舉,後8次考進士落第,於是遷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講學20餘年,學生頗多,稱之為“震川先生”。他直到60歲才中進士當縣令。由於為官正直,不與上級官吏和地方豪紳同流合污,3年後明升實降為順德通判,專管馬政,頗受委屈。後由大學士高拱保薦為南京太僕寺丞,留掌內閣制敕房,修《世宗實錄》,上任一年後,病故。在文學上,因作者仕途多舛,但他博覽羣書,在散文創作上造詣很深,是明代傑出散文家。他的散文源出《史記》,取法於唐宋八大家,風格樸實,感情真摯,一反當時“文必秦漢”的理論和只求貌似的形式主義風尚。歸有光與王填中、唐順之、茅坤並稱為“唐宋派”。他的散文樸素簡潔,自然真摯,以神味見長,尤善以家庭瑣事寄託真情。《項脊軒》《先妣事略》《寒花葬志》為代表,他的作品對清代桐城派散文影響很大,本單元的《登泰山記》(姚鼐)與本文有很多相似之處。

三、解題:

項脊,地名,是作者九世祖歸道隆所居之處;軒,小屋,作者將自己的書齋題為“項脊軒”含有懷宗追遠之意;志,記也,古代記敍事物,抒發感情的一種文體。

四、聽錄音,正音正句讀:

下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A 滲漉(shenlu) 欄楯(shun)

項脊軒志教案 8

一、教學導入

誰也不會想到一位憂國憂民的大詩人杜甫寫過一首詩: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樑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局,稚子敲針作釣鈎。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在詩人眼裏看來,燕子,鷗鳥都有一種忘機不疑、樂羣適性的意趣,物情如此幽靜,人事的幽趣尤其使詩人愜心快意:老妻畫紙為棋局的痴情憨態,望而可親;稚子敲針作釣鈎的天真無邪,彌覺可愛。真是村居樂事。(離亂之後,重新獲得家事6兒女之樂,怎不感到欣喜和滿足呢)但從結句來看,表面上是喜幸之詞,而骨子裏正包藏着不少悲苦之情。看來,古人抒懷,“善假於物”也,借托於景、事、物、人等。今天要學的課文很有生活氣息,是一篇抒情性很強的散文佳作。作者在寫景敍事中,把“喜”和“悲”的.感情抒發得委婉動人,感人至深。(板書:《項脊軒志》)

二、解題:項脊,地名,是作者九世祖歸道隆所居之處;軒,小屋,作者將自己的書齋題為“項脊軒”含有懷宗追遠之意;志,記也,古代記敍事物,抒發感情的一種文體。(歸有光從小就有遠大志向,要博取功名,光宗耀祖。從項脊兩字字面理解,歸有光要成為家族頂天立地的脊樑。)

三、正音正句讀:

1、下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A滲漉(shenlu)欄楯(shun)兀(wu)坐修葺(qi)

B斑駁(bo)異爨(cuan)老嫗(yu)汝姊(zi)

C闔(he)門長號(hao)偃(yan)仰婢(bi)女

D扃牖(jiongyou)呱呱(gu)門扉(fei)象笏(hu)

2、斷句練習: 日過午/已昏 雞/棲於廳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 然/自後/餘多在外

四、誦讀品味

1、教師範讀1、2段

2、一名學生朗讀3、4段,齊讀5、6段。要求:體味文中藴涵的情感,找出文眼。

五、分段譯讀課文

活用詞:雨澤下注乳二世

古今異義詞:比去,以手闔門或憑几學書已為牆

通假字:而母立於茲一詞多義:然得凡而若汝乃

六、理清結構

線索:項脊軒的變遷的感概,作者的悲喜情感。

討論1:喜什麼?悲什麼?以那種情感基調為主?

文章主旨:借項脊軒的興廢表達人亡物在,三世變遷的感慨,抒發對親人的懷念之情,如何表現?具體分析。

項脊軒志教案 9

教學目的:

1、學習常用實詞和虛詞顧稍置去歸等的用法。

2、學習文言文中詞類現象(名詞作狀語)的一般規律。

3、瞭解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對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對家庭變遷的感慨。

4、分析歸有光散文的一般特點。

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歸有光散文的特點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方法:

文言文教學三讀法

第一課時

目標:

解題,介紹作者,認讀課文,講解第一段。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本課是一篇抒情性很強的散文佳作。作者在寫景敍事中,把喜和悲的感情抒發得委婉動人,感人至深。

二、介紹作者:

歸有光(1507~1571年),字熙甫,明朝崑山人,著名散文家。作者自幼苦讀,9歲能文,20歲通讀五經(《詩經》《尚書》《周易》《禮記》《春秋》)和三史(《史記》《漢書》《後漢書》,加《三國志》稱四史),但考試不利,35歲才中舉,後8次考進士落第,於是遷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講學20餘年,學生頗多,稱之為震川先生。他直到60歲才中進士當縣令。由於為官正直,不與上級官吏和地方豪紳同流合污,3年後明升實降為順德通判,專管馬政,頗受委屈。後由大學士高拱保薦為南京太僕寺丞,留掌內閣制敕房,修《世宗實錄》,上任一年後,病故。在文學上,因作者仕途多舛,但他博覽羣書,在散文創作上造詣很深,是明代傑出散文家。他的散文源出《史記》,取法於唐宋八大家,風格樸實,感情真摯,一反當時文必秦漢的理論和只求貌似的形式主義風尚。歸有光與王填中、唐順之、茅坤並稱為唐宋派。他的散文樸素簡潔,自然真摯,以神味見長,尤善以家庭瑣事寄託真情。《項脊軒》《先妣事略》《寒花葬志》為代表,他的作品對清代桐城派散文影響很大,本單元的《登泰山記》(姚鼐)與本文有很多相似之處。

三.解題:項脊,地名,是作者九世祖歸道隆所居之處;軒,小屋,作者將自己的書齋題為項脊軒含有懷宗追遠之意;志,記也,古代記敍事物,抒發感情的一種文體。

四.聽錄音,正音正句讀:

下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A 滲漉(shenlu) 欄楯(shun) 兀(wu)坐 修葺(qi)

B 斑駁(bo) 異爨(cuan) 老嫗(yu) 汝姊(zi)

項脊軒志教案 10

[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善於從日常瑣事中選取富有特徵的生活細節來抒寫感情的技巧。

2、體會本文筆墨清淡而情意纏綿動人的特色。

[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善於從日常瑣事中選取富有特徵的生活細節來抒寫感情的技巧。

[教學難點]

作者如何表現深摯的感情。

[媒體設計]

多媒體課件以聲音畫面渲染氣氛,突出教學目標。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導入

1、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於廳。

2、娘以指扣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

3、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

4、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5、借書滿架

二、質疑討論:這滿架的書真是借來的嗎?

明確不可能。

歸有光出身於一個怎樣的家庭中?

明確官宦家庭,書香門第。

這能否從文中找出?

明確吾家讀書久不效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

明確積書滿架—————據《四部備要》本集中作“積書”

三、

1、這樣一個大家庭,後來發生了怎樣的變故?

明確:分崩離析,連小軒也凡四遭火。

2、文中哪些語句最能渲染衰敗的景象?

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於廳。

這裏,作者抓住了富有特徵的生活細節,就將大家庭頹敗破落,混亂不堪的情狀和盤托出了。

板書:生活細節(投影:細節描寫),這是我們這堂課的學習重點。

四、

1、好端端一個家庭,弄得四分五裂,面對這樣的變故,作者滿含怎樣的感情?

2、能否用文中的一個字概括?板書:悲

3、他的悲哀僅僅是由於家道中落嗎?

否。他又追憶起了逝去的親人――母親、祖母、妻子。

五、作者回憶母親、祖母、妻子,同樣也是選取日常生活中一些平淡的事,通過典型的.細節和場面來表現他深摯的感情。

1、自由朗讀“家有老嫗”,┉“令人長號不自禁”

2、這些細節描寫,你最欣賞哪一處?

母親

a、“某所,而母立於茲。”首先造成一種觸景傷情的氣氛。

b、借老嫗之口説出“兒寒乎?欲食乎?”的關切話語,把母親在世時對孩子關心愛護、問寒問飢的神情形神畢肖地表現出來。

c、娘以指扣門扉曰

這一動作更使人有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之感。

d、娘不僅對子女關心備至,對老嫗也是友善對待,所以老嫗在談及母親時也是傷心不已。有這樣慈愛、善良的母親是一種福份,而如今她已早早離開人世了,作者八歲喪母,這些雖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可對於一個年幼喪母的人來説,多麼親切温暖、值得眷念。

投影:“震川之述老嫗語,至瑣細,至無關緊要,然自幼失母之兒讀之,匪不流涕矣。”

祖母:

對這位自幼喪母的孫子,祖母自然是格外關切

a、“大類女郎也”————嗔怪,喜悦

b、大母過餘曰————無限關切

c、以手闔門————不打擾

d、“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他日,汝當用之”————寄以無限期望,希望他能重振門楣,光宗耀祖。

分析:古人云:“學而優則仕。”歸有光八歲能文,可説是天資聰穎,他自己當然也希望早露頭角,而今18歲,卻依然功名未成,有負祖母殷切期望。這裏,作者用平平常常的幾句話,平平常常的幾個動作,就把老祖母對孫兒的無限疼愛關心殷切期望寫得淋漓盡致,足見作者攝取生活細節功力之深。

投影一一朗讀3個句子,體會

六、

1、(對照投影)作者在追憶母親時,“餘泣,嫗亦泣”。想起有負祖母厚望,“令人長號不自禁”,悲傷之情如洶湧潮水直瀉而出。作者在回憶亡妻時,有沒有直接表露自己的悲痛呢?

一一沒有

2、朗讀餘“既為此志”這節,

3、提問:

請你們設想一下“時至軒中,從餘問古事,或憑几學書。”是一幅怎樣的場景?如果拍電視,請你設想一個最佳鏡頭2手把手學寫字

4、提問:諸小妹為何提閣子之事?

自然是妻子經常提起的緣故,她經常提起閣子中的人。所謂“愛屋及烏”,她是愛人及閣了

5、這樣一位好妻子,好伴侶,現在離我而去了,作者的心情自然是無限悲涼,你們能否從這兩節中找出這樣的細節呢?

配樂朗讀

a:室壞不修一一吾妻死了,再無心情去修繕小軒,含蓄地寫出了內心的憂傷

b:亭有枇杷樹一一作者沒有寫如何懷念她,只説妻子手植之樹已亭亭如蓋矣,不説人在思念,只説樹在生長,樹長!人亡!物是!人非!睹物傷情,這裏沒有一個字言及思念,而思念之情表現得極為真摯動人,正如明代王錫爵所説:“無意於感人,而歡愉慘怛(“慘怛”,憂傷,痛苦。“怛”讀dá)之思溢於言語之外”

(可以提示:聯繫文學作品中這樣的描寫一一如《紅樓夢》中“寶玉哭靈”)

6、有感情朗讀末節

七、課文後幾節,作者極力渲染這種悲情,可是文中第一段卻極力描寫項脊軒生活的怡然自樂,這是否會沖淡悲情?

否,起反襯作用

八、文題《項脊軒志》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線索。人、事、景都與軒有關,作者的或喜或悲之情也來自於軒,清代梅曾亮言:“借一閣以寄三世之遺蹟”

九、總結:

好端端一個大家庭,最終分崩離析,這是一悲,人們常説,人生有三大不幸::少年喪母,中年喪妻,老年喪子,歸有光就佔了兩大不幸,再加上功名未遂,辜負了祖母的殷切期望,接二連三的悲壓得他喘不過氣來,只能借《項脊軒志》這一篇散文來寄託對大家庭破落的感慨和對親人的懷念

十、這篇文章對我們寫作有何啟示?

不必寫驚天動地的大事,曰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只要你用心感受,抓住富有特徵的細節,定能人出富有真情實感的好文章以“平平淡淡總是真”作結

板書設

反襯

(景)喜項脊軒——————悲(事、人)

生活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