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熱點

時代楷模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15篇

熱點2.18W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時代楷模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時代楷模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15篇

時代楷模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1

貫徹落實全國、全省教育大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精神,學習先進典型,弘揚高尚師德,發揮榜樣的示範引領作用,雲南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在昆明舉辦“張桂梅思政大講堂”首場報告會。9月1日下午14:30,雲南師範大學商學院組織全校師生集中觀看“張桂梅思政大講堂”第一講《信仰的力量》,主講人張桂梅老師講述了創辦女子高中的坎坷經歷和自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張桂梅和女高的老師們帶領學生讀黨史、誦經典、講述革命英雄故事傳説,讓學生們接受紅色文化的薰陶,觸摸信仰的`温度,懂得將個人的前途與國家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張桂梅老師把共產主義信仰教育放到學校教育的首要位置,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努力讓學生成長為具有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報告會上,中共雲南省委副書記、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王予波同志作了發言,他説,《張桂梅思政大講堂》將作為全省上下辦好、教好、學好思政課的最生動材料。去引導學生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通過邀請先進模範人物、知名專家學者上講台,以先進事例感染學生,以透徹學理分析迴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説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打造全省思政教育第一金課,使大講堂成為一個導向、一個標杆、一種激勵。

時代楷模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2

“我人生的價值在於改變了一代人,不管有多少數量,只要他們過的比我好,我就滿腳了!”這是張桂梅校長在接受採訪時説的一段話,她的一生貢獻給了教育事業,作為一名知識的傳播者,她是偉大的,無私的。看完了她的事蹟,也讓我對於自己的人生價值有了更深刻的反思。

我出生在雲南的一個邊陲小鎮,所幸,我有接受教育的機會,但在我身邊也有過同樣的事情發生,我清晰的記得我的一位國中同學,沒有上完國中就回家了,她的家在雲南的一片山區裏,後來我在朋友那裏得知,她是回家結婚了,家裏給介紹了一個對象,所以只能放棄了上學的機會,那時對於我來説,還不知道這意味着什麼,現在想來,也許那個同學的一輩子就被圈禁在了大山深處。

人們常説知識改變命運,對於小時候的我來説,並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我也還沒有明白知識是如何能改變人命運的,但是,現在的我,在錯過了最好的學習環境和最佳的學習時光後,我明白了,還記1得高中時,我媽媽也常和我説讓我好好的學習,不要一輩子就蝸居在一個不大的城市,以為自己所處的這一片天空,就是整個世界。那時的我處於青春的叛逆期,幹什麼都要和父母對着來,現在我也曾不止一次懊悔過當時沒能早點懂事,沒能聽父母的好好學習,但是錯過了就是錯過了,人生沒有重來一次的機會。

踏入教育這個圈子是我沒有想到過的,在填報大學聯考志願的時候,我也有想過要讀教育,但是在父母的勸告和自己對於將來的迷茫下,我放棄了,而是挑選了在當時看來似乎比較吃香的計算機系,走進教育的圈子,也算是偶然,在大學時,朋友介紹我去做一個兼職,是市教委給的一個國中生科學實踐課程,我當助教。有一次,因為安排上的失誤,有兩個孩子沒有安排老師上課,負責人讓我暫時帶兩次,那是我第一次作為一個老師上課,課後的成就感是巨大,後來我開始在不同的機構做兼職,畢業後來到了高思,也算是正式走入這個圈子。

向來以來,我都認為做教育是一個神聖的職業,肩負着教育強國的重擔,一開始,我也想親自和學生們傳授知識,但是我自身的能力限制了我,後來我想,給學生們介紹適合她的老師,能夠從側面幫助到也是好的,一開始這個工作確實給我帶來了很大的成就感,特殊是在家長尋我,説老師特殊好,孩子有提升的時候,這種滿腳感上升到了一個極點。進入教育行業,我的初衷就是想讓更多的孩子學到更實用的知識,讓他們的將來有更多的挑選性,這樣就夠了。雖然我們是以營利為目的,但是確實幫助了一些孩子不是嗎?但是當這份工作給我帶來滿腳感的同時,也有家長的投訴和謾罵,我也動搖過,也想過2要不要繼續下去。但是今天這則新聞給了我很大的衝擊,張校長在創立學校之初,也遇到過無數的困難,也有過無數人的不理解,但是她為了心中的信念堅持下來了,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影響的不只是一代人,起碼是三代人會因為讀書而改變自己的將來,我感受到了教育強國的重要性。

北京的教育環境確實比一些山裏的環境好了太多,給我們的感受自然也沒有山裏老師那麼強烈,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想,我們肩負的'不僅僅是一個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同時也是肩負了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希翼和信賴,更肩負了教育強國,國家興亡的使命感。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而我們作為知識的傳播者是少年強的重要一環。我們的力量很微小,小到可能對一個孩子的將來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但我們的力量也可以很強大,只要被家長和孩子們信賴,我們同樣可以改變千千萬萬個孩子的將來。

我還記得小時候的第一位語文老師,那是一個從大城市來的語文老師,很美麗,一般話也很標準,正是在她的教育下,我的一般話沒有大多數南方人的口音,那是我的啟蒙老師,我也記得我的最後一位語文老師,一位有着幾十年教齡的老教師,我是他的最後一屆學生,也是他告訴我,年輕就要敢拼,敢闖,多看看外面的世界,會有着我意想不到的精彩。這兩位老師都在我人生的重要時期對於我有着特別的意義。我更加記得去年的高思年會,年會上須老師向我們展示了高思和其他一些邊遠學校的合作,也帶着我們的產品走遍了中國的每一寸土地,也告訴我們有很多的孩子可以享受和北京同樣的教育資源,3對於北京的孩子來説,這可能沒有什麼稀奇的,但是對於那些孩子來説,可能就是開啟了人生的另一扇窗,人生因此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人們常説一個詞——言傳身教。我想新聞裏那個想考到東三省的女孩,也是受了張校長的言傳身教吧,不想自己的人生以後侷限在一個地方,想要有無數的精彩,能看到,她説起目標時,眼睛裏都是有光的,是對將來的期待。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能做的還是太少,我也許不能影響一代人,但是我能努力做到影響身邊的人,不忘教育的根本,也不忘我的初心。我想假如有機會,我也想去教教那些孩子,也想有一個親自改變他們的機會,也想親口告訴他們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從思想上改變他們。

時代楷模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3

張桂梅創辦女子高中的初衷是為了解決眾多適齡失學女孩的上學問題,幫助她們走出閉塞的村落,去追尋屬於自己的青春和夢想。可當無法保障學生安全的時候,何談追逐夢想?

對此,為保障新招收100名學生的安全,張桂梅便帶着全校的女老師和學生一起走進了教室,利用桌椅晚上搭成簡易“宿舍”,白天教學,晚上休息。同時,又安排學校裏的男老師在教學樓的`樓梯間搭起“木板牀”,輪流值守校園安全工作,全體教師為學生築起了安全保障第一關。

當張桂梅決心要創辦女子高中之時,便知其一路坎坷,在這樣的環境裏,全校僅有的17名教職員工中有9名相繼辭職離開,100名學生有6名提出轉學,這些情況讓創辦女子高中初期本就步履維艱的張桂梅更是雪上加霜。

只招收貧困家庭女孩?免除學雜費的辦學制度?女子高中能否辦得下去?面對社會上的質疑聲,張桂梅鼓勵大家:“留下的8名老師中有6名共產黨員,只要黨員在陣地就在,女子高中這塊教育扶貧陣地一定守得住。”

張桂梅説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所以,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她也沒有放棄建立女子中學的決心。

20xx年9月,在張桂梅老師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與幫助下,全國惟一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華坪女子中學終於順利成立。

時代楷模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4

張桂梅創辦女子高中的初衷是為了解決眾多適齡失學女孩的上學問題,幫助她們走出閉塞的村降,去追找屬於自己的青春和夢想。可當無法保障學生安全的時候,何談追逐夢想?

對此,為保障新招收100名學生的安全,張桂梅便帶着全校的女老師和學生一起走進了教室,利用桌椅晚上搭成簡易“宿舍”,白天教學,晚上歇息。同時,又安排學校裏的男老師在教學樓的樓梯間搭起“木板牀”,輪流值守校園安全工作,全體教師為學生築起了安全保障第一關。

當張桂梅決心要創辦女子高中之時,便知其一路坎坷,在這樣的環境裏,全校僅有的17名教職員工中有9名相繼辭職離開,100名學生有6名提出轉學,這些情況讓創辦女子高中初期本就步履維艱的張桂梅更是雪上加霜。

只招收貧困家庭女孩?免除學雜費的辦學制度?女子高中能否辦得下去?面對社會上的質疑聲,張桂梅鼓舞大家:“留下的8名老師中有6名xxx員,只要黨員在陣地就在,女子高中這塊教育扶貧陣地一定守得住。”

張桂梅説過這樣一句話:“假如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假如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假如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所以,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她也沒有放棄建立女子中學的決心。

20xx年9月,在張桂梅老師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與幫助下,全國惟一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華坪女子中學終於順利成立。

時代楷模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5

毛相林常説:“雖然現在條件好了,但下莊精神丟不得,還要一代一代傳下去。下莊人的步伐不會止於打通絕壁上的天路,不會止步於脱貧路,還要走好鄉村振興的路,走上小康路!”

為激勵下一代繼續奮鬥在脱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讓下莊精神一代一代傳下去。20xx年年底,毛相林積極主動向縣、鄉兩級申請,想在下莊村建立一個下莊人事蹟陳列室。

20xx年4月,在縣、鄉兩級大力支持下,下莊人事蹟陳列室在下莊村文化廣場建成,廣場上還屹立了一座“下莊築路英雄譜”,上面刻着108位當年以生命挑戰懸崖的村民姓名,彰顯了下莊人用生命和汗水鑄就的不甘落後、不等不靠、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下莊精神”,承載了毛相林這一代下莊人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

20xx年通路以後,全村有36人外出上國小、132人外出上中學,29人考上了大學。毛相林希望這些有知識、有見地、有文化的年輕人能回到下莊,用自己學到的知識改變下莊的.面貌。

每年過年外出務工村民回家,毛相林都要挨家挨户上門為他們講述這些年來下莊的變化,描繪下莊美好的未來,請他們回來,為下莊的鄉村振興盡心出力。41歲的楊亨均回來成立了秀葱農業專業合作社,管理下莊的桃園,探索出新的創收門路;29歲的毛連長帶着女朋友一起回來,做網絡直播帶貨;大學生彭淦回來了,走上講台成了下莊村小的一名老師;毛相林的兒子毛連軍也回來了,參與到旅遊環線建設中。

毛相林説,等他從村主任崗位上退下來,他就做下莊人事蹟陳列室的義務講解員,為大家講述下莊人脱貧奔小康的故事。他要把下莊精神傳承下去,讓來到下莊的人們懂得珍惜黨和國家的好政策,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建設和諧富足的美麗鄉村。

時代楷模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6

商務運營部朱宏志

8月14日10時,伴隨着莊嚴的國歌聲,"時代楷模"張拂曉先進事蹟報告會在遼寧省人民會堂進行。

"新時代是幹出來的,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張拂曉堅守初心而又鋭意創新,他的事蹟彰顯了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偉大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講述了從一般工人逐步成長為技能專家的事蹟。"一次次徹夜搶修,一次次揮汗攻堅,一次次慶祝勝利……我很幸運,在最美好的青春時間,有師傅在身邊,引領着我奮鬥,激勵着19我前行。"濱海拂曉xxx員服務隊隊員、張拂曉的徒弟回顧起與師傅一起奮戰搶修現場、服務百姓客户的動人故事。濱海新區新城家園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何麗,國家電力報社記者也分別講述了自己眼中的張拂曉。

一句句樸實生動的話語、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故事、一個個催人奮進的場景,從不同側面展現出"時代楷模"張拂曉的政治品行、敬業意識、進取精神和高尚情操。張拂曉把百姓的點滴小事記在心頭,讓正義裏60多個樓門告辭了沒有照明的日子,近千户百姓受益,"張拂曉能把格外的事當成分內的事,而且做得這麼好,我們要以張拂曉為模範,以踏實肯幹的奮進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勇於開拓的創新精神,在新時代展現新作為。

"在張拂曉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名黨員的擔當與作為,他不僅自己踏實肯幹、勇於創新,還帶動了身邊一大羣人,傳遞了向上的價值導向。"張拂曉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示範和引導,要以他為標杆,以新擔當新作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時代楷模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7

商務運營部喬鴻

"時代楷模"張拂曉是我們電力工人傑出代表,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先進典型,是"點亮萬家的藍領工匠",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漂亮"的重要思想,見證了新時代電力系統工作人的使命和擔當。

作為一名撫電電站服務員工,我滿懷敬意地傾聽了張拂曉先進事蹟報告會,事蹟中一串串閃光的數字令人激情澎湃,現場中一次次嘹亮的掌聲令人熱血沸騰,他的崇高品質與奉獻精神深深地打動着每一名員工,催人奮進,感受頗深。

學習時代楷模精神,就是要學習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政治品行,紮根基層、埋頭苦幹的'敬業意識,勇於探究、矢志創新的進取精神,甘願奉獻、為民服務的高尚情操,在工作中,以更加飽滿熱情的精神狀態鋭意進取、努力拼搏,爭創一流業績。

學習時代楷模精神,就是要吃苦在前,衝鋒在前,奉獻在前,從張拂曉身上吸收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難奮鬥、勇於創新、淡泊名利、敢於奉獻的勞模精神力量,以更加實幹苦幹能幹、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鋭意進取,努力拼搏,為打造撫電電子服務品牌效應再作新貢獻。

時代楷模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8

按照xx的要求,我認真學習了楊善洲先進事蹟,現將心得體會彙報如下:

一、學習狀況

1、個人學習狀況。在鄉黨委的要求以及村黨支部的精心組織下,我認真學習了楊善洲精神,深刻地從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等方面談出了自己對學習的認識,透過這次學習,對我開展工作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變被動主動,在學習活動中,透過深刻反思和認真領悟,認真做好讀書筆記,認真觀看了楊善洲先進事蹟專題片《大山佐證》,並認真撰寫觀後感。

2、楊善洲生平簡介。1988年4月,楊善洲同志從地委書記的崗位上退下來後,紮根施甸大亮山艱苦創業,義務植樹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積達5.6萬畝的林場,並將林場無償移交國家。楊善洲同志曾先後被評為省、市優秀共產黨員、全國老幹部先進個人、全國老有所為先進個人,被授予“全國十大綠化標兵提名獎”、“環境保護傑出貢獻獎”、“中華環境獎提名獎”等榮譽稱號。

楊善洲同志六十年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一輩子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一輩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輩子公而忘私、廉潔奉公。他恪守信念,一心為民,忘我工作,始終如一地堅守着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操,始終如一地踐行了執政為民的根本宗旨,始終如一地發揮了老有所為的奉獻精神,以感人的事蹟,集中展示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品質,樹立了黨員幹部的光輝形象和時代風貌,什產黨員和老幹部的優秀代表,是“創先爭優”的突出典型,抒大黨員幹部學習的楷模。

二、學習收穫

(1)透過教育,認識了學習楊善洲老書記的好處和重要性。

開展學習楊善洲老書記教育活動,能夠使廣大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團結帶領人民羣眾貫徹落實黨的正確的理論、路線、綱領;開展學習楊善洲先進事蹟教育,能夠用廣大黨員的行動來體現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才能保證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完成黨的執政任務和執政使命。

學習楊善洲同志,就要學習他無私奉獻、淡泊名利的高貴品質。楊善洲同志擔任保山地、縣主要領導長達三十餘年,但從未為妻子孩子撈上一冊“農轉非”的户口本,沒有給家裏蓋上一間像樣的房子。他常對家裏人説:過日子,吃處有個鍋,睡處有個“窩”就行。他把價值3億元的林場無償移交給施甸縣政府,縣裏要獎勵他10萬元,他堅決不要;市委、市政府獎勵他20萬元,他又把大部分作為捐資助學等捐獻了出去。向楊善洲同志學習,就是要像他那樣,加強思想道德修養,不圖名、不求利、不謀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一塵不染,堅持以德立身、以公處事、以廉樹威,永葆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學習他永葆本色、矢志不移的堅定信念。楊善洲同志入黨六十年來,時刻牢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把“隨時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犧牲一切”作為自己的錚錚誓言,時時處處以共產黨員的標準來衡量和要求自己。他堅信共產主義,牢記黨的宗旨,立場堅定、意志堅強,始終持續共產黨員的政治本色。向楊善洲同志學習,就是要像他那樣,樹立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的理念,堅定理想信念,牢記黨的宗旨,始終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以堅定的信念展示共產黨員的風采。

(2)透過對學習楊善洲老書記的學習,明確了新時期共產黨員的具體要求。

經過學習和討論,我明確了作為一名支書助理的共產黨員在新時期的先進性,一是要立足本質、全心服務。熱愛自己的事業,堅持黨的方向;愛崗敬業,求真務實;紮實工作,爭創一流,把羣眾的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上。二是優質高效,精益求精。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提高業務潛力,爭創一流工作業績。三是團結協作,顧全大局。維護民主集中制原則,執行黨組織的決定,個人利益服從羣眾利益,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四是不計得失,樂於奉獻。吃苦在前,享受在後;艱苦奮鬥,廉潔奉公;牢記“兩個務必”,抵制腐敗現象。

(3)學習楊善洲老書記增強了自己的黨性,提高了自己的水平。

透過學習,我深刻體會到,要始終持續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就務必堅定理想信念。堅定理想信念,重要的就是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認識世界,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理想信念是一個思想認識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同時還應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決定人的思想觀念、行為準則,決定每個人的事業成敗。體此刻具體工作實際中,則是牢記宗旨,愛崗敬業。始終持續強烈的事業心、職責感,求真務實,真抓實幹,實實在在辦好每一件事情。

(4)學習楊善洲同志的愛崗敬業、淡泊名利高貴品質。

做過9年石匠、工農幹部出身的楊善洲,當了保山地委書記,依然持續着淳樸的農民本色。他臉色黝黑,雙手老繭,和農民一齊鋤田、栽秧,走家串户體察農民的困苦,給受冤屈的人主持公道,自掏腰包給困難户力所能及的幫忙,下鄉不給農民添負擔。

每次下鄉,他都把鋤頭帶在身邊。他一向認為,與農民羣眾一齊勞動是瞭解基層、瞭解農民疾苦很重要的`方式,和農民在一齊瞭解到的狀況最真實。在擔任大亮山林場義務承包人的20年間,楊善洲理解的唯一報酬是:每月70元的伙食補助,1996年,隨着物價上漲,林場將補助標準提高到了100元。20xx年底,保山市委、市政府為楊善洲頒發個性貢獻獎,並給予一次性獎勵20萬元。今年5月,楊善洲將其中的10萬元捐給了保山一中,6萬元捐給了林場和附近的村子搞建設。“我只是在盡一名黨員的職責,只要活着,我就有義務和職責幫羣眾辦實事。”楊善洲説,“實在幹不動了,只好把林場交還給國家,但這不是説我就退休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還是要之後幫老百姓辦,共產黨員的身份永不退休”。

透過學習我更加明白了開展學習楊善洲先進事蹟是一種心靈的影響活動,需要具有崇高的品質和高尚的人格。既然選取了大學生“村官”這個職業,就要對自己的選取無怨無悔,不記名利,積極向上,努力創新,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不斷完善自己。

(5)學習楊善洲同志,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革命精神

盛年時期,他廢寢忘食,夙興夜寐,忘我工作;年事已高仍然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退休後把植樹造林作為為黨為人民服務的又一新起點。出於對他幾十年卓著成績的褒獎和關心,省委曾讓他到昆明居住,併到省人大常委會工作,但他婉言謝絕,把“我要回家鄉施甸種樹,為家鄉百姓造一片綠”一句話説得鏗鏘有力。向楊善洲同志學習,就要像他那樣,永葆鍥而不捨的精神,活到老學到老、拼搏到老、奉獻到老,把畢生獻給黨和人民的事業。

透過學習,更加明確了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就應嚴格要求自己,從工作態度,從言行到舉止,從心靈到外表,都做淨化社會風氣的表率。我們要學習楊善洲愛崗敬業,艱苦奮鬥,刻苦學習,不斷創新的工作作風。“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楊善洲的先進事蹟一代,我們務必要有頑強的意志,務必只爭朝夕,從點滴做起,不能好高騖遠,立足崗位,腳踏實地,端正心態,勤勉敬業。要培養刻苦鑽研、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精神,不怕挫折,投身艱苦崗位鍛鍊意志,承擔挑戰性工作加強業務潛力。要持續創新鋭氣,在工作崗位上大膽探索、創新創造。要養成勤學習、多讀書、善探究、愛思索的好習慣,不斷豐富知識,開拓視野,提高綜合素質。要自覺向實踐學習,在實踐中更新思維、開闊眼界,在實踐中磨鍊意志、學會忍耐,成長為知識豐富、技能精湛、視野開闊。

總之,學習楊善洲精神就是要始終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並自重、自醒、自覺、自勵,時時處處嚴格約束自己,正確對待個人得失,不計名利,不圖虛名。

時代楷模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9

無論在民族中學還是後來的女子高中,教學質量向來是張桂梅最看重的事。

在民族中學時,曾經有一個班令老師們頭疼,張桂梅卻主動要求擔任班主任。她進山尋回那些不讀書的學生,為看住那些晚上總想跑出去的學生,她把行李搬進男生宿舍,和32名男生住在一起。男生們慢慢接受了張桂梅,感覺“就像在家裏,和媽媽住在一起”。但是,男生們不知道,他們粗重的鼾聲、夢話和足臭,常常讓張桂梅睡不好覺。她甚至從下午開始就不敢喝水,擔心晚上起夜時學生趁機溜出去。

在女子高中,張桂梅在宿舍裏鋪了兩張牀,一張自己睡,一張留給需要特殊關懷的學生。為了隨時關照學生,她睡覺不脱衣服。有個和張桂梅住在一起的學生,始終不肯和她多説話。這期間,張桂梅在食堂打飯時,摔了一跤,肋骨斷了三根。她沒有住院就又回了學校。每天早晨仍然5點起牀,但要靠學生抱起來;夜裏很晚睡下,還要忍着疼痛和學生聊會兒天。3個月後,這名學生抱着張老師大哭起來,説一定不會辜負張老師。

如今,張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腫塊,頭上還有骨瘤,她的肺浮現了問題,嘴脣經常沒有知覺,但她仍然每天拿着小喇叭喊起牀,喊吃飯,喊跑步,喊睡覺……“我要讓孩子們知道,我向來就在她們身邊。”張桂梅説。

為給學生解饞,張桂梅每個月輪流帶着學生出去“加餐”。直到有一次,張桂梅去付賬時,學生髮覺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湊腳了錢。

6學生們這才知道,張老師每頓飯只捨得吃兩角錢一份的小菜,每天的生活費僅3元。

她至今還在用一部老式諾基亞,手機裏存着學生和家長的電話,“聽説智能手機容易壞,怕換手機後這些電話號碼會丟失”。

她的衣服很土,有些是別人買給她的。她去參加黨的十七大前,華坪縣委給她7000元置裝費,讓她買套西服去北京開會。她卻用這筆錢為學校買了台電腦。

她把獲得的3萬多元獎金,捐給了災區;5000元的'勞模獎金,一次性交了黨費;30萬元的“興滇人才獎”獎金,捐給了華坪縣丁王民族國小;昆明市總工會千叮嚀萬叮囑撥給她治病的兩萬元,她也捐了;她甚至還想預支自己的喪葬費,把這些錢用在山區孩子們身上。

她把自己的十七大黨代表證、五一勞動獎章、奧運火炬和畢生的榮譽證書,全部捐給了縣檔案館。她説:“我的一切都是黨和人民給的,我奉獻給黨和人民的還遠遠不夠。”

時代楷模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10

張桂梅,中共黨員,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院長,是媒體多年關注報道的一位先進典型人物。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張桂梅同志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矢志不渝、執着追求,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奉獻了自己的一切。她心繫困難羣眾,投身教育扶貧,建成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她堅持樹人先樹魂,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思想政治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作為立校之本,用紅色教育為師生鑄魂塑形。她長期拖着病體,堅守工作崗位,以實際行動兑現自己“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台上”的諾言;她始終艱難樸素、甘守清貧,卻把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萬元全部投入教育事業。在她的不懈努力下,華坪女子高中延續9年大學聯考綜合上線率保持100%。

張桂梅的事蹟感動每個人,為了祖國的將來、民族的希翼、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這個活着的模範,她堅韌拼搏、不屈不撓、無私奉獻、善良慈祥、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業、慈悲事業的精神讓我們欽佩。“俯首甘為儒子牛”是魯迅先生的寫照也是張桂梅的寫照。

人們常不解的問她:這樣做有什麼目的,有什麼好處?什麼力量使她這樣堅毅?張老師總是笑着説:“假如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假如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她沒有生育自己的兒女,卻有着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那些失去父母的貧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愛,分享着人間最美好的親情。她一位普一般通的人民教師,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的希翼之光,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奉獻之歌。她就是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福利院院長張桂梅。向傳遞真愛的使者張桂梅學習為主題的“感恩行動”在迅速掀起,成為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強大動力張桂梅為何與“感恩”產生聯繫,她的感恩情懷源自何處?從她的人生軌跡中尋到了答案。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台上;靠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辦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究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進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舉行素養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辦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費操縱在3元以內,而拿13 出自己絕大部分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祥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懷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與迷戀網絡的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精心引導,細心照應,使他們戒除了網癮。華坪。媽”、“張媽媽”。

我們學習她的精神品質,有利於在社會主義經濟大潮中保持清醒的頭腦。物質當然重要,可是決定我們生命價值的東西不是物質,而是精神品質。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牢記使命,教書育人,培養一大批對國家進展實用的人才,這些人才,首先必須是政治上過硬的,必須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和人民。他們才幹肩負歷史的重任。我們教育工作者,假如沒有過硬的政治思想,學校德育建設的降實就是一句空話。我們培養的人才質量就會出問題!這是很驚險的,學習張老師的事蹟,很有現實意義。

時代楷模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11

在四面高山絕壁合圍中,用雙手鑿出一條8公里長的公路,這就是巫山人毛相林有諾必踐的扶貧精神。全國脱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上午八點多,下莊村毛相林家的院壩裏熱鬧非凡,村民們有的忙着調電視頻道,有的忙着搬來板凳,不一會,板凳整整齊齊擺放在院壩中央。

“今天,我在電視上看到毛支書領獎,對他來説,這個榮譽實至名歸,這是他個人的驕傲,也是我們下莊村的驕傲。”村民彭仁鬆説,表彰大會結束後,大家久久不願散去,你一言,我一語,都在為毛相林高興。

看到電視機裏下莊村的全貌,以及多年前的`修路場景一一展現在大家眼前,村民們都激動不已。“記得那會兒修路的時候,全村齊上陣,70多歲的老太爺都上了。”村民楊亨華指着電視裏的畫面説,修這條路,他個人就佔了總路程的八十分之一,現在回想起來,一切還歷歷在目。

在院壩裏觀看現場直播的人中,不少參與過下莊修路過程,這些年,克服了艱難險阻,修通了道路,下莊村村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據瞭解,下莊村地處秦巴山腹地,四面絕壁,猶如坐落於一個巨大的天坑之中,從坑沿到坑底的距離達1100米,將下莊人牢牢困在裏面。21年前,不甘心“坐井觀天”的下莊人,在時任村支部書記的毛相林的帶領下,開始在絕壁上鑿路。如今,道路早已修通、硬化,加裝護欄,下莊村連通了外面的世界,迎來新生,同時,這種不服輸的精神也鼓舞着他們向美好生活不懈努力。

“這些年,毛支書一心一意為村裏,我們看在眼裏,感激在心裏。”村民彭仁鬆説,他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裏,在鄉村旅遊的路上,毛相林會繼續帶領大家向前邁進,大家也會緊跟他的步伐,在致富的道路上團結奮進。

時代楷模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12

“幹就幹一流,爭就爭第一”這是許振超身為工人的夢想。

1974年,許振超來到青島港,成為一名碼頭工人,那時港口裝卸作業方式落後,體力勞動繁重、工作環境艱苦。也因為集裝箱裝卸效率不高,日常工作中延誤船期的事時有發生。

後來,青島港進口了一批現代化設備,許振超對此很感興趣並勤於鑽研,很快成為了公司的技術骨幹。但是他並未就此滿足,他意識到在世界先進技術面前,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雖然有了先進設備,但由於工人們不瞭解使用和維護技術,設備經常出故障,也因為他們自己修不了,就請來了外國廠家的工程師,在青島港僅幹了12天,就一下子拿走了好幾萬塊人民幣,這讓許振超覺得不甘心。

就是在這個時候,許振超意識到了知識的重要性,所以後來,他隨身攜帶筆記本和英漢小詞典,刻苦自學橋吊核心電路等知識,其中不少是英文資料。

經過刻苦鑽研,許振超的技術越來越好,成功練就了“一鈎準”等“絕活”,帶出了“王嘯飛燕”等一大批具有社會影響的“絕活”品牌。

20xx年4月27日夜,許振超帶領橋吊隊的工友們,僅用6小時15分鐘,就完成了“地中海法米婭”輪3400個標準箱的裝卸,創出了每小時單機效率70.3自然箱和單船效率339自然箱的世界紀錄。

此後五年,許振超帶領橋吊隊,又先後七次打破集裝箱裝卸世界紀錄,使“振超效率”享譽全球。後來的他也沒有就此停下腳步,而是設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為集裝箱碼頭技術和同事們一起努力創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振超效率”印證着一代代山東港口青島港精神的薪火相傳,而享譽世界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的`建成,為山東港口青島港精神,增添新時代的奮鬥底色。

"不馳於空想、不慕於虛名,踏踏實實勞動、創新。”在4月23日舉行的山東港口青島港“連鋼創新團隊”事蹟報告會上,許振超闡述了他對“振超效率”的精神內核的理解。全自動集裝箱碼頭讓他看到了更多年輕力量傳遞着這種拼命創新的精神。“我對山東港口青島港的未來充滿信心!”許振超説。不管是人工碼頭時代的“振超效率”,還是自動化碼頭時代的“連鋼精神”,站在山東港口一體化的新起點上,山東港口青港人融入血脈的使命感,仍激勵着他們步履不停、並肩前行。

時代楷模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13

人生在世,總會面對形形色色的紛擾和誘惑,看重什麼、看輕什麼,堅守什麼、捨棄什麼,就像一把無形尺子,量出品格的厚度,標示境界的高度。

在事業上,陳俊武一生都在追求卓越和傑出,科技報國、探索創新、著書立説、培養人才,把畢生心血獻給了祖國的石油化工事業,功勛卓著。在生活中,陳俊武卻謙虛低調,極力保持平凡。他不希望媒體多宣傳自己,多次逃避甚至拒絕記者採訪。他把國家和集體的利益看得最重,卻把榮譽和名利看得很淡;他把工作做到了極致,卻把生活過得極其樸素簡單;沒有人要求他如此,可他卻甘願如此。淡泊名利、甘為人梯,這正是陳俊武家國情懷的自然體現,也是一名科學家不變的底色和堅守。

樂以終身醉心科研,悦以無私授業解惑。陳俊武的甘於奉獻源自內心的真誠。他把自己的所思、所學、所想、所研、所得傳授給每一名學生,給人支撐、助人向上,使人登高望遠,自己卻無怨無悔、樂在其中。一個國家、一個企業的發展進步,需要有人做大量為後人做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需要許多這樣默默無聞的付出。甘當“鋪路石”的人,不僅要有“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遠見,還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立足當前、着眼長遠,始終把事業發展放在首位,把公道正派記在心間,把促進人才成長作為責任。

向陳俊武學習,就要像他那樣以奉獻之心對“人”,以無私之心對“事”,以平和之心對“名”,以淡泊之心對“位”,以知足之心對“利”,以敬畏之心對“權”,將他的崇高精神轉化為信仰的力量、擔當的力量、奮鬥的.力量、拼搏的力量。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自覺在塑造人格品行上下功夫,嚴於律己、奮鬥進取、堅守正道,牢固樹立以事業為上的高尚情操,不被個人得失所累,不受名利所惑,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撲下身子幹實事。要像陳俊武那樣提攜後輩、培養人才,着力建設矢志敬業奉獻、勇於創新創造的優秀人才隊伍,為石油石化行業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

時代楷模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14

1995年以後,張桂梅離開大理喜洲,隻身來到麗江華坪。初來乍到,她便放棄了進入條件最好的華坪一中的機會,而是挑選了中心中學,承擔了4個畢業班的政治教學工作,畢業班的女生工作,此外還協助學校搞文藝工作。在工作中,她盡職盡責,奉獻了所有精力。

1997年8月,民中分設成立正在住院做手術的張老師得知民中學生最窮,生源素養最差,經費最緊張,又看到民中校舍最破陋、設備最差時,她又主動要求調到民中工作,抓學生學習、管學生日常都7親歷親為,一步步推動着教育工作的進展。在她的努力下民中的教育成果不斷湧現。

1999年2月,華坪縣教育局黨委和中共華坪縣委分別發出通知;號召全縣教職工和全縣人民向她學習,縣委還授予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優秀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並獎給她1000元,但張桂梅把1000元獎金當場就捐給了縣慈悲機構。

説到慈悲,張桂梅這一生幾乎都與慈悲事業掛鈎。在民中的教育工作中,女生很少,張桂梅意識到,提高山區女孩的素養,至少可以改變三代人。由此,她便萌生了籌建一所免費女子高中的'想法,從20xx年起她便開始為這個“不切實際”的夢想四處奔波。

20xx年,張桂梅當選為黨的十七大代表。張桂梅和她籌建免費女高的想法逐漸被更多人知道。麗江市和華坪縣各拿出100萬元,幫助張桂梅辦校。20xx年8月,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建成。

張桂梅表示,學校能辦起來並走到今天,離不開黨和政府作堅毅後盾。華坪女高的教師工資和辦學經費均由縣財政保障,學校建設由教育局負責。教學樓牆上,掛滿了密密麻麻的捐款人姓名。大家的關懷和幫助,她都記在心裏。

為了留住學生,家訪成了很重要的工作。辦校10多年來,張桂梅走了11萬公里家訪路,走進1300多名學生家中。山區偏遠、山路艱辛,無數學生的家只能靠步行達到,連爬山過去都得好幾個小時。

在她的帶動下,10多年來,華坪女高以自身獨有的特色和堅決的理想信念,不斷進展成長。張桂梅也非常注重新材視角,不斷摸索8出貧困山區學生教育的規律;把育人當作教育的前提和目標,走到學生心裏;她通過家訪瞭解孩子的家庭,盡力改變教育背後的貧困。“山裏的學生太窮太苦了,又那麼善良懂事,我想幫幫她們。”正是秉承着一顆仁愛之心,張桂梅“讓教育走得更深更遠”。

時代楷模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15

“我就是一個會種莊稼的農民”

10月,一場競買會在雲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大塘子村進行,朱有勇院士扶貧工作站科技扶貧項目培育出的首批林下三七成功出土。現場,各企業代表此起彼伏喊出高價,他趕緊叫停,“我們要種的是好三七,是老百姓吃得起的三七。價格太高,不是我們種植的目的。”

發明專利20餘項、榮獲各種重大科技獎勵18項,朱有勇科研成果豐碩;植物病理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農業先進科技工作者,朱有勇頭銜眾多,但他最喜歡村民們叫他“農民院士”。“更準確地説,我就是一個會種莊稼的農民。”

“既然是扶貧,當然要到最窮的地方去”

20xx年,中國工程院決定對瀾滄縣開展對口幫扶。這裏貧困面廣、貧困人數多,是脱貧攻堅主戰場。討論會上,院士雲集,環顧一週,當時已經60歲的朱有勇發現自己最年輕,毅然挑起了大梁,“我最年輕,我來幹。”

進村考察,朱有勇連連歎氣,漏風漏雨的籬笆房,放上幾張牀,堆着點玉米雜糧,就是很多人的全部家當。“是真的窮,但是不該這麼窮。”朱有勇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既然是扶貧,當然要到最窮的地方去。”

瀾滄當地主要是拉祜族,大部分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裏,以種植野谷、玉米和打獵為生。在中國工程院進駐之前,這裏的.很多村民還生活在絕對貧困線之下。

全面調研之後,雲山村蒿枝壩村民小組被確定為科技扶貧示範點,以此為突破口,朱有勇率領百餘人的教授、博士專業團隊,正式進駐蒿枝壩。

20xx年,蒿枝壩就實施了道路硬化、安居房建設等一系列項目,卻並沒有讓當地村民的生活真正得到改善。“這裏不是資源貧困,是典型的素質貧困。”信息閉塞、語言不通、人均受教育年限短,正是當地貧困的根源。這裏的貧困讓朱有勇一股熱血湧上心頭,“越是艱難,科技扶貧就越有大作為。”

“手把手領着老鄉幹,實實在在做給老鄉看”

調研分析當地的氣候、土壤、降雨後,冬季馬鈴薯成為朱有勇及其團隊試點扶貧的第一個重點項目。

但在項目推廣初期,卻吃了閉門羹。院士的名聲,在這個小壩子上並沒有太大的作用,迎接朱有勇的,更多是村民們懷疑和打量的目光。早年間,村裏嘗試種植新品種卻慘遭市場“滑鐵盧”,是不少村民心中的陰影。

“難道院士比我們農民更會種地嗎?”“種地就是掙口飯吃,還能指望着掙大錢?”“冬天種了,賣給誰?院士還能管你賣土豆?”

村民的疑慮,是擺在朱有勇面前最實際的問題。為證明自己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他選擇了用事實説話。

在當地政府和雲山村村委會的支持下,100畝冬季馬鈴薯示範種植項目正式上馬。帶着新研發的馬鈴薯品種,朱有勇扛起了鋤頭。每天一大早,就在田裏紮了根,有時候甚至直接跪在田裏,雙手刨土,查看土壤土質和農作物生長情況。

20xx年11月,冬季馬鈴薯的種子正式在蒿枝壩種下。從播種、看護、澆水,每個環節,朱有勇和他的扶貧團隊都精益求精。20xx年3月,密密麻麻的馬鈴薯破土而出,平均畝產3。3噸,最高畝產4。7噸,產值達90萬元。

劉扎襪是第一批貸款入股種植的村民,這個項目讓他增收上萬元,“沒想到院士還真的管我們賣土豆啊。”過去的冬季閒田,生出了金子,院士小站的門檻快被村民們踏破了。“要讓村民們真正看到效益,我們可以手把手領着老鄉幹,實實在在做給老鄉看!”朱有勇的科技種子在這裏結出了果實。

“能幫農民兄弟解決問題是幸福的事”

冬季馬鈴薯只是當地致富的一塊敲門磚。“冬閒田”變成“效益田”,不曾開發利用的人工松林,成功用於科學種植有機三七,冬季蔬菜和水果種植提升效益……科技成果的轉化,讓朱有勇的理想一點點實現,“這比拿多大的獎項、給多少錢都更讓我高興。”

從20xx年駐村蒿枝壩以來,朱有勇一大半時間都在村裏度過。很多當地村民不會漢語,為能順利溝通,他還從頭學起了拉祜話。

朱有勇有晨跑的習慣,繞着蒿枝壩,每天5圈,雷打不動。開始,只要聽見村裏一大早此起彼伏的狗吠,就知道大城市來的扶貧院士又在跑步。慢慢地,村裏的狗不叫了,來蒿枝壩參與扶貧的教授、專家也加入晨跑。

好幾次,每當朱有勇要離開村子,村民就跟在後面,一起唱當地的民族歌曲《實在捨不得》:“最怕就是要分開,要多難過有多難過,最想麼就是你再來,要多快樂有多快樂……”

“能幫農民兄弟解決問題是幸福的事。他們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他們。”朱有勇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