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生活經驗

關於人際交往的論文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論文吧,論文是學術界進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麼,怎麼去寫論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人際交往的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人際交往的論文

關於人際交往的論文1

在任何一個社會中,個體都不是單一孤立地存在着,他們總是在和周圍的人以及環境的交互作用中存在和發展的。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説過:“能獨自生活的人,不是野獸就是上帝。”我國醫學心理學家丁攢教授也説“: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就是對於人際關係的適應,所以人類的心理病態,主要是由於人際關係的失調而來的。”中職生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與父母長輩的矛盾加劇

現在的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由於中職生從小受父母的溺愛,會產生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進入中職以後,自然產生一種失落感。兩種心態的交合,就會使他們產生一些不良情緒。中職生會經常埋怨父母、不尊重父母,離家出走,有的甚至與父母發生行為衝突。

二、師生間信任缺失

中職生對職業學校的教師存在一定的質疑或壓抑感。主要表現在師生間不信任與隔閡,學生遇到困難很少與教師溝通。教師缺乏對學生理解、耐心和愛心,不能以熱情的態度給予指導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則會失望,甚至產生不滿或偏見,產生逆反心理。

三、同輩間異性交往出現偏差

歌德曾説“:哪個少年不懷春,哪個少女不鍾情。”騷動的情感需要得到適當的釋放才能獲得平靜。但隨着青少年情感自我調節能力的提高,情感表露越來越帶有文飾、內隱的性質,他們往往把內心的衝動與激情深深地壓抑起來。這種內在矛盾長期積累起來,將會嚴重地影響青少年的生活與學習,甚至會引發青少年的心理障礙,妨礙了正常的人際關係。

四、偏重於網絡交友

如今,不少中職生偏重於“人機”對話式網上人際交往,經常以逃課方式上網,熱衷於網絡交友,迷戀上網尋找所謂的友誼,有的學生為此荒廢了學業。網絡交往一旦受到傷害,容易導致中職生忽視真實可信的人際關係,使人際關係更加冷漠、無情,造成人際情感的逐漸萎縮,產生嚴重的心理扭曲等心理障礙。

五、社會性交往心理萎縮

一些中職生對正常的社會交往失去了信心和耐心,總覺得“矮人一頭,低人一等”,因而不願意與人打交道,不願意説明自己中職生的身份。據調查,中職生中只有50%的人經常與同學交流思想,有57%的人有無話不説的真心朋友,但是中職生普遍認為自己不會、不情願與人主動交往,或缺乏主動與人交往的信心和勇氣。每換一個新的環境,平易近人的學生只佔35%,而在眾人和陌生人面前説話,感到羞怯的學生佔到了60%。很多學生由此引發煩躁、鬱悶、焦慮等不安心理特徵,這些心理問題如果缺乏合理地疏導,得不到緩解,長期積累,往往會以違紀的形式表現出來。社會是由人構成的,在社會生活中,每一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要與他人交往,形成紛繁複雜的人際關係,而人際關係的好壞又作為一種社會心理因素直接影響一個人的心理狀態,進而影響身心健康。所以,瞭解中職生在人際交往中的問題並逐一進行解決,是中職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的最好方式。

關於人際交往的論文2

當幼兒聚集在一起玩耍或者學習時,總是會因為某些在成人眼裏微不足道或者無法理解的事情或想法,而突然發生衝突。這讓幼兒園的老師以及家長們頭痛不已。

1. 同伴衝突對幼兒人際交往的影響生活場景 1:小區遊樂園處,玩沙子的小美哭了起來,原來小天正用鏟子挖小美的“小長城”。小美媽媽和小天媽媽急忙跑到沙場。小天媽媽氣急敗壞地拖拉小天:“那邊還有那麼多地方你不去玩,幹嘛要去挖小美的?”聽見媽媽的訓斥,小天也忍不住哇哇大哭。小美媽媽則把小美抱起來,一邊走一邊説:“好了,不哭了,咱們去玩滑梯,不玩沙子了。”

2. 發生同伴衝突的可能原因生活場景 2:小天在小美家玩遙控汽車。小天隨意擺弄遙控器,站在一旁的小美忍不住去搶遙控:“不是這樣玩的,要按這個……用手推那裏……”小天一邊躲避小美的搶奪,一邊仍然按照自己的想法操作。小美一看搶不過,就抓起地上的汽車,不讓小天玩了。小天抬起手就在小美的臉上抓了一把。小美生氣不理睬小天,放下汽車,轉身去玩光頭強玩具。小天看到光頭強,也想玩,伸手去搶。小美死死抱住光頭強不放,一邊説:“這是我的東西,我才不給你。”“媽媽,小天要搶我的東西,我不想跟他玩了。”

(1)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與心理髮展特點。根據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2~7歲是屬於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兒童的思維只能從單維進行思維,並且以自我為中心,無法從對方的觀點出發考慮問題,認為大家看到的世界和他看到的是一樣的。所以當別人的意見與想法與其不一致時,或者感覺自己的領域受到侵犯時,衝突就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2)幼兒的社會交往經驗。幼兒的社會經驗少,在碰到突發情況時根本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所以有些小朋友用哭或者打人等簡單粗暴的方式來應對。

(3)幼兒的語言運用與表達能力。有些小孩説話較晚,碰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想去做的事情卻無法表達,於是採取自己認為合理的方式,比如不經人同意隨便去拿喜歡的東西。

(4)幼兒的性格特徵。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與特徵,這也導致各自想法與表達方式不一樣,並且由於現在獨生子女較多,他們容易存在任性、唯我獨尊等特點。

3. 培養幼兒交往能力的戰略意義俗話説“三歲看老”, 可知從小重視良好性格的培養關係着小孩的一生。同時,幼兒良好交往能力的培養,對幼兒將來能夠積極地適應各種環境、協調與他人或集體的關係、應對人生挫折、樂觀地對待人生,有着深遠的意義。

4. 幼兒衝突的解決策略

(1)瞭解事實。耐心聽取孩子的解釋,瞭解事情發生的過程,既不要一味庇護,也不能單方面由此判定孩子道德品行不好。事後可跟孩子一起分析經過,以提升小孩進一步的認識,從中積累經驗。

(2)要相信孩子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有其特有的處理方式與想法,並且幼兒間衝突大多數都是對事不對人的。很多小孩在前一秒還拉拉扯扯,後一秒又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在一起玩得特別開心。

(3)多給孩子創造與同伴交往的機會,指導孩子怎樣表達對夥伴的喜愛。多讓小孩與同齡人接觸,鼓勵幼兒與同伴玩耍,不需要一直跟在其後左阻右攔擔心。在實踐中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教給孩子一些交往的方法與技巧。比如告訴小孩當想跟誰做好朋友,一起玩時,可以過去打招呼,拉拉手,或者親一親,而不是隨意搗亂或者打人等。

(4)幫助小孩建立自信。無論小孩出現什麼狀況,都不要打擊,而要給予小孩鼓勵與支持。比如説“媽媽相信你是最棒的!”“你自己想想還有什麼其他的辦法呢?”“你覺得這樣怎麼樣?”等。

(5)重視小孩性格的培養。告訴幼兒要尊重與接納別人的感受,融入集體,適應羣體生活。

發現幼兒之間起了衝突,幼兒園老師和家長沒必要趕緊拉開、阻攔,甚至隔離,這種片面的思維與做法是不可取的。孩子要通過適應成長過程中正常的衝突,才能學會如何處理與同伴的關係,如何解決問題,如何更好地適應社會。因此,孩子之間發生衝突時,家長們或者幼兒園老師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方法或技巧,給予正確的引導即可。

關於人際交往的論文3

摘要:本文從學生個人方面、家庭教育方面、學校教育方面、社會環境方面提出相應的人際交往障礙調適策略,進行干預和調適,引導大學生正確處理人際交往障礙,完善他們自身人格,增強大學生的心理素質。

關鍵詞:人際交往障礙;調適;策略

綜合研究發現大學生在認知方面、情感方面、能力方面和人格方面存在人際交往障礙,我們需要提出切實可行的辦法,進行干預,幫助高校生找到自己身上所遇到的問題,學習並解決自身的困惑,將自己的人格儘量做到完善,提升大學生素質,為社會輸送健康的人才。同時也為心理學的基本理論提供補充,以便對日後的研究有所借鑑。

一、學生個人方面

(一)樹立正確的交友觀念

正確理解認識交往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們應以開放的態度去接受。尤其是性格比較內向的,應努力調整自己的心態,擴大交友範圍,讓自己的生活也因朋友而變得豐富多彩,樹立一個積極向上的交友觀念。

(二)全面發展興趣愛好,提升自身交往能力

進入大學會遇到在語言、文化、興趣、人格、價值觀等不同方面的差異的交往對象,使我們的交往變得不再簡單,我們需做到全面發展自己,才能應付自如。多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參加學生會、班幹部等提高與人交往的能力,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例如,舞蹈、游泳、書法、繪畫等,讓自己的生活變得豐富,在學習中多結識志同道合的人,多學習,以此提升自己的交往能力。

(三)掌握必要的交往技巧

大學生要處理好和他人之間交往中存在的問題,就需要學習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這樣和別人交流時你就知道該怎麼做了。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第一,給別人留下一個好的印象,第一次見面會因你身上的某個特質而願意和你再次見面。第二,學會換位思考。第三,運用正確的語言藝術。第四,學會幽默。第五,主動熱情。第六,學會讚美別人。第七,給自己進行積極地暗示。

(四)正確處理現實與網絡中的人際關係

大學生應當正確認識網絡的兩面性。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分清現實與它的區別,現實生活才能滿足我們的基本需求,吃穿住行。網絡世界雖然美好但它是虛擬的,我們所需要的精神追求通過在現實生活努力去創造也能獲得。

二、家庭教育方面

(一)改變家庭教育理念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對子女應該做到嚴厲和慈愛相結合,給孩子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對待子女的態度應該鬆一些,大氣一些,父母應與孩子多一些交流,少用命令式的語氣,用道理去説服孩子,不要強制孩子去做你所認為對的事,多些笑臉,少些發怒,多些朋友之間的親密,儘量不用父母的威嚴來壓制孩子,多給孩子講些道理。

(二)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和諧的家庭氛圍有助於孩子形成完整的人格,不健全的人格會形成人際交往障礙,父母應多與孩子溝通,不能一味按照父母想為孩子設想的未來發展,多與孩子溝通,父母注重自身的素質,不因孩子做錯事亂髮脾氣,應給他們講道理,採用合理的方式解決問題,做到家庭中每個人都有發言權,不獨斷專行,制定相應的規定,有問題講出來家庭中的成員一起解決,父母與孩子共同構建一個和諧而又民主的家庭。

三、學校教育方面

(一)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諮詢的工作

學校應重視學生心理方面問題,開設相關的課程。幫助他們解決自身所遇到的心理障礙,學習自我調節,增強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處理好人際交往關係。具體應遵循幾個原則:遵循學生髮展規律,明確學生作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老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引導學生正確客觀地面對人際交往之間的障礙。

(二)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培養成功交往的品質

學校應讓學生重視鍛鍊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馬斯洛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中的安全需要是每個人都追求的,具備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可以從中獲得安全感,收穫友誼。通過他人對自己積極的評價,增強我們完成工作的積極心,在學習和生活中更加遊刃有餘,鍛鍊好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社會環境方面

(一)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

大學以開放、民主的態度對待大學生的人際交往關係。健康安全的社會環境更有利於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活態度觀念、人際交往觀念以及社會價值觀念。社會應宣傳積極健康的思想,引導學生正確學習社會中大眾認可的觀點,常開展事例教育,讓學生學習。營造一個健康經濟的社會風氣。

(二)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上網觀念

現代社會是互聯網時代,大學生處在其中經常接觸網絡中虛幻的信息,難免分不清對錯而沉迷其中,打遊戲或在網絡上結交網友,忽視現實中的人際交往。引導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上網觀,我們應遵循這幾個原則:社會管理和學校教育相結合,自我管理和他人約束相結合,社會相關管理部門與宣傳健康的網絡知識相統一。社會相關部門應注重宣傳健康上網的意識,引導大學生學習有關網絡的法律知識和自我保護知識,建立和促進良好的榜樣。

五、小結

本文在以往研究結果基礎上,詳細闡述了人際交往障礙的調適策略。第一是自身方面,大學生應正確認識在和他人交往時會遇到不同的問題,學會調節自己的問題,提升自己的魅力,讓別人喜歡和你做朋友。第二是家庭方面,父母應採取正確的教育方式並建立和諧民主的家庭氛圍。第三是學校方面,應重視心理健康教學工作,設置心理諮詢室,老師引導學生正確提升自身人際交往的能力。第四是社會環境方面,社會應營造良好的風氣,讓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際交往觀念。

參考文獻:

[1]温永慧.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及人際交往技巧[J].青少年研究(山東省團校學報),20xx,(05):31-33.

[2]張宏偉.大學生常見的人際交往障礙及對策探析[J].科教文匯(中旬刊),20xx,(06):72.

[3]章梅珍.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障礙分析與改善途徑[J].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xx,(01):28-30.

[4]吳丹.當代大學生交往心理分析及交往障礙調適[D].哈爾濱工程大學,20xx.

關於人際交往的論文4

[摘要]當前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在處理人際關係這一問題上有很大變化,因此加強大學生對網絡的瞭解是非常有必要的,應該積極尋求大學生交往障礙中存在的問題,在肯定網絡積極作用的基礎上充分結合心理學的相關理論來尋求消除網絡環境下當代大學生交往障礙的舉措。

[關鍵詞]網絡;大學生;人際交往

人際關係是大學生邁向社會以後能否適應社會的重要因素,人際心理學和人際交往能力對大學生來説是非常重要的,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主要取決於自身的心理。惡性的人際交往關係、不健康的人際交往心理和弱化的人際交往能力是阻礙當

代大學生非智力因素髮展的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現在的大學生在網絡環境下的人際交往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對大學生交往的範圍產生了制約因素,包括三方的心理因素:感情因素、學習因素和人際關係因素。

一、網絡環境下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的心理成因

(一)網絡擴大了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的認知偏差空間

首先,由於網絡人際交往在本質上是基於網絡的“人—機”交往方式的一種間接交往,這種交往方式喪失了大學生在“人—人”交往方式下面對面的直接交往中所普遍運用的手勢、表情、眼神等體態語言的交往形式。誠然,視頻、音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實現某種程度上的體態語言,但畢竟是非常有限的。其次,通過網線在實現心靈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的同時也會由於這種交往形式的隱匿性而導致對人們社會人際關係真正理解的缺失而造成對人際認知的不全面性。大學生的網絡人際交往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導致“網絡交往主體的自我認同困難”這一後果。

(二)網絡加速了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的人格分裂傾向

首先,網絡在大學生生存的自我同一性方面存在問題,在網絡這個大環境下不利於大學生獨立性格的形成,也僅僅只能是網絡世界裏的“普通人”,因此,隨着網絡的發展,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存在一定的性格分裂體徵。其次,網絡使大學生的性格更加複雜,變化相對缺乏穩定性,一個在網絡世界裏可以高談闊論暢談人生的大學生極有可能在現實世界裏卻是無比空虛與孤獨,這種由心理鴻溝形成的強烈反差,必然對大學生的性格產生負面影響。當代大學生在網上交流都是打字交流,而不是面對面的談話,導致大學生的思維能力驟降。學生在網絡世界裏滿足於聲音、圖像等感官的直接刺激而缺少深度的理性思考,從而弱化了其信息接受、處理、反饋的能力而表現出個體交往能力的下降趨勢的一個指標係數,不但沒有得到提升,反而呈現下降的趨勢,制約了大學生在網絡環境下的正常交往能力,降低了和正常人交往的能力。

(三)網絡強化了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的障礙固化趨勢

網絡人際交往由於其交談的內容和形式大多是通過屏幕上的字母和語句來完成,由此產生的虛假信息、篡改數據文化、網上盜竊、病毒的傳播等犯罪和不道德行為使學生產生懷疑、恐懼、防範等心理。雖然在與各種人打交道時採用浪漫和幽默的方式,但在現實生活中卻溝通不暢。網絡為大學生創造温暖的虛擬空間時,阻止了真正的情感精神活動,導致他們心理交流存在障礙。

二、網絡環境下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的克服舉措

(一)充分肯定、全面把握網絡的積極作用

就當代大學生在網絡環境下產生的心理障礙這一問題,我們必須要引導大學生正確運用網絡,傳播網絡的積極作用,並且把網絡的好處充分地宣揚給大學生羣體,使大學生在網絡的環境下也可以克服心理障礙,充分把握網絡在大學生羣體中存在的優勢,使網絡環境有利於大學生的身心發展。

由於大學生羣體的自由時間比較充足,且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選擇的權利較多,也可以集成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優勢,當大學生羣體在網絡上與人溝通的時候不但可以拋棄物理世界的一維性,還可以彌補不可逆性的不足,進而使大學生有更多的人際交往的時間。

(二)積極探索、客觀認識當代大學生身心發展規律

要想克服大學生在網絡環境下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就必須積極地探索網絡世界環境,並公正客觀地瞭解網絡環境。客觀認識網絡環境下當代大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充分地利用網絡技術來正確處理和努力化解當代大學生網絡人際交往的各種問題和矛盾。當代大學生的心理訴求是多方面的、心理健康是全方位的,其身心健康有其固有的規律;此外,網絡世界不但可以滿足大學生的心理需求,與此同時還能給網絡健康提供有效的途徑,基於此,對網絡環境中大學生的心理問題的探討是非常重要的。

(三)有機結合、辯證理解虛實世界的高度統一

為了有效克服網絡給當代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所導致的心理障礙,我們就必須將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有機結合起來,把物質和虛幻的精神空間聯繫起來,併為構建當代大學生網絡環境下的人際交往奠定基礎。

網絡是在現代最發達的技術,大學生是社會上的特殊羣體,必須站在心理學的角度去分析他們,並給大學生這一羣體構築健康的有高度統一思想的網絡環境,使大學生在網絡的環境下也可以和他人和平相處、與社會協調一致。就安身立命這個角度而言,應該積極地處理大學生在網絡環境下的各種心理問題,給大學生這一特殊羣體營造舒適的、易於溝通的空間。

參考文獻:

[1]餘暉.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及其教育策略[J].新課程研究,20xx(10):142.

[2]張翠萍.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的改善策略[J].產業與科技論壇,20xx(1):198.

[3]孔治國.大學生常見人際關係障礙及其調適[J].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學報,20xx,24(1):61.

關於人際交往的論文5

內容摘要:大學是培養人才的一個搖籃,其中培養大學生的良好人際交往能力,正是當代社會的要求,更是高校教育中不可以忽視的一課。當代大學生正處於探索人生、掌握專業知識、認知社會的階段,其人際交往的質量直接影響了他們在校的生活、學習。然而,大學生需要建立優良的人際關係,就需要克服影響其人際交往過程中的障礙,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與原則,建立和諧人際關係,只有這樣,才可以在充滿挑戰與競爭的時代,藉助與學習他人的智慧來完成自身人生的奮鬥目標。

關鍵詞:大學生 人際交往 心理健康

一 引言

人際交往指的是個體同身邊人之間的一種行為與心理的溝通過程。在這個過程之中,人們彼此的交流各種情感、思想、意見、態度和觀點,並且帶着很強烈的目的性。而人際交往過程又存在着主觀性、複雜性、實踐性、互動性、社會性等特點。

當今大學生羣體屬於一個心理幼稚並且又擔負着巨大壓力的羣體。面對來自於社會、環境、學校與個人等方面的各種壓力,有的學生可以建立某一程度的社會守常與社會平衡,保持一種較平衡的心理狀態。然而也有一些學生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之中,往往不知所措,表現出失落、茫然與壓抑,常被無名煩惱所困擾,或者因為無端的恐懼而變的坐立不安,有的甚至導致了人格錯位、精神分裂和心理崩潰等。儘管這一些學生在大學生之中所佔的比例並不算大,但根據相關的統計資料表明,近幾年這一比例有明顯上升的趨勢。這在當今社會是一個不可以忽視的問題。

二 心理健康的標準

簡單的來講,沒有不適應的症狀,便是心理健康。對當代的中國大學生來説,衡量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態能夠歸納為以下幾條適合標準。

1.性格健全。對外界、對自己的行為方式和態度符合社會規範,協調穩定,具備了良好的社會適應性,有一定的自制、自控能力。熱愛學習,積極的參與社會活動,能夠從社會和學習活動中獲取滿足感。

2.智力正常。在觀察、思維、記憶、操作和想象等綜合能力上達到一定水平,能夠勝任大學學習、生活與工作,並且能夠表現出較積極的創造性。

3.自我意識統一。能夠了解並且接納自己,即能夠正確地認識、要求和評價自己,承認並且喜愛自身的本色。對於自身的長處感到的是欣慰而不是高傲;對於自身的缺點不迴避,且不自卑。能夠在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信仰的支配之下,認清自身人生的意義,形成切合實際的抱負與高尚的理想。

4.情緒穩定協調。能夠穩定、持續地保持愉悦的情緒,自信的心境,有着充分的幸福感與安全感,充滿着生活的樂趣與生命的活力。能夠保持心理的協調與平衡,不為消極情緒所困擾,能夠甩掉精神包袱,排除心理障礙。能夠儘自己最大的努力,靠自身的智慧與勤奮去取得成就,從而獲取成功的喜悦。

5.人際關係和諧。樂於與他人交往,能夠用尊敬、友愛、信任、諒解、寬容等積極的態度同他人相處,既熱情於給予他人的愛與友情,也欣然的接受他人的愛與友誼。對人真誠、忍讓、寬容、和善,喜愛集體活動,歸屬進一定的集體中,並且在集體生活之中尋找樂趣。

6.行為表現得體大方。人在不同年齡階段,有着不同的行為表現及心理特點。行為表現符合其自身年齡特點,是其心理健康的標誌。青年學生應當開朗、活撥,步伐矯健並充滿活力。然而老氣橫秋與委靡不振,並不符合其年齡的特點,屬於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三 大學生人際交往過程中常見的心理問題調適

1.害羞的心理調適

具備害羞心理的大學生需要正確認識到自身不正常的心理問題。對於害羞心理障礙治療應當以心理治療為主,可以採用暗示療法、行為療法,並且結合了有效的社交與技能訓練來消除和克服自己的害羞心理;另一方面大學生需要增強自信,多去參加集體活動,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係,有利於避免和預防害羞心理的產生。

2.自卑的心理調適

首先需要正確認識到自卑心理,逐步形成出正確的自我認識。當大學生因人際交往的不利而陷入自卑時,可以通過參加活動、傾訴、聽音樂等方法來擺脱不良的心境。因為這一種方式一方面發泄了自身的不良情緒,同時也或多或少增加自身人際交往的機會,無形之中培養了自身人際交往的能力。在校的大學生一定要建立起信心,只有這樣,克服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自卑心理的各種措施才能夠得以暢通無阻,發揮出最大作用。

3.戒備的心理調試

大學生應當對於戒備心理存在着正確認識,不需要顧慮重重,產生交往恐懼。應當培養自信心,只有充滿了信心地去與人交往,才不會對於交往充滿了恐懼。當大學生髮現自身出現了不適當的心理戒備時,要迅速地剋制自我,要告訴自己,無端懷疑是不合適的,會給自身的人際關係帶來不好的影響。大學生在有一些時間需要適當地進行自我暴露,消除自身封閉心理,坦誠地同交往對象透露出自己的一些祕密,能夠促進良好的人際關係形成,也能夠使得自身的心理戒備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緩解。

4.孤獨的心理調適

大學生需要克服其孤獨心理,首先就要做到開放自我,多與外界進行交流,以誠相待。其次,要大膽的交往不怕挫折,善於在交往的挫折中、過程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增強其交往能力。再次,大學生需要加強並培養自身的愛好與興趣,有了愛好便有了追求,也就不會感受到孤獨。最後,大學生應當儘量去克服自身的自卑情緒,由於自卑導致的孤獨狀態,就像作繭自縛,不衝破這一層繭,就很難走出孤獨。

此外,大學生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常見問題還有完美心理、嫉妒心理等。

大學生在其成長的過程之中出現了一些缺點、還有一些做的不夠到位的地方都是十分正常的,我們應當以包容、平和的心態來看待對方的不足,即使是要指出,也應通過真誠溝通,而不是大加指責。

四 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培養

1.學校方面對於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培養

學校是對於學生實施教育的主要場所,只有注重了實踐與理論的結合,人際交往的教育才可以真正發揮作用。大學生人際交往在教育訓練方法上主要包括了個體輔導、團體活動訓練、案例討論以及研究。

①個體輔導。個體輔導指的是針對了學生個體所存在的交往問題實施個別指導,以求改善他們交往的現狀,促進他們的交往能力向健康發展的方法。

②案例討論和研究。案例討論和研究是在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課堂教學之中應用案例教學法對於學生實施交往能力訓練的主要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之下,根據教學的目的,採用案例討論和研究來組織學生實施研究、學習的方法。

③團體活動訓練。團體活動訓練特點主要是適用於有着共同交往問題或者是有着共同的心理困擾的人,而成長之中的大學生的確有着共同的心理問題及交往問題。團體活動訓練的主要優點在於了團體成員的互動,形式多樣、實踐性強、適用而廣、生動有趣。隨着人際交往的教育所需的逐步增強,這種方式也必會成為高校生人際交往訓練過程中的主要方式。

2.大學生自身對於人際交往的能力培養

①提高認識。大學生應當正確地去認識自我,以樂觀、積極的心態而且對於交往過程之中的問題;從客觀的角度來出發去評價他人,充分地尊重他人和肯定他人;以積極樂觀的觀念來看待人際交往,贏得他人的友誼和熱情;學會理解和包容,維持交往環境的融洽與和諧。

②掌握社交的技巧。大學生應當樹立良好自身形象,掌握體態語言和行為規範,與人溝通交往需要講究談話和語言藝術,善於去傾聽對方的談話,做到真誠、虛心和耐心。還有就是大學生需增強人際交往吸引力,形成優良的人際關係,把握好對象的特點,靈活應對,有的放矢,擴大其交際圈。

五 結語

總之,大學生需要建立優良的人際關係,就需要克服影響着人際交往的障礙。做到加強修養,平等待人,融人集體,培養風度,以誠相待。只有這樣,才可以在充滿着挑戰與競爭的時代之中藉助和學習他人的智慧並完成自身人生的超越。

參考文獻:

1.王寧.大學生人際交往挫折應對與心理健康[J].法制與社會.20xx, (1):259-260.

2.劉文、韓靜、張麗娜.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與心理健康關係的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xx,(3):71-72.

3.吳智茹.大學生心理健康維護與促進[J].職業規劃.20xx,(6):61-62.

關於人際交往的論文6

為了瞭解大學生人際交往現狀,分析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問題,瞭解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的主要因素,我們選取信陽師範學院、廣東醫學院等中東部高校作為調查地點,以自填問卷的方式和集中填答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568份,有效回收率85.3%。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普遍認識到人際交往的重要性,但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缺乏交往的主動性、社交能力普遍較差、對自身溝通表達能力的不肯定、交往中多處於被動角色以及部分學生表達能力有待提高成為該羣體人際交往的主要問題。而性格、興趣、文化程度、家庭結構和年齡等成為了影響人際關係的前五位個體因素;老師對大學生溝通表達的重視程度、學校課程設置及推廣、外部兼職機會等構成了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外部因素。

一、大學生校園活動參與情況

校園活動是大學生人際交往的重要平台和載體,大學生校園活動的參與情況是其人際交往狀況及能力的重要表徵。

1、大部分學生沒有擔任過學生幹部

在被調查的學生中,擔任或曾經擔任過學生幹部的佔39.1%;未擔任過學生幹部的佔60.9%。由此看出,超過一半的大學生沒有擔當過學生幹部的經歷。

2、多數大學生參加過校園文化活動

至於參加校園文化活動的情況,在被訪大學生中,參加過校園文化活動的佔絕大多數,佔到74.8%,而未參加過校園文化活動的僅佔到25.2%。

3、不少學生沒能認識到加入社團對人際關係的影響,而加入社團者多數為培養興趣愛好

加入學校社團是鍛鍊大學生人際交往和溝通表達的重要途徑。在被調查的大學生中,有24.9%的大學生沒有加入過社團;加入過1個社團的佔33.3%;加入過2各社團的佔28.0%;加入過3各社團的佔11.5%;加入過4個、5個和8個社團的分別佔1.4%、0.5%和0.4%。

調查數據顯示:在被訪者中,認為社團活動對人際關係“影響很大”的大學生佔8.5%,認為社團活動對人際關係“影響較大”的大學生佔35.0%,此兩者合計比例為43.4%,不足一半;認為社團活動對人際關係的影響“説不清”的大學生佔25.9%;認為社團活動對人際關係“影響不大”的大學生佔28.6%,認為社團活動對人際關係“沒影響”的大學生只佔2.0%,此二者合計則為30.6%,約佔到三分之一。

通過進一步的分析發現:多數大學生加入社團是為了“培養興趣愛好”的佔到56.5%,超過了一半;其次是為了“發展人際關係”和“鍛鍊能力”的被訪大學生各佔15.5%,均佔較少比例;仍有部分學生加入社團是為了“打發時間”、“休閒放鬆”或其他原因加入社團的,均佔到5.0%左右。

二、大學生人際交往認知狀況及存在問題

1、大學生對人際交往的認知狀況

(1)被訪者普遍認識到人際關係的重要性。大學生對於人際關係作用的看法,普遍都傾向於認為人際關係是重要的。調查數據顯示:在被訪大學生中,認為人際關係“很重要”的佔到34.9%,認為人際關係“比較重要”的佔到48.3%,單此兩項合計就達到83.2%,再加之認為人際關係“一般重要”的佔到15.9%,此三項合計可高達99.1%。而認為人際關係“不太重要”或“不重要”的學生僅不足1.0%。

(2)大學生對人際關係作用的認識。大學生對人際關係作用的認識表現在對學習、生活和工作的影響上。一是人際關係對學習的影響。在被訪大學生中,認為人際關係對學習“影響很大”的佔18.0%,認為人際關係對學習“影響較大”的佔43.6%,此二者合計則佔61.7%,接近三分之二;而認為人際關係對學習的影響“説不清”的佔20.5%,認為人際關係對學習“影響不大”的佔15.9%,認為人際關係對學習“沒影響”的僅佔1.9%。這説明大多數學生普遍都認為人際關係對學習都是有或大或小的影響。

二是人際關係對生活的影響。至於大學生對“人際關係對生活的影響”的看法,在所調查的大學生中,認為人際關係對生活“影響很大”的佔23.6%,認為人際關係對生活“影響較大”的佔51.1%,此二者合計則佔74.8%,接近四分之三;而認為人際關係對生活的影響“説不清”的佔16.6%,認為人際關係對生活“影響不大”的僅佔8.3%,認為人際關係對生活“沒影響”的不足1.0%。這説明絕大多數學生都認為人際關係對生活是有影響的。

三是人際關係對工作的影響。在“人際關係對工作的影響”這一問題上,在被訪大學生中,認為人際關係對工作“影響很大”的佔43.6%,認為人際關係對工作“影響較大”的佔44.3%,此二者合計則佔87.9%,超過五分之四;而認為人際關係對工作的影響“説不清”的佔9.0%,認為人際關係對工作“影響不大”的僅佔2.7%,認為人際關係對工作“沒影響”的不足1.0%。這説明絕大多數學生都認為人際關係對工作是有影響的。

2、大學生人際交往存在的主要問題

(1)多數大學生對人際關係有較高關注度,但卻認為並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通過調查發現,在日常生活中,大學生也大多對人際關係持關注態度。在被訪的大學生中,對人際關係“經常注意”的佔到51.1%,超過了一半;對人際關係“偶爾注意”的佔到39.4%,此兩項合計就高達90.5%。而對人際關係“不注意”或平時“沒想過”的總共不足10.0%。

儘管多數大學生對人際關係保持較高關注度,但他們的期望與現實情況往往是不一致的。大學生總體上認為人際關係是重要的並且平時比較注意,但真正“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的卻並不佔多數。在被訪的大學生中,只有33.2%認為自己善於處理人際關係,而認為“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的佔36.9%,再加之持“不清楚”模糊狀態的169人,二者合計所佔比例高達66.8%。

對於大學生而言,宿舍內人際關係狀況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現實中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的狀況:在被訪的大學生中,認為宿舍人際關係“很好”的佔45.2%,還不足一半;而宿舍人際關係“還行”的就佔49.1%,接近一半;不過,宿舍人際關係“説不清”、“不太好”或“很差”的大學生也為數寥寥,只佔5.7%。這説明多數大學生的宿舍人際關係狀況一般,尚有待進一步改進。

(2)多數大學生缺乏與人交往的主動性。能否處理好人際關係,更多的表現在大學生的主動性方面。在被訪大學生中,表示“願意”與陌生人主動交談的佔43.0%,尚不足一半;而表示“不願意”與陌生人主動交談的則有約三分之一;持“無所謂”態度的約佔四分之一。

在對待陌生人的態度問題上,在所調查的大學生中,表示會“真誠相待”陌生人的佔50.5%,勉強超過一半;而表示會對陌生人“小心謹慎”的佔到45.5%,居然接近了一半。另外,還有4.0%的人表示對陌生人會“儘量躲避”。

對於是否有勇氣在公開場合發表看法的情況,在被訪大學生中,表示有勇氣在公開場合發表看法的佔到46.4%;而表示沒有勇氣在公開場合發表看法的佔到27.2%,超過了四分之一;另外,持模糊態度“不清楚”的也有26.3%,超過了四分之一。

同老師的溝通狀況也是大學生人際關係的重要表現。調查發現,在平時,大學生與老師溝通的情況不容樂觀。在被訪大學生中,“經常”與老師溝通的僅佔9.3%,“偶爾”與老師溝通的佔18.5%,兩項合計僅為27.8%;而“極少”與老師溝通的就佔47.9%,“從不”與老師溝通的佔到24.3%,此兩項合計則其所佔比例高達72.2%。

(3)大學生社交能力普遍較差。社交能力是影響大學生人際關係的重要方面。調查發現,大學生社交能力不容樂觀。在被訪大學生中,認為大學生社交能力狀況“很好”的佔5.4%,社交能力狀況“比較好”的佔29.5%,此兩者合計佔到35.0%,剛剛超過三分之一;認為社交能力狀況“一般”的佔55.7%,超過一半;認為社交能力狀況“不太好”的佔8.1%;認為社交能力狀況“很差”的佔1.1%。

(4)大學生對自己的溝通表達能力不太肯定,溝通更看中“語言”因素。調查發現,對於自己的溝通能力狀況,大學生普遍不太肯定。在被訪的大學生中,對於自己的溝通能力狀況表示“非常滿意”的僅佔7.5%;表示“比較滿意”的佔32.7%;表示“一般滿意”的佔45.6%,接近一半,表示“不太滿意”的佔14.2%。

對大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狀況的調查發現:在被訪大學生中,表示“很容易與他人溝通”的佔63.1%,接近三分之二;而表示“別人經常不理解自己的話”的佔6.5%;表示“反覆敍述才能表達清楚”的佔30.3%,約佔到三分之一,這一比例值得引起我們的注意。

對於“溝通時應注意的因素”這一問題,在被訪者中,有70.8%的大學生認為是“語言”,佔絕大多數;有11.5%的大學生認為是“表情”,有11.0%的大學生認為是“心態”,只有5.9%的大學生認為是“動作”。

(5)大學生社會交往中多處於被動角色,應對“冷場”策略不一。我們對於大學生在社會交往中角色的調查,其結果更值得我們思考。在被訪大學生中,社會交往中作為“主角,引導談話的主題”的佔33.9%,約三分之一稍強;作為“配角,被動跟隨他人談話”的則佔61.1%,接近三分之二;另外,還有4.9%的大學生,在社會交往中“常常被忽視”。

對於溝通中的冷場狀況,大學生的應對策略各有不同。在被調查的大學生中,在面對溝通中的冷場狀況時選擇“保持沉默”的佔16.0%;選擇“引出新話題”的佔73.2%;選擇“藉故走開”的佔6.5%;另外還有4.3%的大學生根本“不知所措”。

(6)部分大學生表達能力有待提高。通過調查發現:在被訪大學生中,能夠“清晰準確”表達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僅佔9.3%;能夠“比較準確”表達自己思想和情感的佔49.7%,不到一半;可以“一般準確”地表達自己思想和情感的佔34.3%;“需要重複表達”的佔1.8%;還有4.8%的被訪者“不善表達”。

三、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因素分析

1、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個體因素

大學生個體背景情況構成了影響人際交往的內部因素。而調查數據顯示出性格、興趣、文化程度、家庭結構和年齡等成為了影響人際關係的前五位個體因素。

(1)性格因素。超過一半的被訪者認為影響人際關係第一位的因素主要是性格。就被訪大學生的回答中,對於“影響人際關係的第一位因素”的看法情況如下:超過一半人次的被訪者認為影響人際關係的第一個因素是“性格”,佔57.6%;認為影響人際關係的第一個因素是“年齡”的人次佔13.5%;認為影響人際關係的第一個因素是“興趣”的人次佔10.2%。而認為影響人際關係的第一個因素是“地域”、“文化程度”、“民族”、“家庭結構”或是“其它”的回答人次都不多,均不足10.0%。

(2)興趣因素。影響人際關係的第二位因素集中於興趣。在對於“影響人際關係的第二位因素”的回答中,認為影響人際關係的第二位因素是“興趣”的人次佔33.9%;認為影響人際關係的第二位因素是“文化程度”的人次佔22.6%,認為影響人際關係的第二位因素是“性格”的人次佔20.0%,而認為影響人際關係的第二位因素是“地域”、“家庭結構”、“年齡”、“民族”或是“其他”的回答人次都不多,均不足10.0%。

(3)文化程度因素。影響人際關係的第三個因素集中於文化程度。對於“影響人際關係的第三個因素”的看法,認為影響人際關係的第三個因素是“文化程度”的人次佔30.3%;認為影響人際關係的第三個因素是“興趣”的人次佔20.7%;認為影響人際關係的第三個因素是“年齡”的人次佔14.4%;認為影響人際關係的第三個因素是“家庭結構”的人次佔13.5%;認為影響人際關係的第三個因素是“性格”的人次佔11.5%;而認為影響人際關係的第三個因素是“地域”、“民族”或是“其他”的回答人次都不多,均尚不足5.0%。

(4)家庭結構因素。影響人際關係的第四位因素主要是家庭結構。對於“影響人際關係的第四位因素”的看法,認為影響人際關係的第四位因素是“家庭結構”的人次佔20.6%;認為影響人際關係的第四位因素是“興趣”的人次佔20.2%,認為影響人際關係的第四位因素是“年齡”的人次佔19.4%;認為影響人際關係的第四位因素是“文化程度”的人次佔17.9%;認為影響人際關係的第四位因素是“地域”的人次佔12.3%;而認為影響人際關係的第四位因素是“性格”、“民族”或是“其他”的回答人次都不多,均尚不足10.0%。

(5)年齡因素。影響人際關係的第五位因素主要是年齡。對於“影響人際關係的第五位因素”的看法:認為影響人際關係的第五位因素是“年齡”的人次佔24.3%;認為影響人際關係的第五位因素是“地域”的人次佔23.2%;認為影響人際關係的第五位因素是“家庭結構”的人次佔19.5%;認為影響人際關係的第五位因素是“興趣”、“民族”、“文化程度”的回答人次都不多,均在10.0%左右;而認為影響人際關係的第五位因素是“性格”或“其他”回答人次就更少,均只佔到不足5.0%。

2、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學校因素

老師對大學生溝通表達的重視程度、學校課程設置及推廣、外部兼職機會等構成了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外部因素。

(1)大學老師對大學生溝通表達的重視程度不足。大學老師對溝通表達的重視程度往往會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調查發現,大學老師對大學生溝通表達的重視程度還很不夠。在被訪大學生中,認為其大學老師“經常強調”溝通重要性的只佔29.3%;認為其大學老師“偶爾強調”溝通重要性的佔59.4%;其大學老師“從不強調”溝通重要性的也有11.3%。

(2)大學中有關人際交往的講座不多。學校開設有關人際關係的講座是提高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調查發現,被調查大學生所在學校開展關於人際關係講座的情況並不樂觀:在被訪大學生中,認為自己的學校關於人際交往的講座“很多”的只佔9.1%;有41.5%大學生表示自己學校關於人際交往的講座“一般”,不到一半;表示自己學校關於人際交往的講座“很少”的佔40.8%,將近一半;而有8.6%大學生則表示自己學校關於人際交往的講座根本“沒有”。

(3)明確知道所在學校開設提高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課程的人數不足一半。所在學校開設提高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課程是提高大學生人際交往和溝通表達的重要途徑。但調查數據顯示明確知道所在學校開設提高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課程的大學生並不多。在被調查的大學生中,有46.9%的大學生表示其所在學校開設有提高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的課程,不足一半;有27.9%的大學生表示其所在學校沒有開設提高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的課程;還有25.0%的大學生根本“不清楚”其所在學校是否開設有提高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的課程。

談到是否希望學校開設此類課程時,大多數學生表現出渴望與期待:在被訪的大學生中,高達70.0%的大學生表示“希望”開設此類課程;只有7.2%的大學生表示“不希望”;有18.8%的大學生表示出“無所謂”的態度;還有4.0%的大學生表示“沒想過”。

(4)大學期間做過兼職的過半,過半的大學生認為兼職對溝通能力影響較大。兼職對於大學生溝通能力的影響是明顯的。調查數據表明:被訪的大學生中,在大學期間做過兼職的佔到58.5%;沒有做過兼職的大學生佔40.6%。至於兼職對溝通能力的影響,多數大學生還是持肯定態度的:在被訪大學生中,有16.3%的大學生認為兼職對溝通能力“影響很大”,有37.8%的大學生認為兼職對溝通能力“影響較大”,二者合計佔到54.1%,超過一半;另有28.6%的大學生認為兼職對溝通能力的影響“説不清”,而只有很少大學生認為兼職對溝通能力“影響不大”(14.1%)或“沒影響”(3.2%)。

關於人際交往的論文7

隨着時代的進步與科技的發展,智能化移動終端設備也迅速普及,幾乎成為了當代大學生不可或缺的“伴侶”,而移動互聯網絡不斷升級加速,無線網絡的逐步覆蓋,海量應用程序的洶湧來襲,更是讓人們充分體驗到科技進步給自己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捷與樂趣。但是當你漫步在校園裏,卻會發現如今在食堂、在寢室、在操場、在衞生間,乃至在圖書館、在自習室、在教室,幾乎校園裏各個角落,隨時隨地都有學生低着頭,目不轉睛地盯着手裏拿着的智能手機或者平板電腦,指尖飛舞,所有的注意力都聚焦在手中發亮的方寸屏幕,無暇顧及周圍世界,凡此種種,不禁讓人重新審視那些智能電子產品,而那些人就是當今時代的“低頭族”,英文譯之為:“phubbing”指的就是整日沉迷於手機而冷落了現實世界的人羣。

一、手機對大學生影響研究

(一)研究背景

隨着信息時代的發展,手機網絡也日益成為新興的網絡陣地。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表達情感、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截至20xx年6月,我國成為世界上使用互聯網人數最多的國家。其中,我國手機網民規模為5.27億,較20xx年底增加約2699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用户佔比提升83.4%,手機成為我國網民第一大上網終端。報告同時指出,大學生是所有青少年上網人羣中使用手機上網比例最高的,約97.4%的大學生都使用手機來上網。以上數據顯示,手機的使用己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學習的一項重要內容,嚴重影響着大學生的日常行為和其個人的發展。

(二)研究意義

1、人際交往對大學生的情感生活的影響

大學生有非常充足的精力和豐富的情感,經過緊張的學習後他們需要為自己減壓,此時人際交往就是最好的方式。經過人際交往活動,大學生可以獲得友情,可以融入集體的生活中,更加關心自己身邊的人,從而也會覺得自己的人生更有價值。因此,擁有良好的人際交往是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

2、人際交往對大學生的個人情緒的影響

年齡在18―24歲左右的大學生正處在生理及心理都漸趨成熟的時期。在這個階段,大學生的發展也容易受消極因素的影響,一些不好的情緒,如憤怒、焦慮、緊張等都會給其成長帶來不良影響。實踐證明,健康積極的人際關係對疏導和調節大學生不良情緒具有重要意義。

3、社會的發展要求大學生要擁有良好的人際交往關係

當代大學生是推動社會發展的主力軍之一,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夠幫助大學生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促進社會和其個人的積極發展。同時,大學生可以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更好的認識自己和了解他人。通過與他人的接觸,大學生可以更好的認識彼此,大家相互幫助,共同進步。

二、手機對大學生人際交往影響的現狀分析

(一)調查問卷設計

1、調查問卷的構成及設計目的

(1)問卷的構成。本次調查問卷在查閲相關資料的基礎上自行編制,在發放、收回的基礎上進行定性和定量的綜合分析。調查對象即本文主體――大學生。本次問卷主要有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本論文主體即在校大學生的基本信息,主要對分析大學生的性別、年級進行分析,瞭解各個不同年級和男女使用手機的比例和基本信息特徵,進而瞭解整個樣本的特徵。第二部分是本次問卷的重點,主要內容是問題的選擇,通過對在校生手機使用過程娛樂、通訊及人際交往行為的使用頻率的調查,分析大學生使用手機媒體進行人際交往的範圍、方式和特徵。進而分析手機對大學生人際圈的影響的認識。

(2)問卷設計的目的。通過對大學生的調查,分析手機對其的影響和大學生對這些影響的認識,在瞭解大學生人際交往現狀的同時分析手機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現狀的影響及其影響因素,從而對進一步發揮手機在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的積極影響提出相應的對策。

2、數據收集及樣本特徵分析

(1)數據收集本次問卷主要採取現實隨機發放的途徑,在蘭州財經大學和平校區圖書館進行。共發放160份,回收157份,有效問卷153份。有效回收率達到95.6%,覆蓋大一到大四的在校生。

(2)樣本特徵整理分析樣本後發現,受訪者年級、性別比例分佈均勻,具有較強的代表性,有利於對整體在校大學生的研究

(二)手機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積極影響

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手機顯然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經常使用的幾種重要工具中最為重要的一種。其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積極影響如下:

1、消除了空間的限制,有利於遠距離情感維繫

81.1%的在校生認為手機交流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比面對面交流更方便。通過打電話、發短信、社交軟件,能在第一時間與好友分享信息,交流感情。由於經常通過電話、短信聯繫,通過社交軟件查看朋友圈等,即使相隔多年沒有碰面的老友也不會感到生疏,彷彿彼此剛剛交流過一樣。

2、利於消除近距離的交往困境

鑑於大學生的特殊年齡階段和心理髮育特徵,他們對於良好人際交往技巧的瞭解不夠充分,實踐過程中更是缺乏經驗,因此,不可避免的形成了人際交往的困境。問卷數據顯示,56.2%的大學生使用手機交流是為了避免尷尬。正處於人際交往困境的雙方,對於面對面的直接交往產生排斥時,以手機為媒介的間接交往在此時是化解近距離人際交往困境的最佳選擇。是維護彼此尊嚴,增進彼此瞭解,解決交往矛盾,促進大學生更深層次交往的一種好方法。

(三)手機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消極影響

1、出現嚴重的偽親密性、人情淡漠化現象

自從手機介入人際交往之後,交往主體間見面的時間變少了,交心的機會也隨之減少。手機的便捷取代了面對面交談,問候短信代替了真心的祝福,也隔斷了情感的交流。在方便的遠程交流的同時加劇了大學生的交往負擔,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人情味鋭減。

2、手機依賴成癮,忽視甚至逃避現實中的人際交往

享受到了手機所帶來的便捷後,有的人幾乎一天24小時和手機捆綁在了一起,無論是吃飯,睡覺,還是上廁所,走在路上都有手機相伴,這種現象在大學校園中更是常見。有上述行為的同學被稱為“校園低頭族”。手機作為一種人際交往的工具,確實表現出了巨大的作用。然而,手機同時也集娛樂、遊戲等一些附加功能於一身,無形中加重了大學生與手機的粘性。

3、沉迷於虛擬世界,現實人際交往能力減退

當前,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沉溺在手機的便捷與多媒體功能不能自拔。其主動的人際交往減少,甚至逃避現實,出現輕微的“社交恐懼”,缺乏人際交往的熱情,使其人際交往得不到健康發展,甚至影響以後進入社會的人際交往。

(四)培養大學生自身素質,減少手機的使用

大學生對手機的使用頻率相當高,因而減少手機的使用是解決其負面影響的關鍵之一。這就需要大學生提高自身的自控能力,對手機網絡、流量等手機使用內容進行適當的控制,加強自身網絡防範意識,減少不必要的手機使用和避免不必要的麻煩,防止自己整日使用手機,過度依賴手機。不要把時間都用在手機的使用上,應多與他人進行面對面交流溝通,在必需的時候使用手機,使其能夠真正發揮其積極作用,促進大學生羣體自身的健康發展,幫助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參考文獻

[1] 匡文波.手機媒體的傳播學思考[J].北京.國際新聞界.20xx.7.

[3] 朱海松.無線營銷-第五媒體的互動適應性[M].廣東:經濟出版社,20xx.

[4] 佟西原.手機網絡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xx.

[5] 李旦.碎片化語境下手機媒體的機遇和隱憂[J].20xx.23.

關於人際交往的論文8

摘要: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是我國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一個重要的方面,也是我國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以及新課程實施中應該認真關注的問題。本文在分析了中學生人際交往的一些現狀的基礎上,闡述了中學體育教育中學生人際交往的一些問題,然後重點闡述了中學體育教師是如何利用體育教學的特殊領域,幫助中學生培養和諧健康的人際交往等問題。

關鍵詞:體育教學 人際交往 和諧健康 合作學習

前言

每個人生活在世界上,都需要與他人交往聯繫,當代中學生在這一方面存在着較為嚴重的困惑,據調查有80%的中學生將孤單視為最大的苦惱,他們渴望與人交往渴望能學會與人共處,建立和諧健康的人際關係。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關注學生和諧的人際交往是新的課程對體育教學提出的新的要求。作為一名中學體育教師,如果能利用體育課堂這一特殊的教學領域,幫助中學生培養和諧健康的人際交往,既可以讓體育教學更加順利完成,也能幫助班主任和家長解決學生“交友”的難題,還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適應社會的發展與時代的進步。現將教學中一點體會寫出來,供大家參考。

一、全面瞭解中學生人際交往的實際情況

中學生正是個體生長髮育的第二個高峯期,由於生長髮育的急劇變化,性發育開始使得學生在生理與心理上發育不平衡,而心理髮展相對會落後於生理功能,這些特徵正是中學生具有少年期的半幼稚半成熟型,也正是具有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複雜的時期,也是最容易產生心趣衝動和行為過失的年齡階段。而在這裏中學生隨着社會和集中地位的變化以及人格的形成,社會人際交往的範圍會不斷擴大,但這樣會使得學生的社會關係會變得越來越複雜,越來越亂套,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1.過分濫交,荒廢學業;2.分不清益與損;3.處理不好與朋友的關係;4.情感控制不好。

二、體育教學與人際交往

在一定意義上,體育教學活動就是一個“課堂小社會”,在這個課堂社會中的學習活動大多具有集體性和競爭性。而且由於場地大、活動多、內容廣、活動時分組與個人活動多,小組成員之間,個人之間的交往頻繁,這不僅增加了師生之間的聯繫,而且同學之間的交往也很多。同時由於在體育活動中學生所處的角色和地位也會不斷變化,使得學生的人際交往面更加寬廣。在這樣錯綜交叉的人際交往中,學生的能力、修養等都會得到很好的提高,個人的人格也會表現出來,這有利於學生對自己和他人有一定清晰的認識和了解,也有利於培養學生和諧健康的人際交往。從另一方面説,如果學生的人際關係處理好了,在體育課上的表現會更加積極,與同伴的配合也會更加默契,這樣體育教學也能更加順利地開展。因此我們説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也應該更加關注學生的人際交往,促進學生建立和諧健康的人際關係。

三、利用體育教學,多方面培養學生的交往素質

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在瞭解了與中學生人際交往的一些情況後,一定會更加關注中學生的人際交往的,那麼怎樣才能幫助學生培養和諧健康的人際交往呢,我從教學中得到一點體會,供大家參考。

1.提高自身的素質,從正面引導學生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教師自身的行為往往直接影響着學生的行為與思維,教師的表率作用對學生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如果要培養學生和諧健康的人際交往,教師應先從自己做起,要處處提高自己的交往素質,生活中要為人大方,對人尊重,上班時要團結同事,對學生要充滿愛心,平等待人……這樣給學生做榜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同時,也會向學生灌輸了文明的交往觀。

2.關愛學生,與學生做知心朋友

教學工作是師生的雙邊活動,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關愛每一個學生,與學生平共處,我覺得在這一方面,教師需要做到以下兩點:熟悉瞭解每一個學生充滿愛心和尊重學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

3.選擇對人際交往有利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

隨着新課改的步伐,體育教學的內容越來越廣泛,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與人際交往也關注得越來越多,我覺得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適當地選擇一些有利於培養學生交往素質的內容與方法。

(1)選擇一些與人際交往有關的健康基礎知識。首先選擇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和交際健康教育,讓學生對健康的心理有一些理性的認識,同時還要進行一些青春期常識的教育,讓學生對青春期有一整體的認識,從而減輕交往對異性的好奇。

(2)用合作學習促進人際關係。合作學習有以下幾個要素:①積極地相互配合,特別是面對面促進的互動。②積極承擔在共同任務中個人的作用。③期望所有學生能進行有效的溝通,並建立起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互相信任,有效地解決組內矛盾。④對個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加工⑤對共同活動的成效進行評價,尋求有效的途徑。從以上的要素,我們可以看出,在合作學習中,學習者之間為了解決問題而需要控制自己的慾望、彼此交流溝通,這樣學習者之間的人際關係就會隨之而和諧統一。

和諧健康的人際交往是中學生健康向上的一種體現,它可以使學生團結進步,幫助學生走上健康的光明大道。作為一名中學體育教師,我們應該更加有耐心和愛心,在平時的教學中多關注學生文明的'人際交往,並及時發現學生在交往中的困惑,給予糾正和引導,這樣也會真正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真正從各方面培養合格的社會人才。

參考文獻:

《學校體育學》高等學校教材金欽昌主編

《國中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季瀏、汪曉贊主編

《國中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教學法》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謝正義主編

《走進課堂·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案例與評析》

關於人際交往的論文9

旅遊管理專業畢業生主要從事導遊、旅行社、景區服務等相關工作,他們每天要接觸形形色色的遊客,所以懂得如何與人相處、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對於他們來説十分重要。

一、高職旅遊管理專業學生人際交往過程中主要存在的問題

(一)自我意識太強

目前我國大學生基本都是集體住宿,大多都是四人或六人一個宿舍。同一個宿舍的同學都來自不同的地方、不同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習慣和個性。為了能夠和諧相處、愉快度過大學生活,按道理每個人都應該考慮到宿舍其他成員的生活習慣,讓自己能夠融入集體,不影響他人的作息。然而,在宿舍裏抽煙的現象屢見不鮮,同一宿舍裏總有那麼幾個成員不願意做衞生、配合其他人的活動;更有甚者,有同學反應宿舍裏晚上有人玩遊戲興奮時大喊大叫影響其他同學正常休息。這種只顧自己利益,不為別人着想的做法短期內別人可以包容,時間長了勢必會影響人際關係。

(二)容易衝動

大學階段的學生二十歲左右,一方面社會經歷較少,另一方面大多都剛剛離開父母家人的管束和呵護,極度想表現自我個性。在這個特定的時期,好多學生往往沒有意識去控制自己的行為,總是跟着感覺走,有時表現的很衝動,缺乏“三思而後行”的穩當。曾經我們班裏有一個雲南彝族的男孩,他在和別人打籃球時被對方無意打斷一顆門牙。雙方簡單交涉之後,對方的解決方式他有些不滿意,這個男生居然想要和他的同鄉一起把對方門牙打掉了事!這種遇事容易衝動的現象不是個例,而是現在大多數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

(三)溝通能力不強

目前高職旅遊管理專業的學生,既有經過大學聯考的統招生,又有通過單獨招生的方式入學的單招生。統招生中或多或少都有學生因對自己在大學聯考時表現不滿意而產生的一些自卑心理,單招生因為經歷比較複雜,有很強的自我保護意識、怕別人傷害自己。這些學生在平時的人際交往過程中往往表現的比較自我封閉,喜歡隱藏自己的真實情感,不太願意與其他人真誠溝通。這些問題勢必會影響學生融入集體生活,阻礙他們與他人之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二、高職旅遊管理專業學生人際交往問題原因分析

(一)對人際交往重要性認識不足

目前,旅遊管理專業的學生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平時在家裏比較嬌慣,父母把生活中的一切都安排妥當,他們認為這是對孩子最好的保護;即便不是獨生子女,現在父母一心只讓孩子有個好成績,在養育子女過程中也表現出大包大攬,不讓孩子操心任何除學業以外的事情,這讓孩子在平時的生活中意識不到人際交往的重要性,更沒有機會、沒有意識去打造自己的人際關係網絡。

(二)心理困惑和迷茫

教養方式和成長經歷所導致的心理問題在高職學生中普遍存在。家庭過度保護讓學生們對社會認識嚴重不足、沒有目標感、對人生感到迷茫不知所措;成長過程中的一路無驚無險、缺乏挫敗感,不能坦然面對失敗。所以學生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會沉迷在網絡和智能手機的世界裏,過着“與世隔絕”的生活。這種狀態自然會讓學生與他人之間的距離拉大,阻止他們人際交往的發展。

(三)教育體系中人際交往能力培養缺失

縱觀我們整個教育體系,包括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大多時候認為判定教育是否成功的關鍵性因素更多是學生在在學業方面的進步,我們很少導向學生認識到自己應該有一個良好的人際關係。即使在高等教育階段有與人際關係相關課程,也只是課時為數不多的選修課。教育過程中對於人家交往能力培養的不夠重視或者缺失,也是學生這方面能力不佳的一個關鍵性因素。

三、高職旅遊管理專業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培養策略探析

高職院校旅遊管理專業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培養不能想當然,我們應該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以及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有的放矢!於此同時,培養方式不宜目的性太強,可以考慮把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培養融入所有課程當中,即要求所有任課教師重視起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一)在課程設置中增加人際交往能力培養的相關課程

要讓學生重視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有人際交往意識,關鍵的一步是要在整個課程習題中專門設置人際交往能力培養的專門課程。如果學校教育能夠有完善的人際交往能力培養課程體系,既可以引導學生自身重視相關能力的培養,又能從理論和實踐上對學生進行系統指導和教育,從而提升學生人際交往能力。

(二)所有任課教師應該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培養貫穿於所有課程教學

決定學生走向社會以後事業發展前景的因素中,專業素養和能力是一方面,能否處理好自己的人際關係、能夠快速融入所供職的團隊更為關鍵。鑑於旅遊管理專業學生從業環境的特殊性,這一點對他們來説尤為重要,必須引起所有任課教師的足夠重視。高校學生這個年齡階段的年輕人又有他們自身的性格特點,他們不願意再聽師長的諄諄教導,急於表達自己個性,所以不刻意的“潤物”、貫穿於專業課程中的人際交往能力培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前提條件是各科任課教師從意識上先得足夠重視。

(三)從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自己重視人際交往能力的意識

唯物主義發展觀告訴我們,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學生自身沒有足夠重視自身人際交往能力的提高,教育過程的所有的努力效果就會打折扣。讓學生充分意識到人際交往能力重要性最佳途徑就是讓他們在實踐過程中、從自身的經歷去體會。學校教育所要做的就是為學生尋找和提供參加實踐的機會和場所,並能從管理規定上鼓勵學生多參加實踐,更要主義和學生及時溝通、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

(四)對於學生的綜合評價應該起到正確的導向作用

教育本身的職責更重要的其導向作用。我們在學生的培養過程中從各方面都做到了重視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培養,那麼對於學生的綜合評價中加入人際交往能力一項就能從管理規定上給學生“一顆定心導向丸”。從另一方面來講,我們必須承認有一些學生比較“務實”,在他們沒有從社會經歷或者實踐古城中認識到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性之前,從學生的綜合評價體系中看到人際交往能力提高的好處是有效督促學生重視和發展自身該項能力的有力途徑。

(五)家庭教育在培養學生人際交往能力過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視

工作和實踐過程是檢驗教育成果的關鍵,參考社會反饋和市場需求改善教育方法和手段是既離不開學校教育,也不能忽視家庭教育。在學生思想和行為還不成熟的情況下,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根深蒂固。所以,學校應該和學生家庭形成聯動,有效發揮家庭對於學生的教育的影響力,調動家庭教育配合學校教育重視對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培養。

四、結束語

高職旅遊管理專業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培養任重而道遠。我們應該針對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其成因,從根源上解決學生人際交往能力不足,幫助學生做好將來面臨工作環境的準備,使其能夠更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田曉卿.對加強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培養工作的思考[J].中國農業教育,2014(02):37~39.

[2]楊羣祥.高職教育培養學生職業能力教學模式的創新[J].中國高教研究,2016(10):74.

[3]蓋曉芬.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培養要義與路徑選擇[J].中國高教研究,2009(08):82~83.

作者簡介:柳玉民(1971.09—),男,漢族,河北承德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

關於人際交往的論文10

摘要:傑出的人際關係是大學生成才的重要保障,但在現實日子中,不少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呈現一系列的心思疑問,嚴峻影響到他們的學習、日子和作業。如何對大學生進行人際交往的輔導,協助他們優化人際關係,調適其心思疑問,就顯得至關重要。

關鍵字:大學生;人際交往心思 ;對策

一、人際交往及其效果

人際交往也稱人際關係,是指人運用言語或非言語符號交換意見、交流思想、表達情感和需要的進程。傑出的人際關係不光可以穩定情緒,給人以安全感,還有助於個別自我意識的深化發展。關於大學生而言,維護健康和諧的人際關係不只是大學日子學習的需要,也是將來走向社會的需要,它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到人的全面發展,從某種意義上來説,人際交往適應才幹是大學生社會化適應才幹的歸納體現。

二、今世大學生人際交往心思特點

1.自卑心思。自卑是一種過低的自我評估。自卑的淺層感觸是他人瞧不起自個,而深層的體會是自個瞧不起自個。自卑的人失望、鬱悶、孤僻,簡單消沉地評估自個,總覺得自個在容貌、身材、常識、才幹、談鋒乃至穿着等方面不如他人,低人一等 ,假如遇遭到他人的的嘲笑與侮辱,更是甘咽苦果,忍辱負重。為了到達在交往中的“完美”,不敢進入新的交往,將社交圈子束縛在狹小的範圍以內,形成了人際交往隔閡的局勢。

2.自傲心思。自傲者在人際交往中通常變現為傲氣輕狂、高高在上、自命不凡,視他人為下級、被教學者。在與他人處事中,過於信賴自個,而不信賴他人,只關懷自個的需要,很少思考對方的需要,有時常常成心使對方墮入出醜、為難、為難地步。自傲的人自以為是、咄咄逼人,傲視一切,然後禁錮了大學生的人際交往。

3.羞怯心思。害臊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心思現象,年輕人面臨新環境的交往活動,常常體現出害臊、膽怯、拘束不自然。當他們在陌生人面前,或是在世人面前説話時感到嚴重,語無倫次,言不盡意,然後他們的舉動見人臉紅,手足無措。因為害臊者在人際交往中過多束縛自個的言行,無法充分地表達自個的情感,常形成交往兩邊的不瞭解或誤解,且無法與人交流,繼而阻礙傑出人際關係的形成。

4.猜忌心思。猜忌心是在交往中因為片面推測而發生的對他人不信賴的複雜情感體會,體現為對他人 的言行敏感,總以為他人在談論自個,瞧不起自個,而對他人老是持不信賴的情緒,不願講真話,戴着假面具與人交往。猜忌是大學生展開交往的大敵,它不只會使大學生之間關係鬆懈,也會使同窗好友因猜疑作怪而發生裂縫,使人際交往墮入消沉被迫的窘境。

5.妒忌心思。妒忌是在人際交往中,發現自個的才幹、學習 、聲譽等方面不如對方而發生的一種不悦、自慚、仇恨乃至帶有破壞性的做法。妒忌心思是一種消沉的心思品質,變現為對他人的長處成果心懷不滿,抱以嫉恨,總期望他人落後於自個,乃至採納不合法的做法給他人形成損傷。妒忌會吞噬人的理智,形成品格歪曲,通常是以恨人開端,以害己告終。

三、對於今世大學生人際交往心思疑問的對策

1.規矩人際關係的知道。首要,要準確知道自我。經過與社會上和自個位置 、條件相類似的人相比來知道自個,在對比中認清自個的優勢和下風,長處和矮處,到達揚長避短,完善自個的目的。其次,要承認特性。大學生應當知道到,不一樣的人的特性是千差萬別的,互相相處中發生衝突是不可避免的,咱們不能盼望得到每個人的認同,與每一個人都成為好兄弟,但要尊敬這種不一樣,以一種寬恕的情緒對待他人。準確的社會認知觀的形成,有利於增強自傲心,消除自卑、孤僻等消沉心思。

2.遵從人際交往的準則。首要,對等準則。在中國社會,無論是公事仍是私交,都沒有凹凸貴賤之分,都要以兄弟的身份進行交往,切忌因經驗缺乏、經濟條件差而自卑,也不要因為自個年輕優異而得意忘形。其次,真摯準則。真摯是一種對人腳踏實地的情緒,是待人誠心誠意的友善表明,真摯的心能使交往兩邊志同道合,互相肝膽相照,能使交往者的友誼地久天長 。虛偽是交往的大敵,大話、詐騙、玩弄、自私是就義友誼的惡魔,有必要堅決拋棄。最終,寬恕準則,體現對非準則性疑問不錙銖必較,可以以德報怨、寬恕大度。

3.培育人際交往的品質。一是自傲,在人際交往中自傲的人老是不亢不卑,落落大方,談吐沉着;自傲者決非顧影自憐,盲目狷介,而是對自個的缺乏有所知道,並長於聽他人的勸告與協助,勇於改正自個的過錯。二是信賴,信賴即是信賴他人的真摯,從活躍的視點去了解他人的動機和言行,而不是口是心非。三是熱心,熱心能給人以温暖與安全,促進人的彼此瞭解,融化冷酷的心靈,交流人們的情感。

4. 把握人際交往的技術。一是學會協助他人。以彼此協助為開端的人際關係不只使傑出的人際關係簡單建立,並且縮短人與人之間的心思間隔。當人遇到困難波折時,哪怕是他人一個真摯的笑臉,一個別貼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言語,都能讓人感到安慰,感到振奮。二是學會適度讚揚。讚許他人要講究尺度和方法,不能太誇張誇大其詞,要長於調查和發現他人的長處,説出對方的可贊之處。三是學會詼諧。詼諧是美德和才智的結晶,是常識和才幹的展示,大學生要學會詼諧,注意培育自個敏鋭的調查力、豐厚的想象力、靈敏的應變力。

參考文獻:

[1]崔豔俠.今世大學生人際交往現狀及才幹培育[J].遼寧教學行政學院學報,20xx(3).

[2]倪嘉波.大學生人際交往心思疑問的成因及對策[J].教學探究,20xx(2).

關於人際交往的論文11

摘要:人際交往是人們事業和生活重要組成部分。搞好人際交往將對人的一生產生重要影響。要掌握人際交往的藝術,就要深刻理解人際交往的概念,遵循其原則,把握其規律,掌握其技巧。

關鍵詞:人際交往,技巧

卡耐基説,現代成功人士80%都靠一根舌頭打天下。那是因為統計結果表明,一個人的成功80%以上靠人際交往。由此可見,作為祖國當代大學生,掌握人際交往的藝術,將會為我們將來走上社會舞台奠定堅實的基礎。

要掌握人際交往的藝術,首先要從人際交往的概念入手。所謂人際交往,是指人們為了相互傳遞信息、交換意見、表達情感的需要等目的,運用語言、行為等方式而進行的人際聯繫和人際接觸的過程。深入理解人際交往的概念,才能從本質上去把握人際交往的藝術。

同時,要了解人際交往的特徵。人際交往具有社會性、歷史性、客觀性、互動性、情感性。從特徵上去把握,才不會走入人際交往的誤區。由於以上特徵,我們的人際交往就必然不能離開社會,而且受社會歷史和時代特徵所制約,因此,不可能憑自己的主觀願望選擇人際交往。它必須以交往雙方為基礎,以交際圈的大小為發展空間,逐步進行的。

做好每一件事,都必須以一定的行為標準為準則,同樣,人際交往也要遵循真誠、尊重、平等、寬容、角色互換、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多鼓勵、少批評等原則。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其規律,人際交往也其規律。物以類聚,人以羣分,人們傾向於喜歡在某方面或多方面與自己相似的人,那就是接近吸引律;而互惠吸引律是指人們都有追求獎賞、幸福的尋求,多給別人以誇獎與祝福往往可以促進人際交往;多給別人一點喜歡,別人也就會多給你一點喜歡,那就是對等吸引律;另外自然的或人為的環境的某一因素可以產生誘發吸引律;還有互補吸引律是指雙方的個性或需要及滿足需要的途徑正好互補時產生的強烈吸引;此外,如果一個人品質優秀,待人真誠、熱情,就會就會使人產生欽佩感、敬重感和親切感,從而產生人際吸引力,這就是光環吸引律;最後還有異性吸引律,男性與女性,由於性別和個性上能相似相悦,因而易相互吸引。

遵循以上吸引規律,便會使我們在人際交往中更加順利。但是,人際交往的藝術不僅僅在於把握豐富的內涵、基本的原則和一般的規律,更重要的是它有前人所留下來的經驗總結,那就是人際交往的技巧。

首先是心理上的技巧,要學會用積極的心理暗示,時刻以“一個受歡迎的人,我喜歡與人交往”的開放式心態走向人羣,減少或消除不良的自我形象,從而使自己的交往能輕鬆自在,揮灑自如。

其次是言行姿態上的技巧。保持服裝的整潔將會給別人一種舒暢的感覺,在加上陽光般燦爛的笑臉便會使交往對方賞心悦目,因為笑臉是勝過一切華麗詞藻的決勝武器。還要注意表情的豐富生動,使對方有足夠的興趣與你交往。同時姿態要身體挺直,給人以一種落落大方的感覺,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次是聽的技巧。聆聽他人講話應專心、用心地去聽,而不只是用耳聽。要暫時忘切自己的想法、期待、成見,與講話者一起回顧經歷、體驗感情,不能心猿意馬,要通過目光接觸、點頭、讚許聲,給予積極反饋,使他樂於講下去。要耐心地聽別人講,即使對方講的或許羅嗦或者不適合自己的口味,甚至對於自己有所冒犯,都應耐心地聽下去,不要表現出任何煩惱或不高興的神情。還要虛心地聽別人講,當對方講的情況和道理不如自己掌握的清楚、理解的深刻時,也不要輕易打斷他人,更不能好為人師,動輒訓人。“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要善於在聆聽中發現對方思想中閃光點。

還有更重要的是要注意説的技巧。與交往對方講話,一要選擇好共同關心的話題,使在場的人感興趣,並讓每一個人發表意見;二要尊重別人,尊重他人的性格愛好,不宜談及別人的生理缺陷,不宜打聽別人內心不願公開的祕密;三要善解人意,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設身處地地為對方着想,儘量減少給對方帶來麻煩;四要真誠地讚賞別人,每個人都希望得到肯定,確認自己受到別人的重視,內心渴望他人欣賞,真誠地讚賞對方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五要有緩和氣氛的能力,沉着應對交往中的新變化,要學會用幽默處理意料之外的事;六要講究語言的藝術,注意語言的貼切,避免歧義。語言要有魅力,安慰受傷的人,鼓勵失敗的人,恭維真正取得成就的人,幫助有困難的人;七要學會兜圈子,有些東西顧及情面不宜直言,這就要求我們學會兜圈子。當然也要分辨語言交往的具體情況,當兜則兜,不當兜的則直説為好;八要掌握説NO的方法:要選擇適合的場合、環境,在説NO之前肯定對方的優勢,要善於給對方留下台階,巧妙運用否定詞,注意委婉,用暗示、沉默、拖延、推託等間接方法向對方表態。

最後,要注意非語言交往的技巧:一要運用目光技巧,眼睛是心靈的窗户,在交往中通過目光的交流是最能傳神的交往。特定的目光能流露特定的情感,正視表示尊重,雙目炯炯會使聽者精神振奮,柔和的目光表示熱誠,流露出熱情。多使用這些目光,能營造良好的交往氣氛;二要運用體勢技巧,身體傾斜表熱情,表示對對方感興趣;微微欠身表謙恭有禮;雙手外推表拒絕;拍腦袋錶自責、醒悟等等,注意使用這些體勢,有助於達到交往的目的;三要注意聲調的技巧。聲調有表達、溝通的作用,柔和的聲調錶示坦率和友善,激動時的聲調會顫抖,低沉的聲調錶示對方不高興;四要注意距離的技巧。所謂距離技巧是指交往要把握一定的尺度,注意交往適度,交往的深度應因人而異,不宜搞等距離交往,對誰都一視同仁,應該有個層次,而且異性交往要注意分寸,分清友誼與愛情,男方不宜先於女方去握手。此外,要正確對待待人接物中的距離,注意適度,做到姿態大方而不落俗套。一般認為交往距離可分為四等,親密距離為0.45米,個人距離為1米左右,社交距離為1~4米,公眾距離為4米以上。

最後,要注意交往後的技巧。一要遵守諾言,一諾千金,許諾的事情一定要儘量做到,實在因條件限制難以兑現,應及時想對方説明;而要善於總結經驗善於發現人際交往中的盲點,比如説“口頭禪“、不雅動作,應積極反饋自己,如有類似毛病,應及時改正。

總而言之,人際交往是一門十分複雜而豐富的藝術。人作為社會的一員,就無法逃避人際交往。我們只有在不斷的實踐中日益增強我們的交際能力,深切領會到人際交往藝術的魅力所在,為我所用,讓人際交往最大限度地推動我們的生活和事業的發展,使自己能成為交際圈中的強者,並步入輝煌人生。

關於人際交往的論文12

國小班主任處於兒童縱的依附關係發展與橫的同伴關係的交叉點上。因此,孩子們入學後,同學間的關係只能依靠老師,作為一名班主任,我們應該交給孩子們與同學相處的一些基本方法。

在日常的學習與生活中,有些孩子並非不想和同學交往,而是不知道怎樣與他人友好交往。尤其是那些性格內向的孩子。學會如何與人交往是很重要的。那麼,國小階段,和同學交往時我們應該注意什麼呢?

一.主動熱情

人們常説:“有禮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因為主動也屬於禮貌的範疇,主動是對同學的尊重,這種尊重還應該是相互的。熱情是一種強烈而深厚的情感,可以推動和鼓舞同學之間的正常交往,讓班級氛圍更加和諧。

二.講究信用

講究信用是與人交往的基本準則之一。同學之間沒有必要虛情假意或者口是心非,倘若這小小的要求都做不到,試想:有誰願意和你交往?答應別人的事,要講究信用,更不能敷衍了事。

三.尊重別人、注意禮貌

每個孩子的思想、觀點、習慣、接受的家庭教育等千差萬別,所以,我們應該尊重別人,有時,還得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切莫自以為是。交往時,多使用禮貌語言,注意自己的舉止,給別人儘量留下好印象;無粗魯行為,不禮貌的行為儘量減少或者沒有。

四.虛心向他人學習,樂於助人

常常學習他人的長處,讓自己不斷進步,並且知道尊重他人的重要性。日常的學習與生活中,要樂於幫助同學,這樣,更易贏得同學的尊重與喜愛。

五.積極的自我暗示

有些孩子,由於缺乏自信,加之過於在乎別的同學對自己的評價,因此,心情無法輕鬆、就連表情姿態也是那樣不自然,有時會影響同學間的正常交往。假如我們時時對自己進行一些暗示:我會成為一個良好的交際者,和同學間和睦相處,如此下去,同學間的交往就會變得越發輕鬆坦然。

六.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現在的孩子,好勝心幾乎都很強,常會為雞毛蒜皮似的小事與其他同學發生摩擦,這都是因為缺乏寬容之心的緣故。我們與同學相處,應該多找找自己身上的不足,這樣,更能求同存異,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國小班主任在孩子們的成長路上是一個重要的角色,時常影響着我們身邊的每一個孩子,作為與孩子距離最近接觸最多的教育者,我們在言行上,一定要給孩子們樹立最好的榜樣。

關於人際交往的論文13

摘要: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智能手機的使用日趨廣泛,微信作為手機必備的一種APP軟件,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青睞。微信轉變了傳統的社交格局,對人們的日常社交方法帶來巨大的影響,絕大多數大學生採用微信實現社會人際傳播,其對人際關係的好壞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結合微信和人際交往的相關概念進行分析,詳細闡述了當代大學生的微信使用現狀,旨在探討微信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

關鍵詞:微信;大學生;人際交往;影響

一、概述

(一)微信。微信是騰訊公司於20xx年重磅推出的一款通信軟件,支持短信、語音、圖片、視頻的實時發送,通過二維碼、QQ、搖一搖等添加微信好友,支持多人羣聊和查看附近正在使用微信的用户,可使用漂流瓶、QQ同步助手、QQ郵箱、語音記事本、實時對講、朋友圈等功能。 [1]微信之所以倍受青睞,源於其獨特的優勢。微信各項功能設置十分人性化,可直接通過QQ賬户登錄,可自主搜索已開通微信賬號的好友並直接添加,有效擴大了大學生的社交範圍。微信不收取任何通信費用,大大降低了社交成本,為大學生提供了便利。

(二)人際交往。交往即為兩個或多個人相互交流的具有評價性或認識性的相互過程,簡單來説,即為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溝通,各類信息情報的相互傳遞和相互作用的重要過程。交往具有兩大特徵,其着重強調了信息溝通。在雙方交流的過程中,信息發送者即為主體,所發出的信息被及時傳遞到接收對象,影響信息接收者的行為或觀念,進而實現交往雙方的相互影響和交流。

二、微信環境下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特徵

(一)構建真實的人際網絡溝通平台。在現實世界中,大學生的交往活動一般都侷限在某一特定區域或時間段,而微信能構建即時便捷的人際交流平台,實現與好友用户之間的一對一雙向傳播。好友來源通常為騰訊QQ好友、手機通信錄及部分陌生人賬號,用户身份具有一定的真實性,因此,人際網絡溝通平台的真實性得到了良好保障。[2]

(二)打造多元化的大眾傳播平台。在傳統的網絡溝通平台中,用户更新個人信息容易受到多種條件的限制,如地域、時間等。而在微信平台中,除了普通的文字信息以外,用户還能選擇多種新興多媒體手段,隨時隨地記錄自己的感受,因此,使用微信的用户都可成為大眾傳播者,從而打造多元化大眾傳播平台。

(三)交往行為更加直接。採用微信平台交往不受年齡、身份等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其中,無需特定人或物作為交往媒介。在微信平台中,可實現多人交流或“點對點”交流,進行多種元素相結合的交流方式,不需要面對無聲的交流,交往行為更加趨於直接化。

(四)交往關係平等。在現實的人際交往活動中,人們容易受到多種社會因素的影響,無法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交往平等。而在微信平台中,日常交往規則被淡化,人人都能平等地參與到網絡交流中,實現交往關係的平等。

(五)交往意識自主。在微信平台中,人際交往屬於開放、個性、多元、自由的系統,任何交往角色都擁有決定權與話語權。交流行為人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自由地選擇交往方式、交往對象等,並且利用微信平台的交互功能,使用、分享和製造各種信息資源。

三、當代大學生微信使用現狀

本研究主要選取某大學586名在校學生作為調查對象,採取問卷等形式對大學生使用微信的行為進行調查研究,從多個角度和層面分析微信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其中收回問卷586份,有效問卷581份。

微信一經發布就成為一種熱潮,受到了大學生的大力追捧。在被調查的大學生中,微信正在使用率達77.7%,微信曾經使用率達17.1%,未曾使用率為5.2%;使用微信超過半年以上的大學生超過70%;超過50%的學生經常登錄微信接收信息。[3]可見,在大學生中,使用微信的人數較多,且使用時間較長,頻率較高。在微信好友的調查中顯示,大學生的微信好友主要是朋友和同學,父母及親人所佔比例較少。

四、微信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1.微信可加強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一方面,微信給大學生的相互交流帶來了便利,打破了大學生實際交往中時間、空間上的侷限性,信息可實時傳送到信息接收者的手機上。微信增加的實時對講功能更加便捷,無需支付通信費用,便可實現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另一方面,微信好友全面轉移了大學生的人脈資源,進一步拓展和延伸了其社交網絡,給不善於交往的學生提供了平台。

2.微信更好地滿足了大學生的情感訴求。微信與社會人性化、社會粘性化相符合。微信具有平等性和匿名性,大學生通過微信可以擺脱現實束縛,選擇具有針對性的方式構建人際關係。大學生可以通過深層次的交流和溝通,使心理狀態得到放鬆。

3.微信中的虛擬社區可以增強歸屬感。微信具有高效性和便捷性,可以實現人與人之間各項信息的快速傳播,集中社會人脈資源,通過聚集故舊和新朋,逐步形成網絡羣體。[4]微信使用個體可以通過朋友圈分享和獲取各項信息,形成社區化和虛擬化的人際傳播模式,個體通過信息傳播來保證人際交往的社區化發展。

4.朋友圈可增強人際交往的嚴謹性。朋友圈是一種新型的虛擬社區,朋友圈成員應通過嚴格的身份審核,才能查看同一圈子內部、各成員所發佈的觀點和信息,分享和記錄生活體驗。其將人際交往關係由線下拓展到線上,需得到用户同意,陌生人才能查看各項信息,確保了朋友圈的感情牢固性和嚴謹性。

(二)消極影響

1.使大學生與現實脱節。微信在為大學生帶來便捷性的體驗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大學生使用微信擴展人際關係,必然會佔用大量的人際交往時間,淡化了現實生活與個體之間的直接聯繫,造成個體傳統意義上的人際關係逐漸淡化和鬆弛。微信是基於高新科技手段,實現現實人際關係的轉移,在媒體空間中,人類淡化了對真相的追尋,部分大學生寧願相信虛擬網絡,而忽視客觀事實,導致其與現實生活脱節。

2.造成個人隱私的暴露。女大學生更傾向於與陌生人交流,導致其容易輕信他人,極易上當或受騙。微信雖然有隱私設置功能,可以針對好友開放,但在其開發初期,對於隱私的保護還存在諸多問題,犯罪分子可以通過“搖一搖”開展詐騙活動,給大學生的財產安全帶來巨大的威脅。

3.使不道德行為增加。許多大學生會偶爾或經常通過微信中的“搖一搖”功能與陌生人交流,這樣就有更多的機會將現實中受到擠壓的一面或不為人知的一面展示在微信交友平台中。由於沒有社會道德的束縛,許多人在微信交友平台上僅憑自己的喜好發表言論,監督體制無法體現其應有效用。在微信平台上,大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自我觀察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都會有所下降。

微信在有效降低人際交往成本的同時,迅速增進了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為朋友間的相互聯繫提供了便利。微信雖然具有較強的便利性,卻極易產生社交依賴,且部分不良信息的傳播還會破壞社會風氣。因此,大學生應該正確、適度地使用微信,注重保護個人隱私,避免給自身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參考文獻]

[1]劉小瑋.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xx.

[2]温如燕.微信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研究[D].蘭州大學,20xx.

[3]郭燕榮,麻文斌.試析微信對於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以蘭州大學在校生為個案的實證研究[J].社科縱橫,20xx(6).

[4]田芳.新媒體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學理論,20xx(36).

[5]徐靜.微信對大學生社交的影響[J].新聞傳播,20xx(2).

關於人際交往的論文14

摘要:酒店的服務對象是人,人是空間的主體。酒店大堂空間是酒店最主要的公共空間,也是酒店使用者停留最多的公共場所。人際交往是酒店大堂發生概率很高的活動。在空間設計中要考慮到審美、藝術、服務質量的同時更要充分考慮到人際交往這一活動,設計適宜不同交往模式共存的空間。提高空間的親切感以及空間的舒適度至關重要。

關鍵詞:酒店大堂;人際交往;空間設計

0前言

文章主要探究酒店使用者在酒店大堂空間中的幾種人際交往模式,以及這幾種人際交往模式下使用者的心理訴求,發掘影響人際交往模式的外在空間環境因素。通過調研案例分析,分析如何創造適宜的空間環境來滿足每一種人際交往模式。

1人際交往模式

1.1觀望觀望是指酒店大堂空間中的一些社會性活動,人們處於自身舒適環境中,願意持有觀望態度,而不願意親身參與其中的一種交往模式。例如:觀望大堂裏的的演出;觀望酒店大堂裏來來往往、形形色色的人。1.2參與參與其中是指人們願意並且參與其中的一種交往模式。例如:相熟的客人在酒店大堂空間中偶遇、相互寒暄;商務人士聚眾商討問題;或者一幫朋友、家人促膝談心、閒聊日常瑣事等。這也是酒店大堂存在最多的一種交往模式。1.3獨處人們在一天喧囂的生活之後會需要安靜獨處的空間環境。例如:看書,發呆抑或聽音樂等。

2人際交往模式的影響因素

2.1距離距離對人際交往的影響最為直觀,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現這樣的情況,咖啡廳吧枱區不相熟的人通常會相隔很遠,或者隔一個座位坐一個人,人們不願意夾在兩個陌生人之間,表明人們在潛意識裏會通過拉開距離的方式來保持個人空間。距離的尺度直接影響人際交往的舒適度。2.2場所設想一下,在酒店大堂主廳空間正中央的位置突兀的設置休息區,並不會有人去,人們並不想完全的暴露在大堂其他使用者的視線內。而靠窗設置的休息區經常人滿為患。在酒店大堂空間的設計上,如果忽略使用者停留意願的規律性,就會出現華麗的大堂之下,寂寥無人的景象。社會學家德克德瓊治提出過一種邊界效應理論,他指出“處於森林的邊緣或者背靠建築物的立面有助於個人或團體與他人保持距離。”人們喜歡靠窗、靠牆、靠柱子的位置。這在我們的生活中也非常常見,在乘車、乘機、餐廳就餐等等行為中,我們的第一選擇都是靠窗。是因為處於空間的邊緣為觀察提供了最佳的條件。在酒店設計上應該根據不同的人際交往模式設計不同的場所。

3人際交往模式下的空間設計

3.1觀望———公共活動上海喜馬拉雅酒店酒店大堂,在酒店大堂空間中設計一個表演舞台。對於這種公共活動大部分人只是喜歡觀望並不想親身參與其中。根據《隱匿的尺度》,“公共距離(大於3.75m)用於單相交流的集會,演講,或者人們只願旁觀而無意識參與一些拘謹場合的距離。”舞台距離使用者保持在>3.75m的距離才會使使用者即能維持個人的舒適距離又能觀察到公共活動。設計要點:1)距離公共活動之間的距離(觀望公共活動),距離公共走道之間的距離(觀望形形色色的人)都應該保持在公共距離的尺度上(>3.75m);2)公共活動通常設計在酒店大堂的中心位置,確保使用者視線的可達性。3.2參與———適宜交往的小環境設計參與是發生概率最高的人際交往模式,應該作為整個空間設計的重點。蘆源義信認為:“四度半的空間”(約8m2)是小巧、寧靜、親密的室內空間尺度。這是適於家庭聚會或幾個人交談同時具有親切感的空間。上海衡山路至尊精選酒店大堂空間中的一處小空間就非常適合三五好友聊天休憩。小空間面積約8m2,沙發的擺放剛好使得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維持在具有親切感的尺度範圍之內。“個人距離(0.45~1.30m)是親近朋友之間或家庭成員之間談話的距離;社會距離(1.30~3.75m)是朋友、熟人、鄰居、同事等之間日常交往之間的距離。”根據上文提到的邊界效應理論,在小空間環境的設計上,通過鏤空格柵人為製造空間邊界,從原來的一面邊界———牆面,變為三面———牆面、鏤空格柵,邊界的增加提供了使用者長時間停留的可能性,為交往行為的發生提供環境基礎。設計要點:1)維持在社會距離的尺度內(0.45~3.75m);2)運用“四度半空間”理論;3)設計在空間邊界的位置或者人為製造更多的空間邊界。3.3獨處———安靜的個人空間上海璞麗酒店大堂休息區結合書咖打造了一個安靜的小天地。璞麗酒店大堂休息區,小空間位於右圖黃色區域部分,格式塔心理學指出,“人們常常會把感知的圖形簡化成完整的、簡單的圖形。”使用者進入酒店大堂中,感知的圖形是一個完整的長方形,黃色休息區自動被屏蔽到長方形圖形之外。在心理上就把黃色區域區劃分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在社會距離的尺度上(1.30~3.75m),視覺等其他感覺輸入信息量較少,遠距離還起到互不干擾的作用。黃色休息區,左側藍色區域為靜態景觀水系,使用者在此空間,坐於窗前,看書,欣賞水景。整個空間安靜而富有禪意,使用者在此空間可以隔絕喧囂,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身心放鬆,是獨處的絕佳場所。整個空間設計結合書籍、以及透過玻璃窗外的靜態水系強調了安靜這一環境要素。設計要點:1)維持適宜的人與人之間的距離(1.30~3.75m),保持個人空間的完整性;2)安靜的環境或良好的景觀朝向。

4結論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瞭解到使用者的人際交往模式對大堂空間的設計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在酒店大堂空間的設計上,設計師除了把心思放在空間本身更應該把出發點聚焦到使用者的人際交往上。酒店大堂是使用者進入酒店的第一空間,不應該只有華麗的外表,更應該充滿人情味。只有使用者的心理訴求得到滿足,空間才能最大的發揮其價值。

參考文獻:

[1]揚蓋爾.交往與空間[M].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xx.

[2]庫爾特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學原理[M].黎煒譯.浙江:浙江教育出版,1997.2-3.

[3]唐玉恩.旅館建築設計[M].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3.

[4]蘆原義信.街道的美學[M].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20xx.

[5]林玉蓮,胡正凡.環境心理學[M].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xx.

關於人際交往的論文15

人際關係交往是什麼?既社會人羣中因交往而構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聯繫的社會關係,又稱為社交、人緣,屬於社會學的範疇。但對於尚未踏出社會的我們,對於人際交往的概念,我更傾向理解為對同學與家人的交往。

七年級以前,我於朋友和父母的相處態度都是蠻橫霸道的。可以説,在校自恃學習成績好,欺負同學;在家仗着爸媽的寵愛“欺壓”弟弟妹妹的事情,幹得還真不少。所以被稱為“混世魔女”的我,在父母和同學的交往上,是一個失敗者。

但是世事都有一個轉折點吧。七年級那一年,我遇到了她—我的同桌“思慧”。這是一個可愛開朗的女生。我們有共同的愛好,下課常常聊動漫,聊到忘了已經上課,為了共同的學習目標而成績不斷進步。而看起來如此合拍的我們卻有着一個明顯的不同點——人際交往的不同。我,沉默寡言,不愛搭理同桌以外的同學;而她,活潑開朗,外交範圍達到整個年級。最初,我不以為意。直到開學裏的第一個國慶黃金假期結束,隔了一週才回到學校,假期間裏的種種孤獨使我倍加思念學校的同桌和課堂。抵達校園,我們倆相互寒暄了一會,進入教室,已經到了的同學,看見思慧進來了,都衝上來和她打招呼,彼此聊起假期裏的趣事,徹底地忽略了我的存在。那時的我,才感到了自己人際交往上的脆弱。

也什麼性格愛好相差無幾的兩個人的人緣差別那麼大?答案很顯眼,人際交往的不同。從此,我慢慢地改變自己對朋友的態度,試着多多關心別的同學,主動幫助他們,我也漸漸融入了這個班集體。這一經歷使我性格變得活潑開朗許多,人際交往的圈子也更加廣,我知道了樂觀是一種成功,更是一筆財富。

而對於父母的交往態度的改變呢,得從八年級説起,傳説青春期裏的學生有一個叛逆期,期間的種種惡行可以歸於“XX”的表現。而叛逆期的我,是有多叛逆呢?不外乎,砸門,和父母慪氣,下課在外面瞎逛蕩,不天黑不回家。而爸爸媽媽有一次被我氣得連夜去書店買了一本五釐米厚,名為《讓孩子理解父母的1000個故事》的書回來,而我只是冷笑一下,隨手把書扔到牀底下去了,爸爸媽媽只是受傷的看着我,一言不發地走出房間。

也不要問我為什麼這麼叛逆,我也難以解釋,我只知道,改變,從那一天開始。那天晚上,幾個朋友約我一起出去玩。可天公不作美,雨淅淅瀝瀝的下了起來。爸爸媽媽本就不贊同我晚上出去,他們覺得這活動不安全,見天下起了雨,更加賣勁地建議我在家裏休息就好。可我一句也沒聽,仍然頭也沒回地騎上自行車,衝出了家門。路上雨越下越大。我妄圖在雨更大之前到達目的地。所以車速不斷加快,路上的能角度越來越低,一片水色燈影朦朧。突然右邊一陣汽車的喇叭聲響,刺眼的車燈在眼前一晃,我就失去了知覺。待到醒來,我已經躺在了醫院的病牀上,媽媽坐在牀邊低泣,爸爸和一位貌似出租車的司機道歉,隱約説着,“……女兒不懂事……”那大叔也絲毫不客氣,“……闖紅燈……女兒沒素質……父母會有什麼見識……”後來我才知道,我違規闖了紅燈,被一輛右邊開來的出租車當場撞暈過去,輕微腦震盪。

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和爸爸媽媽爭執過。我學會了和爸爸媽媽聊天、溝通,發現曾經自以為最固執的父母原來每天為自己而在操勞掛心。我學會了聆聽父母的教導,發現這種母慈女孝的相處交往方式是這樣的美好。

而今,作為大學生的我們,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更加重要了。馬克思曾經説過:人是各種社會關係的總和,每個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於各種社會關係之中,如何理順好這些關係、如何提高生活質量就涉及到了社交能力的問題。

在大學這個重要的人生階段, 進入學校的那一刻就已決定了其人際交往的需要,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際關係是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在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今天,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能力,也將會我們是事業取得成就的重要保證。

標籤:人際交往 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