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生活經驗

國小六年級數學《比的意義》教案(精選10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六年級數學《比的意義》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六年級數學《比的意義》教案(精選10篇)

國小六年級數學《比的意義》教案 1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課本第十一冊“比的意義”。

教學目標:

1.掌握比的意義,會正確讀、寫比。

2.記住比的各部分名稱,會正確求比值。

3.理解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明確比的後項不能為0的道理,同時懂得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性。

4.通過自學討論,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和自學探究的能力。

一、創設情境,誘發參與

1、師:“2杯果汁”和“3杯牛奶”這兩個數量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你會用哪些方法表示它們的關係?可以提出什麼問題,怎樣列式解答?

生1:牛奶比果汁多1杯。

生2:果汁比牛奶少1杯。

生3:果汁的杯數相當於牛奶的

生4:牛奶的杯數相當於果汁的

師:2÷3是哪個量和哪個量比較?

生:果汁的杯數和牛奶的杯數比較。

師:3÷2求得又是什麼,又可以怎樣説?

生:牛奶的杯數和果汁的杯數比較。

2、師述:用新的一種數學比較方法,可以説成果汁和牛奶杯數的比是2比3。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用一種新的方法對兩種量進行比較。(板書:比)

3、師:那麼這節課你想學習比的哪些知識呢?

(什麼叫比,誰和誰比……)

二、自學探究新知

1.探究比的概念

教師指着板書問:2÷3求的是什麼?是哪個量和哪個量的比?

生: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幾分之幾,是果汁和牛奶的比。

師:對!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幾分之幾,也可以説成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

(板書: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學生齊讀。)

師:照這樣,牛奶是果汁的幾分之幾也可以説成牛奶和果汁的比。

生:牛奶是果汁的幾分之幾也可以説成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

(板書: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

師:都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較,為什麼一個是2比3,而另一個卻是3比2呢?

生:因為2比3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而3比2是牛奶和果汁的比。

師:對,研究兩個數量的比較,誰和誰比,誰在前,誰在後,是不能顛倒的。

出示試一試。

師:1:8表示什麼意思?

生:1和8表示洗潔液1份,水8份。

師:怎樣表示容液裏洗潔液與水體積之間的關係?

生:先求出體積再比較。

課件出示:走一段900米長的山路,小軍用了15分鐘,小偉用了20分鐘。讓學生填表。

師:小軍和小偉的速度是怎樣求出來的?900:15表示什麼?900:20又表示什麼?

師:説説900米和15分鐘的意義。

生:900米和15分鐘分別是小軍走的路程和時間

師:那麼小軍的速度又可以説成哪兩個量的比?

生:小軍的速度可以説成路程和時間的比。

師:什麼叫比?(同桌互相説一説,然後彙報。)

生1:除法叫比。

生2:兩個數相除叫比。

師:兩個數相除,以前叫除法,今天就叫做比。多了一種叫法,你覺得“比”字前面加上一個什麼字比較妥當?

生1:加上“又可以”。

生2:加上“又”字。

師: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想一想這個比表示的是兩個數之間的什麼關係?

(隨着學生的回答,教師在“相除”下面加上着重號,學生齊讀比的概念。)

2.自學探究比的各部分名稱等知識。

師:請同學們自學課本第68~69頁。把自己認為重要的知識畫出來,自學完後同桌互相説説“我自學到了什麼”。

(學生同桌相互説完後,集體彙報探究。)

生:我學會了比的寫法。

(老師指着2比3,讓學生到黑板上寫出2∶3。)

師:2、3中的符號“∶”是什麼呀?

生:這是比號。(板書:比號)

師:寫比號時,上下兩個小圓點要對齊放在中間。(讓學生同桌互相看看比號寫得是否正確,並接着彙報。)

生:我知道了比號前面的數叫做比的前項,比號後面的數叫做比的後項。

師(指着2∶3)問:前項後項各是幾呀?(學生答後接着彙報。)

生:我知道了比的讀法。

(教師指着2∶3,指名學生試讀2比3,然後學生齊讀2比3。)

師:我們已經知道比的讀法、寫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稱,想一想,你還學到了什麼知識?

國小六年級數學《比的意義》教案 2

教學目標:

1、理解比的意義,學會比的讀寫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稱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繫,明確比的後項不能為0的道理,同時懂得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繫的。

3、通過主動發現的討論式學習,激發合作意識,培養比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比的`意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三支紅粉筆、五支筆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理解意義

1、師:同學們,我們剛剛過完國慶節,你知道今年10月1日是祖國幾週歲的生日嗎?56年前的10月1日,五星紅旗第一次在廣場上冉冉升起,讓每一位中國人為之自豪。但你們知道嗎,我們的國旗中還隱藏着很多有趣的數學問題呢!

出示出一面國旗:

3、判斷:小強身高1米,他的爸爸身高173釐米,小強和爸爸身高比是1∶173。

明確:同類量相比單位名稱要相同。

四、總結全課,拓展延伸

1、去年奧運會中國女排在首場比賽中以3∶0擊敗了美國隊,打出了我國的女排風采。這裏的3∶0表示什麼意思?它和我們今天學習的比相同嗎?為什麼?

強調:這裏的3∶0是表示兩個隊各贏了幾局,不是相除關係,而今天學的比是指兩個數的相除關係。

2、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3、你知道嗎?公元4世紀希臘數學家歐多克斯,利用線段找到了世界上最美麗的幾何比——黃金分割,它的比值大約是0.618,比大約為2∶3。

介紹:黃金割應用非常廣泛,國旗的寬與長的比是2比3,接近黃金分割,現在你們知道五星紅旗為什麼這麼美觀了吧!

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用到黃金分割:

T型台上選模特也要求模特的身長與腿長的比符合黃金分割。

理髮師也將黃金分割運用到髮型設計中去。

課後同學們還可以去調查。

國小六年級數學《比的意義》教案 3

一、教材及學生情況分析:

“比的意義”是國小六年級第十一冊教材中教學重點之一。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通過對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對已有的兩個數相比的知識得以昇華,同時也能夠對學生進一步學習比的性質、比的應用和比例的相關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比的意義”這部分知識內容繁雜,學生缺乏原有感知、經驗、不易理解和掌握。針對知識內容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組織學生圍繞“比”的問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概括、比較、總結的教學方法,突出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2、教學目標:

“從知識與技巧”、“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確定以下目標。

(1)理解並掌握比的意義,會正確讀與寫。記住比各部分的名稱,並會正確求比值。

(2)通過主動發現的討論式學習,激發合作意識,理解並正確掌握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聯繫,明確比的後項不能為零的道理。同時懂得事物之間是互相聯繫的。

(3)培養學生比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他們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

3、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掌握比的意義,比與分數、除法之間的聯繫。

二、教學方法的設計

1、用創設情境法,激發學生對比的知識的研究興趣。

2、從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能夠發現數學問題。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提高解決問題能力。

4、當堂鞏固,當堂反饋練習,練習形式多樣,使學生從多種學習方式的活動中理解比的意義。

5、採用激勵、評價等多種有效的方法,鼓勵學生多比較、多思考,善於探究與協作交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數學的習慣。

三、教學過程的活動與安排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利用一則消息引起學生對比的知識的研究興趣,學生對這則消息進行討論、交流時,不但可以受到思想教育獲得情感體驗,同時能發現比在生活中的應用,從中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比的意義”教學。

第一步給出班級男生人數與女生人數兩個條件,請學生提出問題並列式,根據學生列的除法算式,明確是男生和女生兩個量在比,啟發學生思維,除了用以前學的除法知識對兩個量進行比較外,還可以用一種新的方法進行比較。然後展開“比的意義”教學活動,説成男生人數與女生人數的比是多少比多少。第二步看算式,運用新知識説説。(説明:從學生身邊的數量中提取數學問題,從而引出新知識。運用舊知識進行傳遞,輕鬆快樂。)第三步,出示表格(填表)使學生初步知道兩個不同類的數量之間的'關係也可以用比來表示。在上面兩個例子的基礎上,讓學生概括出比的意義。

2、比的讀法與寫法、各部分的名稱、求比值的方法的教學。

教師引導學生掌握比的讀法和寫法,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自主探究比的各部分名稱和求比值的方法。然後組織同學們彙報學習成果,引導學生介紹求比值的方法。知道後,並引導學生運用方法,能夠寫出幾個比的實例,計算出比值,從而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在彙報過程中,尋找比值的規律,即可以是分數、整數,也可以是小數。

3、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比的後項為什麼不能為零?

通過引導學生看板書,合作交流能夠比較出“比”、“除法”、“分數”之間有什麼聯繫,填寫出表格,再通過“相當於”這一詞的理解,明確他們的區別。

(三)、總結、歸納引導學生談學習感受。

通過本節課學習,同學們學到了那些知識,請把你的收穫告訴大家好嗎?在學生彙報中,使本節課的知識點得以鞏固。

(四)、多層次練習,鞏固新知識。

練習形式多樣,既鞏固本節課的知識,又增加了樂趣,特別是培養學生養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

國小六年級數學《比的意義》教案 4

比的意義這節課是開啟課。是比和比例這一單元的知識核心,對以後的學習有深遠的影響。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六年制第十二冊第47~48頁,是該單元的開端。講好本節課,可以影響一大面,使教師一開始就掌握教學的主動。比的意義是由除法發展而來的,與除法,分數既有聯繫又有區別。正因為如此,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理解並掌握比的意義,學會比的讀寫方法,比的各部分名稱;會求比值;能理解比和除法、分數的關係;向學生滲透轉化思想。

教學重點:掌握比的意義。

教學難點:把兩種量組成比以及在此基礎上,進行求比值。

教學關鍵:理解比和除法的關係。針對上述教學目標,可對教材做如下處理:

一、復舊遷移,導題定向復舊遷移。

主要抓住新舊知識的最佳連結點。即:複習了用除法計算的應用題,為知識的遷移。為學習比的意義平坡架橋。然後由除法轉化為另外一種比較兩種數量的方法,自然導題定向,提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具體做法是:

1.回答:

(1)分數和除法有什麼關係?

(2)除數能否為零?分數的.分母能否為零?

2.列式解答:(生口述,師板演)

(1)一面紅旗,長3分米,寬2分米。長是寬的幾倍?寬是長的幾分之幾?

(2)一輛汽車,2小時行駛100千米。平均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3)引入新課剛才複習的這兩道題(指板演),都是兩種數量進行比較,都是用除法進行計算的,同學們掌握得很好。但是,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兩種數量進行比較,還有另外一種方法。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板書比)這節課我們要懂得比的意義,會求比值。(板書比的意義)

二、探索發現,總結規律

探索發現,是指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變重講輕練為邊講邊練,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多種感官參加學習數學知識的活動,實現兩次飛躍:一次是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一次從理性到實踐的飛躍。比如,教學比的意義的時候,要分如下三個層次進行:

1.教學比的意義,比的讀寫方法,比的各部分名稱。

(1)比的意義同學們準確地回答了複習題2中的第1題,用32求出了長是寬的幾倍,這是用除法表示長和寬的關係。32也可以寫成3比2(板書3比2),表示長和寬的比。問:誰和誰的比是3比2?(長和寬的比是3比2)。32可以表示3比2,23可以表示幾比幾?(2比3),表示誰和誰的比呢?(表示寬和長的比)。結合第2題,問:1002可以表示為幾比幾?

表示誰和誰的比?(100比2,表示汽車所行的路程和時間的比。)同學們注意觀察這兩個例子,誰能説一説什麼是比?(答略)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概括出: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板書)指名讀、齊讀比的意義。

(2)比的讀寫方法除法的運算符號是除號,表示比的符號是什麼呢?是比號,寫作:(板書),讀作比。3比2可以寫作3∶2(板書)讀作3比2。問:2比3,100比2同學們會寫嗎?讓一名同學到黑板上寫,其他同學動手在桌子上寫。

(3)比的各部分名稱∶是比號,讀作比。比號前面的數叫做比的前項,比號後面的數叫做比的後項。比的前項除以比的後項,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板書如下)3......前項∶......比號2......後項=32=1......比值12

(4)練習(看幻燈銀幕)

①説出比的前項、後項和比值。4∶7=47=479∶5=95=14513∶9=139=14915∶29=1529=1529②填空。a.把80本書,分給4個班級,平均每班分到()本書;圖書的本數和班級數的比是()。b.學校開運動會,六年一班有10人蔘加賽跑,7人蔘加跳高比賽。這個班參加賽跑和跳高的人數的比是()。(5)通過上面兩道題的練習,你知道寫比時要注意什麼嗎?小結:寫比時,要注意誰比誰,誰是比的前項,誰是比的後項,次序不能顛倒。

2.教學求比值的方法。

(1)問:什麼叫比值?(略)比值的定義掌握了,那應該怎樣求比值呢?(用比的前項除以比的後項)。同學們知道了比值的求法,下面就練習求比值。

(2)求比值,並説明算理。32∶85∶2512∶150.8∶37(3)小結:比值是一個數,可用整數、小數和分數表示。

3.教學比和除法、分數的關係。

(1)3∶2=32可見比和除法有着密切的關係,比的各部分相當於除法的什麼?(略)(2)分數和除法的關係在複習時同學們回答得很準確,從分數和除法的關係,可以得出比和分數有什麼關係呢?(略)結合學生説的比、除法、分數三者的關係,形成比和除法、分數的關係表。

(3)根據比和分數的關係,比也可以寫成分數形式。3∶2可寫作32,仍讀作3比2,不能讀作二分之三。

2∶3、100∶2讓學生寫。

(4)問:比的後項能否為零?為什麼?

三、反饋矯正,貫徹始終

是指把系統的某一部分輸出的信息回到輸入部分的過程。這個過程,除了把信息輸送給教師,供教師檢查教學效果外,更是學生自我調控的過程。

那麼,反饋矯正,貫徹始終,本節課是指在邊講邊練之後,還要進行綜合練習。綜合練習的內容做到由淺入深。先練習寫比,又練習判斷題,通過正確,錯誤的對比,使學生明確比、除法、分數三者之間的區別,最後安排發展性練習,寫出比並求比值。不但要求寫出兩個直接量的,還要寫出兩個間接量的比,如寫出速度的比。通過這樣的練習,不但讓全班同學吃得好,還讓尖子學生吃得飽。

國小六年級數學《比的意義》教案 5

教學內容:書第68-69頁例1、例2,試一試、練一練和練習十三的1—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比的讀寫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稱,會求比值。

2、使學生經歷探索比與分數、除法關係的過程,初步理解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會把比改寫成分數的形式。

3、使學生在活動中培養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理解比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談話:今天這節課,老師要和同學們一起學習“比”的知識。(板書:比)關於比,你想了解一些什麼?(學生可能回答:什麼是比?學了“比”有什麼用?數學上的“比”與生活中的“比”一樣嗎?……)

2、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引發:對,生活中也有“比”,比如一場足球賽的比分是2∶0,它與數學上的“比”一樣嗎?老師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自己來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好嗎?

二、教學例1

(一)、呈現例1:

1、利用舊知進行比較:

(1)圖中提供了2個數量:2杯果汁和3杯牛奶。根據這兩個數量,我們怎樣來對果汁和牛奶的杯數進行比較?(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整理板書:)

相差關係{牛奶比果汁多1杯倍數關係{果汁的杯數相當於牛奶的2/3

果汁比牛奶少1杯牛奶的杯數相當於果汁的3/2

(2)小結:同學們,我們已經知道兩個數量相比較,既可以用減法比較兩個數量之間相差多少,也可以用除法或分數來表示兩者之間的倍數關係。今天我們認識的比就是專門對這後一種關係進行的研究。

2、“比”的教學:

(1)(指板書:)“果汁的杯數相當於牛奶的2/3”。我們還可以説成“果汁與牛奶杯數的比是2比3(出示)”。想一想,“牛奶的杯數相當於果汁的3/2”。還可以怎樣説?(出示:牛奶與果汁杯數的比是3比2。)

3、“比”的讀寫:

(1)師介紹:2比3怎麼寫呢?我們一起來看:2比3記作2∶3(板書:2∶3,先寫2,再在中間寫上兩個小圓點,讀作“比”,注意與語文中的“冒號”不同,最後寫3。一起來寫一寫,讀一讀。)

(2)指導學生寫:3比2怎麼寫呢?誰來寫一寫?

(3)介紹名稱:剛才我們寫在中間的兩個小圓點(∶)是比號(板書:比號),比號前面的數叫做比的前項,比號後面的數叫做比的後項。(板書:前項

後項)

(4)誰來説一説:2∶3這個比中,比的前項是幾?比的後項是幾?在3∶2這個比中,2是比的什麼?3是比的什麼?

4、比是有序概念

(1)同學們看一看,剛才的比的前項是2,這兒的2怎麼又是比的後項了呢?

(2)對!顛倒兩個數量的位置,就會得出另一個比,它的意義也就不同。因此大家在敍述的時候,一定要説清楚是哪個數量與哪個數量在比,不可顛倒順序。

(二)、完成試一試

(1)指圖中的1∶4,問:這裏的白色部分和藍色部分分別表示什麼?你知道1∶4表示什麼嗎?

(2)把每種溶液裏的洗潔液看作1份,水分別可以看作幾份?

(3)還可以怎樣表示每種溶液裏洗潔液和水體積之間的關係?(引導學生理解:比如這個1:4,表示1份洗潔液要加4份水,也就是説水的體積是洗潔液的4倍,洗潔液的體積是水的1/4。)

三、教學例2

(一)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對比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下面我們再來看一個例子。

1、想一想,我們怎樣求兩人的速度?

2、2、學生計算答案,彙報填表。

3、明確:因為速度=路程÷時間,速度實際上表示了路程與時間的關係。我們也可以用比來表示路程與時間的關係。(出示:小軍走的路程與時間的比是比是900∶15。)900∶15表示什麼呢?(路程÷時間。)

4、你能用比來表示小偉走的路程與時間的比嗎?(出示:小偉走的路程與時間的比是比是900∶20)

(二)、理解比的意義

1、剛才我們已經得出了不少的比,仔細觀察一下例2中的比:900比15,900比20,以及例1中的2比3,3比2等等,你覺得比與什麼有關?兩個數的比表示什麼呢?(板書:兩個數的比

兩個數相除)

2、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再引導:例1中的比表示兩個數的倍數關係,例2中的比表示路程÷時間,不管是例1、例2還是練習中的比都表示兩個數相除。所以兩個數的比到底表示兩個數的什麼關係?(板書:一種相除關係)

(三)、認識“比值”、及與“比”的區別:

1、在900∶15這個比中,比的前項是幾?後項是幾?比的前項除以後項的.商是幾?

我們把比的前項除以後項所得的商叫做比值。算算900∶15這個比的比值是幾?

2、想一想,900∶20這個比的比值是多少?這兩個比值60、45也就表示什麼?

3、你能説出例1中的各個比的比值分別是多少嗎?

4、討論:同學們覺得比與比值的區別在哪裏?

(比表示兩個數相除的一種關係,由前項、比號、後項組成。比值表示比的前項除以後項所得的商,比值是一個數,可以是分數、小數或整數。)

(四)、“試一試”

1、完成“試一試”:(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2、教師介紹:根據分數和除法的關係,兩個數的比也可以寫成分數形式。例如,2∶3除了寫成這種形式以外,也可以寫成分數形式的比:3/2。(板書:3/2)注意這時應把它看成是一個比,而不是分數,所以先寫比的前項,再寫橫線表示比,最後寫後項,仍應讀作3比2。)

(五)、比、除法和分數的關係

1、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交流得到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比的前項、後項、比號、比值分別相當於除法算式或分數中的什麼嗎?比的後項可以是0嗎?(根據學生的彙報填表)

相互關係區別

比前項比號(:)後項比值

除法

分數

2、比的後項為什麼不能是0?

四、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的1、2、3小題。

2、判斷題。

(1)3/4只能讀作四分之三。()

(2)比的後項不能是零。()

(3)可可的身高是1米,她爸爸的身高是178釐米,可可和她爸爸身高的比是1∶178。()

3、完成練習十三的第3、4題。

4、糖水的甜度

(1)(出示:兩杯糖水,並標出糖與水的質量的比,第一杯1∶20,第二杯1∶25)

你知道哪一杯水更甜嗎?為什麼?

(2)(出示第三杯糖水,標出糖4克,水100克。)

你知道這杯糖水和剛才的哪一杯一樣甜?先想一想,再與同桌交流,説説你是怎樣比較的?

(3)根據第一杯糖和水質量的比是1∶20,你能説出第一杯糖與糖水質量的比嗎?

5、知識介紹:

同學們,其實比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你聽説過著名的“黃金比嗎?”

五、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你們有什麼收穫嗎?還有什麼問題嗎?

六、佈置作業:P72練習十三的1、2、3、5

板書設計

相差關係{牛奶比果汁多1杯倍數關係{果汁的杯數相當於牛奶的2/3

果汁比牛奶少1杯牛奶的杯數相當於果汁的3/2

2比3記作2∶3分數形式

國小六年級數學《比的意義》教案 6

教學設計理念:

1、關注學生的實際。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上展開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歸還學生。

2、教學進程多途徑。教學中將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教學對策,努力創造適應學生的教學方式。

3、“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4、“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角色轉變的重心在於使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5、數學是一種文化。

教材簡析:

《分數的意義》是在學生已對分數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的重點是理解分數的意義,學習的難點是理解“把幾個物體看作‘一個整體’來平均分”。分數的意義是進一步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的運算等的基礎。

教學內容:人教版國小數學第十冊第85~86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認識、理解單位“1”,掌握分數的意義及分子、分母的意義。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2、滲透認識事物的方法;體會數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繫,逐步提高提出部問題、數學應用的意識和能力。

數學思考目標:

能對具體情境中分數的意義作出解釋,能有條理地解釋問題解決的思考過程。

解決問題目標:

能用分數進行簡單的表述和交流,獲得與同伴合作探索和相互交流的體驗。

情感與態度目標:

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分數意義的歸納與單位“1”的抽象。

教學難點:把多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看作單位“1”。

教學準備:教具(三盒粉筆一盒5支,一盒10支,一盒15支。)

學具(12根小棒、水彩筆、練習卷)

一、介紹分數演變的歷史。(老師向學生介紹分數的歷史淵源。)

(1)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課件依次出示:

師:其實這四幅圖,都表示分數,古希臘人、古印度人、阿拉伯人用了不同的表示方法。三千多年前,用嘴巴的形狀代表分數,後來逐漸演變到現在的。

(2)關於分數,我已經知道了什麼?(電腦出示)

(生:分數組成:分子、分母和分數線、分數的加減法、分數的讀寫法、分數大小比較等等)

師:你能舉例説明嗎?

……分子(表示有這樣的多少份)

……分數線

……分母(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把單位“1”講分數單位時再補上)

(3)關於分數,我還想知道什麼?(電腦出示)

學生回答(略)

師:同學們,我們帶着問題去學習好嗎?雖然有些問題,我們不可能一下子可以全學完。不過我們很好的老師——課本。大家看一看,課本,你能明白那些知道?

會的我們可以跳過去,不會的就多看幾遍,用筆記打記重點部分。

學生自學課本。

(4)關於分數,自學課本後,我又知道了什麼?(電腦出示)

(5)我還有什麼地方不明白?

二、探索新知:

1.試試你的眼力:(電腦出示)

(1)出示一個的長方形的陰影部分

師:陰影部分可以用什麼分數表示?表示什麼?把(長方形)平均分成(3份),表示這樣的(一份)的數。(教師板書)把一個長方形平均分成3份,表示這樣1份的數。(生答後,師板書)

師:判斷是否正確,關鍵看什麼?

生:關鍵要看是不是平均分成3份。

師:現在陰影部分可以用什麼分數表示?表示什麼?

把()平均分成()份,表示這樣()的數。

(2)、把一條線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4份是它的()

把一條線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4份是它的。(生答後,師板書)

(3)、把一個整體平均分

把()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份,1個蘋果是這個整體的,1個蘋果是這個整體的。

把(一堆蘋果)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份,

1份是這堆蘋果的,有()個。

3份是這堆蘋果的,有()個。

3、單位“1”的抽象。

師:你能告訴老師這個分數表示什麼嗎?

生: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的3份的數

師:請大家自己在下面再説説看。

師:剛才你們自己在説的時候,除了覺得比較全面外,有沒有其他的感覺?(有點麻煩)

師:那能不能想個辦法,説得不麻煩呢?

師:剛才大家提到了整數“1”、整體“1”……,雖然説法不同,其實都是想用一個詞來概括這裏的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和一個整體。其實在數學上,這些都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我們稱它為單位“1”。(板書單位“1”)

師:想一想,除了上面舉出的這些事物可以看作單位“1”外,還有哪些事物可以看作單位“1”的?

師:同學們舉出了很多單位“1”的具體例子。那就是説,我們在得到分數的時候,無論是把什麼平均分,都可以看做是把單位“1”平均分。

4、由具體到抽象逐步根據出分數的意義

師:認識了單位“1”,現在誰會用簡潔的語言説説表示什麼?

(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3份的數。)

依次出示,請學生説意義。

生: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3份的數。

生: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

生: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完成板書)

師: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完成分數意義的板書)其實,剛才這兩位同學所説的就是分數的意義。(板書課題)

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生讀)

找出重點詞

師:你覺得在這句話裏,哪些詞比較重要?

三、課中游戲:猜一猜

師:老師這裏有3盒粉筆,我從第一盒裏拿出1支,是這盒粉筆的,你能猜出第一盒粉筆共有幾支嗎?

師:為什麼盒子裏原來有5支?(第一盒的是1支,一份是1支,所以5份就是5支)

師:從第二盒裏拿出2支,也是這盒粉筆的,第二盒裏原有幾支粉筆。你是怎麼知道的?(第二盒的是2支,一份是2支,所以5份就是5個2支共10支。)師:從第三盒裏拿出3支,也是這盒粉筆的,第三盒裏原有幾支粉筆。怎麼那麼快就猜出來了?(第三盒的是3支,一份是3支,所以5份就是5個3支共15支。)

電腦驗證:

師:這三個,都是把一個整體平均分5份,表示其中的一份。這三個有什麼相同點?它們雖然都是取出一份,一份都相同嗎?有什麼不同點?為什麼?

四、鞏固練習

1、看分數,舉小棒:

要求:看屏幕顯示的分數後拿小棒,拿出以後,用左手舉起來。

(1)拿出12根小棒的

有學生舉1支。

師:對嗎?分母沒有出來的.時候,能拿嗎?1表示什麼?(表示其中的一份,分子表示取了這樣的多少份。)

()裏的數不確定,拿法也不一樣

出示,再出示。

學生拿,並説出為什麼這麼拿。

(2)出示分母。

師:雖然不能拿,但我們可以做一件什麼事?為什麼呢?(將小棒平均分成6份,分母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的份數。)

出示,再出示。

2、填空:

1把8個餅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整體的,3份是整體的。

2把全班平均分成6組,一個組的人數是全班人數的,兩個組的人數是全班人數的

3、把6只猴子玩具平均分成3份,2只猴子玩具是其中的()份,4只猴子玩具是其中的。

4把10支鉛筆平均分成5份,把()看作單位“1”。每份是它的,每份是()支鉛筆。

5把50支鉛筆平均分成5份,把()看作單位“1”。每份是它的,每份是()支鉛筆。

3、問答題:

下面每個圖中塗色的小正方體各佔整體的幾分之幾?

下面每個圖中沒塗色的小正方體各佔整體的幾分之幾?

4、塗色:選擇一幅圖,塗色表示。

五、在生活中找分數:

《科學天地》大約佔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一?

《藝術園地》大約佔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一?

哪一部分大些?

六、在圖形中找分數

占上圖的幾分之幾?佔下圖的幾分之幾?占上下圖的幾分之幾?

七、成語中找分數。

師:同學們今天表現得都很棒!下面我們一起輕鬆一下,看幾個帶有數字的成語。(出示成語“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及相應畫面。)

師:聽説過嗎?誰能簡單説説這個成語的意思!

師:人們通常用“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比喻做事沒有恆心,如果我們就從字面上理解,把它看成是打了三天魚,曬了兩天網。那打魚的天數是總天數的幾分之幾?

師:老師這兒還有一些成語,你能從中找到分數嗎?

十室九空、百發百中、九死一生、十拿九穩、萬里挑一

師:其實不僅僅在成語中能找到我們所學的數學知識,在其他各門學科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只要你仔細觀察,用心去感受,你會發現,數學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散發着它巨大的魅力。

國小六年級數學《比的意義》教案 7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理解。

(二)使學生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和含義,知道一個分數的單位。

(三)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分數單位的意義。

(二)單位“1”的理解。

教學用具

投影片,教學圖片。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準備

1.口答下面各題:(2~4題用投影片)

(1)把一塊月餅平均分給兩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得到這塊月餅的多少?

(2)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陰影部分。

(3)哪個分數表示圖中“( )”部分?

2.教師:觀察上面(1)~(3)題的答案,都不是整數。人們在進行測量和計算的時候,往往得不到整數結果,這時就需要同一種新的數,即分數來表示。以前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今天繼續研究分數。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

(1)依次出示教材84頁第一組圖中的三幅圖。

①把糕點圖貼在黑板上,用彩條把它平均分成兩份。

教師:請觀察這幅圖,是什麼意思?

説一説把誰拿來分?怎樣分?分幾份?每份是多少?

②把正方形圖紙貼在黑板上。

教師:請説一説這幅圖是什麼意思?

(學生口答後補充板書)

引導學生説出:把正方形紙平均分4份,空白部分佔1份,陰影部

③貼出線段圖。

教師:我們把上面各題中平均分的一塊糕點,一張正方形紙,一米長的線段,都叫做單位“1”。

(2)投影出圖。教師:有4個蘋果,把它平均分4份,圖上如何表示?(學生在投影圖上用虛線表示。)

教師:①圖上表示把誰平均分?誰是單位“1”?②1個蘋果是這堆蘋果的多少?③3個蘋果是這堆蘋果的多少?(投影出題,學生討論。)

(因為蘋果的總數是單位“1”,把它平均分4份,1個蘋果是1份,是

投影出圖。

教師:有6只熊貓玩具,要平均分,可以怎樣分?誰做單位“1”?每份是多少?幾份是多少?

學生小組討論,然後彙報。教師根據學生口答,板書出:

教師:從上面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出,單位“1”不僅可以是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也可以是若干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如一堆蘋果,一批貨物,一個班的.同學等等。總之,把誰平均分,誰就是單位“1”。

教師:單位“1”與自然數1有沒有區別?

學生討論後老師小結:自然數1是一個數,它只表示某一個具體事物,如一本書,一位同學,一支筆,一道數學題等,它是自然數的計數單位。而單位“1”不僅可以表示某一個具體的事物,還可以表示一堆,一羣,一批等事物,它表示誰平均分的整體。

(3)教師:請同學們看看板書的這些分數,誰能説一説究竟什麼叫分數?

學生討論概括後老師板書:(或貼小黑板條)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4)口答練習:(投影片)

什麼?各以什麼為單位“1”?

位“1”?

2.認識分子,分母和分數單位。

(1)請學生在板書的分數中任意選一個分數,指出它的分子、分母,並説明它們各表示什麼?

(2)教師板書分數,請學生説一説分子、分母,及各表示什麼?學生口答後教師板書:

教師:表示其中1份的數?

小黑板條:分數單位。)

練習:請説出下列分數的分數單位,並説出它含有幾個分數單位。

(三)鞏固教案反饋

1.課本86頁做一做1,2,請兩位同學填投影片,其餘同學填在書上。集體訂正。

2.課本86頁做一做(下)1,2,請兩位同學填投影片,其餘同學填在書上。集體訂正。

3.口答填空:(投影片)

4.教師分別取出2根,4根,10根粉筆,請同學分別説出它們的

教師彙總:單位“1”的數量不同,平均分成同樣多的份數後,其中每份數的多少就不相同。

(四)課堂總結與課後

1.,分數單位的意義。

2.分子、分母各表示什麼。

3.作業:課本87頁練習十八,1,2,3,4,5。

課堂教學設計説明

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對分數有了初步認識,會讀會寫簡單分數的基礎上進行的。分數意義的學習,充分利用直觀圖形和學生的活動來突破“平均分”這個關鍵。第一組中三幅圖的設問,引導學生逐層深入地認識一個單位的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同時也為概括作了鋪墊。在認識多個物體組成的整體時,要求學生按自己的設想去分,這樣給學生留有更多的思維活動空間,便於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在學生已掌握了平均分誰,誰就是單位“1”的基礎上,安排學生討論單位“1”和自然數1的區別,這樣既加深了對單位“1”的認識,也為學生概括分數意義作鋪墊。學生準確地把握了後,認識分子,分母及分數單位,即水到渠成,練習中安排了較多形式的題目,進行鞏固和加深。

新課內容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學習。分為四層:認識單位“1”是一個事物、一個計量單位的分數;認識單位“ 1”是一個整體的分數;概括分數意義;鞏固概念。

第二部分認識分子、分母和分數單位。分兩層。瞭解分子,分母的含義;認識分數的單位。

國小六年級數學《比的意義》教案 8

教學目標:

1、根據除法中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利用知識的遷移,領悟並理解比的基本性質。

2、通過自主探究,掌握化簡比的方法並會化簡。

3、滲透事物是普遍聯繫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難點:

理解比的基本性質,推導化簡比的方法正確化簡比。

教法:

引導探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導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常要把兩個量進行比較。舉例説明,楊利偉在“神舟”五號飛船裏向人們展示了聯合國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2、提問: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學生按學習指南自學。

學習指南:根據題意可以怎樣表示長和寬的關係?

2、彙報自學情況

3、教師指導:

長是寬的3/2倍,我們又可以把他們之間的關係説成長和寬的比是3比2;寬是長的2/3,我們又可以説成寬和長的比是2比3。

4、蘋果有4個,梨有5個。

提問:蘋果和梨的關係可以怎樣説?

儘量找學困生回答。

5、教師總結:剛剛我們比較了兩個同類的量,不僅兩個同類的量可以用比表示,而且不同的兩個量也可以用比來表示。

6、學生舉例。

請學生舉出一個可以用比表示兩個數量之間關係的例子,儘可能讓學生多舉例子。

學生互相討論後,再指名回答。

7、指導學生自學教材後,説説比的含義。

板書課題:比的意義

3比2 3:2

2比3 2:3

100比2 100:2

兩個數相除又叫兩個數的比。

比的'各部分名稱

15:10=15÷10=3/2

前項比號後項比值

教師重點指導:

(1)關於“比值通常用分數表示,也可以用小數表示,有時也可能是整數”,你怎樣理解?

(2)比的後項為什麼不能為0?

比分數除法的聯繫與區別

三.課堂檢測:

1、完成教材第44頁“做一做”的第1、2題。

2、完成教材第47頁練習十一的第1——3題。

四.小結:

談一談本節課的收穫。

國小六年級數學《比的意義》教案 9

教學內容:

北師版五年級上冊分數的再認識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用分數表示下圖中的陰影部分,並説出這個分數所表示的意義(教材35頁第1題)學生獨立填後交流

2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回憶已學過的相關知識,瞭解學生的知識基礎為新課教學做準備。】

二理解分數的意義

1活動一拿一拿

出示三個盒子分別裝有8、6、8支粉筆。

師:這裏有三盒粉筆,你能不能從每一盒中分別拿出整體的。

請三名學生到前面拿粉筆。

師:請先説説你打算怎麼拿?

師:其他同學注意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生:我發現他們拿的支數有的一樣,有的不一樣。

師:猜一下,會是什麼原因?

生:可能數錯了吧!

讓學生數一數,證實數對了。

師:沒數錯,為什麼呢?

生:可能三盒的粉筆總數不一樣多。

師:請三位同學告訴大家每個盒子裏粉筆到底是多少支?

師生小結

2活動二説一説

出示兩本書

師:這兩本書怎樣

生:一厚一薄

師:兩位一人拿一本。左邊的同學看了第一本書的1/3,右邊同學看了第二本書的1/3,他們看的一樣多嗎?為什麼?

生:因為書的`厚薄不同,也就是總頁數不同,因此他們看得頁數的1/3就不一樣多。

師:什麼樣的情況下,兩本書的1/3是一樣的?

小結。

3活動三想一想

師:把6支、9支、12支花分別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得到的花可以怎樣表示?

師:你又有什麼發現?

師生小結。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整體”不同相同的分數表示的大小不同通過想一想的活動,拓展學生對分數的認識,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三練習反饋

1出示34頁題目

學生獨立畫後,交流展示

2完成教材p35練一練中的題目

第2題

學生獨立塗後並説想法

第3題

學生畫後在説畫法。再判斷這些圖形的大小一樣嗎?

第4題

結合“捐零花錢”的實際問題,體會分數的相對性

【設計意圖:練習的層次安排比較分明,層層深入的引導學生對分數進行充分的再認識。】

四你知道嗎

學生閲讀,感受分數的歷史悠久和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

五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分數的再認識

整體不同同一分數表示具體數量不同

厚多

書1/3

薄少

國小六年級數學《比的意義》教案 10

教學內容:

課本43—44頁以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稱,能正確地讀、寫比,並會正確地求比值。

2、引導學生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繫,使學生掌握的知識系統化,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比的意義以及比與除法、分數的關係

教學難點:

弄清比和比值的聯繫和區別。

教學準備:

課件,投影。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的第一艘載人飛船叫什麼嗎?(出示情境圖)

問:怎樣用算式表示國旗長與寬的關係?(引導學生説出:可以求長是寬的幾倍?或求紅旗的寬是長的幾分之幾?)

小結:長和寬的`倍數關係可用除法表示。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比的意義

(1)兩個同類量的比

比較這兩個數量之間的關係,除了除法,數學上還有一種表示方法,即“比”。可以説成是:長和寬的比是15比10,或寬和長的比是10比15。

不論是長和寬的比還是寬和長的比,都是兩個長度的比,相比的兩個量是同類的量。

思考:兩個數量組成比時,誰比誰,誰在前,誰在後,可以交換位置嗎?為什麼?(小組交流,彙報補充,深層體會比的意義)

(2)兩個不同類量的比

“神舟”五號進入運行軌道後,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圓周運動,平均90分鐘繞地球一週,大約運行42252km。怎樣用算式表示飛船進入軌道後平均每分鐘飛行多少千米?

(算式:42252÷90,依據是速度可以用路程÷時間表示)

對於這種關係,我們也可以説:飛船所行路程和時間的比是42252比90,這裏的42252千米與90小時是兩個不同類的量。

問:路程和時間的比表示什麼含義?(生自由發言,理解“路程比時間”表示速度)

(3)歸納比的意義。

通過上面兩個例子,你認為什麼是比?(學生試説,教師總結: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

2、比的寫法

(1)閲讀課本自學

問題:幾比幾怎樣寫?怎樣讀?

比的各部分名稱是什麼?

怎樣求比值?比值可以怎樣表示?

比和比值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2)小組交流彙報。

3、比、除法和分數的聯繫

(1)比與除法的關係

問:比的前項相當於什麼?後項相當於什麼?比值相當於什麼?比的後項可以是零嗎?為什麼?

小組交流彙報。

(2)比與分數的關係。

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可以推知比與分數有什麼關係?(引導學生回答:比的前項相當於分子,比的後項相當於分母,比值相當於分數的值。)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完成課本“做一做”。

2、練習十一第1、2題。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課後延伸:

在生活中找一找,在哪裏存在比?表示什麼含義?

板書設計:

比的意義

15:10 = 15 ÷ 10= 3/2

前項比號後項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