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生活經驗

大師草圖的特徵及其學習的現實意義論文

摘要:當今社會的快節奏生活使繪畫藝術進入一種快節奏的創作狀態, 在這種快節奏的創作中, 繪畫藝術逐漸顯露出一些問題。浮躁的社會環境使一些畫家開始急於求成, 不再師法自然、嚴謹治學, 而是尋求快速通往成功的捷徑。這些畫家從大師或已獲成功的畫家作品中直接拿來套用或者模仿他們的藝術語言, 卻忽視了藝術創作中探索自然與發現真我的樂趣。草圖是畫家在創作初始階段的構思和想法, 畫家在此基礎上繼續完善和積累創作素材。學習大師的創作草圖有助於更深入地理解他們探索藝術創作的心路歷程。看似信手塗鴉的草圖反映的卻是大師對藝術嚴謹、端正的態度和對藝術的尊重, 我們要學習他們對待藝術的真誠態度。該文通過分析大師草圖的特徵, 明確學習大師草圖的重要性與現實意義。

大師草圖的特徵及其學習的現實意義論文

關鍵詞:大師創作; 草圖; 特徵; 現實意義;

原本應該潛心研究的繪畫藝術在快速發展的當今社會開始體現出一些躁動。部分畫家為追求成功, 犧牲了對藝術的嚴謹的治學態度, 扒抄大師的成功樣本, 丟失了“師法自然”後對自己心靈的挖掘。面對這種社會現象, 我們應該反思, 探討藝術創作應有的正常軌跡。大師的創作從草圖至作品呈現的整個探索過程正是我們學習與創作的正確途徑。草圖是畫家在初始階段的想法表達, 在不斷的推敲和修改下可以體現畫家的藝術思想軌跡, 這不僅是畫家的藝術探索過程, 而且彰顯出畫家對藝術的嚴謹態度。這些藴含在草圖中的藝術養分和畫家對待藝術的態度都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一、大師草圖的特徵

1. 藝術性

草圖的繪製較為自由, 既沒有時間、地點、場合的限制, 也沒有工具的束縛。在看到激發靈感的畫面時, 信手拿起身邊的紙筆勾畫, 也許一幅曠世奇作的靈感就在那裏觸發, 或是成為藝術家創作過程中的素材積累。這是畫家靈感迸發時的及時反饋與表達, 是畫家在“外師造化, 中得心源”後的藝思泉湧, 是對自我個性的解放, 不受限制, 自由揮灑。這些草圖無不體現着畫家想要表達的感受, 是他們真摯情感的流露, 這些草圖往往顯現出更多的藝術性和不可預知性。同時, 在草圖創作過程中, 材料的大膽使用與嘗試, 常常會有各種偶發性, 無意間產生的藝術效果反而更加自然, 更有韻味和藝術性。

2. 學習性

每張經典作品都是大師經過無數張草圖反覆試驗得來的, 他們會對同一主題的內容在同一張紙上進行不同角度、不同組合、不同狀態的表現。通過這種方式反覆實驗和分析, 不斷否定、修改畫面, 體會不同情況下的不同視覺感受, 以至於最後創作出一個自認為最合適的構圖、最能表達內心感受、最能表現畫面主題的`完整作品。畫家反覆修改和推敲的創作草圖是其創作思維的軌跡, 處處都是畫家自己與其藝術追求之間的對話, 這種明心見性的流露讓我們更容易感受和領悟畫家的創作心境。從創作草圖到最後畫作完成, 這樣層層遞進的學習比我們直接面對畫家完成的作品時學習的知識更豐富、更系統, 對我們日後的藝術學習具有極大的幫助。

二、學習大師創作草圖的重要性與現實意義

通過學習大師的創作草圖, 我們向那些經典作品學習的時候不再感到晦澀難懂, 而是更容易與畫家產生共鳴, 理解畫家表現畫面的意圖, 瞭解畫家從靈感迸發到收集材料再到整理畫面、反覆分析的過程。只有步步推進, 才能在創作作品時自由揮灑, 這是從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的過程, 我們要在這一過程中學習大師對畫面中各種元素的運用與把控, 總結大師藝術創作的基本規律, 釐清他們的創作思路。依靠這些藝術大師的經典作品, 我們的學習便具有較高的起點和正確的方向, 避免了一些學習中不必要出現的錯誤, 提高了學習效率。同時, 在學習和分析這些草圖的時候, 我們更能理解藝術家在探索藝術創作時的心路歷程與思維軌跡, 縮短了我們與這些經典作品的距離, 使我們不再感覺那麼晦澀難懂。

學習大師的創作草圖除了使我們學習他們的繪畫表現方法與探索繪畫的過程, 更重要的是學習他們嚴謹的治學態度、崇高的藝術精神。在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 藝術學習更需要我們踏實、靜心地研究, 擺正自己對待藝術的態度。“外師造化, 中得心源”“搜盡奇峯打草稿”這些經典論斷代代相傳, 任何時代的大師都是以一顆單純的心面對萬物、對待藝術, 感受世間的冷暖, 還原藝術的純粹。現在的我們也應該時時提醒自己端正藝術學習態度, 在向大師經典作品致敬的同時更應該向他們的從藝精神致敬, 將嚴謹的治學態度貫穿我們的藝術生涯。

無論是大師草圖對我們藝術學習的幫助, 還是他們對待藝術嚴謹的治學態度, 我們都可以從大師的草圖中汲取各種營養, 這對我們日後的藝術道路將會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戴士和.蘋果落地.河南美術出版社, 2015.

[2]林鍵, 戴士和, 李孟軍.中國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二工作室.河北美術出版社, 1998.

[3]丁一林, 馬小騰.解構與重構.嶺南美術出版社, 2003.

關於我們 CNKI榮譽 版權公告 客服中心 在線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