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生活經驗

注重學生有效提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新課程課堂教學中,注重師生在課堂上的互動,強調學生的分析、思考、探究能力的培養。要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激發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主動性,離不開課堂提問這個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教師通過提問,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產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提問,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提問,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使課堂教學成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因此,我們國中思想品德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提問這一教學環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而課堂提問是否能取得如上作用,這在很大程度取決於教師的提問技巧和藝術。下面本人就如何充分發揮課堂教學提問的作用,提高課堂提問的效果談談自己的看法。

注重學生有效提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一、目前國中思想品德課課堂提問存在的誤區:

課堂提問是一項教學技能,也是一門複雜的藝術。每位教師在每堂課上都能提好多問題讓學生思考,但善問的又有多少呢?筆者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列舉一些目前思品課中存在的課堂提問誤區:

1.課堂提問的密度過高、過頻繁。在思想品德課上,有的教師以提問複習所學知識檢查學生的記憶能力開始,到提出問題導入新課,最後以提問結束整堂課,好像是問題提得天衣無縫,學生也得到了正確答案。但教師提問過度,易使教師自己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易使學生產生對教師的依賴,沒有教師的問題就無法學習,結果是學生問題意識的喪失。

2. 對於激發學生興趣,培養思考能力沒有幫助的提問過多。比如“什麼是環境”、“什麼是犯罪”、“紀律與法律的關係怎樣”等只要學生憑記憶重複答案或概念,不加思考就能答出教師所提的問題,這樣的提問,對於提高教學效果幫助不大。

3.提問脱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及道德認知水平。“一般知識的對錯標準具有客觀性,學習之後可普遍應用。道德認知靠判斷,而判斷所根據的是非善惡標準,將因道德情景與個人認知程度的差異而有所不同”。因此,作為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的思想品德課,其課堂提問也應根據學生的道德認知特點,給以正確的引導。

4.教師提問包辦,學生失去提問的權利。有的教師認真備課,設計好所有的問題,而且問題也深刻,學生在課堂上只要一一回答教師的提問就可,但是這樣的話,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都沒得到鍛鍊,今後又如何去分析、解決問題呢?

二、教師唯有講究課堂提問的藝術,激發學生思維能力,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思想品德課是進行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的最好機會,既可指導學生的思想,又可引導學生的行為。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促使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與新的理論知識體系發生激烈碰撞,使學生在回答解決問題的同時,檢驗自己過去的行為或他人的做法是否得當,思考應如何作出新的調整,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這樣學生既回答解決了教師提的問題,最終又達到由知導行的教學目的。我覺得,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唯有講究課堂提問的藝術,具體的做法是:

1.提問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三十六計,攻心為上”,提問也是如此。只有問題得當,才能抓住學生的心,才能夠維持其注意力始終處在較高水平,使其產生探究的慾望,迸發出學習的熱情,閃爍出智慧的火花。

2.少提封閉型、回憶性問題,多提開放型、思考性問題。封閉型、回憶性問題答案固定、學生思考方向單一,只要求學生回憶所學知識,憑記憶便可作答,容易限制思維想象的空間。而開放型、思考性問題,要求朝不同的方向思考,有大量的不同答案,或根本就沒有固定的標準答案。通過判斷推理、分析討論後,再讓學生有正確的評價,豐富自己道德情感,做到言行一致。

3. 提問要理論聯繫實際。所謂理論聯繫實際提問,就是在掌握教材知識點的基礎上,把具體的知識點和當前國際國內重大實時政治和學生的思想道德實際有機的'結合起來質疑,掌握教材理論,運用教材,既紮實基礎,又培養能力。如“一國兩制”這一知識點時,針對台-獨分子提出的“一邊一國論”,我們可以問“一邊一國的實質是什麼”“為什麼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用史實説明)”“統一後的台灣會是什麼樣子(可以聯繫港、澳迴歸後的現實)”這樣的提問方式,既使學生回顧歷史,展望未來,批判了台-獨思想,以港、澳迴歸後的政治穩定、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的現實來展望台灣的未來。這樣既激發了學生興趣,又培養了學生明辨是非能力。

4.啟發式提問。啟發學生思考,對所見所聞提問、對理論懷疑提問、對教師的答案提問、對道德標準提問,就熱點問題、焦點問題、社會現象發表自己的看法。這些問題,緊貼學生的生活實際,往往是學生急需答案、很感興趣的問題,引入課堂,既可活躍課堂氣氛,引導學生關注國內外大事、關注生活,尋求理論與現實生活的結合點,證明所學知識不是空洞的。如“三農問題”,教師可提“為什麼要重視三農問題”、“會給我們的生活或社會帶來哪些變化”;又如幾年前轟動全國的 “馬加爵事件”,教師可提出如“悲劇的發生與家庭教育有何聯繫”、“學校和社會又有何責任”、“我們青少年學生應如何對待自己的心理挫折”等問題。這樣思品課不只是回答“是什麼”,又啟發學生多問了“為什麼”、“怎樣做”、“後果會如何”等。學生就能跳出教師設計的問題模式,去創造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成功中尋找快樂、在快樂中更加成功,從而提高思想道德認知水平,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5.留給學生提問的餘地,儘可能多地讓學生自己提問。愛因斯坦説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來看舊的問題,都需要有創造的想象力,而且標誌着科學的真正進步。”無論是在科學研究中,還是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最棘手的並不是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提不出真正有意義的高質量問題,沒有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便無從談起。作為一名思想品德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營造支持、接納的課堂氣氛,鼓勵啟發學生提出問題、討論問題,最終解決問題,使“真理”的真-相大白於天下。

6.“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的立場”提問,並和學生一起思考。思品教師的任務不是直接向學生提出現成的道德規範或法律條文,而是通過問答甚至辯論的方式來揭示道德認知中的矛盾,使學生意識到自己曾經的行為錯誤與否,最終經由教師的指示、探究、轉引、反問、暗示等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得出正確的結論,從而對自己或他人的行為作出正確的判斷,調整自己的言行來適應社會、符合道德法律標準。思想政治教師也應以學生的口吻來提出問題。提後,應作思考狀,彷彿自己確實對這一問題感到不解,忍受思考過程的痛苦,分享解決問題的快樂。

三、給學生創造提問的機會。

提問不是教師的專利,學生也有能力有權利提出問題;回答問題也不只是學生的義務,教師也要有積極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協調課堂氣氛的藝術。在這一點上,我們應向古代的提問大師孔子學習:對學生因利勢導,誘導學生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更高深的問題,層層深入,使學生打破沙鍋問到底,自己一一作答,從不厭煩;有時,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不是馬上直接作答,而是提出相關的某些問題,讓學生積極思考,發表意見,然後再對學生的意見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評價,最後才提出自己的正確看法;即使同一問題,徵對不同學生作出與其認知水平、心理特徵相適應的回答;有時,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也許“一無所知”、“空空如也”,就抓住問題的正反兩方面加以徹底的剖析、盤問、探究問題的實質、各盡其才,找出問題的正確答案,獲得前所未有的知識。

總之,思想品德教師只有注重課堂提問的藝術,提出高質量的問題,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加強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思想道德認知水平,使其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