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生活經驗

養肝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養肝

養肝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情緒平和別激動

春季養生要順應春天陽氣生髮、萬物始生的特點,逐漸從“秋冬養陰”過渡到“春夏養陽”,注意保護陽氣。因春屬木,與肝相應,所以在春季養生上主要是護肝。中醫認為肝主情致,因此護肝要從心情着手,養肝的關鍵就是要保持心情舒暢,防止“肝火上升”。情緒不宜過於激動、興奮,要保持愉悦、平和,這有利於疏肝理氣。

運動

劇烈運動耗陽氣

立春過後,在生活習慣上,人們要逐漸晚睡早起。而且隨着氣温回升,立春後人們也要逐漸增加户外活動時間,這可以加快血液循環,有利氣血運行。不過由於立春後天氣乍暖還寒,這時比較適合進行節奏和緩的運動,如春遊、放風箏、散步、慢跑、打太極以及並不劇烈的球類運動。

要注意的是,這一時節運動不宜劇烈,不宜大汗淋漓、氣喘吁吁,否則可能耗陽氣,對養生不利。而且由於立春後氣候仍然乾燥,運動時補充水分也是很必要的。

飲食

蘿蔔韭菜可多食

立春後的飲食也是很有講究的,要護陽氣。我國很多地方有立春吃春餅、蘿蔔等食物的習俗,這也是為了養護陽氣。春餅裏的韭菜是上佳的護陽氣的食物,而豆芽有滋潤作用,都是春天裏比較適宜的食物。另外,可以多吃辛温發散的食物,如多用豆豉、葱、姜、胡椒、香菜、蒿子、韭菜、蝦仁等有利陽氣生髮的食物來調味。飲食還要少酸多甘,多食用口味微甜的甘潤食品,如大棗、百合、荸薺、梨、桂圓、銀耳、蘿蔔等。而酸味食品有收斂作用,不利於陽氣的生髮和肝氣的疏泄。

同時,要少吃過於辛辣的食物以及油炸、燒烤的食物。與冬季不同的是,立春後麻辣火鍋要少吃,羊肉、狗肉也要少吃,因為這些食物都可能損耗陽氣,導致上火。

春捂

防風寒衣物要擋風

春天是由冬寒向夏熱過渡的季節,冷暖氣團交替活動頻繁。立春後晝夜温差較大、早晨氣温較低,由於人體對春季風向多變的氣候特點適應性較差,加上隨着大地回春人體表面的毛細血管逐漸開放,但天氣乍暖還寒,而且春天風大易傷陽氣,人也很容易受風寒。因此立春後是感冒和呼吸系統疾病的易發期,發病人數較多,心腦血管疾病也處於多發期。立春過後要注意保暖防病,一定要春捂秋凍,春天裏的衣物一定要保暖、擋風。

中醫養生學主張飲食養生總的原則是食宜清淡,對老年人的保健或患病後的康復,飲食清淡尤為重要。唐代大養生家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説:“每食不用重肉,喜生百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故要“每學淡食”。

元代著名醫學家朱丹溪也主張少食肉,多食天賦之味和自然之物,認為“天之所賦者,若谷、菽、菜、果,自然沖和之味,有食(滋養)人補陰之功”。明代養生家萬全在《養生四要》中説:“五味稍薄,則能養人,令人神爽;稍厚隨其臟腑,各有所傷。”顯然,飲食清淡自然補益之功明顯,厚味甘肥則易於傷及臟腑。飲食清淡的主要措施就是食粥。

粥,俗稱稀飯。食粥在我國有數千年的歷史,是我國人民一種獨特的飲食方法。用適當的中藥、食物和適量的大米同煮為粥,叫做藥粥,而用於補益身體為主要目的的藥粥叫滋補藥粥。藥粥進補療疾的學説,是傳統中醫學的組成部分,漢代醫聖張仲景着《傷寒雜病論》,其中就有很多米藥同用或病後食粥的經驗,實為使用藥粥的先驅。

唐宋以後,歷代醫家對藥粥的應用逐漸廣泛,對藥粥的記載也日益增多。到了明代,我國偉大的醫藥學家李時珍,在其所着《本草綱目》中又收載藥粥方62首,其中包括許多滋補藥粥。在清代,研究藥粥的醫家和養生家就更多了,王士雄的《隨息居飲食譜》、黃雲鶴的《粥譜》等書中,均載有大量的滋補藥粥。

食粥可以長壽,可以防病。養生名着《老老恆言》中説:“每日空腹,食淡粥一甌,能推陳致新,生津快胃,所益非細。”其老人養生的方法是每日清晨空腹時,食淡稀飯一碗。宋代大詩人陸游專作《食粥》,其詩寫道:“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陸游壽逾八秩,可見其食粥的補養之效。

老人保健補粥調理

俗話説:老人吃粥,多壽多福。在我國民間,人們也有食藥粥以補養身體的習慣,還有專門開粥店的.。對於老年人養生保健來説,吃些補粥較為適合。補粥即滋補藥粥,補粥的花色品種豐富多彩,且季節不同,品種有別,功用各異,如春天吃菜粥,秋天吃藕粥,冬天吃羊肉粥,現在的夏天則吃綠豆粥。

現代名醫沈仲圭先生,早年在上海,見民間小食店中有羊肉粥出售,吃後他深有體會地稱讚説:“羊肉粥價廉而味美,此平民冬日之食補妙品,體弱之人日進一甌,不稍間斷,開胃健力,得益非淺。”在我國南方的廣州,補粥風味獨特,名目繁多,有豬骨粥、八寶粥、糯米麥粥等。

地處江南的杭州,市民也有晨起食粥的習慣,而現在走在街上,也能看到不少專門的補粥店了。我國曆史上的不少名流也喜用補粥以養生益壽,唐代大書法家柳公權愛吃“豆粥”,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曾説:“夜飢甚,吳子野勸食白粥,雲能推陳致能,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後一覺,妙不可言也。”

著名作家姚雪垠青年時體弱多病,到了中年身體才逐漸好起來。他年過七旬時,每日還能寫作和讀書在十個小時以上,血壓不高,心臟無毛病,從不失眠,雖然記憶力不如以前,但是邏輯思維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不衰。他總結自己的養生經驗,其中的一條是生活有規律,不吃過量之食,喜歡食粥。他説:“晚飯我吃得較少,而且喜歡喝點稀飯,不管大米、小米稀飯或玉米糝稀飯都喜歡。”

夏季是老人補鈣最好的時節,不僅陽光充足,而且老人們穿着較少,裸露皮膚面積大,適於陽光照射。皮膚經陽光照射後,體內產生維生素D,有利於鈣的吸收。另外,夏季室外活動較多,充分的活動和鍛鍊能夠增加骨骼彈性和韌性,改善或減輕骨質疏鬆的症狀。

中國中醫科學院老年病中心主任李躍華教授説,隨着年齡增長,老人或多或少地伴有骨鈣流失,出現駝背、腰痠背痛、盜汗、不能持重物行遠路,甚至骨痛、骨折等症狀。此時,掌握正確的補鈣方法尤為重要。首先,老人要保證從飲食中補充鈣質,多食用含鈣量較高的食品,如蝦皮、精瘦肉、魚肉、菠菜、豆製品、奶製品;部分老人伴有乳糖不耐受,飲用牛奶後出現腹瀉、腹脹等不適症狀,此類老人可選擇喝酸奶、豆漿、奶酪;還有部分老人飲用豆漿後出現腹脹,此類患者可以選擇食用其他豆製品。

有人認為芝麻醬是最好的補鈣食品,其實芝麻醬中含有大量的脂類物質,對長期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的老人來説,用芝麻醬補鈣,弊大於利。其次,適量服用鈣劑也很重要,每天服用1000毫克即可,吃飯時服用效果最佳。

另外,運動對於改善骨質疏鬆尤為重要,老人每天要保證1—2小時的室外活動,散步、打太極拳、八段錦都是很好的運動方式,優於爬山和跑步。最後,老人每天要保證曬太陽,30分鐘即可,選擇紫外線照射不是特別強烈的時候,如上午9-10點,下午3-4點,以免曬傷或中暑。

標籤:養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