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生活經驗

陸上絲綢之路的意義

1.介紹

陸上絲綢之路的意義

絲綢之路是指西漢時由張騫出使西域而開闢的以長安(今西安)、洛陽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路也被稱為“陸路絲綢之路”或“綠洲絲綢之路”。廣義的絲綢之路指從上古開始陸續形成的,遍及歐亞大陸甚至包括北非和東非在內的長途商業貿易和文化交流線路的總稱。除了上述的路線之外,還包括約於前5世紀形成的草原絲綢之路、中古初年形成,在宋代發揮巨大作用的海路絲綢之路和與西北絲綢之路同時出現,在宋初取代西北絲綢之路成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絲綢之路。

2.歷史意義

首先,絲路上的商隊從西方運來稀有動物、植物、皮貨、藥材、香料、珠寶首飾,再從中國運出絲綢、茶葉、瓷器等貨物,這些商品豐富了各國人們的日常生活。其次,絲綢之路開通後,中原的鑄鐵冶煉,鑿井等技術傳入西域,促進了西域社會生產水平的提高,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中國的四大發明、絲織技術、漆器工藝等也經由絲綢之路傳向世界各地,促進了世界文明進程。其三,絲綢之路開通後,西域各國各派使節來中原朝見,密切了中原王朝與西域的政治聯繫;同時波斯、羅馬等帝國也遣使來中國,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其四,佛教、拜火教、摩尼教和景教也隨着絲綢之路來到中國,成為很多人的信仰,並沿着絲綢之路的分支,傳播到朝鮮半島、日本與其他亞洲國家。另外,絲綢之路在促進民族交融、藝術文化交流等方面也有重大意義。

3.學術研究價值

絲綢之路是一個典型的線性文化遺產,具有非常明顯的線性文化特徵:

(1)是線狀或帶狀的文化遺產區域,範圍大,包括的遺產種類多,反映的人類活動形式豐富。既有地域的特點,也有相互交流和交融積澱的歷史;(2)尺度較大,可以指跨越眾多城

鎮的一條水系的整個流域;也可以指貫穿很多國家的某條貿易之路;(3)承載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聯繫與變化,相互影響與交流,構成文化帶上文化遺存的共性與特性、多樣性和典型性,衍生出豐富多彩的面貌和內在的密切關聯;(4)涉及到巨大的經濟價值和複雜的自然生態系統。這樣的特徵使得它在歷史學、地理學、社會學等學科都有相當大的研究價值。

3.1歷史學

從歷史學看,從漢代絲綢之路開闢到唐朝絲路貿易繁榮、文化交流頻繁,再到元朝草原絲路的興起、宋明兩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繁盛,直到今天的衰落,絲綢之路的發展史貫穿了中國歷史。因此絲綢之路的研究意義不僅侷限於它本身,對於絲路的研究、考證同樣有助於我們對於古代中國甚至中亞、西亞乃至歐洲政治制度、經濟文化、民族宗教的瞭解、佐證。

3.2地理學

從地理學看,絲路從中原出發經新疆、中亞、西亞到達歐洲並聯接北非,這一路經過了不同的地理類型與不同的文化圈,絲路知識可以用來幫助自然地理上對古今自然地理變遷的研究,也可以用來研究人文地理上的地理環境和民族文化差異的關係。

3.3社會學

從社會學來説,民族交融原因與過程、文化傳播媒介和方式、世界不同文化圈的形成、差異和相互影響等都是研究的熱門課題,而絲綢之路是中西經濟文化交流通道,對此當然菲比尋常的意義和價值。

4.旅遊開發價值

絲路文化能夠顯示西部旅遊資源的特色,帶動整個西部發展。文化旅遊是傳承和發展絲路文化的最佳載體,而且文化旅遊是當今旅遊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絲路旅遊文化資源分類。絲路旅遊可包括:絲路古都,例如長安(今西安)、洛陽及河西四郡(今甘肅武威、張掖、酒泉、敦煌)以及古代西域三十六國遺蹟;絲路佛窟,例如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石窟、榆林石窟等佛教藝術瑰寶;陽關、玉門關、嘉峪關等古關隘遺蹟;新疆戈壁、沙漠、綠洲、雪山等絲路自然風光。

與旅遊路線相關的絲路旅遊商品。包括飲食系列、手工藝編織品、雕塑藝術品、仿古通關文碟、個性化門票、個性商品以及“自選”明信片、郵票等

絲路文化宣傳、促銷。包括舉辦多種旅遊節會;加強與客源市場的直接聯繫;充分利用多種媒體宣傳、促銷以及舉辦多種類型的交流會等。

5.總結

絲綢之路連接了東亞、中亞、印度、西亞、地中海等世界幾大文明圈,對推動世界文明進程和人類社會進步有很大的意義,同時,今天我們對絲綢之路的研究和開發也將創造難以估量的價值。

對中國:

政治:正如“絲綢之路”的名稱,在這條逾7000公里的長路上,絲綢與同樣原產中國的瓷器一樣,成為當時一個東亞強盛文明象徵。絲綢不僅是絲路上重要的奢侈消費品,也是中國曆朝政府的一種有效的政治工具:中國的友好使節出使西域乃至更遠的國家時,往往將絲綢作為表示兩國友好的有效手段,並且絲綢的西傳也少許改變了西方各國對中國的印象。

商品:葡萄、核桃、胡蘿蔔、胡椒、胡豆、菠菜、黃瓜、石榴等蔬果;馬匹、稀有動物和鳥類、皮貨、藥材、香料、珠寶、玻璃製品

宗教:佛教(石窟寺)、祆教、景教、伊斯蘭教傳入中國,被吸收為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文化

樂舞:西域樂器------琵琶、箜篌、火不思,西域舞蹈:胡旋舞、胡騰舞、獅子舞 文化:昭武九姓

服飾:胡服、胡凳

1)對西方:絲、茶,絲織、造紙、印刷、醫藥鐵、漆等技術,漢族政治制度

2)總結:世界意義:將古老的黃河流域文化、恆河流域文化、波斯文化、中亞文化以及希臘文化這幾大世界文化相聯繫。

2.現實意義

絲綢之路的開闢,有力地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對促成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作用。這條絲綢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條重要通路。在工業化到來的時刻,完成了它的使命。它已被東起連雲港,西至荷蘭鹿特丹的10900公里長的新亞歐大陸橋所取代。但是,它仍有可開發的新價值。

附錄:

1.漢朝絲綢之路開闢的意義:

首先,絲綢之路開通後,中原的鑄鐵冶煉,鑿井等技術傳入西域,促進了西域社會生產水平的提高,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其次,西域的各種農作物以及動物等特有品種流入中原,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物質,擴大了食物來源。

其三,促進了中原與西域的文化交流,極大的促進了民族的融合,為中華民族的統一作出了巨大作用。

第四,絲綢之路開通後,西域各國各派使節來漢,密切了中原王朝與西域的政治聯繫,這對以後的漢唐實行對西域的行政管理打下了基礎。

陸上絲綢之路的意義 [篇2]

一、基本概念

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在古絲綢之路概念基礎上形成的一個新的經濟發展區域。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東邊牽着亞太經濟圈,西邊繫着發達的歐洲經濟圈,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

絲綢之路經濟帶,地域遼闊,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礦產資源、能源資源、土地資源和寶貴的旅遊資源,被稱為21世紀的戰略能源和資源基地,但該區域交通不夠便利,自然環境較差,經濟發展水平卻與兩端的經濟圈存在巨大落差,整個區域存在“兩邊高,中間低”的現象。

在現代交通、資訊飛速發展和全球化發展背景下,促進絲綢之路沿線區域經貿各領域的發展合作,既是對歷史文化的傳承,也是對該區域藴藏的巨大潛力的開發。

二、歷史背景

西漢時期,張騫和東漢時班超出使西域開闢的以洛陽為起點,經關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錫爾河與烏滸河之間的中亞河中地區、大伊朗,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在這條具有歷史意義的國際通道上,五彩絲綢、中國瓷器和香料絡繹於途,為古代東西方之間經濟、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作為經濟全球化的早期版本,這條貿易通道被譽為全球最重要的商貿大動脈。

經過歲月變遷,21世紀初,貿易和投資在古絲綢之路上再度活躍。中亞各國希望與中國擴展合作領域,在交通、郵電、紡織、食品、製藥、化工、農產品加工、消費品生產、機械製造等行業對其進行投資,並在農業、沙漠治理、太陽能、環境保護等方面進行合作,為這塊沃土注入“肥料”和“生機”。

2015年9月7日上午,中國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作重要演講,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為了使歐亞各國經濟聯繫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可以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這是一項造福沿途各國人民的大事業。

三、發展現狀和前景

能源合作

能源合作是中國與中亞國家合作的亮點。中哈原油管道、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等大型能源合作項目相繼建成並投入運營,為區域經濟發展輸入新鮮血液。全長2800公里的中哈石油管道自2015年正式開通以來,已成為中國同裏海相連的能源大動脈,哈薩克斯坦已經累計向中國輸送原油5000多萬噸。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年設計輸氣量為300億—400億立方米,自2015年底到2015年,已累計向中國輸送天然氣600多億立方米,相當於中國2015年天然氣總產量的一半。

經濟貿易

中國已成為中亞國家最主要的貿易伙伴,分別成為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第二大貿易伙伴。中國對中亞國家的直接投資快速增長,已成為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第一,塔吉克斯坦第二大投資來源國。未來,中國與中亞國家在經貿、金融、投資等領域合作將不斷擴大,經濟合作的內容將更加豐富,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互聯互通

加快推進互聯互通建設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有關國家的共識。上合組織在其中期發展戰略中明確提出了大力發展金融、能源、通信、農業四大領域的經濟合作。當前,中國正在積極推動與中亞國家間建成鐵路、

公路、航空、電信、電網、能源管道的互聯互通網絡,發展與中亞國家的資金流、物流、人流和信息流等方面的合作,激活新的經濟增長點。

區域合作

推進旨在降低區域內貿易和投資成本的物流、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是全球性的大趨勢,也是發展區域經濟合作的關鍵。要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提升海關、交通運輸、出入境檢驗檢疫、金融、信息交流等功能領域的合作顯得非常重要,須加強各國有關政府部門和國家之間的貿易政策協調和溝通。

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可以綜合交通通道為展開空間,依託以沿線交通基礎設施和中心城市,對域內貿易和生產要素進行優化配置,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最終實現區域經濟和社會同步發展。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深化經濟技術合作、建立自由貿易區,是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三部曲。自貿區建設成為包括上海合作組織各成員國在內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的遠期目標。

金融合作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金融主管部門交流增加,2015年11月召開了首屆央行和財政部長會議,積極探討地區融資領域合作。由中方牽頭的國家開發銀行開展授信和融資額度規模已超過500億美元。

中國與俄、吉、哈三國先後簽署邊境貿易本幣結算協議,推進了相互貿易合作。下一步,各國將推進區域內貨幣互換,推動離岸貿易和上合組織開發銀行等其他金融合作措施。

三、發展措施

發展絲綢之路經濟帶,按照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

加強政策溝通

各國可以就經濟發展戰略和對策進行充分交流,本着求同存異原則,協商制定推進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在政策和法律上為區域經濟融合“開綠燈”。

加強道路聯通

上海合作組織正在協商交通便利化協定。儘快簽署並落實這一文件,將打通從太平洋到波羅的海的運輸大通道。在此基礎上,我們願同各方積極探討完善跨境交通基礎設施,逐步形成連接東亞、西亞、南亞的交通運輸網絡,為各國經濟發展和人員往來提供便利。

加強貿易暢通

絲綢之路經濟帶總人口近30億,市場規模和潛力獨一無二。各國在貿易和投資領域合作潛力巨大。各方應該就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問題進行探討並作出適當安排,消除貿易壁壘,降低貿易和投資成本,提高區域經濟循環速度和質量,實現互利共贏。

加強貨幣流通

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在本幣結算方面開展了良好合作,取得了可喜成果,也積累了豐富經驗。這一好的做法有必要加以推廣。如果各國在經常項下和資本項下實現本幣兑換和結算,就可以大大降低流通成本,增強抵禦金融風險能力,提高本地區經濟國際競爭力。

加強民心相通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搞好上述領域合作,必須得到各國人民支持,必須加強人民友好往來,增進相互瞭解和傳統友誼,為開展區域合作奠定堅實民意基礎和社會基礎。

陸上絲綢之路的意義 [篇3]

陸大道: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早上好!

首先衷心的感謝這次論壇的主辦方甘肅省委宣傳部、新華社甘肅分社領導同志邀請我參加這次峯會,讓我談一下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認識。我講的題目是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意義以及發展方向,陸上絲綢之路貿易興起於西漢,發展於魏晉南北朝,至唐代達到鼎盛。此後絲路貿易在中國對外貿易中的地位逐漸衰落。絲綢之路的起點和終點以及走向在歷史上説法不一樣。應該説我們西部大開發的經濟帶,也就是現在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點核心部位,絲綢之路走向路徑有不同的説法,這個地圖是東部地區,起點是兩個城市,一個是西北地區的西安,一個是西南地區的成都,經過河西走廊,這是主要一條通道,但是往南部的通道是中國青海。進入21世紀,在我國綜合國力大幅度提升,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具有重大的意義,促進中亞地區的穩定性,加強我國西部地區的昌盛,中亞地區在世界乃至歷史發展裏面存在着很重要的作用,大家知道1904年英國的地理學家麥金德,他寫了一本書,二十世紀初,在歐洲有了很大的變化,那時候英國的維多利亞時代使英國擴大大全球,但是在後來就結束了,他們的強權就是海權時代,當時的説法就是中國的海洋,中國海洋是重要的經濟通道,就是英國實現的。麥金德預測了維多利亞時代的結束,她提法是有預示性的,二十世紀是一個偉大的世界,跟他理論的判斷是有關係的,麥金德提出的理論是陸上霸權最有力的中心總是在歐亞大陸的心臟地帶,這一地帶是世界的政治樞紐。要控制世界就必須控制歐亞大陸,誰要控制歐亞大陸誰就必須控制歐亞大陸的心臟地帶。從長期歷史看,歐亞地區的穩定性還受地緣的影響,這種緩衝地帶是大國所爭奪的,一百多年的歷史就是這樣,今天仍然是這樣。

今天中亞地區政治上還比較穩定,我個人的分析主要是中、俄兩個大國,維持跟中國的合作,特別是中國上合組織,對中亞地區本身的政治穩定起着重要的作用,美國、英國這些國家,向阿富汗派兵,打阿富汗,那是主要想控制歐亞地區,歐洲人、美國人都是這樣想的。但是最重要的是這個地區跟兩個大國有關係,就是中國、俄羅斯,特別是進入普京階段,這種合作是高層合作,維護了這裏的穩定,現在像上合組織也擴大了,這樣的合作局面起着頂層的決定作用。但是從歷史長河分析,這個地區仍然是被人所關注的地帶,我們中國是大國,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應該是不迴避的,但是我們不是通過像美國人那樣干涉別國的內政,從各民族控制別的國家,通過控制這個地方進行威懾,我們中國發展中亞地區的合作,應該説我們是通過友誼、貿易合作這些渠道,來達到維護國家民族的利益。但是這個情況我不知道我講的清楚不清楚,這種狀態跟歷史相關程度是很大的,這就具有政治上的特徵。9·11事件後美英對阿富汗實施軍事打擊,中亞地區出現了長期嚴峻的地緣政治態勢。美國先後拋出了“新中亞地區戰略”和“絲綢之路”修整案,宣佈中亞地區為美國的戰略利益區,對中亞進行政治、經濟和軍事滲透,企圖將中亞地區納入自己的經濟圈。建設實力強大,結構優化的經濟帶是西部開發的主體工程,更是西部地區合作的重要結合體。經濟帶的建設將有助於加強我國和中亞地區在能源生產和能源供應方面的長期合作。中亞地區的石油天然氣儲量僅次於中東地區。是我國未來石油天然氣等資源的重要來源。你們可以看看,這是國家能源部來源路線圖,這個情況還正在變化,很多多的國家我們和他們發展貿易,進口資源,或者資源產品,我們國家這個巨大的經濟體是需要的,西部地區經濟帶的建設把西部推向深入,推向廣闊,有一個牢固的基礎,更加有新的高度,有深化的、擴大的、更加高級的一個西部大開發,一個“絲綢之路”經濟

帶的建設,有這樣一個重要的內涵,這樣一個重要的目標。我覺得柏林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之前我去過德國,德國的政治課本跟其他國家不一樣,第一頁就是聯邦德國在世界上是一個小國,翻過來第二頁,聯邦德國在世界上是大國,為什麼是大國?它的GDP規模,人均GDP的規模,出口生產總值,出口德國產品,德國製造,它的信譽,它的結構,在世界上是多麼的重要,德意志聯合國在世界上是一個大國,德意志的民族要依賴生存,依賴世界,從小就養成。我們中華民族也是,我想今天的中華民族要在更大的程度提升這一點,我們的發展離不開世界,我們的資源、資金的保障程度,儘管長期説有些資源是不錯的,但是主要的一些資源,包括土地、耕地資源、淡水資源、能源、優質能源資源,還有一些重要的稀有金屬,這些資源是不夠的,不説人均不夠,人均的太少了,就是總量也不夠,承載不了我們這樣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種情況我們力求要很快改變,這樣一種結構特徵,中華民族對國際的依賴程度是很大的,中亞地區就對我們尤其重要,我們的經濟成本太高了,環境成本等等。即使是這樣,我們對世界能源、世界資源、世界市場依賴程度越來越大,我們的經濟規模是越來越大。所以能源在我中亞地區要加強能源合作。現在我們甘肅省每年煤炭產量大概是一千萬噸吧,進口的這些天然氣是不夠的,一百億立方天然氣,顯然煤炭的進口量相當於甘肅省煤炭產量的三分之一吧,這些戰略是國家領導人早早看到的。

另外,經濟帶將大大提升交通運輸的能力。提高我國應對三千公里西北地區邊疆安全問題的機動性。當然經濟帶的概念有交通能源運輸線,信息幹線,把它組成一個強大的運輸通道,要靠航空運輸線,我們絲綢之路經濟帶交通主幹線組成一個大通道,是我們西北地區的主通道,西北地區的交通運輸主體。接下來是歐亞大陸橋的問題,歐亞大陸橋是另外一個説法,過去國家科委一個副主任在説歐亞大陸橋,歐亞大陸橋的含義是這樣,是中國的東海岸,特別是渤海和黃海那些海岸,像日照港,連雲港,天津港這些,從這些港口出發進入東歐、東俄羅斯,波蘭,然後進入荷蘭比利時,到路特蘭港,它以前是世界第一大港,現在世界第一大港是上海港,我們講了三十年,歐亞大陸橋從來沒有建設通,這有幾個方面的`原因,鐵路,鐵路有它的管理制度,有各部門的利益,另外鐵路之間的軌距不一樣,中國相對於俄羅斯是這樣,相當於其他國家又不一樣,但是列車到了那裏就必須換車箱,我們到了滿洲里,到了呼和浩特也是這樣,這樣進入其他國家很多國家的鐵路部門都要進行管理,如果歐亞大陸不賺錢的話這裏的這些國家肯定不願意,歐亞大陸橋可能在思路上快一些,火車應該是快的多,但是是不能開通的,制度性的,管理性的,國家利益性的,所以歐亞大陸橋討論了三十年,沒有一次開通,但是有一條,中國東部地區經過南新線進入東亞,這是非常重要的,這個通道是通的,這是具有重要意義的,這是可以管理的,這不是歐亞大陸橋的本義,但這是重要的,中國的東部、中部、西部和中亞地區,然後到西南亞,這是未來要加強通道能力,和改善通道過關的手續。另外由於大量的貨物要經過歐亞大陸橋運輸,俄-國在我們南面有兩條西伯利亞大鐵路,它完全把韓國、日本的貨流吸引到他們那裏。所以歐亞大陸橋如果有錢可賺,如果在制度上,在戰略上能夠逾越,俄羅斯肯定把這些東西搶過去,我們根本解決不了各國的體制問題,各國意義問題,所以歐亞大陸橋這個最好是不要建,現在在北京會上講歐亞大陸橋這個詞越來越少了,因為我覺得它沒有意義,不切合實際的,經濟因素是非常主要的因素,但是到中亞地區的交通線是要加強的。

下面是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幾個重要問題:

一、經濟帶的產業發展,它的主要目標,促進我國好中亞地區各國及俄羅斯

的貿易和經濟合作。進一步深化和擴大西部開發,加強西部地區的經濟實力和民生的大幅度改善。但是這裏邊有問題,我們過去幾次給發改委的報告,他們委託我們進行西部幾次規劃,我們也提出問題,西部最近這幾年經濟實力實際上是增加了,GDP增加很快,但是民生的改變,民生的改善應該是不盡人意的,這裏面主要涉及到幾個問題,我們較多考慮GDP的增長,較多考慮經濟速度的增長,因此把大力的投資,把我們的主要力量,把領導的精力放在大型企業上,放主要能夠產生大量GDP的這樣一些產業,這些產業投資幾百個億,兩三年建成以後GDP也很高,國有大中型企業GDP的增長是大部分的,但是甘肅省的就業人口增長,職工增長,行業收入不是這樣的,行業收入這些其他的,像什麼餐飲部門,輕工,紡織,地方的民營企業,企業規模來説,企業結構來説中小企業在發展,他們的投資比較少,但是就業在增長,所以我們西部大開發的盤子還要追求一些新的計劃,要充分考慮到這些因素,要充分考慮民生、考慮民營企業的發展、考慮就業的增加,不要把我們主要的精力放在GDP上,GDP帶來了大量的税收,我本身對國家的税收制地方和中央的關係不是很清楚,但是可以看到,我們甘肅省的收入狀況,從各個渠道進行財政補貼的狀況,我們的經濟財力還不是很雄厚的,尤其是我2015年在甘肅省做工作,那年是2700億,去年是5000多億,如果每年增長速度是1十,那2020年甘肅省GDP就是一萬億,這還有五千億,那我們的產業支撐是什麼?我們希望這些產業分佈是民營企業,希望解決多少就業,在這樣的情況下,應該放在投資上,投資什麼產業?我們要協調經濟實力,增長速度,經濟規模和人均的收入水平之間的關係,這中間要找一個平衡點,我覺得發改委在這方面可以做一些工作,進行一些分析,來比較,對省委省政府在做政治決策的時候有一些參考。另外就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有利於西北地區經濟發展轉型。考慮到沿海經濟帶的資源特點和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現在的優勢產業大豆麪臨着宏觀調控的大背景,結構調整任務艱鉅。重化工業規模已經到頂風,多個原材料部門產能過剩,持續擴大規模風險很大。受區位和長距離運輸的影響,經濟帶經濟發展也面臨嚴峻的市場環境。不進行結構性調整和創新,不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競爭力,今後的發展空間將受到很明顯的限制。

具有一定優勢的產業有裝備製造業,特色農產品及農業產業化,能源化工,煤炭工業,煤化工、石油天然氣開採及其加工,鋼鐵,有色金屬等,另外就是旅遊業,商貿物流業,這個有重大的前景,因為這個地區有重要的戰略位置,都促成了這個地區商貿和物流的發展,另外是生物產品,對甘肅省比較重要,有一定的優勢。裝備製造業,航空航天,輸變電設備,電子信息技工程設備,煉油設備,石化設備,冶金礦山設備,機電設備等領域具有一定基礎,是產業基地發展的重要方向。整合現有資源,做大做強蘭州、克拉瑪依和烏魯木齊等地的石油鑽才及煉化設備,數控機牀、電機電器、礦山及冶金工程設備、真空設備和峯巔設備等。“絲綢之路”可能還要供應城市羣的發展,這裏邊產業鏈發展問題就很重要,產業鏈是一個重要的組織關係,它有產業的競爭力,內部的效應,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覺得以後城市經濟區的建設,應該在這發揮很重要的作用,左右之間的聯繫,哪個地方生產什麼,在這裏要發揮比較重要的作用,今後產業鏈更加成熟,更加有創新力,更加有競爭力,我們別看這些企業,沒有競爭力是不行的,是要做一些工作。另外是特色農產品及農業產業化,這個對西北是很重要的。西北地區自然條件多樣,適合於發展別具特色的農產品及其加工業。同時,也具有一定的研發能力。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生產大量的優質農產品,具有廣闊的國內外市場,也是增強絲綢之路發展的活力的重要途徑。進一步發展棉花、西紅柿、

馬鈴薯、啤酒花和釀造葡萄等產業,草原畜牧業等。甘肅的馬鈴薯在全國都有市場的,全國銷售的產量和價格跟供應鏈都有關係,所以現在市場很厲害的,我們現在農業搞的好的有一大-片市場,是地方獲利的一個重要標準,這是相當有影響的,非常具有形象的一個重要地區,擴大蔬菜產業、水果產業、種植產業、啤酒大麥等等,這都有相當大的局面。能源化工業,絲綢之路及其所經地區具有豐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氣以及風能、體樣能等新能源。這些能源資源的開發利用對於我國的能源供應保障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新疆、陝北、隴東的石油和天然氣,意義尤為重要。由於地理位置的特點,西北地區煤炭、煤電和風能、太陽能的開發規模需要具有科學的論證。旅遊業,進一步發展“絲綢之路”的旅遊業是建設經濟帶、擴大各國和各民族交流的重要措施,也是調整產業結構、實現產業多元化和富民的重要途徑。發展旅遊業是樹立和宣傳“絲綢之路”新形象的重要載體。商貿物流業,加快服務業發展特別是其中物流業的發展,是發展我國和中亞地區、西南壓地區經貿合作的頭等大事,也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加快轉會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途徑,對增加就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標籤:絲綢之路 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