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生活經驗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5篇)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

《分數的意義》是蘇教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節課,它屬於“數與代數”學習領域,是一節概念教學課。

新課的教授我採用的是在複習舊概念的基礎上引入新概念。因為三年級時就接觸分數,新舊概念聯繫緊密,就不用從概念的本義講起,只需從學生已有的,與其相關聯的的概念入手,加以引申。所以安排了第一環節回顧舊知,引入新課和第二環節交流預習,明確任務。培養學生的閲讀和自學能力,學生獲取了初步的認識,也就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和重點。學生帶着問題學習,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本節課通過讓學生全面參與舉例,動手操作,自我創造等主動探究活動,學生理解了單位“1”的含義和分數的意義,並知道了分數單位的含義,整節課教學重點突出,難點也突破的很好,教學任務順利完成,基本達到教學目標。在整節課的學習活動過程中,學生的抽象、概括及實踐能力獲得了很好的發展,實際教學效果基本達到備課時的設想。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對分數概念外延的認識,我有設計了遊戲練習。其實,這道題主要體現概念的發展。概念的發展就是不失時機地擴展延伸概念的含義,每一道練習都是對概念的一次拓展,體現概念的發展過程。

總之,這節課的教學我力求做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課堂教學紮實有效。但由於預設和生成之間的差異,及本人駕馭課堂能力的不足,一定出現了很多可以避免或值得斟酌的問題,敬請大家多多指導!本節課的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有以下幾點:

(1)、在時間的安排上過於平均、鬆散,以至於出現前鬆後緊和拖堂現象;

(2)、個別知識點學生已經掌握並能用語言表達出來,教師還是心有餘悸地展開討論,佔用較多時間;

(3)、教師放手的還不夠,在學生進行彙報時,語言表達不是很恰當時,教師有些操之過急,補充的較多;

(4)、對學生小組內合作學習指導的不夠到位;

(5)、課堂上教師激勵性的語言比較缺乏,課堂氣氛未能真正調動起來;

(6)、課件沒有完全調試好,介紹分數的產生時沒能發揮多媒體資源的優勢進行教學。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2

百分數的意義是在學生學過整數、小數特別是分數的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節課的教學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掌握百分數的讀寫法,明確分數和百分數的區別,體會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也為學生能夠正確運用百分數來解決實際問題打好基礎。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接觸到了百分數,但是對於百分數的意義並不理解。因此我認為教學時應該從百分數起源入手較合理。

為此我設計以下教學:

一、創設熟悉的生活情境 在教學的開始,我從學生每天吃早餐使用一次性筷子給森林帶來了哪些危害導入,引出我國森林覆蓋率及其它一些國家的森林覆蓋率,引導學生思考,從而引出本課的教學重點——百分數的意義。這樣的引入,使學生不但知其然,也知其所有然。由於學生已經掌握了分數的意義,理解了分數表示的是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因此,學生學習百分數有了一定的知識理解的基礎,理解森林覆蓋率: 森林面積佔我國土地面積的。

二、通過學生交流收集到的含有百分數的資料,使學生感悟百分數的意義,同時體驗到百分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學習始終與生活聯繫在一起,其學習的價值不言而喻,學生蒐集到的百分數也很有代表性:如:牛奶的蛋白質含量是4%;電腦下載的進度是16%;我們班期會考試的合格率是92%等等。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比較踴躍。接着通過“換一換”讓學生理解分數與百分數的相同點與不同點,通過學生的認真思考,最終獲得知識的真諦——百分數與分數的相同點是兩者都表示兩個量之間的倍比關係,不同在於分數可以表示一個具體的量,而百分數不能;分數可以帶單位,百分數不能;分數的分母是任意不為0的整數,百分數的分母是100,等。

三、自學百分數的讀寫法。先學後教是我校推行的教學模式,這一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真正學會自學,在自學掌握的基礎上做一些相關的練習,從練習中暴露出存在的問題,從而真正掌握百分數的讀寫法。

四、鞏固練習有層次,習題比較有趣味性。第一題是“真假難辨”,目的在於讓學生真正掌握百分數的意義;第二題是看成語聯想百分數,這一道題學生很感興趣,又啟發了學生的思維;第三題選擇合適的數填在括號中,這道題旨在於讓學生真正掌握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 總之,一堂課下來,有收穫也有不足,在整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發言比較踴躍,學生積極參與了學習探究的過程,百分數的意義、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讀寫法大部分學生都已經掌握。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3

  【案例】

  教學過程:

  (一)感知學情

1、揭示課題——分數

2、説分數,介紹分數。

(1)誰來説一個分數?

(2)介紹某個分數的知識。

①意義②各部分名稱

3、分數的產生。

(1)從課題中感悟分數的產生。

(2)猜哪個分數最早產生。

(3)介紹分數產生的過程。

  (二)、體驗分數

1、分實物,動手操作,產生分數

(1)一個蘋果(2)1米長的毛線(3)6個蘋果(4)10根小棒(5)8顆糖

2、交流分數

(1)蘋果(突出平均分)

(2)毛線產生多個分數

(3)6個蘋果片突出一個整體

(4)10根小棒產生多個分數

(5)8顆糖產生多個分數

3、概括分數的意義

(1)概括單位“1”①概括單位“1”②找黑板上的單位“1”③舉例單位“1”

(2)概括分數的意義①2人小組內交流分數的意義②舉手回答分數的意義③感悟數學家説的分數的意義④體會分子和分母的意義

  (三)解決問題

1、學生自主解答

2、利用媒體反饋交流答案

  (四)學習方法的引導

1、本課小結

2、多種學習方式的引導。

①看書,看課本

②看課外書,和同學一起討論

③上網學習

④同學間相互交流

  (五)動腦筋回教室

  【評析】

這堂數學課,較好地實踐了《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數學學習的這一重要方式。

動手實踐。《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進行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徑。""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瞭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這兩段話,都強調了數學教學讓學生動手實踐的重要意義和作用。這堂課,比較注意引導學生動手實踐。例如,在體驗“分數的產生”時讓學生動手分一分蘋果、毛線、10根小棒、8顆糖等實物,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感受到在數學中除了把一個物體看成一個整體還可以把10根小棒、8顆糖等一些物體看成一個整體從而進行平均分。

自主探索。《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指出:"由於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

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實施"新課標",就是要改變以往的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的陳舊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主感悟,自主解決問題。這一堂課,學生自始至終地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主感悟,自主解決問題。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教師的作用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學生也不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知識的探索者、發現者。例如,在教學單位“1”時並沒有把概念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先讓學生在動手分蘋果、小棒、糖的過程中感受單位“1”的真正含義。從課堂的學習氛圍看出,學生的自主探索,確實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合作交流。《數學課程標準》説: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要進行有效的學習,合作學習、相互交流是很有效的方式。因為合作學習、相互交流優於個體的獨自的學習。讓學生合作交流,做得比較紮實。例如,在“體驗分數”時,老師讓學生合作分實物產生分數,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交流中判斷其他同學説的分數與所分的實物是否一致,學生在對與錯之中掌握知識。這一堂課,學生的合作交流,有自由組合合作交流,有同桌合作探究,有小組合作討論。在合作交流中,學生的發言積極主動,討論認真活躍,交流頗有成效,而不是走過場,搞花架子,流於形式。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4

五年級的同學對分數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本章內容的教學任務主要是讓同學們理解單位“1”的含義,並能簡單應用。本章的難點是如何理解這個抽象的單位“1”。在教學中我發現通過具體實例和切身體會使同學們有初步的感受,感性的體驗是形成數學概念的基礎與前提,從實際中來到實際中去是學習的好方法。

在一開始我利用小遊戲的形式讓學生舉出帶有數字的成語,比如“一分為二、百裏挑一”,再讓同學們思考這些成語與1/2、1/100之間的聯繫,再讓同學們自己找出“七上八下、十拿九穩”對應的分數,通過舉例合作的遊戲,學生感受了生活中分數的存在,再從一個物體到一個整體的概念上逐漸深入,讓同學理解單位“1”的含義,利用學校同學們作為一個整體,五年級小朋友作為整體的部分這一實例強化同學們的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整節課程順利,重點也突出,難點也得到克服,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的要求。

但問題也十分明顯,對於五年級的同學,過於低估學生的抽象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在講解上分配的時間過長,給學生自主討論的時間太少,以至於部分學生已經能夠完全掌握並自如表達的情況下仍然繼續討論基礎的概念。在學生自己舉例表達時因為時間後面偏緊,不能讓同學們充分自己討論發現錯誤,教師給予的指導過多。

本章教學發現五年級同學已具備較強的抽象思維及理解能力,結合其興趣愛好使用身邊的實例加小組討論形式使授課事半功倍值得繼續發揚,但應進一步改進授課時間分配,更多相信學生,多放手,對已掌握知識點到即可,多培養同學的積極性,避免教師干預過多,才能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5

本節課是教學百分數的第一節課,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會説出百分比數的意義,會讀寫百分數,並且會區別百分數和分數區別。

上完這一節課,我覺得學生對這一節內容掌握得還是比較紮實的,絕大部分學生對百分數的讀法、寫法和意義都理解的比較透徹,完成後面的練習也很好。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很高,知識都是學生自己經歷探索、交流得到的,充分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

成功之處:

在教學材料的安排上,讓學生充分收集有關百分數的資料,所以孩子們在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能具體談談每個百分數包含的具體的意義,進而總結概括出百分數的意義,並充分體會到百分數認識與我們的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繫。

以學生為主體,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可供獨立思考,又開放的課堂教學環境。在教學第一個環節時,以幻燈片新式提供有關百分數時,出現了困難。我意識到此時是他們相互交流,互相合作的最好時機,我抓住這個機會,給他們合作的空間,這個問題很快得到解決。學生在總結分數與百分數意義聯繫和區別時,又一次遇到困難,迫切需要交流,在學生激烈的爭論中,把分數與百分數意義本質上的區別和聯繫總結的非常完成。兩次交流就把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都得到了有效

解決,學生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尊重學生,全體參與。在教學過程中我以多種形式的教學,多媒體教學作為輔組,鼓勵大膽發言,以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學生思維為

目標,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素質。

不足之處:

1、在處理學習百分數的意義方面。

沒有讓學生做好充足的準備,還是覺得很遺憾。雖然也讓學生結助幻燈片,結合現實生活談了百分數的意義,還是覺得學生沒能親自體會百分數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存在的。還須進一步思考如何更好的使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讓孩子們深刻領悟到意義的內涵。

2、本節課還有兩個知識點我沒有講到。

第一個是百分數的分數的單位,在學生會讀寫百分數之後,我也應該把這個內容順勢讓學生理解,我沒有做到。

第二是沒有讓學生明白為何要學習百分數?它的作用是什麼?由於備課的不精細,考慮的不全面,造成本節課很不完美,只有利用自習課在進行補救了。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6

《分數的意義》是在學生對分數已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其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能正確地認識單位“1”,理解分數的意義,並能對具體情境中分數的意義做出解釋,有條理地運用分數知識對生活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與思考。而分數的意義對於國小生來説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怎樣讓學生理解單位“1”的含義?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從具體的實例中抽象歸納出分數的意義是本節課所要解決的兩個重點問題。因此,課中我能緊緊抓住本課的重點,從以下幾方面着手,引導學生領悟單位“1”的含義,理解分數的意義。

一、重視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抓住新知識的生長點,對單位“1”的認識和擴展,加深對分數的認識。

課一開始,就從古人測量物體長度遇到的疑惑,接着從學生比較熟悉的把一個物體平均分入手,引導學生歸納出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再讓學生舉出一個自己喜歡的分數,並説説其含義,以嘗試解決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用分數表示部分和整體的關係這一新的數學問題,引起學生對所分物體個數的關注。通過思考、觀察、比較,使學生理解了也可以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進行平均分,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從而完成

了對單位“1”的認識與擴展,也為揭示分數的意義做了較充分的準備。

二、注重讓學生在應用中鞏固和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本節課不僅給學生提供了較豐富的學習材料,通過觀察比較、分析討論、歸納概括出分數的意義,而且還注意讓學生經歷分數在生活中應用的過程,如把全班人數平均分成6組,每組人數佔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兩組佔幾分之幾;聯繫生活中常見的分東西的情景,分別讓學生説説各用什麼分數表示分得的結果,並對分數的意義作出解釋。這樣教學,讓學生在應用中不但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認識,而且把對分數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同時也為今後學習分數應用題打下了基礎。

三、本節課我主要想探索三個問題:

1、作為數學本身應該關注什麼?概念教學是數學教學的難題,比如:圓的認識、面積與面積單位、體積與體積單位、小數的認識等我以前都嘗試過,很多時候,過於關注了數學的定義,而淡化了概念本身所代表的實際意義,就本節課而言,在以前的教學中我花了很大力氣去幫助學生理解“單位1”、“若干份”、“一份或幾份”等抽象名次,可是這些真的就僅僅是孩子們學習的重點與難點嗎?讓學生建立起分數的數感、引導他們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是不是也重要呢?所以本節課淡化定義、強化心像是我努力探索的一個問題。

2、課堂的教學結構能否適應並引導學生學習?本節課我沒有設計什麼複習題,也沒有對知識的本身創造多少情境,就直接引導學生思考“關於分數我們已經知道了什麼--------我還想知道什麼------書上又能告訴我們什麼?-------我還有哪些問題不明白”這樣促進學生主動回憶、交流、閲讀、思考,同時也感悟一點學習方法。試想,我們承認的學習是否在很多時候不自覺的也運用過此方法呢?至少我認為它是一種比較有效的學習方法,所以我把他推薦給孩子們。

3、學生的學習能更具有創造性嗎?怎樣的學習才是更有效的?根據自己的思考與探索,我深信:只有讓孩子在體驗中學習、再創造中學習,學生才會真正的理解知識,同時創造力也在不斷的得到培養。設計這節課時,我基本是把所謂的新知與鞏固融為一體的,想辦法讓學生在各種想象、交流、畫圖、猜測、操作中去體驗並創造分數的意義,新知在不斷的實踐中慢慢的、不知不覺的內化到孩子們的認知結構中,同時孩子們的學習具有了鮮明的個性與創造性。

四、本節課的遺憾

上完這節課,我覺得還有許多不足值得改進,比如:對於數學概念的教學把握不夠準確,教師不敢大膽放手,學生自主探究的機會不多;在時間的安排上有所不合理,前緊後鬆;課堂上教師激勵性的語言比較缺乏,課堂氣氛未能真正調動起來;板書不夠規範等等,這些都需要今後在教學中不斷地磨練。希望各位老師誠懇的提出您對本節課的建議與意見,以促進我能更快的成長,也同時讓我們一起打開數學“概念教學”的新“天窗”。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7

《分數的意義和性質》這個單元知識點較多,連續性較強,自成一體,甘老師通過一系列的教學審計,對本單元所學的主要內容進行整理和複習。

在教學過程中,甘老師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強調綜合應用。充分體現學習不僅僅是隻注重結果,更重要的是學習的過程。學生在整理知識點後進行進一步的概括(意義、分類、運用等),使學生明確各知識之間的聯繫。在此基礎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突出數學的應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甘老師在課堂裏注重創設民主氛圍,突出主體。開放教學的過程,讓學生主動參與複習運用的過程。教師始終是參與者和合作者。課始引導學生產生整理的需要,整理後先在小組內交流,推薦優秀作品,選代表介紹,然後讓其他同學點評,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營造一種寬鬆民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這節課的複習、回顧不光是對自己勞動成果的再次分享,更是學生對自己學習過程的再次體驗,也是對自己學習經驗的積累和昇華,通過回顧,學生學會反思和梳理,把知識納入認知體系中。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8

顧老師將本單元學習的主要知識歸納為四個方面的內容。即分數的概念、分數的分類、分數的基本性質及其運用、分數與小數的互化,通過顧老師的整理和複習教學,幫助學生鞏固對分數基本概念、基本性質的理解,提高學生對這些知識的掌握水平,增強知識的運用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顧老師力求突破傳統複習課的教學方式,嘗試運用“課堂自主整理——集體交流點評——複習綜合提高”的步驟,通過學生之間、組與組之間、師生之間的集體討論,相互交流、補充、完善,相互質疑、辯論、評價,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取長補短,張揚個性。

顧老師還特別重視學生學習方式的指導,注重引導學生歸納複習與整理的方法。整理過程中,老師鼓勵學生用合理、簡潔、清晰、有特色的形式進行整理,藉此培養學生獨特的個性品質和創新意識;在相互評價整理情況時,引導學生比較歸納總結出根據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繫進行整理的方法,並鼓勵學生今後用這種方法去整理其他知識。這樣從整理和複習分數的意義和性質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獲取知識的方法、步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這節精彩的複習課裏,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意義、性質等內容,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繫和區別,初步學會根據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整理有關分數知識,發展邏輯思維能力,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這都源於顧老師別具心裁的教學設計和名師的教學能力,真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9

這節課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及難點,是在學習了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分數乘整數的意義不完全相同,需要加以擴展。

計算方法上一個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推導過程比較複雜,學生較難理解。它也是今後學習分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以及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基礎,所以這部分內容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教材編排重視學生全面參與教學過程,扶放結合。

理解意義和方法時,都是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圍繞教學重點,以探究為主線組織課堂學習過程。通過觀察、對比、討論、交流,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探究一個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

學生原有的基礎是已經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了計算方法。同時需要對分數的意義有較熟練的口述基礎。

學生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對分數乘法有了一定認識,所以,本課教學中繼續讓學生討論、交流、試做,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理解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探究一個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但相對有了一定難度,因此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尤為重要,這一點也是班上學生比較弱勢的,尤其是對於學困生,如果對意義都不理解,算式都列不正確更不要説計算了,因此鞏固練習中,從基本練習到稍有難度的練習,並加以指導。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對於自己的不足進一步改進。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0

“分數的意義”是在學生已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其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能正確地認識單位“1”,理解分數的意義,並能對具體情境中分數的意義做出解釋,有條理地運用分數知識對生活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與思考。而分數的意義對於國小生來説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怎樣讓學生理解單位“1”的含義?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從具體的實例中逐步抽象歸納出分數的意義是本節課所要解決的兩個重點問題。因此,課中我能緊緊抓住本課的重點,從以下兩方面着手,引導學生領悟單位“1”的含義,理解分數的意義。

(一)重視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抓住新知識的生長點,對單位“1”的認識和擴展,加深對分數的認識。課一開始,就從學生比較熟悉的把一個物體平均分入手,引導學生歸納出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接着以嘗試解決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用分數表示部分和整體的關係這一新的數學問題,引起學生對所分物體個數的關注,通過思考、觀察、比較,使學生理解了也可以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進行平均分,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從而完成了對單位“1”的認識與擴展,也為揭示分數的意義做了較充分的準備。

(二)注重讓學生在應用中鞏固和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本節課不僅給學生提供了較豐富的學習材料,通過觀察比較、分析討論、歸納概括出分數的意義,而且還注意讓學生經歷分數在生活中應用的過程,如把全班人數平均分成6組,每組人數佔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兩組佔幾分之幾,聯繫生活中常見的分東西的情景,分別讓學生説説各用什麼分數表示分得的結果,並對分數的意義作出解釋。這樣學生在應用中不但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認識,而且把對分數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同時也為今後學習分數應用題打下了基礎。

上完這節課我覺得還有許多不足值得改進,比如:對於數學概念的教學把握不夠準確,教師不敢大膽放手,學生自主探究的機會不多,其實課堂上可以讓學生自主創造出分數,自己先談談對分數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適時點撥,歸納總結。還有在學生進行彙報時,教師有些操之過急,面對學生出現的問題,沒能順利的引導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而是教師取而代之。在時間的安排上過於平均、鬆散,以致後面的拓展練習未能進行。其次,課堂上教師激勵性的語言比較缺乏,課堂氣氛未能真正調動起來,等等這些都需要今後在教學中不斷地磨練。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1

“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整理與複習”這是一節複習課,複習課一方面學生比較厭煩,積極性難以調動;另一方面是複習課需要將一單元的零散知識系統起來。針對這兩點,本節課顧老師運用“課堂自主整理——集體交流點評——複習綜合提高”的步驟,通過學生之間、組與組之間、師生之間的集體討論,相互交流、補充、完善,相互質疑、辯論、評價,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取長補短,張揚個性。讓學生主動參與數學知識的整理過程,經歷系統整理和複習所學數學知識的過程,並在這個過程中進一步感受內在聯繫和相似內容之間的差異。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方法,集體總結方法,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將知識點重新建構,形成知識網絡。讓他們合作設計,也較大程度地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與合作性。這點做得很好。其次,顧老師很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學會了整理知識的方法,為以後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建議:

最好在整理知識的同時,插進一些練習,讓學生在邊整理邊練習的過程中更好地體會知識之間的聯繫。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2

教學片斷:

1、理解分數的意義

動手實踐,感知分數的意義

(1)、請每個學生拿出一個圓紙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這個圓片的幾分之幾?(師把上圖貼在黑扳上,寫上 )

(2)、把8個圓紙片,平均分成4份,用色筆塗其中的1份,師貼,並板書。

(3)師啟:把什麼來分?怎麼分?

分幾份?其中1份是多少?(生講師板書)

一個圓片 平均分 4份

8個圓紙片 平均分 4份

把什麼看成一個整體?

(4)、做議一議。

2、理解單位“1”的含義

師:我們還可以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用自然數“1”來表示,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也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師出示書中的兩幅圖。

讓學生看圖後回答:

圖1、圖2把什麼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1份是幾?它佔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

生回答。

3、突出“詞”的敍述、理解分數意義。

什麼叫分數?誰能用一句話表述出來?

師引導學生看板書,把一個圓,一個正方形,一條線段等用單位“1”這個詞表示,再抓住怎麼分,分的份數,取的份數等特點,用關鍵詞“單位1”,“平均分”“若干份”“這樣的”歸納出意義,再指導看書習,把這些詞用曲線劃下來。小結:一個圓、一個正方形、一條線段,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1份或幾份的數,可以用分數表示。

師: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一份是這個分數的分數單位。如45分數單位是 15 的,有4個這樣的單位。

教學反思:

(一)注意教學內容的組合

在本節課教學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所以本節課應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把一些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也可以用分數表示”。在處理教材時,我認為應加重對一些物體可以平均分得到分數的實踐過程的體驗,通過實際操作這些物體,讓學生充分經歷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分數的過程。

在教學分數的意義時,當概括了“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做分數”這個概念時,應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多説、多練,在運用中體會、理解分數的這個意義,明確——誰是單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表示這樣的幾份,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更好的體會。

(二)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的發揮

在分數的意義的教學過程中,不是教師一味地講授,也不是僅有教師演示給學生觀察,而是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孩子們在操作中主動探索,通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理解了單位“1”,明白了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或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都可看作單位“1”,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人翁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3

“百分數”在人們日常生活中運用是非常廣泛的,學習百分數的相關知識,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周圍的世界,理解並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真切感受學習數學的意義。在《數學新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人人學習有用的數學”、“把數學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我們的數學源於生活,也用於生活。

下面就根據我這節課的設計意圖和教學情況進行反思:

一、“初步認識百分數”。

通過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導入新課,根據統計表提出“誰投籃比較準”引發學生思考,在交流後認識到可以用“求投中次數佔投籃次數的幾分之幾”來進行比較,並將分數改寫成用分母是100的分數表示,讓學生初步體會百分數的特點和作用。接下去的一個環節,主要解決百分數的讀寫問題。根據調查,大多數學生在生活中已經大致會讀寫百分數,所以隨後由學生來把轉化為百分數的形式,並介紹百分數中各部分與原來分數的聯繫,以及讀寫方法。既尊重學生已有知識結構,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也較能吸引其他學生的興趣。最後請學生交流88%(90%、86%)所表示的意義,讓學生會用“誰佔誰的幾分之幾”來表述,也進一步理解和88%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

二、“生活中的百分數”。

百分數在生活中應用是非常廣泛的,先由教師根據最貼近學生學習的事例進行舉例。通過交流一些百分數的意義,幫助學生進一步感知百分數表示的是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百分之幾的數。不過從課上效果來看,這裏舉的例子還存在問題。都是部分佔總數的百分之幾,考慮還不夠周詳,所以對學生後面小結百分數意義造成了錯誤影響。除了體育達標率佔100%外,其餘兩個都可改掉,比如改成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等等。

三、“百分數的意義”。

由於前面兩個部分處理不是很好,出現了問題,使得學生小結“百分數意義”產生困難,最後只能由老師進行揭示。百分比和百分率也是一帶而過。

四、“百分數和分數的區別”。

這是一個重組題,主要想通過本題的練習,使學生認識到百分數和分數的區別與聯繫。當分數表示一個具體數量時,是有單位的;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時,即兩個數的關係時,是沒有單位的。而百分數只能表示兩個數之間的關係。所以百分數是一種特殊的分數。最後讓學生通過“10月1日前,已經完成了計劃的95/100(95%)。説明還有(生:5%沒有完成)”等兩個問題,認識到百分數還可以表示一個整體中的部分與這個整體的關係。不過從上課情況來看,這個問題處理的還不到位,有點輕描淡寫的感覺。

五、“小知識”。

這一部分主要是想讓學生感受百分數在生活中統計和比較的功能。預想呢學生能進行一定的比較,例如日本森林覆蓋率比俄羅斯多27%等等。但是上課時提出的“你有什麼想説的嗎?”這個問題似乎不太適合,如果改成“從這些信息中你能知道什麼?”也許學生能從預想的方向思考了。當然這部分也想滲透人文教育,主要是環境保護教育。

六、“小遊戲”。

通過遊戲的形式,把數學與語文知識相整合。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4

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泛,與生活密切相關。學生們也常聽見和看見。百分數的意義是在學生學過整數、小數特別是分數的概念的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解釋生活中的百分數的具體含義,體會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也為學生能夠正確運用它來解決實際問題打好基礎。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使學生聯繫生活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讀會寫百分數。

2、使學生理解百分數和分數意義的不同。

3、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在相互學習中增進師生間的感情。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藉助生活經驗,通過生活實例來理解百分數的意義,體會其價值。難點是能理解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繫和區別。

課一開始,我沒有按書上的內容去上,而是重新組織教材,讓學生説説自己準備的材料中的百分數表示的是什麼意思,讓學生們各抒己見。教師根據學生説的板書,然後引導學生觀察歸納百分數的意義,再進一步觀察這些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再又進行意義的鞏固,學生在鞏固的過程中不會覺得照樣畫葫蘆,很自然的理解百分數是兩個量的比,而且也能根據分數的意義知道百分數中的單位"1"量的確定。之後通過自學學會百分數的讀寫法和商業中的折扣問題,工農業生產中的成數問題。最後環節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和有趣的練習鞏固百分數的意義,如通過一學期的努力,我班的優秀率將達到百分之幾,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用百分數來小結學會百分之幾,還有百分之幾沒掌握。下課時,我送給學生們一句話:天才=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百分之一的靈感.這樣輕鬆愉快的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探究百分數的意義,學會了學習。

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本人課堂教學中,語氣比較平淡,沒有抑揚頓挫。使得課堂有些平淡。學生對百分數的理解出點一些問題,使自己有些緊張,沒有處理好,影響後面的一個教學環節漏講。説明我課堂教學處理能力欠佳,不能很好地處理課堂的突發事件。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5

片段:

從教室裏找不同的分數。

生1:教室裏有63個同學,我們男生有34個,是總人數的34/63。

師:那女生呢?

生2:女生有29人,是總人數的29/63。

生3:我看到了1/2,有前後2塊黑板,前面這一塊黑板就是總數的1/2,後面一塊也是總數的1/2。

生4:教室裏一共有25塊窗户玻璃,南邊有6塊,就是總數的6/15。

師:還可以用哪個分數表示?你是怎麼想的?

生5:把15塊窗户玻璃平均分成5份,3塊玻璃是1份,6塊玻璃是2份,可以用分數2/5表示。

……

揭示單位“1”的概念

反思: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要經歷三個不同的認知水平。第一,直觀形象水平。第二,形象抽象水平。第三,初步的本質抽象水平。學生在初步認識分數時,學生的認知基本處於直觀形象水平。學習分數的意義時就要將學生的認知水平提升到形象抽象水平和初步的本質抽象水平上去。

我在教學分數的意義時,讓學生去找教室中的分數,引導學生觀察現實生活,用分數表示各種事物之間的數量關係,使學生感到分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更具體更深刻地理解、把握分數的概念,建立數感。當學生“看到的都是分數”時,學生就能較好地理解分數的意義,對分數本身的敏感性得到了增強。

標籤:分數 反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