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國中愛護環境,為校園添一點綠廣播稿

文學1.87W

老師們,同學們:

國中愛護環境,為校園添一點綠廣播稿

綠色是大自然贈與我們人類的寶貴財富,綠色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人人都渴望擁有一個美好的家園,人人都希望生活在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文明環境裏。今年我校各方面的建設正在有序的進行着,我們的校園環境也正在發生着全面的變化,校園環境建設是我們必須直面的問題,校園綠化程度和環境衞生直接作用於我們的生活,決定着校園生活的幾多色彩,當然,綠色校園不只是環境綠化與垃圾處理問題,其涵義應更廣更深,指一種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比如,嚴肅活潑的學習氛圍,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無手機鈴聲的“綠色課堂”等。我們一致認為:無論是站在國家民族的角度還是人類生存的角度,我們都應重視環境問題,創建綠色校園,不僅只是要有優美的硬件環境,更應該提高我們自身的修養和素質,這也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人人都是護綠天使,我們要用綠色的實際行動去影響周圍的人。我們倡議:保護校園環境,共建綠色校園。

1、 立即行動起來,都來關心、支持和愛護綠化,積極參與校園綠化建設和管理。

2、愛護每一片綠地,做到不踏綠地,不攀折花木。 對破壞綠化設施的行為要敢於制止並舉報。

3、爭做文明人,養成講衞生的好習慣,不隨地吐痰,不隨意亂扔瓜皮果殼、紙屑,特別是在我們早餐、零食之後不亂丟手中那些塑料包裝袋。

4、勤儉節約,珍惜校園的各種資源。不使用污染環境的產品,不使用一次性碗筷。

5、樹立和倡導綠色文明意識,積極參加校園愛綠護綠行動。

6、上課將通訊工具調成無聲狀態,共同營造綠色文明課堂。

7、師生和諧,同學友好,語言文明,行為規範。

8、人人都是環保天使,做綠色宣傳員,看見不文明現象及時勸説和制止。

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影響周圍的人,不斷改良我們周圍的生態環境。

老師們, 同學們!為了我們的校園、也為了我們自己的學習生活環境。讓我們少一些不經意,多一些責任感,多彎一下腰,多伸一次手,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到“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讓我們行動起來,用愛心去關注環境的變化,用熱情去傳播環保的理念,用行動肩負起環保的重任。讓我們的行動成為校園景色中最靚麗的一道人文景觀。

國中愛護環境,為校園添一點綠廣播稿 [篇2]

甲:敬愛的老師,

乙:親愛的同學們,

合:大家中午好!

甲:伴隨着這熟悉的樂曲,

乙:聆聽着這動人的旋律;

甲:南豐國小紅領巾小廣播又與你相約,我是主持人***。

乙:我是主持人***。

甲:a:伴着春姑娘輕盈的腳步,我們一起"尋找春天,放飛夢想",走進了愉快、充實我們的生活。細心的同學或許已經發現,最近我們的學校變化很大。

乙:校園的宣傳欄、牆壁也都佈置得煥然一新。這是老師們加班加點努力的結果。

甲:就拿我們每個班級的教室來説,在輔導員老師和同學的共同努力下,每個班級都裝點得多姿多彩,置身於這樣優美的環境中,我們感覺學習起來也更有信心了。

下面請聽歌曲 《給未來一片綠色》

乙:為美麗的校園增添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 同學們也用實際行動支持學校建設。

甲:人們常説"言為心聲,行為心表"。講文明,懂禮儀是尊重對方的一種表現,更是展現自身修養和素質,樹立"自我"形象的重要手段。

乙:講禮儀的結果是推崇自己,尊重自我。學校利用廣播,板報宣講禮儀規範,希望同學們從我做起,人人講文明、懂禮貌,在校園中形成了"講禮儀光榮,講文明被人尊重,"的氛圍。

甲:校園文明的創造靠我們每一個人,從小養成好習慣會使人受益終生。2017國小生愛護校園環境廣播稿2017國小生愛護校園環境廣播稿。讓我們試問自己在學校的學習、活動中你做得怎樣呢?

乙:見到老師,你主動問好了嗎?為了我們健康成長,老師們辛勤地工作着。尊敬老師,就讓我們從一聲親切的問候做起吧。

甲:你在樓道追跑、喧譁嗎?安靜的教學樓,是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的《新童謠》中説得好,"追跑打鬧少一點兒,文明禮貌多一點兒。"高素質的學生,輕輕走路靠右行。我們要用文明的行為,為他人創造方便,同時讓遠離身邊。

乙:你隨地亂扔垃圾嗎?不分場合地點隨地亂扔垃圾,這幾乎已經成了社會的通病和頑疾。愛護環境、講究衞生,人人有責,我們應從愛護校園環境做起,從我們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共同創造我們美好的家園。

甲:用完東西,你歸位了嗎?好習慣,早養成,將用完的東西放回原處,方便自己方便他人,同時還省去了你和他人翻找東西的煩惱,省去了打掃,整理物品的時間

乙:做值日時,你會偷懶嗎?每一名學生都是學校的主人。愛護校園環境人人有責,我們應該用我們的雙手一起來創造乾淨、整潔的校園環境。清晨,教室裏、操場上到處都是同學們忙碌的身影,大家都在用我們的勞動去創造乾淨、整齊、優美的校園環境。

《國中愛護環境,為校園添一點綠廣播稿》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