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有關於國小數學小組合作學習隨筆

文學2.83W
有關於國小數學小組合作學習隨筆1

時間過的真快,轉眼這學期就接近了尾聲。還記得剛接手這一屆學生時,我對他們先進行了一次摸底考試,發現學生成績兩極分化嚴重,這讓我很頭疼,經過幾天的思考,我決定這學期採用新的教學方法——小組合作學習。

有關於國小數學小組合作學習隨筆

於是,合作學習的熱潮在我們班掀起了。首先,我組建了學習小組,選拔、培養小組長。我認為小組學習很簡單,在《圓的周長》這一節我開始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教學了,但是事實證明,我的想法太簡單了,小組合作教學並沒有我想的那麼簡單。因為小組合作學習不是簡單地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大家圍桌而坐,更不是場面越熱鬧,就更顯合作效果越好。

我覺得小組合作學習在我的教學實踐中還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學效率還不高。我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過多關注合作結果,對合作的過程和方法關注不夠。比如在測量圓的周長的小組活動中,老師提問: “怎樣測量圓的周長呢?”,老師讓學生小組討論,學生剛開始討論,老師就開始問討論好了沒有,結果學生異口同聲地説“好了”,接着老師就讓學生按討論的方法進行操作,在操作的過程中明顯的還有學生沒操作完成,老師怕完成不了事先安排好的教學任務,影響教學效果,就叫停連忙找學生彙報操作方法,在學生彙報中也不敢讓困難學生髮言,只請了個別學習好的學生髮言,這樣一來使我們的小組合作就成了簡單的教師“導”,學生“演”,並且“導”不明, “演”也不精。我想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我們只關注學生小組合作討論的結果是否達到預期教學任務的目的,沒有關注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參與、投入情況及合作的方法,這樣也就失去了對學生小組合作學習進行有效指導和監控的良機。

二是對小組合作參與度及合作的主動性關注不夠。如在學生小組合作測量操作完後,老師要求學生在小組裏交流一下自己是怎樣量的,這時有的小組就出現了只有個別學生在説,大部分學生就成了觀眾。針對這種現象我覺得我們教師作為國小生合作學習的指導者與參與者,在關注學生合作的過程和方法的同時,更應該關注學生的參與度是否均衡,是否都積極地投了小組合作。不僅要強調學生人人蔘與,要求各個小組成員的意見不管正確與否,都必須在組內表達出來,而且教師自身也要作為合作伙伴參與到不同小組的合作中。看看學生間的合作是否主動。如在小組活動中出現不友好、不傾聽、不分享的現象,這時教師就要及時正確引導。這樣就防止了小組出現放任自流的現象。

第三是有點追求“形式”上的合作,對合作與獨立思考的處理不夠合理,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其中一個環節是讓學生分小組合作測量書本、課桌面放等一週邊線長度的操作。在這一小組合作過程中,我發現幾乎每個小組都是一人在做,其餘人在看。這樣表面上看,是採用小組合作學習,也體現出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與動手操作能力,其實更多的是我們把合作學習當成了一種點綴。因為讓學生合作完成的任務都是完全可以由學生獨立完成的,在這沒有實質的合作,沒有組間的交流。因此,我們不能把小組合作學習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讓它成為一種教學的點綴,應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關注更多的深層次的問題。

從這節課中可知,要想搞好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要幫助學生學會傾聽。傾聽不僅是獲取、提煉信息的重要途徑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現。教師適時提醒學生要帶着問題傾聽,邊傾聽邊思考,並特別注意那些與自己不同的觀點、思路或方法,從而在交流中獲取有效的信息,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問題。

其次,教師還要合理地應用評價的引導、激勵功能,對各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及組內成員的表現進行恰當的評價,及時作出肯定、補充或修正,讓學生體驗合作交流的成功喜悦,促進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的養成。這樣就突破了課堂教學中只關注結果的單一評價模式,使學生在被肯定、欣賞、激勵、引導中,自然生成了合作意識和合作技巧,使他們獲得精神的支持和情感的滋潤,從而發揮出更大的創造潛能和合作慾望。這樣他們不僅出色的完成眼前的學習任務,而且對以後的學習也將產生深刻的影響。以上是我對《認識周長》這一課教學中,針對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反思,當然肯定還有很多地方我沒反思到或反思不夠深刻,我想這有待於今後進一步的加強學習、思考、反思。我相信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能使小組合作學習更有效,使學生感悟到合作學習的魅力,享受到合作學習帶來的愉悦。

有關於國小數學小組合作學習隨筆2

小組合作學習是在班級授課制背景下的一種教學方式,即在承認課堂教學為基本教學組織形式的前提下,教師以學生學習小組為重要的教學組織手段,通過指導小組成員展開合作,發揮羣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達到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的目的。

一、合作學習不等於簡單的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進行討論。而是應該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去培養學生團隊精神,逐漸形成一種合作學習的精神和意識,從而獲得有效的合作學習。

在我們的課堂上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鬧哄哄,有的走來走去,有的相聚一團議論紛紛,看似學習討論,熱熱鬧鬧,實際上只有少數學生在討論問題,往往是轟轟烈烈而無所獲;小組之間缺少合作和交流,使參與流於形式,小組合作學習成為一種課堂教學的“擺設”,不能真正發揮每個學生的主體作用,這與小組合作的學習的初衷是相違背的。本文試圖探究出國小數學課堂合作學習的操作方法。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操作

要讓小組合作學習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認真設計與合理操作。筆者在農村國小任教的幾年裏,摸索出以下的幾點操作方法。

1、合理分組

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有兩種:一是自由組合。由老師定小組人數,學生自由選擇,組合成學習小組;二是老師編排,一般是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來安排。採用自由分組的優勢在於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組內成員的關係融洽,合作愉快。但是在農村國小課堂上因為學生參差不齊,這樣分組也有其明顯的弊端:自由分組,基本上都是學習、性格差不多的同學分在一組,大多屬於強強聯手和弱弱聯手,這樣較弱的組由於沒有優秀的學生帶動,雖然合作了,但是組員之間沒有智慧的碰撞,也沒有思維的提高,合作學習的效果不佳,時間久了,還會降低較弱組的學習興趣。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方法,把全班同學按照學生的組織能力、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智能、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讓每個組都有學習基礎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組內同學之間形成互補,並使每個小組的能力水平和知識視野基本保持一致,構成競爭態勢。實踐證明,這樣分組的效果比較好。例如:我在開展數學活動課“小小商店”時,孩子們自己確定董事長、經理、營業員、收銀員、顧客等,活動熱火朝天且秩序井然。開展這樣的學習活動,如果組員同質,角色就難以搭配。

2、合理分工

分好組後,就確定每個成員的分工,角色每兩個星期輪換一次,這樣做能讓學生認識到各個角色的責任以及存在的意義,從中體會要想成功就得同舟共濟。合作式學習時通過羣體多邊活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每個成員都有明確的職責,分組分責時,我採取一個成績較好及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當組長,負責分配在合作學習中的任務,發言順序,總結匯報等事宜,且應在平時對組員進行行之有效的指導,從而使合作交流有的放矢,既省時、又高效。這樣的操作使得學生在輕鬆學習、愉快學習後取的優異成績,形成良性循環。總之,每個成員必須明確各自所擔任的角色,明白該為小組做什麼。在實施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小組內的相互交流和評價,當一名成員向其他人説明自己的觀察和推理是,其他的成員要對其發言進行評價。實施相互評價之後,學生在合作過程中參與的程度提高了,不僅僅做好自己的職責,同時也關注同伴是怎麼做的,怎麼説的.,學會了傾聽同伴的發言,能圍繞學習內容進行比較有效的溝通。

3、合理指導

數學學科本身存在着許多有趣的規律和誘人的奧妙。當要概括學習內容、發現,規律、提取思維精華時,引導學生討論,使學生積極地去發現,主動地去探求,自覺地去運用,。從而不僅理解知識,更重要是學會了方法,鍛鍊了思維,培養了能力。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不應是旁觀者、局外人,而應該是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教師必須深入到各組,認真傾聽大家的發言,適時的組織小組成員進行交流。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的指導非常關鍵。一是要及時規範行為。當教師發現個別學生不認真參與交流,做與合作學習無關的事情,或者個別小組不認真,教師要及時的加以引導,確保合作學習能順利開展,並且不流於形式。二是指導合作技巧。“授其魚不如授其漁”,合作學習的技巧是小組成效的關鍵。學生的合作學習的技巧既非與生俱來的,也並非在團體之中就會自然得到良好的發展。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僅僅鼓勵學生彼此合作,或安排一定的合作程序,還不足以保證小組成員進行高效的合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指導學生學習合作技能,一方面可以正面傳授,在小組合作學習前提出明確的教學要求,或在小組學習中提供適時的指導,如“交流時,組長指定輪流發言”,“認真聽取小組同學的發言”,“有不同意見的可以提出來討論”等,讓每個學生真正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來,而不是一個“旁觀者”;另一方面,可創設情境,促使學生在實際鍛鍊中學會如何與他人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如在開始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策略時,提供一套共同的學習材料,或者佈置集體性作業,使學生不得不學習運用合作技巧來解決問題。三是排除思維障礙。在合作學習中,學生時常會出現因為思維受阻而不能深入的情況,這需要教師及時的點撥,使學生很快的排除思維障礙,從而他們能夠順利的與其他同學交流。

4、合理評價

評價具有激勵和導向的功能,在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的發揮評價的作用。一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價,不管是學習紀律還是合作情況,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價,這樣小組的集體榮譽感大大增強,同學們意識到自己是小團隊中的一員,每一個成員的表現都會對團隊有影響,組內相互提醒、互相幫助的現象就越來越多了;二要關注合作過程。在學習中,教師不僅僅關注合作學習的結果,更關注學生小組合作的過程;三要短期評價與長期評價相結合。每節課上表揚最佳合作小組,一個月進行一次總評,看看哪組得到的獎勵最多。

三、小組合作學習的收穫

分組合作學習,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分組合作學習,提高了學生課堂參與度,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把學生置於多向交流互動的學習情境中,從課內到課外,學生間互相啟發、互教互學、積極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會了與人合作,學會了與人分享學習成果,學會了互相尊重。這個過程,也增進了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促進了同學間的團結友愛,增強了班集體的凝聚力。分組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大膽充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看法,在討論中,他們的觀點、看法被認同、被肯定、被補充完善,他們就會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每一次的成功體驗,都會增強他們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有關於國小數學小組合作學習隨筆3

新課標中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學習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豐富,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的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通過有效地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在小組成員間形成綻放。它不但包容學習氛圍,使小組成員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習的合作精神,更重要是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下面筆者就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認真組織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課堂教學中的一種學習方式。它打破了傳統那種全體學生面向黑板,教師講學習聽的教學方式的束縛。而是由幾個學生圍坐在一起,面對面地合作學習交流、實踐、操作。通過長期教學實踐,我體會到這種學習方式不但符合國小生心理特點,而且對每位學習小組合作成員都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因此,學生願意接受,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但是,由於國小生年齡小,好動,自制能力較差,所以組織不好,課堂就會出現混亂,盲目隨從,對小組內的不同見解、觀點,根本無法提出真正意義上的贊同與反對,也無法做到吸取有效地成分修正自我觀點,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在無形中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有悖於合作學習的真諦。因此,做好“組織”工作是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內的學生按性別、性格和學習情況以及課堂上的表現按每4—6個人分成一組,每組中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組長輪流當,每週一換,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合作意識。小組長對小組成員活動進行組織和分工,發言時要有順序,儘量讓不愛講話的學生先説、多説,當一人發言時,要求其他成員必須認真傾聽,別人講完後,再發表自己的觀點,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班的小組合作學習基本上能夠順利進行了。

二、明確要求 在每次小組活動之前,教師要明確提出本次活動的內容和目標,完成任務的方法等,讓學生知道小組合作要求任務之後,小組長進行合理分工,組織組員有序地開展討論、交流,動手操作,探究活動。這樣做避免了學生亂説話和小組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充分體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也使那些膽小怯弱,被動 的學困生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充分體驗自身的價值。比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五年級上冊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時,(課前要求每位學生準備好形狀大小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鋭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各兩個),在操作之前我提出:“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3組三角形圖形,動手拼拼,能否用每一組的兩個三角形拼成一個已學過的圖形,再和小組的同學交流説一説,每組圖形中的三角形與拼成的圖形之間有什麼關係?”再如人教版課標教材二年級上冊教科書第91頁的例題,要求根據乘船的要求,我們應該怎樣合理地安排南瑞國小二年級四個班的學生乘船去鳥島春遊。我首先讓學生自己讀題目要求讀,在學生理解題意後,提出小組合作要求:每組選出一名學生做記錄,其他同學按要求,分別為南瑞國小二年級學生設計最佳乘船方案,並填寫好乘船方案,然後在組內評價,看看每個人的設計是否符合題目要求,讓學生有目的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

三、優選內容 如何使小組合作學習不流於形式,真正起到促進學生髮展的作用呢?我認為選擇合作活動的內容和確定討論的題目至關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一定要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並深入瞭解學生的生活實際。比如,人教版課標教材三年級下冊,教學“筆算乘法”時,通過對幾個學生的板演進行評價後,在有了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小組內討論:“筆算乘法應注意什麼?”這時小組每個成員都會有不同的角度進行探討交流,可以相互補充,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出筆算乘法的計算法則。這是學生自覺獲得的知識,因此會記憶深刻。對於那些開放性的練習,在經過學生的獨立思考之後,再進行小組交流。再中學習面積單位後,測量學校籃球場面積時,我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讓每個小組自主確定要測量的面積大小,小組中有的同學記錄、測量、監督測量和彙報測量的長度。小組成員合作完成,讓學生感受到與人合作學習地樂趣。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注意捕捉學生思維的撞擊點開展討論。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學習“圓柱的表面積”時,在實際生活中,求圓柱形水桶所需鐵皮多少?要求這個問題,我讓學生在小組討論:“應該算幾個面?為什麼?”通過討論使學生真正理解在實際生活應用中有些問題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靈活的求出圓柱的表面積,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有關於國小數學小組合作學習隨筆4

合作學習是對傳統教學組織形式的一種突破和補充,已經被教師越來越廣泛地運用於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課堂教學之中,這也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自主、探索與合作的學習方式,促進了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下面我就國小數學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談一點粗淺的看法。

一、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小組合作學習在國小數學教學實踐中還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或者説它仍存在一些有待進一步改進的問題,有理論層面的,也有實踐層面的。對於大部分國小數學教師來説,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實踐中出現中會出現以下一些問題:

1、 小組合作學習內容和時機缺乏恰當性

教學中提出恰當的研討問題是實施分組合作學習成功的基礎。一個好的研討問題,可以使學生有的放矢,在既定的目標下積極合作探索,使合作效果達到最優化,否則可能適得其反。而部分教師卻誤認為不合作就不是創新,不合作就不是實踐新課程,因此每一節課都要擠出幾分鐘讓學生匆匆忙忙分組討論,合作探究。概念的理解要合作,公式的推導要合作,解題方法歸納要合作,甚至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也要合作,卻不考慮合作探究交流的內容是否有價值,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如一位教師上一節“異分母數加減法”時,先複習完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後,開始提問:“我們已經學會了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明白了同分母分數為什麼可以直接相加減的道理是它們的分數單位相同,那麼異分母分數能不能直接相加減呢? ”請四人小組合作討論一下。試想這樣一個簡單的判斷性問題值得小組合作研究嗎? 由於沒有思維含量和常用這種不合時宜的小組合作學習,學生會逐漸感到厭倦,失去參與討論的興趣,教學效率低下。

2、 小組合作學習時間缺乏充足性

學生要進行創新、探究、深入的解決一個問題,即要激發學生探究創新的願望,同時要給學生充足的合作時間。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關注了合作學習的形式,如要求分組、交流等,卻忽視了合作學習的實際效果,有的教師為了保證教學環節的完整、教學任務的完成,每次教師給學生交流的時間僅兩、三分鐘,剛一進入狀態,就結束了,時間顯得很倉促,交流不夠充分,僅是蜻蜒點水。如教學《三角形內角和》時,在教師引導學生經過猜想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度後,為驗證這個猜想的正確性,採用了小組合作的方法:請各小組組織討論,用你們自己的方法去驗證結論只見學生在剪剪、畫畫、拼拼,好像非要弄個明白不可。一會兒,教師就示意學生停止驗證、探索。這樣的合作不但沒有實效,反而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小組合作學習缺乏技能性

教師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常常會出現這樣一些現象:(1)當教師要求學生小組合作時,教室裏立即一片嗡嗡聲,學生七嘴八舌,只顧自己講,不會傾聽;或是在小組中學優生主宰一切,承擔了主要責任,其他學生則處於從屬或被忽略的狀態;或是人云亦云。他們的思維就不自覺地趨同於教師的代言人——小組組織者的指向,致使富有個性色彩的求異思維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和肯定,致使某些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被扼殺在萌芽狀態。(2)組際交流時學生常常以“我”而不以“我們”進行表達。如此等等現象,都説明了學生缺乏必要的小組合作技能,這種無效的合作不但達不到“在合作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的目標,而且還會浪費時間,影響學習目標的達成度,事倍功半。

4、小組合作學習缺少自主性

小組合作的前提是要有自主探索,有的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之前,沒有先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出示問題後,馬上就叫學生開始小組合作,有的學生不知道應該説什麼,該怎樣説,達不到合作交流的目的。如一位教師在教學《十五減九》的減法時,讓學生小組合作研究“15-9”的計算方法,學生沒有先進行“15-9”的嘗試計算,在小組合作時,小組成員都按其中一名同學的方法計算,沒有達到小組成員交流不同的算法,體現算法多樣化的目的。

5、小組合作學習缺少指導性

教學中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而在實際教學中卻出現這樣的現象,佈置完合作任務後,學生投入到積極的合作探究中,而我們的教師有的時候在一旁以一名旁觀者的身份冷眼看着學生的活動,對學生合作的程度,結果不聞不問,有的為了顯示以人為本,融洽的師生關係,象徵的來到學生中巡視、組織紀律,與學生一起探討。實際上是藉機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學生,使學生一會回答的時候,能更貼近自己的答案,使合作效果表面上是非常的有效。這樣做的教師是不明確自身在合作學習中角色定位,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少,師生間在知識和情感層面不能產生碰撞與共鳴,激不起學生深入探究的願望。因而這種合作也是被動的。只是給聽課者看的,是彩排後的表演。導致老師不瞭解學生討論的結果及對問題的理解的程度,學生也不瞭解教師行為的意圖和意義。

6、小組合作學習缺乏合理評價

小組合作中,教師較少組織組際之間、小組成員之間的評價,有時組際之間的評價,往住是互相指出對方的錯誤之處,形成相互指責的局面。學生自我評價的機會也較少,為了鼓勵學生合作的成功,教師一律用“掌聲”、“小紅花”的方法加以肯定,單調的激勵評價方式,使得學生感到膩了。

二、解決上述問題的策略

綜觀以上分析,我認為問題在於合作學習的組織者——教師,他們缺乏對合作學習的本質的理解,片面、形式化地理解了合作學習。學生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要從師生兩方面入手,對症下藥。

1、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加強對合作學習教學技能的培養

有些教師至今還沒有轉變觀念,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應該運用新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的地方,還沿用傳統的方法和方式進行教學,一堂課下來基本上仍是教師牽着學生走,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探究學習和算法多樣化等理念,小組合作學習只是走過場。數學教育改革是一個整體,教學組織形式是其中的一個部分。教師不但要認真學習《課程標準》所提出的理念,還要加強對合作學習教學技能的培養。教師的合作學習教學技能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合作學習的分組;合作學習的教學設計;合作學習的課堂實施;合作學習的課後總結。

2、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和參與能力

教育理論和實踐告訴我們,教學效果的好與壞都是以學生是否參與,怎樣參與,參與多少決定的。農村國小生,特別是低段的學生,學習習慣普遍比較差,課堂參與能力也相對較弱,這就需要教師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採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養成向他人虛心學習的好習慣以及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如一年級學生要讓他們養成正確擺放學具和正確收拾學具的習慣,在動手操作時要大膽地擺弄學具,而在老師講解時要專心聽好,不能再隨意擺弄學具了。還要培養學生大膽發表自己意見、善於傾聽別人見解的習慣。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善於傾聽別人意見,在別人發言的時候要專注地聽,眼睛要注視着對方,不要東張西望,可以用微笑、點頭等來表示同意、讚賞,還要先聽後説,多聽少説,不隨意插話,不打斷別人的發言,等等,並且對別人的發言要能聽出要點、優點、不足,在此基礎上反思自己的觀點,讓學生在四十分鐘的課堂裏充分發揮其作用。

3、營造積極的合作交流氛圍

新課程理念下的小組合作學習,對基礎較好,思維反應較強的學生是一個很好的活動場所和發展空間,但稍不注意就會成為少數“尖子生”的“演説會”和“練兵地”,而學習弱勢羣體則成為了他們的觀眾,被大家冷落,這樣的結果將會導致學生的學習成績兩極分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很多農村孩子性格一般比較內向,特別是一些學困生,大多比較自卑,在進行小組探究合作交流時總是畏縮在一旁,不敢動手,更不敢表露自己的心聲,非常需要教師的關心以及合作伙伴的幫助,所以教師要針對情況,在平時潛移默化中加以改變。如在平時的課堂中,教師首先要優劣搭配、科學組織小組合作,做到分工明確、職責分明,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合作、探究。在學生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還要以與學生平等的身份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去,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並鼓勵學困生大膽發言,表達自己的意見,在學生觀點交流時注意交流的順序,一般先學困生,後優秀生。讓每個學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視的、被關注的,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合作交流的活動中去。

4、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時間和空間

學生探究性學習的過程要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作保障。教師只有捨得花時間,讓學生充分試驗,才能逐步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所以我們要創設有利於學生積極思考的空間,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探究時間進行觀察、思考,加深對問題的認識與理解,使課堂教學做到:問題讓學生去發現,結論讓學生去獲得,實驗讓學生去操作。例如“認識人民幣”的第二課時,該課的重點和難點是讓學生學會兑換人民幣,所以我把大量的時間讓學生研究這個問題,並努力營造愉悦的氛圍,鼓勵學生多想辦法。如下面這道練習題:用5角、2角、1角的人民幣可以怎麼換成1元的人民幣?有幾種換法?照樣子填一填。活動過程中,我讓學生四人小組合作,用面額為5角、2角、1角的模擬人民幣拼成1元,並與老師兑換面額為1元的人民幣。在充裕的時間中,很多小組想出了一個又一個辦法,發出了一陣陣的歡呼聲。雖然期間有的小組想出來的辦法在本質上屬於同一類辦法,但這是他們懷着極大的熱情自己想出的、做出來的。這樣的課堂,用“學生親歷探究” 代替了“教師講授深究”,輕鬆地解決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總之, 就小組合作學習來説,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廣大教師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我們要本着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的目的,組織開展好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使小組合作學習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的有效手段,在教學中落到實處,取得實效。課堂教學改革任重道遠,在研究和實施過程中必然存在很多問題,甚至還有意想不到的問題存在,但是我們相信只要我們有信心、有決心就一定能夠克服各種困難,為課堂教學改革做出最大的努力。

有關於國小數學小組合作學習隨筆5

隨着新課改的全面展開,課堂上教師們都在積極嘗試構建“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忽然間,合作學習似乎成為一種時尚。其中雖不乏精彩片段,但同時也存在着相當部分的“生搬硬套”現象,教師們在操作上存在着不少誤區,導致合作學習形式化、表演化。往往是教師故意設問題,宣佈討論,學生便匆忙分組活動。筆者執教二十多年來,多次在講聽公開課觀摩課後,與諸多同行進行深入探討,發現不少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理解不夠準確,在教學實踐中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合作小組分組不合理

許多教師在新課程標準下都採用了小組合作學習,但由於諸多原因,如班級人數太多,致使小組容量過大,教師讓學生展開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室裏頓時熱鬧起來,你一言我一語。有的學生乘機做小動作,並沒有按教學目標執行,有想法的同學説起來沒人聽,沒想法的同學嘰嘰喳喳,沒有用心去聆聽別人的解題過程。另外,在分組時,主要以學習成績為標準,按成績高低均勻分組,沒有照顧學生的性格差異。成績較好的同學有的性格內向,不善於表達,只善於思考,沒有起到組織全組同學交流討論的作用,影響了合作學習的效果。

二、小組分工不明確

有的教師只是簡單的把幾個人分成一組,讓成績好的當小組長"管着"其餘組員,成員分工不明,互無責任,關係鬆散,沒有共同的凝聚力、向心力、競爭力、責任心,沒有組織協調者,誰想發言就發言,你一言我一言語各抒己見,討論缺乏頭緒,抓不住中心問題,思想上的交流碰撞更無從談起。

三、課堂節奏太快,學生無時間合作交流

有的教師上課過分追求形式完美,課本內容面面俱到,且增加諸多輔助性內容練習,教師的"一環緊扣一環",緊鑼密鼓的快節奏上課,往往使學生對一個問題還來不及思考安全,來不及交流討論,教師就已提問,學生只是交換補充答案,根本沒時間去探討思維過程與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沒有真正關注學生的合作情況,沒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使合作學習流於形式,走了過場。

四、小組合作內容沒有挑戰性

有些教師為了追求課堂氣氛的熱烈,或為公開課裝飾門面,以為有了新的學習方式,不依據教學內容,環境條件和合作學習的適用範圍,一律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如,某教室在一節“異分母加減法”課上,教師在複習完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後,開始提問:“我們已經學會了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明白了同分母分數為什麼可以直接相加減的道理是它們的分數那麼,異分母分數能不能直接相加減呢?請同學們小組合作討論一下。”試想,這樣一個簡單的判斷問題值得小組合作研究嗎?這樣一個沒有一定挑戰性的問題,它完全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無需依賴別人,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就能做出判斷,就不用進行小組合作。由於沒有思維含量和這種方式的單一,學生會逐漸感到厭倦,失去參與討論的興趣,教學效率低下。

五、教師的評價簡單,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許多教師提問時往往只從一組中選取成績好的學生回答,以該同學的回答作為對小組的依據,沒有顧及其他學生組員是否有同樣的想法,從而使合作學習變成了一個人代表一個組,其他同學只是附和沒有真正積極地參加進來,久而久之,不少學生從思想上附和而過,失去合作的目的,更使學生喪失了學習興趣。

以上幾個問題,都不同程度地影響學生分組合作學習的效果,違背合作學習的初衷,筆者經過反覆的實踐,並結合我校實際,認為應做好如下幾方面的工作;

1、分組科學,搭配合理

我所執教的班級有53人,在與班主任教師的共同商討研究下,採取了7人一組分組方法,若人數太多會致使部分同學沒時間發言,沒辦法和別人交流,小組成員搭配堅持“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原則,"組間同質"即各小組不同成績學生比例男女比例大體適當,並隨成績的變化而做動態調整,使各小組公平競爭;"組內異質"不僅指各組成員間學生成績差異,更要注重學生的家庭環境差異,使小組分組時合理混合搭配。以利於學生的優勢互補,相互幫助,力爭最大限度發揮小組作用,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受益。

2、分工明確,感受合作過程

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的數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抓住時機,設計生動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參與小組合作活動,積極探索,對話互動,談論交流,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在小組合作中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合作式學習,交流式學習時通過羣體多邊活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每個學生都有明確的職責,分組分責時,我採取一個成績較好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當組長,負責分配在合作學習中的任務,發言順序,總結匯報及事宜,且應在平時對組長進行行之有效的指導,從而使合作交流有的放矢、有條不紊、既省時、又高效。這樣的操作使得學生在輕鬆學習、愉快學習後取的優異成績,體驗學習快樂情感,形成良性學習循環,另外每組設置一箇中心發言人,負責整理總結本組各成員在學習合作交流中取得的成績,階段性進步及收穫結果以便及時向老師和全班做出總結性彙報。還有,在小組剛剛成立之時,老師應加強對各組長及時、有效的指導,使其小組合作學習時避免亂糟糟,雜亂無序,使其穩健發展,如時間充分可安排幾個組在教師"手把手"式指導,使組員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從而使小組合作交流更有效,更有操作性。

3、難度適宜 不流於形式

我們所設置的合作學習內容,要有一定的難度,有一定的挑戰性,讓學生既可以解決問題,又不很輕易地完成,必須經過一定的動腦思考、交流才能獲得。活動開始時,教師可適當設置相應的學習梯度台階,先輕鬆的而又經過合作才能獲得成功體驗,穩定住小組的集體性,在經歷一個階段之後要注意台階過多的問題,減少台階,使學生感到獨立學習有一定難度,合作學習有很大收穫使學生能自覺的融入到學習中去,從而自覺尋取他人的幫助合作與支持,使得合作交流有意義、有價值,學生才會有興趣,小組合作學習交流才不至於走過場,流於形式。

4、科學評價,體現公平

小組合作學習是組內合作,組間競爭,學生的回答是全體成員交流合作的結果,代表着小組的成績,所以,教師既要考慮成績好的學生、又要照顧成績一般或成績差的學生,既要提結果,更要提過程,比如開始是怎樣個人持有不同觀點,怎樣應觀點不同而爭辯,最後如何形成統一意見。要綜合多方面因素來評定小組成績,這樣做,就能使學生懂得合作學習是大家的事,才能激勵學生主動合作,互相幫助,從而帶動成績差的學生,將個人力量凝聚成團體精神。為了體現評價公平合理,對同一問題應由每個組成績相當的同學回答,避免組間競爭,應評比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結果。

5、重視過程 激勵充分

現階段國小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教學要以人的發展為前提,全面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功能,合作學習的目的不僅使學生獲得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合作意識,學會合作,學會傾聽與表達,學會幫助別人,學會使別人得到幫助。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要從合作學習的過程出發,考慮如何激勵學生主動思考,如何引導學生交流,而不是單純的強化訓練、鞏固,要關注教學過程中因內容調整而使教案為動態的"教案",使學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新思想、新方法。對學生的一丁點成績,一丁點進步也要及時鼓勵。內容要設計的少而精,給學生以足夠的交流時間。

總之,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標準要求下的教學及學習方式,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緊要使用,更要結合我們的學生實際選擇有效地應用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