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國小語文老師教育隨筆

文學1.81W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對隨筆應該都不陌生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篇幅短小,表現形式靈活自由。什麼樣的隨筆堪稱經典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語文老師教育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國小語文老師教育隨筆

國小語文老師教育隨筆1

明天要教《青蛙看海》了,我坐在書桌看着課文和教學參考書。

課文是一篇童話,寫的是青蛙為了看到大海,歷經千辛萬苦,終於登上了高山,看到了大海的故事。文本再簡單不過了,應該是揭示了“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的人生哲理。

剛想到這兒,兒子回家了,便拿起我放在沙發上的語文書,隨手翻了起來。我不禁一瞧,呵,讀的就是《青蛙看海》。小傢伙,看看你能從這篇文章中讀出什麼感受來。

半晌,我忙完了家務活,來到兒子跟前,指着課文的插圖中地蒼鷹、青蛙和松鼠,問:“坦坦,你認為這三個人中你最佩服誰?”小孩子最喜歡對故事裏的人物作評判,這也是他們認識世界的方式。我料想他會説故事的主角──青蛙,可小傢伙卻語出驚人:“松鼠!”我詫異了,無論是教參還是我自己的對文章的理解,應該都是要讓我們孩子學習青蛙的腳踏實地的精神,懂得只有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到達理想的頂點。想到這裏,我又問小傢伙:“為什麼你佩服松鼠呢?”“因為我想做一個松鼠一樣的老師。”孩子眨巴着眼睛説。

我鑽進書房,又捧着書靜靜地讀了起來。讀着讀着,我也覺得童話留給我們的並不僅僅有人生哲理的啟迪,似乎還透露着一種高境界的為師之道。童話中的青蛙就像我們的學生一樣,想翻越學習道路上的`障隘──高山,去領略知識大海的美景,而蒼鷹和松鼠就是他的老師。

韓愈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流行了一千多年,也影響了我們教師一千多年。現在重新審視這句話,它的侷限性愈來愈明顯。讓我們先來看看童話中的蒼鷹老師。他對青蛙學生的如何能看到大海的問題,他謹記“師道尊嚴”,用平實的語言“傳道”: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可以看到大海。於是青蛙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天哪,這麼高的山!”“我沒有一雙像你一樣有力的翅膀,也沒有四條善跑的長腿,怎麼上得去呢?”而此時,蒼鷹老師又用平實而又冷漠的語言“解惑”青蛙:不過你不登上山頂,怎麼能看到大海呢?其後,他便展翅飛走了,不再關注他的學生。而此時青蛙已失去了登山的信心。很顯然,像蒼鷹這種僅僅“傳道授業解惑”而不關愛學生,不關注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和信心的老師,早已追趕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早在20世紀7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寫的《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書對未來教師角色作了這樣的描述:“教師的職責現在越來越少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教師必須集中更多時間和精力去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創造性的活動,互相影響,討論、激勵、瞭解、鼓舞。”讓我們再來看看童話中的松鼠老師。青蛙學生失去了信心,但在他極富激勵性的語言中,重拾自信,更絕妙地是他深知如此高大的山對於小小的青蛙意味着什麼,因此設計了“跳一跳,夠得着”的青蛙的“最近發展區”一級石階。“你想看海嗎?”“這石階你能跳上去嗎?”當青蛙毫不費力的跳上一級石階後,他又用極具誘惑力的聲音──“再跳一下!”“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的。”然而更可貴的是我們的松鼠老師並未就此“功成隱退”或退在一邊閒眼觀看,讓青蛙獨自登山。“就這樣,青蛙跟着松鼠一級一級地往上爬,累了在草叢中歇一會兒,渴了喝點山泉水。不知不覺,它們已經跳完了石階,到達了山頂。啊!大海就展現在它們眼前。”他和他的學生同行,同甘同苦,共同領略美景,共同成長!

反觀我們的現實,我們的學生已失去越來越多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他們往往是孤獨地艱難地走在求學的道路上,肩負着老師拋給他們的知識背囊,稍有鬆懈,便會引來監工式的老師的苦口婆心的説教。然而我們的松鼠老師巧妙地激發學生的自信和興趣,然後和學生一起學習,共同在勇攀新課程高峯。

孩子,我也想成為一名松鼠式的老師。

國小語文老師教育隨筆2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新課標的實施,使語文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迴歸了原本屬於學生的課堂“主權”。鼓勵學生自由思考,自主發現,着力培養學生質疑解疑的習慣,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習慣。而問題本身就是閲讀教學的靈魂,問題意識是思維的動力,是創新精神的基石;是學生探求問題並解決問題的保證。怎樣激活學生的靈性意識,問出智慧的火花,問出閲讀的動力?解決了這個問題,也就找到了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

一、瞄準文眼,題中求疑。

葉聖陶先生在《談教學的着眼點》一文中提倡教師要着眼於使學生“開竅”。為使學生“開竅”,教師應注意提問的切入點,使抽象的、難以理解的問題通過變換角度,增設條件和提示而形象生動化。

教師如何巧妙切入,選準正確的突破口,瞄準教學要求與學生興趣的交匯點,又匠心獨運,巧妙構設,使學生感到問題確實提到了點子上。即所提問題具有現實適應的思維價值,一般而言,課文的題目是文章的'泉眼,扣住題目質疑,往往簡潔明瞭,又直撲重點。如在教《月亮灣》這課時,我從課題切入: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麼?學生馬上提問:為什麼叫月亮灣?一石擊起千重浪,於是全班同學通過對名字來歷的探究,來自主學習課文。學生爭先恐後地説,一次又一次地説:月亮灣是個村子,村子的前面有一條河,彎彎的小河就像一個彎彎的月亮,,所以這個村子叫月亮灣。學生樂於參與就有收穫,學生樂於參與就是成功。教師瞄準文眼激起學生已有的興趣,尊重學生學習願望,引導對所提問題的熱情,才會有解決問題的原動力。這正是學生一個認知不斷完善、發展,從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甚多的學習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範圍由小到大,理解由淺入深,求知慾望盪漾開來,課上學生的靈性思維踴躍綻放。

二、聯繫實際,趣味求疑。

教師要認真研究“學生的生活中有什麼”。基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生活基礎來進行設計。贊可夫説:“教學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到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

因此,在教學新課時,教師要創設一些新穎別緻、妙趣橫生,能喚起學生求知慾的問題情境,迫使學生想問個“為什麼?是什麼?怎麼辦?”在《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一文中,怎樣理解文中的“我”為什麼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我認為這是本文的難點,分析我班學生情況,大多來自農村,對自然風景都有自己的觀察。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我設計了讓孩子們想象省略號的內容,聯繫實際生活中所見所聞,對於學有困難的學生用我提供的句式“(誰)説:“荷葉是我的(什麼)。”在荷葉上(幹什麼)”練習想象説話,學有餘力的學生可以不用我提供的句式練習想象説話,孩子們的想象很豐富,生成了一些東西,可以編寫一首首小詩文:小青蛙説:“荷葉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葉上,呱呱地放聲唱歌。小蜜蜂説:“荷葉是我的小牀。”小蜜蜂採花粉累了,躺在荷葉上美美地睡一覺。小烏龜説:“荷葉是我的避風港。”每當颳風下雨的時候,小烏龜就躲在荷葉下自由自在地遊玩。……生動有趣、充滿童心的語言在課堂上盪漾。對於二年級的學生,從表面是很難理解的東西,在學生思維和已有的生活體驗相鏈接的瞬間,把問題拋給他們,通過聯繫生活體驗補充説話,學生從具體的語言文字中去一步一步感悟,潛移默化地感受到詩歌的主旨,知道了荷葉在動物王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變成荷葉可以給別人帶來方便,給大家帶來快樂。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教育,使學生受到了美的薰陶,問題在學生靈動的思維中迎刃而解。

國小語文老師教育隨筆3

上語文課時,孩子們正準備着朗讀比賽,我的眼睛餘光突然發現,坐在窗户邊的馮磊,正拿着一本課外書,津津有味地看着。當時,我覺得在自己的課堂,每個學生都應該遵守教學常規。於是,我走下講台,他沒有發現我的到來。“把書給我好嗎?”他突然驚了一下,條件反射地把書塞進抽屜,埋着頭靜靜地坐在那裏。我見他沒有拿書的.意思,又輕聲地重複:“請把書拿出來。”可我連説幾遍,他也無動於衷。“那老師就自己拿了?”我有些生氣了,欲伸出手去拿,他忙用身體擋在抽屜邊,不讓我靠近。此時,我感覺自己的語音似乎缺乏力量。“那我就請班主任來拿吧。”他依舊不動聲色。頓時我有些緊張了,沒想到藉助班主任的威力對他也產生不了效果。於是我步步緊逼威脅着説:“好吧,我現在就打電話給你爸爸,請他來拿這本書。”他還是默不作聲,我真有些按捺不住了。

我火冒三丈,真想狠狠地扇他幾巴掌。但理智告訴我絕不能這樣做。於是我轉向同學們:“馮磊同學為什麼不願把書交給老師呢?你們認為這書該不該交?”同學們都明白,我是作了退讓,紛紛勸馮磊,交出書來。這時我趁機説道:“這本書一定很精彩,不然像你們這樣聽話的孩子不可能不借給老師看的,等你看好後,再給老師看一看,行嗎?記住上課可不能再看了!”

沒想到馮磊同學竟立刻站起來羞愧地向我道歉:“老師,我錯了!我怕這書被你收走,所以不敢交給你。我應該把書交給老師!”

“譁!”教室裏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國小語文老師教育隨筆4

今天語文課上,我們學習了《學》這篇課文,這是一篇非常有意思的課文,課剛進行一會。這時候只見班級的“積極分子”孟凡豪同學舉手了,本以為他要回答問題,就讓他站起來,沒想到他冷不丁説:“老師,今天我過生日!”看着孩子興奮的臉上期待着老師的祝賀神情,真不忍心打斷他。二年級的孩子就是這樣天真、可愛。

“今天是你生日啊,老師祝賀你。那我們一起給孟凡豪長生日歌吧!”在我的鼓動下,大家一起高聲唱起“祝你生日快樂……”我想,其實他只是想告訴我,今天是他的生日,僅此而已。

看着小傢伙高興的笑臉,我們也很高興。我想無論如何也要擠出兩分鐘時間為他慶賀一下。

“同學們,我們只是給孟凡豪唱了生日歌,可是這點祝賀還不足以表達我們的心願,我建議……”我的話還沒有説完,平時伶牙俐齒的小姑娘姜玉珍站起來説:“老師,我們送他禮物吧!”“好啊,可是要送不花錢的禮物就最好了。”我引導着他們朝我設想的方案來説。

“老師,我可以給孟凡豪做賀卡。”

“你的建議真好!我贊成。”我肯定了學生的想法。

“老師,我給他畫幅畫。”小畫家夏康傑説。

“老師,我送他一本書看看”。

大家七嘴八舌,一會五分鐘過去了,我又把孩子們引入中課堂中。孩子們想法是單純的',有意義的,如何抓住教育的資源對學生進行教育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也許我的做法沒有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但是這個小小的舉動保護了一個幼小的心靈,值得慶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