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教學生學會尊重教育隨筆

文學5.59K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對隨筆應該都不陌生吧?隨筆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對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時捕捉,隨手記錄下來。那麼,什麼樣的隨筆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生學會尊重教育隨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生學會尊重教育隨筆

教學生學會尊重教育隨筆1

教育家魏書生説過:“人心與人心之間,像高山與高山之間一樣,你對着對方心靈的高山呼喚——我尊重你,那麼周圍山谷的迴音也會是‘我尊重你——”

學生需要老師的尊重,兒女需要父母的尊重,而作為學生、兒女的我們,又該如何去學會尊重呢?

拋棄一切的形式與虛偽,以最真的自己,最真誠的心去與別人相處。

《論語》中有這樣一句話:“君子敬而不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你給予別人尊重,將會使你獲得更多的尊重,正是“要得到,先付出。”翻一下史冊,不難發現,那些流芳百世的人正是因為他們對每個人都保持着那種尊重的態度。周對勞動人民的尊重,贏得了億萬人民的無限景仰;李素麗對乘客的尊重,獲得“勞動模範”的光榮稱號……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用尊重贏得了不平凡的地位,贏得了世人對他們永久的尊重與愛戴。

尊重看似小事,有時會直接影響大事的成敗。曹操在官渡之戰前處於劣勢,聽説袁紹的謀士許攸來訪,竟顧不得穿衣服,打着赤腳慌忙出來迎接,對許攸非常尊重。許攸被曹操的誠心感動,於是為曹操出謀劃策,幫了他的大忙。然而曹操也吃過不尊重別人的虧。當他意志滿、一帆風順的時候,西川的張鬆前來獻圖,他卻態度傲慢,給張鬆留下了“輕賢慢士”的壞印象。張鬆臨時改變主意,把本來要獻給曹操的西川的地圖,轉而獻給了劉備。這對曹操來説是事業上的一大損失。

在生活中,尊重的作用也是無與倫比的。不經意的一個微笑,等於給人吹去一陣温潤的春風;一聲“對不起”也能化解劍拔弩張的衝突……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曾迴盪每個人的心裏,那麼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學會尊重,這個世界豈不更加美好?

教學生學會尊重教育隨筆2

人是社會的人,社會是人的社會。要衡量一個國家社會的文明程度,主要是要衡量它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程度。為了進一步推動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落實科學的發展觀,構建全面、調和、可延續發展的XXX社會。人的XXX是社會XXX的基礎。那末,我們怎樣才能作到人與人之間的XXX呢?請從學會尊重他人開始吧!

我們每個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上,生活在集體這個大家庭中,我們給個人的存在都希看得到他人的充分肯定,每個人的成績都希看得到他人的認同,我們每個人的人格都希看得到他人的尊重。那末,我們怎樣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呢?一句話,學會尊重他人。那末,怎樣才能學會尊重他人呢?

首先要學會欣賞。欣賞是一種積極的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是建立在善於發現和摒棄妒忌、悲觀厭世的不知己理的基礎之上的優秀品質。我們要學會欣賞他人的貌美、體健、聲清、骨秀、學厚、文博……欣賞老年人之經驗豐富,中年人之年富力強,青年人之青春與活力,少年人之天真爛縵。總之,只要我們願意欣賞,就總能找到欣賞的理由。只要我們學會了欣賞,我們就學會了尊重。

第二是要有“三人行,必有我師”的良好心態。在我們的四周,在我們生活的集體中,不乏學習的楷模。他人儀表美、心靈美、語言美、品質美都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他人淵博的知識,靈敏的思惟,善辯的口才,傑出的才華,高深的藝術,完善的人格,豐富的愛心,奉獻的精神等等都是值得我們敬慕與學習的。只有我們時時、處處保持謙虛的態度,確立“三人行,必有我師”的處世哲學,我們就學會了尊重他人,虛心的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進而豐富和發展自己,使自己學會尊重他人的藝術人生布滿藝術。

第三是要學會使用經常使用的文明用語。人是情感動物,人類的情感很大程度上是用語言作為交際的工具的,是用語言傳遞着情感。因此,我們要學會使用經常使用的文明用語。如“您好”、“你需要幫助嗎”、“對不起”、“沒關係”、“再見”等,別看這些簡短的文明用語,學會了使用它,你或許就學會了尊重他人,他人也一定會尊重你。一句“您好!”表示了真誠的問候,美好你的祝願,使他人與你的感情拉近了很多倍。

一句“你需要幫助嗎?”體現了自己的友好,而且也表明了自己的本事,對他人有甚麼困難,自己願意伸出熱情的雙手。一聲“對不起”,是對自己的無意過失的挽回或對自己的錯誤的真誠道歉,這不但反映了你對他人的尊重,而且也表明了自己的坦誠。一聲“沒關係”是對他人過失的諒解與寬容,也表現了自己豁達的胸懷。臨別時的“再見”,能給人以留下美好印象。

古人説“我敬人一尺,人敬我一丈”。意思就是説,我們只要學會了尊重他人,他人也一定會加倍的尊重自己。假如你想自己處處有好的人緣,你想得到他人的尊重,你想使自己的人生更臻完善,請從今天作起,從現在作起,學會尊重他人吧!

教學生學會尊重教育隨筆3

先看則實例:埃瑪一見媽媽進來,就迅即用肘部壓住了桌上的本子,並低下了頭。媽媽馬上就詢問起埃瑪來了:“埃瑪,你把什麼東西掩藏起來啦?”埃瑪氣呼呼地繃着臉,不願意把寫日記的事情告訴媽媽;媽媽露出了愠怒不悦的神色,並斬釘截鐵地表示,要埃瑪把寫在紙上的東西交出來。接踵而來的是一場強迫和抗拒的“鬥爭”。最後當然以母親的勝利告終。母親得意洋洋地看了女兒的日記。更為糟糕的是,母親在看完日記以後竟然笑個不止。埃瑪的自尊心受到了嚴重的損害。

這是一個極為常見的例子。由此可以引出許許多多的家長對孩子極不尊重的具體事例。這樣的事情正在不斷繼續地發生着。對家長來説,總會理直氣壯地認為自己有權利干預孩子的一舉一動,但是換個角度是否可以説是對子女的過分擔心和不信任呢?

另外一種對孩子的私事進行干涉的表現,反映在家長常常會無緣無故地打斷孩子們正在做的事情。在不少家長的目光中,孩子們只會頑皮和打鬧。原因當然很簡單:因為他們畢竟是孩子,作為大人就會把打斷孩子們的活動看做是極為平常和理所當然之事。在家長們看來,孩子們不應該貪玩,而應該循規蹈矩地聽大人們講話,這才是至關重要的事情。

反之,大人們經常會對孩子説:“不要打擾爸爸!”但是,面對孩子時,甚至不預先提醒一聲就發出“警告”:“到睡覺時間啦!把東西擺好,把一切收拾整齊!”孩子對此往往顯出不情願的神態,甚至提出異議,而家長對此竟然覺得不可思議。孩子正在全神貫注於某事或被某物深深地吸引着,是家長事先不予提醒,來了個“突然襲擊”,要他馬上同某事或某物“分手”,要他立即“放棄”和離開,這不是又在對孩子的私事橫加干涉了嗎?

每個人都有着由他自己使用一小部分時間的權利,來滿足本人精神上的需求或別的方面的需要;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小塊“領地”能夠自由自在地和不受拘束地處理私事或不願公開的瑣事。對孩子們來説,這一塊“領地”就像是樹上的一個鳥窩,或者被層層樹葉覆蓋住的一個洞穴,哪怕是桌子下面一個大人們不易覺察或觸及的“安全地點”也行。而我們家長往往只是從自己的方面着想而不從孩子們的角度去考慮。

我們應該允許孩子有他心靈深處的奧祕,也就是不觸犯他的內心世界。如果他不情願向你透露他自己的想法,不要操之過急,應該耐心地等待;如果孩子對父母隱瞞事情,而作為家長則流露出憤恨不滿的神情或擺出一副“非達目的決不甘休”的姿態,是很不明智的`做法。孩子出現上述的情況恰恰是一種跡象,説明他正處在成長和進步的過程中,變得獨立和有主見。孩子也許完全有正當的理由對您隱瞞情況,即使他沒有任何理由可言,他的內心的想法也應該得到尊重。如果你對孩子很不情願告訴你的事情不再持強行追究的態度,你就會及時獲得孩子對你的一切信任。

隨着孩子的成長,他們在適應整個社會生活。你對他提出的問題也許就更具體了:“你準備上哪兒去呀?你打算同誰一起走呢?”……對此,你當然會這樣認為:為了關心和保護孩子,這是每一個家長應有的權利,家長應該洞悉一切。你這樣講是完全對的。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在此之前已經對你失去了信任,你所聽到的回答很可能是:“我要到外面去。”“你誰都不認識。”

現今的家長對孩子的干預更趨頻繁。家長們往往在考慮或追查:“孩子口袋裏的零用錢是如何化掉了的呢?”既然你把錢給了孩子,那就是孩子私有的“財富”了,他當然有使用的自由。也許,你不會同意這種價值觀念,那麼,你可以給予孩子以指導,讓孩子自己去判斷,他在使用價值上是否存在錯誤之處,他會在錯誤和挫折中會受到教育。這比起您強行要他如何去支配零用錢的做法有效得多。

對孩子尊重的本身也要求我們,教育孩子對自己和對他人作出正確的評價。如果你能鼓勵子女從孩提時代起每天使用一小段時間,在家中的某個地點處理他自己的事情,那麼,他就會非常珍惜地使用自己的時間,也會對你表示極大的尊敬。

教學生學會尊重教育隨筆4

你要想他人尊重你,你就必須先尊重他人。一個不懂得尊重他的人,是絕不會得到他人的尊重。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自己待人的態度往往決定了他人對我們的態度,就像一個人站在鏡子前,你笑時,鏡子裏的人也笑;你對着鏡子大喊大叫,鏡子裏的人也會衝着你大喊大叫。因此,我們要獲取他人的好感和尊重,首先必須尊重他人。只有做到尊重他人,自己才會受到他人的好評和尊重。

同學們,我們在與人交往溝通的過程中,千萬不要傷害對方的自尊,否則,受損失的只是你自己。當演講的同學辛辛苦苦準備演講,同學們都置之不理的時候,他們心裏該是多麼的難受和失望。自己的勞動既然得不到尊重,又何必再如此認真呢?最後,受損失的只是我們大家。下面我再給你們説個故事。

這是發生在美國紐約曼哈頓的真實故事。

一天,一位40多歲的中年女人領着一個小男孩走進美國企業“巨象集團”總部大廈樓下的花園,在一張長椅上坐下來。她不婷地在跟男孩説着什麼,似乎很生氣的樣子。不遠處有一位頭髮花白的老人正在修剪灌木。

忽然,中年女人從隨身提包里拉出一團白花花的紙巾一甩手將它拋到老人剛修剪過的灌木上面。老人詫異地轉過頭朝中年女人看了一眼,中年女人滿不在乎地看着他。老人什麼話也沒有説,走過去命起那團紙巾把它扔進了一旁裝垃圾的筐子裏。

過了一會兒,中年女人又拉出一團紙巾扔了過來。老人再次走過去把那團紙巾拾起來扔到筐子裏,然後回到原處繼續工作。可是,老人剛拿起剪刀,第三團紙巾又落在了他眼前的灌木上……就這樣,老人一連撿了那中年女人扔過來的六七團紙,但他始終沒有因此露出不滿和厭煩的神色。

“你看見了吧!”中年女人指了指修剪灌木的老人對男孩大聲説道:“我希望你明白,你如果現在不好好上學,將來就跟他一樣沒出息,只能做這些卑微低賤的工作!”

老人聽見後放下剪刀走過去,和顏悦色地對中年女人説:“夫人,這裏是集團的私家花園,接規定只有集團員工才能進來。”

“那當然,我是‘巨象集團’所屬的一家公司的部門經理,就在這座大廈裏工作!”中年女人高傲地説道,同時掏出一張證件朝老人顯了晃。

“我能借你的手機用一下嗎?”老人沉默了一會兒説。

中年女人極不情願地把手機遞給老人,同時又不失時機地開導兒子:“你看這些窮人,這麼大年紀了連手機也買不起。你今後一定要努力啊!”

老人打完電話後把手機還給了婦人。很快一名男子匆匆走過來,恭恭敬敬地站在老人面前。老人對來人説:“我現在提議免去這位女士在‘巨象集團’的職務!”“是,我立刻按您的指示去辦!”那人連聲應道。

老人吩咐完後徑直朝小男孩走去,他伸手撫摸了一下男孩的頭,意味深長地説:“我希望你明白,在這世界上最重要的是要學會尊重每一個……”説完,老人撇下三人緩緩而去。中年女人被眼前驟然發生的事情驚呆了。她認識那個男子,他是“巨象集團”主管任免各級員工的一個高級職員。“你……你怎麼會對這個老園工那麼尊敬呢?”她大惑不解地問。

“你説什麼?老園工?他是集團總裁詹姆斯先生!”中年女人一下子癱坐在長椅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真正學會尊重他人、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最終才不會使自己受到損失。

“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一個集體往往靠一種相互支撐維繫着成員之間的和諧與默契。尊重是一把火炬,在心靈與心靈之間傳遞着信任與愛;尊重是一把金鑰匙,能打開所有上鎖的靈魂。

教學生學會尊重教育隨筆5

那天,班上的一個小男孩哭的滿臉通紅,跑到我這告狀:某某同學掀他四個巴掌!當時一聽,表示震驚!掀他的那個孩子在我面前表現一直很好,雖長的人高馬大,卻很是可愛,還品學兼優。更為震驚的是眼前的這個哭的撕心裂肺的孩子,也是個不錯的人才。這兩個人,怎麼會發生磨擦!

古人有云: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按捺心中的怒火,找來當事人。平日裏温柔的小男生此刻異常淡定!面對我的和顏悦色不言不語。我想該是氣到了極致吧?!

被打的男生顯得躁動不安,連哭帶嚎:我就説他考英語的時候,抄書了啊!他就打我!!!我目問,他沒有否定,也不説話,我再追問的時候,他再勉強説:是!但我沒有作弊!那個被打的男生最終承認:他也沒親眼所見,聽別人説的。

那麼問題清楚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有了。首先我對這個被打的男生進行了幾語句語重心長的點拔:對於一個一度品學兼優的人來説,你説他抄襲,這對人家的自尊本身就是一個極大的傷害!況且你還是道聽途説,他打你是給你一個教訓,人不可以口無遮攔。有時候語言的傷害力不比武力差。他打你,你疼的是臉,而他傷的是心!這一點你懂嗎?

好像我是默許了那個甩人耳光的同學,身邊一羣看熱鬧的小孩子,個個七嘴八舌都説某某該打,他就是不會説話,他説話就是讓人生氣,想抽他。

然後,我對這個仍然不言不語的孩子説:你的怒火老師可以理解,但是我們每個人都得學會尊重別人,想想你的老師,你的家長,有沒有哪個人因為生氣給過你耳光?打的是臉,傷的其實也是心啊!

在這場是非中,他們倆個都有錯,錯在我們在説話做事的時候,沒有顧及到對方的感受,因而言行舉止失去了分寸。激怒的別人的方法有好多種,但根本原因還是因為不尊重。我是這樣認為的。所以他們倆個互相道了歉,算是結束這場風波了!

第二天,他們倆個又在一起開心的玩耍了!

反思:

教書已有不少年頭,習慣了小孩子之間的打打鬧鬧,只要不是罪大惡及,無法無天,都是小事,都值得寬容,都值得理解。我是一個不太厲害的班主任,很少與孩子生氣,也可以説這些年的生活,我已經學會不再生氣了。

英語老師説小孩子都是一張白紙,有道理!有哪個人的成長不浸透着淚水與汗水呢?成長不都是在一次次淚水的洗禮下才變的越發茁壯的嗎?如果不是親身經歷,沒有人會能感同身受!那個口無遮攔的孩子也許會被幾個巴掌覺醒,會懂得説是一種能力,而不説才是一種智慧,不道聽途説該是一種原則!那個打人的孩子,看着平日裏燦爛陽光的孩子哭的死去活來,最終也會明白:巴掌的傷害不亞於一顆子彈。

懂得尊重,應該是青春期裏孩子教育的第一課!

走向青春期裏的孩子,容易燥動。德國的專家説:你能想方設法讓自己的教育靜下來,你就成功了!面對一羣燥動的孩子,我們為師者該做的,我想不應該是煽風點火,不應該是火上澆油,若能似春風,温柔吹過耳畔,化作幾滴春雨,浸入孩子心田,注入幾滴成長的養液,也許我們就真的能看到滿園花開的温馨,我想:這也應該屬於尊重的範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