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世説新語讀書筆記15篇

文學7.91K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筆記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書筆記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世説新語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世説新語讀書筆記15篇

世説新語讀書筆記1

王子敬自會稽經吳,聞顧闢疆有名園。先不識主人,徑往其家,值顧方集賓友酣燕。而王遊歷既畢,指麾好惡,傍若無人。顧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禮也;以貴驕人,非道也。失此二者,不足齒人,傖耳!”便驅其左右出門。王獨在輿上回轉,顧望左右移時不至,然後令送箸門外,怡然不屑。

子敬之行為確實太過簡傲,我想來想去,此種行為只能是出自真正的貴族,從小衣食無憂,任性放達,骨子裏有一種血統、身份和學識的優越感。評點他人時,毫無顧忌;面對他人批評時,也毫不在乎。獨來獨往,天地四方,惟我惟大!想我輩出身貧寒之人,自是望塵莫及。從小都是按照別人要求的`樣子而活,一直以來都在為柴米油鹽醬醋茶而奔波忙碌,為人處世情願辱沒了自己也不能委屈別人。此種境遇即使要放達也只能裝裝樣子而已。

元帝皇子生,普賜羣臣。殷洪喬謝曰:“皇子誕育,普天同慶。臣無勛焉,而猥頒厚賚。”中宗笑曰:“此事豈可使卿有勛邪?”

看到這則故事,我不免忍俊不禁,惠心一笑。我們當代人經常也是開類似玩笑的,尤其是朋友之間,此類戲虐之詞時常有之。不過這則故事能夠看出君臣間少有的和諧氣氛,估計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吧,皇帝也是人,難免和臣僚們偶爾也樂一樂,何必每天正襟危坐,一板一眼呢?

康僧淵目深而鼻高,王丞相每調之。僧淵曰:“鼻者面之山,目者面之淵。山不高則不靈,淵不深則不清。”

世説新語讀書筆記2

這些天,我閲讀了一本名叫《世説新語》的書,其中的一節片段讓我受益匪淺。

故事發生在戰國時期,那是有個人名叫荀巨伯。有一天,他得知自己的友人病重在牀,便即可千里迢迢趕去探望。當他趕到時,城外的胡兵卻已經攻進城池。友人勸荀巨伯:“我命不久矣,您快逃吧!”荀巨伯卻答:“我趕來探望你,怎能在危險時刻棄你不顧呢?”這時,胡兵已闖入宅門,見荀巨伯一人捨生護友,問道:“城裏的人都走了,你是何等英勇!”得知來龍去脈後,胡人首領仰天長歎:“我們不講道義的人攻入了講道義的國家!”隨後便帶兵撤退了。

看完故事後我暗想:友情的力量多麼偉大啊!荀巨伯在生死關頭沒有拋棄友人,獨自一人對抗上百敵寇,並且還感化了敵人,救了一座城。現在,我們生活在幸福和平的年代,沒有了戰爭,但是生活中的點滴小事,也流露着朋友間的關心和幫助:題目太難做不出,朋友會不厭其煩幫你講解;遇到挫折,朋友會鼓勵你不要氣餒;下了場大雨,與朋友公用一把傘;你快樂,有朋友陪着;你悲傷,有朋友安慰你……

想想身邊,回頭看看,友情的故事也同樣温暖我心。一次,有位同學過生日,父母出差不再身邊,無人陪伴,無人祝福,她傷心的.哭了起來。這時,是同學們安慰她,陪伴她,讓她露出了甜美的微笑。那天,大家也紛紛送上了生日禮物:花色淡雅的作業袋、攢下零花錢買的文具、精心手繪的生日賀卡……禮物雖然並不貴重,但是承載着大家濃濃的友誼,生日歌唱的並不整齊,但在我看來,這是世上最甜美的聲音,藴含着我們深深的祝福。

作為朋友,雖做不到為朋友兩肋插刀,但只要彼此相互信任、相互珍惜,友誼就像天邊的彩虹,那麼美好,那麼純潔。

世説新語讀書筆記3

前段時間,我浪費光陰,虛度年華,茫茫然而不知所措。當然,現在的我仍是一隻迷茫的小豬仔。

當然,重點不是迷不迷茫的`問題,畢竟我可能會迷茫一輩子。重點是我在與友人情方帥哥和家裏有坑的淑惠交流思想之後,我決定多閲讀,多多充實自己,提升個人文化素養。

所謂“言必行,行必果”,我既已説,那便必定會做出行動。於是,在上週末,我與友嘉慧同往廣州圖書館。在緣分的指引下,我看見了《品讀》這一書,頓感此乃吾之所向。然後,我取下了這本書,並自在地走往借書通道。在志願者的幫助之下,我借了這本書。

餘雖不稱愛書之人,然亦不願隨意便開卷。於是,吾靜心兩日,於今日辰時開卷。

本書的序言分了三部分,其中最觸動我的竟是”讀書使人成熟,討論使人豐富,寫作使人嚴謹”。讀、思、寫三者,豈可缺一?於是,我便寫了這個,也望藉此與諸君相討。

世説新語讀書筆記4

我喜歡看書,喜歡以書知人,看過了書再去考究這本書的歷史地位,作者身世等等。大概和現在好多人正好反過來。讀《世説新語》這本故事集也是這樣,以前學過的看過的都是選段,真的全面的看一下這本大概是中國最出名的故事書這還是第一次,下面我就記錄下我讀書的內容,就從它的《德行篇》説起吧。

説到魏晉人士的德行可能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那就是清高,他們的價值觀全都放在與權貴世俗的反方向這也許就是他們的性情。《世説新語》一開始就給我們講了陳蕃禮賢的故事,陳蕃赴任不先去府衙,卻要去拜訪徐孺子,後來據説還在舍下只設一榻,徐孺子來了就放下利用,他一走就掛起來不讓別人用,這就是“徐孺下陳蕃之榻”的故事。禮賢下士是不錯,可陳蕃的做法有點太清高了,就對一個徐孺子好,不知道別的賢士看了會作何感想。

李膺為人高標於世外,清高的習氣可以説是標榜到世人景仰的地步,已經達到了後進之士到李元禮門庭都有躍龍門之感。李元禮還是有學問的,後學們到他的門下如沐春風,如躍龍門,算是無可厚非。現代的人往往卻是相反,腹內沒裝着一分一毫,卻自以為是,硬要把自己的門庭裝扮成龍門,殊不知龍門只是一個象徵,真人才是關鍵。

清高有時候還真是有用,荀巨伯去探望病友,正遇見賊人攻城,友人勸其逃命,其大義凜然,賊人到了詢問,如實回答。賊人不由得慨歎:“吾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於是退兵。看來古時候的賊寇也都是有義之人,否則見到有義之人也不會退去。當下看來,你越是所謂的有義,就越發得傻,越發的叫人欺負。而無義的人往往還以有義氣自居,其實不過是一個以利益,縱樂相伴的俗士罷了。

有學識的人從來不對自己的子女有什麼偏見,陳紀(元方)的兒子陳羣(長文)與陳諶(季方)的兒子陳忠(孝先)都誇自己的老子厲害,爭執不下到了爺爺陳太丘(陳實)處,陳實説:“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對於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學生一碗水端平這應該是現在人最難辦到的。對於中國小的教師只為了升學率,往往看到的是那些學生的學習成績,於一點妄下斷言,實在是誤人子弟。

阮裕置辦了一輛十分華美的車子,人們紛紛來借,有個人家有喪事想借但又不敢説。阮裕知道了就把車子燒了。真是厲害,現在人很難理解了,喜歡把東西弄好借出去與人同樂,真是德行所在。

想必大家小時候就知道管寧割席這個故事,人們由此往往看輕了華歆,其實華歆大概只是不和管寧的性格一樣而已。從後面的事蹟來看,華歆的清高比起管寧的略顯做作的清高仿似更適合社會。王朗也算是讀過聖賢書的',他和華歆一起逃難,有人要結伴渡江,華歆不答應,王朗倒是通人情,可船行到中央,賊兵追至,王朗這時候怕船重,想要拋下來人。華歆説,曾經我不同意就是想到此,而今既然事已至此就不能拋下人家。華王優劣由此觀之可見一斑。至於王朗學習華歆在秋天招來子侄宴飲,大概正是如張華所説:“王之學華,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遠。”

阮籍為人十分謹慎,從來不臧否人物。阮籍如此也是有原因的。據説一次一個人把自己的母親殺了,阮籍説,殺了父親也就罷了,怎麼還殺母呢?!司馬昭聽到了大怒問其原因。阮籍戰戰兢兢的説,殺父親是禽獸,殺了母親不就是禽獸不如麼。雖然巧妙的回答了晉文帝的問題,但是自己卻知道了禍從口出。我們今天很多時候都禍從口出,沒有阮籍的聰明卻還以為自己圓滑世故,被人害了都不知道,真是可悲。

知恩圖報的故事有很多,大都統一模式,其中顧榮施炙就是一個,顧榮把烤肉給廚師吃,於是後來有難廚子捨命相隨,真是感人至深。受人點水恩,必當湧泉報,正是如此。

那個時候的人都講孝悌,於是標榜出所謂的二十四孝。王祥卧冰就是其一,《世説新語》中又有了一則叫做王祥泣李。只不過把卧冰的主動改為替後母看守李樹,母害之不得,以自己赤誠改變了後母之心。現在的後母,養子們不知道看沒看過古人的故事,看過了可能也只是譏笑而已。

説到孝道,除了父母尚在的時候“事之以禮”,還有就是“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了。王戎、和嶠均近親亡故,“王雞骨支牀,和哭泣備禮。”魏武帝曹操就擔心和嶠了,擔心他原因是“哀苦過禮,使人憂之”。劉仲雄卻不以為然,和嶠雖然備禮但是還是有意識的,是生孝,而王戎的卻是死孝,以自己的性命為抵押的哭泣。(仲雄曰 :“和嶠雖備禮,神氣不損;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臣以和嶠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應憂嶠,而應憂戎。”)現在的人父母死了倒是很願意用“禮”的,父母為你做了一輩子,最後死後還真的能給你弄一批“禮”呢。

關於孝也有些機緣巧合的事,陳遺的母親愛吃焦飯(鍋巴飯),陳遺於是每次去打仗都收集焦飯,一次兵敗逃入荒山,別人都餓死了,唯獨他以飯得活。看來至孝還是可以感天動地的。

有了孝子自然也會有忠臣,範宣八歲的時候手指受傷大哭,人問,疼不疼啊!他説不是為了疼才哭的,是為了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後來當官了潔行廉約。有人贈給他五十匹布,他不要,後來減半奉送還是不要,最後剩下一匹還是不要。最後對方樂了,撕下兩丈説:“人怎麼能讓妻子沒有東西做裙子呢”,範宣才笑而受之。現在的當官的不收禮,多不是嫌送得多,而是因為不夠吧!

桓玄破荊州,要殺荊州諸臣。羅企生與其有舊,他就暗暗的派人告訴羅企生:“要是向我謝罪,我就放了你。”羅企生説“為殷荊州吏,今荊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顏謝桓公?”臨行刑,羅企生又説:“昔晉文王殺嵇康,而嵇紹為晉忠臣。從公乞一弟以養老母。”於是桓玄還算是夠意思沒有殺羅企生的家人。羅企生的母親聽説了,即刻把桓玄曾經贈給她的皮大衣燒了,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子。當然這最後一句我的評論人們大多喜歡反過來説,畢竟孩子比老子出名。

以上是世説新語的德行部分,在我讀來上述文章頗有可讀性。題目記作:《陳蕃禮賢》、《如登龍門》《難兄難弟》《有義之國》《管寧割席》《去之更遠》《華王優劣》《王祥泣李》《戎嶠俱孝》《潔行廉約》《羅母焚裘》《焦飯遺母》《阮籍至慎》《顧榮施炙》《阮裕焚車》。

世説新語讀書筆記5

《世説新語》是南朝的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全書用文言寫成,分為言語、德行、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門,其中的故事既有很強的哲理性,又不乏趣味性,篇篇短小精悍,有的`甚至只是幾句話,但就在這些記錄人物言行舉止的文句中,我們卻可以體會到魏晉時代濃郁的政治氛圍和人物特色。

前幾天,我讀了《世説新語》中的一到三十頁,其中的一則小故事令我印象深刻: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慾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 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託,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這則故事的意思是這樣的:華歆和王朗一起坐船避難,有一人想搭他們的船,但卻遭到華歆當即表示為難,王朗説:“正好船還寬敞,為什麼不可以?”後來追兵即將追上,王朗想拋棄那個人。華歆説:“之前我猶豫不決,原因就在於此。既然已經答應了他的請求,怎麼可以因為情況緊急拋棄他呢?”社會上從此便根據這件事判定華歆和王朗的德行優劣。?

我們做老師的是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平時處理班級事情是需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過去私塾是要靠“打”的,好像是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等等。

世説新語讀書筆記6

王徽之居山陰,夜大雪,眼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寺》。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世説新語·任誕》

王徽之因興而行,又因興而返,不為目的所羈絆,好似那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的灑脱。

徽之曰:“我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古人所説“不為外物所役”,王徽之做到了。目的是何物?是實質的,是人們所想達到無法理解了。的,可這個東西在王徽之眼裏還不及那突發的詩興來得重要。因興而去,興盡而歸,這本來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這件事若是安排在趕了一夜路,已站在目的.地門前的大前提下,這就讓世俗裏的人

古人尚不能解,那麼放在現代呢?在“時間就是金錢”的時代裏,整天忙着掙錢的人們是不會白費力氣做這件毫無實質收穫的事。制定一個目標,為達到目標而努力,不達目的善不罷休,這就是現今以物質至上的觀點。但我們換個角度看,效率、結果固然重要,可我們真正獲得的東西是從過程中得來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有歡笑,有哭泣,有感動,有無奈,也許過程是漫長的,但我們樂在其中,品味了苦盡甘來,比起最後那個乾巴巴的目的,這個過程真的是浪漫得多。

而相較於王徽之那個時代,現今社會要複雜得多。金錢、權利、地位、榮譽,人們追求地更多,同時所羈絆的東西也會更多。人們被這些東西綁起來了,只能縮手縮腳的活於世中。

再説説如我一樣的學生吧,對一個窮書生,一個身無長物的學生來説,學習本該是一件單純的事情,可有哪個學生會為了學習而學習呢?種種外界因素讓我們的身心疲憊不堪,只為得到那一紙成績單,可真正學到的又有多少東西呢?

學習變得不再單純,強烈的目的性,它早已變得是面目全非了。就像一隻待宰的羔羊,每個人都可以給它來上那麼一下。

中國的大學聯考制度,在家長,老師,學校“齊心協力”下,成功的把學習死死

世説新語讀書筆記7

郗愔信道甚精勤,常患腹內惡,諸醫不可療。聞於法開有名,往迎之。既來,便脈雲:“君侯所患,正是精進太過所致耳。”合一劑湯與之。一服,即大下,去數段許紙如拳大;剖看,乃先所服符也。

讀書筆記:郗愔再次登場,每次登場都是負面形象,這次因為迷戀天師道,吃符籙太多,導致腸胃不暢而得病,由此可見,當時一大批士大夫迷戀道教煉丹之術。魏晉南北朝的名士們主要做三件事:飲酒,服藥,清談。當時的人服用一種藥石叫:五石散,也稱寒食散。據説服用後可以嬌美姿容,延年益壽,其實卻使人脾氣暴躁,過早衰亡。可惜!可歎!可悲啊!

世説新語讀書筆記8

讀《世説新語》,感覺就像聽古人講故事。寥寥數語便能將一個時期的思想風貌娓娓道來。怪不得魯迅先生稱它為“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魂奇。”不僅僅這些。《世説新語》還是“無數”成語的“發源地”呢!我們熟知的“拾人牙慧”、“一往情深”、“咄咄怪事”、“一覽無餘”、“望梅止渴”等等,都出自《世説新語》裏的一個個小故事。讓我們一齊領略吧!

我最喜歡的一則是《道旁苦李》一文。它講的是七歲的王戒在和小朋友們玩的時候,看見路旁李樹上結了很多李子,多的都快把樹枝壓斷了。孩子們爭先恐後的去摘李子,而王戒一動不動。有人問他原因,他説:“長在路邊樹上還會有那麼多李子,定是苦李。”摘到李子的孩子嘗李子,果然苦。

這個故事暗藏玄機,不但誇獎了王戒小小年紀便有很強的推理本事和善於思考的好習慣,還側面指出“路邊苦李,沒人青睞”。借苦李傳達出無用的事物活人就會被人所棄的道理。而故事中的.王戒從小就脱穎而出,終後為竹林七賢之一,成為西晉大臣。

許多父母在處罰孩子時,犯了兩個最大的錯誤,一是他們要罰,確捨不得,下不了手;二是他們會處罰,可是他們沒有自我必須的原則,好像隨他們心境好壞來執法,讓孩子摸不清。劉墉以自我教育孩子為例,異常是提到他的母親,在劉墉想打兒子確又礙於母親而沒有真打的時候,提醒劉墉,真要打,真要教育孩子,就要打重點,狠不下心,下不了手,損了父親的威嚴,更關鍵是絲毫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劉墉以自我年邁的母親為例,告誡我們教育孩子得把握好度,作父母的得有自我的原則。

古人所謂明刑弼教,刑罰的目的是幫忙教育,害怕孩子做危險動作時受傷,於是在他不聽話的時候處罰他,目的是使他不受傷,你能把他打成一身傷,當然不能,所i以處罰絕對不能夠過分,否則就變成是你在傷害他了,常此以往,不僅僅達不到教育的效果,可能還會使孩子漸漸遠離你。同時處罰又得有自我的原則,什麼事情該罰,什麼事情不該罰,不能隨自我心境而定,有一套嚴格的標準,並且要經常讓孩子知曉什麼事情能夠做,什麼事情不能夠做。如此想到我們高中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其實也是有很大的共性的。

對於高中生,首先制定班規,詳細完備,讓學生清楚我們的原則底線,同時也讓學生明白你犯什麼錯誤會相應得到什麼樣的處罰,而一旦學生犯錯,必須要處罰,當然這處罰要嚴格遵守事先的規定,不可過於隨意。高中生又不比小孩子,處於青春期叛逆期,他們有很強的自尊心,所以我們在處罰的時候必須要照顧到學生的自尊心,這樣才能夠到達好的教育效果。

讀完這本書,引發了我許多的思考。在生活中,要細於觀察,善於思考,並進行推理確定才能實現有價值的人生。

《世説新語》,“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惚生動,而簡約玄淡、真致不窮,古今之絕唱也!”

世説新語讀書筆記9

經智博老師推薦《世説新語》一書,急忙在網上下單買回,拿到書後迫不及待一閲,真是如老師所説,既能學習古文的運用,還能瞭解到很多有意義的的故事,最關鍵是越看越能領悟到故事後面的寓意,對古人的智慧佩服得五體投地。

就拿我們熟悉的故事《管寧割席》來説吧!管寧僅以這兩件小事就斷定華歆對財富、官祿的嚮往之心,也未免有些武斷。不過,他很有定力,而且他發現了與華歆不志同道合,遲早會割席!我們也應該選擇志同道合的朋友,選擇學習專注、有修養的朋友,謹慎交友。但這個故事也啟發了我做事不能過於武斷,要多一點觀察,不要輕易下結論,才可以做到。

鍾毓、鍾會兄弟倆小時候趁父親睡覺時去偷喝藥酒。父親當時已經睡醒暫且睡覺來觀察他們。鍾毓是先行禮才喝酒,鍾會只顧喝酒,不行禮。過後不久,父親分別問他們為什麼行禮和為什麼不行禮?鍾毓説:“喝酒是要遵守禮儀的,我不敢不行禮。”鍾會説:“偷酒喝本來就不合乎禮儀,所以不行禮。”這故事也讓我內心深處有所觸動,這倆孩子為人誠實忠厚,另外言語的表達也很重要。

通過故事還知道了《左傳》的註解原來不是一個人完成,鄭玄註解了一部分,將交與見解和自己一樣的'服子慎,後來就有了《春秋左氏傳解誼》。

《世説新語》這本書裏面還有很多很多有意義的故事,都是些名士貴族的所聞逸事,從中闡述出很多的道理,我會繼續往後看,大家可以多去看看,幫助我們用更智慧的方式跟孩子溝通,故事還可以講給孩子們聽。作者:李真瑩

世説新語讀書筆記10

有一本書被魯迅先生稱為“名士底教科書”,這本書便是《世説新語》。

魏晉名士風采儀態特別秀美。如果不是何平叔面色白晳,魏明帝又怎會“疑其傅粉”?如果嵇康不是瀟灑大方,玉樹臨風,又怎會贏來眾人紛紛感歎?如果潘岳沒有美妙的儀態容貌,遇到他的婦人又怎會把他圍住?如果王衍手裏不常拿白玉柄麈尾,又怎會看出他的手和白玉的顏色沒有區別?用厲害的側面烘托來寫魏晉名士的容貌,這也許就是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吧!

魏晉名士又不缺灑脱豪放的情懷。在所有人物中,我最喜歡嵇康。《簡傲三》中,對於鍾會的到來,沒有左顧右盼,只有專注做自己的事。天生嵇康,豪放灑脱,更有一種不屈於權貴的骨氣,《雅量二》中,嵇康即將被行刑,他的表情態度卻沒有變化,他明明低頭認錯就可以保住性命,可他沒有,守住心靈,我喜歡他的骨氣。從細節描寫突出人物特點,這也許也是這本書的高妙之處吧!

魏晉名士也少不了清談,有一次衞階與謝鯤清談一夜後,原本虛弱的衞階因此病情加重,為了清談都顧不得自己的身體,也許“清談可以飽”是真的。因果關係銜接自然,這也許也是這本書的高超之處吧!

魏晉名士有時也會豪無節制,就如劉伶常常酗酒沒有節制,脱掉衣服待在屋裏,當有人責備他時,劉伶卻説:“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褌衣,諸君何為入我褌中?”這樣隨性而不拘小節的風度,也讓我們為之感歎。雖然寥寥幾筆,卻將人寫得淋漓盡致,這也許也是這本書的`有趣之處吧!

魯迅這樣評價《世説新語》:“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

靜下心來,慢慢地、細細的品味這本看似簡短卻又有清晰脈絡的書,品這本零散卻又自由靈活的書,品這本對人物刻畫獨具特色的書。思索之間,瞭解魏晉名士的那一種生活與情意。

世説新語讀書筆記11

“妾聞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修善尚不蒙福,為邪欲以何望?若鬼神……”合上《世説新語》,卻發現對我而言,最有感觸的還數“賢媛”篇。

《論語》中有“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其輕視之心,經變本加厲,發為“女子無才便是德”之言。而自古以來,不也有“巾幗不讓鬚眉”之説嗎?因此,“賢緩”着重寫出了當時婦女的時代特點和新的面貌,以及為爭取與男子平等命運時所作的努力與智慧。

而我想講的是第6,7,8篇關於許允之妻的故事。三篇如同現存的電視連續劇,形象地描述了許允之妻從初作新婦,到丈夫被殺,教育兩個年輕兒子許奇、許猛,機智地避免了重蹈父親的覆轍,數十年間的智慧閃光軌跡。

雖然許允之妻“奇醜”,但她以深思熟慮的回答,引誘丈夫入其轂中,最終不能不推服認輸。其邏輯推理之力,已超過以文才智慧聞世的新郎,所以令人歎服。其夫妻之和諧幸福,是在矛盾中形成,是許允之妻依靠自己的智慧主動爭取而獲得的。

而她雖在深閨,卻關心國家大事,對於帝國的`嗜好及其心理了如指掌。其研究之精細,似乎超越了作為朝官的丈夫。丈夫被捕時相當突然,新婦甚至來不及穿鞋襪而“跣出”告誡丈夫:“明主可以理奪,難以情求。”正是針對明帝防範臣下的苛案之心而發,可説是一語中的,救了丈夫的性命,並保住其前途。

史稱許允被貶為鎮北將軍時,曾喜謂其妻,有“吾知免矣”之言,以為已逃過劫難。而妻卻讓丈夫在路上作好必要的防範。許允之妻如同當代女諸葛,料事如神。

誰説女子不如男?巾幗不讓鬚眉!

世説新語讀書筆記12

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

《世説新語》一書,刻畫了無數魏晉名士。他們有各自出彩的地方,但我頗為鐘意在“任誕”中頻頻露臉的阮籍。乍看,他只是行為怪誕的荒唐之人,再看,其實他的內心比誰都清明。

阮籍,是三國時期的詩人。他一生所作的詠懷詩不下八十首,他在文學上的貢獻更是無法否定的。他與他的兒子阮咸等人並稱“竹林七賢”,而其同樣會作詩吟賦的父親阮瑀,則是“建安七子”之一。這不只是個有趣的巧合,而是家風的傳承。他出身如此不凡,卻只當過步兵校尉。但這並非是他能力不足、或是懷才不遇——這點就與同樣浪漫李白不同了。相反,司馬昭曾多次試探他,想他為晉出謀劃策,卻都沒有如願以償。最終,他安息於景元四年的冬天。

民間流傳十分廣泛的,莫過於“阮籍三哭”的故事。阮籍在母親死後,大吃酒肉,哭泣到吐血。這樣的做法實在不符合當時的禮教與風俗,但他卻在自己摯愛的母親面前“放蕩”,毫不收斂。不論是古代人還是現代人,對死人一事還是抱有畏懼與好奇的心理的。按當時的傳統,阮籍本應守法守節,使老母親的在天之靈能得到安息。但他這樣的破壞規矩,不僅是自己真性情的體現,也是他對死亡一事看法的.流露。他認為,“人生若塵露”,這與西方《聖經》的觀點不謀而合:人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所以對母親肉體的消亡,他沒有守禮節,而是遵循本心,做一些對自己的心靈能起撫慰作用的事。

除了他揣於心間的“孝”,他的孤僻、怪異也不是什麼可爭議之事了。他假裝不明白司馬昭的心思,直言不諱地跟王戎説出自己對他的不滿,每日盡興地喝酒,從來不把當時那些規矩條例當成自己的行事準則。

為什麼這樣怪誕的人能成為魏晉名士的典型,被後人銘記?因為他的生活,實在是太令人嚮往了。像我這般年少輕狂的人,也單純而膚淺地喜歡李白,喜歡阮籍,而不喜歡老師口中憂國憂民的杜甫。何人不想仗劍走天涯,看遍世間的名山大川呢?但我們做不到,也沒有勇氣去衝破自己為自己設立的枷鎖。讀後感·阮籍看似裝瘋賣傻,可他的內心卻認清了自己想要什麼,並付諸實踐去實現,儘管這個過程被太多人誤解。“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境界,大抵就是如此吧。他明白當時朝廷的黑暗,也明白那些禮教制度的不人道。他不願渾渾噩噩在官場的泥潭中愈陷愈深,他要做一個真正的自己。他看似毫無牽掛,但他內心的彷徨與糾結也還是存在的,否則他又怎麼會有“第三次大哭”?王勃道:“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説到底,他再怎麼看破紅塵,也終究是那個時代的寵兒。看透世道,於他而言,是促他隨性,還是加增了同常人一般的折磨與苦楚?

旖旎陽光,深深竹林,隱約可見一個醉倒在自然間的身影。阮籍已遠,但他的品格、追尋,深烙在一代又一代的狂人中。

世説新語讀書筆記13

先説“介紹”。“介紹”是指對所評的書的內容作言簡意賅的概括敍述,讓讀者對該書的內容有一個大概的瞭解。如書評《難忘南京情調》是這樣介紹的:“《南京情調》收入64篇*,20世紀上半葉社會各界名流筆底的南京昔日景觀,風土人情,大多風流倜儻見性情;80幀照片,讓50年前的古都舊影清晰再現,金陵舊時影像,幅幅滄海桑田顯趣味。”

再説“評價”。“評價”可以是總括全書作鳥瞰式的評述,如書評《展現“另一個”愛因斯坦》是這樣評價《愛因斯坦晚年文集》的:“每篇*都體現了作者的睿知和科學預見性。全書藴涵着科學家與知識分子的良知,浸透着他對整個20世紀全人類的極大的人文關懷。”也可以聚焦於作品的細部作畫龍點睛式的點評。如金聖歎評《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節中魯達打店小二一段描寫:“一路魯達文中,皆用‘只一掌’、‘只一拳’、

‘只一腳’,寫魯達闊綽,打人亦打得闊綽。”

三言二語就點出了《水滸》對魯達的動作描寫是充分個性化的。

“評價”是書評中最重要、最關鍵的部分,也是最見功力的部分,從這裏可以見出一個人的思想水平、藝術素養、鑑賞能力、語言功夫等等。評價作品要注意以下幾點:①要注意評價的科學性。要以科學的文學理論為指導,實事求是地進行評論,不要以個人的直覺和偏見任意地拔高或貶低。②要注意見解的獨創性。要反覆閲讀、分析、研究、揣摩、品味,深入瞭解準確把握評論對象,挖掘出作品的思想意義和藝術特色,從而提出自己新穎、深刻、精闢的見解;而不是浮光掠影地泛泛而讀,分析不得要領,只是發表一些陳舊、膚淺、庸俗的見解。《世説新語》中有這樣一篇小説:“阮光祿在剡,曾有好車,借者無不皆給。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後聞之,歎曰:‘吾有車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車為?’遂焚之。”宗白華先生是這樣評析的`:“這是何等嚴肅的責己精神!然而不是出於畏人言,畏於禮法的責備,而是由於對自己人格美的重視和偉大同情心的流露。”宗先生的評析見解獨到,深刻精闢,所謂“析義理於精微之藴,辨字句於毫髮之間。”

(《古文觀止·序》)③要注意語言的生動性。評論語言與議論文的語言有相同的地方,如要求語言表達準確、嚴密;又有不同的地方,需要講求適當的文采,增強表達的形象性與生動性。

再説“推薦”。這是書評的結尾,有好書與讀者共享的意思。如《難忘南京情調》是這樣寫的:“南京文化淵源流長,底藴深厚,值得特別關注。鍾情於南京文化的人,即便不到南京,也能從《南京情調》中體味一番南京情調。”

俗話説文無定法,寫書評當然也無一定的格式,可以因人而異,因書而異。比如偏於談感受的書評就可以直接從述感開頭:“何建明的長篇報告文學《中國大學聯考報告》是一部具有強烈震撼力的作品。不讀則罷,越讀越使人感到,大學聯考的分量實在太重太重,它重得使許多中國人的腰背都壓彎,連中華民族的脊樑也被壓得出現了嚴重的畸型。大學聯考啊!何時才能走出怪圈?”(《走出大學聯考的怪圈》)想要帶點文學色彩又要給讀者一點懸念的也可以抒情開頭:“若你走進普魯斯特的世界,我想你不會不驚歎於那美妙的符號所產生的神奇魅力,不會不沉醉於瑪德萊娜小點心的綿長回味,不會不震悸於人類內心的隱祕世界的強烈曝光。作為《追憶似水年華》的譯者之一,我也不可能不更真切地感受到普魯斯特開啟的感覺世界對我的靈魂與感官的誘惑、衝擊、洗滌、豐富、與淨化。”(《全新而永恆的感覺世界》)當然書評的結尾也不一定都要推薦式的。可以表達某種願望,如“願借葦岸的親切誠實的語言,生動盎然的詩意和寧靜柔韌的美感鋪就的小徑,引領我們走向詩意棲居之地。”(《讀太陽升起以後》)表達願望之中有推薦作品的誠意。也可以批評某種現象或做法,如“他們認為如果兒童畫能與範例完全相同,那麼這種訓練就是成功的。然而他們不明白,兒童有他們自己的世界,兒童有他們自己的藝術,他們與成人不一樣!種種人為的限制對兒童藝術潛能都可能是一種扼殺。”(《生動有趣的圖畫書》)批評的目的仍然是為了推薦。

世説新語讀書筆記14

暑假我接觸到了《世説新語》這本書,裏面都是一則則小古文。我覺得特別有意思,下面我為大家介紹幾則我最喜歡的小古文:

陳元方子長文,有英才,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爭之不能決。諮於太丘,太丘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意思是陳紀的兒子陳羣很有才華,與陳諶的兒子陳忠都説自己的父親厲害,一直都不能下定結論。於是就去問陳寔,陳寔説:“元方作為哥哥,不要難為弟弟。季方作為弟弟,不要難為哥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兄弟姐妹之間要和睦相處,團結友愛。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意思是管寧和華歆一起在地裏鋤菜,見到地上有塊金子,管寧照樣舉起鋤頭把金子當作小石頭,而華歆是撿起來然後再扔掉。兩個人以前同坐過一張席子讀書,外面有官員駕着車通過,管寧似乎沒有察覺到,依然津津有味地讀書。而華歆卻興致勃勃地跑出去看了。於是,管寧割斷席子説:“你和我不是同道中人。”讀到這裏彷彿眼前都能出現管寧氣憤的樣子,割席分作的'典故就出自這裏。

還有一則故事是: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意思是王戎七歲時,曾經與很多小孩子玩。他們看到馬路上有一棵李樹,李樹上結滿了果子,把樹枝都壓彎了。孩子們都去搶李子,只有王戎一個人沒有去。有人問他為什麼不去,王戎説:“馬路上人這麼多,要是好李,早就被人摘光了。一個人嚐了以後發現果真是這樣。王戎小小年紀真是洞察入微,無比聰慧。

顧長康啖甘蔗,先食尾。人問所以,雲:“漸至佳境。”意思是顧愷之吃甘蔗,先吃甘蔗地末梢,人家問了以後顧愷之説:“先苦後甜,漸至佳境……”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先吃苦,有苦才有甜。

《世説新語》是非常適合每日誦讀,讀起來很押韻朗朗上口。家裏人也很喜歡聽我搖頭晃腦念文言文,往往隻言片語就可以鮮明刻畫出人物的形象和特徵。幾句話就講完一則小故事,讓大傢伙聽後忍俊不禁,不得不佩服古人寫作的魅力。

世説新語讀書筆記15

這隻幾天我在看一本古書——《世説新語》這本書,內容精彩有趣,用漫畫的形式將書裏的內容表達的活靈活現,很好理解。你也和我一起在這本書裏暢遊一番吧!

《世説新語》原名《世説》是一本記錄自漢末到南朝劉宋時名士貴族的遺聞軼事的筆記小説。成書時間為我國南朝宋時期,由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組織編寫的。《世説新語》按內容分為德行、言語、政治、文學等三十六類,共有一千二百餘故事。

故事一:

其中德行類的一個“荀巨伯探友”這個故事講的是:有一天、荀巨伯去探望生病的'朋友,沒想到外族敵寇正在攻打朋友住的城,朋友説:“我快病死了,你來幹什麼?快走吧!”荀巨伯堅持還要照顧病友,敵軍攻進城了,他對敵軍説情願用自己的性命換病友的命,敵軍被他們的友情感動了,最後撤出了城,全城的生命和財產都給保住了。這個故事讓我感到荀巨伯是一個重友情的人,把朋友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生命還重要的人,讓我看出來荀巨伯與朋友的深厚友誼,這個故事讓我深受感動。讓人讚歎和羨慕……

故事二:

從前有一個叫楊修的人,曹操任丞相時,命楊修為主簿,他聰慧過人,善於揣測他人的內心。一次他帶人修好了相國的大門,曹操見了不説話,讓人拿筆在門上寫了一個“活”字,甩袖離開。眾人都很擔心,怕活不成了。楊修讓人把門拆了,説道:“門中寫一個‘活’字,合起來看“不就是一個‘闊’字嗎?丞相嫌門太大了啊!”眾人這才恍然大悟。楊修用自己的智慧很多次猜測出曹操的心思,還有許多關於他思維敏捷的小故事。從這些故事中讓我知道了,楊修是那麼的聰明,真是一位人才啊!

我喜歡這本書,因為這本書讓我知道了許多古代時的經典故事,還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你也來看看《世説新語》這本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