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文學

細品理想國讀後感

文學7.51K

《理想國》這本書你們看過之後有什麼樣的想法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細品理想國讀後感,希望對您有用。

細品理想國讀後感

  細品理想國讀後感1

希波戰爭(公元前500—前449)是古代波斯帝國對捍衞自己獨立的古希臘諸城邦(都市國家)進行的侵略戰爭。戰爭以希臘獲勝,波斯戰敗告終。這次戰爭對東西方經濟與文化的影響遠大過於戰爭本身。

一、戰爭起因

公元前546年,波斯帝國消滅了呂底亞,並乘機進攻位於小亞細亞的希臘城邦。首個目標為依阿尼亞地區的各個希臘城邦,依阿尼亞地區的經濟甚為發達,政治亦為較先進的民主制。波斯國王提出要其改民主製為君主制,找藉口宣戰。依阿尼亞諸城邦無法接受,以米利都為首,抵抗波斯。雅典及厄瑞特里亞出兵援救。堅持數年仍然不敵波斯大軍,在公元前494年,波斯征服了依阿尼亞地區,出兵希臘。

二、戰爭過程

1、第一次入侵:公元前492年,大流士一世遣馬多尼烏斯率海陸軍25000人遠征希臘,因陸軍在色雷斯境內受阻,海軍行至亞陀斯海角遭受風暴,損失慘重,遂無功而返。

2、第二次入侵(馬拉松之戰):公元前490年春,大流士一世派達提斯和阿塔非尼斯率軍約5萬(包括近400艘戰船)遠征希臘。攻佔厄瑞特里亞城,在馬拉松平原登陸。面對強敵,雅典政府一面緊急動員全體雅典公民赴馬拉松應戰,一面派遣長跑健將斐力庇第斯到斯巴達求援。斯巴達人雖然同意,但聲稱只有等待月亮圓了才能出兵援助。這樣,反波斯入侵就完全落在雅典身上。馬拉松會戰開始。希臘步兵主力分置於兩翼,趁波斯軍大部分尚未趕到會戰地點,佯作正面進攻。波斯軍依仗兵力優勢,取中央突破戰術。希臘中軍且戰且退,波斯軍步步進逼。希臘軍突然發起兩翼攻擊,波斯軍抵擋不住,倉皇后撤。希臘軍乘勝追擊,波斯軍潰敗。此役,希臘軍殲敵6400人,繳獲一批艦船,自身損失不足200人。馬拉松會戰成為古代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範例之一。雅典人獲勝後,又立即派腓力庇底斯從馬拉松奔回雅典去報喜。他又跑了42公里又195米,到達雅典城時,精疲力竭,只喊了聲“高興吧,我們勝利了!”就倒地而死了。後世為了紀念馬拉松戰役和腓力庇底斯,就舉行同樣距離的長跑競賽,並定名為馬拉松長跑。馬拉松之戰後,雙方積極擴軍備戰。公元前486年大流士一世死亡,其子薛西斯一世即位,下令在聖山半島底部開挖運河,在赫勒斯滂海峽(今達達尼爾海峽)架設浮橋,在色雷斯屯積糧草、從被征服地區徵集兵員。希臘方面,公元前481年,以斯巴達和雅典為首的希臘三十多個城邦,在科林斯召開了結盟大會。會上決定建立軍事同盟,推舉擁有強大陸軍的斯巴達為盟主,組建希臘聯軍,準備抗擊波斯再次入侵。

3、第三次入侵(温泉關之戰、薩拉米斯海戰)

公元前480年春,薛西斯一世出動約25萬人、1000艘戰船大舉遠征希臘。波斯軍分水陸兩路,沿色雷斯西進,佔領北希臘,逼近温泉關。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率領希臘聯軍約七千人扼守地勢險要的温泉關。斯巴達人歐利比阿德斯指揮希臘海軍控制阿忒彌西翁海峽。8月中旬,波斯軍猛攻温泉關,希臘聯軍頑強抗擊,波斯軍屢攻不克,損失慘重。讀後感後由於一希臘人把波斯軍引到希臘守軍側後,致使列奧尼達及300名斯巴達人腹背受敵,壯烈犧牲。波斯軍長驅直入,佔領中希臘,進入雅典城。此前,雅典已將成年男子編入軍隊,南撤到薩拉米斯島等地。9月下旬,薩拉米斯海戰開始,波斯艦隊在數量上佔絕對優勢,呈圍攻態勢。希臘艦隊隱藏在艾加萊奧斯山後,編成兩線戰鬥隊形,發起攻擊。希臘船體小,運動自如,能夠靈活地襲擊敵艦。波斯戰船船體碩大,調度失靈,被動挨打,甚至自相碰撞而沉沒。波斯海軍遭受重大損失,親征希臘的薛西斯一世深恐後路被切斷,倉皇敗逃回國。公元前479年8月中旬,希波雙方陸軍在布拉底再次會戰,波斯人的第三次遠征以失敗告終。公元前449年,波希戰爭以雙方簽訂卡里阿斯和約而告結束。

三、影響及意義

1、是亞洲與歐洲之間的一場規模大、時間長的戰爭。

2、希臘獲勝,獲得了自由、獨立與和平,雅典一躍上升為愛琴海地區的霸主,控制了通往黑海的要道,奪取了愛琴海沿岸包括拜占庭在內的大量戰略要地。希臘在愛琴海上稱霸,對沿岸國家進行掠奪,獲得了巨大利益。

3、軍事學術在希波戰爭中得到了很大發展。戰爭中首創方陣這一著名戰鬥隊形,對西歐軍事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4、東西方歷史文化大融合。促進東西方文化發展,促進科學、藝術的進步。打破東西方几乎完全隔絕的局面,從而推動人類社會發展進步。這是希波戰爭最重要的影響。

  細品理想國讀後感2

一、雅典的崛起

希波戰爭結束後,雅典人回到雅典,並從薩拉米、厄基那等地接回妻小和剩餘財產,重建城市與要塞。斯巴達人要求雅典不要建築要塞,雅典人根據地米斯托克利(前525-460年)的計謀,成功建成要塞。地米斯托克利的名言是,“誰是大海的主人,遲早也能成為帝國的主宰,”強調雅典人要發展強大的海上力量。希臘聯軍總司令斯巴達人波桑尼阿斯,與雅典一起攻進塞浦路斯、拜占庭,他的專制行為,使得愛奧尼亞等地靠攏雅典。波桑尼阿斯被召回,在神廟被困死。同盟軍不再接受斯巴達人派司令官,斯巴達也擔心腐化,這樣雅典人就取得了盟軍領導權。公元前476年,雅典規定各盟國要進行捐助,包括金錢與艦船,雅典人開始任命希臘財政官,金庫設在提洛島上,是為提洛同盟。在雅典帶領下,盟軍又攻陷波斯愛昂,雅典還鎮壓了納克索斯,這是雅典對盟國的首次鎮壓,以後對盟國的鎮壓將伴隨雅典的崛起與衰落。由於同盟國不出兵,雅典利用金錢建造海軍,雅典人作戰經驗豐富,所以能夠鎮壓暴動。

隨後,雅典與波斯帝國、盟國、斯巴達不斷髮生戰爭,並不斷壯大。公元前466年,雅典在塞蒙指揮下擊敗腓尼基艦隊。公元前465年,雅典在色雷斯的安菲波利移民建殖民地。雅典鎮壓塔索斯,斯巴達準備支援塔索斯,但前公元464-453年,斯巴達伊湯姆出現暴動,未能支援,病請求提洛同盟援助,勝利後,唯獨雅典人被請回去。為此,雅典廢除與斯巴達訂立的反抗波斯的同盟條約,與斯巴達敵國亞哥斯訂立同盟,接收伊湯姆的希洛人。麥加拉與科林斯發生邊境糾紛,科林斯進攻,麥加拉脱離斯巴達同盟參加雅典同盟,雅典佔據麥加拉與倍加,科林斯懷恨雅典。埃及美里亞暴動,請求雅典援助,雅典進入埃及控制尼羅河與孟菲斯。雅典與科林斯、厄基那海戰,雅典勝利,陸戰各有勝負。公元前457年,雅典建築到法勒隆與庇裏猶斯的長城。公元前455年,斯巴達陸戰戰勝雅典,但最終厄基那投降雅典,交出艦隊。公元前454年,伯里克利戰勝西息翁。公元前451年,雅典與斯巴達訂立五年休戰和約。雅典戰勝塞浦路斯、腓尼基人,公元前447年雅典人攻陷科羅尼亞,把所有居民變為奴隸。公元前446年,優卑亞叛變雅典,伯羅奔尼撒人侵入阿蒂卡蹂躪。伯里克利佔領優卑亞全島。公元前445年,雅典與斯巴達同盟訂立三十年休戰和約。公元前440年,米利都在與薩摩斯戰爭中失敗,請求雅典援助,雅典在薩摩斯建立民主。拜占庭暴動,被鎮壓,拆城牆、交人質、分期交付賠款等。

雅典的崛起,靠斯巴達人的錯誤,靠同盟獲得財力與艦船,靠強大海軍建立海上霸權。暴動與糾紛不斷,盟國及伯羅奔尼撒國家對雅典的猜忌與不滿在增加。

二、伯羅奔尼撒戰爭

伯羅奔尼撒戰爭(PeloponnesianWar)是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與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聯盟之間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從前431年一直持續到前404年,其中雙方几度停戰,最後斯巴達獲勝。這場戰爭結束了雅典的經典時代,結束了希臘的民主時代,強烈地改變了希臘的國家。幾乎所有希臘的城邦參加了這場戰爭,其戰場幾乎涉及了整個當時希臘語世界。

這場戰爭不但對古代希臘而且對歷史學本身有重要的意義。它本身是第一次科學地、歷史學地被記錄下來的史實: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在他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詳細地記錄了當時的事件,這個紀錄到前411年冬中止。修昔底德分析了這場戰爭的原因和背景,他的分析對歐洲的歷史學是有先驅作用的。修昔底德後色諾芬在他的《希厄洛》中繼續了修昔底德的工作,記錄了前411年後的事件。值得注意的是古希臘人並不稱這場戰爭為伯羅奔尼撒戰爭,這個名稱是後來的人起的。

提洛同盟是希波戰爭中由希臘的自由城市自願成立的一個同盟。希波戰爭50年後,這個同盟已經退化,成為雅典保持和加強其在愛琴海的霸權的權力和強制工具。此外,雅典建立了一垛“長牆”,城牆將雅典與其海港比雷埃夫斯連在一起,使得這條對雅典來説儼如“生命之路”的地區不受陸上敵人的威脅。斯巴達領導下的伯羅奔尼撒聯盟,是提洛同盟的霸權的對抗者。雅典和斯巴達之間的衝突早在前460年就開始了。觸發的事件是米加臘退出伯羅奔尼撒聯盟,投靠雅典。這場衝突從前460年一直持續到前446年,被稱為是第一次伯羅奔尼撒戰爭,一般被看作是伯羅奔尼撒戰爭的前奏。前446年,雙方打了個平手,米加臘又回到了伯羅奔尼撒聯盟。在簽署和平條約時,雙方覺得彼此力量均衡,故決定互相尊重對方的聯盟,在衝突情況下由一個裁判來決定誰對誰錯。“中立”的城市國家被排除在這和平條約之外,這後來被證明是一個大錯。前430年代,在希臘世界的邊緣,一根導火線被點燃,其後發生的一些列事件最後引導了戰爭的爆發。

雙方的軍事力量按其地理環境而各有優勢。雅典領導的同盟主要由愛琴海中的島嶼和濱海城市組成,因此它們的強處在於海戰。雅典作為最大的海上霸權,主要依靠它的海軍和同盟。雅典的海軍最主要的是它的三列槳戰艦和愛琴海的地理。三列槳戰艦是輕型戰艦,實際上不能在深海中遠航。假如天氣變壞,它們必須立刻尋找避風港。最好的避風港是沙灘,但是愛琴海邊上沙灘很少,大多數海岸是巖石和海礁,適當的避風港往往是港口城市,因此對於希臘的海軍來説,同盟的港口是非常重要的。對雅典來説,提洛同盟對它的貿易和作戰同樣重要。斯巴達的聯盟主要由伯羅奔尼撒半島和希臘中心地區的城市組成,它們是陸地國家,長處在於它們的長矛兵。雅典還有一個間接的強處:通過它的貿易的收入它比斯巴達的經濟力量強一些。

雅典此時正處於其文化的頂峯,其政治結構是一個民主社會(不過當時的民主與今天的民主不一樣)。斯巴達的政治形式是一個混合憲法。外交上斯巴達傳統比較喜歡寡頭政治。兩個聯盟的同盟者在政治形式上也有這個區別。兩派之間的意識形式上的區別對雙方來説是非常重要的。斯巴達戰勝後立刻在雅典引入了寡頭政治。值得注意的是對當時的人來説民主的雅典代表着壓迫、徵求自由的城市國家,而反對民主、軍國主義的、壓迫本國內的大多數人(黑勞士)的斯巴達則是自由的希臘的保衞者。

十年戰爭(公元前431~421年)

公元前431中3月,伯羅奔尼撒盟國底比斯襲擊雅典盟邦布拉底,引起戰端。同年5月,斯巴達國王阿基丹姆二世率軍入侵阿提卡,戰爭全面展開。斯巴達擁有步、騎兵約6萬人;雅典擁有步、騎兵約3萬人,另有戰船300艘。斯巴達的戰略是,發揮陸軍優勢攻佔阿提卡,離間提洛同盟各成員國,以包圍和孤立雅典。雅典執政者伯里克利的對策是,陸上取守勢,海上取攻勢,襲擊伯羅奔尼撒沿海地區,逼斯巴達求和。

公元前427年前後,米蒂利尼等城邦發生反雅典起義,陸上形勢對雅典不利。公元前425年,雅典海軍攻佔美塞尼亞兩岸的皮洛斯及其附近的斯法克蒂里亞島,並煽動斯巴達的奴隸暴動,使斯巴達也陷入困境。公元前422年,雙方在愛琴海北岸重鎮安姆菲波利斯激戰,雅典主戰派首領克里昂和斯巴達將軍伯拉西達均戰死。次年雙方簽訂《尼基阿斯和約》。

西西里戰爭(公元前415~前413)

公元前416年,西西里島的雅典盟邦與鄰國交惡醖釀戰爭,請求雅典出兵支援。公元前415年夏初,雅典聲勢浩大的備戰工作完成,計有戰艦136艘,重裝步兵5100名,輕裝步兵1200名和約26000名划槳手。這是雅典歷史上最壯美、開支最大的一次啟航。隨着悠長的號角聲,艦隊緩緩離開港口,駛往遙遠的異國他鄉。

遠征軍先在科西拉與盟國支援部隊匯合,然後駛抵南意大利。雅典遠征軍一到西西里就與敍拉古人展開了激戰。由於長途跋涉和指揮官的優柔寡斷,以及斯巴達人和科林斯人對敍拉古的支援,雅典幾次勝機都沒把握住,戰爭很快陷入持續狀態。

414年9月3日,雙方發生激烈海戰,76艘敍拉古戰艦擊敗86艘雅典戰艦,雅典驍將攸利密戰死。次日,西西里港灣展開了一場前所未見的激戰,戰鬥持續了很長時間,雅典人終於未能在最後一分鐘頂住,先垮了下來,只得率殘部撤離戰艦,向內陸退卻。第6天早晨,聯軍包圍了德謨斯提尼的6000名後衞,迫其投降,然後又追上尼西阿斯,雙方主力發生激戰,疲憊不堪的雅典人哪裏是對手,結果尼西阿斯被俘,雅典軍全軍覆滅。被俘的雅典士兵極少數外,其餘都被賣作奴隸。西里之戰,雅典喪失了近5萬人,國力大損。從此以後,雅典海上同盟開始瓦解,稱霸希臘的夢想灰飛煙滅。

澤凱利亞戰爭(公元前413~404)

這次戰爭是由於斯巴達人奪佔距雅典22公里的澤凱利亞所引起的。公元前410年,雅典新建艦隊在阿比多斯附近連獲兩次勝利,但隨後在諾蒂烏姆角附近戰敗。公元前406年,在波斯援助下組建的斯巴達艦隊(由海軍統帥呂山德指揮)在靠近小亞細亞海岸的阿爾吉努西羣島附近被雅典人擊潰。此後,波斯再次幫助斯巴達人重建艦隊。

公元前405年,這支艦隊在埃戈斯波塔米附近的交戰中擊敗雅典艦隊(參見羊河戰役)。公元前404年4月,陷入海陸重圍的雅典投降。勝利者斯巴達迫使雅典接受以下媾和條件:解散提洛同盟;交出雅典艦隊(12艘護衞艦除外);拆除雅典和比雷埃夫斯的築壘工事,與斯巴達結盟並依附於斯巴達。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結果是:希臘所有國家——不論勝負,都遭到了嚴重破壞;希臘奴隸制度加速解體,希臘的國際威望下降,波斯強國的地位有新的加強。

三、《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摘記

修昔底德在《伯羅奔尼撒戰爭史》開篇中寫道,“在這次戰爭剛剛爆發的時候,我就開始寫我的歷史著作,相信這次戰爭是一個偉大的戰爭,比過去曾經發生過的任何戰爭更有敍述的價值。”這是因為雙方全力準備,希臘世界全部參加或準備參加一個同盟,影響到計幾乎當時希臘熱任何到的全人類,相當於當時的世界大戰。“戰爭給希臘帶來空前的痛苦。從來沒有這麼多城市被攻陷,被破壞,有些事外族軍隊做的,有些事希臘國家自己做的,從來沒有這麼多的流亡者,從來沒有這麼多生命喪失…地震、日蝕、月食、旱災、饑饉、瘟疫,戰爭中一切災難都一齊降到希臘來了”。“當雅典人和伯羅奔尼撒人破壞了攻陷優卑亞後所訂立的三十年休戰和約時,戰爭就開始了……這次戰爭的真正原因,照我看來,常常被爭執的言辭掩蓋了。使戰爭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勢力的增長和因此引起的斯巴達的恐懼。”這也就是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即崛起的國家與已經存在的大國之間必有一戰,這也是《大國政治的.悲劇》一書作者米爾斯海默認為中美必有一戰的原因。

閲讀經典,很多時候不在於經典告訴我們什麼結論,而是在於經典文字本身的豐富性給我們的滋養。歷史也不在於勝者王敗者寇,而在於具體的細節所能帶來的對那個時代及時代精神的理解。這裏摘錄幾段《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伯里克利的演講文字:“航海技術,也和任何其他技術一樣,是一門藝術。它不是什麼只是偶爾作為閒暇時的職業的;當然,一個從事航海事業的人也不可能有閒暇去學習別的東西。”這裏與《理想國》中蘇格拉底對技藝的強調沒切相關。“我們必須拋棄我們的土地和房屋,保衞海上的城市。我們一定不要因為喪失土地而憤怒,以致和遠優於我們的伯羅奔尼撒陸軍作戰……只要你們在戰爭中,下定決心,不再擴大你們的帝國,只要你們不自動地把自己牽入新的危險中去,我還可以舉出許多理由來説明你們對於最後的勝利是有信心的。我所怕的不是敵人的戰略,而是我們自己的錯誤。”這是這次戰爭中伯里克利的基本戰略,雅典的失敗最終也是因為雅典人沒有遵從伯里克利的戰略,出征西西里導致的。“在我們的教育制度上,也有很大的差別。從孩提時代起,斯巴達人就受到最艱苦的訓練,使之變得勇敢……我們的勇敢是從我們的生活方式中自然產生的,而不是國家法律強迫的。”這裏可以看出,蘇格拉底在文中並不贊成伯里克利介紹的雅典的教育,而是更贊成斯巴達的教育。“我們愛好美麗的東西,但是沒有因此而至於奢侈;我們愛好智慧,但是沒有因此而至於軟弱。至於貧窮,誰也不必以承認自己的貧窮為恥,真正的恥辱是不擇手段以表明貧窮。”中庸的智慧,在那裏都是如此。“在我們這裏,每一個人所關心的,不禁是他自己的事務,而且也關心國家的事務。這是我們的特點:一個不關心政治的人,我們不説他是一個注意自己事務的人,而説他根本沒有事務。”這句話凸顯了城邦對雅典人的意義。“我們不需要一個荷馬的歌頌,也不需要任何他人的歌頌,因為他們的歌頌只能使我們娛樂一時,而他們對於事實的估計不足以代表真實的情況。因為我們的冒險精神衝進了每個海洋和每個陸地;我們到處對我們的朋友施以恩德,對我們的敵人給予痛苦。”這裏既彰顯了雅典人的自信與人本精神,也反映了玻勒馬霍斯在文中所給出的正義的定義,即益友損敵。

戰爭本身是殘酷的,而在戰爭第二年在雅典爆發的瘟疫,更是重創了雅典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文中這樣描述這場瘟疫,“從郊外遷來的人沒有房屋住,在炎熱的夏季裏住在空氣不流通的茅舍中,他們像蒼蠅一樣地死亡着。垂死者的身體互相堆積起來,半死的人在街上到處打滾。神廟中也充滿了死者的屍體。因為災禍有這樣的壓倒的力量,使得人們對於宗教上和法律上的每條規則都毫不關心…他們用最可恥的方式埋葬…雅典開始有了空前違法亂紀的情況…富有的人忽然死去,一文不名的人突然繼承財富,開始公開地放縱,沒有人遵守榮譽的規則,對神的畏懼和認為的法律都沒有拘束的力量了……”正式在雅典精神被重創的環境下,蘇格拉底開始啟迪民眾,希望民眾具有理性的精神。

四、小結

雅典的崛起就是不斷增加帝國權勢的過程,古希臘的世界大戰與第一次、二次世界大戰那麼相似,因為20世紀的戰爭也對人類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造成了極大的創傷。思想不是憑空來的,都是時代的產物,我們需要進一步瞭解那個時代,才能更好地讀懂《理想國》。經典永遠那麼富有魅力,讓我們認真閲讀《理想國》、《伯羅奔尼撒戰爭史》這樣的經典吧!

  細品理想國讀後感3

説是讀後感並不準確,因為許多文字是讀的當下記錄而來,現在來整理成文而已。與這本書的邂逅説來可笑,開始只是為了追求“高大上”,打着“讀書人”的幌子,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這天專門到了市圖書館,無意中看到了這本書,書名吸引人,書作者是鼻祖級人物。

所謂理想國,是柏拉圖推理出的一個充滿正義和美德的國家,這個國家由立法統治者、國家護衞軍、普通勞動人民三個階級組成。柏拉圖一生大部分時間居住在古希臘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熱愛祖國,熱愛哲學。他的最高理想也是該書的核心思想——哲學家應為政治家,政治家應為哲學家。哲學家不是躲在象牙塔裏的書呆子,應該學以致用,求諸實踐,做“靠譜”的實行家,做行動上的巨人。有哲學頭腦的人,要有政權;有政權的人,要有哲學頭腦,找到自己堅強的核心——正義與美德,用哲學的思想來管理民眾。

讀《理想國》無疑打破了我對哲學家淺薄的認識——以為只會立書著作,玩文字遊戲;以為其文字讀來定是詰屈聱牙;以為研究哲學只是極小部分人熱衷的事業。令人訝異的是,本以為哲學,何況像《理想國》這樣的西方哲學史上輝煌鉅著一定玄之又玄,艱深難讀,或許使普通讀者有如墜雲端不知所蹤之感,更甚者頭昏腦脹,挫敗感頓生,不可卒讀。事實不盡然。我所拜讀的是郭斌等人的譯本,據説是青年讀者較為喜愛的版本,不僅譯出了原書的內容,而且譯出了原書的神韻,加之原著採用一問一答的辯論形式,不急不躁,循循善誘,節奏緊湊,引人入勝。柏拉圖的辯論被稱為詭辯,曾言“你不可能在辯論中戰勝我”。柏拉圖與師而兼友的蘇格拉底往返論證,將欲立人,先求立己,後蘇格拉底被控傳播異論毒害青年,被判死刑,蘇格拉底從容答辯,竟以身殉。柏拉圖目擊心傷,終其魂夢以之,不能忘懷。柏拉圖以繼承蘇格拉底大業自任,共著對話二十五篇。該書讀起來,文字温暖,情感飽滿,並且令人感動。我想經典的影響力不在於振聾發聵的論斷,而在於它給世人幽暗閉塞的觀念世界以一道耀眼的光芒,給世人帶來的感動和信念。

柏拉圖第一卷開卷不久即開始討論究竟正義是什麼。他與形形色色的人展開辯論,正義是“有話實説,有債照還”?是“強者的利益”?柏拉圖對正義的討論是從區分城邦正義、個人正義開始的。他認為個人應當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達到自己主宰自己,自身內秩序井然,對自己友善。在自身內部各做各的事,而不是表現為外部城邦的各做各的事,這大概就是柏拉圖要表達的正義。但我想當時正義的定義已不能完全適用於當今社會,而哲學正是一門充滿哲辯的一門科學,同樣與時俱進。

正義一直都是受人們褒揚的社會話題,然而究竟什麼是正義?正因為南京地鐵有那個正義的女生,偷拍者才未得逞。因為這個社會充滿正義,酒店女生最終未被拖走。重要的不是辯論,是你所持有的觀點是否正確。智者統治國家,武士保衞國家,平民負責生產。僅此而已。

《理想國》一書,震古爍今,為西方知識界必讀之書。書中不僅討論到正義,還討論到優生優學問題、節育問題、家庭解體問題、婚姻自由問題、獨身問題、專政問題、獨裁問題、共產問題、民主問題、宗教問題、教育問題等等問題,柏拉圖的學問可稱為綜合性的。

讀書,見仁見智,存乎其人。毀之譽之,各求所安。關鍵在於細讀,慎思明辨之後,卻有心得,百家爭鳴可也。否則斷章起義,遊談無根,那就了無意思了。

附該書末卷末段文字:願大家相信我如下的忠言:靈魂是不死的,它能忍受一切惡和善,讓我們永遠堅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智慧。這樣我們才可以得到我們自己的和神的愛,諸事順遂。

讀書是性價比最高的投資了。好讀書,讀好書。這本書,我想推薦給您。

專家點評:這是一篇有深度的讀後感,由此可以發現作者也是一位有思想的人。